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_第1页
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_第2页
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_第3页
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_第4页
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1 编制说明编制背景城市选取数据说明指标定义 1 编制背景通勤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关系着居民幸福感,影响着城市宜居性。职住是城市空间的核心功能,决定了城市结构、空间绩效和运行成本。2020:从人的视角审视城市空间,打造幸福通勤之路2020年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和通勤时耗增刊的发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幸福通勤”成为热议话题,报告的转载量超过千万次,主流媒体相继进行了专题报道,最高一篇阅读量达到5.1亿人次,连续多天进入微博热搜榜。“从人的视角审视城市空间,用数据给城市通勤画像” 是通勤监测工作的初心。首期报告构建了9项通勤监测指标,从不同观察视角、用相同数据口径,呈现了36个中国

2、主要城市的职住空间、通勤体验和交通服务特征。其中,“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作为衡量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核心目标被写入多项国家规划,“单程平均通勤时耗” 、“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轨道800米覆盖通勤比重”作为衡量交通便捷的重要指标被纳入“2021年城市体检指标体系” 。2021:尝试探索中国城市职住空间的低碳、减排方式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国家战略,将改变中国城市的生 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间格局。在今年的报告中我们尝试增加了第10项指标“万人单程通 勤交通碳排放量”,以期从城市空间、

3、生活方式、交通支撑的角度探索城市的碳排水平和减 排方式。2020-2021:发现城市通勤特征的年度变化过去的一年,疫情影响、城镇化进程、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城市职住和通勤发生了什么变化?随着数据的积累,我们增加了相同数据口径城市通勤指标的年度对比追踪,通过时间维度的观察视角,进一步深入挖掘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特征与转变,城市空间的生长规律与问题。编制说明主要结论通勤时耗通勤空间通勤交通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数据画像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选取42个中国主要城市,汇聚2.3亿人的大数据职住和通勤样本,从通勤时间、通勤空间、通勤交通三个方面的10项指标,呈现 2021年中国

4、主要城市通勤画像,通过城市间横向比较和时间轴追踪对比,揭示城市通勤特征、探寻城市生长规律,为政策制定、城市规划、交通组织、学术研究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证素材与启示。2021年城市通勤监测指标1核心目标: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2极端通勤: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3通勤感受:单程平均通勤时耗4通勤范围:通勤空间半径5空间匹配:职住分离度6通勤距离:单程平均通勤距离7幸福通勤: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8通勤碳排:万人单程通勤交通碳排放量9轨道覆盖:轨道800米覆盖通勤比重10 公交保障:45分钟公交服务能力占比 2 城市选取选取42个全国重点城市超大城市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重庆市成都市西安市长沙市昆明市 石

5、家庄市新增地铁城市呼和浩特市宁波市福州市南昌市南宁市海口市贵阳市兰州市西宁市银川市乌鲁木齐市41018101000万以上特大城市500-1000万型大城市300-500万型大城市100-300万天津市太原市苏州市沈阳市大连市无锡市南京市长春市常州市杭州市哈尔滨市徐州市青岛市合肥市温州市郑州市厦门市东莞市武汉市济南市佛山市城市选取原则:35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中减少拉萨,作为省会中唯一的中等城市缺少对比7个:新增地铁运营城市,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温州、东莞、佛山。编制说明主要结论通勤时耗通勤空间通勤交通以中心城区通勤人口作为研究对象中心城区通勤人口:以居住地或就业地至少一端位

6、于中心城区范围内的通勤人口作为研究对象,包含城区内部通勤、城区居住郊区就业、郊区居住城区就业、城区居住市外就业、市外居住城区就业。中心城区范围:以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的中心城区范围为基础,结合街道(乡镇)行政边界以及通勤人口分布进行局部调整,覆盖中心城区主要建成区域。 3 数据说明数据来源研究数据来自2020年9-11月,互联网地图位置服务和移动通信运营商手机数据获得的城市人口居住地、就业地信息,将两个相互独立数据源进行交叉验证、融合分析。中心城区居住人口中心城区通勤人口数据来源样本量(万人)样本率%样本量(万人)样本率%互联网位置服务1736181%850881%移动通信运营商6255

7、29%306529%市区居住人口2.15亿人市区就业人口1.05亿人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20注:相关数据处理各环节均匿名化,各环节及输出均不涉及个体隐私编制说明主要结论通勤时耗通勤空间通勤交通数据处理通勤OD来自互联网地图位置服务和移动通信运营商手机数据获得的居住地、就业地信息,以250米栅格汇聚形成通勤OD,将两个相互独立数据源进行交叉验证、融合分析。通勤距离采用路网最短距离,来自互联网地图250米栅格计算的OD间路网距离,直线距离2.5公里内采用骑行方式路网距离,2.5公里以上采用小汽车方式路网距离。通勤出行时耗全方式单程通勤出行时耗,来自互联网地图位置服务中高时空点密度样本子集(约占通勤

8、OD样本的42%),提取连续3个月早高峰时段从居住地到就业地的出行时间的平均值,获得250米栅格OD间的通勤出行时耗均值。公交可达时耗采用互联网地图250米栅格计算的门到门公交方式行程规划信息,公交方式包含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以及多种公交方式的组合换乘,出行时耗包含门到站时间、候车时间、乘车时间以及换乘时间。通勤交通方式来自互联网地图位置服务中高时空点密度样本子集,通过轨迹追踪进行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小汽车、骑行、步行5种交通方式的推定,利用连续3个月早高峰时段从居住地到就业地交通方式构成的均值,获得250米栅格OD间的通勤交通结构。 4 指标定义通勤时间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中心城区通勤人口

9、中,单程45分钟以内可达比重,是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质的衡量标准与发展目标。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中心城区通勤人口中,单程60分钟以上可达比重,作为城市超长通勤问题的量度。单程平均通勤时耗中心城区通勤人口,早高峰从居住地到就业地,全方式出行时耗的平均值,是人们通勤出行的直观感受,是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勤空间通勤空间半径构建覆盖90%中心城区通勤人口居住与就业分布的空间椭圆,以椭圆长轴定义通勤空间半径,作为城市通勤空间辐射范围测度,通勤空间半径越大,说明城市通勤紧密联系的空间范围越大。职住分离度不考虑就业差异与人的选择,在既有职住布局条件下通过交换就业地,在理论上能够实现的最小通勤距

10、离,是城市职住空间布局匹配的测度,职住分离度越小,说明城市职住空间供给的平衡性越好。编制说明主要结论通勤时耗通勤空间通勤交通单程平均通勤距离中心城区通勤人口居住地到就业地的平均路网距离,是融入人的选择后城市真实职住分离情况的测度,也是城市运行成本的体现,平均通勤距离越大,居民通勤成本就越高,城市需要更高效的交通系统支撑。5公以内通勤比重中心城区通勤人口中单程距离小于5公里的通勤人口比重,作为衡量城市职住平衡和通勤幸福的指标,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越高说明城市能够就近职住、绿色出行,拥有幸福通勤体验的人口比重越高。通勤交通万人单程通勤交通碳排放量中心城区通勤人口中每天每万人单程通勤出行的碳排放总量,

11、取决于通勤距离和交通结构,反映了城市职住空间和交通支撑对碳排放的影响。轨道覆盖通勤比重居住地和就业地两端均在轨道站点800米、1000米等特征覆盖范围内的中心城区通勤人口比重,体现了轨道线网与职住空间组织的匹配度,覆盖通勤比重越高,说明轨道对职住空间支撑作用越好。45分钟公交服务能力占比45分钟内能够通过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等公交方式通勤的人口比重,是城市的公交通勤服务能力的测度,反映了公交系统与职住空间的契合程度,一般来说45分钟公交服务能力比重越高,说明公交系统对城市通勤的保障越好。第 1202 主要结论极端通勤减少,通勤距离缩短职住分离增加,公交保障降低深圳改善显著,武汉趋势堪忧 1 极端

12、通勤减少,通勤距离缩短极端通勤减少、通勤距离缩短,是居民通勤状态改善两个最显著特征。极端通勤:超过百万人极端通勤得到改善,同比降低1%2020年中国主要城市总体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为12%,同比降低1%,超过百万人的极端通勤状态得到改善。35个年度可对比城市中25个城市降低、只有5个城市增加。西宁、厦门是改善最显著的城市,沈阳、长春、北京、重庆、大连极端通勤还在增加。通勤距离:21个城市缩短,深圳、西宁、银川减少最多单程平均通勤距离超大城市平均水平为9.1公里,特大城市8.2公里,、型大城市分别为7.7公里和7.2公里,同比减少0.1-0.2公里。21个城市通勤距离缩短,其中,深圳、西宁、银川

13、、长沙、济南、兰州、石家庄、郑州减少超过0.3公里。职住迁移:居民搬家和换工作时对改善通勤状态给予更多考虑这两项指标的提升,反映出城市居民在居住和就业迁移中将缩短距离作为更重要的考虑因素。对主要城市通勤空间的统计分析显示,除距离缩短外,多数城市的城区-郊区通勤减少,约0.6%-0.7%的中心城区通勤人口把居住地从郊区搬回了城区。2019-2020年不同规模城市通勤空间分布变化城区郊区通勤减少1.00%0.50%0.00%-0.50%-1.00%1.00%0.50%1.00%城区城区城区郊区城区市外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城区城区城区郊区城区市外0.50%0.00%-0.50%型大城市型大城市2.00%

14、城区城区城区郊区城区市外城区城区城区郊区城区市外1.00%0.00%-0.50%-1.00%0.00%-1.00%-2.00%编制说明主要结论通勤时耗通勤空间通勤交通城市居民在自发改善自己的通勤状态,职住迁移中更多的人将缩短距离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2019-2020年主要城市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变化2019-2020年主要城市单程平均通勤距离变化柱状图表达“2020年指标-2019年指标值的增量” , 源自35个中国主要城市的同口径数据追踪。图表按变化量从大到小排序,呈现指标值变化幅度及增减方向,并用颜色区分不同城市规模。 2 职住分离增加,公交保障降低职住分离增加、公交保障降低,是城市通勤空

15、间条件恶化两个显著趋势。职住分离:14个城市职住分离增加,武汉、重庆、厦门、宁波、南昌等最显著在35个年度可对比的城市中,14个城市的职住分离度在增加,只有8个城市在减少,处于快速发展中的特大城市、型大城市普遍呈现职住分离的趋势,其中武汉、重庆、厦门、合肥、成都加剧显著。公交保障:45%的通勤者45分钟公交可达,轨道里程少的城市公交保障能力下降2020年主要城市中45%的通勤者45分钟公交可达。但大连、兰州、长春、南宁、太原、乌鲁木齐等13座城市45分钟公交服务能力占比下降,最高降幅达到4%。公交保障能力下降 的城市集中在轨道交通里程规模较小的、型大城市,如何恢复疫情影响下公交服务,重 塑通勤

16、交通结构,是这些城市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轨道覆盖:1000公里新开通轨道线路,轨道覆盖通勤比重仅提升1%2019-2020年,主要城市新开通轨道交通里程近1000公里,但轨道覆盖通勤比重只提升1%。北京、广州、南昌、南宁、青岛、上海等城市轨道运营线路里程增长,但由于与职住空间的契合度降低,轨道覆盖通勤比重不升反降。轨道覆盖通勤比重下降,将影响轨道交通建设效益的发挥。新增轨道里程与覆盖通勤比重年度变化轨道线网长度变化编制说明主要结论通勤时耗通勤空间通勤交通城镇化进程中,主要城市的职住分离趋势还会增加,更需要关注公共交通系统的通勤支撑效率。2019-2020年主要城市职住分离度变化2019-202

17、0年主要城市45分钟公交服务能力占比变化柱状图表达“2020年指标-2019年指标值的增量” , 源自35个中国主要城市的同口径数据追踪。图表按变化量从大到小排序,呈现指标值变化幅度及增减方向,并用颜色区分不同城市规模。 3 深圳改善显著,武汉趋势堪忧深圳:幸福通勤提升最快、通勤距离降低最多、轨道覆盖通勤比重有效提高深圳是5公里以内幸福通勤提升最快的城市,同比增加3%达到60%,是超大城市的最高水平。深圳保持了超大城市中最低的职住分离度2.5公里,不到北京的一半,并且通过合理的住房供给和配套服务促进了更多人就近职住,因此成为平均通勤距离减少最多的城市。另一方面,深圳也是年度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

18、最多的几个城市之一,有效提高了4%的轨道覆盖通勤比重,跃升到全国第三位,并且与第一位广州的差距仅有3%,使深圳能够在约40公里的空间尺度上实现高效运行。2019-2020年深圳通勤特征指标2019-2020年深圳通勤距离分布变化2020年2019年说明:雷达图越饱满指标水平越好,露出蓝色部分代表同比恶化下降;露出黄色部分代表同比改善提升。1.3%1.2%-0.4%-0.8%-1.2%编制说明主要结论通勤时耗通勤空间通勤交通不同的发展阶段、城市空间条件、经济保障能力带来城市间职住、通勤特征的差异,合理的空间布局、高效的交通组织是实现幸福通勤主要途径。武汉:职住分离趋势堪忧、通勤距离增长最多、轨道

19、覆盖与公交保障下降武汉为新冠肺炎阻击疫情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疫情后武汉的人口职住空间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心城区内部通勤人口比重下降0.6%,郊区居住城区就业比重提高0.4%。2019- 2020年武汉是职住分离度和平均通勤距离指标恶化最快的城市。公交通勤保障能力的下降,加剧了城市通勤指标恶化。武汉曾经仅次于广州,是轨道与职住空间匹配较好的城市之一。但职住空间的变化使武汉的轨道覆盖通勤比重下降2%,公交通勤保障能力下降2%,严重影响了城市的运行效率,导致通勤时耗增加,武汉也是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下降最多的几个城市之一。2019-2020年武汉通勤特征指标2020年2019年2019-2020年武

20、汉通勤空间分布变化2019年2020年0 3通勤时耗城市效率: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极端通勤: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通勤感受:单程平均通勤时耗 1 城市效率: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2020年中国主要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城市规模研究城市 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68%73%82%84%注:绿色数值标注为城市规模分类的指标均值 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第 15 页编制说明主要结论通勤时耗通勤空间通勤交通深圳市76771广州市7571-4上海市68691北京市5857-1杭州市77792西安市78791郑州市7877-1沈阳市7876-2南京市71732天津市7472-2武汉市7370-3青岛市747

21、0-4成都市7170-1重庆市7068-2太原市85861厦门市81843昆明市83830合肥市77814乌鲁木齐80811长沙市79801济南市80800石家庄市8179-2哈尔滨市7977-2长春市7876-2大连市7673-3海口市88913宁波市83863呼和浩特85861南宁市83841银川市83830兰州市83830福州市8382-1南昌市81810西宁市80811贵阳市80800超大、特大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普遍降低提高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目标,是城市规划和交通服务水平的综合体现。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76%,与80%目标尚有差距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等多项国

22、家层面规划都将45分钟通勤比重达到80%以上作为重要目标。2020年,中国主要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总体平均水平为76%,其中超大城市 68%、特大城市73%,距离目标尚有较大提升空间。超大、特大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普遍降低,北京还在下降35个年度可对比城市中,14个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同比降低,其中9个集中在超大、特大城市,广州、武汉、青岛、大连下降幅度超过3%。北京仍然是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最低的城市,仅有57%,并且同比降低1%。15个城市在提高,杭州、南京、厦门、合肥、海口、宁波提升超过2%35个年度可对比城市中,15个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在提高,6个城市同比持平,其中杭

23、州、南京、厦门、合肥、海口、宁波提升超过2%。中国主要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年度变化 单位:%城市2019年2020年年度变化城市2019年2020年年度变化 2 极端通勤: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2020年中国主要城市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城市规模研究城市 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17%13%8%6%注:绿色数值标注为城市规模分类的指标均值第 17 页 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编制说明主要结论通勤时耗通勤空间通勤交通深圳市1312-1广州市1413-1上海市1917-2北京市26271西安市108-2郑州市1110-1杭州市1211-1沈阳市10122成都市1513-2南京市1513-2青岛市1

24、514-1武汉市14140天津市15150重庆市16171太原市65-1昆明市87-1乌鲁木齐87-1厦门市107-3石家庄市98-1济南市108-2合肥市109-1长沙市990哈尔滨市10100长春市9112大连市12131海口市53-2南宁市65-1呼和浩特65-1宁波市86-2福州市87-1贵阳市97-2银川市87-1西宁市107-3兰州市97-2南昌市880上百万人极端通勤状态得到改善减少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人口比重,避免超长通勤带来的身心伤害与社会问题,是城市风险防范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12%,同比减少1%,25个城市下降主要城市总体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为12%,

25、同比降低1%,超过百万人的极端通勤状态得到改善。其中,超大城市极端通勤比重平均为17%、特大城市为13%、型大城市为8%、型大城市为6%。35个年度可对比城市中,25个城市在下降,5个城市同比持平,其中上海、西安、成都、南京、厦门、济南、海口、宁波、贵阳、西宁、兰州降幅超过2%。北京等5个城市,极端通勤人口仍在增加北京依旧是极端通勤人口比重最高的城市,达到27%,同比增加1%。此外,重庆、沈阳、长春、大连4个城市的极端通勤人口,也增加1%以上。中国主要城市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年度变化 单位:%城市2019年2020年年度变化城市2019年2020年年度变化 3 通勤感受:单程平均通勤时耗202

26、0年中国主要城市单程平均通勤时耗城市规模研究城市单程平均通勤距离/千米单程平均通勤时耗/分钟40 分钟9.1千米38 分钟8.2千米34 分钟7.7千米33 分钟千米注:绿色数值标注为城市规模分类的指标均值单程平均通勤时耗/分钟第 19 页编制说明主要结论通勤时耗通勤空间通勤交通深圳市36360广州市38380上海市4240-2北京市47470西安市3534-1杭州市35350沈阳市35361郑州市35361南京市3938-1天津市39390武汉市38391成都市39390青岛市39390重庆市40400太原市31321厦门市3332-1昆明市33330乌鲁木齐34340长沙市34340合肥市

27、3534-1济南市34340哈尔滨市35350石家庄市34351长春市35361大连市37381海口市29301宁波市3231-1呼和浩特32320银川市33330兰州市33330南宁市32331贵阳市33341南昌市33341福州市33341西宁市34351单程平均通勤时耗36分钟,同比持平平均通勤时耗是居民通勤出行直观感受和生活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已被纳入“城市体检指标体系” 作为衡量城市交通便捷的重要指标。单程平均通勤时耗36分钟,同比持平全国主要城市总体单程平均通勤时耗36分钟,与2019年持平。北京仍是单程通勤时耗最长的城市,达到47分钟,同比没有增加。不同规模通勤时耗最长的城市分别

28、是重庆40分钟、大连38分钟、西宁35分钟。6个城市通勤时耗降低,上海降低最多上海平均通勤时耗同比减少2分钟,西安、南京、厦门、合肥、宁波5个城市,单程通勤时耗同比减少1分钟。13个城市通勤时耗小幅增加,其中、型大城市有10个35个年度可对比的城市中,13个城市平均通勤时耗同比增加1分钟,其中10个是、 型大城市。中国主要城市单程平均通勤时耗年度变化 单位:分钟城市2019年2020年年度变化城市2019年2020年年度变化0 4通勤空间空间范围:通勤空间半径空间匹配:职住分离度通勤距离:单程平均通勤距离幸福通勤: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 1 空间范围:通勤空间半径2020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空间半径

29、城市规模研究城市通勤空间半径/千米38千米31千米28千米25千米注:棕色数值标注为城市规模分类的指标均值通勤空间半径/千米第 21 页编制说明主要结论通勤时耗通勤空间通勤交通北京市40411深圳市4039-1上海市39390广州市31310重庆市4039-1天津市37370杭州市33330南京市31310沈阳市31310武汉市28291郑州市2928-1成都市2928-1西安市27270青岛市25250大连市34340哈尔滨市32331济南市31310乌鲁木齐29290厦门市29290长沙市29290长春市29290石家庄市2827-1昆明市27270合肥市25250太原市25250宁波市3

30、1310兰州市2928-1银川市2928-1西宁市2827-1贵阳市26260福州市24240南昌市22231呼和浩特21221海口市21210南宁市21210最大通勤空间尺度41公里,同比增加1公里通勤空间半径反映城市具有紧密通勤联系的空间范围,也是城市交通需要支撑的空间尺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城市的辐射能力。最大通勤空间尺度41公里,同比增加1公里北京仍是通勤空间尺度最大的城市,半径41公里,同比增加1公里。约40公里空间尺度的城市还有深圳、上海、重庆,通勤空间半径均为39公里。通勤空间相对稳定,22个城市同比持平超大城市平均通勤半径38公里、特大城市31公里,型大城市28公里、型大城市25

31、公里,去除新增城市因素,通勤空间相对稳定。35个年度可对比的城市中,22个城市通勤空间半径同比没有变化。5个城市增加,8个城市减少,均在1公里尺度小幅变化除北京外,武汉、哈尔滨、呼和浩特、南昌4个城市同比增加1公里。深圳、重庆、郑州、成都、石家庄、兰州、银川、西宁8个城市小幅缩减1公里。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空间半径年度变化 单位:千米城市2019年2020年年度变化城市2019年2020年年度变化 2 空间匹配:职住分离度2020年中国主要城市职住分离度城市规模研究城市职住分离度/千米4.2千米3.9千米3.3千米3.6千米注:棕色数值标注为城市规模分类的指标均值职住分离度/千米第 23 页编制说

32、明主要结论通勤时耗通勤空间通勤交通深圳市2.52.50.0广州市3.73.70.0上海市3.73.80.1北京市6.66.70.1沈阳市3.23.1-0.1杭州市3.23.30.1天津市3.33.30.0南京市3.73.80.1武汉市3.53.80.3重庆市3.84.00.2西安市4.14.10.0郑州市4.44.2-0.2青岛市4.44.50.1成都市4.64.80.2厦门市2.12.30.2昆明市2.52.50.0大连市2.52.50.0乌鲁木齐2.62.60.0哈尔滨市2.82.80.0合肥市2.83.00.2太原市3.13.10.0长春市3.63.60.0济南市3.73.6-0.1长沙

33、市3.83.7-0.1石家庄市5.45.3-0.1福州市2.52.70.2宁波市2.52.70.2南宁市2.72.70.0贵阳市3.13.10.0呼和浩特3.23.20.0海口市3.13.30.2南昌市3.43.60.2兰州市3.83.7-0.1西宁市5.65.2-0.4银川市5.75.5-0.214个城市职住分离增加,武汉加剧趋势显著职住分离度可以理解为从居住地到最近就业场所的距离,用于从供给角度衡量城市职住空间布局的匹配度与平衡性,职住分离度越小说明城市职住平衡的空间条件越好。14个城市职住分离增加超大城市总体职住分离度4.2公里、特大城市3.9公里,均同比增加0.1公里。35个年度可对比

34、城市中,14个城市的职住分离度增加,其中8个属于超大、特大城市。武汉职住分离度同比增加0.3公里,是加剧最多的城市。此外,重庆、成都、厦门、合肥、福州、宁波、海口、南昌职住分离度增加也超过0.2公里。只有8个城市职住平衡在改善沈阳、郑州、济南、长沙、石家庄、兰州、西宁、银川8个城市职住分离度减少0.1-0.4公里。中国主要城市职住分离度年度变化 单位:千米城市2019年2020年年度变化城市2019年2020年年度变化 3 通勤距离:单程平均通勤距离2020年中国主要城市单程平均通勤距离城市规模研究城市单程平均通勤距离/千米9.1千米8.2千米7.7千米千米注:棕色数值标注为城市规模分类的指标

35、均值单程平均通勤距离/千米第 25 页编制说明主要结论通勤时耗通勤空间通勤交通深圳市8.17.6-0.5广州市8.78.70.0上海市9.18.9-0.2北京市11.111.10.0沈阳市7.47.2-0.2杭州市7.47.40.0青岛市8.18.0-0.1郑州市8.38.0-0.3西安市8.38.1-0.2武汉市8.28.30.1天津市8.58.4-0.1南京市8.58.4-0.1重庆市9.18.9-0.2成都市9.19.0-0.1太原市7.06.9-0.1乌鲁木齐7.06.9-0.1厦门市7.17.10.0合肥市7.27.20.0大连市7.37.2-0.1哈尔滨市7.27.20.0昆明市7

36、.57.3-0.2长春市7.57.50.0济南市8.07.7-0.3石家庄市8.38.0-0.3长沙市8.58.2-0.3呼和浩特6.36.40.1宁波市6.66.60.0南宁市6.86.80.0福州市6.96.90.0海口市7.07.00.0南昌市7.07.20.2兰州市7.57.2-0.3贵阳市7.77.5-0.2银川市8.58.1-0.4西宁市9.08.5-0.5平均通勤距离缩短,只有3个城市距离变长中国主要城市单程平均通勤距离年度变化 单位:千米平均通勤距离是融入人的选择后城市真实职住分离情况的测度,通勤人.公里也是城市运行成本的体现,决定着交通设施投入与交通运行压力。21个城市通勤距

37、离在减小42个主要城市中,超大城市总体平均通勤距离9.1公里、特大城市8.2公里、型大城市 7.7公里、型大城市7.2公里,去除新增城市因素,平均通勤距离普遍减少0.1-0.2公里。35个年度可对比城市中,21个城市通勤距离在减少,11个城市同比持平。深圳、郑州、济南、石家庄、长沙、兰州、银川、西宁,通勤距离同比减少超过0.3公里,是减少最多的8个城市。只有3个城市通勤距离变长武汉、呼和浩特和南昌3个城市,平均通勤距离同比增加0.1-0.2公里。2个城市通勤距离超过10公里北京和东莞是平均通勤距离最长的两个城市。北京11.1公里,同比持平。东莞13.3公里,主要由于特殊的城市空间结构,产生较高

38、比重镇区间中长距离通勤。城市2019年2020年年度变化城市2019年2020年年度变化 4 幸福通勤: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2020年中国主要城市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城市规模研究城市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49%51%56%58%注:棕色数值标注为城市规模分类的指标均值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第 27 页编制说明主要结论通勤时耗通勤空间通勤交通深圳市57603广州市51521上海市48480北京市38380杭州市55561郑州市54551沈阳市53530天津市52520西安市51521青岛市51521武汉市5150-1南京市49501重庆市48480成都市46460厦门市60600昆明市59601太原

39、市57570济南市55561哈尔滨市55550乌鲁木齐55550石家庄市54551长沙市53541合肥市54540大连市54540长春市5251-1海口市63630兰州市63630宁波市61610福州市61610呼和浩特58580银川市56571贵阳市55572南昌市5756-1南宁市5655-1西宁市53552幸福通勤比重53%,14个城市有提升中国主要城市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年度变化 单位:%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又称“幸福通勤”比重,反映可以就近职住、步行骑行通勤的人口占比,是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测度,已被纳入“城市体检指标体系”。主要城市幸福通勤比重53%,同比提高1%42个主要城市总体幸福通勤

40、比重为53%,同比提高1%。其中,超大城市为49%,特大城市为51%,、型大城市分别为56%和58%。14个城市幸福通勤比重提升,深圳、贵阳、西宁提高超过2%35个年度可对比城市中,14个城市幸福通勤比重提升,17个城市同比持平。深圳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达到60%,同比提高3%,是幸福通勤比重提升最多的城市,也是超大城市中的最高水平。此外,贵阳、西宁幸福通勤比重同比增加2%。武汉、长春、南宁、南昌,4个城市小幅下降1%武汉、长春、南昌、南宁4个城市同比小幅降低1%。城市2019年2020年年度变化城市2019年2020年年度变化0 5通勤交通通勤碳排:万人单程通勤交通碳排放量轨道覆盖:轨道800

41、米覆盖通勤比重公交保障:45分钟公交服务能力占比 1 通勤碳排:万人单程通勤交通碳排放量2020年中国主要城市万人单程通勤交通碳排放量城市规模研究城市碳排放量(吨)城市规模研究城市万人单程通勤交通碳排放量/吨7.0吨5.7吨5.4吨4.6吨注:紫色数值标注为城市规模分类的指标均值第 29 页说明:排放因子参考北京交通运行数据,首次尝试主要城市通勤碳排计算,存在局限和偏差,结果仅供参考。(吨) 万人单程通勤交通碳排放量/吨编制说明主要结论通勤时耗通勤空间通勤交通合理的通勤出行有助于降低碳排放万人单程通勤交通碳排放量:中心城区通勤人口中每天每万人单程通勤出行的碳排放总量,取决于通勤距离和交通结构,

42、反映城市职住空间和交通支撑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城市每万人单程通勤碳排放量5.7吨/日中国主要城市万人单程通勤交通碳排放量总体平均值为5.7吨/日,(按年250个工作日)换算每人、每年(往返)通勤交通碳排放0.29吨。并非城市规模越大万人通勤交通碳排放量越高短距离通勤和绿色出行有助于降低碳排放,超大城市中深圳的万人单程通勤交通碳排水平5.5吨/日,远低于多数特大城市甚至大城市中长沙、苏州和西宁,受益于深圳良好的职住平衡、相对较短的通勤距离和超过75%的绿色出行比重。计算方法:考虑5种交通方式的单程通勤碳排放12345小汽车碳排放=小汽车通勤人口比重小汽车通勤平均距离小汽车碳排放因子万人公交碳排放

43、=公交通勤人口比重公交通勤平均距离公交碳排放因子万人轨道碳排放=轨道通勤人口比重轨道通勤平均距离轨道碳排放因子万人骑行碳排放=骑行通勤人口比重骑行通勤平均距离骑行碳排放因子万人步行碳排放=步行通勤人口比重步行通勤平均距离步行碳排放因子万人各交通方式碳排放因子:北京生态环境局北京市低碳出行碳减排方法学(试行)交通方式出行比重和通勤距离:依据互联网地图高时空密度样本的出行轨迹推断获得每个通勤OD单元的交通方式结构。 2 轨道覆盖:轨道800米覆盖通勤比重2020年中国主要城市轨道800米覆盖通勤比重城市规模研究城市轨道覆盖800米通勤比重/%26%17%7%9%特别说明:轨道覆盖通勤的指标计算范围由1000米调整为800 米。右侧表格中提供 1000米轨道覆盖指标,便于年度对比。注:紫色数值标注为城市规模分类的指标均值 轨道覆盖800米通勤比重/%第 31 页编制说明主要结论通勤时耗通勤空间通勤交通覆盖通勤比重下降会影响轨道交通建设的效益发挥轨道覆盖通勤比重强调线路走向与通勤需求相契合,体现轨道交通布局与职住空间的匹配度, 作为衡量交通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