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_第1页
第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_第2页
第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_第3页
第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_第4页
第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HYPERLINK / 2022 年第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 HYPERLINK / 2022 年第二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HYPERLINK / 一、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 HYPERLINK / 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 17.8%,比上季下降 16.6 个百分点。其中,有 33.1%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常”,比上季减少 29.0 个百分点;有 65.7%的银行家认为“偏冷”比上季增加 31.1 个百分点。对下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 31.9%,高于本季 14.1 个百分点。 HYPERLINK / 二、银行业景气指数和银行盈利指数 HY

2、PERLINK / 银行业景气指数为 66.0%,比上季下降 6.1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 HYPERLINK / 3.6 个百分点。银行盈利指数为 60.1%比上季下降 5.3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 3.7 个百分点。 HYPERLINK / 图 1: 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 HYPERLINK /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HYPERLINK / 图 2: 银行业景气指数和银行盈利指数 HYPERLINK /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三、贷款总体需求指数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 56.6%,比上季下降 15.8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 13.9 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

3、业贷款需求指数为 59.7%,比上季下降10.7 个百分点;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为58.5%,比上季下降8.8 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贷款需求指数为 53.8%,比上季下降 8.9 个百分点;房地产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 41.5%,比上季下降图 3:贷款总体需求指数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5.7 个百分点。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 51.4%,比上季下降 8.9 个百分点;中型企业为 54.2%,比上季下降 9.5 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为 61.0%,比上季下降 13.0 个百分点。四、货币政策感受指数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为 69.3%,比上季上升 6.5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 1

4、6.4 个百分点。其中,有 40.3%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宽松”,比上季增加 12.7 个百分点;57.9%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适度”,比上季减少个百分点。对下季,货币政策感受预期指数为 73.6%,高于本季 4.3个百分点。图 4:货币政策感受指数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附件:银行家问卷调查指数表单位:时间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BMHI货币政策感受指数MPSI贷款总体需求指数Overallloan demand index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Loan demandindex of manufactor y sector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Loandemand index of in

5、frastructure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Loan demandindex of large firms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Loan demandindex of medium-size d firms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Loan demandindex of small and micro sized firms银行贷款审批指数Bank loanapproval index银行业景气指数Bankingindustry climate index银行盈利指数BankingProfitability Index2019.Q239.255.266.259.460.654.557.670.551

6、.570.666.72019.Q333.954.565.959.060.254.457.270.251.170.266.72019.Q430.755.165.359.260.654.957.169.650.670.767.62020.Q16.572.766.065.662.359.762.668.664.758.350.52020.Q213.074.675.870.669.760.766.978.660.863.962.12020.Q325.666.073.569.667.759.564.876.656.866.060.22020.Q433.658.271.668.665.059.362.97

7、4.753.667.960.92021.Q142.451.077.572.270.363.866.876.551.072.166.22021.Q245.952.970.568.765.159.162.372.349.869.663.82021.Q338.654.368.367.463.056.260.772.149.770.065.12021.Q435.354.167.767.060.857.160.570.551.670.264.82022.Q134.462.872.370.367.360.363.774.054.372.165.42022.Q217.869.356.659.758.551.

8、454.261.058.066.060.1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注:本表数值保留一位小数,与同期或与上季相减后的数据与报告有出入的,主要是由于四舍五入引起的。编制说明:银行家问卷调查是中国人民银行 2004 年建立的一项季度调查。调查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境内地市级以上的各类银行机构采取全面调查,对农村信用合作社采用分层 PPS 抽样调查,全国共调查各类银行机构 3200 家左右。调查对象为全国各类银行机构(含外资商业银行机构)的总部负责人,及其一级分支机构、二级分支机构的行长或主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银行家调查报告大部分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法进行计算,即计算各选项占

9、比ci ,并分别赋予各选项不同的权重qi (赋予“好/增长”选项权重为 1,赋予“一般/不变”选项权重为 0.5, 赋予“差/下降”选项权重为 0),将各选项的占比ci 乘以相应的权重qi ,再相加得出最终的指数。所有指数取值范围在 0100%之间。指数在 50%以上,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向好或扩张状态;低于 50%,反映该项指标处于变差或收缩状态。主要指数计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反映当前宏观经济状况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经济“偏热”和“正常”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货币政策感受指数:反映银行家对货币政

10、策感受程度的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季货币政策“偏松”和“适度”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贷款总体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贷款总体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制造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制造业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基础设施贷款

11、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基础设施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大型企业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中型企业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反映银行家对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情况判断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增长”和“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银行贷款审批指数:反映银行家对贷款审批条件松紧的扩散指数。该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银行家中,先分别计算认为本行本季审批条件“放松”与“基本不变”的占比,再分别赋予权重 1 和 0.5 后求和得出。银行业景气指数:反映银行家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