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设计_第1页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设计_第2页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设计_第3页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设计_第4页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设计谢礼妹 /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 北京100088周志峰 / 温州大学图书馆 温州325035摘要:文章针对“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况,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重新进行教学设计的要求,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给出具体思路,即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层级化、细化与标准化,再对教学方法进行特色化和多样化,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具体的课程设计。关键词: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自1984年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必须普遍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以下简称“文检课”)以来,文检课在高校已经历了20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并利用图书

2、馆,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笔者认为这些成果在文献信息极大丰富以及素质教育得以提倡的今天,还是远远不够的。1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效果欠理想文检课的教学效果有其不理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 GB3 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足。经笔者调查发现,特别是在进行信息理论方面的教学时,多数学生感觉这部分枯燥乏味。 = 2 * GB3 学生的信息能力没有得到系统的培养和训练。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检索、获取与利用等一系列能力,但我们的教学多集中在信息检索方面,所以结果只是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有所提高。 = 3 * GB3 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并未得到很大的

3、提高。2 导致文检课教学效果欠理想的原因笔者通过对一些高校文检课的教材、教学设计,以及有关文检课教学设计文献的实际调查和分析,认为导致文检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如下:(1)教学目标不明确1992年国家教委下发了名为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的文件,该文件指出文检课的教学目标应体现在四个方面:增强学生的文献信息意识;使学生具有检索文献的技能;使学生具有分析、加工、评述、利用文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1。但这只是概括性的大目标,我们没有更细的目标体系。(2)教学内容组织侧重于知识介绍在授课过程中,多数教师是按照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组织教学内容。现行的教材整体上都侧重于信息知识的介绍;

4、教材内容在编排时各章节之间知识内容有一定的分散性,缺少紧密的逻辑体系。(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课堂讲授与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另外,有的高校由于条件有限,无法提供学生充足的实习机会。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法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 文检课教学的重新设计要改变文检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则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进而重新设计文检课的教学。课程设计是指采用系统方法来对课程的组成部分或课程要素所进行的组织安排。课程的要素包括目标、学科实质或内容、学习活动以及学习阶段性的评估2。而这系统方法的采用多是由教学方法来决定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应着不同课程要素的组织安排方式。因此,文检课

5、的课程设计涉及到文检课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采用等。下面主要从文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具体课程设计三个方面来探讨文检课课程的重新设计。3.1 明确教学目标,并对其进行层级化、细化与标准化(1)教学目标的明确文检课开设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属于信息素养教育的范畴,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另外,信息素养教育还有其他多种形式(如针对社会人员开展的短期培训、网络课程等)。因此,文检课只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一部分。前者的教学目标与后者的实质内涵的一致性也正说明了二者的这种关系。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文件中所规定的四种教学目标,类似于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

6、cy)概念的内涵要求。目前,对信息素养概念内涵权威的认识为2000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ACRL)给出的定义。该定义认为:信息素养是一套能力体系,包括个体能够意识到信息需求的存在,能够查找、评价以及有效地利用所需信息3。这一系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然会促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提升。以此定义与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中教学目标相比较,可以得出:文检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一种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有关信息素养及其教育方面的理论方法也可运用到文检课教学过程中,以改进教学方法。基于这样的思路,本文注意借

7、鉴信息素养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2)教学目标的层级化、细化与标准化信息能力的层级化、细化与标准化实际上也是教学目标的层级化、细化与标准化。英国SCONUL (Society of College, National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 于1999年为英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7种信息素养能力的模型,为信息素养能力做了一种形式的细化和标准化。以第三种能力(具有构造检索信息策略的能力)为例,其能力细化为三个子方面:为更好地匹配信息源需进一步明确信息需求;生成解决信息需求一套系统的方法;理解数据库构造和形成的原理4。SCONUL并将这7种信息能力分成基本的图书馆技能与信息技

8、术技能两类,这几种能力又有级别之分,并建议大一的本科生实行对基本图书馆技能的培养,研究生和做研究的学生适合对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掌握4。另外,美国的ACRL也于2000年1月18日通过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共有五个标准、二十二个表现指标,每个表现指标下均以成果作进一步说明,具有更强的操作性5。这些信息素养能力层级化、细化与标准化的出现为文检课的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目标规定和指导。借鉴SCONUL和ACRL对信息素养的层级化、细化与标准化思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对培

9、养目标进行了一定的细化,如根据课程为选修课,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各自拥有的信息存在互补性,因此在将SCONUL提出的第四种能力(查找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细化出一项:学生之间学会沟通交流,获取彼此间的信息。根据综述性论文写作的特点,对其第七种信息能力(对已有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的能力)细化出一项学会利用检索结果来写一篇综述的能力。并对这种能力作了一定的级别化处理:由于笔者的授课对象为不同年级的本科生,考虑到大三学生有论文写作方面的要求,所以撰写综述这一能力的培养适合他们,大一、大二的学生则可将撰写综述能力换为写读书笔记能力。在信息能力细化的基础上,为了考证学生是否具有某项能

10、力,提出了标准及指标。如考查学生是否会通过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则参与学生小组课题的讨论,让学生做好课题讨论报告。建立班级blog,引发学生在blog上进行讨论作业与课题。3.2 教学方法的特色化和多样化文检课的教学对象特点、目标和性质要求采用合适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前文已提到课堂讲授和上机实习相结合的方法,下面将重点介绍目前研究较多的三种主要方法: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与其他学科结合的教学方法和合作式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条件来选择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并以其他教学方法为辅,或吸取其他教学方法的精华。(1)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基于问题教学这种

11、方法最早是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学院于1969年提出,后来由于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带来较成功的教学效果而被迅速应用到很多其他学科领域6。 基于问题的教学在信息素养课的具体应用方式为: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学生必须根据任务的要求来查找一定主题的信息,在查找过程中学生要能够构造出自己的检索策略和检索程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将信息素养包含的各种能力看作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单个的个体,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一系列囊括各种技能成果的任务来培养信息素养4;另外,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2)与其他学科结合的教学方法文检课教学强调一种信息素养能力的学习

12、,而多数其他学科强调一种知识理论的掌握,信息素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其他学科知识理论的学习。因此,二者可以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文检课的兴趣。高等教育属于一种分专业教育,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切实的需求。Claire Hill与Leith B. Woodall在“发展工程学专业大一新生的信息素养”一文中,详细介绍了信息素养教学与工程学专业课程“专业工程学导论”课相结合教学实践情况。结合后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完成一个工程学的项目,写出项目报告。经过四年的实践发展,目前,该教学包括引导学生参观学习、网络学科主题培训、图书馆设的

13、专题讨论会、一个小时演讲报告等多种教学形式7。这种教学方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实际学科中出现的研究问题。(3)合作式教学方法Bernnard and Jacobson定义个体之间的合作是指个体双方意识到共同目标的存在,从而一起分担工作任务,进行计划并执行工作,在此过程中个体双方的关系为合作关系。合作应为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合作2。合作式教学应用到信息素养教育中可有多层级别之间的合作,如图书馆老师之间的合作、图书馆老师与其他学科老师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分组合作等。这里面主要介绍后两种。 前面已提到文检课需要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教学。但目前文检课多数是由图书馆员授课,馆员一

14、般缺乏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背景;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般在图书馆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技能方面有所欠缺。因此,馆员有必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进行教学。学生之间的分组合作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 8。学生之间的分组合作教学方式有一系列的优点,如可以提高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与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高级认知技能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等。但它也有一定的缺点,如让某些学生有一定的依赖性,需要在教学中扬长避短。3.3 基于不同教学方式的课程设计(1)基于问题教学方式文检课的课程设计受文

15、检课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影响,我们可以根据所采用教学方法的不同来将课程设计进行分类。下面主要结合笔者的教学来分析基于问题教学方式的课程设计。该课程设计按照教学先后顺序,其主要教学内容依次为定义问题或研究主题、查找和评价信息、交流和利用信息这几个主要部分,整个教学内容是在设定问题、解决问题的背景下进行的。对这不同的部分相应地定义出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相应的教学活动。该课程设计实质上还是基于问题的,但它更强调了学习者将所获得的新信息转化为内在知识的最终目标,与研究能力的培养结合得更紧密。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主要采用基于问题教学方式来进行课程设计。整个的教学过程:首先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自己感兴

16、趣的课题;其次根据选定的课题选择合适的检索策略进行学术信息查找评价;再次在整理检索到的信息基础上撰写综述或读书笔记;最后探讨并展示成果。对这四个相联系的部分作了一定的教学活动安排。如表1所示。表1 基于问题教学方式的课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学步骤对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定义问题或研究主题选择与专业相关、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如何科学地选择研究主题;如何识别研究主题的关键概念、关键词、理解该研究主题;如何明确与该研究主题相关的检索需求;查找和评价信息查找与课题相关的学术信息信息检索概念、检索工具、检索原理以及检索步骤和技巧的介绍与运用,突出检索词的选择;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特种文献以及网络资源的特点与检

17、索;上机操作实习;信息资源的评价;交流和利用信息撰写综述或读书笔记整理信息资源的方法与技巧;论文综述以及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讨论并展示成果四人一组,分组讨论并整理各组的实习成果;上台讲解展示各组的成果;点评各组的成果;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这种教学方式的课程设计要注意以下方面:提前进行分组,小组成员相互熟悉,方便交流学习;先学习利用中文数据库的检索,后利用外文数据库检索;并对第一次中文数据库检索步骤、结果进行逐个的作业批改,评价,对突出问题课堂讲解;成果展示时,注意小组成员间的合理分工,收集讨论报告。(2)其他教学方式的课程设计鉴于合作式教学方式在国内也被多所高校采用,并有很多文献对其进行了介绍

18、与评述;与其他学科结合教学方式,由于条件限制,笔者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因此本文对它们将不作重点详述。前面已提及合作式教学方式涉及到多层级别之间的合作,但无论是哪种级别之间的合作,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其首要任务都是要作好交流分工衔接工作。下面以图书馆老师之间合作为例加以说明。如有的图书馆在开设文检课时,由于多方面原因,会安排两个图书馆老师合作授课,其中一位老师教授中文文献资料的检索,另一位老师负责外文部分的,发挥各自特长。如果这两位老师在授课时缺少必要的交流,各自授课,则会使得整个文检课一分为二,失去整体感,并且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容易脱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两位老师首先必须一起商量来进行课程

19、设计,作好分工;其次,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一位老师在授课时,另一位老师也要有选择的随堂听课,以保持授课的一致性;另外,两位老师应多多探讨不断改进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其他学科结合的教学方式多为两个老师一起进行授课,这就涉及到前面所说的合作教学方式课程设计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这种教学方式面临的两个独特问题是选择何种学科进行结合以及如何结合。针对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由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开设的课程多为某学科基础理论入门性质的,如民法学、植物学等,而这类课程具有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特点,因此,文检课可考虑与这类性质的学科进行结合,帮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便于以后深入学习;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会面

20、临论文写作这难题,那么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写综述这个环节中就需要适当地介绍些文检课的知识,让学生很快地能学以致用。针对如何与其他学科结合的问题,这就要求多个授课老师之间商量决定。多数情况文检课知识的教授是穿插其他学科教学之中,服务于其他学科。4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解决我国高校文检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态,则要重新设计我们的文检课的教学。首先,要明确其教学目标即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并参考各国设立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来对文检课所要培养的能力进行层级化、细化与标准化;其次,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设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不能单一,要能够与实践紧密结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后,根据教学方

21、法来进行课程设计。这三者相辅相成,逻辑一体。参考文献1花芳,孙平利用“文献检索与利用”课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0):128-1302DAISY N S SStrategies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in Academic Information ServicesDJohannesburg :University of Johannesbugr,20053ELSABE A S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Digital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 fo

22、r an Academic LibraryDCape Town:University of South Africa,20054REBECCA M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Needs of First-Year Undergraduates and into an Appropriate Method of Assessing Incoming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bilities at Cardiff UniversityDSheffield:The Universit

23、y of Sheffield2002.5 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S/OL2007-12-20 HYPERLINK /ala/acrl/acrlstandards/InfoLit-Chinese.pdf /ala/acrl/acrlstandards/InfoLit-Chinese.pdf6JAN R CMy Search for a Meaningful Information Literacy Course:a Drama in There ActsDBoston:University of Massac

24、husetts Boston20077CLAIRE H,LEITH B WDevelop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in first year engineering StudentsC/ Luong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ustralasian Association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Adelaide:s.l.,1999:310-3148孙丽芳,刘赞谈协作式教学模式在信息检索课中的实施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8):136-138作者简介谢礼妹(1979),硕士。通讯地址: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 100088。E-mail: xielm1998周志峰(1978),男,安徽人。通讯地址:温州大学图书馆 325035。E-mail: ?(收稿日期:2008-12-03;责任编辑:贾延霞)Des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