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与公共卫生专项测试卷附答案_第1页
疗与公共卫生专项测试卷附答案_第2页
疗与公共卫生专项测试卷附答案_第3页
疗与公共卫生专项测试卷附答案_第4页
疗与公共卫生专项测试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疗与公共卫生专项测试卷附答案1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曾推出1947年“全球流感规划”、1952年“全球流感监测网络”、1955年“全球消灭疟疾计划”、1967年“全球根除天花计划”等计划项目,但全球合作整体进展缓慢。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防疫体系尚未开始建立B做法突破了国家主权界限C世卫组织缺少有效管理机制D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答案解析:【答案】D【解析】据材料“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但全球合作整体进展缓慢”可知,二战后虽然对一些疾病进行了全球防疫但进展缓慢,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到1967年是两极对峙时期,受意识形态影响,无法实现全球

2、合作,故选D项;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联盟国际卫生组织等的成立标志着全球防疫体系的建立,故此时已经建立全球防疫体系,排除A项;全球防疫需要主权国家与政府间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协调,突破国家主权界限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全球防疫除了需要世卫组织的协调外,还需要国家间的配合,故C项不是全球防疫无法实现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2下图为19492018年中国与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数据图。此阶段中国人均寿命的变化得益于()ABCD答案解析:【答案】D【解析】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把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3、开展形式多样的清理环境、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使人均寿命增长,故正确;中国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医疗网络覆盖全国,积极预防传染病,重视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推动中国人均寿命增长,故正确;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使全民病有所医,推动中国人均寿命增长,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3下表统计了古代中国部分朝代的疫灾状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政治状况与疫灾数量无关B疫灾的频度总体上趋向增高C各朝代疫灾历时年数均衡D疫灾年数与朝代年数成正比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西汉到清朝

4、疫灾频度呈现上升趋势,故选B项;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政治腐败、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出现,因明清时期疫灾年数较多,故政治状况与疫灾数量有关,排除A项;明清时期疫灾年数较多,其余时期相对较少,故均衡说法错误,排除C项;隋唐五代时期历时年数380年,疫灾年数41年,清朝时期历时年数268年,疫灾年数218年,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41910年末到1911年初中国东北爆发新型鼠疫,数万人死亡,在国际专家们束手无策之际,年轻的中国医生武连德突破重重困难,大胆创新,成功化解了危机。1911年4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重要的国际性科学会议“万国鼠疫大会”在沈阳召开。上述材料说明()

5、 A瘟疫防治工作需要国际合作B政府在防疫中起到主导作用C中国防疫工作得到世界肯定D中国的防疫技术当时领先世界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因为中国医生伍连德在疫情防控中化解了危机才促成了国家性科学会议“万国鼠疫大会”在沈阳的召开,说明国际上认可并肯定了中国的防疫工作,故选C项;瘟疫防治工作肯定需要国际合作,但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A项;材料中展示的是中国医生在防疫工作中的杰出成就,没有显示政府的主导作用,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中国在19101911年防疫工作的成就,得出防疫技术领先世界的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519世纪末,英格兰和威尔士因患肺结核造成的死亡率达到222%,英国伦敦医

6、院对1420名死亡儿童的尸体进行解剖,解剖数据表明有45%的死因是肺结核,而其中的80%是来自工人家庭。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工业革命的发展B城市人口的增加C贫富差距的扩大D医疗技术的落后答案解析:【答案】A【解析】据材料“19世纪末而其中的80%是来自工人家庭”可知,死于肺病的孩子大多为工人家庭,结合所学这一时期英国进行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底层工人的生活环境较为恶劣,故选A项;据所学城市人口增加不会造成肺病增加,排除B项;贫富差距的扩大与肺病无关,排除C项;医疗技术影响的是治疗效果,不能说明肺病患者多数来源于工人家庭,排除D项。61902年,清政府用巨款收回由八国联军把持的检疫

7、机构,改设天津卫生局,“专司防疫清洁事宜”,下设“时症医院”、“妇婴医院”、“育黎堂”和“官厕”等4个部门,推行清洁道路、施治病症、防疫检疫等事项。后因周边“迭生疫症”,又在大沽、北塘、营口、唐山、秦皇岛当地添置防疫院,派员检疫。这些做法() A表明清末新政注重民生关怀B实现了中国卫生事业的近代化C改变了国人的健康卫生观念D体现了清廷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答案解析:【答案】D【解析】据材料“推行清洁道路、施治病症、防疫检疫等事项。后因周边迭生疫症,又在大沽、北塘、营口、唐山、秦皇岛当地添置防疫院,派员检疫”可知,清政府在发生“疫症”时,及时做出应对,说明清政府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有所提高,故选D项;

8、据材料“清政府用巨款收回由八国联军把持的检疫机构,改设天津卫生局”可知清政府注意卫生事业,不能扩展为民生关怀,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清政府在卫生事业方面的措施,不能说明中国卫生事业已经实现了近代化,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清政府所做的卫生事业,不能反映国人的观念,排除C项。7下表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对于“西方”观念的变迁:与17世纪相比,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说明()A向西方学习的领域上更加生活化B看到西方制度的先进C民族危机促成新一轮的西学东渐D开始深入向西方学习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西学”“西儒”“西医”“西历”等词语出现在书籍里,可见鸦片战争后,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故选C

9、项;“西学”“西儒”“西医”“西历”和先前的学习相当,并没有出现下移的趋势,依然在宏观层面,排除A项;“西学”“西儒”“西医”“西历”这些并没有制度的内容,排除B项;“西学”“西儒”“西医”“西历”和明清时期的内容并没有太大区别,不能体现深入的趋势,排除D项。8鸦片战争后,有人批评中医不懂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有别,希望“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这表明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日益盛行B西学在中国的影响扩大C中西医融合的趋势加速D传统观念影响社会进步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体现了对西学的肯定,说明认同西学的人越来越

10、多,影响越来越大,故选B项;“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这是一种中西结合的态度,而不中体西用,排除A项;“有人批评中医不懂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可见生活中中西医的思想还是对立的,不能说明融合的趋势,排除C项;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有别”,希望“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已经不是传统观念了,而是新的观念,排除D项。9甲骨文中记载:“己巳卜,兄(同“兇”),贞其燎于盟室(用嘉草、莽草熏燎等办法防控病毒),叀小羊(向鬼神祭祀)”据材料可知,殷商时期() A防控疫情的应对措施科学理性B占卜成为预防疾病的重要方式C初步具有消毒隔离的防疫意识D中医理论初步完成了体系构建答案解析:【答案】C【

11、解析】据材料甲骨文中记载“贞其燎于盟室(用嘉草、莽草熏燎等办法防控病毒)”可知,殷商时期已经初步具有消毒隔离的防疫意识,故选C项;“嘉草、莽草熏燎等办法防控病毒”这一层面只是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防疫的意识,未能体现出整体的科学与理性,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占卜中的甲骨文反映出殷商时期的部分史实,而非强调占卜成为预防疾病的重要方式,排除B项;标志着中医理论初步完成了体系构建的医学书籍是黄帝内经,而黄帝内经创作年代是先秦至汉,排除D项。10皇甫谧是魏晋时期著名学者,他吸收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针灸甲乙经,成为针灸学的经典文献。他在针灸甲乙经序中说:“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

12、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他把精通医道和政治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看待,把被传统视为小道末技的医术提升为实现儒家仁道的必备之术,强调人人皆应知医。据此可知,皇甫谧() A注重对医学文献的整理B重视医道的地位和作用C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D淡泊名利专注学术研究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据材料“他把精通医道和政治社会责任感联系起来看待,把被传统视为小道末技的医术提升为实现儒家仁道的必备之术,强调人人皆应知医”可知皇甫谧希望提高医道地位,发挥医道在社会中的作用,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皇甫谧对医道的重视而非对于医学文献的整理,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皇甫谧的医学理论,并未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13、,排除C项;皇甫谧强调为医与做人之间的关系,与淡泊名利无关,排除D项。11在1918年的大流感中,人们开始意识到,无论贫富还是体质强弱,没有人可以对大流感免疫,归根结底,流病(感)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这一认识() A有利于全民保健体系的建立B刺激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C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D促进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整答案解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18年大流感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流感是社会问题,因此要建立全民保健体系,提高免疫力以应对流感的侵袭,故选A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已经爆发,与1918年大流感无关,排除B项;美国参战、俄国十月革命等因素促进世界大战结束,与大流感无关

14、,排除C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促进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整,与大流感无关,排除D项。12史记记载,春秋时诸侯赵简子因扁鹊医术而“赐扁鹊田万亩”,又记载“赵烈侯好音,谓相国公仲连:寡人有爱(音乐),可以赏之乎?公仲曰:富之可,贵之则否,遂赐歌者田万亩”。这一现象() A使分封制遭到了严重破坏B提高了庶族地主政治地位C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D表明世卿世禄制日渐衰落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据材料“赐扁鹊田万亩”“赐歌者田万亩”,可知春秋时期赏赐土地比较常见,这有利于土地集中,从而促进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故选C项;春秋时期土地的变化促使分封制开始破坏,并不是遭到严重破坏,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医、工、歌

15、者地位很低,扁鹊、歌者因获得土地只是达到了富,并没有达到贵,政治地位没有得到提高,排除B项;世卿世禄制的典型特点是爵位的世袭性,强调血缘等级的高低,而材料中只是给予歌者、医者土地财产,并不是爵位,排除D项。13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他曾做过实验,对出现与人类癫痫症患者同样症状的山羊头部进行研究,发现山羊头部“充满了液体与恶臭,证明了疾病而非神明是损害身体的罪魁祸首”。由此可知古希腊人() A已经完全摆脱了神灵崇拜B尝试通过实验解释疾病的发生C疾病和宗教已经脱离关系D理性思维占据了当时主导地位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实验解释疾病,与材料中“他曾做过实验”“证明了疾病而非

16、神明是损害身体的罪魁祸首”相符,故选B项;完全摆脱了说法绝对化,与材料中“希波克拉底”一人不符,排除A项;C项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中“希波克拉底”一人,无法证明理性思维占据了当时古希腊人主导地位,排除D项。14下表为中国古代医学的部分成就。这可用来说明,中国古代()A官僚体制推动了医学发展B部分官僚对医学理论的重视C医者十分注重医术的传承D基层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完备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由材料“淳于意曾做过齐国太仓长”、“巢元方曾任太医博士”、“王叔和曾任太医令”可知古代医学理论得益于部分官僚的努力,故选B项;材料并未提及官僚体制,排除A项;材料中无法看出医术的传承,排除C项;“基层

17、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完备”与中国古代史实不符,排除D项。15中医在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古代某医学著作确立了“审因辨证、因证立法、以法系方、遣方用药”的施治原则。该著作() A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B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C倡导积极的健身学说D对中医药学进行了系统总结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审因辨证、因证立法、以法系方、遣方用药”的施治原则,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故选B项;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排除A项;华佗“五禽戏”,倡导积极的健身理念,排除C项;本草纲目对中医药学进行了系统总结,排除D项。161953年10月,中共卫生部党组向中央报告,确

18、定卫生工作的重点首先是要加强工矿卫生和城市医疗工作,使农村卫生工作和互助合作运动密切结合,并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治对人民危害性最大的疾病。这一举措的施行() A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现C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开始兴起D服务国家经济建设重点的开展答案解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确定卫生工作的重点首先是要加强工矿卫生和城市医疗工作,使农村卫生工作和互助合作运动密切结合”可知,卫生工作的重点与工业化建设、城市建设相适应,同时在农村中又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结合题目时间,此时我国已经开始了一五计划,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已经开始,说明当时的卫生工作服务于经济

19、建设,故选D项;根据题目时间,此时我国已经开始了一五计划,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已经开始,国民经济恢复人物已经完成,排除A项;工业化战略的实现主要是依靠经济层面的努力,卫生工作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并且一五计划只是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还未实现工业化,排除B项;材料只能反映当时的卫生工作,不能推断农村卫生工作是在1953年才开始兴起,排除C项。171952年,全国卫生会议确定“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四项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 A导致医疗卫生领域出现“左”倾B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C确立了医疗卫生的统一管理制度D适应了资金缺乏人才不足的国情

20、答案解析:【答案】D【解析】由材料“面向工农兵、团结中西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四项原则”可知新中国初期的卫生工作方针适应了当时资金缺乏人才不足的国情,故选D项;“左”倾错误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后期,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卫生工作而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卫生工作原则而非统一的管理制度,排除C项。181348年黑死病肆虐欧洲,疫情过后,人们抛弃了天国的幻梦,宣扬幸福在人间。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人格的觉醒,人开始成为“精神的个体”,并且从这个角度开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材料反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B文艺复兴出现的必然性C欧洲瘟疫流行的影响D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疫情过后,人们抛弃了天国的幻梦,宣扬幸福在人间”并结合所学知识,黑死病疫情之后,使教会影响力受到巨大打击,人格的觉醒、认识自己、发现自己都是黑死病所带来的影响,故选C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黑死病对人的觉醒的推动作用,文艺复兴的必然性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