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课件-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第十二章_第1页
中国传媒大学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课件-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第十二章_第2页
中国传媒大学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课件-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第十二章_第3页
中国传媒大学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课件-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第十二章_第4页
中国传媒大学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课件-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第十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PART第十二章 通讯类作品评析第一节 全媒体环境下通讯文体的特点通讯是比消息更为详尽和形象的报道典型人物和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以叙述、描述为 主,兼以议论、抒情等表达手法,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形象性和完整性等特点。目前我们所称的“通讯”其实已经逐步演变为一种集合概念,一种广义的名称,是指报纸、刊物等媒体中运用的除消息以外包括各类通讯、特写、专访等所有详报型(或曰深度型) 新闻体裁的总称。一、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通讯的变革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及其新闻文体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碎片化、浅表化、情绪化,既赋予传统媒体上以深度与理性见长的通讯文体大显身手的机会, 新媒体的互动性

2、、开放性及个性化等传播优势又暴露出当代通讯的发展短板,变革势在必 行。通讯本以完整、详细、深入报道新闻事实而见长,当代通讯的发展受到新媒体的强烈冲击,致使通讯文体发生巨大改变。2012年4月20日,武汉晚报第29版发了一篇通讯,下面为节选:第一节 全媒体环境下通讯文体的特点一、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通讯的变革这篇人物通讯改变了传统通讯的写法,显现出新媒体浸染传统新闻文体的深刻印记。该文以读者的一段微博开头,接着出现了记者通过微博私信与网友及通讯中的主人翁直接 对话的信息,将人物互动的内容直接搬到人物通讯中来。接下来又出现了读者的回应,最后 又用一段微博来结尾,还直接搬用了微博上发的一张“装备齐全的

3、张女士照片。从这篇通讯的写作来看,在新媒体背景下,通讯文体发生变化。新媒体影响下的信息碎片化、即时性、互动性的特征出现了,而且微博图文宜接入文。从此文还可看出,在新媒体影响下,采访也发生了变化,此文记者是直接从新媒体上发现线索,并与读者直接沟通,相互合作完成这篇通讯,以至这种采访过程也在作品中表露无遗。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不仅影响了通讯文体的变化,还表现在传播形式的变化上。如报纸媒体增加了访谈、对话、讲述、读者热线、微博等版面与栏目,广电等媒体直接增加了嘉宾访谈、电话连线、现场直播,电视媒体甚至将受众用手机反馈的意见直接展现于屏幕飞字上。第一节 全媒体环境下通讯文体的

4、特点二、通讯改革的方向(一)在新媒体环境中,给以深度报道见长的通讯提供了大展拳脚的舞台媒介融合语境下,受众的角色向两个方向转化:一是公众,二是用户。公众的基本权利是参与国家政治,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传播的不同在于其开放性。公众围绕公共话题在新媒体语境下进行开放、理性的讨论,当代通讯对传统报道观念、手法及样式通过公共领域的合理交往,其成态虽有突破,但总体而言突破还较有限。(二)要强化通讯的视觉传播力的改革方向高明的引导一定不是高高在上的灌输,而是当代文化的各个层面越来越倾向于高度的视觉化。可视性和视觉理解及其解释已成为当代文化生产、传播和接受活动的重要维度”。 可视性和视觉理解及其解释已成为当代文

5、化生存之道,比如典型人物报道、成就性报道、经 验性报道等,媒介融合语境也要“由张扬高、大、全的宏大叙事转向突出平(平凡)、朴(朴 素)、实(实在)的微观刻画”。人们爱看图像更胜于文字,面对难以抗拒的视觉化趋势,通讯在坚守理性内核的同时,也要赋予报道以视觉化的感性外壳。三、通讯作品的类型通讯的分类,刘明华等著的新闻写作教程里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社会观察通讯、专访、新闻特写等类别。丁祐僚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将通讯分为三类,即叙事型通讯、调査型通讯和访谈型通讯。本书结合两种分类,即将刘氏分类的通讯归入丁氏的三类通讯中。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第

6、二节 叙事记述型通讯一、叙事记述型通讯评析要点(一)重视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新闻性(二)评析报道对象的神韵写出报道对象的神韵,是对叙事记述型通讯所提出的比较高的要求。神韵是报道对象所具有的一种精神韵致,是一种精髓。贯穿全篇的神韵,是主题。分析通讯作品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讯作品容量大,要求主题正确、鲜明、深刻。提倡有“高、新、尖”的要求,高即立意高远,新就要新鲜,尖即独特。(三)分析形成作品的感染力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高的境界是形成较强的感染力。为了形成较强的感染力,此类通讯常常从优秀的文学作品那里进行借鉴。应该说,叙事记述型通讯作品,是通讯乃至整个新闻文体中摄取文学因子、借鉴文学手法最多的一

7、种文体。文学作品中常常使用的有利于增强作品的可感性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也为此类通讯所频繁使用。第二节叙事记述型通讯二、叙事记述型通讯案例第二节叙事记述型通讯三、叙事记述型通讯评析这篇通讯为我们提供了讲好中国故事,最重要的是解决讲什么和怎样讲的范本。1.主题思想鲜明突出,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是这篇通讯的一大特色。通讯难能可贵的是 它没有简单停留在“讲诚信”报道层面上,还涵盖了仗义合作、民族团结、“一带一路”等诸多 当下社会公众关注的新闻话题。让人读后,不免为之叫好、点赞。通讯中所弘扬的真善美和 传播的正能量便油然而生。2.故事讲得好,描写生动传神,是这篇通讯的另一大特色。描写采用层层深入、环

8、环相扣的手法,不断制造悬念,引人入胜,让人读来亲切、自然、流畅。通篇找不到一个赞颂的词句。3.社会反响强烈,传播效果好,是这篇通讯的第三大特色。4.通讯全文语言流畅,简洁明快,采用断裂式行文,短段落,方便于读者阅读,这在读者喜欢快餐式阅读的当下,无疑是增强报纸竞争力的有力手段。5.作品采用倒叙和以小见大的手法,充分发挥微小事实的折射作用。细节生动了,就会具有感人的力量。人无信不立,20年前,马氏“兄弟”因“诚”结缘;20年后,他们又因“诚”重聚。正是 因为诚信,他们的友谊才能经久不衰。他们的诚信故事,让我们知道:友谊诚可贵,诚信价更高。第三节调查分析型通讯调査分析型通讯包括传统分类的工作通讯、

9、社会观察通讯和概貌通讯。概貌通讯如果 仅写风光巡礼内容的话是可以纳入叙事记述型通讯的。但是现在的概貌通讯已经与过去仅 反映一地风貌大相径庭,往往是在记述一地风貌的同时,深究其社会问题。因此,将其纳入调查分析型通讯。调査分析型通讯,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相比,两者都建立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和对此所作的报道的基础上,都要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 实进行较为详细的报道。不同处有三,也是下面的评析要点。一、调查分析型通讯评析要点(一)注重探究事物的本质(二)注重分析事情的成败得失(三)注重对受众产生理性影响第三节调查分析型通讯二、调查分析型通讯案例三、调查分析型通讯评析该文获得第16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三等奖。该通讯

10、反映的是一个重大主题一三农问题。作者采用了非常特别的切入方式: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一年的收支情况写起。看似繁琐细碎的数字罗列,却让每个读者的心里都清清楚楚,收入是增多了,但是支出额也上去了,其结果是净收入并没有增加,甚至是“负增长。作者抓取这个有代表性的典型,由小及大,让每个读者都明白了农民增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谁动了农民的钱袋子?”在阅读了这两个鲜活的事例之后,读者都会提出这个问题。于是作者作答,“调查结果令人惊讶,农资价格强劲上涨,抵减了,一免三补的增收功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原因所在,而后的具体调查也正说明了这一点。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这篇文章结构清楚,思路清晰。此外,

11、如此冷静的分析,观察问题的深入,以及在形式大好的时候发现繁荣背后所存在的问题,也是此篇文章可圈可点之处。第四节 谈话实录型通讯谈话实录型通讯所录的谈话, 无疑应以他人(当事人或被访者)的谈话为主。而对象的谈话,又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对记者所作的谈话。被访者意识到自己的谈话将被公开传播,因此他们的谈 话在趋避、用语、语言风格等方面受到某种有形无形、或大或小的限制。另一类是当事人在未觉察记者存在的状态中的谈话(包括与记者的谈话)。这类谈话体现出完全自然的形态。一、谈话实录型通讯评析要点(一)是否选好谈话的题目、人选和场合(二)是否熟悉谈话所涉及的内容(三)是否准备好质量较高的问题(四)实录谈话

12、也应讲究技巧 一是恰当地进行剪裁取舍。除了纯粹的谈话记录,其他的谈话实录都有加工的必要和余地。这里所说的加工是指 取舍o要取有价值的谈话,取体现鲜明个性特点的谈话,取具有独到的、深邃的见解的谈话, 舍无价值的、大路货的谈话。二是巧妙地插入现场描写。一般而言,长篇大论式的大段谈话难免给人以沉闷之感。在行文时,常常要在某些地方 临时中断,插入一些对现场(包括现场气氛)的描写,对“谈者”神态、语气、动作的描写。这是 增强作品可读性的需要。三是机智地进行记者点评。谈话实录型通讯并不排除记者在行文时作点评、写感受。这种点评往往只是寥寥数语, 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网上风景无限的结尾语是这样的:“我想,

13、只要我还去网上作业,就能获得又一个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第四节 谈话实录型通讯二、谈话实录型通讯案例三、谈话实录型通讯评析作品的主要部分是人物对话(认识结果),对话的主要成分是特写语言。我们从字里行间发现,作品中的每一句特写语言的产生都有可见可闻的真实条件。如:“记者在暮色苍茫中来到车马店的时候,老远就听里面传出庄户人爽朗的笑声和牲口的叫唤声。进店一看,宽敞的院子被进城来卖粮卖油的车辆挤得水泄不通。店堂里灯火通明,满屋子的人拉呱得挺热火。”一记者由远及近而来,从老远听到,到近处看到,最后置身现场。再如:“车马店的老炊事员周二旦一边飞动着菜刀,一边乐呵呵地说”一不是隔墙听 戏,而是面对面看着别人的

14、喜悦,听人说话。又如:“贾大个子,如今你肚圆了,兜鼓了,可前几年记得你进城拉返销粮时,在店里光吃点窝头。”现场人物特写语言的真实记录。记者在这篇作品中的文字表现力主要体现在能够对现场诸多无关和有关对话,围绕传播思想的提炼功力上。它居于记者尊重传播条件的从属地位。本章小结 通讯是比消息更为详尽和形象的报道典型人物和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目前我们所称的“通讯”是指报纸、刊物等媒体中运用的除消息以外包括各类通讯、特写、专访等所有详报 型(或曰深度型)新闻体裁的总称。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及其新闻文体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 响。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碎片化、浅表化、情绪化,既赋予传统媒体上以深度与理性见 长的通讯文体大显身手的机会,新媒体的互动性、开放性及个性化等传播优势又暴露出当代 通讯的发展短板,变革势在必行。新媒体环境,给以深度报道见长的通讯提供了大展拳脚的 舞台,要强化通讯的视觉传播力的改革方向。叙事记述型通讯重视新闻性,写出报道对象的 神韵来,致力于形成作品的感染力。调查分析型通讯,注重探究事物的本质,注重分析事情 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