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_第1页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_第2页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_第3页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_第4页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办学学院四川大学校外学习中心重庆万州奥鹏学习中心16B专业法学年级0909指导教师吕彦学生姓名熊德才学号aDB1092g3002二O一年八月三十日 2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学生:熊德才指导老师:吕彦一、惩罚性赔偿制度概述(一)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概念惩罚性赔偿(Punitivedamages),在英美法系国家又被称为示范性赔偿(Exemplarydamages)和报复性赔偿(Vindictivedamages)。牛津法律大辞典中规定:“惩罚性赔偿是一种重要的损害赔偿方式,或是对补偿性损害赔偿的一种重要补充,它时常用以表明法院或

2、陪审团对被告蓄意的、严重的或野蛮的侵权行为的否定性评价。这种赔偿同样适用于公职人员的高压、专断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按照被告行为所推算出来的被告所获得的利益,远远超过了他应支付给原告的补偿费。在某些情况下,根据成文法,这种赔偿也可适用于诽谤行为”。美国侵权行为法重述第三版第908节规定:“惩罚性赔偿是在补偿性赔偿或名义上的赔偿之外、为惩罚该赔偿交付方的恶劣行为并阻遏他与相似者在将来实施类似行为而给予的赔偿;惩罚性赔偿可以针对因被告的邪恶动机或其莽撞时无视他人的权利而具有恶劣性质的行为做出”。我国的法律辞典中惩罚性赔偿是指加害人的行为(包括债务不履行和侵权行为)出于故意,或者在一般情况下,加害人有

3、逃脱责任的可能,法院在判决加害人承担补偿性赔偿的前提下,判决其承担全部损害以外的一定金额的赔偿。1二)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历史沿革惩罚性赔偿制度已经存在了200余年,最远可追溯到出埃及记描述的宗教法中。在我国汉代,就有“加责入官”的类似惩罚性赔偿的制度。1763年,英国wilkes诉wood案可能是最早有记载的赔偿额超过实际损失额的判例。目前惩罚性赔偿的思想和理论在英美法系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之后,其适用范围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和稳固的定型,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制度。我国的传统民法理论认为,“民事责任以恢复被损害人的民事权利为目的”,因此“民事责任形式大多不

4、具有惩罚性。”损害赔偿不论在侵权还是契约领域,只能以补偿为其特征,不允许惩罚性措施的适用。所以,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惩罚性赔偿理论在我国几乎是被法学界所否定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近来,英美法系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我国的法学界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也越来越倾向于在法律条文中作出有关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并在学理上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在1993年,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首度提出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这一概念,这是对我国侵权法中赔偿实际损失原则的突破,是民事立法的一个进步,表明惩罚性赔偿原则已在立法上确认。(三)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特征惩罚性赔偿具有惩罚性、附加性、和法定性三方面特征。惩罚性惩罚性赔偿最

5、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惩罚性,这也是它与传统的补偿性赔偿的主要区别。补偿性赔偿的主要目的和功能在于弥补受侵害人所遭受的损失,使受侵害的权益恢复到被侵害以前的状态,基于此,补偿性赔偿的赔偿范围、数额大小与受侵害人所遭受的损失范围和大小应保持一致,有损失才有赔偿,无损失则无赔偿。而惩罚性赔偿则是在补偿性赔偿之外要求侵权行为人另行支付的款项,并不以受侵害人所遭受的损失为主要依据,它的功能不仅在于弥补受侵害人所遭受的损失,而且在于惩罚和制裁严重过错行为。惩罚性赔偿注重惩罚,显示的是法律对主观过错较为严重的侵权行为的否定态度,并通过惩罚以遏制不法行为,防止其再度发生。附加性惩罚性赔偿具有附加性这一特点,意

6、思是说惩罚性赔偿是一种附加的民事责任形式,必须是在适用了其他民事责任形式以后,才可以加以适用,它起到的是辅助、补充作用。惩罚性赔偿作为一种附加的民事责任形式,可以弥补补偿性赔偿的不足,只有当补偿性赔偿不足以惩罚侵害人的恶意侵权行为,或不足以表明法律对这种行为的充分否定并以此来阻止其再次发生时,才能加以适用。事实上,惩罚性赔偿作为一种加重的民事责任形式,它的适用如果不以补偿性赔偿的适用为前提,是不合乎逻辑的,国外也无这样的立法和实践。法定性 惩罚性赔偿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责任形式,它不像补偿性赔偿那样适用于所有的侵权行为,只能适用于法律有明文规定的特定的侵权行为,或者是由法官和陪审团决定的,不可能由

7、当事人自由约定,在这一点上与补偿性赔偿不同。首先,民事侵权行为作为一般违法行为,对于其中的大部分来说,适用补偿性赔偿和其他民事责任形式就足以起到惩戒作用,只有其中小部分严重过错行为,才需要另外适用惩罚性赔偿,以防止类似行为的再次发生。其次,民事责任的主要目的和功能在于补偿和恢复,惩戒与预防只是附加功能,这也就决定了作为附加民事责任形式的惩罚性赔偿只能是一种例外和补充。作为损害赔偿制度的例外和补充,必须在法律上有明文规定,即对哪些侵权行为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取决于立法的规定和判例性质的裁决,或者是由法官和陪审团决定。从国外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看,虽然各国惩罚性赔偿适用的具体范围不同,但都局限于一定的

8、领域。(四)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1、惩罚功能惩罚性赔偿高出一般赔偿很多的赔偿数额本身就是对加害人实施的不法行为的一种否定性评价。虽然补偿性赔偿也体现一定的制裁性,但是相对于惩罚性赔偿对加害人的惩罚而言,是微不足道或者说是过于柔性的。因为补偿性赔偿的数额仅仅是对受害人损失的一般弥补,这种填补对加害人的恶意或不法的行为所获利益而言是一种对价,当加害人能从自己的行为获得的不法利益大于受害人的实际损失时,补偿性赔偿就完全变成了一项交易。加害人实质上并未为自己的这种主观恶意收到任何不利评价。与此相反,惩罚性赔偿通过将高于受害人实际损失数倍的赔偿课于加害人,是对其藐视法律权威践踏他人权利的惩罚,是其不法侵

9、害行为的代价。换言之,惩罚性赔偿就是以法律手段增加侵权人的侵权成本,以达到遏制的目的。42、阻遏功能惩罚性赔偿制度其实最终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它对不法行为的抑制和阻止作用,这就是它的阻遏功能,也叫威慑功能。这种功能利用了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高额的赔偿能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普遍的遏制,是指对包括加害人在内的所有人的同样或类似不法行为的抑制;二是特别的遏制,是指仅仅对加害人本人未来同样或类似行为的遏制。因此,惩罚性赔偿也就是要给恶意行为人一个负面的样板,以警醒他不再从事类似危害他人的行为,从而实现法律控制下的和谐社会。3、补偿功能惩罚性赔偿的产生正是为了弥补补偿性损害赔偿适用的不足,因此,从本质上讲

10、,惩罚性赔偿仍然是一种对受害人损失的价值补偿。尽管现代民法对精神损害的规定,淡化了惩罚性赔偿的精神赔偿的角色。但是,现有的法律对精神损失计算的非准确性和呆板性,决定了它不能最大程度地弥补受害人的非物质伤害,不能最终体现法律的公正性。此当用人单位公然歧视拒绝某个具体的雇用劳动者时,法院一般不予受理受害者提起民事或行政诉讼,即使受理也很难找到适合的法律依据。尽管张先著状告芜湖人事局案胜诉,但毕竟我国不是判例法国家,类似此案的胜诉仍然存在很大障碍。另外行政诉讼法第2条、第41条还规定原告起诉只能针对具体行政行为侵犯的合法权益,以致在公务员招考过程中遭遇无直接受害人或只与抽象行政行为发生关系的就业歧视

11、时,没有法律途径可以救济,诉讼无门。4、激励功能惩罚性赔偿受害人的奖励,可以极大地调动受害人起诉的积极性,可以有效遏制社会潜在的加害人的加害行为。笔者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这主要看它存在的价值是否大于它给社会带来的不便,以此来确定我们的价值趋向,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就是这样一种制度。(五)补偿性赔偿制度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关系它们都是对受害人损失的赔偿,但它们二者的区别在于赔偿额是否与损害额相当。补偿性赔偿严格要求赔偿以损害为基础,不能有大于损害额的赔偿额。即使侵权人的主观恶性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也不可以对其判处大于其给受害人造成的实际损害的赔偿责任。在这种制度下,恢复原状是对损害的最好的救

12、济途径。同时,考虑到在很多情形下,都不可能做到恢复原状,其允许在无法恢复原状的情况下,让侵权人支付相当于其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失额的金钱,以救济受害人因侵权人的行为所受的损害。但补偿性赔偿完全不考虑侵权人的主观恶性,会使某些受害人得不到合理的赔偿,也会使某些侵权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二、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两大法系中的规定(一)英美法系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规定1、英国英国作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发源地,一直在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上非常谨慎。1964年在Rookesv.Barnard案中大大限制了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该案将惩罚性赔偿一般限制在三种案件中:(1)政府雇员压制行为的诉讼;(2)行为带来的利润超过应

13、该给原告的赔偿的行为的诉讼;(3)成文法明确规定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诉讼。1993年,ABv.SouthWestWaterServices案中极大地限制了惩罚性赔偿的案件类型,他们认为,公共损害行为不能支持惩罚性损害赔偿。2001年,在Kuddusv.ChiefConstableofLeicestershireConstabulary案中否认了这些限制。上议院的结论是,决定一个案子是否可以支持惩罚性赔偿,其重点不是行为的原因,而是侵权行为当时的情况是否符合惩罚性赔偿的三种案件类型的要求。在英国,极端的惩罚性赔偿金是被禁止的。英国法院传统上对陪审团的决定表现出极大的尊重。他们极少会因过分的惩罚性赔偿

14、金而取消陪审团的决定,除非它的数额过于巨大,以致12个理性的人不应该做出这样的决定,或者在该数额和案件的事实之间无法实现合理的比例。2、美国在美国法律制度中,惩罚性损害赔偿是一个具有较大争议的问题。美国法院于1784年在Genayv.Norris一案中(lS.C.L.3,lBay6.1784)最早确认惩罚性赔偿制度。目前,美国全国统一州法委员会正在着手制定一部惩罚性损害赔偿示范法。制定该示范法的目的在于统一各州有关惩罚性损害赔偿的实践。该法并非授权各州作出惩罚性损害赔偿裁决,而是在各州根据普通法或其他法律作出惩罚性损害赔偿裁决后,由示范法来支配此类裁决。该法对初审法院和上诉法院如何对陪审团的惩

15、罚性损害赔偿裁决进行司法审查、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3、其他国家在澳大利亚,大量的侵权案件都可以请求惩罚性赔偿。但是,惩罚性赔偿是被作为一种特别的补偿,只针对真正不可容忍的行为才可适用。它可以适用于对动产的侵犯、对土地的侵犯、对人身的侵犯、欺诈,以及诽谤。但在合同违约案件中,惩罚性赔偿不可适用。在加拿大,惩罚性赔偿的目的是处罚、预防以及体现法院对被告行为的不满。目前,加拿大几乎所有的省都允许惩罚性赔偿,但在对待外国惩罚性赔偿的判决上,加拿大态度还是保守的。在新西兰,惩罚性赔偿的应用比英格兰广泛,但惩罚性赔偿金的数额远远比美国少。大陆法系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规定1、法国在法国,基于当事

16、人意思自治原则所处的神圣地位,当事人关于违约金的约定原则上是有效的,不论这种约定是基于补偿的目的而作出的还是为了防范违约而作出的。但在侵权法领域,法国在惩罚性赔偿的问题上一直裹足不前。然而近年情形发生了一些变化。2004年,应法国总统希拉克的要求,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修改法国民法典。2005年底,最初的修改法典的草案被呈送到司法部。这个法典修改建议稿中最重要的是除了补偿性赔偿,还考虑由于明显故意和重大过错时的惩罚性赔偿的判决,要求在一些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但要求法官在审判案件时必须给惩罚性赔偿以特殊理由,并与受害者的其他赔偿相区别,对被告的主观恶意也要求很严格。2、德国和法国一样,德国传统上

17、也禁止民事诉讼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并把它作为一个基本的公共政策问题。侵权法中的惩罚性赔偿是禁止的,但并不禁止惩罚性的违约金。目前,德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惩罚性赔偿的呼声正在消亡。虽然德国法声明赔偿必须是纯粹补偿性的,但德国法院经常判决有时不能称为补偿性赔偿的赔偿。如一个涉及侵犯人身权的案件,德国联邦最高法院认定下级法院判决数额太小,不能产生威慑作用。德国垄断委员会呼吁在特定反托拉斯案件中可双倍赔偿以威慑当事人不再从事不正当行为,并且鼓励私人的索赔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3、其他国家传统上,西班牙也不允许私人诉讼中适用惩罚性赔偿,但它是西方国家中消费者保护立法较为完善的国家。瑞士是混合型的,其对惩罚性

18、赔偿的态度可谓模棱两可。意大利法院拒绝执行美国惩罚性赔偿的判决。日本在对待惩罚性赔偿判决的态度上,仍然拒绝执行这样的案件。在欧盟,一个不成熟的委员会文件提出在特定的反托拉斯案件中允许双倍赔偿的可能性。三、我国现行法中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规定我国立法采取的是损害赔偿以补偿性赔偿为原则,就是受害人得到的损害赔偿的金额应该与其实际遭受的损失相当,赔偿数额不能大于实际损失的数额,我国立法没有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但是,近年来,该制度也开始为我国立法和司法所零星接纳。我国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如下:(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1993年,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第49条规定:“经营

19、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该条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主体、适用条件、赔偿金额计算方法和适用前提,充分体现了对违法行为人的惩罚和制裁。5(二)合同法的规定199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该法第113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可见,我国的合同法再次重申了欺诈行为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原则。(三)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责任法第47条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

20、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侵权责任法设定恶意产品责任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目的在于参酌英美法系关于惩罚性赔偿金制度的做法,以惩罚不法行为,并吓阻不法行为再度发生,而维护消费者之合法权益。惩罚性赔偿的引入是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一个重大创新,体现了我国侵权责任法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需要注意的是,惩罚性赔偿仅在被侵权人死亡或者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的范围内适用,除此之外的其他损害不适用惩罚性赔偿。(四)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82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82条的规定,用人单位

21、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不与劳动者订立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85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违法不足额支付工资等,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87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据法定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该解释的第8、9条对房地产

22、买卖合同中的双倍赔偿作了明确规定,以便于保护购房人。其中,第8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无法取得房屋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又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又将该房屋出卖给第三人。”第9条规定:“出卖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的,买受人可以请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损失,并可以请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

23、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六)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安全法第96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该法第96条存在着惩罚性赔偿责任规定参照标准单一,惩罚性赔偿责任规定最高限领单一,民事赔偿优先实现的程序性规定缺失,食品召回不得免除民事责任规定缺失,食品虽符合国家标准但仍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明显或严重损害这一意外损害赔偿责任规

24、定缺失等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修改和完善,该法中的民事责任制度的建构才会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与可行。四、对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几点思考(一)我国现行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不足1、惩罚性赔偿制度体制不健全目前,惩罚性赔偿制度还散见于各部门法,横跨了民商法领域和劳动法领域,该制度显得杂乱无章。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主体的界定不够清晰,以致出现了很多知假买假,谋取利益的现象。惩罚性赔偿制度对客体的定义范围过于狭窄,以致于很多应该得到保护的权利被他人侵害。惩罚性赔偿制度对赔偿额的规定太绝对化,并不是规定了一定倍数的赔偿额就能达到立法者的立法目的的。2、立法者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重视不够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法学

25、界和立法者还是坚持传统的观点:补偿性赔偿为主,惩罚性赔偿为例外。但须知,侵权案件数量正逐年增多,如果立法者还是坚持补偿为主的观念,那恶意侵权行为将得不到有效控制。3、立法者的立法目的并未完全达到立法者对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目的很明确,就是充分保障受害人权利,惩罚并威慑恶意侵权行为,将我国的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维护社会的和谐安定。然而,有些投机取巧着却将惩罚性赔偿制度看作了一种商机,知假买假然后索赔,这样的一种行为显然与立法目的不相符。4、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原则不明确立法者既然制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那么就应该同时制定对应的原则指导该制度的运用,但事实上并没有这样的原则存在,法官在审理这类案件时

26、自由裁量权过大,这样容易造成司法上的不公。(二)如何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1、健全惩罚性赔偿制度体制惩罚性赔偿制度如果独立成一部部门法显然不好操作,也不太现实,但我认为如果立法者在修改有关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条文时,将其归类为一章,只要涉及到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都专设一章来规定该制度,这样整个条文显得更简洁,大家查阅时也更方便。每一部涉及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都应该在条文中明确规定出它的主体范围、客体的范围和赔偿金的计算方式。2、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成要件的改革对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主体,立法者应该给出一个清晰的界定。特别是针对社会上那些知假买假的有心人士,能否将其定义为消费者而裁定销售者赔偿,我是不

27、赞成可以索赔的。如果法律保护这些知假买假者,首先是对销售者的权利进行了侵害;因为一般的消费者购买物品都是生产或使用的需要,都会根据自身需求量购买,而知假买假者够买物品不是因为生产或使用的需要,而且是不按需求的大肆购买,这样的一种行为难道法律应该保护吗?其次是对立法目的进行了歪曲,因为立法目的是保护弱势的一方受害人,但如果保护知假买假者,似乎销售者反成了弱势的一方,这也是立法者权力的一种滥用。对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客体范围,我觉得有应该扩大的必要。惩罚性赔偿制度首先应该保护的就是受害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例如一些故意伤害事件和重大过失致人伤害事件就应该规定在惩罚性赔偿制度之中。其次是保护受害人的财产

28、权不受恶意侵占。现行惩罚性赔偿制度只在欺诈和违约方面作出了规定,但这样的规定过于狭窄,应该将胁迫、乘人之危、压制和轻率、恶劣的行为纳入其中。第三是对诚实信用原则的保护。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领域中最重要的原则,无论是消费服务领域还是合同领域都需要诚实信用原则来规范,所以保护诚实信用原则不被不法商人打破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内容方面,我认为重在改革对赔偿额的规定。现行法律中对赔偿额的规定非常绝对化,一般都是两倍。细细想来,这样的规定是有问题的。如果加害方财大气粗,为了谋取暴利甘愿冒险,即使不幸被发现也只是赔偿两倍的赔偿额,这点金额对于所赚取的利润来说简直是不痛不痒。这样的一种结果让惩罚

29、和威慑作用显得苍白无力。所以,裁定赔偿额应该根据加害人的经济情况来看,罚轻了起不了作用,罚重了又怕加害人无力承担。根据国外对赔偿性赔偿制度的规定,一般领域规定三倍为宜,如果关系到生命和健康则可以规定更高的赔偿额。3、立法者应该重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运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已有200余年,但我国是1993年才开始运用。相较于国外对该制度的广泛运用,我国明显表现出一种很谨慎的态度。这可能和立法者的观念有关,立法者对大陆法系的补偿性赔偿制度比较青睐,所以缺乏了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重视。但惩罚性赔偿制度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应与国际接轨,立法者也应重视惩罚性赔偿制度,将其熟练的运用于各个部门法内。4、确定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原则对于一个制度的运用,应该有对应的原则作为指导,不然制度的运用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所以,惩罚性赔偿制度也应确立其对应的原则。根据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的运用情况,我认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原则应有以下两个:第一是惩罚力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