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规程_第1页
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规程_第2页
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规程_第3页
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规程_第4页
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程建设规范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规程刖 言本规程根据某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沪建建(2004)第78号关于下达2004年 某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规范和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批复的要求,由某现代建 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某市消防局共同编制。根据消防部门的统计,我国发生的火灾中,因电气事故引起的火灾占一半左 右。在电气火灾中,电气设备老化和过载使用是火灾的主要成因。同时,在火灾 时,由于不能确保消防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延误了灭火时间,造成更大的人员和 财产损失。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电气安全和消防电气设备的合理配置与使用,为 使民用建筑物内的电气设计和使用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

2、济合理,防止电 气所引起的火灾,减少电气火灾所造成的危害而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 消防设备在火灾中仍能维持完整性、及时性和针对性,特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为:1总则;2术语;3建筑物的电气防火分级;4消 防电源;5配电设备装置;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7电气火灾监控系统;8消防联 动控制系统;9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10电线电缆的选择和敷设;另设2个 附录。目次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11 o Current Document 1总则1 HYPERL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ent 2术语2 HY

3、PERLINK l bookmark24 o Current Document 3建筑物的电气防火分级64消防电源84.1供电电源8 HYPERLINK l bookmark33 o Current Document 4.2自备发电机组.94.3 EPS应急电源系统9 HYPERLINK l bookmark40 o Current Document 4.4供配电系统105配电设备装置11一股规定11 HYPERLINK l bookmark43 o Current Document 5.2普通配电(控制)箱12 HYPERLINK l bookmark46 o Current Documen

4、t 5.3消防配电(控制)箱12 HYPERLINK l bookmark49 o Current Document 5.4其它各类电气设备13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4一般规定14 HYPERLINK l bookmark52 o Current Document 6.2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14 HYPERLINK l bookmark55 o Current Document 6.3图像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8 HYPERLINK l bookmark58 o Current Document 6.4线型光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0 HYPERLINK l bookmark61 o Curren

5、t Document 7电气火灾监控系统228、消防联动控制系统23一股规定23 HYPERLINK l bookmark64 o Current Document 8.2系统功能24 HYPERLINK l bookmark67 o Current Document 8.3消防设备联动259应急照明与消防安全疏散标志289.1应急照明28 HYPERLINK l bookmark74 o Current Document 9.2消防安全疏散标志2910电线电缆的选择和敷设32一股规定32 HYPERLINK l bookmark77 o Current Document 10.2普通设备线路

6、的选用32 HYPERLINK l bookmark80 o Current Document 10.3消防设备线路的选用3310.4电线电缆的敷设33附录A 消防配电箱耐火试验方法35 HYPERLINK l bookmark100 o Current Document 附录B本规程用词说明381总则1.0.1为使民用建筑物内的电气防火设计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 合理,保证在火灾中消防设备在给定时间内能维持可靠运行,并防止电气 设备所引起的火灾,减少在火灾中所造成的危害而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 失,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的民用建筑中电气防火设计。1.0.3建筑

7、物内的电气防火设计,除应遵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 市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2术语2.0.1 消防联动控制器:centralizing equipment for fire automatic control接收火灾报警控制器或其他触发器件发出的火灾报警信号,根据设定的控制 逻辑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各类消防设备实现相应功能的控制设备。2.0.2 消防配电(控制)箱: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 box for fire protection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式对消防水泵、防排烟设备、电动防火门(窗)、防火 卷帘、电动防火阀、消防电梯、应急照明等各类消防设施的进

8、行配电或控制装置。 2.0.3 应急电源:emergency power在主电源发生故障时,为各类消防设备供电的电源。2.0.4 空气采样烟雾报警系统:Air Sampling Smoke Detection System由空气采样管网、烟雾探测报警器及显示控制单元组成,通过分布在探测区 域的空气采样管网上的采样孔,将空气样品抽吸到探测报警器内进行烟雾分析, 并显示出所保护区域的烟雾浓度、报警和故障状态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样管:Sampling Pipe安装于探测区域内,用于传送空气样品的管道。采样点:Sampling Point在采样管上的开孔,用于对探测区域内的空气进行采样,也称采样孔。

9、毛细管采样点:Capillary Sampling Point在采样孔位置加装毛细软管以进行空气采样并输送到探测器的延伸采样点。4探测报警器灵敏度:Sensitivity探测报警器对烟雾浓度变化的有效反应灵敏程度。其测量单位为遮光度/米 (obs/m)。5 回风采样探测:Return Air Detection将采样点布置在回风口气流集中处的探测方式。6常规采样探测:Ceiling Detection采样点的设计和布置相当于常规点型感烟探测器的探测方式。2.0.5 图像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Video-based Fire Detection System采用双波段探测器、光截面探测器、可视烟雾

10、图像探测器等图像采集设备, 基于高度集成的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火灾探测、分析、判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图像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分为双波段和光截面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可视图像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双波段探测器 Double Wave Band Fire Detector (简称为 DWB)采用红外CCD和彩色CCD传感器作为探测器件,获取监控现场的红外图像和 彩色图像,通过对序列图像的亮度、颜色、纹理、运动等特性进行分析而确认火 灾的感光型火灾探测器。光截面探测器 Light Beam Image Fire Detector (简称为 LBI)采用高强度红外发光点阵作为发射器,以高分辨率红外CCD作为

11、接收器,通 过分析发射器光斑图像的强度、形状、纹理等特征的变化来探测火灾烟雾的感烟 火灾探测器。3可视烟雾图像探测器Video Fire Detector (简称为VFD)采用CCD摄像机作为探测器件,获取监控现场的彩色或者灰度图像,利用图 像处理单元对获取图像序列的颜色、灰度、纹理、边界、运动特性进行分析,从 而实现对火灾的早期探测,并按预设逻辑输出方式和图形界面方式进行报警。2.0.6 线型光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Line Fiber Detection Fire Alarm System采用分布式感温光纤或光纤光栅感温传感器等可恢复使用的温度感知设备, 根据探测点的环境温度变化而进行火灾探

12、测、分析、判断并确认火灾位置的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1分布式感温光纤火灾探测器 optical fiber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detector将感温光纤封装在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密封性能的热敏感材料中,作为热敏 元件探测环境温度并可多点、并行、网络化进行报警的感温探测器。2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器fiber grating temperature sensitiveDetector根据温度与光纤纤芯折射率之间的内在规律,采用光纤光栅作为感温敏感元 件探测环境温度并进行报警的感温探测器。2.0.7 应急照明 Emergency lighting因正常照明的电源失效而启用的

13、照明。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备用照明、 安全照明。疏散照明 Escape lighting作为应急照明的一部分,用于确保疏散通道被有效地辨认和使用的照明。备用照明 Stand-by lighting作为应急照明的一部分,用于确保正常活动继续进行的照明。2.0.8 消防安全疏散标志 Evacuation indicator sign用于指示疏散方向和位置,引导人员疏散的灯光标志。可分为疏散方向指 示标志、安全出口标志、疏散导流标志。2.0.9 阻燃电线电缆 Flame retardant wires and cables难以着火并具有阻止或延缓火焰蔓延能力的电线电缆。2.0.10 耐火电线电缆

14、Fire resistant wires and cables在规定温度和时间的火焰燃烧下仍能保持线路完整性的电线电缆。2.0.11 无卤低烟阻燃电线电缆 Halogen free low smoke flame retardant wires and cables材料不含卤素,燃烧时产生的烟尘较少的阻燃电线电缆。2.0.12 无卤低烟阻燃耐火电线电缆 Halogen free low smoke fire resistant wires and cables可保持线路完整性的无卤低烟阻燃电线电缆。2.0.13 矿物绝缘电缆 Mineral insulation cables用矿物(如氧化镁)

15、作为绝缘材料具有不燃、无烟、无毒和耐火特性的电缆。 通常由铜导体、矿物绝缘材料、铜护套构成,不含有机材料。2.0.14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Alarm and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ic fireprevention当被保护线路中的被探测参数超过报警设定值时,能发出报警信号、控制 信号并能指示报警部位的系统,它由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组 成。1 电气火灾监控设备 Alarm and control units for electric fireprevention能接收来自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和控制 信号,指示报警部位,记录并保

16、存报警信息的装置。2 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Detectors for electric fire prevention探测被保护线路中的剩余电流、温度等电气火灾危险参数变化的探测器。2.0.15 配电箱耐火温度 Fire resistant temperature of power distribution box带额定负载的配电箱,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断电时箱体内部的温度。2.0.16 配电箱耐火时间 Fire resistant time of power distribution box带额定负载的配电箱,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从受火的作用时起,断电时 止的这段时间。3建筑物的电气防火

17、分级3.0.1建筑物的电气防火分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并宜符合表 3.0. 1的规定。建筑物的电气防火分级表3.0.1等级使用场所特级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公共建筑、单栋地上建筑面积超过10万m2高层公共建筑一级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住宅建筑高度不超过 100m的高层公共建 筑一类建筑建筑高度不超过 24m的公共建筑及 建筑高度超过24m 的单层公共建筑200床及以上的病房楼,每层建筑面积1000m2及以上 的门诊楼;每层建筑面积超过3000m2的百货楼、展览楼、高级旅 馆、财贸金融楼、电信楼、高级办公楼;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

18、库;超过3000座位的体育馆;重要的科研楼、资料档案楼;市级的邮政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楼、防灾指挥 调度楼;市级车站旅客候车室、码头旅客候船室、民用机场候 机楼;重点文物保护场所;大型以上的影剧院、会堂、礼堂;单栋地上建筑面积超过5万m2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在3000 m2及以上的公共娱乐场所和餐饮场 所(不含厨房)。地下公共建筑地下铁道及地下铁道车站;长度超过1000m的城市交通隧道地下影剧院、礼堂;使用面积超过1000m2的商场、医院、旅馆、展览厅等商业或公共活动场所;5.重要的实验室、图书、资料、档案库;二级19层及以上的住宅I类停车库建筑高度不超过 100m的高层公共建 筑二类建筑建

19、筑高度不、超过 24m的公共建筑每层建筑面积2000 m2及以上,但不超过3000 m2的商业楼、财贸金融楼、电信楼、展览楼、旅馆等公共建 筑或商业、公共活动场所;区县级的邮政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楼、防灾指挥调度楼;中型及以下的影剧院;图书馆、书库、档案楼;建筑面积1000 m2及以上,但不超过3000 m2的公共娱乐场所和餐饮场所(不含厨房)。二级地下公共建筑长度不超过1000m的城市交通隧道;使用面积1000 m2及以下的地下商场、医院、旅馆、展览厅 及其它商业或公共活动场所;三级不属于特级、一级、二级的其他民用建筑注:一类建筑、二类建筑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

20、范GB50045的规定。I类停车库的划分,应符合国家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 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的规定。本表未列出的建筑的等级可按同类建筑的类比原则确定。4消防电源4.1供电电源4.1.1特级建筑除应按一级负荷供电外,尚应设置自备发电机组或第三路市电作 为消防设备的应急电源。一级建筑应按一级负荷供电,二级建筑应按二级负荷供 电。4.1.2 一级负荷的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由二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 受到损坏;2当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或不能获得第二个电源时,应设自备应急电源。4.1.3二级负荷的供电电源应符合下列要求:1宜由二个电源供电。2当采用二个电源

21、供电有困难时,可由一路10KV及以上专用回路电源 供电。当采用电缆线路时,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的线路供电,其每根 电缆应能承受100%的二级负荷。4.1.4特级建筑应在变配电所设置消防专用配电母排。4.1.5特级建筑内的消防设备应由二个回路供电,其中一个回路应引自消防专 用配电母排作为消防设备的应急配电回路。当正常供电回路失电时,系统应能自 动切换到应急配电回路上。4.1.6 一级、二级建筑的消防设备应由二个配电回路供电,三级建筑的消防设 备可由单回路供电。4.1.7下列电源可作为应急电源:1供电网络中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用供电回路;2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3蓄电池组组成应急电源装置(如UPS

22、、EPS等)。4.1.8应急电源应根据下列原则来选择:1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风机等消防设备,应急电源可采用第二 路电源、带自起动的应急发电机组或由二者组成的系统;2应急照明灯具的应急电源可采用EPS集中供电或灯具自带电池的应急 电源系统。4.1.9当建筑内根据使用功能需要设置自备发电机时,该自备发电机可兼作建筑 物内消防设备的应急电源。当发生火灾时,应能自动切除该自备发电机所带的非 消防设备的供电。4.2自备发电机组4.2.1当市政供电不能满足使用功能需要或消防用电要求时,应设自备发电 机组。4.2.2自起动功能的自备发电机组,其启动完成到正常供电的时间不应大 于 30s。4.2.3自备

23、发电机组宜靠近建筑用电负荷中心或变电所。只承担局部设施 用电需要的可就近设置。4.2.4自备发电机组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作为第二路电源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地下一层;2作为第三路电源时,可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建筑屋顶平台、地下 一层或地下二层,不宜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3当设置在地下室时,应靠近疏散出口,有通风、防潮、机组的排烟、 消声和减震等措施并满足环保要求。4.2.5自备发电机组应考虑3-8h的用油量。当用油量超过1m3时,应在 建筑物外设置储油装置。4.3 EPS应急电源系统下列设备可采用EPS作为应急电源。1应急照明;2无法取得第二路电源的消防设备。EPS装置的额定输出功率不

24、应小于所连接的消防设备负荷总容量的1.3 倍。EPS装置在额定输出功率下放电时间不应小于1h。设置EPS装置的房间应设置通风措施,其楼板结构应满足EPS装置的 负载。4.4供配电系统4.4.1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4.4.2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其配电设备应设有明显标志。配电 线路和控制回路宜按防火分区划分。4.4.3当建筑物的供电电源等级为一级负荷或由二个回路供电的二级负荷 时,其消防设备的配电系统应满足如下规定:1消防水泵的供电电源应采用双回路电源末端自切的方式;2消防控制室的供电电源应采用双回路电源末端自切的方式;3消防电梯的供电电源应采用双回路电

25、源末端自切的方式。当消防电梯 机房楼层内有其他消防设备时,其他消防设备的电源可由消防电梯电源的双 电源末端自切箱单回路放射式供电;4设置在同一防火分区(或同一楼层)的排烟风机、正压风机、防火卷 帘、消防排水泵等设备,其供电电源可由本防火分区(或同一楼层)的双回 路电源自切箱单回路放射式供电。4.4.4除住宅建筑的应急照明应符合某市标准住宅建筑设计标准DBJ08-20 的规定外,其它建筑的应急照明供配电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1疏散照明应采用蓄电池作为应急电源,备用照明可采用蓄电池或另一路 电源作为备用电源;2特级、一级场所应急照明的正常供电电源,应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其 双回路电源自切箱可采取不超

26、过五层设置一台;3二级、三级场所应急照明的正常供电电源可采用单回路市电供电。5配电设备装置5.1 一般规定5.1.1配电设备装置内的导体、电器及支架的选择应满足其在正常运行、短路、 过电压情况下的要求。5.1.2配电设备装置的绝缘等级应与供电系统的额定电压相匹配。5.1.3配电箱、柜和控制箱的金属构架及金属外壳,均应有良好的接地措施,柜、 箱内保护导体应有裸露的连接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5.1.4配电(控制)箱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配电(控制)箱应具有国家规定认可的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认证书及相 关的型式试验报告;2应按照配电(控制)箱所处的环境条件确定其防护等级;3配电(控制)箱内保护装置的整

27、定值和保护元件的规格,应与该装置的额 定容量相匹配。不得擅自增大电气装置的额定容量、任意改动保护装置的整定值 和保护元件的规格;4配电装置不应超负荷运行或带故障使用;5保护电器应装设在被保护线路与电源线路的连接处,其设置位置应便于操 作维护;5.1.5民用建筑中电气设备线路的连接应满足下述条件:1电气设备线路的导线应采用铜压接端头连接,其压接部位的接缝处应焊接 (如银焊等),并进行表面被覆处理(如镀锡、镀银等);2配电(控制)箱内接线端子的结构应保证良好的电接触和预期的载流能 力,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5.2普通配电(控制)箱5.2.1普通配电(控制)箱宜按楼层或防火分区设置。5.2.2普通配

28、电(控制)箱内各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导线,应采用阻燃型B级绝缘 导线。5.2.3普通配电(控制)箱内的尼龙扎带、塑料线槽等其它辅材,均应采用阻燃 型材料。5.2.4普通配电(控制)箱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置在非机房内的各类室内场所时,宜采用嵌入式安装方式;2设置在机房、配电间等设备专用房间内时,可采用挂壁式或立式安装方式;3配电(控制)箱前均应留有不小于0.8m的操作维护距离,并远离可燃、 易燃物品。5.3消防配电(控制)箱5.3.1用于消防设备的配电箱,应按楼层或防火分区设置。5.3.2设置于机房、泵房、配电间等场所的末端消防配电(控制)箱,宜采取隔热 保护措施。设置于其它场所的末端消防配电(

29、控制)箱,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采 取隔热保护措施的消防配电(控制)箱,应满足附录A的试验标准要求。5.3.3消防配电(控制)箱内的元件,应满足如下要求:1断路器、接触器、按钮、指示灯、仪表等元器件,其外壳宜采用阻燃型 材料。2箱内各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导线,应采用阻燃B级的绝缘导线。3采取隔热保护措施的消防配电(控制)箱,其按钮、指示灯、仪表等二 次线路元件,应设置在已采取隔热保护措施的内层箱体面板上。5.3.4消防设备的配电(控制)箱,其箱面应有明显的标志。5.3.5消防配电(控制)箱内的断路器,应只采用短路保护;用于过载保护的热 继电器等其它元件,其过负载保护应作用于报警信号而不应切断电路。5

30、.3.6采用双电源进线的消防设备切换箱,在其箱内进线处应设置耐火极限不小 于2 h的耐火隔板等防火阻隔措施。5.4其它各类电气设备5.4.1设置在建筑物内的变压器应满足如下要求:1应采用不燃或难燃绝缘材料的变压器。2变压器与其它配电装置设置在同一房间内时,应具有不低于IP2X防护外壳。 其与门、侧墙、后壁及其它设备之间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民用建 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中的规定。5.4.2断路器应满足如下要求:1高压断路器应采用真空或SF6绝缘的断路器。低压断路器的壳体应采用阻 燃型材料。2配电箱、柜内的高压断路器、低压框架式断路器的金属外壳或底座,均应 可靠接地。5.4.3电容器应

31、满足如下要求:1应采用不燃或难燃介质的电容器。2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所有连接导体,应满足所处环境下动稳定和热稳定的要 求。3安装电容器组的框架和柜体,应采用不燃或难燃的材料制作。4电容器组的框架和柜体,应可靠接地。5.4.4母线槽应满足如下要求:1母线槽的金属外壳、支架等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可靠接地。2母线槽的外壳表面应覆盖阻燃、无眩目反光的涂层。母线槽内导体支撑件 应采用阻燃绝缘材料,同时应具有足够的机械性能,绝缘材料的表面其温升值应 不超过40K。3给消防设备负荷配电的母线槽应采用耐火型母线槽。5.4.5自动转换开关应满足如下要求:1自动转换开关的使用类别应达到AC-33B。2当采用PC级ATS

32、E时,其触头额定容量不应小于回路负荷电流的125%。3当采用CB级ATSE为消防负荷供电时,应采用仅有短路保护的断路器组 成的ATSE。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6.1 一般规定6.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规范GB50116的有关规定。6.1.2在建筑物中采用的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图像型火灾自动报警系 统、线型光纤温度探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作为一个子系统纳入整个建筑的火 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其报警器可作为区域报警器,由控制室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对其进行监控。当建筑物内未设置其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上述探测系统均可 独立使用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6.1.

33、3建筑物中设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时,宜将其监控室与消防控制室合并一 室布置,并可利用所设置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火灾报警系统的报警信号进行确 认。6.2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6.2.1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可用于火灾发生初期能产生烟雾、需要早期和 极早期火灾探测的场所。6.2.2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应根据其使用性质、重要程度、火 灾危害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分为A类、B类和C类,并符合表6.2.2的规定。表6.2.2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等级保护对象A类电信机房、数据中心、信息中心等B类重要的计算机房、微波站、博物馆、图书馆、资料、档案馆,以及环境复杂、 人员疏散困难

34、的超大空间等C类腐蚀性和有毒危险物品库房、医院的手术室、扫描室、核磁共振室、地铁大厅、体育馆、会展中心、高架物品库等6.2.3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的灵敏度划分和适应场所应符合表6.2.3的规 定。表6.2.3探测系统灵敏度及其使用场所系统灵敏度系统灵敏度指标适用场所必备条件代高探测报警器灵敏度X实际孔数V0.5%obs/m1、换气次数大于等于20次的场所2、采用回风探测系统的场 所3、A类、B类和C类保护 对象1、使用米用激光技术的探测!警器2、采用绝对烟雾浓度探测技I3、每台探测报警器允许的采样孔数量不宜超过100个较高0.5%obs/mW 探测报 警器灵敏度X实际 孔数 2%obs/m

35、B类和C类保护对象每台探测报警器允许的采样孔数量不宜超过40个普通2%obs/mW探测报警 器灵敏度X实际孔 数 5%obs/mC类保护对象每台探测报警器允许的采样孔数量不得超过24个6.2.4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划分应满足以下规定:1每台探测报警器的保护区域不应跨越防火分区,一个独立的报警区域 不宜超过2000m2, 一个独立的探测区域不宜超过500m2;2每个探测区域的采样孔数量不得少于2个;3同一探测报警器所保护的不同探测区域的环境条件宜一致。6.2.5采样管道的设计应考虑空气流动路径,布置在烟雾最可能经过的路线上。 烟雾传送时间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非特级场所,烟雾传送时间

36、不得大于120s;2特级场所,烟雾传送时间不得大于90s。6.2.6除采样管道末端孔外,所有通过采样孔的空气流量百分比的合计值应大 于 70%。6.2.7最后一个采样孔的空气流量与该管道上采样孔的平均气流量之比应大于 70%。6.2.8建筑物设有室外新风系统,当室外空气可能存在烟雾时,应在室外新风 进风处安装一台独立的探测报警器,提供参考探测。6.2.9普通灵敏度探测报警器采样孔安装高度不应超过12m;较高灵敏度探测 报警器的采样孔安装高不宜超过16m。高灵敏度探测报警器的采样孔安装高不宜 超过26m。高灵敏度探测报警器采样孔安装高度超过26m时,应作消防性能化的 分析评估。6.2.10探测报

37、警器安装于墙上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不宜小于1.5m。6.2.11保护区域内有腐蚀性/毒性气体时,应将采样气体通过排气管引回到探 测区域。6.2.12常规采样探测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可将每个采样孔作为一个点式感烟探测器来考虑,采样孔的间距不应大 于相同条件下的点式感烟探测器之间的距离;2当房间高度大于12m时,采样孔的间距不应大于房间高度在12m的条件 下采样孔的间距;3每个采样孔的最大保护面积应随着空气换气次数的增加相应减少,具体 数值应符合表6.2.12的要求:表6.2.12换气次数与采样点保护面积的对照表换气次数(次/小时)一个采样孔的最大保护面积(m2)采样孔最大水平间距(m

38、)60nW809330nW60123.520nW30234.815nW20355.912nW15466.810nW12587.68.6nW10708.4nW8.68194采样管的间距不宜小于采样孔的间距;5直接设置在保护机柜内的采样点,宜使用毛细管采样点;6应用于灰尘特别多的环境时,系统应采用可清洗的过滤器。6.2.3当建筑设有24h连续运行的通风循环系统时,应设置回风采样探测系统并 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样孔应布置在通风系统的回风格栅处,或在从探测区域回来的气流集 中处;2采样管应安装在风机过滤网的前端;3每个采样孔的最大保护回风口面积不应大于0.36 m2 ;4单台探测报警器最大保护回风口面

39、积不应大于45 m2 ;5安装于洁净空间内时,探测报警器必须能够监视到10颇的烟雾颗粒。6.2.14当建筑设有非连续运行的通风循环系统时,除设置回风采样探测系统外, 还应设计常规探测系统。6.2.15采样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样管最远距墙的距离不应大于采样管间距的一半;2采样管布置在地板下方且气流方向是由上而下时,应根据地板的高度、 气流的方向和地板孔的位置调整采样管;3当管道布置形式为垂直采样时,采样孔间距不应大于3m;4当管道布置为毛细管采样方式时,毛细管长度最长不宜超过4m;5当仓库内有货架时,应在货架的内部每隔12m必须增加一层采样管网;6每台探测报警器所连接的采样管道(不计分支

40、管时)总长度不能超过 200m,单管管道最长不应超过100m。6.2.16采样孔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样孔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2采样孔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3采样孔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 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3m;4在走道的顶棚上设置采样孔时,宜居中布置采样孔。采样孔距端头墙 的距离,不应大于采样孔安装间距的一半;5当梁凸出顶棚的高度超过600mm时,每个梁间区域至少应设置一个采 样孔;当梁凸出顶棚的高度小于600mm时,可不计梁影响;6对于吊顶下安装的采样管,当吊顶至地板高度小于4m时,宜贴着吊顶 安装采样管。吊顶至地板

41、高度在4m至20m之间时,采样孔与顶的距离不应大于600mm。若该建筑有明显的热屏障现象时,亦可依屋顶结构适当调整该距离,或 进行不同高度的采样;7每个采样孔应有明显的标识。6.2.17空气采样烟雾探测报警系统当多台探测报警器联网运行时,至少应有一 台探测报警器能够对所有其它探测报警器进行编程、复位和静音。6.3图像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6.3.1图像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用于不易安装点式探测器或高度大于12m的 下列场所:1候车(船)厅、航站楼、展览厅;2体育馆、影剧院、会堂等的观众厅、会议厅、共享舞台等公众聚集场所;3中庭、大堂、等候厅等高大的厅堂场所;4历史性建筑内高度高于12m的部位。6.3

42、.2双波段、光截面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光截面探测器选择和设置应符合下 列要求:1应根据探测区域的大小选择光截面探测器;2每只探测器可对应多只发射器,但最多不应超过8只;3光截面发射器应设置在光截面发射器的视场范围内且光路不应被遮挡;4光截面探测器安装位置至顶棚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5m;5当探测区域高度大于12m时,光截面探测器宜分层布置,且每两层之间 高度不应大于12m;6光截面探测器距侧墙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3m,且不大于5m;7相邻两只光截面发射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0m。6.3.3双波段、光截面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双波段探测器选择和设置应符合下列 要求:1应根据实际探测距离选择双波段探测器

43、;2根据双波段探测器的保护角度,确定双波段探测器的布置方法和安装高 度;3探测距离较远的双波段探测器的正下方如存在探测盲区,应利用其它探测器消除探测盲区;4双波段探测器安装位置至顶棚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5m;5双波段探测器距侧墙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3m。6.3.4双波段和光截面探测器宜采用壁装。6.3.5双波段和光截面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应避开强红外光区域,避免强光直射探 测器。6.3.6可视图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可视烟雾图像探测器(摄像机)选型应符 合下列规定:1解析度不应低于480线;2应具有自动白平衡、自动增益控制、自动背光补偿、自动电子快门;3应具有强光抑制功能;4探测器最低照度应根据现

44、场情况选取,并且不应大于0.1Lx;5应选用自动光圈镜头,焦距应根据工作距离和保护范围选取;6电源应为DC12V。6.3.7可视图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可视烟雾图像探测器(摄像机)设置应符 合下列规定:1每台探测器的最大监控范围约为40mX 30m;2探测器距地面高度应在现场所有设备、人员、运动物体及其它障碍物 的高度之上,且方便安装调整。近距离处不应有物体遮挡,同时保证能够监视最 容易发生火灾或存在特殊危险场所;3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应保证整个保护区域都在监视范围内,无监控盲区, 宜成对安装;4探测器不应直接对准过亮(如灯光、明亮的窗口等)物体,同时也不 能将探测器对准黑暗的角落;5现场的环境照度

45、应高于探测器的最低工作照度,当低于最低照度时应 设置补光设备。6.3.8图像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备、部件、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的规定:1系统的视频设备的制式应与通用的电视制式一致;2系统的各种配套设备的性能与技术要求应协调一致;3系统视频设备和部件的视频输入和输出阻抗以及电缆的特性阻抗均应为75 Q;6.3.7双波段、光截面探测器和可视烟雾图像探测器(摄像机)输出的视频基带 信号宜采用下列方式传输:1传输距离小于900m时,宜采用同轴电缆传输视频基带信号的视频传输方 式,同轴电缆的性能应满足相应传输距离的要求;2传输距离大于等于900m时,宜采用同轴电缆传输射频调制信号的射频传 输方式或光缆

46、传输方式;3当有强电磁场干扰时,宜采用传输光调制信号的光缆传输方式。当有防 雷要求时,应采用无金属光缆。6.3.8可视图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兼作该报警区域的安保系统。6.4线型光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6.4.1线型光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用于下列场所:1建筑物内的电缆井道、电缆桥架、电缆夹层以及建筑物之间的共同沟(隧 道);2变配电所、发电机房等强电磁场场所;3燃油/燃气锅炉房、燃气冷冻机房、燃气调压站、燃气表计房、以及其它 易燃易爆场所;4地下长廊、地下长通道、地下停车库、隧道;5其它不适用点型火灾探测器的场所。6.4.2光纤光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应设置在下列场所:1靠近正常火源、热源的场所;2具

47、有振动、冲击的场所。6.4.3分布式感温光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报警区域、探测区域的划分和报警阈值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规定:1系统的报警区域长度不宜超过4000m;2感温光纤的探测区域长度不应大于8m;3应按不同探测地址的工作温度及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设置预警温度值、报 警温度值。6.4.4分布式感温光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感温光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感温光纤的保护半径不应大于6m;2感温光纤的安装间距不应大于12m;3报警定位偏差不应大于2m;4感温光纤距离顶壁50100mm;5感温光纤距离侧壁不应大于6m,且不应小于50100mm;6感温光纤的安装净高不应大于8m;7感温光纤在电缆隧道内设置时,除

48、采用接触电缆布置外,还应在隧道的 顶部中央设置;8感温光纤在可燃液体和气体储罐上设置时,应螺旋设置在储罐的侧壁上, 或设置在储罐顶部的侧壁上。螺旋设置时光缆之间的距离应小于3m;6.4.5光纤光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光纤光栅探测器(光栅片)设计应满足以下 规定:1设置场所的环境温度为一40C+ 95C;2在电缆井道、电缆桥架、电缆夹层内设置时,光纤光栅探测器(光栅片) 沿电缆走向布置。光纤光栅探测器(光栅片)间距不应大于10m,报警分区按150m 划分;3在电缆接头和其他易发热的地方布置光纤光栅探测器(光栅片),发热 区小于1m时布置一个光纤光栅探测器(光栅片),大于1m时布置两个光纤光栅 探测

49、器(光栅片);4电缆井道中,每个隔离层至少布置光纤光栅探测器(光栅片);5在民用建筑中的强电磁场场所和易燃易爆场所使用时,光纤光栅探测器 (光栅片)的设置要求,等同于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中对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的设置要求。6.4.6线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感温光纤或光纤光栅光缆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公路、铁路、地铁隧道内设置时,应采用安装在隧道顶部的专用吊夹, 每隔1m设置一个专用吊夹;2在电缆夹层、桥架、竖井内设置时,宜采用接触电缆布置。当感温光纤不 能安装在电缆的表面时,应安装在被测电缆的侧上方桥架上或竖井的侧壁上;3在供热管道上设置时,应设置在保

50、护层与保温层之间的填充层中;4在皮带输送装置上设置时,应安装在皮带输送装置左右两侧的下方,每隔 13m设置一个光缆支架。6.4.7分布式感温光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感温光纤输出信号的传输可采用下 列线路形式:1当采用总线方式与火灾报警控制器连接时,短距离传输线路应采用具有 抗干扰的通信电缆,长距离传输线路或需避免强电磁场干扰时,应采用光缆。2当采用输入模块方式与火灾报警控制器连接时,传输线路应采用阻燃型 电线电缆。7电气火灾监控系统7.0.1 下列场所应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1本规程规定的特级、一级建筑;2电影院、剧场、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娱乐场所。7.0.2 除7.0.1条规定的场所外,其余

51、二级建筑宜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7.0.3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1当建筑内未设置消防控制室时,可设置具有声光报警功能的独立式电气 火灾监控探测器;2当建筑内设有消防控制室时,在消防控制室设置电气火灾监控设备,接 收来自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指示 报警部位,记录并保存报警信息;3当建筑内设有电能管理系统时,可将电能管理系统检测的剩余电流信号, 传输至消防控制室的电气火灾监控设备。7.0.4电气火灾探测器应设置在下述位置:1高层建筑中的各楼层照明、电力和空调总配电箱。如有多个防火分区, 则宜在每个防火分区的照明、电力和空调总配电箱。2多层建筑中的

52、低压进线总开关配电箱。3对于放射式供电回路,应设置在上级配电箱内。7.0.5 一个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监控区域不宜超过一个防火分区。7.0.6设置在特级建筑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除剩余电流探测外,还应具有温 度探测的功能。7.0.7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剩余电流报警整定值应能躲开正常的泄漏电流,系 统宜能根据正常的泄漏电流自动设定报警整定值,整定值最高不宜超过500mA。7.0.8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温度报警值不应超过140C。8、消防联动控制系统8.1 一般规定8.1.1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物,应将下列部分或全部控制装置组成消防 联动控制系统:1火灾报警控制器;2自动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

53、3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装置;4防烟、排烟系统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控制装置;5常开防火门、防火卷帘的控制装置;6电梯回降的控制装置;7火灾应急广播系统的控制装置;8火灾警报装置的控制装置;9火灾应急照明的控制装置;10消防安全疏散标志系统的控制装置。8.1.2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应根据建筑的形式、工程规模、管理体制及 功能要求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体建筑宜集中控制;2大型建筑群宜采用区域控制、集中反馈相结合的方式。8.1.3下列消防设备宜采用一点报警联动的方式启动:1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补风风机、排烟口、电动排烟阀、电动送风阀、 电动排烟窗;2消防电梯;3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4消

54、防安全疏散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8.1.4灭火系统的消防设备联动控制系统应符合本市和国家现行标准自动喷水 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 50084、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民用建 筑水灭火系统设计规程DGJ08 94等规范的规定。8.1.5在确认火灾后,应能切断相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并接通警报装置、疏散 照明和消防安全疏散标志。8.2系统功能8.2.1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应具有控制功能、故障报警功 能、自检功能、信息显示和查询功能、电源功能等功能。8.2.2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控制消防设备的启动,并显示其工作状态;2除自动控制外,应能手动直接控

55、制消防泵、防烟排烟风机的启动,控制 状态不应受复位操作的影响;在自动控制方式下,手动插入控制应优先;3在收到火灾报警信号后,应在3s内发出启动信号;在受控设备动作10s 内应收到反馈信号;4除消防水泵外的其它消防设备可采用总线方式联动5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的火灾报警信号和其他信号传输给建筑消防设施远 程监控中心时应有光指示。8.2.3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故障报警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任一故障均不得影响非故障部分的正常工作。2故障信号排除后可以自动或手动复位;但故障未排除时手动复位后消防 联动控制器仍应在100s内重新显示存在的故障;3消防联动控制器在有故障发生时应在100s内发出与火灾报警信号有明

56、 显区别的声、光信号,其故障指示灯应点亮;8.2.4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自检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消防联动控制器应能自动检查本机的功能,在执行自检功能期间,其受 控设备均不应动作。2消防联动控制器的自检功能不应影响非自检部位的正常工作。8.2.5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信息显示和查询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按时间顺序显示信息;2启动(反馈)信息和报警信息显示应优先于故障、屏蔽信息显示。8.2.6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电源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消防联动控制器的电源分为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两部分,其间应有转换装 置;2消防联动控制器至少一个回路应按设计容量连接真实负载,其他回路连 接应等效负载。8.3消防设备联动

57、8.3.1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消防泵启停应满足下列要求:1消火栓按钮、报警阀的压力开关应能直接启动消防泵;2通过就地控制柜应手动控制消防泵的启停;3建筑内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通过消防控制中心自动或手动控制 消防泵。8.3.2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应按管网压力的升降启停稳压泵和启动消防泵,但不 得自动关停消防泵;消防泵的启停应满足下列要求:1当管网压力下降至“设计压力”时,应启动稳压泵;2当管网压力上升至“设计压力+调节压力”时,应停止稳压泵。“调节压 力”值不应小于0.05MPa;。3当管网压力下降至“设计压力-调节压力”时,应启动消防泵,同时停止 稳压泵;4通过消防控制中心的应能手动控制

58、消防泵;5就地控制柜应能手动控制消防泵、稳压泵的启停。8.3.3设局部稳压设施应按管网压力的升降启停和启动稳压泵,稳压泵的启停 应满足下列要求,整个消防给水系统还应符合8.3.1条的相关要求:1当管网压力下降至“设计压力”时,应启动稳压泵;2当管网压力上升至“设计压力+调节压力”时,应停止稳压泵。“调节压 力”值不应小于0.05MPa;3通过就地控制柜应能手动控制稳压泵的启停。8.3.4防排烟设备的联动应符合下列要求:1防烟分区的火灾探测器探测报警后,应打开该防烟分区的排烟口、电动排 烟窗、补风口,同时启动排烟口、补风口所对应的排烟风机、排烟阀门及送风机。2走道的火灾探测器探测火灾报警后或无走

59、道的大空间场所的火灾探测器 探测火灾报警后,应打开该防火分区内所有着火层的防烟前室的正压送风口,同 时启动送风口所对应的正压送风机,启动相应疏散楼梯间的正压风机。3防烟分区的火灾探测器探测报警后,应降下防烟分区的挡烟垂壁。8.3.5电梯的联动应符合下列要求:1走道的火灾探测器探测火灾报警后或无走道的大空间场所的火灾探测器探 测火灾报警后,该防火分区内所有电梯应迫降至首层。2消防电梯首层应设有就地控制消防电梯迫降的装置。8.3.6防火门、防火卷帘的联动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常开防火门任一侧5m范围内的火灾探测器报警后应自动关闭;2在防火卷帘任一侧5m范围内的火灾探测器报警后该卷帘应动作,在防火 分

60、区内有二点火灾探测器报警后该防火分区的所有防火卷帘应动作;3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火灾探测器报警后,卷帘下降到底,闭合时间 不应大于2min;4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当感烟探测器报警后,卷帘应下降至距地(楼) 面1.8m;当感温探测器报警后,卷帘应在2min内下降到底;5防火卷帘的两侧应设置手动控制按钮;6防火门、防火卷帘的关闭、电动开关的释放信号应送至消防控制室。8.3.7应平时管理需要需常闭的但人员紧急疏散时需作为安全出口的电动安全 门,其联动应符合下列要求:1防火分区的火灾探测器探测报警后,应释放防火分区内的电动安全门;2电动安全门的释放信号应送至消防控制室。8.3.8设置集中报警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