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香格里拉麻花坪钨铍矿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浅析_第1页
云南香格里拉麻花坪钨铍矿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浅析_第2页
云南香格里拉麻花坪钨铍矿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浅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南香格里拉麻花坪钨铍矿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浅析麻花坪矿床a位于扬子地块西缘-丽江陆架裂陷褶皱带,三江口-剑川深断裂 东侧,是一个大型的车乌皱矿床,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 征浅析了麻花坪钙皱矿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标签:麻花坪 乌皱矿 成矿地质特征1区域地质概况及成矿地质条件1.1区域地质概况矿区属于横断山脉中段,青藏印尼巨型构造体系在矿区西部通过,而东部 又与康滇南北向构造带相接。本区正处在几个较大构造带的交接部位,构造较为 复杂。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泥盆统(D1),中上泥盆统(D2-3),三仙姑组 下段(D2S1),三仙姑上段(D2S3),上泥盆统(D3),石炭系(C),二叠

2、系(P), 三叠系(T),第四系(Q).麻花坪乌皱矿床产于泥盆系中上泥盆统(D2-3)中, 区域构造的总体格式为褶皱与断裂组成的褶皱-断裂构造体系.1.2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成矿地质条件:区内乌皱矿化受构造,岩性控制是明显的.主要是受本地湾 背斜及背斜近核部近东西向产出的横张裂隙及剪切裂隙的影响和控制.在大理岩 与浅变质碎屑岩接触面,因岩性差异大,在本地湾背斜的形成过程中,特别是在 大理岩一侧形成众多的垂直于背斜轴向的近东西向产出的横张裂隙和剪切裂隙, 构成了良好的导矿及容矿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与矿化强弱关系密切,呈正比例 关系,即沿接触带附近裂隙发育,矿化增强,远离接触带裂隙不发育,矿化减弱.当

3、矿液沿裂隙上升,因碳酸盐岩中的裂隙发育,加之其有利于热液渗透交代 蚀变,因而形成了该区乌皱矿化的有利成矿环境.而浅变质碎屑岩因不利于热液 的迅速扩散,渗透,可能对热液起了阻挡作用,致使热液在碳酸盐岩层中更集中, 而有利于矿化富集,特别在两套不同岩性接触面附近一侧的大理岩一侧,矿化更 为富集。2矿床地质特征2.1矿体地质特征区内乌皱矿化带主要产于D1浅变质碎屑岩与D2-3接触界面西侧附近的大 理岩中,矿体南北长约3km,东西宽约10170m,矿化带的规模、形态严格受 接触界面西侧大理岩地层内呈东西产出的裂隙的控制。由于裂隙产出规模的差 异,导致该矿化带形态比较复杂,在平面上主要为沿D1和D2-3

4、接触面总体呈 南北向展布。矿体赋存于接触面西侧大理岩中,由含矿细脉组成,细脉厚0.55cm不等,个别厚达15cm米,大多呈细脉,为东西走向,与地层层面斜交。2.2矿床与地层岩性的关系矿区内钨铍矿主要存在在下泥盆统(D1)千枚岩与中-上泥盆统(D2-3)接 触带附近一侧的大理岩裂隙中,矿化带的规模,形态严格受接触面西侧(大理岩) 地层内裂隙的控制,近D1与D2-3接触带附近脉体发育密集,远离接触带脉体 发育稀疏,局部甚至呈单脉体发育,脉体沿走向倾向均呈近平行排列。含主要金 属矿物为白钨矿、铍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白云母、萤石等,沿接触带附 近蚀变主要以硅化、萤石化为主,远离接触带蚀变多以白云

5、母化,局部绿柱石化。 中上泥盆统大理岩是白钨矿的主要围岩,从地层接触关系上看D1与D2-3两者 之间是平行整合接触,只是两者岩石类型、力学性质的巨大差异,以及沿其界面 发育的钙质、硅质泥质岩,使其在褶皱变形过程中,形成规模巨大的层间剪切滑 动断裂带,为源于地层中和深部矿质运移提供通道,石英脉、萤石脉成群成带发 育,石英脉沿大理岩发育的破劈理充填,构成具工业价值的钨铍矿带2.3断裂构造特征与钨铍矿的关系麻花坪钨铍矿床受虎跳峡背斜西翼的毗邻三江口 -剑川深断裂所控制,矿体 主要赋存于断裂面两侧D2-3大理岩D1变质绢云石英片岩层间断裂西侧大理岩 内近EW向横张裂隙及劈理裂隙中,总体构成南北长约3.

6、5Km,东西宽约700m 左右的WO3、BeO矿化带。其次在D1碎屑岩中有含黑钨矿的石英脉产出。黑 钨矿石英脉产于断裂下盘的D1变质绢云石英片岩中,白钨矿石英脉产于断裂上 盘的D2-3大理岩中。黑钨矿石英脉产状主要向北倾,产状2-7Z62-88,和 359Z85-88,少部分脉向南倾,产状为倾向185-205,倾角66-89。脉体沿 走向及倾向均呈平行雁形排列。白钨矿石英脉发育于大理岩底部的石英脉裂隙 中,裂隙产状340-10Z60-80,是矿液聚集的主要空间,大都有石英脉、萤石 脉充填,沿接触带附近矿脉密集,含脉率高达6090条/m,蚀变强,矿化强, 品位高,矿体厚大,此外,地层接触带也是矿

7、液富集的部位,但仅局限于大理岩 与千枚岩间的层间断裂接触带附近。综上述,麻花坪钨铍矿床属背斜上层间剪 切断裂带及其附近发育的破劈理构造与地层岩性联合的控矿构造类型。2.4围岩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矿区地表虽未见与矿化有关的酸性岩浆岩出露,但围岩蚀变明显而强烈,如 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白云母化,萤石化.都与矿化有关,而尤其以白云 母化和萤石化与矿化富集最为密切.现分述如下:白云母萤石化:是矿区的主 要热液蚀变矿物,与成矿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白云母化和萤石化往往迭加在一 起,无明显界线,一般呈脉状产出,脉幅数毫米至10几厘米,主要蚀变矿物为 萤石,白云母,与其伴生产出的还有次量的含铁碳酸盐.白云母

8、萤石化蚀变带 边缘呈不规则齿状,脉壁多为白云母,中心为萤石而且白钨矿,绿柱石,蓝柱石 与其共生,此外脉内尚可见少量石英,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星点.白云母 萤石化越强烈则矿化越好.这种蚀变具多期性.3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3.1找矿标志地层(岩性)标志:在泥盆系二迭系玄武岩地层中均有钨铍矿脉出 现,主要工业矿则产于中中上泥盆统大理岩地层中,是区内成矿的有利地层。构造标志:南北向本地弯背斜的两翼,是区内绿柱石、白钨矿、黑钨 矿等集中分布区,麻花坪铍钨矿床产于背斜两翼,矿化带呈南北向沿D1与D2-3 接触界面展布,矿体形态、产状受东西向剪切裂隙控制,是区内储矿构造,矿液 主要沿裂隙充填交代成矿。蚀变标志:产于大理岩中的云母萤石脉型矿体,地表呈东西向分布, 向西远离接触面,矿脉减少,脉幅变窄,矿体分叉尖灭,出现云母萤石浅脉及 石英线脉,几者之间,在地表没有严格界线,而渐变过渡。这类云母萤石及石 英线脉是区内钨铍矿直接找矿标志。3.2找矿方向对矿带沿地层接触面走向延长和倾向延深继续进行揭露,继续对整个本地湾 背斜的钨铍矿成矿远景区做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