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课件人教课标版_第1页
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课件人教课标版_第2页
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课件人教课标版_第3页
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课件人教课标版_第4页
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课件人教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页,共151页。相关考点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演变、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3、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4、孔子(选修4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5、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选修4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2页,共151页。应运而生蔚然大宗春秋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第3页,共151页。一.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二.儒

2、学的兴起 (西汉时期)三.宋明理学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页,共151页。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百家争鸣发启于春秋末年,兴盛于战国百家争鸣的出现,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第5页,共151页。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井田制崩溃;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政治:分封制趋于瓦解,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文化:“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社会上形成一批主要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第6

3、页,共151页。二.诸子百家(一)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二)道家 老子 庄子(三)法家 韩非子(四)墨家 墨子第7页,共151页。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第8页,共151页。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孔府位于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西汉以后,历代帝王进行了数十次的重建、扩建,使其成为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图

4、片1:孔府第9页,共151页。现今的孔庙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其建筑仿皇宫之制,前后九进院落,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南北长1公里,面积9.6公顷,门坊54座,房屋466间。院内苍松翠柏,殿宇雕梁画栋,碑刻2000余块,是我国大型的碑林之一图片2:孔庙杏坛第10页,共151页。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林始于孔子死后第二年,随着孔子地位的越来越高,孔林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形成现在的规模。图片3:孔林孔子墓第11页,共151页。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5、、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一)儒家1、孔子的学说第12页,共151页。 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1)思想观: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仁”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 “礼”即每人要”克己复礼“,言行要符合等级名分制度。提倡贵贱有序的社会等级秩序。2)政治观: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用德教化,逐步改良政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正名保守性第13页,共151页。3)宇宙观: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怀疑鬼神的客观存在,主张人应当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4)教育观: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学习“知之为知

6、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 诗经书经礼易和春秋”。第14页,共151页。知识链接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什么是仁?)材料二、“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怎样实现仁?什么是礼?)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仁在政治上的推行)材料四 敬鬼神而远之。(实际上也是民本思想)第15页,共151页。 孔子的政治主张有哪些?“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论语为政“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7、“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人民。 “礼”治的同时,改良政治。 -(孔子的思想具有改革精神)第16页,共151页。对待鬼神: “敬鬼神而远之” 你怎样理解他的“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第17页,共151页。孔子的教育思想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8、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1. 有教无类;(最有价)2.学习要实事求是;3.学习要温习,要有恒心;4.要学思结合;5.要坚持真理;6.其它因材施教等第18页,共151页。连连看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1、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孔子弟子三千,成就突出者72人)2、整理文化典籍,保存了古代文献 诗、书、礼、易、 春秋(五经)、乐(佚失) 第19页,共151页。 2004年是孔子诞辰2555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在他的故乡曲阜,举

9、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场面华丽,气势恢弘。而且孔子的思想飘扬过海,影响深远。但是,他的生前是否真的如此风光呢?史书载,他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碰壁,不被采纳。思考: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叶落归根周游列国叶落归根第20页,共151页。问题:1.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礼的主张,为何没有人接受? 2.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但当时各国的国君为何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提示:1. 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他的这一保守思想不可能受到普

10、遍重视。2.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第21页,共151页。2.孟子孟子,战国时期儒家的著名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奠基人,被尊为“亚圣”,有孟子为经典著作。第22页,共151页。1、孟子的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2、孟子在唐后成为儒学经典,位列“四书之一。”3、孟轲被后世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丘。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第23页,共151页。1)建立了仁政的政治学说,主张“以德服人”的王道之治,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

11、君为轻”的主张。2)主张人性本善说。人固有仁、义、礼、智等的天賦道德品质,有侧隐之心。3)倡导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要求具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第24页,共151页。3.荀子 战国时期赵国人,名卿,儒家学派的另一代表,著作有荀。第25页,共151页。荀子思想材料:“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人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制天命而用之”(1)天人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并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人性本恶,认为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3)礼的思想:治国方式,以礼教为主,王霸兼用,王道为主。影响及其特点:与孔孟思想不完全一致,是战国思想集大成者。民意

12、等同于天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第26页,共151页。3、材料一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材料二: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荀子概括荀子的观点并指出思想倾向,分析其产生的根源。第27页,共151页。阅读材料,比较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史料1:有关孟子的思想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史料2:有关荀子的思想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

13、覆舟。”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 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第28页,共151页。 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有其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这是唯物主义的思想倾向。 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认识、利用和改造能力的增强。第29页,共151页。(二) 道家1、老子和道德经老子 也称老聃 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道德经陶艺书法现身广州第30页,共151页。A.老子的哲学思

14、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1.“道”是万物的本源,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道生万物-剔除天命的绝对权威2.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第31页,共151页。B.老子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影响:(1)、哲学思想: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2)、“无为而治”的主张有消极的因素使民复结绳而用

15、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32页,共151页。问题探究 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第33页,共151页。2.庄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著有庄子一书,后人称他为庄子,把他和老子合称为老庄。逍遥游的庄子第34页,共151页。1)把“道”作为世界的最高原则,强调事物自生自化2)提出了“齐物”的观点,即齐一万物,任何事物本质上相同,没有区别。3)提出了“逍遥”的人生哲学,即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4)认为天

16、与人“不相胜”,人必需服从自然规律。5)他在文学艺术上,如寓言、散文上有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第35页,共151页。生 死 皆 逍 遥庄子继承老子“道”的思想得道的方法为提高修养,提高修养则要通过“逍遥”的生活方式。逍遥:对待任何事物采用旁观,超然的态度,过虚无的生活,希望绝对的自由“无所恃”。比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逍遥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逍遥”思想反映了没落贵族的消极思想。第36页,共151页。墨子第37页,共151页。(三)墨家 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战国后该思想遭到冷

17、遇不受重视了。第38页,共151页。1)主张“兼爱”“非功”,而“兼爱”是不分等级贵贱的。 “非功”是主张各国和平共处,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2)提出“尚贤”“尚同”的主张。主张举用贤才,让他们来治理国家政事。3)认为鬼神存在,上天有意志。即要人们“兼爱”。4)提倡“尚力”,主张“节用”“节葬”,即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兼爱非攻尚贤第39页,共151页。兼爱非攻 天志明鬼材料:“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调和,天下之人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贵不傲贱,诈不欺愚”1、把“兼爱”成为“仁”,但和孔子的“仁爱”有所不同:孔子为有差别

18、的“爱”,而墨子则是“博爱”兼爱的境界:“爱人若爱其身”2、“非攻”:反对战国时期不义的兼并战争。第40页,共151页。秦始皇佩服的“韩非子”第41页,共151页。(四)法 家 和 韩 非 子 韩非子:战国后期思想家,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法、术、势相结合,而法律是处理政事的基本,权术是君主控制群臣的工具,势力是君主的权威,从而建立起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 反对儒家“以古非今”的历史观,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张变法革新。第42页,共151页。课堂探究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第43页,共151页。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不期修古,

19、不法常可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第44页,共151页。课堂探究: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韩非子主张积极进取,反对墨守成规,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同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为秦朝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社会矛盾激化。第45页,共151页。课堂探究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守株待兔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治理国家的政

20、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第46页,共151页。课堂总结:关于百家争鸣1、什么叫“百家争鸣”?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第47页,共151页。关于“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第48页,共151页。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春秋提倡“仁”和“礼” ;“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孟子战国“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尚贤”;节俭道家老

21、子春秋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无为而治”庄子战国乐天安命;顺从自然法家韩非战国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变法革新第49页,共151页。百 家 争 鸣 的 影 响 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艺,自然科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无为);法家思想: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第50页,共151页。历史影响(意义)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2.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22、动 第51页,共151页。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第52页,共151页。知识巩固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材料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3、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张?第53页,共151页。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思考:结合时代背景剖析孟子的重义轻利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传统的道德和眼前的利益发生冲突。第54页,共151页。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乙说:“可能是弘扬中

24、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 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第55页,共151页。二 儒学的兴起一、“焚书坑儒”批判(兴起的条件)二、罢黜百家(标志) 三、太学的出现(途径之一)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途径之二)第56页,共151页。孔子、孟子、荀子在儒学的产生、发展中起到什么重要作用?导入第57页,共1

25、51页。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2.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3.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第58页,共151页。1、秦代“焚书坑儒”(1)时代背景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而死气沉沉。一些儒生和游士批评时政。 秦代“焚书坑儒”的主

26、要目的是什么?为了维护专制统治,遏止思想文化的泛滥。 第59页,共151页。(3)评价 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焚书坑儒”的实质怎样? 文化专制。第60页,共151页。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它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批判基本上是中肯的。第61页,共151页。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为“有为”,那么,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

27、想呢?第62页,共151页。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像理解历史 董仲舒春秋繁露 汉书董仲舒传 合作探究: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第63页,共151页。a、提出“君权神授”与“天 人感应”.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

28、治的大一统)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 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加强君权的需要中央集权的需要,b、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64页,共151页。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第65页,共151页。先秦之儒董仲舒之儒著作 论语公羊春秋理论基础仁、礼天人感应思想来源儒学阴阳、法家与统治者关系批判时政维护统治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第66页,共151页。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

2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问题探究之三有道理.都是加强思想控制.第67页,共151页。三、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建太学2汉武帝建立郡国学校3汉武帝办学的作用:(1)性质: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意义: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第68页,共151页。3汉武帝办学的作用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为普通地主阶层子弟入仕提供了机会。郡国学校的建立,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生的参政意识较

30、强,敢于批评时政,对黑暗的政治势力有一定的限制。第69页,共151页。汉代教育状况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为弘扬儒学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兴办太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鼓励私家儒学教育第70页,共151页。讲经图太学大礼堂第71页,共151页。问题探究之四 汉武帝通过哪些措施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创建太学建立郡国学校。第72页,共151页。 汉武帝历史成就 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民族关系方面思想方面盐铁官营;铸“五铢钱”统一货币频繁换相,破格用人、设立中朝、颁布推恩令、抗击匈奴、建立郡县、开通丝路-尊儒倡儒为政策制定和推行提供

31、理论准备和人才准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73页,共151页。秦始皇汉武帝不同点政策原因影响相同点排斥、打击秦刚刚统一,需要巩固君主专制;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儒学发展进入低潮尊崇国力强盛,建设大一统的政治需要;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目的实质作用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文化专制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第74页,共151页。1.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3.表现:起用儒者参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影响:(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积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32、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1)尊儒:(2)倡儒:2.目的: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兴办郡县学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第75页,共151页。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隋唐科举制的开始实行2科举制对文化影响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从世官制、察举制,再到隋唐开始的科举制。第76页,共151页。2科举制对文化影响(1)一方面: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 促成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2)另一方面:儒学因此而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导致中国古

33、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第77页,共151页。 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学以致用第78页,共151页。课堂训练1。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文化,钳制了思想。他的这一作为主要是针对 ( )A.儒学的独尊地位 B.主张分封的思想C.妄议朝政的儒生 D.企图判乱的六国旧贵族2、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 )举贤良对策 重用文学儒者 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A B C DBC第7

34、9页,共151页。3.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A.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C 第80页,共151页。4.下列书籍,在秦朝时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医药之书 B、卜筮之书C、种树之书 D、墨家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了( )A、强调君权神授B、宣扬“天人合一”C、实现“大一统”D、缓和社会矛盾DC 第81页,共151页。6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

35、的形成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 B、 C、 D、7儒家思想由一个学派发展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根本原因是因为它( )A、主张“君轻民贵”和仁政 B、得到人民的拥护C、吸收了其它各家思想 D、适应君主专制的时代需要D D 第82页,共151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古代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请回答2-6题2.(2004年上海)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第83页,共151页。4、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A、人

36、定胜天 B、无为而治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5、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C、性善论 D、大一统6、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的形成 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A、 B、 C、 D、第84页,共151页。7.下列关于西汉太学创立的评述正确的有(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办学校 教师称五经博士,学员称博士弟子,博士弟子由地方官举荐 太学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有利于文化的积极传播,弘扬光大了儒家学说 A. B. C. D. 第85页,共151页

37、。8.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打破了门第的限制 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第86页,共151页。9.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凡四百六十余人也。”试评述顾炎武的观点。问题探究答:(1)顾炎武这句话是对八股取士的尖锐批评,他的观点是正确的(2)指出科举制度到了明清时期弊端的体现(3)总结: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书一样,起到了禁锢思想的作用;而他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的影响比坑儒更加严峻。第87页,共151页。 丞相臣斯昧死言:“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

38、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史记秦始皇本纪重点突破题材料一(1)据材料一,归纳李斯的言论要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私学兴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建议“焚书”,控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第88页,共151页。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

39、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言论要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儒学教育,注重思想教化,以礼治民第89页,共151页。(3)概括指出这两种言论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共同之处不同之处适应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思想控制前者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它各家,后者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前者强调以残暴手段来实现文化专制,后者强调教化和灌输前者主张依法治国,后者主张以德治国第90页,共151页。兴起 ,成正统成体系,遭冷遇 春秋战国 秦朝 孔子的创立,孟子荀子的发展

40、焚书坑儒 沉重打击汉代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创建太学郡国学 科举制 正统地位强化隋唐 知识小结第91页,共151页。材料一:有人认为,儒学的本质是消极的、保守的,中国社会要进步,必须彻底“打倒孔家店”。然而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新加坡甚至用儒家思想来治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感悟历史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和谐意识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德意识增强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价值态度:材料二、“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人协调、和与中”结合本课你认为儒学的现代价值在哪?我们该怎样对待儒学?第92页,共151页

41、。第93页,共151页。宋代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儒学吸收佛道有效成分,更具理性化、思辨化第94页,共151页。第95页,共151页。第96页,共151页。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第97页,共151页。第98页,共151页。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天下只有一个理。 天者,理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 二程遗书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性即是理。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 二程遗书第99页,共151页。今日格一件,明日

42、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第100页,共151页。第101页,共151页。第102页,共151页。朱熹主要思想哲学思想:修养观:政治思想:理气浑然一体,先有理后有气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道统论”、“正君心”朱熹主要思想第103页,共151页。第104页,共151页。第105页,共151页。第106页,共151页。 王守仁明思想家, 世称阳明先生。 问塾师:“读书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43、 塾师说:“考中举人进士吧!”王阳明说:“中举做官恐怕算不得头等大事,头等大事得数学做圣人吧?”公元年,明朝的亲王朱宸濠在江西起兵造反,王阳明迅速地组织兵力,不等叛军向南京发动进攻,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摧毁朱宸濠的叛乱,并活捉了这个叛乱头子。充分显示了王阳明的军事上与组织上的才能。“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第107页,共151页。第108页,共151页。第109页,共151页。第110页,共151页。第111页,共151页。第112页,共151页。第113页,共151页。第114页,共151页。第115页,共151页。第116页,共151页。第117页,共151页。朱熹说:“.天得之(理

44、)而为天,地得之 (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 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 是(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 B、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C、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D、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A第118页,共151页。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 B、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 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 C、宋明理学的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 而形成的 D、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D第119页,共151页。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

45、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 )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C第120页,共151页。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 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 )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C第121页,共151页。第122页,共151页。第123页,共151页。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五子成熟:南宋朱熹发展

46、: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 知识 回顾第124页,共151页。 总体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演变背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新发展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的思想主张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的建议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第125页,共151页。第126页,共151页。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政治明亡

47、后,士大夫开始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痼疾和明朝灭亡的原因进行反省。明清王朝更替时的暂时权力真空,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外部: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第127页,共151页。 二.主要内容(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三)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四) 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五) 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第128页,共151页。“离经叛道”的李贽 第129页,共151页。(一) 反正统意识李贽 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狱被迫害致死(1)人物生平简介第130页,共151页。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

48、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私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材料二 “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焚书)”;概括李贽的观点材料1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利益是“自然之性”,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材料2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鞭挞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权威第131页,共151页。(3)李贽的代表作: 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 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第132页,共151页。(2)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1、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道学”

49、先生,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2、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4、主张男女平等第133页,共151页。(4)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强调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第134页,共151页。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第135页,共151页。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曾参加浙江南明鲁王政权的抗清斗争。鲁王政权失败以后,他带着老母东奔西跑,险些被清政府捕去,后来长期在故乡隐居。黄宗羲的著作

50、很多,最著名的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等。明夷待访录是在1663年写成的一本字数不很多的著作,但是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因此被清政府长期列为禁书。人物生平简介第136页,共151页。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16101695) 浙江余姚人 梨洲先生 代表作:明夷待访录(1)材料一中黄宗羲提出什么政治思想?除此之外,黄宗羲还有什么政治主张?(2)材

51、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什么经济思想?这种思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传统的经济思想是什么,简要评述这种经济思想的作用?二、黄宗羲思想知识点拔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第137页,共151页。(1)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 建立“天下之法”(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 最高机构;(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黄宗羲思想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第138页,共151页。人物生平简介 顾炎武(16131682),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

52、当地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遍游华北,载书自随。所至垦田度地,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尤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顾炎武学问广博,对经史子集、音韵训诂、典章制度、兵农经济、郡邑掌故,都有深入的研究。晚年拒绝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等数十种著作,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第139页,共151页。顾炎武亭林先生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第140页,共151页。材料二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寓封建(允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 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