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历史练习1.6岳麓版必修_第1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历史练习1.6岳麓版必修_第2页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历史练习1.6岳麓版必修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栏目内容在学生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有关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约 30 种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白银广泛使用,商业资本异常活跃 许多工商业市镇形成A CB 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能力。题中从世界地位、结构形式、流通货币和市场发展四个方面反映了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A2“()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材料反映出()A出现萌芽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 D对外贸易发

2、达: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开始进入生产领域,十分活跃。: C3下表是清朝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C国家,军费不断增加D对外贸易发达,关入增加: 解答此题关键有二:一要注意所给表格项目数据的变化趋势;二要注意所给备选项的说法是否全面。其中 C 项明显与表格不符,而 B、D 两项说法片面;只有 A 项说法全面且与表格数据不断增长的变化趋势相符。: A4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盛泽镇及附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

3、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 1 000 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的结论是( 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B萌芽出现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由太湖地区、苏州、松江地区、景德镇等信息,加上问题“直接说明”可判断 A正确。: A5万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十年(公元 1671 年)2 488 492(两白银)十一年18 096 850十二年21 358 006二十六年28 964 499三十年31 849 719三十

4、三年41 007 790生产力的发展粮食产量增加剩余了一定的劳动力 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D生产关系普及: A 项说法不具体,材料中提到了生产力发展中的具体要素即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出现了劳动力专业化。这一时期的不正确;B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本题正确: C生产关系并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故 D 项为C 项。6“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明朝中后期萌芽出现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 D限制手工制度阻碍的规模萌芽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材料中的“不得逾百张”、“有过则罚”信息,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D制度阻碍了萌芽的发展。7(

5、2011广州测试)有学者认为,18 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 C奉行“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忽视海防”政策: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18 世纪中后期的清朝,当时奉行海禁政策,而同一时期西方实行海外扩张和贸易,所以说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C8史学界认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在西方逐步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世界各地由相互隔绝过渡到整体的历史。然而中国在这个时候却渐渐的游离于这个整体的之外,这种现象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中国航海业地位一落千丈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掌握主动权C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推进工

6、业化的契机,使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大趋势 D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中国游离于整体之外指于世界潮流。: 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这使中国逐渐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卷二十七(1660 年左右),将北起山东,南至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材料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外纪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哉!海防纂要卷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外贸易政策目的有何区别。(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推行这种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的危害。: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两朝海禁政策的目的、原因和危害等内容的比较归纳能力。回答(1)、(2)、(3)问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纳。: (1)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海外贸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