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秩序感对孩子的影响_第1页
谈秩序感对孩子的影响_第2页
谈秩序感对孩子的影响_第3页
谈秩序感对孩子的影响_第4页
谈秩序感对孩子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秩序感对孩子的影响0-4岁是儿童秩序感发展最为敏感的时期,在此期间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此时,如果孩子生活在井然有序的环境中,就容易形成干净整洁、有条不紊的生活习惯;如果孩子生活在毫无秩序、极其混乱的环境中,很快就能接纳杂乱无章的秩序,良好的秩序感则很难形成,而且将来长大后,一些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也很难纠正。在这一时期获得的秩序感,会成为孩子的内在需要,持续一生。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做事能力很强,能够把自己的生活料理得十分妥帖;也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生活能力很差,做事没有条理,生活混乱,没有规律,总是需要父母不断督促和提醒。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

2、不同表现呢?究其原因,这是孩子能否在秩序形成的敏感期获得良好秩序感的不同表现。一、儿童对秩序有着极其特殊的敏感性所谓秩序感,是指人对物体摆放的空间位置及生活起居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婴儿比大孩子甚至成人更会敏锐地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秩序的敏感程度会越来越差,乃至消失。所以,成人一定要抓住这教育的最佳时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当孩子无端地哭闹,你用尽了各种办法,依然不能使他安静下来,当你的一切努力都无效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这是因为孩子的秩序被打乱造成的呢?有些时候,孩子发脾气就是因为在他生活的环境中,秩序被破坏而使孩子产生恐惧的原因。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

3、见到过这样的事情:一位出生六个多月的小女孩,看到一位来家中做客的阿姨把伞放在了桌子上,那个小女孩对那把伞看了好一会儿,便开始哭起来,那位阿姨安抚她,可是毫无用处。大家不知道小女孩为何哭闹,这时,小女孩的妈妈把伞拿走了,小女孩立刻停止了哭闹。显然,她哭闹的原因是那位阿姨把伞放错了地方。一件物品放错了位置,就打乱了儿童物放有序的记忆模式。这个实例表明,儿童对环境的秩序极为敏感,能区分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限于物体本身。这种敏感性使环境的各个部分相互依赖,使外界的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成人来讲,我们很难理解儿童对外界秩序的特殊敏感性,因为我们通常低估了孩子的敏感性,认为孩子本来就是无秩序的。

4、而事实上,蒙台梭利发现: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性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很快就能够表现出来,这时的孩子对秩序有着非常强烈的要求,他们希望每个物品都有固定的位置,每件事情都有固定的顺序,尤其是性格内向、情感细腻的孩子,他们更加需要秩序的环境。大人们在不经意间改变了环境中某些物品的秩序,都会引起孩子的强烈反应。孩子的玩具用品换了地方,自己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变换了孩子的看护人面对这些变化,有些孩子会不安、焦虑、哭闹、发脾气、无所适从,有时甚至会变得苦恼。对此,家长不要将孩子的这些表现理解为调皮、任性、捣乱、无礼,要知道这是他们正常的心理现象。因为,这时的孩子正强烈地需要有秩序的生活环境,而且需要这种秩序的环

5、境恒定不变。二、秩序是儿童生命的一种需要儿童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秩序感在儿童的世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孩子的秩序一旦被破坏就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大人们不要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孩子的秩序被打乱,就像人在森林中迷路一样,会感到恐慌,感到忐忑不安,因为孩子不知道接下来会碰到什么。只有生活在秩序的环境中,孩子才能感受到平静和快乐,避免了由于对环境的未知而产生的恐惧,并且有安全感。对于孩子来讲,稳定的生活秩序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所以,成人要注意不可随意破坏孩子的生活秩序。处在秩序敏感时期的儿童,特别需要秩序的生活环境,如果孩子的生活环境混乱无序,那么这种无序性不仅会使孩子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

6、,也会阻碍儿童的发展。秩序感能使孩子认识到物品在生活环境中所处的位置,能记住某件东西应放在什么地方,会注意细节上的不协调&这意味着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环境里的所有物品的摆放都十分熟悉,能够适应环境,能够得心应手地驾驭环境。对于儿童来讲,这是一种心理十分舒适的适宜环境,这样的环境能够使孩子获得稳定的秩序感,进而使心灵宁静,产生愉悦的情绪。蒙台梭利说“外界的秩序对孩子来说,就像是盖房子时的地基,又像是水对鱼的重要性一样。”儿童对秩序的热爱程度远远地超出了成人,秩序的混乱对于孩子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但对大人而言,这只不过是一个是否快乐或者是否舒服的小问题。对于儿童来讲,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它得到满足时

7、,就会使孩子产生真正的快乐。儿童在这一时期特别注重物品的摆放秩序,需要规律的生活节奏,那么家长就要充分利用孩子这种与生俱来的秩序感,给孩子创造条理的生活环境,有效地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使孩子始终处在有秩序的生活环境中,从而由外在的秩序逐渐地建构起内在的秩序感。三、敏感期内儿童可以轻松获得秩序感良好的秩序感可以在孩子的敏感期内,也就是4岁前轻松地获得。这时候的孩子对环境中物品的摆放秩序有强烈的辨识能力,如果此时成人不了解儿童在秩序敏感期的特殊心理,就会扼杀孩子自律的萌芽。所以,家长一定要抓住这教育的最佳时间,培养孩子养成秩序的生活习惯,以便达到超出预期的教育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

8、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首先,要为孩子创设一个条理有序的生活环境&从孩子出生后,父母就要为孩子提供整洁、有序、规律的生活环境,家庭中的日常用品,特别是孩子能用到的生活用品,父母要让孩子清楚它们的具体位置,每样物品在用完之后不能乱放,一定要及时放回并摆放整齐。孩子的用品更要摆在固定的位置,物品的摆放位置一旦确定之后,就不要轻易改变,以便给孩子固定的印象,如果有改变,要及时告诉孩子。父母要抓住时机,充分利用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性,培养孩子物放有序的良好习惯。其次,培养孩子自己整理生活物品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有意识地安排孩子自己整理玩具、图书、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并

9、给予适当鼓励。同时,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简单的成人劳动,与成人一起共同劳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还可以使孩子形成整洁有序的行为习惯。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动手能力差,整理得不好而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否则会不利于儿童秩序感的形成,不利于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再次,为孩子建立规律的一日生活秩序。家长不要过于频繁地给孩子变换环境和看护人,因为这样会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并且,不利于孩子秩序感的形成。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在固定的地方吃饭,碗中不能有剩饭。在一日生活的时间安排上,要为儿童制定合理、有规律的作息制度。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一天内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从而形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如果父母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没有规律,经常变化,就会令孩子茫然不知所措&此外,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条理的生活习惯。在孩子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内,父母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式培养孩子的秩序行为,要不断地提醒、督促,不时地表扬、鼓励,还要注重用自身的榜样力量来影响孩子。最为重要的是,父母要把心中那个不变的原则用一种温柔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孩子感到它是不能逾越的。经过重复、不断地重复,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