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学与动力学P讲解课件_第1页
静力学与动力学P讲解课件_第2页
静力学与动力学P讲解课件_第3页
静力学与动力学P讲解课件_第4页
静力学与动力学P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机器人静力学和动力学Statics and Dynamics of Robot 第四章 机器人静力学和动力学概述a)静力学问题b)动力学问题末端力F与关节力矩关系末端运动特性与关节力矩关系3 第四章 机器人静力学和动力学 相同点:都与关节力矩有关 不同点:如下图概述Am I strong?解决接触力大小问题-静力学问题Do I operate smoothly?动力学问题从力学的角度让机器人工作的更平稳、更精确。41 机器人静力学F一、静力学问题:(1)假设各构件处在静止状态(相当于运动受限状态)(2)关节力矩末端输出力末端输出力二、静力学两类问题:1、正向静力学知各关节驱动力(力矩)

2、,求末端点能输出的力(力矩) 。2、逆向静力学已知末端点作用力(力矩),求关节需施加的力(力矩)。三、静力学分析方法F 1、静力平衡法2、虚功原理(虚位移原理)7例 静力平衡法已知:AC=CB= l,P=10kN;求:铰链A和DC杆受力.解:取AB梁,画受力图.解得8约束 虚位移虚功1 约束及其分类限制质点或质点系运动的条件称为约束.限制条件的数学方程称为约束方程.限制质点或质点系在空间的几何位置的条件称为几何约束.(1)几何约束和运动约束如910(2)定常约束和非定常约束约束条件随时间变化的称非定常约束.不随时间变化的约束称定常约束.11(3) 其它分类约束方程中包含坐标对时间的导数,且不可

3、能积分为有限形式的约束称非完整约束. 约束方程是等式的,称双侧约束(或称固执约束). 约束方程为不等式的,称单侧约束(或称非固执单侧约束) n为质点数,S 为约束方程数. 约束方程中不包含坐标对时间的导数,或者约束方程中的积分项可以积分为有限形式的约束为完整约束.本章只讨论定常的双侧、完整、几何约束.122 虚位移 在某瞬时,质点系在约束允许的条件下,可能实现的任何无限小的位移称为虚位移 .只与约束条件有关.虚位移等实位移等实位移是质点系真实实现的位移,它与约束条件、时间、主动力以及运动的初始条件有关 . 13(1)静止质点可以有虚位移,但肯定没有实位移。 即:实位移与力有关,而虚位移只与约束

4、有关。 (2)虚位移是约束允许的微小位移,与时间无关, 实位移是真实发生的位移,可以是微小值,也可 以是有限值,而且与时间有关。 2、虚位移与实位移的区别与联系 (3)虚位移不惟一,而实位移是惟一的。14虚功 4 理想约束如果在质点系的任何虚位移中,所有约束力所作虚功的和等于零,称这种约束为理想约束.力在虚位移中作的功称虚功. 光滑固定面约束、光滑铰链、无重刚杆,不可伸长的柔索、固定端、轮子只滚不滑等约束为理想约束.15即设质点系处于平衡,有或记为此方程称虚功方程,其表达的原理称虚位移原理或虚功原理.虚位移原理对于具有理想约束的质点系,其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作用于质点系的所有主动力在任何虚位

5、移中所作的虚功的和等于零.解析式为16已知:如图所示,在螺旋压榨机的手柄AB上作用一在水平 面内的力偶( ),其力矩 ,螺杆 的导程为.求:机构平衡时加在被压物体上的力.例17解:给虚位移以手柄、螺杆和压板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18总结:虚功原理解题步骤分析系统所受主动力选择虚位移求解静平衡系统虚功之和为零求力在虚位移上的虚功利用虚功原理建立静力平衡方程,令F忽略摩擦力和重力式中 J 雅可比矩阵。该式表明关节空间力矩和笛卡尔空间广义力可以借助于雅可比矩阵 J 变换。?静力平衡方法验证机器人逆静力计算静力学逆解。逆解的关系式为机器人的自由度不是6,例如n6时,力雅可比矩阵就不是方阵,则

6、JT就没有逆解。所以,对第二类问题的求解就困难得多,一般情况不一定能得到唯一的解。如果F的维数比的维数低,且J满秩,则可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得F的估计值。F =(JT)1一、动力学问题:42 机器人动力学二、机器人动力学研究的问题可分为两类:(总结) 1、给定机器人的驱动力(矩),用动力学方程求解机器 人(关节)的运动参数或动力学效应,称为动力学正问题)。 2、给定机器人的运动要求,求应加于机器人上的驱动力(矩)称为动力学逆问题 )。(1)机器人处于运动状态(不论是否与外界接触)(2)关节力矩末端位置、速度、加速度 给定期望的末端位置、速度、加速度动力学计算关节力矩(时变)自动控制算法控制电机转矩

7、三、动力学研究方法:1拉格朗日方程法:通过动、势能变化与广义力的关系,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代表人物 R.P.Paul、J.J.Uicker、J.M.Hollerbach等。3高斯原理法: 利用力学中的高斯最小约束原理,把机器人动力学问题化成极值问题求解.代表人物波波夫(苏)。4凯恩方程法:引入偏速度概念,应用矢量分析建立动力学方程。该方法在求构件的速度、加速度及关节驱动力时,只进行一次由基础到末杆的推导,即可求出关节驱动力,其间不必求关节的约束力,具有完整的结构,也适用于闭链机器人。2牛顿欧拉方程法:用构件质心的平动和相对质心的转动表示机器人构件的运动,利用动静法建立基于牛顿欧拉方程的动力

8、学方程。代表人物Orin, Luh(陆养生)等。我们研究动力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有效控制,以实现预期的轨迹运动。常用的方法有牛顿欧拉法、拉格朗日法等。牛顿欧拉动力学法是利用牛顿力学的刚体力学知识导出逆动力学的递推计算公式,再由它归纳出机器人动力学的数学模型机器人矩阵形式的运动学方程;拉格朗日法是引入拉格朗日方程直接获得机器人动力学方程的解析公式,并可得到其递推计算方法。对多自由度的机械手,拉格朗日法可以直接推导运动方程式,但随着自由度的增多演算量将大量增加。与此相反,牛顿欧拉法着眼于每一个连杆的运动,即便对于多自由度的机械手其计算量也不增加,因此算法易于编程。由于推导出的是

9、一系列公式的组合,要注意惯性矩阵等的选择和求解问题。进一步的问题请参考相关文献资料。 28质点的拉格朗日方程fmgyxo总结:解题的一般思路 系统的动能和势能可在任何形式的坐标系(极坐标系、圆柱坐标系等)中表示 ,不是一定在直角坐标系中。四 串联二自由度机器人的拉格朗日方程定义:L=K-P LLagrange函数;K系统动能之和;P系统势能之和。刚体系统拉格朗日方程应用质点系的拉格朗日方程来处理杆系的问题。一、动能和势能 (负号与坐标系建立有关)机器人拉格朗日方程三、动力学方程 先求第一个关节上的力矩 同理,对 和 微分,可求得第二关节力矩 34Written in Matrices Form

10、:有效惯量(effective inertial):关节i的加速度在关节i上产生的惯性力,等效转动惯量的概念四、动力学方程中各系数的物理意义35Written in Matrices Form:耦合惯量(coupled inertial):关节i,j的加速度在关节j,i上产生的惯性力D12=D21,惯量矩阵为对称阵(symmetry)四、动力学方程中各系数的物理意义36向心加速度(acceleration centripetal)系数:关节i的速度在关节i上产生的向心力四、动力学方程中各系数的物理意义37向心加速度(acceleration centripetal)系数:关节j的速度在关节i上

11、产生的向心力四、动力学方程中各系数的物理意义38哥氏加速度(Coriolis accelaration)系数:关节j,k的速度引起的在关节i上产生的哥氏力(Coriolis force)此时,哥氏力(Coriolis force)只在关节1产生,因为哥氏力是由于牵连运动是转动造成的四、动力学方程中各系数的物理意义39重力项(gravity):关节i,j处的重力四、动力学方程中各系数的物理意义 比较二杆机器人例中的系数与一般表达式中的系数得到有效惯量系数: 耦合惯量系数: 向心力项系数: 哥氏力项系数: 重力项: 动力学方程中的惯量项和重力项在机器人控制中特别重要,将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定位精度。只有当机器人高速运动时,向心力项和哥氏力项才是重要的。传动装置的惯量值往往较大,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也不可忽略。 在机器人动力学问题的讨论中,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常写作更简化的一般形式:式中:的意义。机器人拉格朗日动力学一般步骤: 从上节容易看出Lagrange方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