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晚唐诗人从文宗大和年间到唐末,是文学史上的晚唐时期,约七十年左右。国势江河日下,诗运亦如国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但在诗坛日渐滋长的华靡纤巧的颓风中,杜牧、李商隐却如异军突起,以具有鲜明时代色彩、个性特征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歌,为唐代的灿烂诗国涂抹了最后一道绚丽的霞彩。其后随着王朝不可逆转的末日的来临,逃避现实,追求淡泊境界与清丽诗风成为诗坛的主要倾向。这一时期,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等诗人,上继元、白,以通俗的形式和语言揭露社会现实,关怀民生疾苦。尽管这些诗在他们的作品中为数不多,创新不足,却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尖锐犀利的笔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成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延续和余响。第
2、一节杜牧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世称“杜樊川”。杜牧生于内忧外患日益深重的晚唐,自幼便有经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关心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曾注孙子十三篇,注意研究“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挽回唐王朝实际上已不可逆转的颓势。杜牧今存诗500多首,在艺术上各体皆工,七绝尤佳,有不少为人传诵的名篇。深沉的历史感是杜牧诗中的一个显著特色。无论是感慨往事、针砭现实还是抒写怀抱、描摹自然,都常常流露出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但由于杜牧性格比较开朗乐观,所以他的诗中虽有颓唐的成份,却并不显得消沉,而是在忧郁中透出清丽俊爽
3、的风调。杜牧的政治诗多揭露时弊和表达他对现实的关切。代表作有郡斋独酌、感怀诗、河湟、早雁等。如早雁以惊飞四散的早雁,比喻在回纥侵略者蹂躏下被迫流离的边地人民,表现了对难民的深切体贴和同情,也谴责了统治者对他们的漠不关心。此诗通篇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写人,含蓄蕴藉,寓意深刻。咏史诗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朝政得失,很有特色,艺术上也有创新。一部分采用传统手法,借古喻今;另一部分以诗论史,具有史论色彩。分别以过华清宫和赤壁为代表。过华清宫(其一)通过杨贵妃嗜鲜荔枝玄宗命飞骑千里传送的历史事实,深刻揭露和讽刺了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作者在史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既引人入
4、胜,又耐人寻味。全诗不着一句议论而题旨自见。赤壁写作者凭吊古迹所抒发的历史兴亡的感慨。作者将东吴在赤壁之战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不是出于军事上的无知,而是借史事一吐胸中怀才不遇的块垒。此诗用笔锋利,英气逼人,充分体现出杜牧诗“雄姿英发”的特色。这一以诗论史的写法尤为后代许多诗人所仿效。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写景抒情诗也取得很高成就,他既善于用凝炼的语言勾勒鲜明的景物意象,又善于把悠远的情思寄托在具体画面之中。如泊秦淮以迷茫朦胧的江边月色和柔曼颓靡的流行曲调,构成一幅色彩凄凉暗淡、人物醉生梦死的世情生活图画,而这一切又从抒情主人公的视
5、听感觉中写出,并引起他对前朝亡国教训的联想。清醒与麻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映射,传达出一种浓厚的忧世伤时的感伤情怀。江南春在具有季节和地域文化特征的景物描绘中,自然融进了历史兴亡的深沉感喟。山行以清丽的色彩、鲜明的形象描绘出动人的山林秋色,独具匠心的把秋叶比作春花,传达出秋光的可爱动人和无限生机,表现了诗人的英气豪情,高怀逸致。由于晚唐一蹶不振,个人际遇也不顺利,理想与现实始终处于矛盾之中。杜牧于是失意消极,甚至放浪声色、玩世不恭,诗中也有少数轻薄之作,如自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唐以后士大夫追求享乐的浮华习气,同时也表明了作者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消极态度。杜
6、牧诗辞采清丽,风调俊爽。杜牧论文主张“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自云“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他的诗歌实践了这一主张,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第二节李商隐李商隐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因不幸卷入牛李党争,长期遭受排挤打击,一生多沉沦幕府,困顿失意。李商隐现存600多首诗,按题材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政治诗。直接反映现实政治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他对晚唐社会的清醒认识和强烈的正义感。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高度概括了唐王朝从贞观之治到甘露之变的历史,深刻揭露了当时存在的严重社会危机,分析了造成“安史之乱”的原因。有感二首、
7、重有感反映了宦官大肆诛杀朝臣的“甘露之变”,表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和强烈的爱憎感情;赠刘司户蕡、哭刘蕡等一系列作品,表达了对曾在制科对策中猛烈抨击宦官的刘蕡遭贬含冤而死的强烈痛惜和悲愤。安定城楼用一连串典故抒发了他遭受压抑的感伤,及忧念国事、蔑视功名利禄的胸怀。于感怀身世中揭示了朋党之争的背景,浸透着深厚的政治内涵。诗中“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二句,因其高度概括了有志有识之士的高远理想,备受人们激赏。二、咏史诗。按写作主旨可分为两类,一为以古鉴今,一为借古讽今。前一类多选取历史上一些因贪奢荒淫而亡国祸身的帝王为讽刺对象,向最高统治者提供鉴戒。如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写隋炀帝因荒淫而失国
8、的历史教训,辛辣地嘲笑了他巡游无度、至死不悟的荒唐行为。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极为真切地写出马嵬事变时兵荒马乱的情状,在多方面对照与咏叹中谴责了荒淫致乱并且为了保全自己牺牲杨妃的玄宗,讽刺尖锐而深刻,是同类题材中的佼佼者。后一类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作者借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某些相似特征的艺术描写,达到讽谕时政的目的。贾生是其中的杰作,作者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借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这一史实,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可能真正重视人才,而“问鬼神”又是针对中晚唐一些皇帝求仙好道的荒唐行径加以针砭。此外,作者从是否关心国计民生来看待人才问题,见解也远高于表现传统的士不遇主题的其他作品。三、抒情咏物诗。
9、这类诗意境清新,情思缠绵,往往流露出浓重的感伤情调,反映了晚唐特定的时代风貌、特定阶层的心理矛盾。在他笔下有落花、枯荷、流莺、鸣蝉、槿花,为雨所败的牡丹等。如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槿花:“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再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写水亭秋夜,枯荷听雨,更添相思怀友之情,意境凄清萧飒。蝉以秋蝉寄托自己的身世际遇,语极凄婉。这类诗中夜雨寄北别具一格,此诗写怀人思归,前两句通过问答和典型环境描写,表现了客居异地的孤寂和深长的思念。后两句紧扣夜雨,另辟新境,将眼前景象当作他日怀想的材料,不仅写出重逢的欢愉,情思的深长,而且用美好的憧憬排遣了眼前的孤独凄凉。全篇使用白描,虚
10、实相生,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情韵深婉,既有民歌的朴素,又有文人之作的细腻。章法也颇独特,“期”字和“巴山夜雨”的重见叠出形成音调的回环往复。是一首广为传诵的佳作。四、无题诗。是李商隐的创造。或以“无题”名篇,或借诗的首二字为题,内容或写爱情,或借男女之情而别有寄托。这类诗多用七律,想象丰富,形象生动,工于比兴,善用象征和暗示手法,形成绮丽精工、深情绵邈的独特风格。无题向称难解,尤其是锦瑟。对于它的主旨,历代诗论家颇多揣测,莫衷一是。有人以为是爱情诗,有人以为是悼亡诗,还有人以为是描写音乐的诗。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作者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首联写因看到锦瑟而产生的联想,引起对逝去的美好年
11、华的回忆;颔联分别用庄子梦蝶和蜀帝魂魄化为杜鹃的典故写自己年轻时虽曾有过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却早已寄托在杜鹃啼声中化为一片哀鸣;颈联用沧海珠泪和良玉生烟象征自己的怀才不遇和理想成空。末联收束全篇,与开端的“华年”相呼应,表达了无限怅惘之情。全篇以华美鲜明的形象,丰富奇丽的联想,比兴象征的手法,隐约曲折地表达了难言的隐痛和深沉的哀怨,有极大的艺术魅力。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般都把它当作爱情诗来读。诗人用比兴象征的手法、细密精工的比喻、回环往复的抒情,真挚动人地表达了封建士大夫缠绵悱恻、隐密难传的爱情生活,堪称描写爱情的绝唱。前四句写离别相思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坚贞;后四句写对女方的深情体贴和对
12、会合的希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感人至深地写出爱情的缠绵深挚和生死不渝,使执着的感情在濒于绝望中显出无比强烈的力量,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李商隐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前人曾概括为“深情绵邈”或“沉博绝丽”。具体表现为: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笔下的事物都赋予了作者的性格;以骈文为诗,辞采华丽,音韵铿锵,善用比喻;议论、叙事、抒情与典故相结合。他以意境的深细婉曲和词采的典丽精工创造了诗歌朦胧美的境界,对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诗歌形式上,李商隐也取得很高成就,尤其是七绝和七律。其七绝寄托遥深,措辞委婉,七律是杜甫之后少有的杰作,人称“善学少陵七言律,终唐之世,唯义山一人”
13、(读雪山房唐诗序例)。李商隐诗歌的影响从晚唐一直及于清代。第三节晚唐其他诗人这一时期的诗人还有张祜、许浑、李群玉、韩偓、韦庄等。他们的诗多以怀古伤今为主题,染上了浓重的感伤色彩,如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中展现的“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李群玉火炉前坐抒发的“多少关心事,书灰到夜深”的感叹,都表明诗人已经体认到历史兴亡盛衰的不可抗拒。韦庄长于叙事,所作秦妇吟,长达238句、1666字,是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客观上反映了黄巢起义时代复杂的社会现实,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作者也因此有“秦妇吟秀才”之称。以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为代表的唐末诗人,继承杜甫和元白的现实主义精神,创作了一批具有现
14、实意义的诗歌,旨在对社会进行批判。皮日休前期多反映理想、揭露时弊的作品,如橡媪叹通过一个拾橡子充饥的老妇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晚唐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作品满怀对农民疾苦的深刻同情,斥责了贪官污吏明目张胆的巧取豪夺。诗风朴实无华,锋芒毕露。后期多闲适酬唱。聂夷中以怜贫悯农诗著称。咏田家真实反映了在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下,唐末广大农村破产,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悲惨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刻同情和希望改良政治的善良愿望。语言简洁朴素,描写却异常深刻具体。“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的比喻,生动贴切,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农民的悲惨处境,尤为人所传诵。但作者把改良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显示了他的阶级局限。杜荀
15、鹤出身微贱,又逢乱世,对民生疾苦有深入的了解。山中寡妇通过对山中寡妇悲惨生活的具体描绘,反映了唐末农村土地荒芜、百姓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有力地揭露了统治阶级剥削的残酷无情。语气沉郁悲愤,议论深刻警策,对人物形象和生活细节的描写,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再经胡城县辛辣地讽刺了靠剥削和欺诈百姓得以升迁的贪官污吏,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鲜血染红了顶子”的严酷事实。唐末诗人还有陆龟蒙、罗隐、于濆、曹邺、刘驾等。罗隐的咏物诗蜂是讽刺现实的力作。第十章唐代散文古文作为一种文体,是唐代才有的,指上继先秦两汉、奇句单行的文字,用以与骈文相对。秦汉以前文章并无骈散之分,从东汉时起,行文受辞赋的影响逐渐骈偶
16、化,魏晋南北朝时期,骈体文逐渐形成。这种文体全篇以双句(又称俪句、偶句)为主,最多见的是用四字、六字排比或间隔交错,叫做骈四俪六(简称四六文),并且讲究声律、对仗、辞采华美和使用典故。由于南北朝时期讲求文学形式和艺术技巧的文学观念的影响,骈文逐渐取代了散文。第一节“古文运动”与韩愈散文“古文运动”,是现代人的概念。指的是发生在公元八世纪后期的一次文体革命。它的口号是“文以明道”,就是要求用散文来阐明儒家古道的宗旨,摆脱骈俪体裁的束缚,使文章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因为参加的人多,目标明确,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创作实践,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文学浪潮,所以称它为文学史上的一次运动。“古文运动”不仅是一次文体和
17、文风的改革,更是日渐壮大的庶族地主阶级以恢复儒道为目的反对豪族地主,力图中兴的一次改革运动,是政治革新、经济革新思潮在文学上的反映。古文运动:是中国散文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革新运动。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等为代表,以儒学复古为号召,反对骈文,力倡古文,一改六朝以来文风之浮靡。主张文章要能够做到“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古文运动”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主张文道合一。道是目的,文是手段。文道合一,即是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为道服务。韩愈提出:“志乎古道”(题欧阳生哀辞后);柳宗元提出:“文者以明道”(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但两人所说的“道”,内涵并不完全一致。
18、韩愈以儒家道统自居,强调的是正统的儒家孔孟之道,而柳宗元作为改革家,强调的是“辅时及物之道”(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二是主张文体革新。包含以下三个层次:1.反对骈文,提倡先秦两汉古文。韩愈提出“非三代秦两汉之书不敢观”(答李翊书),柳宗元提出“文之近古而尤壮丽,莫如汉之西京”(柳宗直西汉文类序),他们提倡复古的目的在于创新。2.重视“文”的作用。柳宗元提出“言而不文则泥”(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韩愈提出“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唯古于词必己出”(樊绍述墓志铭),提倡语言独创,文从字顺,使其所提倡的古文对先秦两汉文章既有继承又有区别。3.对作家创作的要求。强调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要提高自己的
19、修养。韩愈提出气盛言宜的观点:“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要求以气势驾驭言辞。又提出“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同上)。柳宗元也要求作家“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三是提出不平则鸣的思想。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认为古代圣贤之言或百家之学都是该时代不平现实的反映,正因为韩愈既有关心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政治态度,又自觉地把
20、古文与现实联系起来,才突破了正统儒学的束缚和“文以明道”的狭窄藩篱,使古文反映了现实。这也是他的散文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韩愈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家,苏轼说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潮洲韩文公庙碑),刘熙载说:“韩文起八代之衰,实集八代之成。(艺概文概)他的贡献在于:不但恢复了先秦两汉的古文传统和历史地位,而且大大扩大了散文的功用,使这种原来主要用于著述的文体,真正成为自由交流思想、描述事物、表达情感,具有多样化功能的语文工具,从而开辟了散文创作的广阔天地。同时,由于他十分重视文学特征的表现和文学手段的运用,创作出优秀的文学散文,提高了散文的审美品格,由此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
21、地位。韩愈的散文有300多篇,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论说文、杂文、记叙文、抒情文四类:论说文鲜明体现了他文以“明道”的主张,集中阐发了他关于儒道的基本思想,如原道阐明了他对“圣人之道”的基本看法,确立了尧舜文武周公孔孟的道统。原毁指出士大夫之间嫉妒毁谤的陋俗恶习是推行古道的主要障碍。师说批评了士大夫耻于求师、轻视学习的不良风气。这类文章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论证雄辩有力,纵横开合,善于通过对比、排比、比喻、反讽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论辩力量。杂文主要揭露官场中的丑恶和官僚制度的腐朽,讽刺各级官僚尸位素餐,批评士大夫的种种不良风气。送李愿归盘谷序将权贵骄奢荒淫、作威作福的丑态和小人奔走权门、钻营功名的
22、尴尬揭露得淋漓尽致。杂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人才的,送孟东野序一文中指出“物不得其平则鸣”,主要为“才不为世所用”的人们鸣不平。杂说四便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抨击朝廷和执政者不识人才、不能任贤。还有一些抒发了自己的愤慨不平,如进学解写自己才高位下的满腹牢骚,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穷文表现自己有德有才却身处困境的感慨。记叙文继承和发展了史记、汉书记事写人的传统,善于选择典型的真实事件和细节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在客观的叙述中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如张中丞传后叙记叙张巡、许远守睢阳事,杂以议论和抒情,其中写南霁云突围向贺兰进明乞援的一段,寥寥数笔,形神毕肖,南霁云慷慨悲壮的忠烈形象,呼之欲出。又如试大理
23、评事王君墓志铭用自以为奇男子的王适骗婚的一段经过,表现他的落拓不用,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柳子厚墓志铭满怀深情地赞美了柳宗元的高尚品德、杰出才干和文学成就,创造性地用墓志铭这种文体生动地刻画出柳宗元的光辉形象,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成为后世认识和评价柳宗元的重要文献资料。抒情文主要见于祭文、书信中。这些作品融抒情、叙事和议论于一体,感情强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祭十二郎文突破了祭奠之辞例用四六韵文的陈规,以如泣如诉的文笔忆身世、叙家常,委婉深挚地传达出他对有抚育之恩的兄嫂和十二郎的悲痛悼念之情,把接到十二郎不幸病亡的消息后由惊而疑、由疑而信、进而大悲大恸以至沉思感叹的心理过程抒写得
24、淋漓尽致而又波澜曲折,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韩愈散文感情充沛、风格豪迈、笔锋犀利、气盛言宜,形成特有的雄奇恣肆、浩大奔放的气势和充沛的逻辑力量。所以皇甫湜称其文“如长江秋清,千里一道,冲飚激浪,瀚流不滞”(谕业),苏洵也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龙,万怪惶惑。”(上欧阳内翰书)雄健深厚,气势充沛,规模阔大,是他散文的基本风格。不同文章又有不同风格。总的说来,既富有个性特征而又丰富多采。立意精警,构思巧妙,新意叠出,富于独创,也是韩文的鲜明特色。但有时由于过于追求新奇,对晚唐散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韩愈对散文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由于他的努力使散文从应用性转向了文学
25、性。先秦两汉史、哲、文未分家,文学性主要指文学技巧,如细节、情节、比喻等;南朝文学与学术分家,但文学性主要体现在诗赋方面,散文则多用于政论、文论,手法平铺直叙,变化较少,抒情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韩愈一方面用散文抒写情性、感怀言志,如送穷文、进学解;同时从诸子、史传、小说中吸取营养,大大丰富了古文的表现技巧,如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此外,他还创造了“解”、“杂说”等文学意味较浓的文体,并对传统的应用文体如序文、碑志、祭文等进行了全面的改造,这些都大大加强了散文的文学性。其次,韩愈在继承先秦两汉经史百家的基础上,广泛吸取了辞赋、骈文、当代口语,对散文的语言和结构进行了彻底革新
26、,形成简洁、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风格,并创造了许多新的词汇和成语。韩文灵活自如地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如议论、叙事、描写、抒情、说明等手段,对比、排比、比喻、反讽等修辞艺术,加强散文的艺术表现力。第二节柳宗元的散文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400多篇散文,其中大部分是政治、哲学方面的论文。这些文章着重从典章制度、时令刑政、天人关系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他对“圣人之道”的理解,从对历史事件、事实和传统观念的重新审视中,批判和辨析先秦以来各家政治学说,总结了国家兴亡理乱的教训。如封建论论述帝王受命于人,而不在于天,“郡县制”取代“封建制”乃“势”之必然,批判了封建世袭制。六逆
27、论批判了为乱之本的维护旧等级秩序和任人唯亲的思想,指出任人唯贤才是“择君置臣之道、天下理乱之大本”。都表现出作者目光犀利、逻辑严密的特点和锐利警快的风格。这类文章往往直接从要害处入手,就正反两方面提出质疑,使结论水到渠成。同时以构思的峭奇引人入胜。柳宗元还写了许多文学性散文。有的寄托政治失意的苦闷,有的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有的反映劳动人民的疾苦和赋税剥削的苛重,有的歌颂敢于伸张正气、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善于以小见大,就本论理,借题发挥,从平常的生活事件中揭示出各种尖锐的现实矛盾,在简洁的叙事框架中包涵着深厚的思想内蕴。如捕蛇者说通过蒋氏以捕蛇为生的遭遇,深刻形象
28、地控诉了“苛政猛于虎”的现实悲剧。愚溪对嬉笑怒骂,反语正说,在诙谐风趣中蕴藏着深沉的牢骚。柳宗元的寓言散文也取得很高的成就。先秦时期寓言主要是作为一种论据存在于诸子散文和策士言辞之中,一般是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一篇中可以连用几个寓言。柳宗元则使寓言独立成篇,每个故事中都包含着他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他善于用各种动物拟人,抓住某一特性加以夸张,使读者既可以从中领会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的讽谕批判意旨,又可以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认识它们的丰厚意蕴。类比贴切,择喻精当,寓意警策。三戒、蝜蝂传、罴说、鹘说、谪龙说等都是如此。如三戒中的黔之驴通过虎从惧驴到食驴的过程,讽刺了无德无能、外
29、强中干的人或势力。蝜蝂传揭露了贪财亡命之徒的丑恶嘴脸。无不命意新奇、讽谕生动、幽默犀利。柳宗元传记散文成就也很高。其中不少以下层劳动者为描写对象。他往往借题发挥,通过对某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中唐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黑暗现实,讽刺丑恶的社会现象。达到一般的史传文所不可能具有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在艺术上,他重视人物的精神特质和形象的真实性,善于选择典型材料和进行细节描写。段太尉逸事状通过三件事刻画了段秀实沉着机智、不畏强暴、爱护百姓的优秀品格,谴责了骄兵悍吏残民以逞的罪恶行径。梓人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宋清传等均为下层人物立传,歌颂了他们的崇高品质。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
30、最精彩的部分。他对山水游记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巨大贡献。此前南朝的山水游记多用骈文书信体表现,而且是以表现声色之美为主。初盛唐的亭阁山水记多用于刻石记功,缺乏作者的真情实感,真正称得上山水游记的作品并不多。柳宗元山水游记多作于被贬永州时期。他观察细微,描绘精确,而且字里行间寄托了他遭贬被弃的悲愤。代表作是永州八记。一方面,他用精确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形神兼备的景物图画;另一方面,又通过主观感受的强烈介入和鲜明表现,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把山水散文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而确立了山水散文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柳宗元散文的基本特点是风格高古峭拔,立意新奇深刻,逻辑思维精密,论辩锋芒锐
31、利,文字精致简洁。“古文运动”的参加者中影响较大的是韩愈的弟子李翱和皇甫湜。李翱的代表作有答朱载言书、寄从弟正辞书等,阐述了韩愈关于道的观念,强调文以明道。他的散文简洁平易,发展了韩文“文从字顺”的特色。皇甫湜的代表作有答李生书(三篇),要求“意新”、“词高”,其主张及创作实践都发展了韩文奇崛的一面。第三节晚唐小品文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所取得的成功,使得散文在中晚唐出现了新的趋向:一是应用散文的普及。绝大多数作者都改用散文写疏议、碑志、序文等各种应用文;二是韩柳创建的杂说、传记、序文等已成为中唐作家常用的艺术形式,文学性散文大为增加,有的文章已接近传奇。然而,到了晚唐,散文创作逐渐走向衰落
32、。这是因为:从外部因素来说,由于豪族地主、藩镇、宦官等腐朽势力的阻挠,儒学传统既不可能恢复,以复兴儒学为目的的古文运动也就失去有力的依托;从“古文运动”自身而言,虽有一批支持者,毕竟没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再加上由于过分追求怪奇,韩门弟子渐入歧途。韩愈死后不久散文即衰落,到晚唐骈文重新抬头。只有继承韩愈、柳宗元杂文的小品文取得显著成就。代表作家作品有皮日休皮子文薮、陆龟蒙笠泽丛书、罗隐谗书鲁迅称赞他们的作品“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唐末小品文继承和发扬了古文运动批判现实,文以载道的传统,在讽刺尖锐,见解深刻方面甚至较韩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形式上,发展了韩柳文
33、中幽默的一面,打破了唐代古文过于一本正经的沉闷局面,使散文题材开拓到日常生活中的琐闻、杂感等各个方面。风格趋向于轻松活泼,对赋、铭、箴、赞等文体进行了由骈转散的革新,丰富了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散文衰落,骈文复兴,造成晚唐赋的数量猛增,而且题材内容有所扩大。从中唐以前以歌功颂德为主,发展到咏物、记事、说理,无所不包,技巧也有所变化,尤其是温庭筠、李商隐等骈文大家的出现,使骈文夺回了一部分阵地。杜牧阿房宫赋以才情文采和议论气势见长,基本保持了古赋的形态,但将赋所常用的四、六句改为散文句结构,使用大量隔句相对的排比,极意铺陈却无堆砌之弊,辞采瑰丽而不绮靡,自有一种劲健之气贯串其中,是这个时期新文赋的
34、代表,为后来的散文赋创造了经验。第十一章唐代传奇小说到唐代产生了新的体式,这就是唐传奇。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正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唐传奇的兴起和发展自有其社会、经济、历史及文学等诸方面原因。农业及手工业的高度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既为传奇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新的题材,也适应了文人和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和遣兴娱乐的需要。佛道的盛行,民间对神异之术和因果报应之说的信仰,促进了唐传奇创作的繁荣。唐代诗歌的繁荣特别是叙事诗
35、的高度成就,在情节曲折、铺陈委婉、描写细腻等方面都给唐传奇以影响;行文自由、生动流利的古文的兴盛为传奇的叙事抒情提供了方便适宜的文体。此外,源远流长的史传文学、六朝志怪、变文和民间文学,都从不同的角度为唐传奇的滋生繁衍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第一节唐传奇的分期唐传奇题材丰富广泛,主要有爱情、豪侠、神怪、历史四类。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一)初、盛唐时期初、盛唐为魏晋小说向唐传奇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传奇很少以人世为题材,与传奇兴盛期相比,反映男女之情的内容也比较少;在艺术表现上侧重于故事情节的描述而较少人物形象的刻画。代表作张鷟游仙窟以第一人称自叙途中投宿,在神仙窟与两女子宴饮戏乐之事。诗文交错,韵散相间,描写细腻,文辞华艳,又杂俚语俗谚、双关拆字等,明显受变文、辞赋影响,标志着传奇题材由志怪向表现市民生活、人情世态的变化。(二)中唐时期中唐是传奇的黄金时代,产生大量名家名作。这一时期作品的一个显著变化是由重在传述奇事转向重在抒情。最大的特点则是爱情题材的勃兴,使我国小说中第一次涌现出一批以不同形式追求爱情的生动的女性形象。艺术上也更趋成熟,人物刻画情节委婉动人,题材丰富,多取自现实生活,除爱情外,还涉及历史、政治、豪侠、梦幻、神仙等方面。如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均借梦境写人世盛衰无常,表现了知识分子对功名利禄的看法,揭露官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技术升级借款合同模板
- 2025如何制定租赁合同范文
- 2025咸宁市园林绿化施工承包合同
- 2025员工与公司协商终止的合同协议
- 2025【村路面硬化工程施工合同】村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施工合同
- 2025【合同转让协议书】普通商品转让合同范本
- 2025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劳动合同
- 2025企业间借款的合同协议书
- 2025买卖合同争议解决方法
- 2025版权授权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国投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搅拌站工作简历模板
- 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合同(资格预审邀请书)
- 幼儿园户外材料投放培训
- 2022浪潮英政服务器CS5260H2用户手册
- UL3030标准中文版-2018无人机系统UL中文版标准
- 三年级中华大家庭教学计划人教版中华大家庭教学计划
- 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国开(SC)-参考资料
- 食品供应链售后服务保障方案
- 《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房琪-读书分享
- GB/T 16895.24-2024低压电气装置第7-710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医疗场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