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景观设计与规划林,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 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景观设计(又叫做 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 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 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 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景观 设计包括:会展展览设计艺术景观设计空间道具设计 节日气氛设计。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园 林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meaning 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 (tenversion softhesa mescene,1976):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 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
2、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 需要科丝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 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 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 景观是美。作为景观设计的对象,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 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 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可被理解和表现 为: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栖居地:人类和其他生物生活的空间和环境;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 统; 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 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硬景观是指人工设施,通常包括铺装,雕塑,凉棚, 座椅,灯光,
3、果皮箱等等;软景观是指人工植被,河 流等仿自然景观,如喷泉,水池,抗压草皮,修剪过 的树木 一从规划角度来说,景观设计的目的通常是提供一个舒 适的环境,提高该区域的(商业,文化,生态)价值.因 而在设计中应抓住其关键因素,提出基本思路。举例 来说:天津服装街,作为一条已经衰落的商业街,在 改造过程中应着重于重建该街及周边地区的商业氛 围,按照步行商业街的尺度,补充必要的商业辅助设 施,针对服装业特点提供适宜的氛围和环境;设计中 需要解决的矛盾应是人流的组织,休息场所的安排, 通过软硬景观建立商业氛围,以及细部与整体的协调 一致;通过对这些矛盾的解决,就可以达到最初的目 的(但不幸的是最大的困难
4、不在设计本身,而是时间和 资金,最终方案并未清晰的体现设计意图,而最终的 施工只是将地面重铺一遍,并粉刷立面,表面看起来 好多了).至于表现手法,国内目前拼凑图纸的现象非 常普遍,即扫描照片拼凑于平面图之上算不上真正 的表现。真正的表现并不在于漂亮的画面,而是对设 计意图的充分体现。在景观表现上,手绘比电脑表现 不论在效果上,还是对意图的表达上都更加有利。 植物景观配置的最终结果是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选什么样的植物?.选多大植物厂.选多少的植物?.如何搭配并布置到地面上?5.构成什么样的植物景观? 1-4涉及到以植物个 体为元素来选择与布局的问题;5则涉及以植物配置 后的群体为元素来选择与布
5、局的问题。植物景观配置操作的基本流程就是如何有序地有 规范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步骤过程。从结果来说,是按 照上面1-5的顺序进行;但从设计的实施过程来说, 确是倒着来,先解决第5个问题,然后解决1-4个问 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植物景观配置在设计阶段 的基本流程大致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2.各植物景观类型中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3.系统地检查审评,即质量保 证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三个步骤的顺序并 非一成不变的,在设计过程中,三个环节会互有穿插, 有时还互为前提。类型选择与布局简单说,植物景观类型就是植物群体配置在一起 显现出来的外在表象类型。比如说:密林,线状的行
6、 道林,孤立的大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 花镜等等。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设计就是把诸 如密林,线状的行道林,孤立树,灌木丛林,绿篱, 地被,草坪等等植物景观类型而不是植物个体作为设 计元素进行空间配置,设计师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什么 地方该布置什么样的植物景观类型。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首先是源于整体景观结构的布局,即 通常上所说的结构性景观布局。结构性景观布局主要 确定设计区域的总体景观框架。它主要基于顾客的总 体景观意向需要和整体美学原则的需要来构筑景观框 架。结构性景观布局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景观框架区 划。其次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源于功能的需要,即通常上所说的功能性景观布局
7、。功能的需要, 比如说某个地方需要遮荫,某个地方需要用密林阻挡 外部视线或隔离噪音,林荫道路,广场遮荫等等,是 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的基本考究。 再次源于景 观美化设计上的需要,比如说整体上布局安排景观线, 景观点,某个视角需要软化,某些地方需要增加色彩 或层次的变化等等。有时也会源于其他特殊的或景观 布局过渡需要。 作为设计元素,植物景观类型同 样具有诸如颜色、大小、质地形状、空间尺度等要 素特征,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工作即是基于植 物景观类型的这些要素特征而不是构成植物景观类型 的植物个体的要素特征,并遵循植物配置理论所述的 设计原则与创作手法来设计创作的。植物景观类型是 由多种植物组
8、成的,他们的要素特征虽与个体的要素 特征高度相关,但绝不等同于某个个体植物的要素特 征或多个个体植物要素特征的简单叠加。有时会表现 出与个体植物的要素特征完全不同的要素特征。需要 注意的是:植物景观类型的要素特征不仅与植物景观 类型内部的植物构成有关,而且与内部植物个体的结 构排列方式有很大关系。另外,同一植物景观类型可 以有完全不同的植物结构组合。 植物景观类型的 选择与布局是总体景观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 多地带有美学创作的因素,相对来说,是一项习惯性, 发挥性多于程序性的工作。该流程工作完成后一般会 产生如下资料: 1.植物景观类型规划布局图(包括一些节点立面图)2.植物景观类型统计
9、表3.植物景观类型构成分析表植物配置好比文章写作,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问题类似文章写作中 的文章构思和文章纲要草拟阶段。文章写作的时候, 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写什么样的内容,什么风格,段落 结构如何编排布局,中心主题如何展开表达等等问题, 而不是首先考虑用什么字、词或语句等问题。同样在 植物景观配置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植物景观类型选择 与布局,而不是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个体选择与布局整体植物景观类型布局选择完成后,就要开始进 行各个植物景观类型的构成设计,即解决植物个体的 选择与布局问题。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主要要 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植物品种的选择,2.植物大小的确定,3.植物数量的确
10、定,4、植物个体在结构中的位置定位等。 植物个体的选择 与布局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性问题,除了在结构中的位 置定位过程中需要较多关注美学设计知识外,其它更 多的是趋向解决生态技术问题。因而解决植物个体的 选择与布局问题往往是一种程序化地工作。1.植物品种选择植物品种选择的一般程序如下:(1)根据植物景观类型布局图、植物景观类型统计表和植物景观类型构成分析表等资料,综合分析各景观类 型的结构,确定植物类型及要求,制定植物类型及要 求工作表。(2 )分析确定配置场地的气候耐寒区,和主要环境限制因子。(3)根据场地的气候耐寒区、主要环境限制因子、和植物类型及要求工作表来 与植物库数据配对搜寻,确定粗选的
11、植物品种。(4)据景观功能和美学的要求,进一步筛选植物品种。(5)确定各植物类型的主要品种主要品种是用于保持统一性的品种,是一种植物景观类型的主体构架 品种。一般来说,主要品种品种数量要少(比如说 20%),相似程度高,但业数量多(比如说80%)。 主要植物品种的耐寒级别一定要比场地的气候耐寒区 级别高一个级别,同时能够对场地主要限制因子有足 够的耐性。主要品种分各景观类型的主要品种和设计区域的主要品种,设计区域的主要品种是指设计 区域内占主导地位(面积或空间)景观类型的主要品 种。(6)确定各植物类型的次要品种次要品种是用于增加变化性的品种,品种数量要多(80%),但 植株数量要少(20%)
12、。如特别需要,次要的植物品种 的耐寒级别可以不高于场地的气候耐寒区级别。有条 件或成本不高的情况小,可以选择一些对场地主要限 制因子耐性不足的植物。主次要品种的比率按各景观类型分别计算分配。(7)确定植物品种的数量原则上提倡多植物群落原则,但并非植物品种越多越好,杜绝拼凑。一般的小区来说,15-20个乔木品种,15-20灌木品种,15-20宿根或禾草花卉品种已 足够满足生态方面的要求。当然!家有特别规定的, 按相关规定办理。2.植物初植大小的确定在中国,对种植植物的初植大小规格没有具体的标准规 定。更多地是根据客户喜好和设计者的习惯来确定。 有经验的设计者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美学的生态的手 法来
13、综合确定。以乔木为例,国外比较通行的乔木层尺寸一般也就在径阶6-8公分的完整植株。考虑 到国内的习惯,建议乔木层尺寸径阶以10-12公分左 右的完整植株较为适宜,一般不要超过14-15公分。 为了满足及时效果的需要,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性的方 法,如增加大灌木的数量(高度100厘米-250厘米), 增加覆盖对比等等。在树体比例尺度的处理方面,尽 量缩短最大规格和最小规格植物的大小差距。3 .植物数量的确定 准确地说植物数量确定问题是 一个跟栽植间距高度相关的问题。一般说来,植物种 植间距由植株成熟大小确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 以根据植物生长速度的快慢适当调整,但决不能随意 加大栽植密度。 4.在
14、植物景观类型结构中的位置定位根据各景观类型的构成和各构成植物本身的特性将他们布置到适宜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会较多涉及到基于植物个体的美学设计问题。从个体到构建植物景观类型的群体组合,其实是一项十 分繁杂的工作,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借用一些景观类 型构成模块,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模块可以通过模拟自然、调查分析以前的设计或设计建模等方 法获得。模块在入库使用前必须是经过美学或生态检 验论证过的。模块如同工业品中经过系统检验有质量 保障的部件或半成品。配置结果审评由于交织着生态、美学乃至经济和其他等多 种因素,植物景观配置工作是十分复杂和繁琐的,在 设计过程中出现遗漏和纰漏是难免的。因此一件设计
15、作品完全完成或阶段性完成后,进行系统的审评复检 是很有必要的,它是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审评主要进行两大方面的审评:美学原则审评和 生态原则审评。审评程序主要由审评内容,审评方法 和结果评定标准三个方面组成。比如说平衡原则的审 评程序大致如下: 1.审评内容 设计是否符合 平衡原则 2.审评方法 (1)找出设计区域或分 区的中心点 (2)以中心点为交点绘出两条正交轴线(3)比较两条轴线两侧的配置的植物景观类型,植物个体类型,规格大小,分布和数量等 3.评定 标准 两条轴线两侧的植物景观类型,植物个体类 型,规格大小,分布,数量基本一致。 需要说明 的是: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即可作为
16、是设计者自检 之用也可作为甲方和第三方对设计结果评审之用。并 且不仅需要在整个设计完全结束后进行植物景观配置 结果审评而且需要在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工作完 成后就要进行阶段性审评。1.2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 人们最早注意到 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乡 村,使乡村也成为景观”(Cosgrove,1998, P70)。文艺 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将人束缚于君权之下,人 被系于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 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人如母亲襁褓 中的鲍。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 来,土地的价值从生存与生活所必须的使用价值,转 变为可以交换的
17、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 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 理想城市,同时不断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 属。新贵族们想用理想 城市的模式来组织和统领理想 的乡村风景,实现一种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新秩 序。 1. 3景观作为城市的逃避 景观作为视觉 美的含意的第二个转变,源之于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环 境的恶化。工业化本身是文艺复兴的成果,至少从19 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各大城市,城市环境 极度恶化。城市作为文明与高雅的形象被彻底毁坏, 相反成为丑陋的和恐怖的场所,而自然原野与田园成 为逃避的场所。因此,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也从欣赏 和赞美城市,转向爱恋和保护田园。因
18、此才有以 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LandscapeArchitect而 非 Gardener )的出现,和景观设计学 (LandscapeArchitecture 而非 Gardening);因此才有以倡 导田园风光为主调的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和以保护自 然原始美景为主导的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因此也才有 霍华德那深得人心的田园城市和随后的田园郊区运 动 文明社会关于景观二风景)的态度经过了一 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转变的轨迹从逃避可怖的大 自然而向往壮丽的城市,到设计与炫耀理想的城市, 并把乡村作为城市的延伸和未来发展的憧憬,进而发 展到畏惧城市、背离城市,而把田园与郊野作为避难 之所
19、,从而在景观中隐隐地透出对自然田园的珍惜与 怜爱。 景观的这一审美内涵上的递变,也明显地 反映在景观保护、设计、创造及管理的态度上。 景 观作为审美对象的含意及递变 社会经济形态庄园 及封建领主制经济为主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经济上升 工业化,城市经济主导 美的景象(景观所指)神 圣而壮丽的建筑的城市美的乡野,作为城市的延伸和 城市经济的资源美的田园与自然,作为对城市的逃避 和对抗 景观的营造宅院、宫苑在描绘和再现乡村 风景的同时,营造城市化、几何化的自然(如巴洛克 园林)将自然引入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或将城市 引入田园(田园城市和田园郊区) 景观作为视觉 美的感知对象,是基于物我分离的基础之上
20、的,即人 作为欣赏者。但同时,人在景观中寄托了个人的或群 体的社会和环境理想。陶渊明的桃花源也正是这样意 义上的景观K陵人眼中的桃花源是中国士大夫的社 会和环境理想的典型。 但桃花源里人或者说内在 人眼中的景观则另有一番含意,即景观作为一个栖居 地。内在人生活体验2. 1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 印 每一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中国古代山水画 把可居性作为画境和意境的最高标准。无论是作画或 赏画,都是一种卜居的过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也是场所概念(Place)的深层的含义。这便又回到哲 学家海德歌尔的栖居(Dwelling )概念(Heidegger,1971)。栖居的过程实际
21、上是与自然的力量 与过程相互作用,以取得和谐的过程,大地上的景观 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而对自然的适应、改造和创造 的结果。同时,栖居的过程也是建立人与人和谐相处 的过程。因此,作为栖居地的景观,是人与人,人与 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城市的龙山或靠山,村落背后的风水林,村前的水塘,房子后门通往山后 的小路,还有梯田和梯田上的树丛,甚至是家禽、家 畜、蔬菜、瓜果,都是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力相互作用、 取得平衡的结果,是人们对大自然丰饶的选择和利用, 也是对大自然的刻薄与无情的回避和屈服。桃花源的 天人和谐景观并不是历来如此,也决非永远如此,正 是在与自然力的不断协调过程中,有时和谐,有时不 和谐,最
22、终自然教会了人如何进行生态的节制,包括 如何节约土地和水,保护森林,如何选地安家,如何 引水筑路,如何轮种和配植作物,懂得斧斤以时入山 林,材木不可胜用(孟子梁惠王);懂得仲冬斩阳木, 仲夏斩阴木(周礼地官)。城市中的红线栏杆、簿篱城墙、屋脊之高下、门窗之取向,农村的田埂边 界、水渠堤堰,大地上的运河驰道、边境防线,无不是国与国,家与家和人与人之间长期竞争、交流和调 和而取的短暂的平衡的的结果,即Jackson所谓的政 治景观(1984)。2. 2景观是内在人的生活体验景观作为人在其中生活的地方,把具体的人与具体的 场所联系在一起。景观是由场所构成的,而场所的结 构又是通过景观来表达(Norb
23、erg-shulz,1979,P8 ) o 与 时间和空间概念一样,场所(地方)是无所不在的, 人离不开场所,场所是人于地球和宇宙中的立足之处, 场所使无变为有,使抽象变为具体,使人在冥冥之中 有了一个认识和把握外界空间和认识及定位自己的出 发点和终点。哲学家们把场所上升到了一个哲学概念, 用以探讨世界观及人生(Casey,1998;Heidegger,1971); 而地理学家、建筑及景观理论学者又将其带到了理解 景观现象的更深层次。对场所性的理解首先必须从场 所的物理属性,主体人与场所的内一外关系,以及人 在场所中的活动,无所不在的时间,四个方面来认识 这四个方面构成景观作为体验场所的密不可
24、分的整 体。场所的物理属性场所由空间和特色两部分构成,也可理解为空间和资源特征。关于空间的 结构的分析,一个是点-结-线-面模式,最典型的是Lynch的节点一标志一路径一边沿一区域模式(1969),和内-外(Outsider-Insider)模式。后者可通过底面、顶面、围合、豁口、边界等元素来分析, 并通过向心性、指向和节奏来强化空间感。在中国人 的景观认知模式中,场所现象的空间更象”盒子中的盒 子,无论是风水模式、中国画中的空间构图、宗教神 话中的洞天福地,都体现了这种空间模式的存在,可 把它称为葫芦模式(俞孔坚,1998)。点-线-面模式 与葫芦模式是可以结合的,这种结合将更有利于我们 对
25、空间的把握。而空间的特色则是由更为具体的物质成份及其状态所决定的,它具体描绘了构成空间 的元素或成份,物体质地,光线色彩,形式等,形成 地方特色的氛围。如哈尼族村寨景观中蓝色的天空, 白色的云,黑色的土地,墨绿色的森林,长着青苔的 房顶,着红衣服的哈尼少女,赶着老黄牛回家的老人 的吆喝声,竹筒饭的消香。所有这些共同铸成了 一个场所的特色和氛围。这些都形成了景观的地方个 性,或地理性格。关于主体人的内一外关系景中人和景外人看待景观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景观的 表达,而后者是景观的印象。后者以一种走出景外看 景的距离感和主客观分离的姿态来研究景观,导致了 景观作为风景的艺术观,以及景观作为实证地理学的
26、 区域概念和系统概念的科学观,人文地理学及现象学 则强调对景观的地方性的认识必须是人在景中的,Jackson(1984)对景观的理解正是基于此。他认为景观 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之中,而它不是人们观看的对象; 景观是一种社会生活的空间,景观是人与环境的有机整体,这与实证主义的主一客观分离的观点是完全相 反的;景观的评判是作为一个生活和工作的空间,而 且是站在那些生活和工作其中的人的立场和角度来评 判和认识的;所有景观都表达了一种理想,一种经世 不衰的,在大地上创造天国的理想。关于场所的功能或人的活动:定位和认同 场所(地方)是人 与自然秩序的融合,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体验的最直 接、最具体的中心,与其
27、说场所是通过其地点、属性 或者社区所定义的,不如说它们是通过人在特定场合 下的体验所定义的(Relph,P141)。场所在英文中的含 意与发生,产生(Takeplace)相联系,世界上大多数 民族和文化中关于世界创生的传说都是把混沌无秩作 为世界前的状态。当天地分开,晦明有秩,日月星辰, 山川河流,鸟、兽、人文开始成形之时,便有了场所。 所以场所使无变为有,从无秩走向有秩,所以场所的 形成在于对世界的组织,将世界分化为性质上各有区 别的独特的中心,并使其有结构以反映和引导人们的 体验。而要获得场所,感觉到场所的存在,则依赖于 人的体验,这决定于两个方面:即:定位和认同,前 者说明人是否感觉到以某地方为中心或节点的秩序的 存在,后者则表明人自身秩序是否能与客观的秩序发 生共鸣与和谐。如果两者是肯定的,则场所是有意义的,或者说是有场所感的。否则,要么是在空间和茫 茫宇宙中人不知所在,无所适从;要么所从不适,而 茫然不知所去,这便是场所感的丧失(Placeless) (Relph,1976)。a.首先关于定位,它主要和空间的结构特征相对应,中国文化景观中的葫芦模式,如 以穴位为中心的四神兽风水图式,便是一个传统中国 人的空间定位模式。基于这一模式,中国大地形成了 一个多层次地方系统,或国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