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吸收分解课件_第1页
气体吸收分解课件_第2页
气体吸收分解课件_第3页
气体吸收分解课件_第4页
气体吸收分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气体吸收4.1汽液平衡4.2吸收和解吸过程4.3多组分吸收和解吸的简捷计算法4.4化学吸收吸收操作的类型:化学反应吸收温度单组分吸收多组分吸收相对溶解度吸收量汽液接触方式吸收过程分类物理吸收化学吸收喷淋吸收鼓泡吸收降膜吸收等温吸收非等温吸收贫气吸收富气吸收恒摩尔流恒温操作4.1 汽液平衡4.1.1物理吸收的相平衡 适用条件:溶质与溶剂中不发生解离、缔和及化学反应,且为稀溶液。压力高时不适用。普遍化亨利定律对溶质气液两相达到平衡 二元系统,溶解平衡关系服从下方程理想溶液 低压下 4.1.2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相平衡溶质的溶解度既服从汽液平衡关系,又服从化学平衡关系。亨利定律只反映气相中P2

2、与液相中未反应的溶质浓度的关系。化学反应的溶解度大于物理过程的溶解度设溶质A与溶剂中的B发生反应 HAKa理想溶液K=1相平衡关系4.2吸收和解吸过程4.2.1吸收和解吸过程流程4.2.1.1单纯吸收工艺流程4.2.1.2伴有吸收剂再生循环的吸收解吸流程用蒸汽或惰气的蒸出塔的吸收流程 吸收塔 蒸出塔尾气吸收剂吸收液原料气体蒸出用气体蒸出气用再沸器的蒸出塔的吸收流程吸收液补加吸收剂 吸收塔 再沸蒸出塔尾气原料气体蒸出气用蒸馏塔的吸收流程吸收液补加吸收剂 吸收塔 再沸蒸出塔尾气原料气体吸收质4.2.2 多组分吸收和蒸出过程分析4.2.2.1吸收和蒸出过程的设计变量数和关键组分 吸收塔Nx:吸收剂

3、C+ 2原料气 C+2压力等级数 N 和 C+C+4+NNa:串级单元数 1 蒸出塔Nx:蒸出剂 C+ 2吸收液 C+2压力等级数 N 和 C+C+4+NNa:串级单元数 1Na的指定: 操作型计算:指定 N 设计型计算:指定 一个关键组分分离要求4.2.2.2 单向传质过程精馏过程:双相传质过程吸收过程:单相传质过程不能视为恒摩尔流(图4-7 a )流量 L和V从上向下;蒸出过程:单向传质过程L和V上到下 ,恒摩尔流假定不成立。4.2.2.3 吸收塔内组分分布分布曲线(图4-7 c、d):从物系挥发度看C1、C2最大,进塔几乎不被吸收,塔顶稍有变化。C5、C4最小,进塔立即吸收,上部几乎不变

4、。C3适中 ,上段吸收快,在塔某板出现最大值。一般情况:1.不同组分在不同段吸收程度不同2.难溶组分(LNK),一般只在靠近塔顶几级被吸收,其他级吸收较小;易溶组分(HNK),一般只在靠近塔釜几级被吸收。3.关键组分在全塔范围内被吸收。4.2.2.4 吸收和解吸过程的热效应每板温度Tn 由于溶解热大,Tn与溶解吸收量有关,难预测,不能用泡、露点方法计算Tn,要用热量衡算求Tn。吸收 液体温度沿塔向下;蒸出 使液体温度沿塔向下。 吸收释放Q在液体和气体的分配与LMCP,L和GMCP,V有很大关系。(1)若LMCP,LGMCP,V,Q传给L,塔顶尾气温度与进塔吸收剂温度相近,Q用于提高L的温度;在

5、塔底,高温吸收液加热进塔气体,使部分Q返回塔内,气体T分布出现极大值。(2)若LMCP,LGMCP,V,且有明显的热效应,则出塔尾气和吸收液的温度分别大于其进口温度。(3)若LMCP,LGMCP,V,则Q大部分被气体带走,吸收液出口温度接近于原料气进料温度。此外:1.若吸收剂挥发性明显,在塔底几块板上部分汽化,使该汽化的吸收剂与进料气中吸收剂的含量趋于平衡。 于是有一个相反作用:吸收放出热量加热液体吸收剂汽化冷却液体塔中部出现温度极大值2. 溶解热的影响 溶解热大,温度变化大,对吸收率影响大 a、温度升高,相平衡常数大,吸收推动力小。 b、由于吸收过程要放热,使汽液温差大,除发生传热过程外,还

6、有传质过程发生。复杂性大吸收和精馏的对比 :操作类型 吸收 精馏 任务 分离气体混合物 分离液体混合物 分离依据 溶解度不同 相对挥发度不同 传质过程 单向gl 双向gl 板上汽液状态 气相过热,液相过冷 气、液相为饱和状态 进料位置 气相自塔底入,液自塔顶入 原料液塔中部加入产品 塔顶得产品,吸收液需进一步分离 可在塔顶塔底分别得到产品 关键组分 1个 2个 Na 1个 5个4.3. 多组分吸收和蒸出的简捷计算法4.3.1吸收过程工艺计算的基本概念4.3.1.1 吸收、解吸作用发生的条件 吸收解吸吸收剂L0 x0尾气V1 y1吸收液LN xN原料VN+1 yN+1N14.3.1.2 吸收过程

7、的限度 塔顶 塔底 4.3.1.3吸收过程的平衡级4.3.1.4吸收过程的计算内容 若离开某级的气体混合物和吸收液达到平衡,则此吸收塔级称为一个平衡级。 已知:关键组分的分离要求 求: 详细计算还求吸收因子和蒸发因子4.3.2 吸收因子法4.3.2.1哈顿-富兰格林方程的推导 (1)基本方程 物料平衡 Vn yi,n Ln-1 xi,n-1Vn+1 yi,n+1 Ln xi,nn相平衡 (2)推导过程(略)哈顿-富兰克林方程讨论:式的左端 Horton-Franklin方程关联了吸收率、吸收因子(液气比,K)和N 该式适用于所有组分和所有平衡级,但因K=f(T、P、x,y)、A、液气比和组成几

8、个因素相互联系,又相互牵制,须用试差法求解 。试差步骤:设:由校核:由热量衡算计算各级判断若不符,重新设值再行计算 4.3.2.2 平均吸收因子法 克雷姆塞尔方程的导出假设:全塔温度变化不大(T取平均值),Ki可视为常数;V、L沿塔变化不大,取全塔平均值;溶液是理想溶液或接近理想溶液(稀溶液)将之代入哈顿-富兰克林方程式并整理得:AAA=jj111有:由式(4-26)作图-A-N关系(图4-12)吸收因子(解吸因子)图图4-8克雷姆塞尔方程讨论应用此法计算时,注意推导公式中引进的三点假设,当与假设距离太大时,误差大。最好用逐级计算法进行设计计算; 若吸收剂中不含进料组分新鲜吸收液,求解思路N一

9、定,Ai 。1) ,前提是吸收剂的价格,经济性,一般 ; 2) ,但应考虑设备问题和操作费用; A一般1.01.5考虑冷冻效率问题。 3)N可变,Ai基本不变,N 。1) 2)N ,但N10,对 影响减小。(3)吸收因子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已知条件计算任务步骤及概念1)关键组分的吸收率 、K关的确定 可由分离要求直接得到或经简单计算求得;K关由给定操作温度压力通过查图或计算得到2)由最小液气比 确定实际液气比为无穷多塔板下,达到规定分离要求时,1kmol进料气体所需吸收剂的kmol数(液气比)。即最小液气比时,当 ,N趋于无穷大时 所以 3)理论板数N的确定4)其它组分吸收率 的计算5)尾气中的i

10、各组分的量及吸收量7)吸收剂L0的确定6)平均液气比LV(LV), LNL0+(VFV1)()NLLL+=021又有()()01010002212LLLVVLLVVLLLLLNFFN-=-=-+=+=所以()()01010002212LLLVVLLVVLLLLLNFFN-=-=-+=+=所以计算中注意几点1)全塔平均吸收因子A平均的求取: )A平均(A塔顶 A塔顶)2, 或A平均 ;)取T平均(T塔顶T塔顶)2, 求得K平均值,取求得A平均。 2)若吸收液中不含溶质3)该方法适用于贫气吸收,即L/V变化不太大,吸收量少的情况相对吸收率和吸收率相等例4-1 某厂裂解气分离车间采用中压油吸收分离工

11、艺,脱甲烷塔进料100kmol/h,进料组成如下:该塔操作压力3.6兆帕(绝),吸收剂入塔温度-36,原料气入塔温度-10,乙烯回收率98%。试求:(1)完成分离要求所需的操作液气比(取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5倍)。(2)该塔所需平衡级数。(3)各组分的吸收率及出塔尾气的组成。(4)采用C8馏分为吸收剂,计算吸收剂的用量。组分氢气甲烷乙烯乙烷丙烯丙烷碳四mol%1530.028.05.019.01.02.0解:吸收塔平均温度取进料温度和吸收剂温度的平均值查P-T-K得3.6MPa(绝)-23各组分的值如下表:组分3.20.650.470.120.100.046按题意选择乙烯作为关键组分

12、(1)求操作液气比最小液气比:操作液气比 (2)平衡级数,由 查图4-12得(3)各组分的吸收率、尾气量及其组成求各组分的吸收率求得各组分的相对吸收率。结果列于下表 中求尾气数量及组成计算结果列于下表 中各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尾气中量及组成 组分 AiH20015.00.410C100.2980.2988.9421.060.575C2=1.470.9827.450.550.0152.0321.005.0000.007.9581.0019.0009.551.001.00020.7611.002.00063.3936.611.0000(4)求吸收剂加入量L0入塔气量 塔顶尾气量 平均气量塔底吸收液量

13、塔底吸收液的量平均液量例题:在24块板的塔中用油吸收炼厂气(组成见表),采用油气比为1,操作压力为0.263兆帕。若全塔效率为25,问平均操作温度为多少才能回收96的丁烷?并计算尾气的组成。组分 yi% 80.0 8.0 5.0 4.0 2.0 1.0100解:由题意知,先设液气比等于油气比,即 ,N=N实际240.256块。试差得 也可先查图48确定A的大致值,再由381式求A的确切值, 查图得时,A约为1.4。) 由 查P21图21得T17,其余组分相应温度下的K、A、吸收率等值列于下表(取100kmol/h为计算基准):组分 vN+1 80.0 8.0 5.0 4.0 2.0 1.0 1

14、00 Ki 51 8.8 2.7 0.7067 0.21 0.067 Ai 0.0196 0.1136 0.3704 1.415 4.762 14.925 0.0196 0.1136 0.3698 0.96 0.9999 1.000 1.568 0.909 1.849 3.84 1.9998 1.0000 11.166 78.432 7.091 3.151 0.16 0.0002 0.0000 88.834 yi% 88.29 7.98 3.55 0.18 0.00 0.000 100.00全塔的平均值,L0100kmol/h, VN+1100kmol/h以此值新进行试算:由查P21图21得T

15、20,其余组分相应温度下的K、A、吸收率等值列于下表(取100kmol/h为计算基准):组分 vN+1 80.0 8.0 5.0 4.0 2.0 1.0 100 Ki 529.42.90.790.2350.078Ai 0.0215 0.11890.3851 1.415 4.757 14.333 0.0215 0.1189 0.3847 0.96 1.000 1.000 1.720.951 1.924 3.84 2.0 1.0 11.43478.287 7.05 3.076 0.16 0.0000.0000 88.566yi% 88.3867.960 3.473 0.1810.00 0.000

16、100.00全塔 的平均值,L0100kmol/h,VN+1100kmol/h 与上一循环相比无大变化,故无需再次试差,所以表中组成即为尾气组成,操作温度为20。 4.3.2.3 平均有效吸收因子法基本思想定义平均有效吸收因子 定义平均有效吸收因子 (4-24)式可变为假设:对具有N块板的吸收塔,吸收主要由塔顶和塔底两块板完成。 当吸收塔只有两块理论板时:当吸收塔具有N块理论板时:若吸收剂中不含被吸收组分 ,则计算需求Ae,其与AN和A1有关用以下两个假定来估计各板的流率和温度(A) 各板的吸收率相同,即塔内任意相邻两板的气相流率的比值相等。(B) 塔内的温度变化与吸收量成正比 即有效吸收因子

17、法计算的步骤(1)用平均吸收因子法粗算,初算v1和lN。(2)用热量衡算确定塔底吸收液的温度 设定塔顶板的温度 ,按全塔热量衡算确定(3)估计L1、VN和 (4)计算各组分在塔顶板和底板条件下的吸收因子;(5)由下两式求有效吸收因子的值; (6)由图4-12确定吸收率;(7)作物料衡算求尾气吸收液的组成,校核全部假设,直到相符为止。4.3.3.解吸因子法4.3.3.1.方法解吸(蒸出)的条件: (1)加热 ; (2)减压 ; (3)惰性气体解吸 ; (4) 提馏的方法:吹气使 ,加热 4.3.3.2.解吸过程计算(蒸出因子法) (1)计算公式 类似吸收过程NN-1n+1 nn-121蒸出气V

18、N吸收液LN+1蒸出剂V1吸收剂L1(2)方法 由操作温度确定各组分的K值; 由分离要求确定解吸率(相对解吸率)C关0,N时,C关0S关m; 由 ; 由 (吸收1.22.0倍);求出各组分被解吸的量。 由 求各组分的Si值; 由C0关、S关用 或图(4-12)求出N值;由N和各组分的Si值由 求出C0i值;4.4 化学吸收双膜理论:汽相主体液相主体AiPAiy或AiCAix或传质方向气体界面液体 被溶解组分与吸收剂中活性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溶质A在液膜中为反应所消耗,传质推动力:CAi-CAL优点: 1.吸收容量大 2.吸收率高;设备投资少 3.蒸出不完全(可逆反应)4.4.1 化学吸收类型和增

19、强因子4.4.1.1化学吸收的类型(1)慢速反应通过液膜扩散时来不及反应便进入气相主体,反应主要在液相主体中进行。AiCAiP界面气膜液膜ALC(2)中速反应边扩散、边反应,反应在反应区上完成。AiCAiP界面气膜液膜反应区ALC(3)快速反应边扩散、边反应,反应在反应区上完成。AiCAiP界面气膜液膜反应区AANr(4)瞬时反应AiC反应面AiP界面气膜液膜 反应在反应面上完成。AANr4.4.1.2 化学吸收的增强因子 吸收中化学反应存在从推动力和液相传质分系数两个方面影响液相传质速率。引入增强因子E反映诸因素对液相传质分系数kL的影响。0LLkkE=增强因子:二个极端情况:a.慢速反应b. 瞬时可逆反应c. 对于快速和中速反应 对快速和中速反应,kL既与反应速率有关,也与传质速率有关。E可表示为两个无因次参数的函数。 (1)八田数(Hatta number)(2)浓度-扩散参数Ha值越大,膜内反应量越大,Ha0,为物理吸收。4.4.2化学吸收速率4.4.2.1 膜模型的反应-扩散方程ZCA液膜CALd4.4.2.2一级不可逆反应(1) 快速反应AAiANcDk施均不能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