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措施_第1页
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措施_第2页
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措施_第3页
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措施_第4页
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措施编制:存储审核:储备审批:污染目录 TOC o 1-5 h z 1总则2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编制目的2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编制依据2 HYPERLINK l bookmark20 o Current Document 工作原则2 HYPERLINK l bookmark28 o Current Document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3 HYPERLINK l bookmark31 o Current Document 2.1领导机构及职责3

2、2.2应急处置组及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2.3安全事故发生处理流程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HYPERLINK l bookmark34 o Current Document 3信息上报44应急响应54.1响应机制5 HYPERLINK l bookmark41 o Current Document 4.2 应急指挥 54.3现场应急处置6(1)处置原则:6 HYPERLINK l bookmark49 o Current Document (2)人员防护6 HYPERLINK l bookmark53 o Current Document (3)人员救护疏散7 HYPERLINK l bookm

3、ark57 o Current Document (4)控制污染源7(5)消除污染及处理7 HYPERLINK l bookmark65 o Current Document 4.4应急监测8 HYPERLINK l bookmark68 o Current Document 4.5信息发布8 HYPERLINK l bookmark71 o Current Document 4.6应急终止85后期处置95.1损害评估9 HYPERLINK l bookmark83 o Current Document 5.2事件调查95.3善后处置9 HYPERLINK l bookmark86 o Cur

4、rent Document 5.4责任追究10 HYPERLINK l bookmark89 o Current Document 6、保障措施10 HYPERLINK l bookmark92 o Current Document 附1、应急救援物资登记表11附件3应急救援机械及车辆错误!未定义书签。1 总则编制目的为了应对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 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 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健全本标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 高应对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科学有序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

5、,维护稳定,促进经济社会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预案。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 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 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 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 告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实际制订本预案。工作原则以人为本、积极预防,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科学处 置,资源共享、保障有力。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将保障公众生命安 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作为出发点,维护公众环境权益,最大程度 地减少人员伤亡。分类指挥、综合协调、逐级响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处 置

6、体系。强化部门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责作用,提高联防联 控和快速反应能力,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 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标段内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本标段可能 存在突发环境污染如下:爆炸品引起的环境污染事故,应首先查明 爆炸现场爆炸物品和其他易燃、有毒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组织并采 取有效措施,转移、处置尚未爆炸的危险物品及泄漏的危险化学品, 并对受害人进行搜救,指导群众防护,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 隔离。火灾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也应根据不同的火灾类型、周围 环境等具体情况,选择进攻路线和使用合适的消防器材,控制火 灾蔓延,防止事态扩大。确定燃烧物及燃烧物的性质,有

7、爆炸和 有毒气体泄漏的火灾场所所应及时组织疏散现场人员、周边群众及 贵重物资,采取堵漏或维持稳定燃烧等措施控制有害物质泄漏。有毒化学品泄漏事故,应首先识别危害源,为人员中毒救治和事 故处理提供依据,控制毒害物泄漏及泄漏物的进一步扩散。针对事 故特点、形态、性质及周围环境气象条件等采取相应措施,对有毒 气体及进入周围环境中的污染物应及时处置。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及施工班组组成。设组长、 副组长,及专业处置组,办公室设在安环部。2.1领导机构及职责1、领导小组的组成组长:嗯嗯嗯副组长:发发发成员:柔柔弱弱柔柔弱弱v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为:负责承办领导小组的日

8、常工作;接 受突发环境事件的报警信息,及时调度相关情况,初步判断事件等级, 并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审定事件等级;承担向政府应急办、环境 保护部应急办报告事件信息工作;组织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开展区域和部门应急联动;指导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 评估、发布、备案、实施、修订、宣教和培训等工作,并组织开展应 急演练;督促加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管理。3信息上报3.1上报程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报警后,应及时核实并初步研判事件等 级,对初步六类一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环境事件,应立即报告应急 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指示,在一小时内上 报环境保护部和政府,同时根据事件发

9、展态势,适时续报相关信息。3.2上报形式和内容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初报应当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 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 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 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 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续报应当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处置进展情况。处理结果报 告应当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 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 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突发

10、环境事件已经或可能涉及到跨省级行政区域的,省环境保护 厅应当及时通报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向省 政府提出向相邻区域省级人民政府通报的建议。3.3预警分级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 分别对应突发事件级别,将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级别分为:1级(特别 重大)为红色、II级(重大)为橙色、III级(较大)为黄色、W级(一 般)为蓝色,并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及时进行升级、降级或解除。4应急响应4.1响应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报警后,立即核实突发环境事件,报告 应急领导小组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 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

11、急响应分级响应4.2应急指挥接到报警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及时调度事件相关情况,初步研 判事件等级并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研判等 级,开展信息报送并按照本预案启动相应等级响应,组织营救、救治 和转移、疏散受灾人员;按照有关程序决定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 有关场所。预案一旦启动,凡执行有关环境应急任务的应急工作组成 员必须无条件服从领导小组的应急指挥。应急工作组和事发地市(州) 人民政府按照省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和部署组织实施现场应急处置工 作:调集和配置本区域各类应急资源参与应急处置;组织抢修突发环 境事件损坏的基础设施;为公众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维护社 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12、;及时向省应急指挥部报告工作情况。III级突发环境事件,由市(州)人民政府成立的相应环境应急指 挥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W级突发环境事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的相应环境应 急指挥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4.3现场应急处置(1)处置原则:先期处置:迅速实施先期处置,优先控制污染源,尽快阻止污染 物继续排放外泄;集中控制:尽可能控制和缩小已排出的污染物的扩 散、蔓延范围,把突发环境事件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科学应对:依 靠科技和专家力量,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有效减轻或消除事件危害; 以人为本:优先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2)人员防护人员安全防护包括: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和受灾群众的

13、安全防 护。应急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 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 程序。环境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有:有毒有害气体防护:正压 式氧气面具(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尘面具、浸水的棉织物 等。不挥发的有毒液体,采用隔绝服防护。易挥发的有毒有害液体, 采用全身防护。易燃液体、气体的防护,采用阻燃服、呼吸道防护。辐射防护,采用辐射专用服防护。(3)人员救护疏散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和转送医院治疗,是减少事故现场救护人员 伤亡的关健。人员现场救护的基本程序是:现场救护;使用特效药物 治疗;对症治疗;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

14、理环境、人员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 的方式。决定是否实施人员疏散的考虑因素主要有:环境污染事故的 大小、强度、发展速度、持续时间、预计的后果严重程度因素将决定 撤退人员的数量、疏散可用时间、确保安全的疏散距离。环境污染事 故应急要求从事故影响区把企业人员疏散到其他区域。严重时要求除 了负责控制事故的应急人员外,所有企业人员都必须疏散。(4)控制污染源控制泄漏污染源是防止事故范围扩大的最有效措施。在消防或环 保部门到达现场之前,如果现场备有有效的堵漏工具或设备,操 作人员可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堵漏。人员进入现场时可使用 自给式呼吸器。若处理工具有限或自身安全难以保证,现场人员应 撤离泄漏污染

15、区,等待消 防队或专业应急处理队伍的到来,不要 盲目进入现场进行堵漏作业。及时对现场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 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地面泄漏物处置方法主要有:围堤堵截或挖掘沟槽收容泄漏物;覆 盖减少泄漏物蒸发;稀释;吸附、中和、固化泄漏物;污染物收集。消除污染由于事故现场及危险区环境中可能遗留部分污染物,应对其采取 处置措施,进一步清除污染物、清理污染事故场所,采取必要的生 态恢复措施,恢复生态环境。必须根据危害源的性质和具体情况, 采取针对性的处置技术。由于事故中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质 的处置是一项技术性及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措施方法不当极易再度 引起

16、人身伤害及环境污染,因此由相应的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技术 人员进行。4.4应急监测领导小组调配指令后,立即组织本单位和相关地方环境监测站应 急监测组赶赴现场,统一协调,制定应急监测方案,确定监测频次、 项目、范围和布点,开展采样和监测。监测结果应第一时间报告领导 小组。4.5信息发布进行舆情的收集,按程序协调组织环境应急新闻发布,对新闻媒 体进行引导。4.6应急终止领导小组根据专家提出研判结论或认为满足应急终止条件时, 领导小组向所属各应急工作组下达应急终止命令;应急状态终止后, 相关应急工作组应根据省环境保护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指示和 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

17、需继续进行为止。终止条件:(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且环境应急监测 值已恢复到正常;(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 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5后期处置5.1损害评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有关人民政府要及时组织开展 污染损害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评估结论作为事件调查处 理、损害赔偿、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重建的依据。5.2事件调查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结束后,积极配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监

18、察 机关及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事件调查,查明事件原因和性质,提出整 改防范措施和处理建议,同时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3善后处置积极配合地人民政府对突发环境事件造成伤亡的人员应及时进 行医疗救助或给予抚恤,对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妥善安置;对紧 急调集、征用的人力、物力按规定给予补偿;有关部门应及时下达救 助资金和物资,做好疫病防治、环境污染清除、生态恢复等工作。事件责任企业应协助事发地人民政府承担相应的环境修复和生 态恢复重建工作;5.4责任追究在突发环境事件后,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 定、环境污染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等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 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6、保障措施6.1通信与信息保障本合同段必须保证应急救援所需的通信设备、工具。应急救援 机构人员以及当地医院、救援机构、有关政府部门的通信联系方式和 方法应予以公示。6.2应急队伍保障本合同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抢险队队员一般年龄在20至35 岁之间,身体健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安全意识。6.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施,如消防设施、急救设施、应急车辆、 通讯设施等,并建立应急救援设施。6.4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