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翻 译 课 程 实用翻译教程范仲英编著 1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ranslation Class 1. Aims This 60 hours translation course(2- hours each) will be focused on: Improving those students translation understanding. Enhancing personal skills with communicative ability. Training their translation skills22. Objectives More
2、 specific for the aims, providing basic teaching methods for what is to be accomplished. A. Speak clearly and accurately to the students whose behaviors and outlook they are intended to affect. B. Be embraced by the course group, ideally because 75% of the contents will be the translation Book, 25%
3、will come from outside the book. C. Have clear and direct implication for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on the 60-hours course. Professor Shi will provide pre-test/diagnosis and test paper D. Active Learning Class a. students-centred b. group work or in pairs c. IT d. questions and answers e. ca
4、se studies f. translation practice3 Progress Plan week Contents1第一章 导论Outline2第二章 什么是翻译Whats translation?3第三章 翻译的性质The nature 4第四章 翻译与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5第五章 翻译的标准Standards6第六章 翻译的原则Principles 7第七章 谈文学翻译:形似与神似Formation and lifelike8第八章 死译与活译,直译与意译Literal and free trans49第九章 翻译症Translation syndrome
5、10第十章 语言如何表达思想Expression 11第十一章 汉英语法对比Grammatical 12第十二章 汉英语言对比Linguistic 13第十三章 翻译技巧与翻译标准Skills and standards 14第十四章 翻译的过程Process 15第十五章 可译性问题Possibility 16复习考试Review and exam5Preface The title of professor Fan Zhongyings book,An Applied Theory ofTranslation,is both appropriated and fully justified
6、,for the theory proposed in this volume has been applied by Fan Zhongying and his students to a wide variety of texts. This is one of the principal reasons why this text is so broadly applicable to so many of the constantly recurring problems faced by all translators. Moreover,it demonstrates quite
7、clearly that translalation practice without an adequate theory produces only haphazard results,while theory without practice is completely sterile. With the insight gained from experience and a broad knowledge of how languages work,Fan Zhongying has combined “rules with reasons,” that is,he has show
8、n how rules of thumb,are not enough for translators. They must also know the reasons for such rules,since only then can they be applied with insight and discrimination. What makes this book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problems faced by beginning translators is the realism with which Fan Zhongyin
9、g evaluates both the strengths and the weaknesses of the average translator. Moreover,the text is realistic about the limits of translatability,due to the diversities of culture and the striking contrasts in figurative expressions.6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aspect of this Volume is the way in which
10、 it deals with the complex problem of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source and target texts. Fan Zhongying rightly insists that complete identity of messages is impossible. On the designative level of informative function one can only aim at the closest approximation,and in general it is possible to Obtai
11、n a functionaliy satisfactory correspondence. But equally important and for some literary genres even more crucial 一 is the spirit of the text,that nebulous,but extremely essential,feature of the style which results from the correct analysis and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of the rhetorical patterns i
12、n the respective languages. Furthermore,one cannot follow the practice of some translation theorists,who seem willing in some cases to sacrifice-the style for the sake of content or the content for the sake of style. Both content and style are inseparably linked in any text,and success in translatin
13、g means dealing creatively with both of these aspects of communication.7Fan Zhongying can deal meaningfully with the problems of con- tent and style because he treats communication on a more profound level than many books dealing with translating. He is concerned with how languages manage to convey
14、ideas by means of paralinguistic devices (for example,pauses,voice quality,intonation,and 1evels of loudness)and extralinguistic accompaniments (for example,gesture & body stance,and eye contact),and how in written language certain devices can be used to compensate for what is often lost from oral c
15、ommunication.This concern for the broader implications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inevitably leads Fan Zhongying to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some of the principal struc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o a listing of ways in which translators can effectively bridge the structural gaps
16、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8This text makes no attempt to touch on all the problem which translators must face in translating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or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 such an attempt would be hopelessly impossible. What it does do is to point translators in the right direction by giving
17、 them insight as to how to go about the task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sound linguistic principles to the complex problems which they must face in any and all types of translating. Eugene A. Nida9第一章 导论随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翻译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来。从事各种 语言翻译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提高翻译质量,做好翻译工作,有必要对翻译的规律作一
18、番研究和探讨。研究翻译特点,总结 翻译经验 : 找出其内在的固有的规律,以指导翻译实践,这就是翻 译理论所要解决的课题。101.1 翻译的目的翻译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也就是把原语所表达的信息材料,用译语重新表达出来,并达到较高的翻译质量如果不考虑译者本身的翻译能力,即有无翻译经验及掌握与运用翻译技巧的程度,决定翻译质量的因素有四个: 外语水平、汉语水平、知识水平和工作态度。1. 外语水平翻译是用两种语言进行的语言活动。译者必须通晓两种语言( 本族语和外语 ),方能从事翻译工作。译者外语水平如何,对于译文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外汉翻译时,外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理解上。外语
19、水平不高极易出现对原文信息理解不深不透,或是只了解表面含义,而对深层、隐晦的寓意则未能理解,甚至还可能出现理解错误。由于理解错误而导致的错译,是翻译最大的 也是最常见的错误。对于原文信息理解肤浅或理解错误,就不可能正确地完整地把原文信息重新表达出来,这样的翻译当然也就 起不到传意作用。因此,理解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就无从谈起。在汉外翻译时,外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表达上。理解了原文但表达不出来,或表达不确切,与原意出入较大,或在遣词造 句方面不符合译文语言的习惯,译文读者看起来觉得别扭、费解、甚至不知所云,这样的翻译同样起不到应有的作用。112. 汉语水平做为一个翻译工作者本国语文水平如何
20、也非常重要。在汉外翻译上具有一定汉语水平能保证对原文理解正确透彻。但一般说来,由于是本国语,这方面问题不大。汉语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体现 在外汉翻译上。正确理解原文以后,译文质量如何主要看译者汉 语表达能力。汉语水平较高的译者往往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在文学翻译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译者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本国语文没有深厚的基础,即使外文的基础再好,翻译起来 也是不能胜任的。有人认为,翻译外国小说等文学作品,三分靠外语,七分靠汉语。不管这种分法是否科学,但至少可以说明译者汉语水平的重要性。3. 知识水平 所谓知识是指译者对所译材料的有关知识。翻译工作要求译者有较宽广的知识面。比如,翻译小
21、说要求译者对小说里所描写的故事的时代背景、文化国情、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等有较多的了解; 翻译新闻题材必须对国内外时事,包括新闻人物、各国重要地名、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都了如指掌; 翻译科技文章则要求对所译 专业比较熟悉。一般说来,从事科技翻译工作,最好是通晓外语的本行专家,由熟悉本专业的行家翻译出来的东西,远比精通外语的 门外汉要强得多。一个外语工作者要丛事某种专业的翻译工作,除继续提高外语水平外,还要努力学习该专业,使自己逐渐成为熟 悉该专业的行家。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翻译实践表明,译者丰富宽广的知识,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对原文的理解,由于原文理解深刻透彻,翻译时就可以摆脱原文语言的束缚
22、,灵活自如地表 达原意。另一方面,由于对所译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可以根据自 己对这方面事物的了解来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把原意恰如其分地表 达出来,更好地为读者所接受,收到接近原文信息所表达的效果。124. 工作态度所谓工作态度是指翻译时对待翻译工作所持的态度: 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还是马马虎虎草率从事。翻译时我们常常可以见 到两个水平 ( 包括外语水平、汉语水平和知识水平 ) 不相上下的人,由于不同的王作态度,一个认真负责,一个草率从事,结果两人的 翻译质量相差颇为悬殊。就是同一个人,字斟句酌,精雕细刻,反复校改译出来的东西,也比他 赶任务 的详品要高出一大块。由此可见,养成认真细致的翻译作风,
23、对于提高译文质量,影响极犬。翻译课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解决学生外语水平、汉语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问题。当然,翻译实践对于提育学生的外语水平、汉 语水平和知识水平,会有一些好处,但这毕竟不是翻译课的目的。翻译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使学生在这三者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发挥最大作用,提高翻译质量。因此,有志于从事翻译工作的同志,应该干方百计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汉语水平和知识 水平。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为今后从事翻择工作打下牢固坚实的基础。然而,培养良好的翻译作风,即解决工作态度问题,则是翻译课的一项重要伍务。从事翻译教学的同志,除去传授翻译理论方面的知识,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实际翻详能力之外,应该从第
24、一堂课就开始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翻译作风,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较高的翻译水平,再加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翻译质量就有了保证。131.2 翻译课的性质翻译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 是技巧还是科学? 所谓技巧是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某种技能技巧,如学钢琴,学游泳,学 开车等。这种学习靠教师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不断练习,大量实践,才能掌握,才能获得所学的技能技巧。所谓科学也就是知识,教学的目的在于知识的传授。通过课堂讲授,大量翻阅参考书,认真思考,分析研究,悟出道理就可以掌握这门知识。翻译课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翻译能力。而获得这种翻译能力,光靠课堂上传授知识是办不到的。不做练习就学不
25、会翻译,这就和不下水就学不会游泳一样。很明显,翻译是一门技巧课,翻译课必须给学生足够的实践练习机会。否则,是学不好翻译的。然而,翻译本身又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必须学习这个规律,掌握这个规律,才能翻译得好。把规律上升到理论就是翻译理论。另外,从事多年翻译工作,具有丰富经 验的人,往往能自己总结出一套翻译的具体作法。这套具体作法 实际上是一条捷径。按照这套作法可以译得快,译得好,效率高,省力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翻译技巧。翻译理论 (包括翻译技巧)是一门科学,值得下工夫去学习。只有学了翻译理论,掌握了翻译 规律并在其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才能提高翻译能力。14既然翻译是技巧又是
26、科学,进行翻译教学应该是有理论又有实践,二者紧密结合。也就是又讲理论,掌握翻译规律; 又做大量练习,获得技能技巧。只有这样,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搞文学翻译的人常常发现翻译不仅仅是技巧,是科学 ,它同时又是艺术。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本身就是艺术品。译品也应该是艺术品。为此,翻译必须是对原作的一种艺术再创造。一篇成功的译品应该是原作的艺术复制,应该保持原作的神韵和丰姿,应该具有原作的艺术魅力。只有这样,翻译 文学作品的任务才算完成。151.3 学习翻译理论的必要性 过去出版的一些有关翻译和如何提高翻译水平一类的书,如英汉翻译教程等,大部分谈的是具体的翻译技巧 ( 如增词
27、、减词、 重复、正反等 ),也就是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样的翻译技巧。这类书籍并没有从理论的高度来阐述翻译的一些带根本性的大问 题,也没有去探讨有关规律性的问题。这一类书讲的是翻译技巧,不是翻译理论。 学习这种翻译技巧有没有用? 对于提高翻译水平有没有帮助? 我们认为,学习翻译技巧有用,对提高翻译能力是有帮助的,应该认真学习。必须指出: 翻译技巧是人们从事多年翻译工作的 经验总结。凡有经验的翻译工作者,在翻译时实际上都在使用这 类翻译技巧,只不过是他自己,总结出来的罢了。笔者 50 年代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并未学过什么翻译技巧,翻译课就是进行大量翻译实践: 练习-讨论-讲评。再加上毕业后的翻译实
28、践,也就掌握了翻译技巧。可见,不学翻译技巧照样可以搞翻译,不过需要译者在大量翻译实践后自己去总结罢了。现在有人把多年从事翻译实践的经验总结出几条技巧,给初学者提供了方便,使他们在大量实践之前,就能掌握这些技巧。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我们认为,对翻译技巧应该有个正确的评价。有人把翻译技巧看成是万能的灵丹妙药,以为只要把翻译技巧学到手,就万事大吉,就一定能把翻译搞好。这种看法不对。因为:161. 翻译技巧到底是别人的经验总结,初学者学了之后到完全掌握,灵活运用,还有相当一段过程。不经过一定数量的实践练习,很难把别人的经验总结,变成自己能运用自如的技巧。2. 翻译技巧只告诉我们在某些具体情况下翻
29、译应该使用的技巧,只是部分情况,不是全部。因而很不全面,有局限性。实际上,翻译中有许多问题, 技巧 并未涉及。如:1) 用词不同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为了表达原意,译语要使用个 与原语相差很远的词。如“红茶 译成英语为 black tea, 红 变 成了 black,而英语 black coffee 一词汉译时却成了 不加牛奶的咖啡 , black译成了“不加牛奶的。类似的例子还有:Stop thief! 抓贼呀!White Sale 床上用品大减价淡季 an off season工作证 ID card172) 词的搭配不同 不同的语言词与词的搭配往往不同。原语可以搭配的词,译语常常不能搭配
30、,翻译时必须换用别的词。如:make money挣钱wet 5now雨加雪although the morning was young 天色尚早一场大雪a heavy snow高低杠asymmetric ban(1)His round,open face was bright with intelligence and good humour.他圆圆的脸蛋儿,坦率,机敏,和蔼可亲。3) 语言结构不同有时甚至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了保持原意,译文在句子结构上与原文相去甚远。如 :No comments.无可奉告 We nee talking heads.招收电话员启事严禁烟火NO SMOKE.配合
31、默契good team workThis is VOA,signing on.美国之音,现在开始播音。上述三种情况,各类有关翻译技巧的书均未涉及,而这种情况翻译时经常遇到。这类问题,技巧是解决不了的。另外,修改翻译时的依据是原文的意义和译文的效果,即译文是否如实地表达出原意,而不是某种技巧是否正确运用。例如:18(2)Such ideas often produce only false hope and unnecessary原译: 这种想法常常会产生虚假的希望和不必要的恐惧。改译: 这种想法常常只会产生盲目乐观和不必要的恐惧。(3)And the beauty of the pearl,w
32、inking and glimmering in the light of the little candle,cozened his brain with its beauty.原译: 珍珠在小蜡烛的亮光中闪烁着,以它的美丽哄骗着他的脑子。改译: 美丽的珍珠,在烛光下闪闪发亮,使人神往,令人陶醉。(4) 对外汉语教研室A: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B: Chinese Program for Foreign Students19 以上三例的改译原则是根据原文的意义并使之更符合译语的习惯,改译后译文质
33、量有了明显提高。然而,这并不是根据某种 技巧 进行修改的。如例 (4) 译文 A 是根据中文逐词翻译的,接近原文,也符合英语用法。但是这种名称国外 5 如见,读起来也不太自然。美国许多大学设有专教外国学生的英语教研室,叫做 English Program for Foreign Students。译文 B 模仿了这种表达方式,简炼、自然,也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另外,还有一些有关翻译的重大规律性问题,如翻译标准,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等,技巧 也解决不,只能靠翻译理论来解决。 翻译理论就是研究和探讨翻译固有的内在规律,发现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翻译理论就是帮助翻译工作者了解翻译规律,
34、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翻译理论的可贵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在于能用来指导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质量。为提高翻译水平而学习,这就是学习翻译理论的目的。201.4 翻译理论的任务以指导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质量为己任的实用翻译理论,主要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性质问题。主要是探讨有关翻译的重大规律性问题,包括什么是翻译,翻译的目的,翻译的特点、要求,对等与翻译,形似与神似,以及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分析和探讨可译性的问题等等。2. 标准问题。从理论的高度来探讨翻译标准问题,应该用什么标准去衡量翻译质量,回顾评价现行的翻译标准,如何找出一个完美、科学、切实可行的翻译标准。翻译人员应力争达到什么样的翻译水平,
35、应该避免什么样的翻译。3. 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以提高翻译质量。21思考题 :1.为什么要学习翻译理论? 学习翻译理论对提高实际翻译能力有什么好处?2. 翻译技巧为什么不是理论? 技巧与理论有何关系?3. 从过去的翻译实践中,你发现有哪些问题不好解决?22第二章 什么是翻译?要学习翻译技巧,研究翻译规律,提高翻译质量,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翻译,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翻译, 翻译的功能如何,作用何在。这就必须对翻译的目的和要求,从理论上作一番研究探讨。2.1 交流思想的过程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人们进行的语言活动主要就是交流 思想。为了弄清翻译的目的和功能.
36、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人们是如何运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人们交流思想有以下三种情况 :23一、语内交流 设甲乙二人进行思想交流。甲把心里要说的话,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告诉乙。在这种情况下,甲为信息发出人 (source, 以S表示), 把心中的想法,即原始思想 original thoughtp 以 To 表示 用语言(language, 以L表示)表达出来L成为一个信息 (message, 以 M 表示) 。乙为信息接受人 (receptor, 以 R 表示 ) 。他听了或看了以后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种思想即得来d思想 (acquired thought, 以Ta表示)。其过程见图一:(图略)上述交流
37、思想的结果是乙听懂了或看懂了甲用语言表达出来 的信息 M, 从而 Ta=To 。这样,交流就成功了。从上述过程可以 看出,交流思想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因而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媒介。 但这里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即甲乙双方都懂这种语言 ( 如甲乙都 是中国人,都懂汉语 ), 这个交流才有可能实现。这种交流是在同一语言内部进行的,所以叫做语内交流 (intralingual communication)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交流形式。二、语际交流上面说过,交流思想必须通过语言来进行,而这种语言必须是甲乙双方,即信息发出人和信息接受人,都通晓的语言才有可能。 倘若丙是个英国人,他不懂汉语,甲这个中国人又不懂英
38、语,甲和 丙就不能交流思想。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不通。这时,若乙 这个中国人也会英语,又愿意把甲所说的或所写的信息用英语重 新表达一遍,成为再现信息 (reproduced message, 以Mr表示)。这 样,丙就有可能昕懂或看懂甲说的话,并在头脑中形成了再现思想 (reproduced thought, 以Tr表示 ), 其过程见图二:24上图 M 一 -Ta 是理解过程,用汉语即原文语言或叫原语 (source language, 以 SL 表示 ) 进行。 Ta 一 -Mr 是表达过程,用英语也就是译文语言或叫译语 (target language,以 TL 表示 ) 进行。 翻译
39、 ( 从 M 到 Mr) 在语际交流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丙这个译文 信息接受人 Rr, 正是通过译文信息 Mr 而懂得了体现在原文信息 M 中的原始思想To。然而,实际情况要比这更复杂得多。从社会语言学 (sociolin- guistics) 的观点来看,语言是脱离不了社会文化的,使用不同语言 的人,往往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语际交流实际上又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关于这一点,以后还要详细阐述。 25三、信息传播书面交流有两种情况,一是少数人之间的个人交流 (individual commumcation), 一是少数人与广大读者之间
40、的交流,或叫信息传播 (mass communication)。前者指书信、合同、字据、遗嘱等,后者指作者以出版物的形式,出版4本书或发表一篇文章,信息接受人 不是某些个人而是广大读者。这里主要谈后一种情况。原作者 S 将自己的 To 写成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M, 出版或发 表后凡是懂得 SL 的读者都能看懂,看后在头脑中形成了 Ta。M的读者包括以 SL 为本族语、第二语言或外国语的人。不懂 SL 的人是无法看懂的。因而体现在 M 中的 To 的传播范围受 SL 的限制,只在通晓 SL 的人口范围内。若有人把原作 M 翻译出来,即把原文 M 用另一种语言 TL 重新表达出来,成为译文 Mr,这
41、时,凡 是懂得 TL 的人也都能看懂。这样一来,原作者的 To 不仅通过 M 传播到通晓 SL 的读者,而且又通过译文 Mr 传播到了通晓 TL 的-这主。其过程见图4:图略262.2翻译的功能综上所述,翻译是思想交流的桥梁 (使不懂原语的人,能通过 译文而懂得体现在原文信息中作者的思想、意图、观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接力(使原文信息能传播得更远,能传播到更多的人那里 ) 。这就是翻译的目的和功能。由于翻译是桥梁和接力,只能是原文的再现。译文信息只能 是原文信息通过译语的再现。否则,就起不到桥梁和接力的作用。 为此,必须要求 Tr=Ta,只有这样,才是合格的翻译。否则,就是 失败的或不合格的
42、翻译。附带说明一下,原始思想 To 是存在于 原作者头脑中比较抽象的东西,而他表达出来的信息 M,则是有形之物。因而我们通常把体现在 Mr 中的 Tr 与体现在 M 中的 Ta进行比较,而不是把 Tr 直接与 To 比较。2.3 翻译的定义 根据翻译在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把翻译的定义写成 :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使通晓不 同语言的人能通过原文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思想交流。翻译是把一 种语言 即原语 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 ( 即译语 ) 表达出来,使译文 读者能得到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这里所谓 感受 是指信息接受人看了或昕了信息后在自己
43、头 脑中的反应,包括对信息概念的认识、理解,以及通过信息的思想 感情所受到的感染、影响等。关于 大致相同的感受,详见 第五章翻译的标准 。27思考题 :1、你认为翻译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活动 ?2、翻译怎样才能起到桥梁和接力的作用 ?28第三章翻译的性质3.1 写作的特点这里所谓写作就是指用原语进行写作或创作 (original writing)。写作的特点,可概括为 “心中有数,自己决定”。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写什么? 作者在动笔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确定写作的题材,打算写关于哪方面的事,包括哪些内容。然后收集这方面的素材,进行分析整理加工,逐渐形成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写文章就是要 阐明
44、或宣传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以此来影响读者,使他们接受自己的看法。或者在动笔之前,作者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或者对于 一些事物进行观察或试验后已经得出一些结论,写文章就是对自己看法的论述。写文艺作品也是这样,必须确定题,进行构思,然后动笔。 但是,不管作者准备写什么题材,论述什么内容,宣传什么观点, 提出什么看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写什么是由他自己决定的。 也就是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作者要写什么东西, 从题材到内容, 从写作意图到预期达到的效果,是心中有数的。写的是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发表的是自己的见解,讨论的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论述的是自己熟悉的专业。对于要写的内容,作者熟悉,内行,甚至是专家
45、, 因而写起来得心应手。29二、给谁看?在动笔之前,作者还得考虑一个问题,即文章或作品是写给谁看,为谁而写,即写作对象,也是由作者自己决定的。对此作者也 是心中有数的。众所周知,针对不同的读者要用不同的写作方法,例如,对青年读者和老年读者写法不同,儿童读物和妇女读物也不 一样。他们关心的问题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文化水平也不一 样。作者在写作之前,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对不同读者要选用不同 的题材、体裁、内容和表达方法。这样,作者就可以使自己写出来 的东西,符合写作对象的口味,适合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特点。 写出来的是他们关心的,感兴趣的,爱看的东西。三、用词结构和表现手法作者表达原始思想总得采用
46、某种表现手法,作者可根据作品内容、读者对象以及个人的喜爱、擅长,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表现手 法。作者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和写作对象,选用不同的词语、结构、 文体、风格。作者在用词结构和表现手法方面也是 心中有数,自己决定 的,他喜欢用什么词,就用什么词,擅长怎么写就怎么写。 不喜欢不熟悉的可以不用。这样,不同的作者往往因用词结构不 同,表现手法不同,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以下是两个不同风格的例子,翻译时要注意尽量保持原作风格。30(1)Beside the flashing light,Miller had frequent but not severe headaches, which he at
47、tributed to business tension,lack of exercise and too many cigarettes. At 42,he had realized the ambition of many bright young engineers:to own a manufacturing business.除去闪光之外,米勒还经常头痛,但不太厉害。他把这种现象 归因于工作劳累,缺乏锻炼,吸烟太多。他 42 岁就实现了许多青 年有为的工程师梦寐以求的宏图大志 : 自己有个工厂。(2)I joined the Marine Corps at seventeen.I w
48、as very mixed up.I wanted to become a first-class citizen.I wanted to be accepted and I was very proud of my uniform.My mom didnt want to sign the papers,but she knew I had to better myself and maybe Id get an education in the services.我参加海军陆战队时,才17岁。那时我思想很混乱。我想做个上等公民,又想参军入伍,我以能穿上军装而感到自豪。我娘不愿意在参军申请书
49、上签字,但她懂得我应该改善我的处境,也许我 在军队里还能受到一些教育。31如果把例(1) 与例(2)的原文作一比较,就不难发现,这两篇 东西在风格上有较大差别。例 (1)是一种书面叙述体,文字简练 优美。例 (2)是一种口语体,用第一人称的故事叙述者文化水平不高,因而用的是一种比较平淡的通俗的口语体,结构比较松散。同一个译者在翻译这两篇材料时,注意到这二者风格上的差异,有 意识地采用了不同的译文风格。例 (1) 译文比较严谨,语言简练 并使用了一些四字成语,使文字优美富于表现力。例 (2) 译文则采用口语体,以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人的身份来说话,避免使用优美词句和四字成语。323.2 说话的特点
50、用原语说话或交谈 (original speaking) 与用原语进行写作,其 特点大体相同。除此而外,会说话的人往往能根据不同的对象,决 定说什么,善于抓住对方的心理,谈些对方感兴趣的事。在表现手法方面还可以包括一些书面语言没有,也无法做到 的手段,如声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语气的轻重以及手势、眼色或面部表情等等。这些非语言表达手法,也可以称做准语言表达方式,常常是口头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口头交流往往是当面进行的,说话的人可以直接看到对方的反应,包括昕懂了没有,是否有兴趣,是否同意自己的观点等等,可以根据这种反应决定下一步谈什么,怎样谈。333.3 翻译的特点 一、人云亦云 翻译则与上
51、述情况完全不同。表达的不是自己的思想,而是别人的观点、想法、经历。译者说的不是自己要说的话,而是别人 说了什么,你也说什么。因而翻译只是人云亦云,译者起着代言 人、传声筒的作用,把别人的思想、意见、观点、感情、体验,根据已 经表达出来的口头或书面材料,重新表达一番,因而内容不一定熟悉,观点不一定同意,专业不一定内行。二、不容更改 写作时作者有充分自由,可以自己选择题材,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词语、比喻,自己擅长的表现手法。对于自己不清楚或没把握的东西可以不说,自己不熟悉的词语及表达 方式可以不用。翻译则完全不同,别人的思想已经表达出来了,或 己见诸文字,或已经说出来了。原文的思想内容
52、,用词结构,表现手法已是成品,译者不得更改,没有选择余地。不管你喜欢不喜 欢,熟悉不熟悉,只能按照原文的容、风格、情感、表现手法照译出来,不得增删或更改。三、先理解,后动笔 用原语写作和说话,原始思想自己最清楚。而翻译时只能通过原文信息 M 去了解、捕捉原作的思想内容、目的意图、意见观点。通过原作去了解原始思想,即理解,是翻译很重要的过程之一。理解后才能进行表达。用原语进行写作或说话,只有一个过程,即表达,就是把自己的原始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翻译则有两个过程: 于是理解,二是表达。即先理解原作的思想内容、目的意图,然后,再用译语表达出来。34四、克服原语的干扰 一种语言有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使
53、用习惯,SL 使用的词 语、结构、比喻,在 TL 不一定适用。翻译一方面要忠实于原文,一方面又要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 SL 的一种说法 ,TL偏偏没有,或 形式相似意义不同,或意思相似而形式不同。翻译时要不断考虑 如何保存原作思想内容,又要使译文自然流畅符合译语的表达方式。3.4 翻译的难处由于翻译的特殊性能,翻译过程中常出现一些特有的困难:一、理解的困难翻译要求译者对原作理解得最深最透。但实际上,译者对原 文的理解常常不如一般读者。因为对于一般读者说来,原语就是本族语; 而对译者说来,原语常常是外国语。理解外国语同理解本 族语是会有很大差距的。除此而外,有时同一材料,不同的人理解也不一致。产
54、生这种情况的原因,除读者本身的因素外,还有两个原因:原文本身寓意不明。有的原文本身就意思不明确,也可能 是作者表达得不好,也可能是作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含泪其词。2. 时代不同。对于年代久远的著作,由于读者对时代背景不熟悉,也会产生理解不一致的现象。但无论如何对原作基本意义的理解应该一致。否则,翻译就不可能。对于理解不透的原作,译 者应尽量保持原作的字面意义。但实际上,译者本人都不明白的地方,翻译出来的东西读者是很难弄明白的。所以,要靠阅读译文来研究某些高深的科学技术,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局限性。35二、读者不同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不同。原作针对性强,采用的题材、体裁、内容及表现手法,完全符合原
55、文读者的要求、兴趣、爱好。而译 文读者常常在文化素养、理解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不同于原文读 者。因此,译文的针对性很差,容易增加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困难。 不少译者常常采用译者注的方式进行补救。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译者要通过已经用 SL 表达出来的原作 M,来了解原始思想To,然后再用 TL 重新表达出来。由于 SL 和 TL 语言不同,在用 词、句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均不相同。原文 M 已用 SL 表达出来,翻译时极易受 SL 的影响而造成 Mr 的语言不自然、 别扭甚至晦涩难懂的现象 ( 见以下例句译文 A)。遇到这种情况,应大胆摆脱原文的束缚,用地道的译语表达出来 ( 译文
56、B)。(3)John stood from the chair.A: 约翰从椅子上站起来。B: 约翰站了起来。(4)Earlier scientists thought that during a mans lifetime the power of his brain decreased.A: 早些时候的科学家们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脑子的机能会逐渐减弱。B: 从前科学家认为,人越老,脑子的机能越衰退。36例 (3) 译文 A“ 从椅子上站起来 ” 不符合汉语习惯,不仅不像中国话,而且意思也对。它给人的印象是这个人原来站在椅子 上。照汉语习惯,原来坐着,现在站了起来,就叫 “站了起来” 。例
57、(4) 译文 A 原文抠得太死,结果语言很别扭,意思也不太清楚。译文 B 译得活一些,也更符合汉语习惯。翻译要 “钻进去,跳出来”。 钻进去 是指钻研原作,吃透原作;跳出来 就是要摆脱原文语言方的影响和束缚,设法按照译 语的表达习惯把原作重新表达出来。者的人钻进去以后跳不出来,为了忠实于原文形式,常常置译语表达习惯于不顾。结果,译出来的东西不符合译语的表达方式,生硬、晦涩、费解、甚至不知所 云。反之,也有人为了使译文 “优美流畅”,置原文于不顾。结果,译出来的东西与原文出入很大,实际上,这是对原文的歪曲和捏 造,严格地说这不能叫翻译。以上两种偏向,是翻译独有的常见的两大通病: 翻译症 ( 详见
58、第九章翻译症 )和马虎翻译( 详见第五章 翻译标准 54 三 )。翻译时必须努力克服这两种不良倾向,这就增加了翻译的困难. 精通数门语言的人用不同语言表达同一千原始思想时,为了达到同一效果,往往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一个小学生称呼老师时,会用中国话说: 张老师 , 用英语说 Miss Brown, 用俄语说AHHa IIETPOBHa(安娜彼得洛夫娜)按俄语的习惯,学生常直接称呼老师的名字和父名以示尊敬。事实上只有这样称呼才符合语言的习惯也符合说话人的身份,表达出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若按中文习惯译成 Teacher Brown或 YqTe 皿 HHILa MBaHOBa( 伊凡诺娃老师 ),
59、则不符合译语习惯,同时也失去了原来的尊敬之义。 因而翻译时就应该按原语的语言习惯,作适当调整,这样才能表达出原意而且通顺自然。37四、材料不熟悉翻译的另一难处是译者对原作表达的题材不一定熟悉,专业不一定内行,对原作者使用的词句、表达方式、写作风格,不一定喜 欢,不一定擅长。因之,翻译前译者应下工夫学习有关的知识。搞文学翻译,要对于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对所描写的国 家、地区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风俗、习惯、文化、生活等方面都 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原作,做好翻译工作。当然 ,这也就造成了翻译的困难。3.5 翻译与说写孰难孰易 ?用原语进行说写的人心中总要有话可说。要言之有物
60、,事先必须作大量准备工作,确定写作内容。有了材料还要考虑怎么写,给谁看等一系列问题。这是用原语说写的难处。翻译完全是把别人的思想,用译语进行说写,上述一切努力全都免了。所以,有人认为翻译省劲,不要积累材料,不要构思,往往可以多产。这的确是翻译容易的一面。38但翻译也有不可低估的困难一面。 首先吃透原著,彻底理解, 然后,把别人的思想按别人的框框表达出来,这样做很不容易。其次,TL 与 SL 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不仅用词结构不同,而且语言习 惯也常常有很大出入。要用 TL 重新表达,要做到既符合原意保 持原作风格,又使译文流畅更不容易。第三,要有广博的知识,对 原作所论述的问题和所涉及的事物都必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零班、培优、补习班)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融合新闻报道》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系统分析与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重庆市南坪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质检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郑州市金水区重点达标名校初三寒假模拟(二)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英语试题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理论(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会宁县2025年数学五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伦理委员会效能提升-全面剖析
- 智能财务风险预警与预警系统的构建-全面剖析
- 钢栈桥施工监理细则
- 骨转移瘤课件
- 护士注册健康体检表下载【可直接打印版本】
-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课件
- 污水处理培训课件
-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案
- 中国十大阶层的划分课件
- 高中英语各种教材词组汇总大全(超级实用)
- 内燃机机油泵转子系列参数
- 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方案课件
- 四十二手眼图(经典珍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