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的环境保护_第1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的环境保护_第2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的环境保护_第3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的环境保护_第4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的环境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与环境循环经济2清洁生产3可持续发展战略1第十三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的环境保护低碳4绿色化学5中国的环境保护613.1 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一)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描述了DDT等杀虫剂污染带来严重危害的景象,并通过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描写,阐明了人类同大气、海洋、河流、土壤、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初步揭示了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现代生态学研究所面临的污染生态问题。 寂静的春天对现代环境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3.1 可持续发展战略(二)增长的极限 这本书指出,按当时的发展速度,地球将在未来100年内达到增长的极限。他们鼓吹要“谨慎地反省”经济增长

2、和人口增长问题。该书出版以后,曾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反对者甚至抨击该书“荒谬之极”。(三)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会议建议联合国大会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13.1 可持续发展战略(四)我们共同的未来 报告分为“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和“共同的努力”三个部分,关注的焦点在人口、粮食、物种和遗传资源、能源、工业和人类居住等问题,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报告指出,在过去,我们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

3、响,而现在,我们正迫切地感到生态的压力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不是一条仅能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方支持人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道路,这就是“可持续发展道路”。13.1 可持续发展战略(五)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这次大会为人类的环境与发展树立了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六)2002年联合国大会 以“拯救地球,重在行动”为宗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2002年8月26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隆重开幕。1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会议在通过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约翰内斯堡宣言等文件后于9月4日闭幕。13.1 可持续发展战略二

4、、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国家内和国际间的公平,意味着要有一种互相支援的国际经济环境,从而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增长,这对良好的环境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加强自然资源基础,正是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增长。此外,可持续发展表明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加入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是在援助和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13.1 可持续发展战略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一)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本代人的公平,另一个是

5、代际间的公平。(二)持续性原则 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三)共同性原则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必须争取全球共同的配合行动,因此,达成既尊重各方的利益,又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的国际协定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形式。13.1 可持续发展战略四、中国与可持续发展(一)经过努力,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经济发展方面。 2.社会发展方面。 3.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 4.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面。13.1 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仍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1.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主要是: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

6、大量消耗、生态破坏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人口众多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一些现行政策和法规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等2.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人口综合素质不高,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城乡就业压力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仍然很低等13.2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资源化(recycling)(3R)”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

7、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一、循环经济的起源及发展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原理的中心地位;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3.2 循环经济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a.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b.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e.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f.在

8、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13.2 循环经济三、循环经济发展的三条技术路径(1)资源的高效利用 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单位要素的产出率。(2)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构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建立起生产和生活中可再生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通道,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向自然资源的索取,在与自然和谐循环中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3)废弃物的无害化排放 通过对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减少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3.2 循环经济四、中国的循环经济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注重从不同层面协调发展。即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加上资源再生产业(也可称为第四产业或静脉产业)。 中国的循环经

9、济立法主要体现在两个基本法律,即:200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200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13.3 清洁生产一、清洁生产的由来 美国和欧洲工业发达国家从1984年至1990年相继开展了源头控制、预防污染的环保政策讨论。 对环境政策的讨论和实践使人们认识到,通过污染预防和废物的源削减,要比在废物产生后再进行治理有着更显著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1989年,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UNEP/PAC)综合各国的预防污染研究成果,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定义为“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污染的环境策略

10、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13.3 清洁生产二、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进程 a.1993年我国国家环保总局的世行环境援助项目开始在中国推行清洁生产,并在第一批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示范。 b.1994年我国政府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清洁生产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c.国家为了推进清洁生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d.2007年,国务院把实施清洁生产与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结合起来,更加推动了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行动计划。13.3 清洁生产三、清洁生产(一)清洁生产的目标 1.通过

11、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达到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合理化。 2.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融,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达到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最小化以及经济效益最大化。13.3 清洁生产(二)清洁生产的内容1.清洁能源。 包括开发节能技术,尽可能开发利用再生能源以及合理利用常规能源。2.清洁生产过程。 包括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原料和中间产品。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行回收,改善管理、提高效率。3.清洁产品。 包括以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主导因素来考虑产品的制造过程甚至使用

12、之后的回收利用,减少原材料和能源使用。13.3 清洁生产(三)清洁生产的定义 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与能源,尽可能不用有毒原材料并在生产过程中就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则是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过程中,尽可能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13.3 清洁生产四、ISO 14000和环境管理体系(一)ISO 140001.ISO简介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英语简称,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ISO的宗旨是“在世

13、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ISO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制订国际标准达成一致意见提供一种机制。13.3 清洁生产2.ISO14000 ISO14000作为一个多标准组合系统,按标准性质分三类。 第一类:基础标准术语标准。 第二类:基础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原则、应用指南。 第三类:支持技术类标准(工具),包括: 环境审核; 环境标志; 环境行为评价; 生命周期评估。13.3 清洁生产3.ISO 14000的基本特点:(1)权威性(2)普适性(3)自愿性(4)可操作性(5)持续性(二)ISO 14000在中国 实践表明,创建

14、示范区工作是我国引进国际先进的环境管理思想和模式、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有效预防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形式,在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13.4 低碳一、低碳历程 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1)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2)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3)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4)可以采用“集团方式”13.4 低碳二、低碳内涵 低碳内涵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

15、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又是其核心内容。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13.4 低碳三、我国低碳的发展 1.2006年底,我国科技部、气象局、发改委、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2008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选定了上

16、海和保定作为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 3.2009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13.4 低碳 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 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 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四、关于低碳的争议 随着低碳问题日益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低碳,同时也出现了关于低碳的争议。13.5 绿色化学一、绿色化学的兴起和原则(一)绿色化学的兴起 1.在20世纪中期,人们对化学物质毒性的时间性(、生物聚集作用和致癌性尚没有清醒的认识,对废水、废气和

17、废渣的排放没有立法来限制,普遍认为只要把废水、废气和废渣稀释排放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个时期的环境保护对策可以称为“稀释废物来防治环境污染”。 2.后来人们对化学品的环境危害有了更多的了解,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规,开始限制废物的排放量,主要是限制废物排放的浓度,这个时期的环境保护对策就进入了“管制与控制”的时代。13.5 绿色化学 3.1990年,美国通过了污染防治条例(the Pollution Prevention Act,PPA),这是美国全国的环境保护对策,申明环境保护的首选对策是在源头防止废物的生成,这就可以避免对化学废物进一步处理和控制。于是开辟了环境保护的第三个时期,即在继续对环境污染

18、废物进行后处理的同时,大力加强从源头消除环境污染。 绿色化学就是从源头消除污染的一项措施,其内容包括重新设计化学合成、制造方法和化工产品来根除污染源,这是最为理想的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13.5 绿色化学(二)绿色化学的原则(1)防止废物的生成比在其生成以后再处理更好;(2)设计的合成方法应该使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原料最大限度地进入产品之中;(3)在设计合成方法时,应该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毒、无害;(4)设计化工产品时,必需使其具有高效,同时减少其毒性;(5)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溶剂、助剂,如果不可避免,也要选择无毒无害的;(6)合成方法必须考虑能耗对成本与环境的影响,应该设法降低能耗,最好采用在常温

19、常压下的合成方法;13.5 绿色化学(7)在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要采用可再生资源代替消耗性资源;(8)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不用非必要的衍生物;(9)在合成方法中采用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比使用化学计量助剂更优越;(10)要把化工产品设计成当其使用功能终结以后,不会在环境中长期存在,而是能分解成可降解的无害产物;(11)进一步开发分析方法,对危险物质在其生成以前就进行在线监测和控制;(12)精心选择化学生产过程中的物质,使化学意外事故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程度。13.5 绿色化学13.5 绿色化学二、各国政府对绿色化学的政策和奖励(一)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 这个奖项为了重视和支持具有基础性和

20、创新性、对工业界有实用价值的化学工艺新方法,通过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防治环境污染。(二)日本的“新阳光计划” 这项计划提出了“简单化学”的概念,即采用最大限度节约能源、资源和减少排放的简化生产工艺来实现未来的化学工业,为了地球环境而变革现有技术。(三)中国的绿色化学活动13.5 绿色化学三、绿色化学与技术的发展动向(一)采用“原子经济”反应(二)在反应过程中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催化剂和溶剂(三)用生物质作化工原料 生物质主要有两类。(1)淀粉:玉米、小麦、土豆是淀粉类的代表。(2)木质纤维素:农业废物、森林废物和草类是木质纤维素的典型。(四)采用超临界流体作化学合成中的溶剂(五)设计、生产

21、和使用环境友好的产品13.6 中国的环境保护一、环境状况公报 编写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主持单位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成员单位有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和中国地震局。内容包括水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工业固体废物、辐射环境、耕地/土地、森林/草地、生物多样性、气候与自然灾害等多项,每一项中既有上一年的状况,又有措施和行动。13.6 中国的环境保护二、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议程共24章、78个方案领域,20余万字。共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总战略 第二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13.6 中国的环境保护 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的计划目标:()近期目标(19942000年)重点是针对中国存在的环境与发展突出的矛盾采取应急行动,并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打下坚实基础()中期目标(20002010年)重点是为改变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而采取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行动()长期目标(2010年以后)重点是恢复和健全中国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调控能力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