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路及案例_第1页
教学思路及案例_第2页
教学思路及案例_第3页
教学思路及案例_第4页
教学思路及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4教学思路及案例 熟悉而陌生的力 力讲授教师:李发庆 所在县区:临沂.苍山 工作单位:苍山县长城中学力教学设计思路八年级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五章的第一节,主要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在具体讨论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前建立力的初步概念,了解力的相互作用和力的作用效果。然后引导学生做一些实验,体验力的相互性和力的效果,让学生形成有关力的物理图景:本节的难点是第一部分总结力的概念,重点是第二部分力的相互作用和第三部分力的作用效果。为了更高效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的基本想法是,难点内容降低理解程度;重点内容,加强基本知识的应用。在具体教授环节上

2、,我采用五个步骤进行,分别是课前预习、创设情景、重点知识解决、实验的应用、知识点巩固等,现在一一说明:课前预习,利用导学学案。(不占用课堂时间)(1)、在上课之前,发导学学案,让学生在上课之前独立完成。(2)、上课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便于系统学习。(3)、学案设计充满人文主义色彩。本节课是一节概念理解课,怎样理解力的概念、怎样理解力的相互作用和力的作用效果,都是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再加上本节课我所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缺乏一定的物理语言和物理素质,很难对新知识进行较好的学习,所以我设计了学案(见附录),课前发给他们,供他们预习,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又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于打造高

3、效课堂,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创设情景:玩游戏、比力量。(约2分钟)(1)、两学生上前做手拉手游戏比试力量大小。(2)、其他同学加油助威。(3)、教师提示力量的存在,让学生进入力的情景。这节课是同学们走进力学世界的开始,怎样让学生喜欢学习力,喜欢物理,那就是在这一环节体现。所以我的想法是做一个游戏,让这个游戏去吸引学生,从而让他们进入力学的情景。于是,我便让两个男生到前面做手拉手比试谁的力量大的游戏。由于两个学生的力量差不多,所以在比试的时候,势均力敌,这也可能是同学们课间常玩的游戏,给其他同学营造了一个力的氛围,就使得学生对于力学的学习充满了期待,给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知识点的解决:三个知

4、识点三个循环。(15分钟)循环1:(1)、同学观察课件中力的现象。(2)、同学们列举出用力的例子。(3)、教师按类别板书,引导分析力的存在。(4)、学生参照学案,自主学习。(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演示实验。(6)、学生交流,总结力的概念。(7)、简单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力的概念,是一个难点。怎么样解决它是决定本节课成败的关键。本来按照课本上的思路应该是让学生按照给定的几幅图,自己去找他们的共同点。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这种思路不是很合适,因为他们的起点较高,让学生难以接受,所以,我想了个办法给解决:那就是把这些共同点用题目的形式表现出来,出现在学案上,让学生课前独立完成,就算

5、不能完成,也能够给他们提供了思路。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给课堂教学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力的概念(见附录),这样就把这个难点解决了。循环2:(1)、引入力的相互作用。(2)、学生做拉拉力计的实验,亲身感受。(3)、学生自主实验手推墙,双手互推。(4)、讨论问题,船如何离开岸边。(5)、完成题目。(6)、学生继续实验提水。(7)、简单练习巩固。第二部分力的相互作用,是学生们比较容易理解的问题,但是,出现问题较多的是关于力的相互作用的应用,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采用的方法是学生自身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办法。首先,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的操作、实验的讨论等,如拉拉力计、橡皮筋、提水等等

6、,让学生亲身感受力的相互作用,其次,还让他们讨论船如何离开岸边,由实验逐渐转入应用,渐渐的让学生体会到力的相互作用,这样,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就容易的多了,最后再出现几个题目具体考察同学们的理解情况,就可以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完全掌握这一问题。循环3:(1)、引入力的作用效果。(2)、学生实验捏气球、折直尺。(3)、总结第一个效果。(4)、学生观看视频,足球比赛。(5)、总结第二个效果。(6)、小结并练习。第三部分还是贯穿实验为中心的理念,学生自己实验自己解决。对于较难的问题给予友情提示和视频展示,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当然,加强应用也是和上部分一样。有关实验的具体应用,穿插整个教学过程。(

7、总时间约18分钟)(1)、教师演示实验。(2)、学生动手实验。(3)、学生设计实验。物理学中实验是学习的基础,怎么样利用好实验,是一节课是否有效的关键。鉴于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的想法是,多做实验,多看实验、多用创设性实验、多用身边的实验。前面两方面比较好理解,第三点,多用创设性实验,在本节课的安排上,我选择了两处,第一处,是两个磁铁的相互排斥,这个实验比原来的磁体挂在支架上的实验效果要好,让学生既感觉到惊讶又非常容易理解。第二处,是让学生自己创设模拟车祸的实验,这样能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达到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第五、知识点巩固,简单练习和知识应用(约10分钟)(

8、1)、每一知识点后面加入简单练习。(2)、合作共建,体现学生合作学习能力。(3)、知能应用,学习内容的具体应用。(4)、诊断评价,测试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本部分的设计要与具体知识点相结合,首先是每个知识点的练习,再者是几个知识点的综合练习(如合作共建和知能应用),最后总结巩固。题目的设计要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层次分明,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逐渐深入,牢固掌握。附 力教学案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怎么样通过生活中实例建立力的概念。2、了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3、掌握力的相互作用,学会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4、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对某些例子的分析。【方法和过程】1、能通过自己列举生活中

9、的现象和教师展示的例子总结出力的概念、施力和受力物体。2、能够通过同学们自己做实验,亲身感受力的相互性,并具备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师生演示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并能运用于具体实例。【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力的一些信息。3、培养学生独自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力的相互作用。3、力的作用效果。【难点】1、力概念的建立。【实验器材】多媒体、大屏幕、刻度尺、水桶、细线、橡皮筋、气球、弹簧、直尺、玩具车、长木板、胶水、鸡蛋壳等。【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课

10、前发学案(见附录),让学生自己先预习,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评述:对于没有接触过物理的初一学生,初步具备一些基本的物理语言,并能让学生更好的基本把握本节课重难点知识,利于课堂教学。创设情景师: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比试谁的力量大?生:(给两位同学加油助威)。师:好,谢谢两位同学,请问,同学们,他们在比试的过程中有力量的存在吗?生:有(异口同声)。师:那好,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一下熟悉而陌生的力。(板书课题)评述:让学生亲身参与游戏,感受力的存在,让学生在身边的游戏中产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力量的世界,课堂气氛变的活跃。自主学习(一)、力概念的建立师:(展示屏幕力的几个实例)你能列举

11、出生活中有力存在的例子吗?生:大象压跷跷板生:人提水。师:还有吗?生:还有(生积极回答,气氛活跃)。师:(有选择的板书学生例子,边板书边表扬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例子的新奇性。)师:好,看来同学们对生活中现象观察的非常仔细啊,那好了,咱们大家一起看看你们列举的例子和老师展示的例子,寻找下面几个问题的答案:1、只有人可以向另一个物体施加力吗?2、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吗?3、力总是涉及( )个物体?评述,分类板书,利于学生总结规律。力的概念是难点,所以将力的特点改换成题目的形式,降低了同学理解的难度。生:(结合学案积极讨论)。师:(完全将时间留给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大概3分钟)师:好,哪

12、位同学能回答第一个问题呢?生A:不是。师:能举出一个例子吗?生A:推土机推土。师:啊,非常好,请坐,回答的是不是啊?生:是(异口同声)。师:那谁能回答第二个问题呢?生B:不是。师:好,请坐,咱们看几个实验。师:(展示屏幕,条形磁铁吸引排斥)。师:(并出示铁钉和磁铁,用磁铁去靠近铁钉)同学们,他们接触了吗?生:没有。师:有力存在吗?生:有。师:是什么现象呢?生:吸引。师:好,再看个实验。出示两块环形磁铁(一块用红纸围住)和一铝塑管,将两个磁铁套在管上做实验。师:(指着两块磁铁之间的空隙)他们接触了吗?生:没有。师:这是什么现象呢?生:排斥。师:好,非常好,再做一个,出示磁悬浮演示仪器做实验,怎么

13、样,接触了吗?生:没有,仍然是排斥现象。师:好,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那么我想问,刚才这个同学回答的有没有问题呢?生:没有。评述:问题与实验相结合利于学生通过实验理解不接触也产生力的信息。师:第三个问题呢,有谁回答?生C:力总是涉及两个问题。师:有没有问题(充满激动的语气问)。生:没有(气氛热烈、声音洪亮)。师:好,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解决完这三个问题后,咱们看一下,(展示屏幕,友情提示: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举、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做力的作用。)评述:将加油站改成友情提示,充满人文主义特点。师:请你们再次讨论,看谁能知道到底什么是力呢?生:(讨论2分钟)。师:有哪位同学能够给出一个答案

14、呢?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生: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评述:由于前面已经预习了,并且,很多同学可能是直接说了初二同学课本上的答案了,所以起来的几个同学说的都是这两个答案,出乎老师意料。师:那同学们是不是都得出这样的结论呢?生:是。师:太好了,看来同学们课下学习的太好了(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经过同学们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力是_,生: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师:同时我们要记住力的符号是大写的F。评述:对于出现没有设想到的问题,老师应该及时改变思路,不能打击学生积极性。(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引入:师:既然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它涉及的两个物体又该有怎么样的关系呢?用几分钟时间,请思考这

15、个问题,自己解决后面的填空。评述:简单引入,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简单思考师:展示屏幕问题,人推车时,是谁主动施加了力呢?又是谁被动受到了力呢?同样分析推土机推土等生活实例。我们就可以想到,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外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通常把主动施加力的物体叫_物体,被动受到力的物体叫_物体。生:(讨论后完成)。师:(板书课题)评述: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情趣,也是自主学习的要义。简单练习:左手拍右手、手拍桌子、磁铁吸引铁钉、手拉拉力计施力物体是_,受力物体是_。评述:边学习边练习,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加深理解。(三

16、)、力的相互作用引入:师:上面练习中,手拉拉力计时谁是施力物体?生:手。师:谁是受力物体呢?生:拉力计。师:啊,那么我请位同学上来做下这个实验,并请他谈谈感受。评述:承上练习题,使得环节更加紧凑。生:两个同学上台实验拉拉力计。师:分别问他们手有什么感受?生:分别回答。师:再请几个同学做双手互推实验,推墙实验,并分别让他们他们谈论施力后的感受,当同学们的结论逐渐接近答案时,再让他们讨论屏幕上问题:船如何离开岸边?生:针对一系列问题,积极回应。师:展示问题:大量事实证明: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了力,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加了_。因此,力的作用是_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总是同时成对出现。例如,人推墙时,对于墙

17、来说是施力物体, 是受力物体,但是对于人来说是施力物体, 是受力物体。生:很容易得到答案。师:(板书课题)评述:学生自身感受到的东西要比教师的灌输更有价值、更加稳固。多次反复的学生实验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感受,也让学生能够自己更好的理解力的相互作用。师:有没有哪位同学将教室前面的这桶水提到教室后面?一生来帮忙。师:好了,谢谢你,你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吗?生:(众生意识到老师的意图,哈哈大笑)。师:你在提水桶的时候,谁是施力物体?生:手。师:那相对你的手来说,谁是施力物体?生:水桶。师: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生:力的作用师相互的。师:回答的好不好?生:好(并鼓掌)。评述:随机出现的一个问题,让学生不光

18、掌握了知识,而且还让学生了解到身边的现象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增强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简单练习:、俗话常说“拿鸡蛋碰石头”,而人们常见到的是鸡蛋破碎,这表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怎样的?、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前进,表明了什么规律?评述:题目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四)、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师:刚才这个同学回答的太好了(带头鼓掌)。生:热烈鼓掌。师:,同学们,你们在鼓掌的时候,手掌有什么感觉?生:疼痛。生:麻。师:呵呵 这就是这节课咱们要学习的力的作用效果。评述:学生不经意中进入另一问题的情景。师:请同学们拉动你手掌中的橡皮筋,橡皮筋变?生:长了师:还有呢?生:变细了。师:拿起你手中的直尺,

19、像这样做(师演示),尺子变?生:弯了师:用力捏你手中的气球,有什么想法呢?生:形状发生改变。师:太好了 ,简称?生:形变。师:(板书课题)评述:实验是物理的基础,教导学生掌握实验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师: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力还可以引起其他的改变吗?生:(默然)。师:请看这个视频,是什么运动呢?生:足球。师:再看这个友情提示: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速度发生改变,称之为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师:那你能知道力个另一个效果是什么呢?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师:太好了,同学们表现的真好(及时表扬,学生极有成功感,易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那咱们来总结一下吧,

20、力可以使物体的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_发生改变。生:形状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师:(板书课题)评述:身边的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对于问题的结论,最好由学生自己总结。简单练习:在跳板运动中,运动员被跳板弹起时,跳板被压弯,压跳板的力使跳板的_跳板推运动员的力使运动员的_ 。评述:题目要更多的朝生活中靠拢。合作共建师:展示车祸图片和问题。这是一个车祸现场,请你思考它蕴含了哪些力方面的知识?利用实验器材,鸡蛋壳,玩具车两个,平滑木板,胶水等模拟车祸发生。师:请大家讨论车祸发生的时候,蕴含了本节课的哪些知识呢?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师:还有吗?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1、师:哦,不错,那还有吗?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师:能解释一下吗?生:仔细解释。师:啊,这个同学回答的好不好啊 ?生:好。师:既然大家已经能够找到知识点了,你们能用我给出的这些器材模拟车祸发生的现象呢?生:讨论热烈。师:有哪位同学能说一个方法?生A:可以将两辆小车放在长木板的两端,鸡蛋壳放在中间,然后相撞师:我问你,鸡蛋壳表示什么?生A:人。师:啊,表示人,那这车祸是不是太惨不忍睹了啊?(适度幽默,利于课堂气氛调节) 生:(大笑)。师:不过,大家仔细想一下,这位同学设计的实验可以不可以啊?生:可以。师:也是啊,并不是不行,只不过有那么一点不合适,大家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生B:可以将鸡蛋

22、壳粘在车头上,让他们相撞。师:这个实验改进了刚才那位同学的,大家说行不行啊 ?生:行。师:看来大家的想法比较多,也都比较可行,那咱们就请位同学上台来演示一下这个同学做的。生C上台实验。评述:利用生活中常见器材设计实验,具有创新理念,给学生一种亲切新奇的感觉,体现创设性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知能应用师:同学们,神舟七号的升天带给我们的是自豪和骄傲,那你能从这个视频中找到本节课蕴含的知识点吗?生:(看视频后)回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师:还有吗?生:沉默。师:想一想,火箭一直就是运动的吗?(适时引导)生:(恍然大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师:解释一下?生:火箭有静止到运动,方向的改变等都是运动状

23、态发生改变。师:好,太好了,同学们可以做工程师了。咱们就做几个练习检验下自己吧?评述:贯彻物理与科技结合的理念,并提高学生对于国家成就的自豪感。六: 诊断评价1、力是_,一个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一定有_对它施加了这种作用。2、下列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能发生改变的是( ) A、在弯路上的汽车匀速转弯 B、熟透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D、小孩沿直滑梯匀速下滑3、( a)(b)两图分别产生了什么效果?答案: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另一个物体 2、D 3、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形状发生改变。评述:题目尽量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提示点拨,但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地位,既能提高学生

24、的学习主动性,又能增强其成就感。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 力 施力物体一、力的基本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受力物体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形状发生改变三、力的作用效果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教学反思】力的概念部分,改变了课本上让学生直接总结力现象特点的教授方法,直接将力的特点变换成题目的形式,让学生课前完成,既降低了难度,也使学生有了清晰的脉络,利于课堂教学。更多的让学生亲身感受力的相互作用和作用效果,并增加了一些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牢固掌握,如合作共建和智能应用等都体现了这一点。学案设计要充满人文主义特点,多些引导性和鼓励型的语言(见附录)。有效利用创设性实验,如车祸模

25、拟和磁铁排斥,便是大部分教师没有用过的实验,体现了创设性实验在物理教学当中的应用。视频的选择要贴近生活中的真实现象,尽量减少抽象的东西,如本节课的足球比赛、神七升天等。附录:导学学案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 力【自己完成的东西才更有价值】:力的基本概念(1)、请同学们列举出生活中有力存在的例子。:_分析你们列举的例子和课本上的图片,思考这几个问题:1、只有人可以向另一个物体施加力吗?2、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吗?3、力总是涉及( )个物体?(友情提示: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举、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做力的作用。)结论:力是_,同时要知道力的符号:(2)、思考:人推车时,是谁主动施加了力呢?又是谁被动受到了力呢?同样分析推土机推土等生活实例。我们就可以想到,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外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通常把主动施加力的物体叫_物体,被动受到力的物体叫_物体。简单练习:左手拍右手、手拍桌子、磁铁吸引铁钉、手拉拉力计施力物体是_,受力物体是_。二、你能总结出来吗?(1)同学们做手拉橡皮筋的实验,亲身感受受力情况及手的感觉,思考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