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225272226 1前言 PAGEREF _Toc225272226 h 1 HYPERLINK l _Toc225272227 1.1任务由来 PAGEREF _Toc225272227 h 1 HYPERLINK l _Toc225272228 1.2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PAGEREF _Toc225272228 h 1 HYPERLINK l _Toc225272229 1.3勘查的目的、任务 PAGEREF _Toc225272229 h 1 HYPERLINK l _Toc225272230 1.3.1勘查目的
2、 PAGEREF _Toc225272230 h 1 HYPERLINK l _Toc225272231 1.3.2勘查任务 PAGEREF _Toc225272231 h 1 HYPERLINK l _Toc225272232 1.4勘查工作评述 PAGEREF _Toc225272232 h 1 HYPERLINK l _Toc225272233 1.4.1勘查依据 PAGEREF _Toc225272233 h 1 HYPERLINK l _Toc225272234 1.4.2勘查范围 PAGEREF _Toc225272234 h 2 HYPERLINK l _Toc225272235
3、 1.4.3勘查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 PAGEREF _Toc225272235 h 2 HYPERLINK l _Toc225272236 2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 PAGEREF _Toc225272236 h 2 HYPERLINK l _Toc225272237 2.1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PAGEREF _Toc225272237 h 2 HYPERLINK l _Toc225272238 2.2气象水文 PAGEREF _Toc225272238 h 2 HYPERLINK l _Toc225272239 3勘查区地质环境概况 PAGEREF _Toc225272239 h 4 HYPE
4、RLINK l _Toc225272240 3.1地形地貌 PAGEREF _Toc225272240 h 4 HYPERLINK l _Toc225272241 3.2地层岩性 PAGEREF _Toc225272241 h 5 HYPERLINK l _Toc225272242 3.3地质构造与地震 PAGEREF _Toc225272242 h 7 HYPERLINK l _Toc225272243 3.3.1地质构造 PAGEREF _Toc225272243 h 7 HYPERLINK l _Toc225272244 3.3.2地震 PAGEREF _Toc225272244 h 8
5、 HYPERLINK l _Toc225272245 3.4水文地质条件 PAGEREF _Toc225272245 h 9 HYPERLINK l _Toc225272246 3.4.1地表水 PAGEREF _Toc225272246 h 9 HYPERLINK l _Toc225272247 3.4.2地下水 PAGEREF _Toc225272247 h 10 HYPERLINK l _Toc225272248 3.4.3水化学特征 PAGEREF _Toc225272248 h 10 HYPERLINK l _Toc225272249 3.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 PAGEREF
6、 _Toc225272249 h 11 HYPERLINK l _Toc225272250 3.6不良地质作用 PAGEREF _Toc225272250 h 11 HYPERLINK l _Toc225272251 3.6.1断层 PAGEREF _Toc225272251 h 11 HYPERLINK l _Toc225272252 3.6.2泥石流 PAGEREF _Toc225272252 h 11 HYPERLINK l _Toc225272253 3.6.3崩塌 PAGEREF _Toc225272253 h 12 HYPERLINK l _Toc225272254 4滑坡基本特征
7、 PAGEREF _Toc225272254 h 13 HYPERLINK l _Toc225272255 4.1 1#滑坡 PAGEREF _Toc225272255 h 13 HYPERLINK l _Toc225272256 4.1.1 1#滑坡的形态特征 PAGEREF _Toc225272256 h 13 HYPERLINK l _Toc225272257 4.1.2滑坡物质组成与结构 PAGEREF _Toc225272257 h 13 HYPERLINK l _Toc225272258 4.1.3滑带物质组成与结构 PAGEREF _Toc225272258 h 14 HYPER
8、LINK l _Toc225272259 4.1.4滑坡下部稳定层的物质组成与结构 PAGEREF _Toc225272259 h 14 HYPERLINK l _Toc225272260 4.1.5 滑坡水文地质特征 PAGEREF _Toc225272260 h 14 HYPERLINK l _Toc225272261 4.1.6滑坡现状 PAGEREF _Toc225272261 h 15 HYPERLINK l _Toc225272262 4.2 2#滑坡 PAGEREF _Toc225272262 h 15 HYPERLINK l _Toc225272263 4.2.1 2#滑坡的形
9、态特征 PAGEREF _Toc225272263 h 15 HYPERLINK l _Toc225272264 4.2.2滑坡物质组成与结构 PAGEREF _Toc225272264 h 15 HYPERLINK l _Toc225272265 4.2.3滑带物质组成与结构 PAGEREF _Toc225272265 h 16 HYPERLINK l _Toc225272266 4.2.4滑坡下部稳定层的物质组成与结构 PAGEREF _Toc225272266 h 16 HYPERLINK l _Toc225272267 4.2.5 滑坡水文地质特征 PAGEREF _Toc225272
10、267 h 16 HYPERLINK l _Toc225272268 4.2.6滑坡现状 PAGEREF _Toc225272268 h 16 HYPERLINK l _Toc225272269 5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PAGEREF _Toc225272269 h 17 HYPERLINK l _Toc225272270 5.1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统计 PAGEREF _Toc225272270 h 17 HYPERLINK l _Toc225272271 5.2滑坡岩土物理性质 PAGEREF _Toc225272271 h 17 HYPERLINK l _Toc225272272 5.3滑带岩土
11、物理力学性质 PAGEREF _Toc225272272 h 18 HYPERLINK l _Toc225272273 5.3滑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PAGEREF _Toc225272273 h 19 HYPERLINK l _Toc225272274 5.4计算参数的确定 PAGEREF _Toc225272274 h 19 HYPERLINK l _Toc225272275 5.4.1反演分析 PAGEREF _Toc225272275 h 19 HYPERLINK l _Toc225272276 5.4.2 计算参数确定 PAGEREF _Toc225272276 h 20 HYPERL
12、INK l _Toc225272277 6稳定性分析评价 PAGEREF _Toc225272277 h 21 HYPERLINK l _Toc225272278 6.1场地稳定性宏观分析 PAGEREF _Toc225272278 h 21 HYPERLINK l _Toc225272279 6.1.1 场地整体稳定性 PAGEREF _Toc225272279 h 21 HYPERLINK l _Toc225272280 6.1.3 1#滑坡 PAGEREF _Toc225272280 h 21 HYPERLINK l _Toc225272281 6.1.4 2#滑坡 PAGEREF _T
13、oc225272281 h 21 HYPERLINK l _Toc225272282 6.2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法分析 PAGEREF _Toc225272282 h 22 HYPERLINK l _Toc225272283 6.2.1计算模型 PAGEREF _Toc225272283 h 22 HYPERLINK l _Toc225272284 6.2.2计算方法 PAGEREF _Toc225272284 h 22 HYPERLINK l _Toc225272285 6.2.3 计算工况 PAGEREF _Toc225272285 h 23 HYPERLINK l _Toc22527228
14、6 6.2.4 计算结果 PAGEREF _Toc225272286 h 23 HYPERLINK l _Toc225272287 6.3稳定性综合评价 PAGEREF _Toc225272287 h 23 HYPERLINK l _Toc225272288 6.3.1 1#滑坡 PAGEREF _Toc225272288 h 23 HYPERLINK l _Toc225272289 6.3.2 2#滑坡 PAGEREF _Toc225272289 h 24 HYPERLINK l _Toc225272290 6.4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PAGEREF _Toc225272290 h 24 HY
15、PERLINK l _Toc225272291 7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PAGEREF _Toc225272291 h 25 HYPERLINK l _Toc225272292 7.1发展变化趋势 PAGEREF _Toc225272292 h 25 HYPERLINK l _Toc225272293 7.2危害性预测 PAGEREF _Toc225272293 h 25 HYPERLINK l _Toc225272294 8工程地质分区 PAGEREF _Toc225272294 h 26 HYPERLINK l _Toc225272295 8.1 区:稳定性一般 PAGEREF _
16、Toc225272295 h 26 HYPERLINK l _Toc225272296 8.1.1 -1亚区 PAGEREF _Toc225272296 h 26 HYPERLINK l _Toc225272297 8.1.2 -2亚区 PAGEREF _Toc225272297 h 26 HYPERLINK l _Toc225272298 8.2 区:稳定性较差 PAGEREF _Toc225272298 h 27 HYPERLINK l _Toc225272299 8.2.1 -1亚区 PAGEREF _Toc225272299 h 27 HYPERLINK l _Toc225272300
17、 8.2.1 -2亚区 PAGEREF _Toc225272300 h 27 HYPERLINK l _Toc225272301 9滑坡防治方案建议 PAGEREF _Toc225272301 h 27 HYPERLINK l _Toc225272302 9.1防治目标原则 PAGEREF _Toc225272302 h 27 HYPERLINK l _Toc225272303 9.2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PAGEREF _Toc225272303 h 27 HYPERLINK l _Toc225272304 9.2.1设计的基本条件 PAGEREF _Toc225272304 h 27 HY
18、PERLINK l _Toc225272305 9.2.2治理设计相关参数建议 PAGEREF _Toc225272305 h 28 HYPERLINK l _Toc225272306 9.2.3治理工程方案建议 PAGEREF _Toc225272306 h 29 HYPERLINK l _Toc225272307 10结论及建议 PAGEREF _Toc225272307 h 29 HYPERLINK l _Toc225272308 10.1结论 PAGEREF _Toc225272308 h 29 HYPERLINK l _Toc225272309 10.2建议 PAGEREF _Toc
19、225272309 h 30附表: 1.勘探点一览表 附表1附图: 1.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1:1000) 01-1 2.工程地质断面图(比例尺:1:2001:500) 02-102-6 3.钻孔柱状图(比例尺:1:200) 03-103-15 4.槽探展开图(比例尺:1:100) 04-104-04 5.井探展开图(比例尺:1:100) 05-105-04附件: 1.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报告 一份 2.水质简分析报告 一份 3.稳定性计算书 一份茂县凤仪镇勒都村1、2组滑坡 应急勘查报告 第 PAGE 91 页 共 30页1前言1.1任务由来“5.12” 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为保
20、证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启动了346处重大地质灾害点的应急勘查、设计工作,并以川国土资函20081545号文委托四川省煤田地质局成都兴蜀勘察基础工程公司承担茂县凤仪镇勒都村1、2组滑坡应急勘查、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及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工作,本报告为茂县凤仪镇勒都村1、2组滑坡应急勘查报告。1.2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凤仪镇勒都村1、2组滑坡位于岷江右岸,行政区划属于茂县凤仪镇勒都村,勘查区内由南至北分布有2个滑坡,分别定名为1#、2#滑坡。其中1#滑坡纵向长约510m,横向最大宽度约320m,面积约11104m2,体积约200104
21、m3,为大型中层牵引式土质滑坡;2#滑坡纵向长约360m,横向最大宽度约380m,面积约12.8104m2,体积约166104m3,为大型中层牵引式土质滑坡。2#滑坡前缘及两滑坡之间后缘平台上分布有居民点,威胁人数约550人,受5.12地震的影响,勘查区内多处发生滑塌与崩塌,1、2#滑坡前缘出现变形迹象,一旦滑坡失稳破坏,将严重威胁着附近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1.3勘查的目的、任务1.3.1勘查目的采用综合勘查手段和方法,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对滑坡的稳定性、发展趋势做出评价,提供验算滑坡稳定性、治理设计所需的相关计算参数,针对勘查区不同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区,提
22、出防治对策。1.3.2勘查任务)收集和调查勘查区域内的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地震和人类活动等相关资料;尤其是收集当地气象资料。)通过工程地质测绘,查明勘查区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尤其是1、2组滑坡的范围、形态、规模、滑坡结构及组成岩性特征;查明滑坡区及其周边的地面变形、树木的异态、工程设施的变形及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地下水、泉和湿地的分布)等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工程勘探,查明滑坡物质组成、结构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滑坡厚度,特别是潜在滑动面或软弱层的埋深、性质、空间分布;查明含水层类型、埋深、厚度、透水性及空间分布特征;查明滑体
23、下伏岩体厚度、物质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勘探采取原状岩土样进行室内试验。4)提出参与计算评价有关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及地下水的有关参数,在预计设置支挡设施地段,查明下伏稳定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为设计提供依据和参数。5)通过对勘查成果资料的分析和稳定性分析,结合分析滑坡的现状稳定性及发展演化趋势,提出防治对策及设计、施工所需的相关计算参数,针对勘查区不同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区,提出防治对策。1.4勘查工作评述1.4.1勘查依据1)本次勘查工作的主要依据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24、(DB50/5029-200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3.1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项目勘查参考的规范、标准和书籍:工程地质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版);土质边坡稳定分析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滑坡分析与防治 中国铁道出版社。1.4.2勘查范围按照业主及相关规范规程要求,本次勘查范围最东端至岷江河床,最低高程1278.6m,最西端至勒
25、都村后部陡坡坡脚,高程16101670m;最南端至1#滑坡南侧冲沟,最北端至2#滑坡北侧山脊,勘查区最大高差约390m。1.4.3勘查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根据本次勘查的任务和目的,以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为依据,经凤仪镇勒都村1、2组滑坡勘查设计书评审委员会通过,本次勘查沿2个滑坡主滑方向各布设1条主勘探线,每条主勘探线布置3个勘探点,在拟定支挡段布设各布设1条横剖面,布置3个钻孔。本次勘查工作共布设10个钻孔,槽探8个,井探8个。本次勘查的野外工作从2009年1月8日开展,于2009年2月23日完成了野外勘探工作,期间进行了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钻
26、探、井探、槽探、大容重试验和样品采集工作, 并于2月23日至3月1日完成岩、土、水室内试验及应急勘查报告的编写工作,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1。表1.1-1 勘查工作量表序号项 目单位工程量备 注1地形图测量(1:1000)Km21.472断面测量(1:200)Km4.0含地形剖面测量3钻孔、地质点测放组日64工程地质测绘(1:1000)Km21.475钻孔m/个499.6/106探井m/个46/47探槽m3/个190.8/88超重型动力触探m61.89取样土样组30水样件310室内岩土试验土样常规试验组3011土样剪切试验组2412土样颗粒分析件1213水质简分析组32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2.1地
27、理位置与交通状况图2.1-1 交通地理位置图茂县位于四川省中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岷江上游中段, 地理坐标东经10256261041032, 北纬312506321543,东与北川、安县、绵竹相连,南与汶川、什邡、彭县接壤,西与理县、黑水交界,北与松潘相邻,交通以公路为主,国道九环线由北往南纵贯全境,且有省道与周边各县相连。各乡镇均有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见图2-1)。茂县幅员面积4064.35km2,辖3个镇、19个乡、149个村、42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49万人。茂县主要为羌族聚居区,是全国羌族人口最多的县,有羌族8087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7.10,约占全国羌族人口的
28、47%。凤仪镇为县政府所在地,是该县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勘查区行政区域属茂县凤仪镇都勒村1组、2组,位于茂县城的西南侧,距县城约3Km,位于岷江河流的右岸。勘查区位于岷江上游中段, 地理坐标为东经1034721, 北纬313821.1,位于213国道旁,勘查区内分布有机耕道,宽34m,泥质路面,交通较为便利。2.2气象水文(一)气象茂县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高原型季风气候,从东兴乡海拔980m以下的山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到海拔5230m终年积雪不化的冻原气候各种类型并存。由于县境内地形复杂,小气候效应、垂直分带气候显著,河谷与高山气温悬殊,春天高山冰雪未融,河谷已是百花盛开。
29、全县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多年平均气温11.1,变幅在10.311.9,最冷月(1月)均温0.8,变幅-1.92.7之间,最热月(7月)均温20.4,变幅在21.619.4之间,全县各地气温差异大,大约海拔每升高100m,平均气温下降0.550.6,历年极端最低温为-11.6,极端最高温为32.0,无霜期多年平均215.8天(茂县多年月平均气温见表2-1、变化规律见图2-2)。表2.1-1 茂县多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茂县站) (单位:)月123456789101112年平均年较差平均0.82.46.311.615.418.220.419.916.111.772.311.019.6图2.1-
30、2 茂县多年月平均气温变化图茂县多年平均降水量484.1mm,年最大降雨量为560.6mm,年最小降雨量为335.5mm,单月最大降雨量为168.1mm,单日最大降雨量为75.2mm。在时间上,冬春季节降水量严重偏少,常发生冬干连春旱,而夏秋季降水偏多,各月分配不均,降水量集中在下半年(410月)为444.4mm,占全年降水量的91.8%,而冬半年(10月次年3月)降雨量仅39.7mm,占全年降水量的8.2%,同时随海拔的增加而降雨量增大。图2.1-3 茂县多年降雨量变化曲线图表2.1-4 茂县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及2000年各月降水量表 (单位:mm) 月份 项目123456789101112平
31、均降水量3.25.619.045.967.481.883.172.260.833.29.62.3最 多7.610.046.664.7113.2157.6170.8168.1102.759.425.88.0最 少0.02.05.523.033.226.120.022.117.38.71.50.02000年5.75.718.054.532.158.059.351.152.420.97.51.4图2.1-5 茂县多年月平均降水分布图茂县降雨量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具有中部较少,向周边延伸逐渐增多的的特点,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参见图2-6所示。图2.1-6 茂县降雨量等值线图水文勘查区主要河流为岷江,
32、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松潘县北弓杠岭隆板棚,经松潘、茂县,从县境东北流入汶川。经雁门、威州、玉龙、绵虒、银杏、映秀、白花、漩口等8个乡镇,纵贯县境东部,境内流长88 km,流域面积1428.476 km2。河谷深切,水流湍急,河床平均坡降8。丰水期洪水位比最低水位高35m,最大洪水位比最低水位高58m。最大流速6.9m/s,最小流速1.44m/s。河面宽度一般在80100m左右。汛期主要为降水补给,枯季为融雪和地下水补给。3勘查区地质环境概况3.1地形地貌茂县地势大部分属邛崃山系岷山山脉,东南边境属龙门山系尾段。境内群山连绵,峰峦起伏,谷坡险峻陡峭,河谷狭窄,河流深切。茂县最高峰为西部与理县交界
33、处的万年雪,海拔5230m,西北部相对高差10002500m,东南部相对高差5001500m。全县最低海拔890m,岷江河谷两岸山势雄伟,坡陡壁立,河谷多呈“V”字型。北部谷坡下部较为陡峭,地势狭窄,向下渐趋宽坦,是高山狭谷向山原过渡的地带。县境内地貌类型主要有东部剥蚀侵蚀中山,中南部剥蚀侵蚀高中山,西北部高山、极高山及岷江河谷及黑水河、土门河两岸的第四系堆积地貌(图3-1),分述如下:1)极高山地貌:一般山头海拔38004500m,峰顶5000m左右,山顶呈锥状,山脊如鳍,尖棱,山坡陡直,冰斗极少。现代冰川活跃,角峰、刃脊十分发育,主要分布于万年雪、九顶山主峰一带。2)高山地貌:海拔一般32
34、003800m,相对高差8001600m,山体长园,走向南北,主要分布于叠溪、石大关红岩、黑水河一带。3)中山地貌:海拔9003200m,相对高程5001000m,山脊形态因岩性而异,呈鳍状、齿状,坡度3645,主要分布在凤仪南新以及光明乡一带。4) 第四系堆积地貌: 主要为阶地、高阶地及洪积扇等, 阶地宽10100m, 坡度510,前缘陡坎高310m,主要分布在岷江、黑水河、土门河河谷及两岸。此外,由花岗岩、变质砂岩等坚硬岩层组成的山脊、山顶,尖峭峻拔,构成独特的地貌景观。勘查区属于邛崃山系岷山山脉,为岷江右岸第四系堆积地貌,沿岸分布一、三级阶地,二、三级阶地是第四纪冰川多次扩张而形成的气候
35、阶地,厚大的冰积相块砾沉积,是沉积物的一个变种,在成因上为广义的冰水沉积。勘查区图3.1-1 茂县地貌分区示意图勘查区以斜坡为主,坡向70110。勘查区从西至东纵向依次为基岩陡坡山麓平缓地带平台斜坡岷江河岸,平台南北两侧与下部的斜坡呈陡坎相接。基岩陡坡坡度为3035,山麓平缓地带坡度为1422,平台坡度为318,平台上为勒都村1、2组村民集中居住地。斜坡坡度为2035,沿坡纵向分布多级陡坎,坎高48m,最大坎高13m。岷江河岸岸高2030m,坡度为3035。坡体上分布多处耕地,呈现多级台阶状。沿坡纵向发育有3条冲沟,4个冲沟群,坡体上分布2条引水渠,1个排水沟,勘查期间除2#冲沟、2#引水渠外
36、,其余冲沟、引水渠均无水。冲沟、引水渠及排水沟等主要受大气降水和附近水体补给,用于引水灌溉和排放生活污水。岷江从场地东侧流过。详见照片3.1-1:勘查区全貌图。勘查区范围内最低点位于岷江,高程1278.6m;最高点位于勘查区西侧斜坡,高程16101670m,最大高差约390m。照片3.1-1 勘查区全貌图3.2地层岩性区域地层岩性茂县境内地层主要为龙门山分区地层和马尔康分区地层(见表3.2-1:马尔康分区地层表、表3.2-2:龙门山分区地层表)。马尔康分区地层分布在县境内的绝大部分地区,占工作区面积的90%以上。主要有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等地层,龙门山分区地层
37、主要有二叠系、石炭系、震旦系和前震旦系等,岩浆岩主要是分布在七星关以北的花岗岩等(图3.2-1:茂县地质图)。表3.2-1 马尔康分区地层表界系统组符号厚度(m)岩相岩 性 简 述分布范围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冲积、洪积、坡积含砾粘土、粉土、砂卵石、碎石土一次、二级阶地、河漫滩和山前坡地中生界三叠系西康群上统新都桥组T3xd389-828浅海相深灰、黑色板岩夹砂岩、灰岩。大店、火鸡寨等地侏倭组T3zw363-1519浅海相变质砂岩夹炭质千枚岩、结晶灰岩、板岩等。赤不苏、石大关乡、沙坝等地中统杂谷脑组T2z186-1119浅海相厚层块状变质砂岩夹板岩、千枚岩、灰岩。叠溪、赤不苏等地下统菠茨沟组T
38、1b0-186浅海相深灰色灰岩与粉砂岩、板岩互层。石大关乡红水棚、洼底五台山等地古生界二叠系+石炭系三叠系C+P8-123浅海、深海灰白色白云岩、灰岩夹千枚岩、泥页岩等(由于相互重叠,难区分而合并)。分布于叠溪和沙坝两乡的部分地区泥盆系危关群Dwg274-941浅海相石英岩与炭质千枚岩互层雅珠寨、桃花寨等地Dwg1197-880滨海相千枚岩夹石英岩、结晶灰岩分布于牧畜铺等地月里寨群Dyl1130-1056浅海相灰岩与千枚岩互层分布于坝学、安家坪等地。Dyl2160-379滨海相炭质千枚岩夹结晶灰岩志留系茂县群第五组Smx5134-667浅海相灰绿色千枚岩夹砂岩、灰岩松溪堡第四组Smx4100-
39、1148浅海相灰色绢云千枚岩夹砂岩、泥质灰岩黑虎、凤仪等大部分地区。第三组Smx3107-907浅海相灰色绢云石英千枚岩与结晶灰岩、石榴石片岩第二组Smx263-1508浅海相黑灰色炭质千枚岩、板岩夹灰岩、砂岩第一组Smx10-291浅海相绢云石英千枚岩夹砂质条带奥陶系O12-260浅海相结晶灰岩为主夹千枚岩呈条带状分布武都寨、四梁子山等地。寒武系373海相、火山岩相变质凝灰质砂砾岩、岩屑砂岩夹千枚岩、变质千枚岩、硅质岩及结晶灰岩、磷块岩分布于三尖山、和尚头等地。表3.2-2 龙门山分区地层表界系统组符号厚度(m)岩相岩 性 简 述分布范围古生界二叠系上统P28-486浅海相深灰色灰岩,中上部
40、夹火山碎屑岩。文镇沟南下统P1132-662浅海相深灰色灰岩,生物灰岩夹页岩、煤。文镇沟南石炭系C0-495浅海相白色灰岩、质纯文镇沟南泥盆系上统D3240-1345浅海相灰色灰岩、白云岩夹页岩文镇沟南元古界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310-834浅海、滨海相白云岩夹钙质页岩,顶部为含磷硅质岩。牟托文镇陡山沱组Zbd0-150滨海相紫红、灰绿色、砂页岩文镇沟南前震旦系黄水河群thn0-100海相、喷发相绢云石英片岩、角闪斜长岩夹火山岩。七星关附近 工作区图3.2-1 茂县地质图(二)勘查区地层岩性场地内地层在勘查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分布为:第四系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4de
41、l)、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dl)、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3fg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志留系茂县群(Smx4)灰色绢云母千枚岩、泥质灰岩、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白云岩组成。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灰色、灰褐色,稍湿,松散稍密,主要物质成分为含碎石粉质粘土,土质不均匀,粉质粘土,硬塑坚硬,碎石粒径一般35cm,棱角状,含量1020%。主要分布于场地机耕道。该层厚度约0.81.5m。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4del)由含碎石粉质粘土1、碎石土2、含角砾粉质粘土3、角砾土4组成,分布于两个滑坡上。含碎石粉质粘土1:灰色、灰黄色,主要物质成分为粉质粘土,可塑硬塑,切面
42、略光滑,干强度一般,韧性一般,含碎石、角砾。碎石,灰色、灰绿色,含量约1530%,粒径一般37cm,个别12cm以上,棱角状,母岩成分为千枚岩、灰岩、砂岩等,强风化中风化;角砾,次棱角状,含量约510%。该层主要分布于地表,在勘查范围内的揭露厚度为3.032.7m。碎石土2:灰色、灰黄色,少数呈灰绿色,稍湿湿,上部松散稍密,下部一般为中密,粒径一般512cm,最大20cm,棱角状或次棱角状,母岩成分主要为千枚岩、灰岩、白云岩及砂岩等,中风化,少数强风化,局部可见钙质胶结,含量约50%75%,局部有架空,钻孔内漏浆严重。块石含量约510%,粒径一般2025cm。碎石之间充填角砾、粉质粘土;角砾,
43、灰色-灰绿色,次棱角状,粒径一般218mm;粉质粘土,灰色-灰绿色,可塑。该层在勘查范围内的揭露厚度为347m。含角砾粉质粘土3:灰白色-灰黄色,可塑,部分呈珍珠光泽,切面略光滑,手捻有滑腻感,干强度一般中等,韧性一般中等。角砾含量约25%40%,粒径一般212mm,次棱角状,少数亚圆状,母岩成分主要为强风化中风化千枚岩、灰岩等。该层为1#滑坡的软弱层,为滑坡的滑带,揭露厚约0.3m0.7m。角砾土4:灰白色、灰绿色,稍湿,松散,角砾含量约55%60%,粒径一般212mm,次棱角状,少数亚圆状,母岩成分主要为强风化中风化千枚岩、灰岩等,角砾之间充填粉质粘土,可塑,部分呈珍珠光泽。该层为2#滑坡
44、的软弱层,为滑坡的滑带,揭露厚约0.8m22.7m。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dl)由碎石土1组成,主要分布于勘查区西侧,分布高程为15201570m。碎石土1:灰色、灰黄色,少数呈灰绿色,稍湿湿,松散稍密,粒径一般511cm,最大20cm,棱角状或次棱角状,母岩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砂岩等,中风化,少数强风化,含量约60%75%。块石含量约1015%,粒径一般2025cm,块石母岩成分主要为灰岩。碎石之间充填角砾、粉质粘土;角砾,灰色,次棱角状,粒径一般218mm;粉质粘土,灰色-灰黄色,可塑。地表零星见孤石,直径最大达6m。该层主要分布于地表,勘查区内分布厚度为3.08.0m。第四系
45、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3fgl)由含碎石粉质粘土1、碎石土2组成,主要分布于勘查区西侧,分布高程为14501520m。含碎石粉质粘土1:灰色、灰黄色,主要物质成分为粉质粘土,可塑硬塑,切面略光滑,干强度一般,韧性一般,含碎石、角砾及零星卵石。碎石,灰色、灰绿色,含量约1530%,粒径一般37cm,个别12cm以上,棱角状,部分次棱角状,母岩成分为千枚岩、白云岩、砂岩等,强风化中风化;角砾,次棱角状,含量约510%。卵石零星分布,含量小于1%。该层主要分布于地表,勘查区内分布厚度为5.045.0m。碎石土2:灰色、灰黄色,少数呈灰绿色,稍湿湿,上部松散稍密,下部一般为中密,粒径一般512cm,最
46、大20cm,棱角状或次棱角状,母岩成分主要为千枚岩、灰岩、白云岩及砂岩等,中风化,少数强风化,局部可见钙质胶结,含量约50%75%。块石含量约510%,粒径一般2025cm。碎石之间含零星卵石及漂石,充填角砾、粉质粘土;卵石,灰色、灰绿色,粒径一般410cm,母岩成分为灰岩、砂岩、石英岩等,卵石含量小于5%。勘查区西南侧地表及冲沟内可见漂卵石;角砾,灰色-灰绿色,次棱角状,粒径一般218mm;粉质粘土,灰色-灰绿色,可塑。勘查区内分布厚度为8.070.0m。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主要由卵石土、砂组成。灰色,湿饱和,中密密实,直径27cm,级配较好,分选一般,呈次圆状或次棱角状,
47、母岩成分为灰岩、砂岩、石英岩等,充填细粗砂,含少量漂石,个别漂石块径达2m。主要位于勘查区岷江河岸边及级阶地上,厚约3.0m20.0m。志留系茂县群(Smx4)千枚岩深灰色灰绿色,稍湿,千枚状构造,强-中风化,细晶-变晶结构,岩体较破碎,裂隙发育,局部地段充填有石英脉,其主要矿物为石英、绿泥石、绢云母等。强风化千枚岩,岩芯破碎,质软,手捏易碎,表层局部地段已风化成泥;中风化千枚岩,本次勘查揭露深度为46.5m。场地的南侧和北侧有基岩出露。分布于碎石土层和含碎石粉质粘土层下。RQD=40%60%,岩层产状为3103205370。志留系茂县群(Smx4)泥质灰岩深灰色,稍湿,细晶结构,层状或块状构
48、造,强-中风化,岩体较破碎,强风化泥质灰岩,岩体破碎,呈碎块状、碎屑状;中风化泥质灰岩呈块状,风化构造裂隙较发育。勘查区南侧有泥质灰岩出露。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白云岩灰色、灰白色,稍湿,细晶结构,块状构造,强-中风化,岩体较破碎,强风化层较薄;中风化白云岩呈块状,风化构造裂隙较发育。勘查区西侧有白云岩出露,茂汶断层附近可见多处白云岩危岩崩塌,山麓缓坡地带地表零星见白云岩孤石,直径达1.53m,地表可见孤石最大直径大于5m。岩层产状为31463。3.3地质构造与地震3.3.1地质构造勘查区所处的茂县地质构造复杂,主要为较场山字型构造带、石大关弧形构造带和龙门山华夏系构造带,主要断层有茂汶
49、断层、九顶山断层,主要褶皱有九顶山向斜和瓦布梁子倒转复背斜、后村倒转复向斜等。这些构造造成区内岩性破碎,产状倒转等地质特点(图3.3-1:茂县地质构造及地震震中图)。本次勘查区位于龙门山华夏系构造带之一的牟托十里铺复背斜的轴部地带,主要断层为茂汶断层。四川省“5.12”里氏8级特大地震是勘查区外与茂汶断层近于平行的映秀断层活动引发的。断层茂汶断层是一条北东走向的压性大断裂,上盘(北西盘)向南仰冲,下盘(南东盘)向北俯冲,南西与赶羊沟大断层相连,向北经芦山县羊子岭、汶川县耿达,至绵虒后分为两支:一支沿牟托-十里铺复背斜北西侧经汶川县、山尖山、挂思岭,向北东延伸;另一支沿该复背斜南东侧顺岷江河域经
50、汶川县、茂汶县,消失于神溪沟。断层走向北东3045,总体约40,倾向300330,倾角4580,延伸长156km以上。勘查区图3.3-1 茂县地质构造及地震震中图照片3.3-1 勘查区外南侧地貌(断层经过区)茂汶断层沿牟托-十里铺复背斜南侧一支走向约北东4550,倾向315330,倾角5080,在汶川和茂汶附近多分叉闭合现象。变现为许多透镜体状断块的复杂断裂带,表现为迭瓦状的冲断带。在茂汶县以东,断层发育在志留系茂县群中,有明显的破碎带。茂汶县至水西村一带,破碎带宽达120m,震旦系白云岩全部破碎,成为一大破碎带,地形上呈断层残丘,有倾向125,倾角50的压扭性“入”字形小断裂。勘查区南侧沿山
51、脊出露的志留系茂县群泥质灰岩呈碎块状,糜棱状,岩块上可见清晰的断层擦痕。附近多崩塌和滑坡,地貌上呈现出断层残丘现象(详见照片3-1:勘查区外南侧地貌(断层经过区);3-2:F2断层附近泥质灰岩呈碎块状、糜棱状;3-3:勘查区西侧(茂汶断层经过处),表明茂汶断层F1在勘查区南侧有小分支断层F2。茂汶断层分支F2为逆断层,倾向130140,倾角4050,上盘为志留系茂县群泥质灰岩,上盘抬升;下盘为志留系茂县群千枚岩,下盘下降。茂汶断层经由勘查区西侧斜坡坡脚向北延伸。勘查区西侧的山体为上盘,向南仰冲,东侧即勘查区内为下盘,向北俯冲。照片3.3-2 F2断层附近泥质灰岩呈碎块状、糜棱状照片3.3-3
52、勘查区西侧(茂汶断层经过处) (二)褶皱本次勘查区位于龙门山华夏系构造带之一的牟托十里铺复背斜的轴部地带。牟托十里铺复背斜是彭灌复背斜北翼一个次级复背斜,为一个被断层破坏的十分厉害的背斜,仅北东段保存较完整。它的核部仍由元古代晋宁徽江期牟托花岗岩组成,震旦上统志留系茂县群盖层组成两翼,在茂县以东神溪沟倾伏于茂县群第四组中,该复背斜轴线呈北东4050走向,在十里铺以东表现为同斜倒转背斜,轴面倾向330,倾角70。南翼多被茂汶断层破坏,北翼发育一个向北西倾斜,向南东倒转的同斜向斜木杷倒转向斜。该复背斜长50公里以上,与平武幅轿子顶背背斜遥相对应。勘查区处于该复背斜的轴部,西侧出露震旦系白云岩,东侧
53、为志留系茂县群千枚岩、泥质灰岩,北侧出露志留系茂县群千枚岩。3.3.2地震(1)新构造运动勘查区所在茂县区域内新构造运动较强烈,其主要特征是:1、强烈的上升运动。第四纪至晚近时期,区内以大面积间歇性抬升为主,形成多级层状地貌。在岷江两侧,见有5级阶地。其中一级阶地由青灰色砂砾石层构成, 为堆积阶地, 拔河高程为 4 6m;二级阶地也由青灰色砂砾石层构成, 为堆积阶地, 拔河高程为 11 14m; 三级阶地由砂砾石层构成, 为基座阶地, 拔河高程为38m;四级阶地由砂砾石层构成, 为基座阶地, 拔河高程为 85m; 五级阶地由砂砾石层构成, 为基座阶地, 拔河高程为120m。对各阶地堆积物中的亚
54、砂土进行热释光测年, 获得 2 个年龄数据, 其中二级阶地砂砾石层热释光年龄为127001000a。2、盆地到高原过渡带。在过渡带的山区则形成高山峡谷,相对高差悬殊较大,东西地形极不相称,视为地形的裂点,说明晚近期构造活动的差异性。3、物理地质现象较发育。在中高山峡谷地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普遍,因地壳的相对不稳定性和地壳的活动造成物理地质现象的发生和发展。4、晚近期断裂活动。茂汶断裂、龙门山断裂、松坪沟断裂,近代仍在继续活动,而且活动也较频繁,由于断裂的活动导致历史上和现代地震多次发生,1933年叠溪大地震就是沿松坪沟断裂发生的。离此最近的5.12汶川大地震给这一地区带来明显影响。
55、(2)地震图3.3-4 龙门山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修正图勘查场地在地震方面的危险性,主要受龙门山地震带的波及影响。根据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第1号修改单(国标委服务函200857号)文件。茂县地震基本烈度调整为8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由原来的0.15g提高为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图3.3-4 龙门山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修正图)。茂县地震活动频繁说明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表现了多个阶段不均衡抬升、振荡和掀斜特征。工作区处于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即龙门山地震带西部和松潘地震带南部,震情时有发生。6级以上地震主要发生在叠溪一带;5级左右的地震分布于茂汶断裂
56、附近,区内地震最高震级7.5级。如1933年8月发生的叠溪地震,使叠溪城附近21个村寨全部覆没,另有13个村寨房屋垮塌,四周山峰崩溃,堵塞岷江成湖。因地震死亡6856人,受伤1925人,10月9日下午7时许,海子溃口,造成下游洪灾,沿江村镇被水冲没大半,淹死2500余人,造成全国地震史上罕见水灾。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紧邻茂县的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茂县境内震感强烈,灾情严重。地震造成4016人死亡,8183人受伤,全县155个乡镇均受到不同程度损毁,房屋倒塌、损毁605601间。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勘查区邻近5.12汶川地震震中约四十公里,受地震的影响较大,灾情严重,勘查
57、区内发生多处山体滑坡,毁坏房屋120间,直接经济损失360万元。表3.3-1:“5.12”汶川地震茂县境内4级以上余震目录序号发震时刻纬度经度震级地名5 2008-11-24 11:2732.0103.04.6茂县、黑水交界42008-10-04 20:1131.8104.14.5四川茂县、北川交界32008-07-05 06:1031.8104.14.1四川茂县、北川交界22008-05-18 08:4531.8104.04.2四川茂县12008-05-15 01:1731.5 103.8 4.8 四川茂县3.4水文地质条件3.4.1地表水勘查区内地表水系除岷江外,共分布3条冲沟、5个冲沟群
58、、4条引水渠。岷江沿勘查区东侧流过,目前,岷江在该段主要以接受沉积为主,对岸坡的冲刷侧蚀作用不明显,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勘查期间,除2#冲沟、3#冲沟及2#引水渠外,其余冲沟及引水渠均无水。场地内水系主要用于灌溉和排放生活污水。区内的冲沟、引水渠在整个勘查区内分散分布,主要以大气降水和附近地表水体补给。暴雨时地表水部分汇集到各冲沟及引水渠中,以径流形式排入岷江。冲沟及引水渠及排水沟特征详见表3.4-1(场地水系冲沟及引水渠特征一览表):表3.4-1 场地水系冲沟及引水渠特征一览表编 号位 置类型沟型沟 底高 程(m)全长(m)测时流量(L/s)最大流量(L/s)冲刷宽(m)冲刷深(m)两侧及底
59、岩土性质流向及用途1#冲沟1#滑坡南侧界松散堆积物冲沟V型1281 1500710无200.530.32含碎石粉质粘土由西向东流向岷江,排泄1#滑坡南侧斜坡地表水。2#冲沟2#滑坡南侧界U型1283 14584400.180.510.31含碎石粉质粘土由西向东流向岷江,排泄平台上灌溉及生活污水。3#冲沟2#滑坡中部U型1254 14722000.150.510.31含碎石粉质粘土用于耕地灌溉。4#冲沟群2#滑坡南侧V型1252 1488180无100.530.53含碎石粉质粘土排泄2#滑坡地表水。5#冲沟群2#滑坡北侧V型1350 1445128无80.530.53含碎石粉质粘土排泄2#滑坡地
60、表水。6#冲沟群2#滑坡北侧松散堆积物冲沟V型1350 1460138无80.530.53含碎石粉质粘土排泄2#滑坡地表水。7#冲沟群1#滑坡前缘V型1322 135045无80.520.52含碎石粉质粘土排泄1#滑坡地表水。8#冲沟群勘查区外西南侧V型1515 1568100无80.520.53含碎石粉质粘土排泄勘查区西南侧斜坡地表水。1#引水渠场区西侧斜坡坡脚人工堆砌U80.30.60.30.5含碎石粉质粘土用于耕地灌溉。2#引水渠2#滑坡前缘U型128013201700.250.30.40.30.4含碎石粉质粘土用于耕地灌溉及排放生活污水。3#引水渠2#滑坡前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4《家乡物产养育我》(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二零二四年品牌代言与广告发布合同3篇
-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中地理 2.2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说课稿 鲁教版必修2
-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设计(pdf) 新人教版
- 2024年度煤炭买卖与长期供应合同3篇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我的好习惯 第4课 不做“小马虎”说课稿 新人教版
- Unit 2 Sport and Fitness 单元整体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第10课 我们爱和平 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4年度研发合作合同协议书
- Unit3 Toys(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六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2 What a day!第3课时 |译林版(三起) (共17张PPT)
- 四年级下册英语教案-Unit 4 There are seven days in a week Lesson 23 |人教精通版
- (新版)脊柱按摩师中级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房屋建筑装饰磷石膏手工抹灰施工方案
- 工会工作总结汇报课件
- 中考作文之布局谋篇课件(共69张)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兽医基础(一村一)期末题库及答案
- 川仪热电偶热电阻选型手册
- 最新VTE指南解读(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护理指南解读)
- 六星级心态落地工具课件
- 软水机说明书7.24定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