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_第1页
新生儿科-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_第2页
新生儿科-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_第3页
新生儿科-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_第4页
新生儿科-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新生儿科/NICU正常新生儿的特点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正常新生儿护理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新生儿从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期间的小儿称为新生儿(neonate)。 新生儿的分类新生儿的分类有根据胎龄、体重、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等多种方法。根据胎龄分类 1,足月儿 指胎龄37周至42足周(260293天)的新生儿。 2,早产儿 指胎龄28周至37足周(196259天)的活产婴儿。 3,过期产儿 指胎龄42周(294天)的新生儿根据出生体重分类 1,低出生体重儿 指初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2500g,不论是否足月或过期,其中大多数为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2,极低出生体重

2、儿 出生体重不足1500g者。 3,超低出生体重儿或微小儿 出生体重不足1000g者。 4,正常体重儿 指出生体重为25014000g的新生儿。 5,巨大儿 出生体重4000g的新生儿,包括正常和有疾病者。根据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类 1,小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龄儿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胎龄已足月而出生体重2500g的新生儿称足月小样儿。是小于胎龄儿最常见的一种,多由于宫内发育迟缓引起。 2,适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90百分位的新生儿。3,大于胎龄儿 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高危新生儿 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

3、护的新生儿。 收治范围:生后28天以内的新生儿。概念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正常新生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42周,体重在25004000g,身长50cm左右,头围平均34cm,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外观特点正常新生儿早产儿哭声响亮低弱肌张力良好低下皮肤红润、皮下脂肪丰满红嫩、皮下脂肪少毛发毳毛少、头发分条清楚毳毛多、头发细而乱耳壳软骨发育良好耳舟成形软、缺乏软骨耳舟不清楚正常新生儿的特点正常新生儿早产儿指、趾甲达到或超过指、趾端未达指、趾端乳腺乳晕清楚、结节4mm乳晕不清、无结节或结节4mm跖纹整个足底遍及足纹足底纹少外生殖器男婴睾丸已降至阴囊女婴大阴唇盖小阴唇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大阴唇不能遮

4、盖小阴唇外观特点正常新生儿的特点足月儿外 观四肢屈曲状 肌张力差早产儿 红润,皮下脂 肪丰富,毳毛少足月儿绛红,水肿,发亮,毳毛多早产儿皮 肤耳软骨发育好耳舟成形、直挺足月儿耳 壳耳软骨发育不良耳舟不清早产儿足月儿乳腺结节4mm,平均7mm乳 腺早产儿乳腺无结节或结节4mm足月儿睾丸已降,阴囊多皱摺外生殖器(男)早产儿睾丸未降、阴囊少皱摺早产儿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足月儿大阴唇遮盖小阴唇外生殖器(女)早产儿跖纹少足月儿跖纹遍及整个足底跖 纹新生儿皮肤特点录像皮肤特点录像文件1.呼吸系统新生儿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较浅,频率较快,40次/分左右。 生理特点正常新生儿的特点2.循环系统 新生儿心率

5、波动范围较大,通常为100160次/分,平均120140次/分。血压平均为70/50mmHg(9.3/6.7kPa)。生理特点正常新生儿的特点3.消化系统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管壁薄,通透性高。胃呈水平位,贲门松弛,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幽门相对较紧张,易发生溢乳。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出胎粪,约23天过渡到正常粪便。生理特点正常新生儿的特点胎粪4.血液系统 新生儿出生时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较高,以后逐渐下降。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约占70%。由于胎儿血红蛋白对氧有较强亲和力,所以新生儿缺氧时往往紫绀不明显。白细胞总数较高,出生后第3天开始下降。生理特点正常新生儿的特点5.泌尿系统一般

6、生后24小时内排尿,若生后超过48小时仍无尿,需要寻找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低,浓缩功能差,易出现水肿或脱水症状。排磷功能较差,易导致低钙血症。肾对酸、碱平衡调节能力不足,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生理特点正常新生儿的特点6.神经系统脑相对较大,大脑皮层兴奋性低。脊髓相对较长,其末端约在3、4腰椎下缘,故腰穿进针应在第4、5腰椎间隙。出生时已具有暂时性原始反射;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自然消失;新生儿巴氏征、克氏征可呈阳性。生理特点正常新生儿的特点腰穿进针应在第4、5腰椎间隙新生儿神经反射录像神经反射录像文件生理特点正常新生儿的特点7.免疫系统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IgG,但数月后逐渐消失。IgA

7、和IgM则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人的初乳中含较高IgA,可增强新生儿的机体抵抗力。生理特点正常新生儿的特点8.体温调节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血管丰富,易散热。寒冷时因寒战反射未建立,主要依靠棕色脂肪代谢来产热,产热量相对不足。新生儿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散热,室温过高时,引起体内水分过多丢失,出现发热称“脱水热”。返回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理性黄疸 乳腺肿大和假月经 “马牙”和“螳螂嘴” 新生儿粟粒疹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1.生理性体重下降正常新生儿体重早期变化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皮肤无黄染 生理性黄疸2.生理性黄疸乳

8、腺肿大3.乳腺肿大和假月经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假月经马牙4.马牙和“螳螂嘴” 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脂肪垫“螳螂嘴”新生儿粟粒疹5.新生儿粟粒疹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录像特殊生理状态录像文件返回护理评估正常新生儿护理 评估新生儿父母的健康状况、家族的特殊病史;产妇的既往妊娠史、分娩史;本次妊娠及分娩过程中的母婴情况;新生儿出生后的一般状况及对各种刺激所做出的回应等。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 2.有体温失调的危险 3.有感染的危险正常新生儿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刚娩出时,迅速清除口、鼻腔的粘液及羊水。喂乳后应竖抱婴儿轻拍背部,然后应将婴儿保持于右侧卧位,防止溢乳和呕吐

9、引起窒息。护理措施正常新生儿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正常新生儿护理2.维持体温稳定(1)适宜环境正常新生儿护理(2)保暖一 护理目标新生儿口腔护理的目的是去除口腔异味和残留物质,保持患儿舒适,预防和治疗口腔感染。二 操作步骤1 评估患儿有无口腔溃疡、鹅口疮、出血、插管等。2 准备(1)操作者: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口罩,操作前洗手。(2)用物:棉签、弯盘、2%碳酸氢钠溶液或制霉菌素液(50万U制霉菌素研碎+5ml生理盐水配制而成),消毒液状石蜡、纸巾。3 操作方法(1)新生儿出生后开始每天用生理盐水擦洗口腔1-2次/日。若出现鹅口疮者处理如下:用蘸有2%碳酸氢钠溶液或制霉菌素液的棉签擦洗口腔。(2)

10、顺序为两侧颊部-牙龈-舌面-硬腭。(3)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颌下垫纸巾。(4)口唇干裂者可涂液状石蜡。(5)清洗完毕用纸巾擦拭口角。(6)整理用物,整理病床单元,将患儿取舒适体位。(7)洗手。三 注意事项1 操作应轻柔、细致。2 注意棉签不可过湿,棉签的棉球一定要牢固,以免掉在口腔内。3 对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应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真菌感染。 二操作步骤1、评估患儿脐部情况,有无红肿、渗出液、脓性分泌物以及出血。2、准备(1)操作者: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2)用物:型安尔碘、棉签、弯盘、必要时备3%过氧化氢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无菌纱布、胶布、10%碘酊及明胶海绵。3、操作方法新生儿出生后次日

11、开始每天洗澡后用型安尔碘消毒脐窝及脐周,12次/日,不必包扎。如出现少许渗出液或脓性分泌物,处理如下:用左手拇指及食指撑开脐窝,右手用蘸有3%过氧化氢溶液的棉签由脐窝由内向外清洗到脐周,成螺旋形清洗,直径约3cm,同时注意脐轮下凹陷部分的清洗;用干棉签擦干;用0.9%氯化钠注射液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清洗,干棉签擦干;用型安尔碘消毒脐窝及脐周;创面宽而新或渗出血时用无菌敷料遮盖,包扎。整理:整理病房床单;将患儿取舒适体位,穿好衣服盖好棉被;洗手;记录脐部红肿及分泌物的颜色、量及岀血出血情况。评价: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有效地控制脐部感染的发生,无其他并发症。 三、注意事项若有伤口时不可用75%乙醇。脐窝有嫩芽组织或渗血者可用10%碘酊烧灼,岀血多者可用明胶海绵止血,并报告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出血较多者要经常巡视观察出血情况,及时报告并记录。保持脐部的清洁和干燥,尿布不可覆盖于脐部,以免尿液浸湿脐部。让脐部暴露是新生儿护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4.健康指导(1)宣传育儿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