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z在公共决策中如何建立公民真实意愿的表达机制摘要在公共决策中公民真实意愿的表达作为公民参与的一项重要容,既是历史开展,社会网络化和中国转型的现实需要,也是人权善治和协商的重要容。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一系列反映公民真实意愿的表达制度,但也存在着制度不完善,不同群体利益表达的能力有差异及实现路径不一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构建培育机制与引导机制完善公民意愿表达的方式和渠道,创立新的意愿表达平台等措施来完善公民在公共决策中的真实意愿表达机制,使公民的意愿表达在法制化、规化轨道上运行。关键词 公民参与 公民意愿 机制表达 Howto createmechanisms f
2、orcitizens ofthe truee*pression of the will inpublic decision-makinginWriter:Gu Leyuan instructor:Kang Qinchun Huizhou University, PoliticalLaw,Huizhou,Guangdong,516007AbstarcIn public decision citizen true wishes e*pression as citizen particip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social networking and h
3、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s sovereignty, but also realistic need good governance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and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t present, our country has established the system of peoples congresses and so on a series of reflect the true wishes to e*press
4、 system citizens, but there is also system is not perfected, different groups interests e*pression ability have differences and its realization is differ, etc. Therefore, we must bine actual, constructing the training mechanism and perfect the citizen intend to e*press the leading mechanism of style
5、 and channel, create new intend to e*press platform for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perfect the citizen in the true e*pressing public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which enables citizens will e*press in leg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in orbit.KeywordPublic policy CitizenswillMechanism ofe*pression目录TOC o
6、 1-3 h z uHYPERLINK l _Toc2915039811 引言 PAGEREF _Toc291503981 h 1HYPERLINK l _Toc2915039822在公共决策中建立公民意愿表达机制的现实依据和理论根底 PAGEREF _Toc291503982 h 1HYPERLINK l _Toc2915039832.1课题研究的现实依据 PAGEREF _Toc291503983 h 1HYPERLINK l _Toc291503984公民参与的历史的需求 PAGEREF _Toc291503984 h 1HYPERLINK l _Toc291503985信息网络化与网络
7、普及化的需求 PAGEREF _Toc291503985 h 2HYPERLINK l _Toc291503986中国改革转型的需要 PAGEREF _Toc291503986 h 2HYPERLINK l _Toc291503987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增强的需求 PAGEREF _Toc291503987 h 2HYPERLINK l _Toc2915039882.2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PAGEREF _Toc291503988 h 3HYPERLINK l _Toc291503989人权理论 PAGEREF _Toc291503989 h 3HYPERLINK l _Toc291503990
8、善治理论 PAGEREF _Toc291503990 h 3HYPERLINK l _Toc291503991协商理论 PAGEREF _Toc291503991 h 4HYPERLINK l _Toc2915039923 我国公共决策中公民意愿表达机制现实运作及存在的问题 PAGEREF _Toc291503992 h 5HYPERLINK l _Toc2915039933.1我国公共决策中公民意愿表达机制运作的现状 PAGEREF _Toc291503993 h 5HYPERLINK l _Toc291503994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领导同志的自觉与感知 PAGEREF _Toc291503
9、994 h 6HYPERLINK l _Toc2915039953.1.2 人民代表大会 PAGEREF _Toc291503995 h 6HYPERLINK l _Toc2915039963.1.3 人民政协 PAGEREF _Toc291503996 h 6HYPERLINK l _Toc2915039973.1.4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PAGEREF _Toc291503997 h 6HYPERLINK l _Toc2915039983.1.5 信访制度 PAGEREF _Toc291503998 h 6HYPERLINK l _Toc2915039993.2我国在公共决策中公民意愿表达
10、机制存在的问题 PAGEREF _Toc291503999 h 7HYPERLINK l _Toc2915040003.2.1 利益主体在社会构造中所处的地位对其表达能力影响较大 PAGEREF _Toc291504000 h 7HYPERLINK l _Toc2915040013.2.2 弱势群体意愿表达被动化 PAGEREF _Toc291504001 h 7HYPERLINK l _Toc2915040023.2.3 少数人意愿表达暴力化 PAGEREF _Toc291504002 h 7HYPERLINK l _Toc291504003极个别党政干部的腐败和官僚主义,堵塞了人民意愿表达
11、的渠道,引发信任危机 PAGEREF _Toc291504003 h 8HYPERLINK l _Toc2915040044在公共决策中建立公民真实意愿表达机制的措施 PAGEREF _Toc291504004 h 8HYPERLINK l _Toc2915040054.1构建培育机制,增强公民的利益表达主体意识 PAGEREF _Toc291504005 h 9HYPERLINK l _Toc291504006提高不同群体对自身利益自觉把握的能力 PAGEREF _Toc291504006 h 9HYPERLINK l _Toc291504007增强不同群体在利益表达的意识和意愿 PAGER
12、EF _Toc291504007 h 9HYPERLINK l _Toc291504008树立正确的利益表达权利观念 PAGEREF _Toc291504008 h 9HYPERLINK l _Toc2915040094.2政府要构建引导机制,实现政府与不同群体的良性互动 PAGEREF _Toc291504009 h 10HYPERLINK l _Toc291504010公共管理者对群众的引导 PAGEREF _Toc291504010 h 10HYPERLINK l _Toc291504011加强公共管理者与各利益主体的互动 PAGEREF _Toc291504011 h 10HYPERL
13、INK l _Toc2915040124.3在充分利用现有比拟完善的表达渠道上,开辟在公共决策中公民真实意愿表达空间 PAGEREF _Toc291504012 h 11HYPERLINK l _Toc291504013充分发挥人民代表的利益表达作用 PAGEREF _Toc291504013 h 11HYPERLINK l _Toc291504014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利益表达功能 PAGEREF _Toc291504014 h 11HYPERLINK l _Toc291504015健全社会团体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在公共决策中真实意愿表达的功能 PAGEREF _Toc291504015
14、h 12HYPERLINK l _Toc2915040164.4构建规机制,形成法治化的利益表达制度,实现利益表达方式的理性化、法治化 PAGEREF _Toc291504016 h 12HYPERLINK l _Toc2915040174.5搭建更多新形式的利益表达平台 PAGEREF _Toc291504017 h 13HYPERLINK l _Toc291504018合理利用民意调查手段,广泛收集公众真实意愿 PAGEREF _Toc291504018 h 13HYPERLINK l _Toc291504019发挥群众传媒的利益表达窗口作用 PAGEREF _Toc291504019 h
15、 14HYPERLINK l _Toc291504020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利益表达渠道,快速、方便了解各主体的表达要求 PAGEREF _Toc291504020 h 14HYPERLINK l _Toc2915040215 结语 PAGEREF _Toc291504021 h 15HYPERLINK l _Toc291504022致 PAGEREF _Toc291504022 h 16HYPERLINK l _Toc291504023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291504023 h 17-. z1引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转型期,社会构造的不断分化,同一个阶级局部化为
16、不同的阶层和社会群体。在公共决策中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公民真实意愿的表达机制,正确地、合理地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公民真实意愿表达机制有序、科学和合理开展显得格外重要。在当今网络技术极大进步和普及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公共管理者和公共参与者的空间和环境,利益诉求的方法或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民参与的广度进一步扩大,深度不断加深。这就要求政府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需求 ,为其提供更好的公共效劳,善于协调和平衡各个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同时在不同群体的集体选择过程中,作出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选择。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公民政治意愿表达与政治参与机制,对一系列的变化却没有很好的反响,因
17、此出现了公民意愿表达的扭曲导致了一系列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如瓮安事件等事件发生,带给我们社会带来更多深刻的思考。这就促使我们应更加关注公民意愿的表达,因而,关注利益表达机制的建构,使得所有社会群体具有平等的话语权,关注各利益相关方都有意愿表达的平台,决策主体与社会群体进展有效、真实的信息沟通与交流。阮思余.群体事件频发呼唤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J.学术中国2021.102在公共决策中建立公民意愿表达机制的现实依据和理论根底2.1课题研究的现实依据公民参与的历史的需求公民参与,又称公共参与,公众参与,是指公民为实现或扩展维护自身利益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以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和活动的总和。20世界七八
18、十年代以后,世界围的公民参与活动不断加强,协商公民治理的要求和呼声与日俱增。约翰.克莱顿.托马斯.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M.中国人民.2005年第一版.22-30页一般说来,公民参与的水平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开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现代社会的实质性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的开展,公共参与公共决策中已经成为公共生活中重要的一局部,公民参与不仅在形式上在,本质上也赋予了公民表达自己利益的时机,保证公民获得影响自身生活和开展的权利,而且它还维系着公民和政府之间持续的沟通和信任的关系,保证了公共决策的合法性,是公共决策化,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根本要求。主席在十七大的报告上说,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
19、,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发动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推动决策科学化,化,完善决策信息的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科学度和公共参与度。由此,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公民在公共决策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是公民参与的历史开展需要,是实现政治的重要容之一。信息网络化与网络普及化的需求现代媒体技术的快速开展,已经为公民带来更多了解社会和表达意愿的时机和平台。特别是以互联网广泛应用为代表的信息手段的完善,以其自身具有的平等性、虚拟性、多元性等特点,为公民了解和参加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等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和高效率。近年来,政府也加
20、大对于公共信息公开的建立力度,网络、报纸、电视等群众传媒成为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公众可以从中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到关于公共决策的信息并参与其中。因此信息化社会不仅提高了公众在公共决策中的意愿表达的热情,而且也为公民的意愿表达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在公共决策中公民与公共管理者的互动创造了条件。中国改革转型的需要世界性金融危机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带来了新的考验,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经济转型,政府转型,通货膨胀等问题时刻威胁着国家的稳定开展。因此,公共决策面临的环境将要更加纷繁复杂,在公共决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决策的失误可能带来更加无法弥补的损失。再者,随着改革的逐步
21、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社会利益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以致近几年群体性利益表达事件呈现频发态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开展。公民利益诉求意愿的增加就意味着政府要对此作出积极地反响,并对此给予引导。再者,在一个经济社会处于重要转型期的复杂环境下,任何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都会给国家稳定和开展带来巨大的威胁。所以建立一个科学的公民意愿表达机制显得意义重大,刻不容缓。公民意愿表达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的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为公共管理者在制定和实施公共决策时提供可靠的信息指导,不仅实现了公共决策的社会利益最大化,更加有利于政策的顺利执行。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增强的需求约翰.克莱顿.托马斯.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M.人民.2
22、005年56-70页随着公民意识的广泛传播和实践,公民的意识不断提高,参与政治的意愿不断增强。尽管在中国公民社会尚未真正形成,但是公民的意识已经有了一个相当大的进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在向世界学习的先进文化技术的同时,西方的思想和一些成功实践经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承受。在另一方面,政府对于建立的重视和持有的开放态度,更加促进了我国公民意识的觉醒,使得公民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和实践。这就使得公民前所未有的渴望在公共决策中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并对于公共决策施加一定的影响,维护自身的利益。2.2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人权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人民,1995年版,79-82页人
23、权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典的直接,它的根本含义就是人民的统治或是多数人的统治,尽管千百年来政治家和思想家对人权有过无数的定义,但万变不离其宗,人权的最根本意义始终是人民的统治或主权在民。马克思人权理论的核心容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论点是马克思在总结1848年欧洲命的时候提出的,马克思从最开场的对人的关注,强调人的作用,一直就存在着其对人的终极关心的思想。这一思想在社会主义中国得到了真正的实现,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实现了人权的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当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的一个重要开展就是将人权或人民当家作
24、主不仅仅是看作一种制度的标准,更是看作如何着力根据群众之所需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也就是说将重心放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途径上。为了能够保证人民真正地当家作主,使人民掌握好政权就必须健全制度,丰富形式,扩大公民有效地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选举、决策、管理和监视,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在公共决策中的意愿表达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表达,也是公共参与的一个重要容。保证了公民广泛的参与及其利益诉求才就是人权的实际要求。因此,人权论是在公共决策中公民意愿表达的最为直接而有最为重要的理论根源。善治理论俞可平.引论:治理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2000年版,87-98页20世纪90年代以来
25、,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政治生活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政治生活的重心正在从统治走向治理,从治理走向善治。善治己经成为世界各国政治学界的主流话语之一,也是各国构建新的政治理论和行政管理模式的现实选择。善治就是使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是社会治理方式的最优选择,也是对传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种纠偏。善治的本质就是要建立国家和公民社会的一种新的关系,实现政府与公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的最正确状态。在公共决策中公民意愿的表达就是政府政府与公民对社会公共事务合作的一个重要容,它表达在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利关系。一个完善的公民利益表达机制一方面可以真实有效的表达民意,反映民情,表达公民的利
26、益诉求,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利益表达机制渠道集中民智,克制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角色定位的局限性使得公共决策更加合理、科学,不仅提高了公共决策的质量和效率,而且有利于政策的推广和实施,满足了政府和公众双方的利益,实现双赢。归根结底,要实现善治就要使公民与政府之间形成积极而有成效的合作,而这种合作的关键就在于建立在公共决策中公民真实意愿的表达机制,假设公民的利益表达的权利得不到保证,也就不会有善治,善治更强调通过公民参与来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在公共决策中,民意的表达就是政府和公民合作的第一步。协商理论协商萌芽于古希腊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协商的理论随着西方
27、政治哲学的复兴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逐渐形成了成熟、严谨的体系。同时,协商理论中存在的价值偏好正是公共决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两者之间的巨大引力使得它们走到一起。古特曼和汤普逊认为,所谓协商,指称的是这样一种政治形态,即公民通过广泛的公共讨论的过程,各方的意见在公共论坛中互相交流,使各方的立场和观点得到充分表达,并在追求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并达成各方可以承受的可行方案。米勒认为,当一种体制的决策是通过公开讨论每个参与者能够自由表达,同样愿意倾听并考虑相反的观点做出的,则,这种体制是协商的。这种决策不仅反映了参与者先前的利益和观点,而且还反映了他们在思考各方观点之后作出的判断,以及应该用来解
28、决分歧的原则程序。瓦拉德斯等人则认为协商是一种治理形式。总之,虽然大家对协商的研究各有侧重,表述各异,但是对协商核心价值的理解是根本一致的,都强调了协商是一种治理形式、是政治的过程,是具有公共利益属性的。俞可平.引论:治理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2000年版,87-98页赋予公了共决策决策中公民意愿表达的合法性,这也就意味着公民的利益表达是一种权利而且是受法律保护的。因此,协商为公民在公共决策中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提供了理论的支持,赋予了公民利益表达的政治理性。协商是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既各自坚持,又相互妥协。目前,在我国各个社区一般都有一个社区共建理事会,这是一个协商议事机构,是在社区层面上进展
29、协商进而实现社区利益表达的有效组织形式。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虽然大家有着一致的根本的利益,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社会的开展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的情况千差万别。改革开放以来,具体利益的分化,需求的多元和四个多样化的出现,使得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进入到一个有史以来最纷繁复杂的时期。因此,在公共决策时就必须兼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展充分的协商,尊重民意,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达成共识,实现公共决策的利益最大化。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的重要形式,是开展协商的重要机构,它的建立鼓励和保护了公民利益表达的权利。政协*市江东区委员会. 协商*
30、是一种重要的*形式.2007-5-16 ./z*bgs/jyll/z*lt/2007051616518.shtml3 我国公共决策中公民意愿表达机制现实运作及存在的问题近几十年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公共决策中公民意愿机制的建立有了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方式越来越丰富,意愿表达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由于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实践活动起步较晚,所以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借鉴西方兴旺国家的地方。3.1我国公共决策中公民意愿表达机制运作的现状王鲲鹏,娄成武.转型时期我国利益表达机制分析及完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公民利益的充分表达乃至实现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开展和
31、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是稳固政党执政的民心根底和合法性,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高度关心和重视公民利益表达诉求问题,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的公民利益表达制度的建立获得了较大的成果。现时期我国公民利益表达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领导同志的自觉与感知各级党政领导负责本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开展,通常因其所处的地位和所具有的知识、阅历、权威等能够发现、确认、预测*些潜在问题,并将发现的问题迅速列入政策议程。由于党政领导人处于决策系统的核心地位,通常所发现的问题进入公共决策系统后能迅速得到解决。人民代表大会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我国实行议行合一的国家机构制度
32、。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各级人大代表都可以将发现的问题通过向政府提出建议、议案、质询等方式向政府表达诉求,并监视政府行为。人民政协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的重要形式。因而,党的各项重大决策在出台前都要征求政协及其委员的意见,在党的方针、政策转变为国家的政策前,使相关方都知悉、了解、有利于政策的修改完善和实施。同时各级政协及其委员也可以将政府施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反映,催促政府依法行政。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我国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这两项制度使公民能够对行政机关做出的侵犯其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得到法
33、律救济的途径。公民可以对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向该机关的上级机关或同级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使具体行政行为受到行政系统的法律监视。对一些具体行政行为,公民也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使具体行政行为承受司法审查,以维护个体利益。 信访制度信访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益表达渠道,党和政府通过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了解社情民意,倾听民众心声。国务院于2005年公布了新的信访条例,同时废止1995年版信访条例,新的信访条例增加了赋予信访部门交办权、督办权等更多的权利,并且增设了疑难信访的听证、信责等制度,将利益表达规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公民可以通过信访途径依法表达利益诉求。3.2我国在公共
34、决策中公民意愿表达机制存在的问题新华网.公共利益表达机制存在七大缺news.*inhuanet./politics/2007-08/11/content_6511977.htm.2007-08-11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的民意表达制度的建立也得到了一定的开展,然而,我们清楚地看到,我国在公共决策中公民真实意愿的表达制度还是存在着诸多缺乏,主要表达在一下几个方面: 利益主体在社会构造中所处的地位对其表达能力影响较大 强势群体虽然人数比列少,但占有的社会资源多,导致其利益表达能力强、影响大,强势群体通过市场竞争和资本积累,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赢得较其他群体更多的利益表达平台。当今社会,社
35、会各界精英很多都担任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职务,使其可以直接同政府官员直接对话,反映其利益需求。有些甚至可以运用手中掌握的社会资源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谋取更多的利益表达时机:如通过控制媒体制造舆论,营造有利的表达气氛;通过在培植利益代言人赢得话语权;利用寻租行为腐蚀领导干部,安插利益代理人;通过利益交换关系,形成利益联盟等等。这些强势群体在利益表达过程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扭曲了正常的利益表达渠道,限制了其他群体的利益表达功能。 弱势群体意愿表达被动化我国的阶层构造呈现金字塔式构造,而处于社会构造底端的弱势的大多数主动参与利益表达的意识不强。一般而言,弱势群体的主动性参与和其所在地的城市化水平、受教 育
36、程度、利益关联程度等因素成正相关关系。通常,弱势群体往往由于政府的具体政策或具体行政行为影响到其利益而被迫进展利益表达,而其利益表达方式往往以信访形式或诉诸于媒介等表达。这种被动性的利益表达由于先天的缺乏,往往缺乏有效性,一方面由于政策或行政行为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其他利益相关方尤其是很多既得利益者也会通过种种方式阻挠既定事实的改变。少数人意愿表达暴力化近年来,围绕农村土地征用、房地产开发等利益敏感领域以极端个案形式所表现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利益相关人或是对政府公然表达不满,或是组织、煽动人员对阻碍利益实现的人员直接诉诸于暴力,或是直接以仇恨社会的行为呈现,暴力事件已成为影响的社
37、会稳定和谐的一大顽疾。此类事件由于利益矛盾锋利,如不能及时有效处理,极易产生示作用或是引发更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由网络所引发的网络暴力亦开场出现。网络的出现,在带给人们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人们可以利用网络随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说,网络舆论已成为将个体关注的问题转化为群众议程的最便捷的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在方便人们利益表达的同时,也产生了以人肉搜索为代表的网络暴力。网络暴力表达与传统暴力事件相比,具有隐蔽性、伪正当性,但后果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李枫.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行为失范及对策研究,.docin./p-51129455.html
38、 ,2021.4极个别党政干部的腐败和官僚主义,堵塞了人民意愿表达的渠道,引发信任危机官僚主义一直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开展的一个顽疾。官僚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漠视人民的疾苦,对群众的合理要求冷硬横推,这种做法就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任,而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使得一些本来应通过也可以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出于对基层政府的腐败,官僚作风的民愤,是群众对一些干部和基层政府存在普遍丧失信任感,导致群众信访不信法形成一支庞大的涉法上访队伍,使上访呈现出上访数量的上升性,问题处理上的复杂性,信访形式的组织性,表达方式上的偏激性等特点
39、。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或出于政绩私利等考虑,掩盖矛盾、堵塞言路、压制民意,使民意呼声往往不能及时反映到上级党委政府,致使矛盾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锋利,直到酿成群体事件,乃至出现更大的社会风险。朱江华.当代中国公民利益表达缺失的现状及路径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09期4在公共决策中建立公民真实意愿表达机制的措施要实现科学的公共决策,必须建立公平的、开放的、多向度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实现各利益主体表达权利的平等,并强化利益表达客体的角色意识,为不同群体提供公平的利益表达的制度性平台,引导不同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利益要求,从而使公共决策能公正地反映不同群体的利益。目前,我国现已经进入经
40、济高速开展的重要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不断,考验着公共管理者,建立一个有效地的公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刻不容缓。建立一个在公共决策中公民真实意愿的表达机制关系着国家的久安和繁荣兴盛,意义重大,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应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4.1构建培育机制,增强公民的利益表达主体意识王鲲鹏,娄成武转型时期我国利益表达机制分析及完善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目前,我国所存在的一系列利益表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利益表达主体的自身素质直接相关。他们缺乏利益表达权利意识,缺乏法律知识,他们本身的条件束缚了他们的利益表达能力,阻碍了利益表达活动,因而假设他们的利益实现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程度
41、,就会导致他们采取非正当的手段和方式进展利益表达,从而加重政治体制的压力,给社会的稳定造成隐患。因此,必须培育利益表达主体的利益表达权利意识,提高利益表达质量,开阔利益表达视野,从而不断增强主体化的利益表达意识,这是健全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的前提。提高不同群体对自身利益自觉把握的能力群体的主体意识成熟与否的重要的标志,是群体成员是否都能够准确地认识自身的利益,并能够对根本利益和非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群体利益和公共利益及其相互关系有清晰的把握。在利益表达过程中,能够准确地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表达出来,正确地处理各方面利益的关系。增强不同群体在利益表达的意识和意愿有了主体化的利益表达意识,对自己
42、的利益要求才会有清醒的认识,也才会更加自觉地、主动地把它表达出来,并想方设法地对政府的公共政策施加影响。当自己的合理的利益要求受到侵害时,能够联合起来采取正当的手段予以维护。树立正确的利益表达权利观念 要实现利益表达权利的真正平等,有一个把法定的权利和事实的权利统一起来的问题。在利益表达的过程中,事实权利同法定权利是有区别的。法定权利是指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应享有的权利,而事实权利则是利益表达主体具体实施了的法定权利,或者说是法定权利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化,两者并不完全重合。法定权利只有在具体实施中才能转化为真正的事实权利。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所有的法定权利都能转化为事实权利。弱势群体法定权利
43、无法实现的情况还在一定围长期存在。要使不同的群体都享有平等的利益表达权,必须消除强势群体、弱势群体和中势群体在话语权上实际存在的不平等。这就需要塑造全新的政治文化,使民众的主体意识能够得到安康的开展,真正树立起通过利益表达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勇气和信心。4.2政府要构建引导机制,实现政府与不同群体的良性互动楚志云. 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实现科学*的公共决策J. 在职研究生教育,2021年第2期任何一个利益表达都受到一定条件下政治、经济、文化开展水平的制约,利益表达主体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利益表达并不都是完全正确的、合理的。尤其是我国现阶段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利益表达主体的利益表达要求不可能完全
44、得到满足和实现。这就需要公共管理者对群众多种多样的利益表达加以正确的引导,并积极与公民交换信息,形成良好的互动,使政府的公共决策能公正地反映不同群体的利益。公共管理者对群众的引导公共管理者对群众的引导主要包括思想观念上的引导,政策方面的引导,行动方式上的引导。公共管理者应让让群众认识到什么是正确、合理的、现实的需要,什么是不正确的、不合理的、不现实的要求,引导群众不仅要追求正当的、合理的、现实的利益,而且要通过合法的形式来表达。对利益表达主体的一切正当的、合理的,现实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应当予以充分的肯定、尊重和鼓励。对现实生活中应该办而一时办得到的事,应当予以满足;而一时没有条件满足的利益表达
45、要求,则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去化解利益表达主体的情绪,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而对那些超越现实条件或与现实相矛盾的利益表达要求,就更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去矫正。加强公共管理者与各利益主体的互动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结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不能对于群众利益表达妄加限制、横竖指责、盲目排斥。一方面,政府要积极转变政府的工作职能,把管理型政府努力转变成效劳型的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对于群众的意见要改变过去堵、塞的工作方式,而应深入了解研究,积极地给予回应,为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奠定根底。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开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政策效劳活动,一来宣
46、传公民在公共决策中利益表达的相关政策,二来为政府与民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奠定了根底。政府应开放各种形式多样,简单灵活的民意表达途径,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并积极地给予积极地回复和反响。4.3在充分利用现有比拟完善的表达渠道上,开辟在公共决策中公民真实意愿表达空间赵光侠.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困境与出路J.政治文明,2007年,第445期:12-14页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全国围建立了许多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如听证会,信访等,这些民意表达方式随着社会的开展和法制的逐步完善已经成为了比拟成熟的民意表达机制,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我们在充分利用原有利益表达渠道的同时,还必须根据时代的开展,开辟更多
47、的合理化的利益表达渠道,去除利益表达的障碍,理顺不同渠道和不同环节的关系,让利益表达主体畅通地进展利益表达,让不同的利益表达主体都享有足够的利益表达空间。尤其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弱势群体和中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的畅通。这是健全在公共决策中公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根底。充分发挥人民代表的利益表达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民代表,这些代表有责任让人民的不同的利益要求反映到党和政府的决策机关。这是人民合法表达自己利益要求的途径之一。鉴于我国人大选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保障公民真实意愿可以得到有效的表达,需要对我国的人大制度进展改革。人大代表要履行利益表达职能,反映和
48、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必须真正树立代表选民利益的观念。代表是由人民选派或委托的,必须忠实于选民的意志和利益。当前所要做的是:其一,人大代表工作职业化,使代表与选民保持经常性的密切联系,只有职业化的人大代表才能更加深入群众,才能保证得到真实的公民意愿反响。其二,继续提高人民代表的素质。虽然目前我国的各级人大代表素质根本是合格的,但也不可否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新科学技术的革命、知识经济的到来、法治社会的建立、人大代表的素质必须相应得到提高。其三,要与时俱进对于人大代表的构造和选举标准进展调整。如农民在我国人口构造中占有绝对的比重,三农问题也在时刻牵动着社会建立的神经,但是我们看到农民人民代
49、表却占人大代表人数中很小的一局部,所以导致了农民的利益得不到表达和重视。人大代表组成构造的不合理,导致了局部群众利益表达被边缘化,不能真实的反映社会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利益表达功能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能广泛地集中反映社会各个方面人民的意志、呼声和要求,它在国家权力机关以及行政、司法机关同社会各阶层、各集团、各界人士之间发挥着极为广泛的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的桥梁作用。要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在利益表达中的功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政协的组成人员构造要实现广泛性,防止一些群体的利益失声,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更应该保障其在政协的代表权力。只有真正的做到了政协代表构造的合理配置,才可以真正
50、做到公民真实意愿的有效表达;要逐步完善议事程序,实现活动的制度化;可考虑通过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在政协的各种会议上,切实保障政协委员提出批评的自由和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健全社会团体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在公共决策中真实意愿表达的功能各级各类的社会团体为民众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形式与渠道的多样性,保障民众利益表达的畅通。第一,充分发挥工、青、妇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利益代表作用,通过更多、更广的渠道表达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从而使政府的决策能够表达大多数人的利益。第二,加强领导,在各利益群体中建立健全党团组织、工会等,为群体成员的利益表达提供条件,使之通过制度化途径传送到政治体系中,以减少社会冲突、维
51、持社会稳定。由于我国的社会组织开展的比拟晚,其自身规模和影响力有限,因此要促进各类利益群体的开展,使它们充分发挥表达维护个体利益的功能,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促进各类社会团体的开展,建立社会团体的支持性机构和监视性机构,赋予其利益表达和维护者的权利和义务。加快民间组织开展的步伐,培育公民社会,全面推动我国实现政治架构、社会构造、市场建构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完善公共政策的利益表达机制。任远.形成多元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和诉求机制J.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79期,33-35页4.4构建规机制,形成法治化的利益表达制度,实现利益表达方式的理性化、法治化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要求利益表达的容、围、方式必须符合宪
52、法和法律的要求,并实现利益表达的经常化、制度化和秩序化,使民众的利益表达和国家机构的依法回应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构建这种法治化的利益表达制度为主体的规机制,是健全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的关键。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制定了以宪法为中心的诸如选举法、公务员法、信访条例、人民代表法、互联网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组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充分利益表达权利的同时,也规着各利益表达主体的表达行为。在这种规机制的约束下,社会各群体通过形成一定的利益集团,以组织化的形式表达意愿,维护自身的权益,满足自身需要,利用组织的及时、真实而广泛的信息收集功能以及因讨论、辩论和妥协所形成的
53、信息整合功能,不仅可以克制个人表达无力的弊端,也能防止群体参与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使民众的利益表达更加理性化,更符合公共决策的目标和公共利益。周多刚,吴春霞.利益表达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社会科学,2007年,第112期:25-26页要根据不同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需要,不断完善社会利益表达制度的规体系,以满足不同群体利益表达的要求。利益表达制度的规体系包括公民利益表达的组织形式、公民在利益表达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利益表达的准则和程序等多方面的容。在社会转型时期,完善利益表达的各种制度,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强化尤为重要。用法制来保证公民利益表达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利益表达制度纳入
54、法治化的轨道,需以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前提。用法律来调整、规公民的利益表达,使公民的利益表达经常化和秩序化,最终实现公民依法进展利益表达,政府对公民的利益表达依法做出回应。因此,一方面要在积极引导公民认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根底上,也要认识到自己应承当的义务,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公民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使公民的利益表达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政治建立和维护政治稳定的需要,尽可能防止影响和破坏政治进程和社会稳定的、脱离法治轨道的利益表达行为。4.5搭建更多新形式的利益表达平台合理利用民意调查手段,广泛收集公众真实意愿公共决策中的民意调查指根据公共决策的容和目的结合调查目的和任务,以机率
55、原则选定相关民众为样本,通过直接或者问卷的方式调查样本民众的意见,从而推测出一般民意的方法,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统计调查方法。作为公民信息层面的参与方式,民意调查己经得到普遍应用,并且成为衡量决策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因为民意调查与其他利益表达方式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第一、民意调查反映的民意更真实,通过民选政治代表或公众媒体虽然也可以反映民意,但由于信息路线长、中间环节多,再加上人为因素的干扰,难免存在信息破损、失真、扭曲等现象。而民意调查是公民直接参与,通过设计科学的问卷和样本代表就能真实的反映民意。第二、民意调查为公民提供了平等发表意见的时机。与听证会、社区效劳等公民直接反映民意的方式不同,
56、民意调查能够为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表达意见的时机,在听证会或社区效劳中,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总比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晚人有更多的表达时机,有组织的公民总比无组织的公民更具有影响力,但在民意调查中每个人都有平等发言的时机。第三、公民参与民意调查的本钱相对低廉。无论是代议制参与,还是公民听证会等形式的直接或间接参与方式,均需要公民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之搭便车心理的存在,许多公民往往选择不参与。而民意调查则不同,公民的参与只需接收几分钟的问卷调查或访谈就可与完成,较低的本钱适宜公民参与。发挥群众传媒的利益表达窗口作用吴德星. 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J学习时报,2009-08-10A版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群众传媒的开放性和社会性,使其成为人民群众和不同利益群体表达利益要求和呼声的窗口。第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群众传媒的组织机构和体制,建立反映群众意见和诉求的正规渠道。第二,充分发挥媒体在信息收集方面的独特优势。媒体与广阔读者密切联系,可以得到大量真实可靠的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合作合同
- 工程装修合同补充协议
- 合同和协议合同协议书
-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植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色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光电子电路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生活适应的设计与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健康医学院《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写作(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黄河交通学院《自动化专业技能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指南完整课件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专项练习题40614
- 短视频抖音运营培训课程
- 医生个人学习心得五篇
- 合规理论知识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2020最新版)
- MSDS物质安全技术资料-洗面水
- 河南省地图含市县地图矢量分层地图行政区划市县概况ppt模板
- 绩效管理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推进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PPT课件
- T∕CNFAGS 3-2021 三聚氰胺单位产品消耗限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