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二单元)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二单元)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二单元)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二单元)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二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31北京的春节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二组教学主题:北京的春节 课时:二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 郑云霞 新密市桥沟小学 刘淑霞 新密市桥沟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2、提高文化品位。2.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3.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

3、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大师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语言和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的理解,对于南方的孩子们是不容易的。且课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运用及其好处,学生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词。 2.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

4、生字组成的词语。评价任务二: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评价任务三:体会课文写法,并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活动一出示童谣,自己读读: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走进老北京,品味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6 北京

5、的春节 2、齐读课题并解题: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关于北京人如何过春节。) 让学生勾起自己对春节的回忆,从而以最快速度进入学习本文的状态。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活动一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纲自由地朗读课文,看一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出示自学提纲(课件)。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交流。2、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学生能边读边思考问题,并勾画出课文的词语,适当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活动二交流汇报。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出示生字词) (指生读)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

6、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2.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热闹、喜庆、祥和、团圆)3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解决学习上的障碍,包括字、词、句等,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评价任务一)环节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活动一(一)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以四人为一个学习

7、小组,合作填表。(课件出示表格)时间风俗习惯同学们能认真读书,并初步感受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活动二学生汇报填表内容,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1)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了什么时候,春节就结束了?北京的春节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腊八 腊月二十三(小年)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师:过完十五,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结束了。师:可见,北京的春节长达一个多月,那么多的风俗习惯。一会儿功夫就让我们全都看明白了,很有条理,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生答。(板书:时间顺序)在默读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填表了解老北京人在春节期间是怎样准备和庆祝春节的,从

8、而达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环节四品读课文升华感受活动一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老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应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热闹、祥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品读自己喜欢的日子,试背。1、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2、学生自我展示诵读情况。3、师生共同评议朗读情况。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并进一步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评价任务二)环节五 美读课文加深体会活动一北京的春节在老舍先生笔下就像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再一次走到课文中去,去感受热闹、喜庆的春节吧! 学生美读全文,播放音乐。学生整体美读全文,加深了体会。环

9、节六小结 活动一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3、老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可以把它编成一首童谣。我们一起拍着手,来读一读这首童谣。(出示课件)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 腊八粥,家家香。腊八蒜,色味双,二十三,要吃糖,家家户户过小年。除夕夜,真热闹,做菜守岁放鞭炮。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儿逛庙会。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并仿照课文说一说自己家乡过年时的习俗。 (评价任务三)附: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时间顺序)热闹喜

10、庆团圆祥和藏戏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二组教学主题:藏戏 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郑云霞 新密市桥沟小学 刘淑霞 新密市桥沟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2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3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2.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 它以准确性说明为

11、前提, 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 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 从内容看, 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 而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 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 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 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 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 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 京味浓郁, 耐人寻味, 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 颇具文学色彩。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 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

12、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 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了解藏族的文化。3.学情分析农村六年级学生在语言积累、阅读能力上已有一定水准,但受限于经济文化条件,孩子们眼界尚不开阔,文化风俗、地理人情了解博度不够,而阅读习惯(方法)、独立阅读、个性阅读这些方面尚不成熟,仍待加强,因此教学本文,须借助一些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文化内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学习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

13、字形,积累优美语句。评价任务二: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评价任务三: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导入新课活动一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2板书课题 学生看图思考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活动一1读文,理清思路,积累优美词语和句子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14、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学生能抓住要点,自学课文,解答问题评价任务一环节三品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活动一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学生读文后讨论活动二1交流:(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

15、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能跟随老师的思路,复述课文,理解内容。评价任务二评价任务三环节四总结活动一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附:板书设计戴面具演出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16、2012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二组教学主题:各具特色的民居 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郑云霞 新密市桥沟小学 刘淑霞 新密市桥沟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2.教材分析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

17、说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思想感情。3.学情分析学生对南方的民居宁不了解,有的学生甚至没有看过或听说过,感到很陌生。可让有家电脑的学生提前查一查,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在班级里先宣传宣传,效果会好点。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评价任务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评价任务三:通过学文,了解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18、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导入新课活动一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回顾自己的收集的资料。环节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活动一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学生能快速自学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活动二2出示词语认读:闽西南 粤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

19、睦相处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评价任务一环节三了解民居特点活动一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客家民居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客家民居位置作用结构材料文化特征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学生能准确在书中找出体现民居特色的词句,并能完成表格。评价任务二环节四师生交流活动一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3作者用了哪些方

20、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评价任务三环节五了解傣家竹楼特点活动一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概括出傣家竹楼特点。活动二1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

21、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2评议学生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担当导游,介绍傣家竹楼的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评价任务三附:板书设计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世界民居奇葩和田的维吾尔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三组教学主题:和田的维吾尔 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郑云霞 新密市桥沟小学 刘淑霞 新密市桥沟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和

22、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3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2.教材分析和田是新疆维吾尔人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提起和田,我们可能知道那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产玉石的地方;提起维吾尔族,我们眼前会浮现载歌载舞的情景。除了这些,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许多饶有趣味的维吾尔族风俗。3.学情分析教学这篇略读课文。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及和田地区的位置,搜集有关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资料,还可以搜集其他民族饶有趣味的风俗,在教学过程中交流。为了让学生对维吾尔族有更多兴趣了解,可以先从学生比

23、较了解的阿凡提故事讲起,并告诉学生阿凡提就是维吾尔族人智慧的化身。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读记新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评价任务二:通过默读的方式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评价任务三:了解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一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动

24、听的歌曲,大家来猜猜这首歌的名字。(播放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大家真聪明!没错,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做掀起你的盖头来。它一首充满新疆维吾尔族风味的歌曲,除了别有风味的歌曲,新疆维吾尔族还有很多独特的民族风情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和田,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吧!2、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新疆和田的地理位置。(展示图片,让学生对新疆及和田地区的位置有感性的认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和田的位置,那么就让我们快步走进和田的维吾尔吧。(板书课题) 学生回顾收集的资料,并能在班内进行交流环节二自主探究活动一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懂得词语查字典或同桌之间相互帮助,并初步了解课文的每一小节所

25、讲述的内容。2、快读课文,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最能集中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民族精神(性格)的是哪一句?(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这句话如何理解呢?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学生能独立阅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概括。评价任务一环节三师生交流活动一(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A全班朗读第1自然段,找出总起句(板书“豪气与乐观”)找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那是一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恶劣的天气

26、,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表达出“我”的惊奇。)B当沙尘暴袭来,“我”与维吾尔汉子的表现有何不同?(“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汉子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可以收到什么效果?(通过对比,突出了维吾尔汉子的形象,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请第一、二组同学用敬佩和惊叹的感情朗读23自然段,找出总起句(板书“爱土地”),找出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与土息息相关的内容。A食“和田维吾尔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连牧人最喜欢吃的“库乃其”也是在沙土火灰中烤熟的。(展示图片

27、,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B衣把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像一张巨幅抽象画。(运用比喻手法,描写生动直观,赞美了维吾尔族人极有创造性)C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3)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进行小组讨论,按同样的方法来学习第4、5、6自然段。找出概括性词句及其具体表现,以及运用到的修辞手法。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板书“爱美丽”、“爱歌舞”)学生能带着感情去读课文,并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评价任务二环节四提升认识深化理解活动一A全班齐读最后一段,感受作者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赞美与敬佩之情。B学完了全文,现在我们

28、可以回答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每组推荐一个同学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比一比谁说得最好理解最透。“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教师作结: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热爱生活,有着豁达、乐观的品性;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板书“豁达乐观,苦仍是甜”在老师的引导下吧,通过学习课文,同学们提升了对课文的认识,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评价任务三附:板书设计爱土地豪气与乐观 爱美丽 豁达乐观,苦仍是甜爱歌舞回顾拓展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

29、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二组教学主题:回顾拓展 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郑云霞 新密市桥沟小学 刘淑霞 新密市桥沟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2.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3.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2.教材分析本课围绕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的专题回顾与拓展,有三个知识板块,一是“交流平台”中让我们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和本组课文的写法,作进一步的交流属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这一知

30、识板块,既有回顾,回顾本组课文介绍的民风民俗,回顾本组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又有拓展,在回顾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在实践习作中灵活运用;引导学生要心有所想,进行由表及里的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使学生真正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二是“日积月累”中的有关与本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有紧密的联系的两首古诗,属陈述性知识。这一板块的学习,目的是拓展课文内容,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三是“趣味语文”中的有趣的标点的学习,是三种文体的变化,阅读后既感到有趣,又能领悟到标点符号的妙用。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清明,标点符号略作改动,竟变成一首绝妙的小玲

31、,标点符号再做改动,又变成一出精致的小短剧。而且文体变了,基本意思不变。课件标点符号的作用真是神奇。在学生体会标点的妙用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收集有关标点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3.学情分析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多角度的了解了中国的民风民俗,但在每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们搜集的资料、了解的资料还是受到了课文的限制,因此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搜集民俗的材料,教学中要加强学科的整合、内容的整合。因为本课所涉猎的范围较广,因此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以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或艺术课了。教学目标1、交流了解到的民风民俗以及本组课文的文法,激发学生

32、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阅读古诗元日和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3、阅读有趣的标点,了解标点符号的妙用。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交流了解到的民风民俗以及本组课文的文法。评价任务二:阅读古诗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评价任务三:了解标点符号的妙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交流平台活动一(一)学生自由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明确交流的内容。(二)交流民风民俗。1、小组内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2、指名说说。3、教师小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辽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有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等处处都有历史文化的积淀。想了解更多的就多浏览

33、“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三)交流本组课文的写法。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回顾课文的写法。2、指名反馈。3、小结:这些表达方法在我们今后的习作中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交流了解到的民风民俗、本组课文的写法 (评价任务一)环节二日积月累活动一(一)、学生自读,要求读准、读通。指名读。 (二)学习元日1、再读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即诗意)2、这首诗描绘了正月初一,人们迎接新年的景象。从诗中,你了解了哪些人们迎接新年的习俗?(放鞭炮、饮屠苏酒、换新桃符)(三)学习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1、从题目理解到什么。(地点:天竺寺;时间:八月十五)2、“夜桂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传说月宫中有桂花树,每到

34、中秋之夜,嫦娥都会向人间抛撒桂花)3、理解古诗意思。 4、通过这首诗我们了解中秋节人们赏月的习俗,中秋节还有哪些习俗?(吃月饼、吃团圆饭)(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拓展课外再搜集关于描写节日风俗的古诗。 学生有感情朗读古诗,并交流了解到的节日风俗。(评价任务二)环节三趣味语文活动一1、学生自由阅读有趣的标点,想想有趣之处在哪里。2、说说你体会到什么?(标点符号的作用很神奇,很有趣等)3、练习感受标点的有趣。(1)有一次足球比赛,是上海队和广东队对垒。比赛结果一出来,有一位记者便连夜赶写了一篇新闻报道,并且用了一个醒目的标题“上海队大败广东队得了冠军”。结果,有的读者说是上海队胜了,

35、有的读者说是广东队胜了。你知道他们分别是怎么断句的吗?上海队大败广东队得了冠军。上海队胜: 广东队胜: (2)有一户人家,他们的儿子外出打工,三年过去,杳无音信,突然有一天邮递员送来一封儿子的信,做父母自然喜出望外,妈妈首先去看,读着读着就号淘大哭起来,父亲心里“咯噔”一下,马上去看,去哈哈大笑起来。同一封信,为什么母亲看了号啕大哭,父亲却哈哈大笑呢,原来这封信没有一个标点,请看这封信。(出示这封信的内容)儿子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钱多病少挣了好多钱。母亲读哭: 父亲读笑: 4、小结:标点有趣、神奇,但我们一定要小心使用,不然可能会闹出笑话或把事情弄糟糕。学生感受标点的妙用(评价任务三)附:板

36、书设计回顾 拓展二交流平台:民风民俗 课文文法日积月累:节日古诗趣味语文:有趣的标点口语交际 习作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二组教学主题:口语交际 习作 课时:三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郑云霞 新密市桥沟小学 刘淑霞 新密市桥沟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

37、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习作要有一定速度。2.教材分析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学情分析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但毕竟是农村的孩子,因此习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习作前须借助一些媒体资源,搜集的民风民俗,习作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

38、,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交流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评价任务二: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评价任务三: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活动一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环节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活动一1小组内交流(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