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平川区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_第1页
白银市平川区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_第2页
白银市平川区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_第3页
白银市平川区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_第4页
白银市平川区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白银市平川区“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白银市平川区发展和改革局2021年3月目 录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14115 前 言 PAGEREF _Toc14115 - 1 - HYPERLINK l _Toc25924 第一章 发展现状 PAGEREF _Toc25924 - 2 - HYPERLINK l _Toc31853 一、发展基础 PAGEREF _Toc31853 - 2 - HYPERLINK l _Toc1920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PAGEREF _Toc1920 - 4 - HYPERLINK l _Toc5390 三、面临形势与机遇

2、 PAGEREF _Toc5390 - 5 - HYPERLINK l _Toc16061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PAGEREF _Toc16061 - 8 - HYPERLINK l _Toc28312 一、指导思想 PAGEREF _Toc28312 - 8 - HYPERLINK l _Toc11392 二、基本原则 PAGEREF _Toc11392 - 8 - HYPERLINK l _Toc19915 三、建设目标 PAGEREF _Toc19915 - 9 - HYPERLINK l _Toc20117 第三章 主要任务 PAGEREF _Toc20117 - 10 - H

3、YPERLINK l _Toc32037 一、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制机制 PAGEREF _Toc32037 - 10 - HYPERLINK l _Toc6405 二、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 PAGEREF _Toc6405 - 11 - HYPERLINK l _Toc15784 三、深入推进政务诚信建设 PAGEREF _Toc15784 - 13 - HYPERLINK l _Toc20293 四、持续推进商务信用建设 PAGEREF _Toc20293 - 18 - HYPERLINK l _Toc21578 五、大力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PAGEREF _Toc21578 - 23 -

4、 HYPERLINK l _Toc20892 六、持续推进司法公信建设 PAGEREF _Toc20892 - 27 - HYPERLINK l _Toc22298 七、大力推进诚信文化宣传教育 PAGEREF _Toc22298 - 28 - HYPERLINK l _Toc26955 八、加大力度培育信用服务市场 PAGEREF _Toc26955 - 30 - HYPERLINK l _Toc6515 九、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 PAGEREF _Toc6515 - 32 - HYPERLINK l _Toc12385 十、构建完善信用监管机制 PAGEREF _Toc12385 -

5、34 - HYPERLINK l _Toc14237 第四章 保障措施 PAGEREF _Toc14237 - 38 - HYPERLINK l _Toc12832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组织保障 PAGEREF _Toc12832 - 38 - HYPERLINK l _Toc8198 二、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坚守责任担当 PAGEREF _Toc8198 - 38 - HYPERLINK l _Toc21830 三、推动信用政策落地,加强宣传力度 PAGEREF _Toc21830 - 39 - HYPERLINK l _Toc8820 四、构建联动工作机制,提高交流互动 PAGEREF

6、 _Toc8820 - 39 - - 40 -前 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平川在高质量发展新路上砥砺前行、积厚成势,持续推动全区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科学编制平川区“十四五”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对深入推进平川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升全区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改善营商环境,增强全区“软实力”、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城市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白银市平川区“十四五

7、”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平川区区委关于制定平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是未来五年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性文件。第一章 发展现状一、发展基础(一)社会信用体系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十三五”以来,全区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全面推进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制度建设,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副区长为组长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全区

8、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明确了分管领导和专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工作人员,确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人管、有人干。同时下发了白银市平川区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实施方案白银市平川区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白银市平川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落实方案白银市平川区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任务分工方案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推进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二)信用信息建设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不断完善信用平台建设,在区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建立了信用信息公开窗口,累计发布红黑榜信息429条,其中:红榜企业175家,黑榜企业29家,红榜个人1人,黑榜个人224人。以甘肃政务服务网平川子站为载体

9、,归集整合工商、税务等14家部门单位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累计公示11.7万条。不断加强信用信息报送,督促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建、水务、维稳等9家部门单位接通了政务外网。累计向白银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申请账号35个。制定下发白银市平川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公示工作实施方案,“十三五”期间,累计推送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33936条,其中:行政许可31252条、行政处罚2684条。全力推进信用信息应用,加强金融机构与工商、税务、法院、交通等信息生产与发布主体的沟通与合作,不断拓宽非银行信息采集渠道,入库非银行信息的种类涉及税务、药监等多个种类,提供个人信用报送查询服务4.68

10、万人次,企业查询服务862次。统筹推进社会信用代码应用,社会组织存量代码转换率达到100%。(三)联合奖惩机制初步构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多部委联合签署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及时将农资、海关等领域联合惩戒备忘录下发至各成员单位,并严格落实白银市违法失信主体“黑名单”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试行办法,加强对守信者的激励奖励和失信者的联合惩戒。(四)政务及个人诚信建设稳步加强不断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实行权利运行全流程公开,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的督查情况定期公开,有序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承接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56项,公布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697项、

11、行政许可事项287项,清理证明事项124项;全面推行“四办”改革助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98%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在线办理。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权责清单、执法信息、监管信息通过区政府网站专栏向社会公开并定期更新,累计公开全区各单位财政预、决算信息342条。同时,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着力推动个人诚信建设,结合“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评选诚信人物12人,依托电视、广播、报纸等载体,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积极发挥诚信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五)诚信宣传教育持续推进继续推进“诚信建设万里行”等主题宣传活动,围绕重点信用宣传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信用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

12、导作用,广泛宣传报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十三五”期间,诚信宣传累计展出展板278块,发放宣传资料36000多份,有力推进了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出了诚实、守信、自律、互信的社会氛围。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宏观层面的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建设相对滞后缺少与信用制度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实际操作中大都按照部门规章来运行,依据层次还不够高,很多不诚信行为如何认定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极大地制约了征信活动的开展。(二)信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落实规划需要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安排,然而,目前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诸多操作层面具体制度缺失的问题。信息的规范性、准确

13、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给行业间信用信息共享带来很大困难。(三)信用信息归集应用体系尚不健全目前,受资金、技术、制度等因素制约,各行业部门拥有的信用信息大多还处于分散状态,数据孤立在不同的业务平台之上,尚未完全实现互联互通,开放程度低,信息归集难,互联共享难,制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公共信用信息采集和共享水平不高,查询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分级分类监管和信用的结合不够紧密,应用联合奖惩在一些行业领域未实现真正落地,信用服务市场的力量还很薄弱,与广大群众对信用红利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四)信用宣传教育不够深入,企业对诚信建设认知

14、度不高诚信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不够丰富,宣传形式和渠道有待完善,诚信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远远不够。企业对诚信建设认识还不到位,信用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尚未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文化。三、面临形势与机遇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营商环境亟待优化,社会组织形式及管理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对信用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全国看。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大力推进信用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在增强社会诚信意识、支撑“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

15、经济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呈现积极成效。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尤其是“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为信用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场景和不断自我完善的土壤。随着全社会对信用建设的重视及各项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信用建设从夯基础、搭平台阶段逐步上升到强应用、拓服务的新阶段,迎来了全面发力、全面渗透、全面提升、组合推动的关键节点,越来越多的地方及其部门将信用信息应用到社会治理的多个方面。在新形势下,平川区必须推动信用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开展,构建诚信用建设长效机制。从全省看。甘肃省全面贯彻国家信用建设总体部署,紧抓一带一路、新一代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着力强化信

16、用建设对营商环境优化的支撑力度,经过积极探索、多点发力,甘肃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在甘21家省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全部入驻“甘肃信易贷”平台,发布金融产品近百款。省级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作为社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的“总枢纽”,已与国家平台、40多个部门单位、13个市州的信用平台和网站,以及临夏州的数据通道实现了数据共享共用和互联互通。这将为平川区“十四五”时期搭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平台创造了良好机遇。从全市看。白银市近年来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健全信用监管制度为基础,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为抓手,以行业信用监管实践为支撑,以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为突破口,政务、商务、社会、

17、司法等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为平川区“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完善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配套制度规范,奠定了坚实基础。平川区信用建设与全国信用示范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迫切需要紧跟国家和省市的步伐,结合平川区域发展实际条件,巩固前期基础,全面推动信用建设迈上新台阶,需要从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平台建设、数据整合、应用拓展等方面稳步落实建设任务,为支撑“放管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维护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社会诚信意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平川区加快建设彰显地方特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

18、化城市,为全区全力打造现代产业之城、生态旅游之城、和谐幸福之城,提供有力支撑。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用促建,重点突破,健全制度,规范发展”的原则,按照国家、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部署,立足“信用平川”建设实际,不断深化拓展政务、商务、社会、环境诚信建设,着力推进信用法规制度、监管奖惩体制和社会诚信文化建设,促进信息征集共享、开发应用和信用服务市场规范发展,提升

19、社会主体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营造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诚信理念宣传教育,组织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弘扬诚信文化,为全区“十四五”时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一)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立法执法、整合资源、示范引领等方面的推动作用。推动企业、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等在行业信用建设、信用产品开发使用和信用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国家、省、市部署,结合平川区实际,针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期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立足当前,着眼全局和未来,统筹协调,系统规划,

20、明确思路和目标,强化顶层设计,坚持从易到难、由点及面,分类指导,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三)以用促建,重点突破以信用信息应用为导向,推动平川区信用建设与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有效对接,促进行业和区域间信用信息互通共享、奖惩联动,结合各乡镇、各部门及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际情况,选择重点领域和区域深入探索,补短板强弱项,坚持建用并重、以用促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区信用体系建设。(四)健全制度,规范发展进一步完善信用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强化对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加工、保存、推送、公开、使用等各环节的管理,加快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发挥同行业和社会监督作用。规范有序发展信用服

21、务市场,树立行业规范发展统一标杆,切实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信用主体合法权益,不断提升信用体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三、建设目标围绕国家、省、市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建成符合平川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形成长效运行与监管机制。信用信息交换共享网络初步发挥作用,面向社会提供公共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服务基本实现,全社会成员的信用档案基本建立,其中公务员信用档案覆盖率达到98%;信用信息公示有序推进,政务公开信息覆盖率达100%,政府服务指引全面建立,大中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覆盖率达95%,中小微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覆盖率达95%以上;政务诚信、商务诚信、

22、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市场和社会满意度大幅提升;行业信用记录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许可审批、政府采购、政府资金补助等重点领域推行使用信用记录和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信用报告的相关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信用工作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信用服务市场初步形成,诚信文化日益普及,全社会诚信水平显著提升。为平川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三章 主要任务一、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制机制(一)加强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根据国家、省市有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决策部署,强化法律法规配套制度保障,为信用建设提供层次清晰、相互衔接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支撑。加快推动白银市加快

23、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办法(市政办发2020129号)文件实施,重点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四大工作领域全面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各行业各领域信用建设相关制度,包括本行业本领域行业信用评价制度、分级分类监管、红黑名单管理相关细则、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等。健全信用主体权益保护制度,明确各部门对信用主体权益保护责任要求,构建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出台相关促进企业信用规范性或指导性文件,从制度层面推动企业落实自身信用管理主体责任。(二)加强信用标准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甘肃省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加快完善平川区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

24、,规范开展目录管理。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原则,由区政府推动,各领域信用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代表共同研究、共同探索相关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建设,建立跨地区、跨行业信用互通、互认和互用共享平台,着力推动平川区信用一体化标准建设。积极探索制定和完善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价、个人综合信用评分、政府公信力评价等方面的基准性标准和业务规范,支持、指导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依法依规开展信用评价活动。积极探索信用标准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推动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二、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一)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确定的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和信息标准,统一全区各领域各行业信用信息采集

25、、共享、公开等规范。通过互联网实时更新平川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明确信用数据采集范围和规范,实现信用信息数据“应归集、尽归集”。建立信用信息采集目录,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自然人身份证号码为基础,及时、准确、全面归集共享信用主体的信用信息,逐步扩大数据归集范围,不断拓展信用信息采集渠道,完善信用主体数据库,匹配成完整、有效的信用记录,推送至平川区信用信息平台。以信用信息平台为依托,打造信用可视化服务模块,通过信用码和信用大屏等形式嵌入至各应用场景中,实现信用信息可视、可查、可跟踪、可维权。拓展重点领域信用应用,健全重点领域市场主体信用档案,支撑行业信用建设。建立信用信息归集通报制度,定期在平

26、川区信用信息平台通报全区各部门信用数据归集情况,促进信用数据特别是“双公示”数据的高质量归集、高效率共享。实现市场主体基础信息、执法监管和处置信息、失信联合惩戒信息“应公开、尽公开”。(二)完善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加快行业领域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以公共信用信息数据标准化和内容规范化为原则,以市场监管、税务、价格、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水利建设、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知识产权、流通服务、工程建设、电子商务、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合同履约、教育等领域为重点,记录、归集、梳理、合并在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中产生和掌握的各类行业信用信息。调动社会和市场力量,支持行业协会、互联网站及新闻媒体等社会组织依法建

27、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对信息主体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信息依法进行收集整合,将建立信用记录的范围在法律法规框架内最大程度拓展到所有行业领域。探索把志愿服务纳入信用信息记录,为社会治理精细化、常态化、系统化目标实现进行积极探索。大力推行行业信用监管,依托系统实现信用自动评价和信用风险监测评估等功能,推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与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的转化或互认。(三)强化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完善全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体制,严格执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信用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和网络信任体系。确立政府信用信息安全管理主体地位,定期主动开展信用信息安全检查,完善信用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机制,严密防范信用信息泄露等安全

28、事件发生。推动相关服务机构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安全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依法制定实施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加工、保存、公开、使用等各环节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和应急报告制度。三、深入推进政务诚信建设(一)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健全完善政府重大决策诚信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决策执行诚信履约机制,推进政务信息“应归尽归、全面共享”。通过“甘肃省执法信息公示采集系统”严格执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通过白银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区政府门户网站,及时推送“红黑名单”、联合奖惩案例信息等政务服务的关键数据,依托“信用中国”网站,面向行政机关、社会

29、和个人提供企业法人信用查询等服务。坚持将依法行政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服务的全过程,改革完善行政执法体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行政权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综合执法,细化、量化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执行力建设,持续推进“四单一网”建设,大力推行“网上行权”,实现动态完善和更新管理,切实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二)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政府重大决策诚信机制,全区各部门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合规性审核、集体讨论决定”等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明确“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勤政高效、诚实不欺、恪守信用”五个基本原

30、则,严格兑现向社会及行政相对人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严格执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公示”制度和信用“红黑名单”管理办法,加强对个别破坏公共责任和损害公共利益的部门或人员必究、必惩,对个别影响政府威望下降、任性行使国家权利的部门或人员必究、必惩,做到零容忍,促进全区各部门以“守信践诺”作为第一准则,充分履行职能,铸造全社会发展基石。全面建立政府信息披露制度和服务承诺制度,推进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对行政职权范围内的行政管理服务事项,全部向社会作出服务质量和服务期限承诺,向社会公开年度报告、重要事项和服务承诺兑现情况。(三)加强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以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重塑

31、政府公信力。将责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落到实处,增强社会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加强政府采购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建立政府采购诚信责任制度,完善政府采购诚信体系。政府采购项目全部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或阳光采购平台公开透明交易,严格监管政府采购项目履约验收环节信用情况,依法依规处理采购人及有关责任人在政府采购中的违约失信行为。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失信违约记录,依法公开PPP项目信息。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责任回溯机制,明确项目政府方责任人及其在项目筹备、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融资、实施等阶段的诚信职责,将项目履约守信情况与实施成效纳入项目政府方责任

32、人信用记录。加强招标投标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建立招标投标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推广和应用信用报告制度。健全招标投标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开政府部门掌握招标投标领域的招标代理机构基本信息、招标投标活动信息、信用信息及动态监管信息等,确保招标投标环境公开、透明。加强政府投资项目领域政务诚信建设。严禁超财力安排政府建设项目,严把项目建设条件审核,对没有明确资金来源和制定融资平衡方案的,一律不得审批,一律不得开工建设。严禁未批先建、先开工后立项行为。政府投资项目一律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不得违规新设涉企保证金项目,坚决杜绝“打白条”行为。加强政府债务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地方人民政

33、府信用评级制度,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约束,健全政府债务监管体系,建立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科学设置风险预警指标,对政府债务风险较高的部门,进行风险提示;对政府债务风险极高的部门,进行风险预警。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考核问责机制,强化对各级政府债务举借、使用和管理情况的考核、审计和责任追究。加强街道和乡镇政务诚信建设。建立街道和乡镇公开承诺制度,加大街道和乡镇政务、财务等公开力度,确保就业、物业、就学、计生、养老、助残、扶贫、医保、住房、出行、停车、防火防盗、拥军优属、便民服务等公共服务和优惠政策有效落实到社会公众,并将各项工作守信践诺情况纳入街道和乡镇绩效考核体系。加强招商引资领域

34、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完善招商引资制度,严格依法依规出台优惠政策,避免恶性竞争。规范区政府招商引资行为,认真履行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不得以政府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毁约。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改变政府承诺和合同约定的,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对相关企业和投资人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四)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和教育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依法依规将公务员个人有关事项、廉政记录、奖励表彰、年度考核、相关违法违纪违约行为等信用信息纳入档案。建立公务员信用奖惩制度,将信用记录作为考核、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编制公务员诚信手册,完善公务员信用信息库。加强公务员诚信

35、、守法和道德教育,强化信用知识培训,公务员管理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诚信教育活动,开展诚信、守法和道德教育,不断提升诚信素质和诚信意识,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守法守信、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建立健全公职人员失信记录,对公务员在行政过程中懒政怠政,不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以权谋私、失职渎职等行为,特别是严重危害群众利益、有失公平公正等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五)构建政务诚信监督体系建立专项督导机制,定期开展政务诚信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考评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建立横向政务诚信监督机制,依法接受区人大监督和区

36、政协民主监督,加大监察、审计等部门监督力度,完善行政问责机制;建立社会监督评估机制,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畅通民意诉求渠道。积极探索实施平川区政务诚信大数据监测预警。建立政府公信力评价制度,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政府公信力评价并及时公布结果。四、持续推进商务信用建设(一)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制度。建立企业诚信宣传教育制度,在全区开展企业诚信宣教活动。建立企业诚信典型和失信公开制度,加大诚信企业宣传和典型失信曝光力度,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等环节强化信用自律,改善商务信用环境。建立企业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对“红名单”企业,给予其相应

37、奖励,如评先评优、加大优惠政策支持等,对失信“黑名单”企业,采取严格的联合惩戒措施,在项目建设、参与政府采购等领域,对失信黑名单企业采取惩戒措施,建立工作台账,按月上报。建立安全生产信用公告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承诺和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及安全生产失信行为惩戒制度,以区内危险化学品、煤矿、特种设备生产企业或单位为重点,健全安全生产准入和退出信用审核机制,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企业在发债、借款、担保等债权债务信用交易及生产经营活动中诚信履约意识,每季度公开失信欠贷企业及主要负责人。建立企业职工诚信考核与评价制度。以鼓励企业建立部职工诚信考核与评价制度为突破口,加强供水、供电、供热、燃气、

38、电信等关系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行业企业的自身信用建设。(二)加快生产领域信用建设建立生产领域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用公告、安全承诺、重大安全生产责任和重大质量事件企业主动报告、重点产品质量追溯、产品召回等制度。以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特种设备和冶金等为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诚信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制定生产准入、禁入、退出信用考核机制和安全生产信用联动约束机制。以食品、药品、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加强各类生产经营主体重点环节的信用管理,建立产品质量信用信息部门间共享制度。推动建立质量信用征信系统,加快整合“消费者投诉、质量

39、监督举报、食品药品投诉”等渠道,完善12365产品质量投诉、举报、咨询服务平台功能,依托“产品质量投诉举报咨询服务平台”,推行质量诚信报告、失信黑披露、市场禁入、退出制度和产品追溯制度。(三)加快商贸流通领域信用建设制定商贸流通领域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制度,完善商贸流通企业信用评价基本规则和指标体系。推进零售、餐饮、住宿及居民服务等大众消费领域信用建设,建立完善基于消费者交易评价和社会公众综合评价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鼓励批发、物流等贸易领域开展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引导商品批发市场、物流园区、电子商务平台等企业,建立对入驻商户和上下游企业的信用评价机制,倡导企业诚信经营。加大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监

40、督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依法公开失信企业黑名单。加强检验检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以商品条形码等标识为基础的商品流通追溯体系。加强对外经济贸易信用建设,主要在对外贸易、投资合作、对外援助等领域健全信用状况调查、评价、风险预警、分级、失信惩罚等相关制度。(四)加快金融领域信用建设以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为依托,全面推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管理部门之间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鼓励创新满足中小微企业、“三农”建设融资需求的金融信用产品,组织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入驻甘肃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建立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制度、曝光金融失信行为制度,加大对金融欺

41、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内幕交易、制售假保单、骗保骗赔、披露虚假信息、非法集资、逃套骗汇等金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加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信用记录的覆盖面,强化金融业对守信者的激励作用和对失信者的约束作用,全面推动金融机构在信贷决策、风险管理、信用担保等方面利用信用服务机构的产品与服务。(五)推动农业农村领域信用建设建立健全农户、农场、农民合作社、休闲农业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等农村社会成员信用档案。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及农业领域信用体系融合。不断完善农产品信用监管制度,推行信用分类监管,加大失信惩戒力度。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创新本地特色的抵押贷款

42、产品,为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服务;建立健全农民信用联保制度,推进和发展农业保险。(六)加快工程建设领域信用建设深化工程建设领域信用建设,完善现有信用评价体系。以政府工程为重点,完善建筑工程、水利、交通等行业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的公开公示渠道,逐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共享和互通互联。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领域不良记录公开制度,依托全国四级联网的建筑市场监管信息一体化平台,完善工程建设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建立失信行为黑名单制度,加大对发生重大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事故或有其他重大失信行为的企业及负有责任的从业人员的惩戒力度,依法及时曝光重大失信行为。建立科学、有效的建设领域失信责任追溯制度,将肢解发包

43、、转包、违法分包、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列入失信责任追究围。积极开展“文明信用创评”工程,持续推进“信用工程”建设,提高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水平。(七)加强交通运输领域信用建设完善交通运输领域信用法规体系,建立交通领域诚信考核制度及不良信用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交通运输领域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强化对交通运输领域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依托信息化平台拓展监测预警、统计分析等服务,逐步建立交通运输管理机构与社会信用评价机构相结合,具有监督、申诉和复核机制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对全区交通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及公示工作,灵活对信用行为评价结果运用,建立“选人、选企、

44、选车”的信用融合监管机制,鼓励优先选择信用考核等级高的交通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严厉惩戒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相关责任主体。(八)加强价格领域信用建设全面落实经营者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着力推行“明码实价”,规范和引导经营者价格行为。建立健全价格信用记录和价格失信行为黑名单公示制度,加大对价格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规范和引导经营者价格诚信、自律行为,充分利用全国四级联网的“12358”价格举报信息系统功能,强化价格执法检查频次与反垄断执法力度,建立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制度,敦促经营者加强价格管理,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从根本上解决消费纠纷。税务领域信用建设健全完善以纳税人信息

45、为基础的信用记录,开展纳税人可以依法公开的基础信息、各类交易信息、财产保有和转让信息以及纳税记录等涉税信息的交换、比对和应用,实现跨部门信用信息共享。建立纳税人信用信息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完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实施联合激励措施的合作备忘录和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要求,实行失信行为黑名单制度,加大对税务领域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强税务领域信用分类管理以及税务信用与其他社会信用的联动管理,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五、大力推进社会诚信建设(一)医疗卫生领域信用建设完善医疗卫生领域机构、从业人员、零售药店执业信用档案。强化医疗质量安全

46、信用管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信用评价,动态评价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信用等级。建立医务人员信用管理评价制度,大力倡导大医精诚的价值理念,坚持仁心仁术的职业操守,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廉洁诚信服务。开展以“诚信至上,以质取胜”为主题的药品安全诚信承诺活动。探索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模式在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的应用。(二)社会救助领域信用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配套政策,建立社会救助领域诚信制度,以信息公示为手段,进一步加强救灾、救助、慈善、彩票及重大社会突发事件的操作程序,提高工作透明度,提升社会救助精准度。实行社会救助诚信承诺分级公示制度,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健全社会救助

47、信息黑名单制度,并细化联合惩戒措施及公布制度,加大对各种欺骗行为的打击力度。(三)社会保障领域信用建设建立健全在保障性住房、养老、低保、社保、医疗保险等民生政策实施中的申请、审核、退出等各环节的全面诚信制度,强化动态监管。健全社会保障相关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及受益个人的信用档案,将失信和违规的个人纳入信用黑名单。(四)劳动用工领域信用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制定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示办法。建立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违法行为公示制度,健全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办法。规范用工行为,加强对劳动合同履行和仲裁的管理,推动企业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加强劳动保障监督执法,

48、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诚信建设,规范职业中介行为,打击黑中介、黑用工等违法失信行为。(五)教育领域信用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微博、微信等媒体,深入开展诚信宣传。将诚信作为中小学教育重要内容。结合“诚信兴商宣传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活动,宣讲信用政策法规,普及信用知识。鼓励各类社会组织、群众团体等举办诚信创建、信用承诺和信用宣传活动。强化教师的诚信教育,开展教师诚信承诺活动,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培养诚实守信良好习惯。建立教育领域相关人员信用档案,

49、公开失信信息。探索建立教育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和师生的信用评价制度,将信用评价与考试招生、学籍管理评优评先等挂钩。(六)文化旅游领域信用建设整合文化、广电、旅游和体育领域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信息,完善信用档案。加强对文化、体育和旅游网络经营活动的诚信管理,规范人员资质认定、职业培训和评级评优等活动,加强联动执法。汇聚、整合全区旅游资源,打造“信易游”应用场景。(七)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信用建设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各项法律法规,完善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等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环境执法信用信息的采集与共享,健全环境执法信用记录,把政府、企业、个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作为重要信用评价内容。建立健全环评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评估

50、专家信用档案和信用监管机制。贯彻落实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完善企业污染排放自行监测与公布制度、应对环境事故情况公布制度,健全环评机构信用信息公开制度。完善企业环境行为信用信息披露共享机制,加强与质检、银行、保险、商务、投资管理等部门的联动,推动环境行为信用信息在绿色信贷等金融服务产品中的应用。完善生态环境领域失信行为信用修复机制。(八)科技服务领域信用建设加强对科技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组主要成员、科技服务单位、专家的信用监管,积极推行信用承诺制,重点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强化科技诚信信息系统支撑,实现科技领域信用信息有效归集,实现信用应用在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流程全覆盖。(九)消防安全

51、领域信用建设建立以消防信用积分制为基础的消防安全信用体系,将消防安全违规违法行为纳入信用监管范围,开展消防安全信用评定。构建消防安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消防安全信用修复机制,及时处理消防信用评定异议和申诉。(十)社会组织诚信建设加快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信息,推动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内部信用管理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引导社会组织提高运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规范社会组织信息公开行为。坚持把诚信建设内容纳入各类社会组织章程,全面建设社会组织守信公开承诺制度,强化社会组织诚信自律。加强会员诚信宣传教育和培训,提供各类行业信用服务,对行业信用状况进行分析,支持有关社会组织依法对群体性侵权行为提起公益诉讼

52、。六、持续推进司法公信建设(一)推进司法公平公正重点围绕加强司法公开、严格公正司法、加强司法执法和从业人员信用建设,健全促进司法公信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形成全社会认同司法、尊崇司法、信赖司法、服从司法的良好局面。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以公开促公平,以透明促公正”,继续推进法院公信、检察公信、公共安全领域公信、司法行政系统公信、司法执法和从业人员信用建设,深入推进司法公开、严格公正司法。(二)推进法院、检察建设推进法院公信建设,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引导诚实守信风尚。鼓励诚信交易、倡导互信合作,制裁商业欺诈和恣意违约毁约等失信行为,促进社会诚信发展。推进“阳

53、光审判”,加强群众和舆论监督,增强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透明度。推进检察公信建设,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创新检务公开的手段和途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检察机关工作透明度。完善司法公信监督机制持续全力支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支持法院系统重点推进审判程序性事务与审判决定权分离、主动执行、量刑规范化、诉前联调、判后释法答疑及家事审判合议庭等改革事项,支持检察系统重点推进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阳光检务”等改革事项。充分发挥区人大、政协和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执法活动的监督作用。完善司法机关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司法机关

54、的内部监督,实现以监督促公平、促公正、促公信。(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在社会经济纠纷处理中的积极作用。完善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等法律从业人员诚信档案,深入开展宪法宣誓和诚信承诺制度建设,推进诚信规范执业。依法依规将徇私枉法以及不作为等不良记录纳入档案,并作为考核评价和奖惩依据。七、大力推进诚信文化宣传教育(一)广泛推进诚信宣传积极探索创新诚信文化宣传形式,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APP、小程序、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媒介,策划信用专题系列活动,集中宣传信用政策法规、信用知识和典型案例,推动创作诚信文艺作品、公益广告。通过短视频、海报、知识手

55、册、标识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诚信文化,加强场景化宣传教育,使诚信观念真正深入人心。重点加强对守信者的宣传和推介,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图书、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诚信企业、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和个人,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和典范。推行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和重点涉信人群守信公开承诺制度,为主动做出承诺的主体提供各类服务便利,引导政府部门以及社会成员将诚信理念转化为自觉的价值追求和守信行动。(二)积极开展诚信创建结合“35”学雷锋活动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14”信用记录关爱日、“质量月”、“安全生产月”、“诚信兴商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等公益活动及巩固文

56、明城市建设工作,组织突出诚信主题的诚信创建活动,引导全区行业协会、企业等发布诚信倡议或签订诚信公约,评选诚信经营主体或者诚信从业人员,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鼓励企业做出信用承诺、公开信用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大力普及诚信教育建立行政机关诚信教育责任制,确保教育工作落到基层、落到人、落到实处。结合“谁执法谁普法”做法,将诚信教育与普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行政执法人员及惩戒治理人员负责推动诚信教育持续、有效开展。着重开展经营者准入前诚信教育,为市场主体办理注册、审批、备案等相关业务时,适时开展标准化、规范化、便捷化的法律知识和信用知识教育,提高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意识。利用信用服务机构及科研

57、院校等其他市场主体的专业力量,对各类机关、各类企业开展信用培训。重点结合信用修复工作,对列入失信惩戒对象名单、存在严重行政处罚信息的经营主体负责人及严重失信的个人开展诚信专题教育培训。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开展诚信宣传进机关、进园区、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鼓励培训机构、信用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积极调用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政务服务窗口和信用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市场主体守法诚信教育活动。八、加大力度培育信用服务市场(一)加强培育信用服务需求发挥政府部门示范表率作用,推动信用报告和

58、信用记录在行政管理事项中的使用,将信用报告和信用记录作为政府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参考。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依据第三方信用报告对守信市场主体给予金融服务优惠和便利。鼓励企业和个人在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合同签订、项目承包、投资合作、招投标和租赁等商业活动以及企业高管的招聘中,主动查询信用信息或要求提供信用报告。推动信用服务机构开展信用报告、信用调查、信用评级评估、信用咨询培训等各类信用服务。鼓励信用服务机构为互联网金融、创意设计、直播营销、绿色制造等新业态提供信用服务,为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特色农场等企业提供多元化、定制化信用产品和服务。(

59、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加快研究促进平川区信用服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扶持和引导信用服务机构进行信用产品的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信用服务行业标准的制订等,支持信用保险、信用担保、商业保理、履约担保、信用管理咨询及培训等信用服务业务发展。探索对购买、使用信用产品、信用服务的企业提供补贴。吸引区外优秀信用服务机构进驻,为信用服务行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三)加强信用服务市场监管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根据信用服务市场、机构业务的不同特点,完善监管制度,探索分类监管。完善信用服务机构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信用服务机构信用档案,制订和完善信用服务行业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促进信

60、用服务业健康发展。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监管,积极探索建立信用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资格资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信用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实现从业资格认定的公开透明,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公信力。加强信用服务行业自律,推动信用服务行业组织制定信用服务机构业务规范和从业人员基本行为准则,强化自律约束,建立信用服务机构投诉举报机制。(四)推进跨地区信用合作积极学习和借鉴北上广深等地区在信用标准服务平台、奖惩机制、法规制度、信用产品应用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加强互动交流。加强人才培养与信用管理研究合作,推动北上广深信用服务机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之间合作交流,开展信用服务人才培养培训研讨会,提升信用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