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病因病机基础理论第一节 病因教学目标 :掌握:外感六淫、七情内伤的概念外感六淫、七情内伤致病因素的特点熟悉:痰饮、瘀血致病因素的概念及特点了解:疫疬及其他致病因素的概念及特点概述:病因: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原因。外感病因:内伤病因:其他病因: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指来源于自然界,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而引发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了六淫、疠气等。指由于人的情志或行为不寻常度,直接伤及脏腑而引发疾病的因素,主要包括七情内伤、过劳、过逸、饮食失宜等。指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成为了新的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痰饮、瘀血、结石三大类。包括了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及先天因素等。一、六淫
2、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六气六淫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时,都会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当人体的适应能力及抵抗力下降时,即使六气的变化正常,也可导致机体发生疾病。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机体是否发病一、六淫内生五邪:内生五邪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病理变化。因为病起于内,又与风寒湿燥火外邪所致病的临床征象类似,故分别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外感性六淫多从肌表、口
3、鼻等外部途径侵犯人体。季节性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等。地区性与居住环境关联较大,如沿海地区多湿病。相兼性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风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四季皆有,因此,风邪引起疾病虽以春季为多,但其他季节也可发生。1、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阳邪:空气流动形成了风,若空气停止流动,那么风也不存在了。风性开泄:是指风邪侵犯人体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易袭阳位:风邪侵犯人体时常常会以头面部、肌表、腰背等阳位为主。善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具有善动不拘,易行
4、而无定处的特征。风邪致病,常会出现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征象。如“行痹”,四肢关节疼痛,游移不定。“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如荨麻疹、中风等。风性主动:风具有使物体摇动的特性,如树木花草因风吹而摆动,因此,风邪引起的疾病也会具有类似摇动的症状。如肝风内动所致头目眩晕,(眩晕时视物旋转,站立不稳,身体摇摆);小儿惊风出现肢体抽搐,角弓反张的症状等等,均有“动”的特点。风为百病之长:长,首也。风为百病之长是指风邪致病极为广泛,其他邪气常依附于风邪侵犯人体。此外,六气之中,唯有风能全兼五气,如风寒、风热、风湿、风燥、风火。其余五气则不能互相全兼,如寒不能兼暑与火,湿不能兼燥等。故称
5、风为百病之长。2、常见的风证(1)伤风: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伴鼻塞流涕,咳嗽等。(2)风痹:行痹,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痛无定处。内风: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肝脏功能失常所引起。如肝阳化风证,可见头目眩晕,四肢麻木,手足震颤;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二)寒寒为冬季的主气,故在气温较低的冬天,人体不注意防寒保暖,则常易感受寒邪。此外,淋雨涉水,汗出当风(夏季或是运动后大量出汗时,猛吹风扇或是空调,常易着凉),以及贪凉露宿(天气热时喜在室外留宿或是不穿衣服,不盖被子睡觉),或过饮寒凉之物(夏天喜欢喝冷饮、吃雪糕,喝凉茶等),均为感受寒邪的途径。“伤寒”寒邪伤于肌
6、表,阻遏卫阳。“中寒” 寒邪越过肌表,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1、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寒性收引: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与热相对,故属于阴邪。人体的阳气本可以制约阴寒之气,但阴寒之邪偏盛,人体的阳气不仅不足以去除寒邪,反被阴寒之邪所伤,所以寒邪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寒性凝滞,主痛:“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之意。人体的气血所以能运行不息,通畅无阻,全赖于阳气的温煦、推动。寒邪具有凝结、阻滞不通的特性,故侵犯人体时往往会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所谓不通则痛)气血不通,常会引起各种疼痛的症状,故寒性主痛。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缩牵引。指寒邪具有收缩,牵引样的特性,侵袭
7、人体时可引起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2、常见的寒证伤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脉浮紧。寒痹:亦称痛痹,关节剧烈冷痛,固定不移,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寒伤脾胃:脘腹冷痛,呕吐,肠鸣,或伴恶寒,身痛。内寒由于机体阳气不足,温煦气化功能减退,寒自内生所致的阳虚证,又称为里虚寒证。临床表现:畏寒喜暖,手足不温,腹冷痛喜温喜按,甚至四肢厥冷,呕吐清水,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脉沉迟。(三)暑暑为夏季的主气。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自然界中的火热外邪,称为暑邪。暑邪致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节无暑气) 。暑邪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1、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
8、,伤津耗气:暑多夹湿: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火热之气,故暑为阳邪。由于夏季气候炎热,故暑邪与其他季节的热邪相比,具有更强盛的热性。因此暑邪侵犯人体会出现一派热性征象,如高热,面赤,目红,心烦等。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暑为阳邪,主升主散。在炎热的环境中出汗是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暑邪侵犯人体,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一方面耗伤津液,另一方面在大量出汗的同时,气随津泄,导致津气两虚,甚至气随津脱。故除了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的基础上,还会见到气短乏力,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中暑)的症状。暑多夹湿:暑季不仅炎热,而且多雨潮湿,热蒸湿动,暑热湿气弥漫空间,加之暑季人们多贪凉饮冷,故暑邪常兼夹湿邪侵犯
9、人体。临床上除发热,烦渴外,常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不思饮食,大便溏而不爽的湿证。2、常见暑证伤暑:身热多汗,心烦,口渴喜饮,倦怠乏力,小便短赤,脉数。中暑:轻度中暑,可见头晕恶心,胸闷呕吐;重度中暑,可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身热大汗,手足厥冷。暑湿:身热不扬,周身困倦,心烦口渴,胸闷呕恶,食欲不振,尿赤,便溏,舌苔黄腻,脉濡数。(四)湿湿为长夏的主气,长夏乃夏秋之交,此时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氤氲熏蒸,湿气充斥,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故长夏多湿病。此外,居处潮湿,以水为事(捕鱼,洗车工等),淋雨涉水等均可称为湿邪致病的途径。1、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
10、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与水同性,水属于阴,故湿为阴邪。湿邪为有形之邪,侵犯人体时常留滞脏腑经络,故最易阻滞气机。如呼吸道中有痰湿停滞,常有呼吸不畅的感觉。湿为阴邪,阴胜则阳病,故湿邪入侵可损伤人体的阳气。五脏中脾脏喜燥而恶湿,故湿邪侵犯人体常先困脾,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泄泻,小便短少,水肿等症。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故湿邪致病其临床表现具有沉重,重着的特点。如湿邪袭表,可见周身困重,头重如裹布帛。浊,即混浊,秽浊之意。指湿邪为病,其排泄物即分泌物等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如面垢眵多,小便混浊不清,大便溏泄,妇女带下过多等。湿性粘滞:粘,即粘
11、腻;滞,即停滞。是指湿邪致病具有粘腻停滞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粘滞性。湿邪致病多可见到粘滞不爽,粘滞不清的症状,如湿滞大肠,腑气不利,大便粘腻不爽。二是病程的缠绵性。湿邪致病多反复发作,或时起时伏,缠绵难愈,病程较长。如湿疹。湿性趋下:水性趋下,湿类于水,故有趋下的特性。湿邪致病也具有易于伤及人体下部的特点。如水湿所致的浮肿多以下肢较为明显;淋浊,泄痢,带下病等。2、常见湿证伤湿:恶寒,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头身困重,四肢倦怠,胸闷,口不渴,舌苔腻,脉濡。 湿痹:又称着痹,关节疼痛重着,固定不移,屈伸不利;或肌肤麻木不仁。内湿内湿是湿由内生,主要是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所致
12、。主要表现为胸闷脘痞,呕恶纳差,腹胀便溏,头身困重,甚至水肿。(五)燥燥为秋天的主气,秋季气候干燥,空气中水份缺乏,自然界中呈现一派肃杀景象。燥邪为病,由于相兼的寒热邪气不一,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初秋有夏热之余气,久晴无雨,秋阳以曝,燥与热相合侵犯人体,发为温燥;深秋近冬,西风肃杀,燥与寒邪相合侵犯人体,发为凉燥。1、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干,即干燥;涩,即涩滞。燥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人体的津液,从而出现各种干燥,涩滞不利的症状。如口干舌燥,鼻咽干燥,皮肤干燥、皲裂,毛发干枯,小便短少等。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而燥邪伤人,常自口鼻而入(秋天午睡后常
13、觉咽喉干燥),故燥邪最易伤肺。临床常见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甚则痰中带血等。2、常见的燥证温燥:发热微恶寒,口渴心烦,头痛少汗,鼻咽干燥,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甚则痰中带血,舌边尖红。凉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咽干唇燥,干咳少痰,舌苔薄白而干。内燥多由热盛伤津、或失血过多、或久病精血内耗等,导致精血、津液亏损之证。表现为:唇、口、鼻、咽、皮肤干燥,毛发干枯不荣,肌肉瘦削,小便短少,大便干结。(六)火火为阳热之气,包括温、热之邪,三者性质相同,程度有异。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热多属外淫,火则多由内生,如心火,胃火,肝火等。1、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伤津耗气:火易生风动血
14、:火易致肿疡: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有燔灼向上的特性,故火热之邪侵犯人体其症状多表现在人体上部。 如胃火上炎可见齿衄,口舌生疮;肝火上炎则见头目眩晕;内火旺常见面生痤疮等火易伤津耗气:热邪伤人,一方面迫津外泄,另一方面消灼煎熬阴津,从而耗伤人体的阴液,故火邪致病除热象显著外,往往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的症状。加之气可随津液的外泄而耗散,故还可见到气虚体倦乏力的症状。火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热盛时可使肝阳亢奋,进而引起肝风内动。此肝风因热甚而起,故又称“热极生风”。临床表现为高热,四肢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等。火热之邪不仅易引起热极生风,还易于影响血液的
15、运行。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但火热之邪侵犯血脉,轻则可扩张血脉,加速血行,甚则可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各种出血的病症。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月经过多,崩漏等。火易致肿疡:火邪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可发为疮疡痈肿。如痤疮,痔疮,痈疽等。二、疫疠(一)含义:疫,即传染之意;疠,有极为毒烈之意。疫疠是指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外感致病因素。又有“瘟疫”,“疫毒”,“戾气”,“毒气”之称。(二)疫疠的致病特点: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疫疠之邪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如古时候的天花,鼠疫,均具有极为强烈的传染性,只要接触病人就容易受到感染。发病急骤,病情严重:如非典型性肺炎,感染的人群发病迅
16、速,进展极快,非常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而导致死亡。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一种戾气引起一种疫病,故当某种戾气流行时,其临床症状基本相似。如感染甲型流感的人群,均会出现类似于感冒的症状,如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三)传染途径:通过空气,饮食,接触等途径传播,多从口鼻侵入体内。因此,当瘟疫流行时,应尽可能少的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免感染。常见病证:天花,霍乱,鼠疫,疫痢,白喉,烂喉丹痧,甲流,非典等。(四)影响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气候因素:自然气候的反常变化,如久旱,洪涝,湿雾瘴气等,均可滋生疠气而导致发病。环境与饮食因素:空气,水源,食物等受到污染,也可成为疫病发生的因素。预防措施:预防隔
17、离是防止疫疠发生,控制其流行最有效的措施。若预防隔离不当,则会导致疫情扩散,流行广泛等。社会影响:社会动荡不安,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极度贫困,也是疫疠发生和流行的因素之一。如阿富汗,伊拉克经常处于战乱的环境中,常出现疫情;非洲的贫困地区,是艾滋病传播最为严重的地方等等。三、七情(一)含义: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七情致病能直接影响有关的内脏的生理功能,病由内而发,故称“内伤七情”。(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有着密切的联系。情志活动的
18、物质基础是五脏的精气血,因此,脏腑气血的变化会影响到情志的变化;反之,七情太过也会影响到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引起疾病。 情志与五脏的对应规律是: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悲),肾在志为恐(惊)。由于悲与忧相类似,惊与恐相类似,所以悲与惊分属于肺和肾。(三)七情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暴喜伤心,大怒伤肝,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临床上最常见的以影响心、肝、脾三脏为多见。心:心悸不安,失眠多梦,或神识恍惚,甚至精神失常,或狂躁妄动等。肝:精神抑郁,烦躁易怒;或咽中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等;或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结块;或出血,晕厥等。脾:不思饮食,脘腹胀满,
19、肠鸣泄泻等。2、影响脏腑气机:(1)怒则气上:(2)喜则气缓:(3)悲则气消:(4)恐则气下:(5)惊则气乱:(6)思则气结:是指过度愤怒,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如生气时面红目赤,甚则吐血,晕厥,中风等。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心情平静、舒畅。但暴喜过度,则会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的症状。如“范进中举”。是指过度悲忧会损伤肺气,从而出现气短,精神萎靡不振,乏力等。指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如电视电影中常有恐惧过度而出现二便失禁的现象。指突然受惊,损伤心气,导致心气紊乱,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出现心悸,惊恐不安
20、的症状。指思虑过度,导致脾气郁结,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从而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症状。3、情志的波动影响病情的变化异常或不良的情绪会导致病情的加重或恶化,如血压升高,晕厥,中风等。四、痰饮、瘀血(一)痰饮1、含义: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较稠厚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有形之痰: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的实质性的痰浊和水饮。如咳出之痰,痰核等。无形之痰:由痰饮引起的特殊疾病和症状,只见其证,不见其形。如悬饮等。2、形成:病机:肺、脾、肾三脏均具有调节人体水液运行的作用,当此三脏功能失调时,机体内的津液输布、运行和排泄受阻,水湿内停,则易形成痰饮之邪。病因:外感六淫:肺合皮毛,
21、开窍于鼻,六淫外邪侵犯人体时最易影响肺脏的功能。当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失调时,便会产生痰饮。七情内伤,饮食劳逸: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内伤病因影响脾肾功能时,水液的运化及排泄失常,则导致痰饮的出现。3、致病特点:(1)、痰邪:痰邪能随气的运动升降流行,内至脏腑,外至筋骨、皮肉,可引起多种病证。故有“百病多为痰作祟”之说。痰壅于肺:喘咳,咯痰;痰阻于心:胸闷心悸;痰滞经络筋脉:瘰疬,痰核,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2)、饮邪:饮多留积于肠胃,胸胁和肌肤。悬饮:饮在胸胁,胸胁胀满,咳唾引痛;支饮:饮在胸膈,胸闷,咳喘;溢饮:在肌肤,水肿,无汗;痰饮:在肠间,腹满食少,肠鸣沥沥有声。(二)瘀血
22、1、含义: 经脉内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或溢于脉外的“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消散而留滞于体内的血液。2、形成:(1)、血液运行不畅,阻滞于脏腑经络:气虚、气滞:气能行血,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瘀阻;气机郁滞不行,不能带动血液运行则血行瘀阻。血寒:血得温则行,寒凝血脉则血瘀。血热:血液受热煎熬则粘滞,运行不畅。(2)、血离经脉,停积于体内:外伤出血,气虚失血(脾虚统血无力;肝虚,藏血无方),血热妄行出血(水遇热沸腾)等。3、致病特点:疼痛:以刺痛为主,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多有昼轻夜重的特点。肿块:血为有形之物,停积于一处则可触及肿块。出血:色紫黯,或兼夹血块。发绀:瘀血日久,多见面色熏黑,
23、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紫黯,有瘀斑或瘀点。五、饮食、劳逸(一)饮食饮食是人体摄取的食物,可转化为水谷精微,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饮食由口而入,稍有不慎,即可引发疾病。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过饥:减肥者,经济困难者,生存环境恶劣者,摄食不足,气血生化乏源,久之则气血衰少而为病。过饱:暴饮暴食,超过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导致脾失健运,饮食积滞,可引起腹胀,厌食,吐泻等。变质,污染,有毒的食物,会直接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或痢疾,肠道寄生虫等病,甚则中毒,昏迷或死亡。可导致某种营养物质的缺乏,或机体阴阳失调而发病。如嗜食咸,易患高血压;嗜食肥甘,易患高
24、血脂等。(二)劳逸劳逸,即劳倦和安逸。劳逸要适度,过劳或过逸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过劳:即过度劳累。劳力过度:指长时间的劳力过度,损耗机体之气,积劳成疾。劳神过度:指思虑,脑力劳动太过。思虑伤脾,劳心,心血暗耗,可见心悸,失眠健忘,纳呆,腹胀便溏等。房劳过度:房事过度,肾精耗泄过多,则可见多种生殖系统方面的病证(肾主藏精,主生殖)。过逸:即过度的安逸,长时间不参加劳动,又不进行体育锻炼。“生命在于运动”,过度安逸会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和全身虚弱。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则可出现多种病证。如肥胖,食少乏力,肢体软弱,动则心悸气喘等。第二节 病机一、发病机制机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正邪相争,导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进而产生疾病。正气指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抗御疾病能力及康复自愈能力。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如六淫、疫疬、七情等。正邪与发病的关系: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入侵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正邪斗争胜负决定发病与否。二、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与转归的机制。主要包括阴阳失调、邪正盛衰、气血失常。(一)阴阳失调阴阳偏盛阳偏盛“阳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铁产品供应与采购合同
- 网络支付安全保障及风险控制策略方案设计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物流行业透明化供应链管理方案
- 零售业数字化转型与零售效率提升方案
- 采矿承包合同
- 厨具购销合同
- 高耐磨环氧砂浆地坪方案
- 2024年煤矿掘进质量标准化实施细则范文(2篇)
- 2024年发电站运行部安全工作总结参考(3篇)
- 2024年幼儿园庆元旦园长讲话稿(7篇)
- 大众传媒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复旦大学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全册)
-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专家讲座
- 大豆购货合同范本(2024版)
- 装修出租合同范本
- 任命基金管理人协议
- 研学旅游基地设计方案
-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
- 托育、早教中心岗位绩效考核标准
- 小罐茶行业分析报告
- 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公众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