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近六年考点题型归纳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新_第1页
高考生物近六年考点题型归纳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新_第2页
高考生物近六年考点题型归纳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新_第3页
高考生物近六年考点题型归纳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新_第4页
高考生物近六年考点题型归纳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种群的数量变化(2012四川)31 1.(8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 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与曲线II相比,曲线I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 。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 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 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答案】(1)大豆 捕食(2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3)更大能量流动【解析】(1)根据题意,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豆。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对一个种群来说,种群密度大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来决定的。b点之后,株冠开始形成,这样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周围的生物也逐渐丰富,为田鼠提 供更多的食物来源。(3)曲线I和曲线n相比,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以为田鼠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 相应的也为猛禽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猛禽的密度会更大。通过合理植树,控制鼠害,这样 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关系,使之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使人们从中更 多获益。【试题点评】

3、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主要知识点以识记为主,难道较小。(2012天津)5.设置不同 CO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 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见右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Limol mg叶螺素11广160-口出 d2 即9A.与d3浓度相比,di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B.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多C.若di、d2、d3浓度下蓝藻种群的 K值分另I为Ki、(、K3,则KiK2K3D.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d3

4、浓度下的总光合作用强于di浓度下的光合作用,因此单位时间内光反应生成的H较多,A正确,d3浓度下呼吸速率小于 d2浓度下的呼吸速率,单位时间内蓝 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 ATP比d2浓度下的要少;B错误。在d2浓度下净光合作用最强最利于 蓝藻的增殖,故d2浓度的K值最大,d3深度呼吸作用弱,也不篮球蓝藻繁殖。故&较K2小,但K2最大,故C错。光照再密闭,蓝藻会通过光合作用放出氧气,仍可提供氧气,供蓝藻进 行呼吸作用。因此无法根据呼吸产物来判定,故 D错。【试题点评】主要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背景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净光合速率, 种群密度等知识,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分析图中信息的能力和

5、综合运用能力。难度 适中。(2012浙江)5.右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 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得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解析】旅鼠和植物、旅鼠的天敌与旅鼠均为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A正确;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生物的种群数量会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B正确;旅鼠种群数量主要受外界环境条件及种间关系等的影响,

6、C正确;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依赖于负反馈调节,负反馈维持稳态,正反 馈更加偏离稳态,D错误。【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近几年高考已 经将生态学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出题,难度适中。(2012重庆)4.题4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 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B【解析】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点到b点所对应的

7、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对;“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率一直是下降的,针对于 ab段,增长率= (a点种群数量-b点种群数量)/a点种群数量x 100% 是一个常数,故与逐渐上升以至稳定的 种群密度变化不存在正相关关系,B错;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 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 可防止种群增长至 c点,C对;把东亚飞蝗的种群 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能使被啃食的植物等生产者较少,使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目受影 响较小,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对。【试

8、题点评】此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中相关概念,影响种群增长因素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及其 运用。属于理解运用水平,难度适中。(2012新课标卷)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的是()四未成熟个体成熟个体口衰老个体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246 H 1012月份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来源:中教网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

9、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可判断7-12月份出生率可能为 0。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导致性别比例失调, 会影响到种群的密度【试题评价】通过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分析,以坐标柱状图的形式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与综 合归纳能力。试题难度适中。(2012广东)27. (16分)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 适应咸、淡水环境。(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 ,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 ,促使其释放 ,该物质促进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

10、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 FNE ; 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9)。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 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 。,与五百非缶用餐*彳牛事咽T肺环撵靠明金(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答案】(1)升高 垂体 抗利尿激素(2) J bK2(3)

11、产毒稹f浮游动物f罗非隹f FNEI t【解析】(1)根据题意,外界咸水的浓度高于罗非鱼体液的浓度,造成罗非鱼失水。随着体液中水分的流失,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下丘脑存在渗透压感受器,在感受到渗透压变化的刺 激后,会产生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 收水,使尿量减少,以此适应咸水环境。(2)根据图示,罗非鱼种群数量在开始一段时间呈“ J”型增长。从 b点后开始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b点放入大型肉食性鱼,并且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在K2附近波产毒演一浮游动物i罗非鱼-FNE动。(3)根据题意,可以获得下述关系:11,藻毒素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试题点

12、评】本题考查渗透压的调节、种群数量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等内容,难度 中等。(2011江苏卷)25.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朗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朗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 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tesfe靛急800700600500400300200100 0开放-20头/叶 一开放头/叶- -封闭-20头/叶封闭-1头/叶1*51015 2025 30 35 40 45 50时间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

13、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答案:AB(2011北京)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泡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2011四川)31 I. (7分)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1)

14、沙氏变色蜥处于第 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 发生改变。(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 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 能力。答案:(1)三或第四(1分)竞争和捕食(1分)(2)垂直Z勾(1分)(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2分)一定的自动调节(2分)解析:(1)据食物网,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卷尾鬣蜥捕食沙氏变色蜥, 同时卷尾鬣蜥与沙氏变色蜥都捕食较大的

15、地面节肢动物,因此二者是捕食与竞争关系。(2)沙氏变色蜥向上、网蜘蛛活动区域下降,说明群落垂直结构变化了。(3)由坐标图可知,有卷尾鬣蜥跟无卷尾鬣蜥比较,网蜘蛛数量先增多,后减少。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2011安徽)29. II. (8分)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城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 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

16、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 信息类型属于。(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 ,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答案:(1)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特点,由于华南虎是肉食性, 而大熊猫是植食性动物,营养级低,所以生存优势强。(2)大熊猫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是化学信息(3)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属于同一物种,可以基因交流。(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减小环境阻力,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提高种群密度。(2011浙江)5、下表是调查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

17、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出)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010山东)8.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 .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 .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 .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 .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答案】C【命题立意】考查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分析。【解题思路】在K/2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因此对于有害动物不宜在此防治,因此

18、 A错误;该图示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由于人类与自然种群不同,受其他因素如计划生育的影响,因此B错误;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生产实际,因此CE确。在K值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多,因此D昔误。(2010新课标)31. (8分)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 cd, 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O(3)若持续干旱使 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

19、”超 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 2012-7-13标记)(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 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高)。(5)为了调查该系统 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 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 后重新捕获了 40个个体,其中有 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答案】竞争;c、a;降低;恢复力稳定性、低;(5) 400【解析】a与b的关系可以看出在最初 a、b的种群数量同时增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b的数量开始减少,说明在 a、b竞争的过程中,a最终胜利。如果d的数量大量减少,即 c的天 敌数量

20、减少,导致 c的数量迅速增多,进而导致 a被大量捕食,使得 a的数量锐减。而如果 干旱导致a即生产者大量减少,必将使得c和d的种群密度都会相应的减少。生态系统低于外界干扰的能力是抵抗力稳定性,而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 营养结构负责程度等都很低,因此抵抗力,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也很低。【评析】;“你死我活”的竞争曲线,而对于食物链中某一成分的改变而导致的种群数量 改变的较易解答。最后一空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也是应该识记的,生物公式不多,还是比-10 -较容易掌握的。(2010全国卷II )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A.环境

21、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B.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C.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答案:选 C解析:南方热带雨林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较北方森林中的代谢要旺盛的多,这与南方热带 雨林中的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及温度等因素有关(2010浙江)3.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

22、b点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从图中个体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外界环境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天敌的捕食、年龄结构的变动,种群个体数量还是在K值附近左右波动,所 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个体数量变化还是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所以答案是A(2010江苏)30. (8分)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受到广泛关注。下面是有关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请回答问题:(1)利用

23、配制的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8 d .每天定时测定其细胞数量,发现铜绿徽囊藻数量呈指数增长.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个体,这是因为铜绿微囊藻具有 等特性。(2)某同学用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时.加人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结果铜绿微囊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重要的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 等资源时-11 -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3)也有人提出假设:粉绿狐尾藻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用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材料用具:铜绿微囊藻.粉绿狐尾藻,用于配制x培养液的各种无机盐,500 mL锥形瓶,蒸储水,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玻璃缸,微孔滤膜(可以除菌)等。

24、实验步骤:材料准备:在装有 7000 mL蒸储水的玻璃缸中种植一定数量且生长良好的粉绿狐尾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8 do准备接种用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液配制: 。实验分组:取锥形瓶 6只.分为两组 。接种与培养:。观察与统计:每天定时用血球计数板对6只锥形瓶内铜绿微囊藻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平均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若(3)中假设成立.则实验结果是 。【答案】(1)个体小世代周期短无性生殖(2)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3)用蒸储水配制 X培养液;用微孔滤膜过滤玻璃缸中的水,用滤液代替蒸储水配制x培养液在对照组的3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 150mL用蒸储水配制的 X培养液,在实验组的 3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

25、50mL用滤液配制的X培养液在6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铜绿徽囊藻,并将上述培养瓶置于相同适宜的条件下培养8d【解析】本题考查了水华形成的原理及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1)由于铜绿徽囊藻个体小、时代周期短且进行无性生殖,所以短时间内产生大龄个体而形成水华。(2)当着两种藻类在一起时,为了争夺光照、无机营养和二氧化碳等而进行竞争。(3)要探究粉绿狐尾藻是否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徽囊藻的生长,可用粉绿狐尾藻的培养液培养铜绿徽囊藻,看其生长情况,如假设成立则对照组中铜绿徽囊藻能生长,实验中受抑制。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对照原则,既要有对照组,同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12 -(2010福建卷)26

26、n.棉朗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长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朗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朗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如下表:(1.)棉朗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2)调查棉朗种群数量可采用 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朗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型,在 (日期)左右棉朗种群增长量最大。(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助,会导致棉朗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 (增大、不变、减少)答案:(1)寄生 (2)样方 S 630(3)增大(2009广东理基)50.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年份(年1119201925193019351940 IM)9451950数最(百只)1

27、3。200398取)135012901190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A . 1925 年1930 年B. 1930 年 1935 年C . 1940 年1945 年D. 1945 年1950 年(2009山东)6.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13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答案:D.解析: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28、依据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故 B正确。曲线a表示的大型动物,由图可知,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而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所以 A、C错误。D项中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剧烈,故而 d 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2009上海)16.在光照下,将等细胞数量的衣藻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只含无机盐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是(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大肠杆菌和衣藻的生长曲线)(C )(2009安徽)3.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

29、下列结论正确的是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 2012-7-13标记)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第137天,成虫数量呈“ J”型增长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必修 3第四章种群的数量变化的有关知识。一个新的种群引入到一个新环境中,开始的适应期种群的数量增长缓慢,随后增长加快这时幼年个体多,种群处于-14 -增长型。当种群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此时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增长率下降。整个种群的发展过程符合“S”型增长。答案:C(2009江苏)19.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 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 “ 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 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吕勺InmW培养液体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