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课件湘教版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课件湘教版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课件湘教版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课件湘教版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课件湘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内容索引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融会贯通学科素养接轨高考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知识自主学习】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垂直分层气温变化与人类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_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_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_后_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降低上升降低升高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1.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

2、现形式为a选择性_、散射和b_。(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e_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效应。吸收反射大气逆辐射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2.热量的传递过程:受热过程具体说明地理意义过程1:“太阳暖大地”绝大部分A_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A_而增温地面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过程2:“大地暖大气”地面向外辐射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_和_吸收大气增温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水汽二氧化碳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受热过程具体说明地理意义过程3:“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

3、称为e_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向两极_。(2)下垫面因素:影响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3)其他因素:其中_因素的影响最大。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1.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1)形成原因:_。递减气象地面冷热不均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2)形成过程。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3)图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气压高低)。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2.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成的直接原因:_。(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

4、(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受力F1(_)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_)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_与等压线_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平行斜交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3)季节移动规律。移动原因: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_,冬季_。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

5、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与季风环流:(1)北半球气压带、风带。7月,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_(_)所切断,仅大洋中存在高压区域。太阳直射点偏北偏南亚洲低压印度低压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1月,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_(_)最为强大;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保留在海洋上。(2)南半球气压带、风带:由于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_分布。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带状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3)季风环流。1月7月东亚季风_风_风南亚季风_风_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_西北东南东北西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第十九页,编辑

6、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典型分布区赤道低气压带_气候赤道附近地区西风带_气候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_气候纬度_的大陆西岸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_气候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大陆西岸和内部地区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地中海3040热带沙漠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微点巧思妙记】【点拨】对流层的高度判读(1)对流层在不同纬度厚度不同,低纬度为17 km18 km,中纬度为10 km12 km,高纬度为8 km9 km。(2)平流层的22 km27 km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

7、五点 五分。【辨析】对流层、平流层的大气运动方式的差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因此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下部热上部冷,所以对流运动显著;平流层因所含的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其增温,因此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因下部冷上部热,所以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点拨】阳伞效应原理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点拨】逆温现象1.逆温的类型及成因:类型成因特点辐射逆温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愈近地表,降温愈快第二十四

8、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类型成因特点锋面逆温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出现于锋面附近地形逆温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出现于山谷或盆地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2.图解逆温的生消过程逆温生成时总是从地面开始,然后向高空扩展;逆温消退时,也是近地面先消退,然后由地面向高空逐渐消退。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点拨】热力环流的形成“一个关键、两种运动、三个不同”1.“一个关键”(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1)同一性质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2)不同性质下垫面,考虑热容量差异。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2.“两种运动”:3.“三个不同

9、”:(1)空气升降不同: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2)同面气压不同: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3)空间气压不同: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点拨】常见风向的四种表示方法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点拨】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的记忆高压低压相间插,形成风带向低压;热力动力齐上阵,热量水分大搬家。 【辨析】气压带的形成不都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

10、压带的形成是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气流运动造成的。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点拨】绘图掌握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辨析】1.季风不仅仅存在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非洲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但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2.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不一定都是干燥的:并非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在大陆东岸的信风迎风地带,信风来自海洋,带来了大量的水汽。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命题情景】 冰雹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

11、一种固态降水现象,常伴随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具有影响范围小、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是天气预报的难点。冰雹发生除特定的天气条件外还与地形的复杂程度有关。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冰雹是该区发生频率较高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以5月冰雹日数最多,且冰雹粒径以小雹(直径小于5毫米)为主。冰雹粒径与水汽含量、积雨云层厚度有关。下图是冰雹形成示意图。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素养探究】素养地理实践力:归纳冰雹的形成条件。【探究提示】大气中水汽充足;大气垂直温差大,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大气不稳定,且积雨云层中上部温度低至0-20。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分。素养区域认知:结合冰雹形成条件和川西高原地理环境特点,说明川西高原冰雹5月多发的原因。【探究提示】5月,中低纬升温快,冷暖空气频繁交汇,大气不稳定;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加剧大气的不稳定性;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白天地面增温快,对流旺盛;积雨云0层高度偏低,上升气流降温快易凝固形成冰雹;近地面气温偏低,当冰雹形成后,在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