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尔凯姆的犯罪学理论 简介+功能+正常+失范(共11页)_第1页
迪尔凯姆的犯罪学理论 简介+功能+正常+失范(共11页)_第2页
迪尔凯姆的犯罪学理论 简介+功能+正常+失范(共11页)_第3页
迪尔凯姆的犯罪学理论 简介+功能+正常+失范(共11页)_第4页
迪尔凯姆的犯罪学理论 简介+功能+正常+失范(共1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迪尔凯姆及其犯罪学理论(lln)生平(shngpng)与著作达维德埃米尔迪尔凯姆(mile Durkheim,1858年1917年)(Durkheim 又被译为“涂尔干”、“杜尔克姆”)是19世纪后期法国著名(zhmng)的社会学家,他在其社会学著作中对犯罪作了大量的研究。他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社会规范对个人的控制等来解释犯罪与刑罚,从而开创了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的另一种犯罪学思想传统。迪尔凯姆的犯罪学理论是19世纪社会犯罪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20世纪西方犯罪社会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关于迪尔凯姆的一些基本介绍。迪尔凯姆于1858年4月15日生于法国东部孚日省

2、一个名叫埃皮纳勒(Epinal)的小镇,这是一个犹太人的居住地,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是犹太教教士,因而迪尔凯姆小时候便在家庭的熏陶下学习了希伯来文、犹太教经书和犹太教法典。但长大以后,迪尔凯姆却并未子承祖业,而是在一位天主教女教师的影响下一度改信天主教,后来又毅然放弃家族传统,走上了自己喜欢的道路,即从事了实证科学的研究。但迪尔凯姆的这个选择并非偶然,而是源于1870年普法战争的爆发,在战争中,他的家乡被普鲁士的军队占领,人们饱受战争的摧残。迪尔凯姆认为,宗教不能解释这一切,宗教不是来自神,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他开始对社会现象加以特别关注。虽然这时候他并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去信仰犹太教,但

3、也没有和犹太人断绝关系,他的很多朋友和日后的学生都是犹太人,而且,他早年不同的宗教体验对他的宗教社会学思想的形成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迪尔凯姆的人生可以说是充满了磨难。他父亲在他19岁时就去世了。迪尔凯姆在当地中学毕业后,于1879年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习。在大学期间,他深受历史学家德库郎校长的影响,接触了当时初具雏(chu)形的社会学,认识到共同知识和宗教对社会团结与整合的重要性,对他以后的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迪尔凯姆还大量阅读了孔德和斯宾塞的理论学说,更加深了他对社会现象研究的浓厚兴趣。但是由于当时法国的大学学科里并未专门设立社会学,迪尔凯姆只好选择了哲学,并与1882年从巴黎师范大学毕业。毕

4、业后,迪尔凯姆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很想到巴黎大学任教,但他新颖的学术观点难以令保守的大学接受。迫于生计,迪尔凯姆不得不辗(zhan)转于巴黎附近的一些中学执教。尽管一直不能实现其职业理想,但是执着的迪尔凯姆并没有放弃他对社会学的研究。为了让自己的学术更深入、更完善,迪尔凯姆决定休假一年,前往德国进修。在德国进修的过程中,他跟随冯特(Wilhelm Wundt, 1832-1920)教授研究了一年社会科学及其与伦理学的关系,冯特教授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心理学实验室对迪尔凯姆学术研究的精确性和客观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迪尔凯姆根据这一年的研究结果,于18861887年发表了3篇论文,这些论文使他

5、于1887年在波尔多大学文学院获得了教育学和社会科学教授的职位,创建了法国的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可以说,他是将社会学引入法国教育体系的第一人。迪尔凯姆在波尔多大学执教(zh jio)的15年,是他学术生涯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版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著作的前三部。1892年,迪尔凯姆接受了巴黎大学(b l d xu)授予的第一个社会学博士学位,学位(xuwi)论文社会劳动分工论于次年出版。1895年出版了社会方法论一书。1896年创办社会学年鉴,并在社会学年鉴上发表了若干重要论文。1897年发表自杀论一书。1902年,声名鹊起的迪尔凯姆实现了他的梦想,如愿成为巴黎大学索邦学院教育系的教授

6、和系主任,同时他的讲座也获得了“巴黎大学社会学讲座”称号。1912年,迪尔凯姆被任命为巴黎大学教育部终身主席,1913年,法国教育部特别为迪尔凯姆设立了社会学教授职位。迪尔凯姆晚年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残酷沉重地摧残了这位老人,他精心培养的学生都被征入伍,很多年轻的生命都死在了战场上。他唯一的儿子也死在了西线战场上,巨大的悲痛加上过度的工作使迪尔凯姆彻底崩溃,精力耗竭的他于1917年1月15日突发中风,于巴黎逝世,享年59岁,死后被安葬在了巴黎的蒙帕纳斯墓园。无论是在社会学领域还是在犯罪学领域,对于迪尔凯姆的评价都是很高的。有学者认为,迪尔凯姆的一生是孤寂的,他的生活方式具有禁欲、古板而缺

7、乏幽默的特征,他几乎将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研究和学术事业。多米尼克拉卡普拉在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学家和哲学家(1972)一书中,称迪尔凯姆是“最著名的和最不容易理解的主要社会思想家之一”。介绍他的思想观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因为“围绕他的思想观点展开的论战针对的都是最基本的问题,而不是细节问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要想研究他的观点,必须首先考察这种思想观点的政治和知识背景。迪尔凯姆所处的时代是19世纪后半期,这个时候的法国正处于一个被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余波和法国社会的急剧工业化这两场革命搅得十分混乱的时代,尼斯比特认为,“就这两场革命的直观性及其对人类思想及价值带来的巨大影响来看,在人类历

8、史上没有其他革命可以与之相比”,当时的文化作品中充斥着“对社会突然地、震动性的巨变的强烈感受,社会从因循数千年的历史轨道上发生了转折”以及“对传统价值观消失的强烈直觉与传统价值观相伴的是旧的安全感和新的暴政和不平等而即将出现的是新的权力、新的不安全感、新的暴政,除非采取严厉措施,否则它们将会比以前看到的任何情况还要糟糕”。19世纪上半期由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75)发展起来的社会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这两场革命所产生的影响的反映。当时的许多社会学家认为,自己应当对正在发生的巨大社会变迁提供一种理性的、科学的分析,以便指导社会革新的政治过程。在孔德的影响下,迪尔

9、凯姆对当时法国(f u)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如社会分工、自杀、犯罪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他1893年的学位论文社会劳动分工论中,分析(fnx)了与工业化有关的社会变迁过程。他把这种伴随工业社会化发生的社会变迁过程,看成是比较原始的“机械(jxi)社会”向更为发达的“有机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机械社会和有机社会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见表1. 机械(农村)社会有机(城市)社会1.人口人口少人口多2.社会成分具有同质性具有异质性3.社会单位家庭职业专门化4信仰宗教或者神圣的世俗的5.团结来源集体意识劳动分工6.社会紊乱形式犯罪失范7.促进团结的法律特征镇压型法律促进团结赔偿型法律也可以说,在机

10、械社会(mechanical society)中,社会中的每个社会群体都与其他社会群体相对隔离,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在这些社会群体中,个人都在同一社会环境中生活,做着同样的工作,有同样的价值。这里几乎没有劳动分工,只有种族或村庄中的少数人具有特别的功能,因此,几乎不需要个人才能,社会的团结是以其社会成员的一致性为特征的。而在有机社会(organic society)中,社会劳动高度分工,不同的社会组织相互依赖,社会团结不再以成员的一致性为基础,而是以社会各个部分的不同功能为基础。迪尔凯姆把所有社会都看成是从机械社会向有机社会进步的不同阶段,没有一个社会完全属于机械社会或有机社会,即使是最原始的

11、社会,也存在一定的劳动分工,同样,即使是最发达的社会,也需要成员之间有一定的一致性。在维持这两类社会的团结方面,法律起着调整社会不同部分的相互作用的功能,并且在发生有害事件时进行补偿。由于法律在这两类社会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所以,由法律规定的犯罪也表现出极不相同的形式。迪尔凯姆认为,在机械社会中,犯罪是“正常的”,因为,没有犯罪的社会可能受到了病态的过度控制。随着社会发展到有机社会,可能发生一种病理状态,迪尔凯姆称之为“失范”(anomie),这种状态会导致不同的社会弊病,其中也包括犯罪。在他的第二部著作(zhzu)社会学方法论中,迪尔凯姆发展了他关于“犯罪(fn zu)是正常的”观点(gund

12、in)。在他最著名的著作自杀论中,迪尔凯姆进一步发展了失范理论,用失范解释了自杀、犯罪等越轨行为,全面论述了失范的概念及其表现,使失范概念成为现代社会学、犯罪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迪尔凯姆的犯罪学理论。犯罪学理论犯罪正常论迪尔凯姆认为,犯罪是社会中的正常现象,而不是病态的现象。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一定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一致性,社会中存在的所有一致性,也就是“社会相似性总体”,被称为“集体意识”。由于包括机械社会和有机社会的所有社会都需要其成员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因此,可以在各种文化中发现这种集体意识。不过,在每个社会中,成员之间都不可能达到完全的一致,由于社会成员之间存在许多差异

13、,所以,总是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总有一些社会成员不能完全按照集体意识的要求行动,总会与集体意识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别,这种不一致就会导致犯罪等越轨行为的产生。但是,在这里我们所要注意的是,在迪尔凯姆的理论中,“犯罪”一词是在社会学意义上使用的,仅仅是指为集体意识所禁止的行为。由于任何社会都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因此,犯罪在任何社会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但是其形式在不同社会中可能有所不同。犯罪是社会所固有的现象,犯罪产生于社会相互作用。迪尔凯姆之前和以后的许多学者都试图从外部因素中寻找犯罪的原因,这些因素包括自然力量、气候、经济条件、人口密度、生态地区等;而迪尔凯姆则认为,只能从社会本身寻找犯罪的原

14、因。他认为,犯罪并不是先验地存在的,而是社会本身所固有的。犯罪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并且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这是因为消灭了犯罪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社会组织的基本条件合乎逻辑地包含着犯罪”。犯罪并不是由任何人性的缺陷或社会的弊端而产生的,犯罪是社会总体的必要组成部分。正像迪尔凯姆所说的,“我们不要犯错误。将犯罪从常态社会学的现象中划分出来,并不仅仅是说,犯罪是一种由于人的不可避免的弱点而必然产生的现象,尽管犯罪是一种令人遗憾的现象,但证实犯罪是公共健康的一种因素,是任何社会中都不会缺少的一部分”。(二)犯罪(fn zu)功能论根据迪尔凯姆的观点,犯罪不仅是社会中的正常现象,而且也是社会所需

15、要的现象。犯罪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对社会的进步起着有益的作用。犯罪的这种有益功能主要(zhyo)表现在下列五个方面:1.推动(tu dng)法律发展迪尔凯姆指出,“没有犯罪,法律就不可能进化”。社会中的法律,特别是与犯罪有关的法律,是随着犯罪活动的不断发展而得到发展和完善的。正是犯罪活动的不断涌现,才导致了法律的不断修订、补充,从而使法律日益完备、发达起来。促进社会进步在迪尔凯姆看来,要使社会获得进步的话,就必须使每个人都能够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而许多天才人物的才能和创造性的表现,往往就是背离了当时的社会规范,被看成是犯罪行为。因此,要推动社会的进步,就必须允许有一定的表现天才

16、人物创造性的犯罪的存在。犯罪虽然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是却给天才人物的独创性的表现提供了机会。迪尔凯姆举了一个例子:“根据雅典的法律,苏格拉底是一个犯罪人,并且对他的定罪是正当的。但是,他的犯罪,也就是他的思想的独立性,不仅帮了人类的忙,也帮了他的国家的忙。”所以,决不能把犯罪都看成是邪恶而给予过多的镇压。犯罪是社会现实的正常组成部分。不存在犯罪的社会反而是异常的或病态的社会,因为一个没有犯罪的社会,就可能是一个集体意识的压制相当严厉,以至没有人能够反对社会集体意识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犯罪可能会消失,但是,进步的社会变迁也可能消失。社会变化或社会进步通常是由反对集体意识的压制开始的,那些

17、最初反对集体意识的压制、表现其思想的创造性和独立性的人,往往被社会宣布为犯罪人。如果集体意识的要求得到严格地执行,这样的人的犯罪就可能不会存在,但是,他们的“犯罪”所导致的社会的进步也不会存在。根据迪尔凯姆的观点,犯罪是社会为了可能的进步而付出(fch)的代价。他说:“为了进步,个人(grn)的独创性必须能够得到表现。为了使理想主义者的独创性他们的超越(choyu)了所处时代的梦想能够得到表现,有必要让犯罪人的独创性得到表现,犯罪人处于他的时代的水准以上。没有犯罪,也就不可能使独创性得到表现。”由此可见,没有犯罪,个人的独创性就得不到表现,而没有个人独创性的表现,社会也不可能进步。在这种意义上

18、,迪尔凯姆认为,“要用全新的眼光看待我们中存在的犯罪的基本事实。与目前的观点相反,犯罪人似乎不再是被引入社会之中的一种完全非社会的人,不再是一种寄生者,一种陌生的、不可同化的人。相反,犯罪人在社会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社会决不能再把犯罪看成一种邪恶,不能过度地镇压犯罪。当犯罪率引人注目地下降到平均水平以下时,没有理由自我陶醉,因为我们可以确定,这个显著的社会进步会伴随着一些社会紊乱。”加强社会团结迪尔凯姆认为,任何社会的组成,都要求社会成员做出一定的牺牲,取得一定的一致。如果没有人们的永久的、昂贵的牺牲,社会就不可能组成。这些牺牲体现在集体意识的要求之中,它们是个人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代价,对这种要

19、求的满足给个别社会成员提供了一种集体认同感,这是社会团结的重要来源。但是,更重要的是一些人无法满足集体意识的要求。这些人的数量很大,足够建立一个同一群体,但是也没有达到包括社会的大部分的程度。这就使大部分满足集体意识要求的人产生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是良好的、正确的,使自己与那些道德上低劣的、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违法犯罪形成对照。迪尔凯姆把这种优越感、良好感和正确感看成是社会团结的主要来源。在迪尔凯姆看来,犯罪人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维持和加强社会团结的作用,违法犯罪者属于被社会认为是低劣的那部分人组成的群体,这就使社会的其他部分人产生优越感,并促使他们加强团结,以便对付共同的敌人违法犯罪者。明确道德界

20、限犯罪的存在,可以起到在人们心中确立道德界限,使人们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作用。犯罪与那些在道德上被认为是应受谴责的或仅仅有不良意味的行为往往是相同的,而人们衡量行为的道德标准往往是含糊不清的,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的界限,因此,通过用法律规定犯罪,特别是通过用刑罚处理犯罪人,可以确立清楚的道德界限,使人们明确行为的社会道德界限,用来衡量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用来预测行为是否会受到惩罚。降低社会(shhu)紧张犯罪有的时候还会起到降低社会内部紧张的作用。由于犯罪的存在(cnzi),社会就可能将一些社会问题归咎于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将人们对社会问

21、题的不满和愤怒引向少数犯罪人身上,把犯罪人作为社会问题的“替罪羊”,也就是说,通过惩治(chngzh)犯罪人来缓解和消除由于社会问题引起的紧张情绪、压力和其他消极的社会情绪。三、失范与犯罪“失范”是迪尔凯姆社会学理论中用来解释犯罪、自杀等越轨行为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他首先在社会劳动分工论中介绍了这个概念。他认为,法国社会的工业化以及所引起的劳动分工,破坏了以一致性为基础的传统的团结,但是,由于这种工业化过于迅速,社会还不可能及时形成足够的调整其活动的机制。这种状况导致了许多社会异常现象,例如生产过程与经济衰退的周期性循环,这种现象表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有效的调整;罢工与劳工暴力

22、不断发生,这种现象表明,工人与雇主的关系没有得到解决;工人的异化以及劳动分工使人们产生个人仅仅是“齿轮上的一个齿孔”的感觉,这种感觉表明,个人与其工作的关系没有得到适当的规定等等。4年后,迪尔凯姆在其著名的著作自杀论中,扩大和推广了失范的概念。在这本书中,他用统计的方法对自杀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经济衰退时期还是在经济增长时期,自杀率都急剧增长。经济衰退时期的自杀容易理解。不好理解的是,人们为什么在经济繁荣时期也会有很高的自杀率呢?迪尔凯姆认为,这是存在着失范状态的缘故,根据迪尔凯姆的理论,社会不仅有调整其各个部分的经济互动的功能,也有调整个人如何认识自己需要的功能。失范状态就是社

23、会不能调整人们正确认识自己的需要并用恰当的方式满足自己需要的状态。根据迪尔凯姆的观点,有机社会中的“失范”,至少有三种解释:作为规范饱和或者规范过多(norm saturation or superfluity)的“anomie”(失范)。这里的“anomie”并不仅仅意味着没有规范或者缺乏规范,也可以指社会规范过多的情况。社会规范过多同样会导致社会混乱(social confusion)。作为特定规范混乱(confusion of particular norms)的“anomie”(失范)。规则和法律规范过多会导致对特定规范或者具体规范的混乱。随着社会变得日益现代化和都市化,特定的行为规则

24、可能会变得不清楚起来。作为实现目标过程(guchng)中遇到的困难(difficulty in achieving goals)的“anomie”(失范(sh fn))。这是指个人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挫折的状态。在迪尔凯姆看来(kn li),人的需要主要取决于人的思维,而不取决于人的躯体。人的需要“如果完全由个人决定的话,这种需要将是无限度的。如果考虑任何外界的限制,那么我们的欲壑从本身讲就是无底的,是无法满足的。”因此,必须有一种调节力量对道德需要发挥作用,只有社会才可以发挥这种调节作用,因为社会是唯一高于个人的精神力量,是个人承认的权威。社会通过社会规范、社会舆论、社会道德意识等,在

25、人们心理上产生一定的社会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各阶层的人们都会模模糊糊地意识到自己所应追求的极限,从而不再企求极限外的东西。”这就是社会正常运行时人们所需要的道德状况。可是,当社会被突然发生的严重的危机或者有益的变化打乱时,社会规范、社会舆论、社会道德意识等就会产生混乱或者被削弱,社会对个人的影响作用急剧下降或者暂时消失,而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则会使个人的欲望迅速膨胀,使个人的需要失去控制,从而产生失范状态。在失范状态下,社会中缺乏是非、对错的规则标准,个人需要急剧增长并失去控制,缺乏合适的方向和适度的界限,结果在这种无规则的混乱状态中,产生大量的犯罪、自杀等越轨行为。由此可见,按照失范的观点,

26、犯罪是在缺乏合适的社会规范调整的状态下,个人欲望或需要无限膨胀并用不恰当方式加以满足的产物。越轨者类型论迪尔凯姆在他的著作中将越轨者分为了三种类型:生物越轨者(the biological deviant)这是指由于个人的生物或生理差异而产生越轨行为的人。迪尔凯姆认为,即使在一个存在着自然的劳动分工的有机社会中,越轨行为也会作为一种正常现象而发生。由于遗传素质和情境因素的不同,人们的个人意识有很大差别,它与集体意识相结合,就会导致越轨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越轨行为一般是由个人的遗传和心理缺陷引起的。个人的生物心理不适当可能是个人意识与集体意识相矛盾的孤立例证。功能造反者(the function

27、al rebel) 这是指在“真正的”集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中按照“真正的”集体意识行动的人。功能造反者尤其是反抗强制性劳动分工(以及伴随强制性劳动分工的不合理的社会不平等)的活动引起者。他们所引起的对强制性劳动分工的反抗是功能性的,因为这种反抗证明了社会角色的分配和生物官能的分布之间缺乏一致性,并对这种一致性的缺乏提出了挑战。功能造反者并不是一种绝对的(生物的)越轨者,他们之所以被当作越轨者,是因为现有的权利和制度并没有代表适当的和真正的集体意识。异常(ychng)越轨者(the skewed deviant)这是指在病态社会(shhu)中没有得到适当社会化的人。与异常越轨者不同,功能造反者是对

28、病态社会中做出反应(fnyng)的正常的人。异常越轨者产生的原因有两种:(1)失范,包括缺乏规范调整、集体意识薄弱等。(2)利己主义,它代表了对个人的制度化的崇拜。这两种情况都会使个人的欲望难以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会用与社会秩序相矛盾并且与其生物能力不相称的方式,追求其利己欲望的满足。这三种越轨者(与正常遵从者一起)都可以在两种劳动分工社会中确定其位置。迪尔凯姆在其自杀论中讨论的“利他的”行动者根据其对所处的社会的不同认识,可能是功能越轨者,也可能是异常越轨者。迪尔凯姆的越轨者类型可以用表格来表示。社会个人 正常社会分工(遵从者)类型 = 1 * ROMAN * MERGEFORMAT

29、I:生物或者心理越轨者 病态社会分工类型 = 2 * ROMAN * MERGEFORMAT II:功能造反者类型 = 3 * ROMAN * MERGEFORMAT III:异常越轨者(示范或者利己主义)刑罚理论迪尔凯姆根据他的独特的犯罪理论,演绎出了他关于刑罚的理论。1.他抛弃了传统的关于用刑罚防止犯罪人重新犯罪的目的学说,认为刑罚的目的并不是使人害怕或者威胁别人,而是使集体意识得到满足,因为社会集体中的某一成员侵犯了为大多数人所具有的集体意识,因此,集体意识要求得到补偿,对犯罪人的惩罚就是对所有社会成员的感情的一种补偿。这种补偿起着强化大多数人的优越感和正确感,并在社会上表明犯罪人群体的

30、低劣和应受谴责的作用。这样就会增强社会的团结。2.迪尔凯姆高度重视刑罚在维护社会团结中的作用,把刑罚看成是维护社会团结的最有力的工具。迪尔凯姆认为,当集体意识的精神被违反时,社会就会以镇压型制裁作出反应,这并不是为了报应或威慑,而是因为没有这些制裁,那些做出“永久的和昂贵的牺牲”的人们(也就是普通的社会成员)就会变得严重堕落起来。例如,如果一个犯有严重罪行的人仅仅由于使用了一些手腕而被释放的话,普通的守法公民就可能感到极不舒服。犯罪人的惩罚是维持一般公民对社会组织的忠诚所必需的。没有这种惩罚,一般公民就有可能完全失去对社会的义务感,就可能失去为社会做出必要牺牲的意愿。因此,惩罚起着维持普通公民

31、对社会组织的从属性和履行社会义务的积极性的作用。3.如同犯罪(fn zu)在所有社会中都是正常的一样,刑罚在所有的社会(shhu)中也是必要的和正常的。迪尔凯姆认为(rnwi):“由于刑罚制度有着重要的功能,因此,它在任何社会中都是必要的。设想一种神圣的社会,一种由值得模仿的人组成的完善的修道院。在那里不知道所谓的犯罪;但是,所出现的、世俗的人可原谅的过错,也会在那里引起愤慨,就像普通的犯罪在普通人意识中引起愤慨一样。如果这种社会有权审判和惩罚的话,它就会把这些行为规定为犯罪,并像对待犯罪那样对待(惩罚)它。”4.根据迪尔凯姆的观点,在组织结构不同的社会中,刑罚的性质、程度和刑罚原理是不同的。

32、在同质的、无差别的社会中,反社会行为侵害了人们的有强烈凝聚性的意识,这种社会中的刑罚可以鼓励和加强这种集体意识。因此,刑罚是为了维护社会团结而作出的一种机械反应。惩罚犯罪人的人们仅仅是社会的一种工具,没有公平或直接效用可言,也不存在矫正或改造犯罪人的思想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刑罚变成发泄愤怒情绪的工具,以至于将其他的人与犯罪人联系起来。有些人可能把这种情况看成是“像无益的复仇那样无目标的情绪反应”,看成是极端残酷的事情,但是,迪尔凯姆并不这样认为。这种方法尽管粗鲁,但它的确是一种防卫行动。刑罚“就是一种有其价值的防卫武器”。惩罚犯罪人是为了证实这种犯罪行为在所有人的心理中都被看成是讨厌的行为。

33、这样,刑罚就能保持人们的道德理想。如果没有刑罚,就没有人能知道什么是好的或者什么是坏的,因此。刑罚也具有划分道德界限的作用。5.早发达的、有差别的都市社会中,发展起了另一种刑罚原理。在这种社会中,法律并没有维护社会团结的作用,而仅仅与补偿和复原有关。在这种社会中,刑罚变成了评价对被害人造成的损害的数量的工具。法律、法庭和法官充当犯罪人、被害人与国家之间的仲裁者。在这一点上,法律概念和法律活动“是在集体意识之外起作用的”,因为并不把已经进行的犯罪行为看成是对社会凝聚力的威胁,人们对社会凝聚力知之甚少,仅仅通过对被害人造成的损失或损害来衡量犯罪行为。刑罚思想的这种变化是社会中的劳动分工发达、社会更加分裂的结果。损害的数量总是用某些“职业道德”而不是用共同一时来衡量的。因此生活的复杂性需要人们遵守一些规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