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明月几时有_第1页
案例明月几时有_第2页
案例明月几时有_第3页
案例明月几时有_第4页
案例明月几时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案例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案例信息】案例名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授课教师:汪烨(北京市酒仙桥一中,一级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赏析词句,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情怀。3学习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赏析词句,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是一片冰心,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看看作者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会由皎洁的月亮想到什么呢?他又想向我们

2、诉说什么?二、诵读感知自由朗读,解决生字,读得流畅,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学生范读,学生听读,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预习作业展示,找到与月亮有关的素材。三、赏析诗词1.作者借月亮想诉说什么?从小序入手,感受作者“怀子由”的思念之情。2.词中哪些地方表明作者对子由的思念,找出相应的句子,诵读、感悟。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情感。补充介绍苏轼与弟弟手足情深的背景资料。3.下片表现了作者和弟弟的手足情深。板书:问月思人盼团圆。4.词中是否只怀念自由?体会“兼”字的涵义。“兼”字告诉我们作者举杯望月,还另有一番深意在其中。探究上篇的写作内涵。5.赏析上阙问天,内容是:“不知天上宫阙

3、,今夕是何年”愿望是:“我欲乘风归去,”担心:“又恐琼楼玉宇”原因:“高处不胜寒”抓住“不知”“归去”读懂词人借月怀人的内心祈愿,从“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负及遭遇,从而体会“寒”字背后的愁苦与幽愤。板书:望月问天想宫阙。6.作者是否陷入这样的伤感之中?有何为证?重点解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深刻理解词人的思想和旷达情怀。7.小结看来,作此篇大醉释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忠君,手足分离是私情,比起内忧外患的国势来说,是次要的。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虽处江湖之远,但仍心系朝廷,忧君忧国。这正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胸襟、乐观的精神。“人

4、生失意仍需欢,莫使年华付水流”。8带着这节课的赏析而获得的情感体验,全班再次诵读本首词。四、主题升华为本文的板书,拟写横批上联:望月问天想宫阙下联:问月思人盼团圆横批:五、板书 【课堂实录】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我们学习25课的最后一首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起月亮没有人不喜欢,尤其我们古代的诗人更喜欢月亮,通过月亮表达自己对人类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看一看作者想通过月亮告诉我们什么,又想诉说什么。师: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全班齐读。)师:大家读得非常好,下面依据你对这首词的理解,诵读这首词,其它同学通

5、过同学的范读,想象词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述说出来。(学生朗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师:赵正源同学读出了苏轼的潇洒,思绪的悠远,谁再为大家朗诵这首词,把苏轼的豪放展现出来。(学生诵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师:韦绪辰在最后一句添加了自己的情感,读得非常好。师:刚才在听范读时,我们提出了要求,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读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时,想象到作者一个人在月下起舞的样子。生:读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想象到作者端着酒杯对青天提出问题。师:是否有同学找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哪首诗呢?生:这首词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一句中来。师:李白是一个怎

6、样的诗人?生:浪漫,洒脱。师:很显然正因为苏轼也是豪放、洒脱之人,所以他很喜欢李白的诗,从李白的诗词中选用诗句,借鉴。生:在读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时,我想象作者坐在窗前非常惆怅的样子。生:在读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想象到作者一边喝酒,一边想到他一生的际遇,但他还是能发出美好的祝愿。师:老师知道你的预习作业做得很到位,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大家说说你还想象到了哪些画面。生: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一句,我的理解不同,他本来心情不好,但在此时他豁然开朗,心情也好了起来。师:她用了“豁然开朗”一词,用词很准确。师:同学们有谁能向大家展示你昨天预习时找到了哪些与月有关

7、的资料?生:我找到的资料是有关月亮的别称:有玉兔、冰壶、冰轮、婵娟、广寒宫、桂宫。生:初升的月亮给人的感觉就是新生事物,满月给人很美好,圆满的感觉。生:我找到人们愿意借助月亮表达情感大致有三点:一是月亮离人们比较近,晚上都能看见。二是它有很多变化规律,有圆月,弯月。三是它的气质与人们想表达的情调相符。师:这三点告诉我们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而有时又高于生活,我们借月亮表达美好的愿望。生:我查到有关月的成语。月满西楼、风花雪月、花好月圆、披星戴月师:与月有关的成语更多的是褒义词语,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这首词中的月亮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师: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作者借月想诉说什么呢?”我们

8、说月亮可以代表诗人的心理,情感。生:我觉得作者看到中秋的满月时会想念他的弟弟。师:你从词中哪些地方看到的?生:小序中的“兼怀子由”。师:在小序中我们首先找到作者借月亮是来表达自己对弟弟的怀念之情。生:我找到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通过资料我知道,他与弟弟分别已七年之久,所以我认为在写他与弟弟的分别。生:我找到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我根据“无眠”来判断他思念弟弟,苏轼因为月光无法入睡,想起了他的弟弟。师:你能否找到一首诗句也是借月光表达作者思念之情的呢?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我找到“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通过书下注释可以了解到月亮不应对人们有什么遗恨,今天是

9、八月十五,应该是亲人团聚的日子,但他却与弟弟分离了,所以他才有这样的感慨。生:我找到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虽然相隔千里也要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他和他弟弟相隔千里,希望他和他弟弟也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同时对天下百姓发起祝愿。师:他想到了苏轼借怀念弟弟在对全天下人进行祝愿。师:下片作者是对谁发问?生:月亮。师:提出什么问题?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师:作者在下片中通过问月来表达什么情感?生:思念子由。师:苏轼通过思念子由想表达什么情感?生:盼团圆。师:我们可以概括下片内容为“问月思人盼团圆”。师:这首词是否全是在写怀念子由呢?生:不是。师:你在哪里找到了

10、依据?生:小序中说“兼”怀子由,“兼”是同时的意思,说明除了思念弟弟还有另一件事也使他很忧伤的。师:作者借这首词还有另一番感慨,到底是什么在小序中是否说清楚了?生:没有。师:我们说小序中提到了“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我们可以看到小序中的关键词“欢饮达旦”为什么会“欢饮”?生:醉了。师:词的下片在讲怀念子由,另一个原因应该在上片,让我们来看一看上片是怎样的原因让苏轼写下了这首千古奇绝的词。师:我们齐读上片,下片是在问月,你思考上片又是在向谁发问?(学生齐读上片)师:老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师:上片在问谁?生:问天。师:问天什么问题?生:明月几时有?师:结果呢?生:天不可能回答师

11、:他为什么会问天?这句话实际是苏轼借鉴谁的诗?生:李白的。师:“把酒问青天”这时我们能对天去发问,可以感触到作者的胸怀。师:他问的问题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大家看一看宫阙的解释宫殿。天上到底有没有宫殿,我们小时候读了很多故事,月亮里有什么?生:嫦娥,玉兔师:我们读过许多与月亮有关的童话故事,“不知”是一种迷惑状态,作者在关心天上是什么。师:他的愿望是什么?生:“我欲乘风归去”。师:老师关注到了一个词“归”,我们在学习岳阳楼记中也有一个“归”字,“微斯人,吾谁与归”,书中是怎样翻译的?生: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师:这个“归”字告诉我们苏轼难道来自天上?“又恐琼楼玉宇”,“

12、恐”写出了什么?生:担心,害怕。师:他“担心、害怕”什么?看“琼楼玉宇”书下指的什么?生:美玉砌成的楼宇,想象中的仙宫。师:这个仙宫与宫殿有何关联?师:他担心的是什么?生:“高处不胜寒”。师:书下是怎样解释的?生:经受不住寒冷。师: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否在告诉我们作者要回到天上?生:不是。师:词中写道“何似在人间”,就像是在人间,还是觉得人间好。师:但是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两分钟进行讨论。(学生讨论)生:宫殿和琼楼玉宇指的是当时的朝廷。师:什么原因让你们有这样的结论呢?生:查找了当时的背景资料,当时苏轼与朝廷内的人政见不合。生:就像岳阳楼记那句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

13、想回去,但又害怕回到朝廷,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才离开朝廷,但他又很关心朝廷的事,所以用作“归去”。生:“又恐琼楼玉宇”,当时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同,离开朝廷但又想为朝廷做些事情,可他又不能回去,经受不住那里的“寒冷”。师: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苏轼当时的心理。生:踌躇,矛盾,犹豫不决。师:上片哪两个词可以体现这种心理?生:“欲”和“恐”,“欲”是想要,“恐”是担心。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岳阳楼记和本词的写作背景,确实这两篇作品,有某些相似之处。请思考“高处”的含义。生:地位高、高高在上的朝廷。师:经受不住那里的寒冷,这里的“寒”字也有特殊的含义。这个“寒”的感受绝对不是苏轼想要的,而是他的担心。师

14、:经这三个同学的发言,上片写词的另一个原因渐露端倪,请一个同学做总结性的发言,苏轼写这首词除了思念弟弟还有另外一个什么原因。师:作者问天,问月到底想说什么?上片到底想说的内容是什么?此时作者的心情怎样?生:我觉得他离开官场,无法实现他的抱负,在醉酒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他关心朝廷的事情,但他又不能回去,虽然苦闷,但他还是想祝愿人间生活美好。师:他回朝庭的目的是做官吗?生:不是。师:他想为天下人做事,但不能回去,可他又放不下忧国忧君忧民的那份心思。上片通过望月问天想宫阙,而宫阙又是指朝庭,我们把上片中“宫阙”“琼楼玉宇”替换成“朝廷”,就能大致理解作者上片写作的目的了。(学生进行替换练习)师:思考作

15、者写这首词的原因是什么?生:想天下,想天下的人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师:对,因为这个,他踌躇、矛盾、郁闷、想念、思念。词中的哪句话把作者的心情完全释放出来?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师:是什么原因使他豁然开朗?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自然规律,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就很难完美。那么,对于忠君,对于与弟弟的手足情,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只希望天下所有人都能美满。“长久”是从时间上来说,“千里共婵娟”显示苏轼怎样的胸怀?师:“千里”指的是空间,一个“共”字体现苏轼的美好愿望天下人都要享受月亮的美好。古代诗人更愿意借助月亮表达美好愿

16、望。能够享受月亮的美好,是因为天下人都能快乐的生活,这才是苏轼的政治观点:不是为做官,而是希望全天下的人民都能快乐的生活,即使他一个人去经受挫折,一个人思念弟弟,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思念国君。师:有一个资料介绍给大家,宋神宗曾经看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因为一句话而发出慨叹“苏轼是忠君,终是爱君”,大家觉得是哪句话呢?生:“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师:对!“忠君、爱君”是宋神宗对苏轼的评价,很好的印证了苏轼的为人。这几句话表明宋神宗理解了苏轼的内心,虽处江湖之远,但仍心系朝廷,心系国君,难道这不是爱君吗?他想念弟弟是手足私情,对于忠君来说想念国家,为国家的内忧外患而思

17、考,这是最重要的。师:怀念子由是辅,什么是主要的?生:对于国君,忠心是主要的,怀念子由是次要的。师:作者把怀念子由放在下片里,忠于君主、忠于国家放在上片首要位置,可见作者的精心构思。师:带着我们对本词的感受来再此诵读本词。(学生齐诵本词)师:老师想送给大家两句话,“人生失意仍需欢,莫使年华付水流”。这两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即使遇到了挫折,也要乐观向上。“人生失意仍需欢”中的“欢”字是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小序中的为何作者会“欢饮达旦”。生:可以。师:能否把上下片的内容看成一副对联,请同学们为它撰写一个横批?学生说横批:把酒问天、爱君思弟、中秋赏月师:我说的横批是:月圆人圆。我们今天的作业完成横批的撰

18、写,看谁的最精彩,内涵最丰富。我们既要学习苏轼的心态,又要学习苏轼做这首词的方法。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教学反思】本节课,我的教学流程就是“读”“赏”“悟”。让学生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借助一定手法进行诗词赏析,最后,体悟作者的情感。并通过为对联(板书)拟横批的方式进行主题升华。读懂古诗词需要以读为基本抓手,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能很快的进入文本状态,需要与课文、与作者同喜同悲的激情。所以,开课伊始,我就让学生自由朗读,不带着我的引导,不作过多地点评和干扰,让学生读出自己预习时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并决定让学生自己范读。这样既激励着学生勇于展示自己,又能为其他同学作出良好的示范。自渎、范读几遍

19、以后,由于平时阅读习惯的培养,再加上书下注释,学生就能够从中理解词的大致意思。接下来,我抓住“兼”字使学生明白了作者写这首词的两个原因。其一,显而易见念弟。我们带着另一个写作目的推进课堂学习。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和几个关联的问题的教学方法,展开对下片思念的情感的赏析,再又回溯到上篇,理解词人忠君、忧民的政治倾向。最后,以对联(板书)撰写横批的方式完成对本首词的主题的理解。本堂课的教学设想是通过语文课上的琅琅读书声体现“语文味”,通过反复诵读赏析古诗词的语言魅力,理解我国古代诗人借物抒情、借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案例二:岳阳楼记【案例信息】案例名称:岳阳楼记授课教师:刘茜玉(北京市八十中学初中部,一级

20、教师)【教学设计】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北京第八十中学初中刘茜玉教学目标:1赏析三、四段的景物描写并体会迁客骚人产生这两种心情的原因,培养学生赏析文言文景物描写的能力,2领会文中警句所表达的思想,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教学重点:赏析景物描写,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和阐述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学会赏析文言文的一些方法;能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思考。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咱们这节课接着来学习岳阳楼记,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凭借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而名扬天下。同学们提的问题当中有一个问题特别集中,就是范仲淹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说起这篇文章还有个小来历呢!范仲淹和滕子京是非常要好的朋

21、友。滕子京被贬官在巴陵郡后,把巴陵郡治理的井井有条,于是他重修岳阳楼。在古代,修造亭台楼阁,往往会请名人写篇文章来记述一下,滕子京便请朋友范仲淹来写。好朋友相邀,岂有不答应的道理?此时的范仲淹,也正被贬在邓州,真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但他和滕子京的性格有很大差异。滕子京很有才华,但是他的脾气很大,也不够洒脱,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的无端被贬始终耿耿于怀,作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总想对他进行规劝却一直无缘开口。这次滕子京给范仲淹去信,要他为岳阳楼写记,范仲淹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所以他欣然答应,于是有了这篇传颂千古的岳阳楼记。二、探究文章内容从课文中咱们知道岳阳楼上刻了许多诗词歌赋,期中有一

22、幅对联的上联中有这么一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这里边提到了范仲淹的文、滕子京的政绩。那么“范希文两字关情”中的“两字”,你认为是文中哪两个字?提示:这两个字提领全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1引导理解悲、喜二字问题设置:1)在文中找到出现悲、喜的地方。2)分析迁客骚人“悲”的原因小结答题思路:所见所思所感指导学生完整表述播放朗读的片段视屏,体会感受。3)分析第四段指导学生朗读分析为何而喜?(“至若”领起另一种情景的描写,形式与第三段相似,类似于排比段,或曰洞庭湖变奏曲,因此赏析方法可向第三段借鉴)师小结:感物而动,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我们似乎也无可厚非,日常生活中即使没有抑郁不平

23、之事,看到刮风下雨或者是晴空万里,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但是就有人不这样,他们并不受外界阴晴、自己得失的影响,他们是谁呢?从哪里看出来的?2探究古仁人的思想问题设置:1)五段中说到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那他们的不同体现在哪里呢?2)他们以什么为悲喜呢?具体表现是什么?3)问题探究以学生问题切入:“悲”、“喜”和“忧”、“乐”有什么区别?二者能否互换?总结:“悲”“喜”是人情感的直接体现,是感性认识,都是因己悲(个人的遭遇宦海沉浮),因物喜(景物阴晴),都受环境的影响,并无本质区别。而“忧”“乐”则经过深入理性的思考的,因民因君而忧,因民因君而乐,君和民加起来不就是国家、天下吗?二者的境界是

24、不同的。4)为什么前边用那么大的篇幅写迁客骚人?由此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范仲淹这篇文章醉翁之意不在迁客骚人、不在悲喜,而是想表现“忧”“乐”的情怀和志向。(范希文两字关情-揭晓答案:忧和乐。) 三、课堂小结范仲淹也正是由于有这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理想,成为了历史上备受人推崇、尊重的一代名臣,为官的楷模,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历史的脊梁,这对当时及后世的一切有志之士,都具有巨大的鞭策和鼓舞作用,直到今天都仍有其积极意义。当我们生活中遭遇挫折,我们要说:当我们志存高远,想为国家社会做贡献时,我们要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拓

25、展延伸作业。(二选一)1.远在江湖砺心志,从来贬官多妙文。范仲淹的经历和心胸还能让你想起哪些古代文人呢?结合作品谈一谈。2.推荐同学们网上阅读温家宝2012年3月14日答中外记者问相关资料,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附板书设计: 【教学实录】 岳阳楼记教学实录指教者:北京第八十中学初中刘茜玉师:同学们,咱们这节课接着来学习岳阳楼记。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因为范仲淹的这篇文章而名扬天下。我看同学们在给老师提的问题当中有一个问题特别集中,就是范仲淹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有什么来历?说起这篇文章还真有一个小故事呢。范仲淹和滕子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滕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后,把巴陵郡治理的井井有条

26、,于是他就重修了岳阳楼。在古代,修造亭台楼阁,往往会请名人写篇文章来记述一下,滕子京就想起了范仲淹这位才高八斗的老朋友。此时的范仲淹,也正被贬在邓州,真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但这两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差异。滕子京很有才华,但是他的脾气很大,也不够洒脱,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的无端被贬始终难以释怀,作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总想对他进行规劝却一直无缘开口。这次滕子京要他为岳阳楼写记,范仲淹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所以他欣然答应,于是一篇传颂千古的岳阳楼记诞生了!师:从课文中咱们知道岳阳楼上刻了许多诗词歌赋,其中有一幅对联的上联中有这么一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这里边提到了范仲淹的文、滕

27、子京的政绩。那么“范希文两字关情”中的“两字”,你认为是文中哪两个字?提示一下:这两个字提领全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生1:我觉得是“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二字。生2:我觉得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悲”和“喜”。师:看来咱们在这两个字的理解上出了分歧,到底是哪两个字呢?我们要在下面的学习研读中得出结论。咱们先从“悲”“喜”入手进行分析。请同学们找到文中出现“悲”“喜”的地方。生:出现在第五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2:出现在三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还有第四段“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宠辱偕忘,其喜洋洋者矣”。

28、师:咱们先来研读一下第三段的“悲”。请同学们齐读第三段,同时思考两个问题:这一段写的是洞庭湖什么样的天气?读完之后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生大声齐读第三段)生1:这一段写的是洞庭湖阴天的景象。文中写道连续下雨,整月都不放晴。生2:字里行间给人一种萧条凄凉的感受,并且还包含着一种感伤之情。生3:给人一种茫然的感觉。师:老师也有这样的感受,总体给人一种凄凉、压抑、沉重的感觉。那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压抑沉重的呢?生1:我是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一句感受到沉重压抑的,一直在下雨,天气很阴沉,整月都不放晴,人们都生活在压抑之中。生2:我是从“商旅不行,樯倾楫摧”看出来的

29、,商人和旅客都不能出行了,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天气打破了人们的正常出行,商人和旅客都只能呆在家里,所以给人沉重悲伤之感。师:你能联想到商人旅客的日常生活,非常好。生3:我也是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看出来的,我觉得阴冷的风,浑浊的浪拍击着天空,下雨天本来就觉得天压得很低,再加上阴冷、浑浊,更烘托了一种悲伤沉重的气氛。生4:我是从“日星隐耀,山岳潜行”有这种感觉的,这两句的意思是太阳和星星隐藏起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它的形体,感觉一片昏暗,没有一点光,全是雾蒙蒙的,感觉很压抑。生5:我是从“虎啸猿啼”感觉到的,翻译为老虎吼叫,猿猴哀啼,连猿猴的叫声听来都觉得是哀伤,体现出非常

30、伤感的情绪。生5:我是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看出来的,离开国都,怀念家长,担心人家说坏话,害怕人家批评指责,所以感到很悲伤。师:是谁觉得悲伤?是不是你呢?老师刚才的问题是你为什么会有沉重压抑的感受,对不对?再想想。生5:是范仲淹觉得悲伤。(其他学生有争议,认为是迁客骚人)师:看来这个地方有歧义,那请同学们思考,到底是谁在悲伤?生1:我认为是迁客骚人,文章第五段“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说明作者心里当时的情感是不同于以上两种的,而以上两种是说迁客骚人,而不是范仲淹自己。生2:我从第二段的“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31、乎”看出来的,这句话统领了下面两段,“悲”和“喜”都是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师:你们同意她的看法吗?生:同意。师:那咱们可以确定就是指迁客骚人,你明白了吗?(生点头)师:刚才咱们通过这些文字的描述感受到了沉重和压抑,那么亲眼见到这些景物的迁客骚人们,他们又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生:感极而悲。师:他们为什么悲呢?生1:“迁客骚人”中的“迁客”本身解释就是迁谪的人,骚人指的是那些不得志的诗人,他们联想到自己的境遇,所以悲伤。师:由什么联系到自己的境遇?生:由眼前凄惨的景象联想到自己非常惨淡的境遇。师:你是由“迁客骚人”这个词本身来推测的,如果用文中的内容,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不幸遭遇?生:去国怀

32、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师:为什么要离开国都呢?生:被皇上贬官了。师:迁客骚人有这样的遭遇,他的情绪本来就很敏感。同学们想一下咱们刚学过的一篇文章小石潭记,你看柳宗元看到周边凄凉的景象,他有怎样的反应呀?生:不可久居,记之而去。师:咱们普通人都觉得很沉重,他们这么敏感,看到这样的景象之后,当然会是悲从心中来呀!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中非常值得表扬的一点就是,能够结合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联系到他们的遭遇来分析他们的一些情感。但是在同学们的回答中有些小小的遗憾,咱们是一个同学说了一个句子,这样回答不够完整,不够饱满,而且顺序也不太清楚,其实这段咱们在表达式上,可以按照很清晰的头绪去说,(和学生一起分析

33、)先是描写的景象,所见,然后是所思,最后是有所感,按这个顺序答就清楚多了。你能按顺序来整理一下答案吗?(生有难度,讨论)(师提示:景物比较多,可以概括)生1:迁客骚人在看到了洞庭湖阴雨时阴沉的天气,便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悲惨的境遇,感伤到了极点就悲痛万分了。(生乐)师:他的总结好概括!生2:作者首先是通过自己所见到的(其他学生纠正是迁客骚人)天气整天都不放晴,阴风怒号,太阳山岳都看不见了等景象,再由自己的遭遇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和国都,感慨万分,所以十分悲伤。师:他给补充了很多内容,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生3:迁客骚人见到凄风苦雨,不见天日,天色昏暗,人们出行受阻的情景,感到离开国都和家乡的忧伤。对别

34、人说坏话和讥讽很担心害怕,因此看到的景象都是很萧条的,感慨到极点所以悲愤不已了。师:你回答时用了很多的优美的词语。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其实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中,作者是刻意地把沉重的气氛进行了夸张和渲染,同学们看看他是怎样渲染的?生1:他写“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用了拟人,风狂怒的号叫;浑浊的浪冲向天空,还用了夸张,现实的浪没有这么大。师:风是阴冷的,浪是浑浊的,用这两个词来渲染,不但使日月无光,山岳潜形,还让商旅寸步难行,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这些景物呢?生:为了表现迁客骚人悲凉的感受。师:原来描写景物是为了抒发情感,借景来抒情。这是很多文章的一个规律。老师给您们找了一段视频,你们再来感受一下那种阴惨

35、的悲凉的景象。(播放视频)加上这样的画面、音乐和朗读,的确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也难怪迁客骚人会发出那样的感慨了。看完了洞庭湖的阴天,下面我们再来领略一些洞庭湖的晴天。读这段的时候我们还能哭丧着脸吗?生(乐):不能师:那应该是怎样的呢?生:愉悦的,心境开阔的。师:下边我找个同学来读一下这一段,注意读出轻松喜悦来。其他同学思考:我们怎么判断出要读出轻松、喜悦来?(生带感情朗读)师:我刚才注意到你读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可爱的笑容,读得很投入。我们为什么要读得轻松喜悦呢?生1:因为“其喜洋洋者矣”(生联想“喜羊羊”,大乐)生2:景物所体现出来的气氛不同了。前面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现在是“上下天光,

36、一碧万顷”,前边给人的是一种压抑感,现在给人的是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师:你是通过前后的一个对比,你找了两处,那其他地方是不是都是前后对比的呀?(以下师生共同完成)整体感觉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景象,碧波荡漾,鸥鸟翔集,鱼儿游来游去,连植物都变得那么有生命力了,晚上则皓月千里,水中有静静的月影,还能听到渔歌互答,看到这些景象,一切烦心事都忘了,留下的只有轻松和喜悦。这一段和第三段都是同样的分析方法,所以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师:感物而动,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我们似乎也无可厚非,日常生活中即使没有抑郁不平之事,看到刮风下雨或者是晴空万里,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但是就有人不这样,外界阴晴

37、、自己得失对他们并没有太大影响,他们是谁呢?生:古仁人师:你从哪里知道的呢?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师:你连跟人家怎么不同都找到了。你再来说一遍不同点。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师:你翻译的时候非常好的一点就是注意了用互文的解释方法,这和咱们以前讲的哪一句的方法一样呀?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得是何等的胸襟呀!那他们以什么为喜,以什么为悲呢?生:以天下人为喜,以天下人为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之前担忧,在天下乐之后才乐。师:对,他们也有忧,也有乐,那他们的

38、具体表现是什么呢?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师:他们在忧民的什么?生:忧百姓的生活是不是安居乐业,是不是可以吃得饱,穿的暖。生:那下一句我就不太理解了,他担忧皇帝的什么?生1:担心皇帝的举动是否能使百姓生活安定,有没有皇上的样子。生2:还会担心是否会听信奸佞之臣的谗言。师:昨天同学的提问当中,还有一个问题问的特别的有价值。两位同学同时提到了“忧”和“悲”是不是前后矛盾?前边说不悲,后又说忧,“忧”和“悲”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比较有深度,情绪有共通之处。其实还有一组词义相近的词语“乐”、“喜”,我把这个问题完善一下,“悲喜”和“忧乐”有什么区别?能用“忧”、“乐”二字代替“悲”

39、“喜”吗?生1:忧是因为担忧天下人的生活境况,而悲呢是为自己的境遇而悲,一个是担忧天下人,一个是为自己,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生2:悲和喜是较浅层次的,是为了自己,而忧和乐则是深层的,一种忘我的境界,是为了天下的百姓。生3:“悲”和“喜”是作者在劝滕子京不要再为自己的那些遭遇再悲了,你要升迁了,也不要那么喜形于色,而“忧”和“乐”则是说你要多为天下人多想一想,这二者是一个递进的关系。生4:忧和乐是更高一个层次的,二者的境界不同。师:同学们回答的重点都是内容不同,迁客骚人是因为自己,而古仁人则是忧君忧民,君和民加起来不就是国家、天下吗?所以说,两者境界是不同的。可以说悲喜是一种情感,是人的一种情感体验,而忧乐是一种情怀,是经过理性思考的,是一种精神。师:学到这里你弄明白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没有?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的情怀。师:回过头来看,“范希文两字关情”的这两个字,你得出结论了吗?生:忧、乐。师:那为什么用了那么多篇幅写迁客骚人的悲、喜呢?生:为后边表达自己的情感、胸襟、抱负做一个铺垫。师:原来范仲淹写这篇文章,醉翁之意不在迁客骚人、不在悲喜,而是要劝勉友人,从而表现“忧”“乐”的情怀和志向啊!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