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上海爵士乐传播发展初探_第1页
建国前上海爵士乐传播发展初探_第2页
建国前上海爵士乐传播发展初探_第3页
建国前上海爵士乐传播发展初探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国前上海爵士乐传播发展初探内容提要本文对建国前爵士乐在上海的传播方式和发展形式进行了概述, 并且对爵士乐的传入、早期的流行情况及其与当时其它流行音乐、传统音乐乐种的相互影响等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探讨与分析。关键词爵士乐陈歌辛姚敏爵士乐是20 世纪以来对整个世界音乐的发展起到过深远影响的一个新型乐种。在音乐史的广阔海洋之中, 爵士乐仅仅是一个 “小弟弟”, 但从整个20 世纪音乐思想的发展和音乐形式的发展流变来说 , 爵士乐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哥哥”, 时常与各种传统和现当代乐种融合、分离, 深刻影响着世纪音乐的发展导向和音乐思维的传承。所以 , 研究爵士乐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就更具有典型意义。爵

2、士乐的引入, 其影响不仅仅是给人以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和审美视角, 与爵士乐自身相关的表演和传播方式也相应地引入进来。对爵士乐的流传起重要作用的传播方式这个重要的环节经常被人们忘记,却正是这一重要环节对爵士乐的传播起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本文拟从爵士乐在解放前我国上海的传播情况为主要内容, 简要地叙述一下当时爵士乐在上海发展传播的大概情况。20 世纪是个多元文化的世纪, 任何音乐的流传都是这样, 文化的传播和扩散都不会再是单线条的。 不同于其他文化呈现出的面状或带状的传播方式, 爵士乐的传播扩散呈现出的是一种源自一个中心始的放射状的多线条扩散方式。具体表现为自美国为中心, 通过乐手和乐队的扩散; 唱

3、片的流传;各种海报、广告的宣传, 逐渐深入到全球的各个角落。最早能够找到爵士乐在中国登陆的时间大约为20 世纪初。演出的场所受到限制, 基本集中在租借区、在文人汇聚区和商人、政要聚集区, 舞厅夜总会等场所。流行不广, 限于一些人群, 主要包括党政要员( 主要指国民党) 、大商人、大企业家等腰缠万贯者 , 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等。在工业化的影响下,20 世纪的文化传播方式呈现为多样性, 特别是爵士乐艺术形式基本定型以后自身有特色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1. 借助唱片的保存和扩散。2. 随着电影的发展, 附着在电影音乐重视自身流传扩散以求得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3. 和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也

4、会对爵士乐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任何一种文化在向外传播扩散的过程中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即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给人们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带来了新的活力, 是人类文明突飞猛进的“强心剂”。不同文化碰撞的时期往往是人们思想较为开放, 文化较为活跃的时期。上海的经济和思想的发展为爵士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场所,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出现了一批专业的的爵士乐的填词和曲作家, 这些人主要从事对爵士乐的拼写, 专门为当时的电影和娱乐服务, 其中出现了一大批专业的音乐家, 包括陈歌辛(1914-1961), 作曲家、诗人、散文家、语言学家。姚敏(1917-1967),歌唱演

5、员、作曲家。黎锦光(1907-1993), 是中国流行音乐先驱黎锦晖的七弟。( 黎家七兄弟在文化上都有很大的贡献) 。代表曲目玫瑰玫瑰我爱你( 陈歌辛 ), 雷梦娜、 恰恰恰、 夫妻相笃、 是真是假( 姚敏 ), 莺飞人间中插曲香格里拉、 少年的我、 花样的年华( 黎锦光 ) 。爵士乐的传播扩散对上海流行音乐界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巨大且持久的, 虽然只有短短的20 多年时间, 但其经典的作品仍然流传深远, 但就其特点来说, 与我们中国对音乐的需求相差甚远, 对我国的音乐创作群体来说影响就更不明显, 当时音乐群体的创作主要分为几种: 一种是专注于传统音乐的发展, 一种是对西方正统音乐的追求, 还

6、有就是对民族对抗战等群众性的音乐创作。而且在传统思想上, 爵士乐被认为是一种娱乐的音乐, 是没有任何艺术性可言的音乐, 加之爵士音乐毕竟是一种来自外来的消遣音乐, 在上海的影响面也主要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少数人, 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 这个“外来户”并不是土生土长在中国的艺术 , 所以它的影响不可能会像茉莉花那样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从本质上讲, 爵士乐的表演风格和美学品位与中国数千年来所形成的平和审美观格格不入 , 即使爵士乐在中国的上海兴盛了一段时间, 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是不可能让这个外来的“小弟弟” 篡夺了数千年来一以贯之的审美取向。所以 , 即便是上海在当时算是思想最为开放的中国城

7、市,爵士乐也不可能占有统治的地位, 只能像天涯歌女中玫瑰玫瑰我爱你一样起一个“点缀”的作用。爵士乐在中国的影响其实早有历史, 这种由美国黑人贫民创造的民间音乐在征服了白人之后, 也舶来到东方, 三四十年代上海的流行音乐深受其影响, 曾出现过相当规模的爵士乐演出和一些颇具水准的爵士乐音乐家。不过那时的爵士乐主要是为舞厅伴舞。当时的音乐演奏与歌曲创作都表现出国人对爵士乐的吸收与借鉴, 新鲜而单纯( 上海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的演奏, 依然保留着当年的影子 ) 。几十年的沧桑变迁, 爵士乐在中国几乎销声匿迹, 出现了近40 年的断层。而这期间正是爵士乐重要的发展阶段。爵士乐早已摆脱了四平八稳的伴舞的音

8、乐形式, 融合了丰富的音乐风格、文化特质和演奏技巧, 最具音乐自身的魅力、表现力和感染力, 早已置身于高雅艺术的行列。上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 , 爵士乐在中国复兴, 并赢得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今天的爵士乐早已超越了各种单一的音乐文化形式 , 发展成为一种属于精神范畴的音乐, 它最能体现音乐家灵感和和创新, 它既有个人独奏、小乐团 , 也有类似交响乐团的大乐队编制。不仅旋律、和声和节奏方面极具特色, 更复活了古典音乐失传已久的即兴演奏。此外 , 爵士乐强劲的节奏、复杂的和弦体系以及高超的演奏技巧等等都因音乐家不同的喜好、文化背景和生活体验而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现。爵士乐通过它独特的音乐语言, 从不重复的、饱涵丰富文化特征的、极具个性的灵活的音乐演奏, 时而低沉忧伤, 如泣如诉, 时而强劲高亢, 激动奔放 , 直探听者的心底, 给人深刻的精神体验和心灵的喜悦。爵士乐最引人入胜之处, 也正在于此。爵士音乐作为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新型音乐文化之一, 其自身的发展和变化体现了20世纪文化发展与传播的许多新特点。研究爵士音乐在上海这个当时中国这个经济文化最为开放的城市的传播状况 , 其在中国这个新的环境中生长、发展的状况体现出了很多新的文化传承特征。本文无力对爵士音乐与中国音乐相结合的具体情况进行展开论述, 谨借此文引出这一涵盖面相当广的课题, 抛砖引玉,望以后专家学者们能够对这一课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