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际沟通学:第三章 人际关系基础理论_第1页
护理人际沟通学:第三章 人际关系基础理论_第2页
护理人际沟通学:第三章 人际关系基础理论_第3页
护理人际沟通学:第三章 人际关系基础理论_第4页
护理人际沟通学:第三章 人际关系基础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人际关系基础理论思考题:1 护士应怎样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2 应用沟通理论策划完成一件事情?复 习:上次课重点内容: 人际沟通的含义与类型。概念: 人际沟通 (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系统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思想、观念、动作、情感等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摄取广博得相关知识 掌握娴熟的沟通技巧 人性最美好的品质,犹如果实上的粉霜,只有轻手轻脚,才能得以保存。然而,人与人相处,缺乏的就是这种柔情。 美国作家亨利 戴维 梭罗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人际交往理论概念:掌握特点:掌握分类:熟悉人际交往动机

2、:了解人际交往需求:了解行为模式:了解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第二节人际认知理论概念及特征:掌握 认知印象形成:熟悉第三节人际吸引理论含义:熟悉人际吸引规律:掌握内容:了解心理效应:掌握过程:了解人际关系的策略:掌握第一节 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理论一、人际关系的含义(一)何谓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相互认知、情感互动和交往行为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概念解析:四个层面 微观层面:人与人的相互作用 社会关系层面:交往的需要 信息传播层面:沟通的过程 文化的精神层面:深层次反映人的文化积淀 概念解析: 前提:相互认知 特征:情感互动 手段:交往行为 本质:人与人之间的

3、心理关系和距离一、人际关系的含义(二)从不同视角看人际关系1.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际关系2. 从社会学角度可能人际关系 3. 从传播学角度看人际关系4. 从文化学角度看人际关系(三)人际关系的划分: 1. 按主体: 个人 群体 2. 按密切程度: 初级 次级 3. 按矛盾性质: 对抗 非对抗感情为基础事缘为基础 4. 按方向: 垂直 水平 5. 按规范程度: 正式 非正式 6. 按建立基础: 血缘 地缘 业缘 网缘二、人际关系的特点与行为模式:(一)人际关系的特点社会性复杂性多重性多变性目的性 有这样一个任务,要求你给一个陌生人寄一封信。已知收信人的地址、姓名、电话、职业,住址在2400公里外你

4、从未去过的城市。你必须通过邮局用以下方式传递这封信:先把信寄给一个与你关系密切的熟人,接着,这个人也必须把信寄给与他关系密切的人,如此相传,直到那位收信人的一个熟人收到这封信,并最后把信寄到真正的收信人手里。这件事能办到吗?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和他的同事请美国人尝试以这种方式寄信。令人惊奇的是,有1/5的人把信寄到了收信人的手里。更令人惊奇的是,有的信先是从美国寄到欧洲,然后再寄回美国,中间平均经过7个人之手。(二)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的体验必然影响个人的行为。个人在言语、表情、举止、行动上随时都会自然地表现出这种情感上的体验。这些外显行为被对方所感受,又会进一步影响双方关系

5、。也就是说,一定的人际关系会表现出一定的人际行为模式,一方的行为会引起对方相应的行为反应。社会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人际行为模式”。人际交往遵循交换规律,奉行互惠原则人际关系行为模式:利瑞模式: 霍尼模式: 人际关系行为模式:利瑞模式: (1)由管理、指导、教育等行为导致尊敬和顺从等反应;管理服从型(2)由帮助,支持、同情等行为导致信任和接受等反应;帮助接受型(3)由赞同,合作、友谊等行为导致协助和友好等反应;同意温和型(4)由尊敬、赞扬、求助等行为导致劝导和帮助等反应;求援帮助型人际关系行为模式:利瑞模式: (5)由怯懦、礼貌、服从等行为导致骄傲和控制等反应;害羞控制型(6)由反抗、怀

6、疑、厌倦等行为导致惩罚和拒绝等反应:反抗拒绝型(7)由攻击、惩罚、责骂等行为导致仇恨和反抗等反应;攻击敌对型(8)由夸张、拒绝、自炫等行为导致不信任和自卑等反应。炫耀自卑型人际关系行为模式:2. 霍尼模式: 谦让型: 其特征为“朝向他人”,即相互交往以忍让、帮助、给予为特征,这种类型的人无论与什么人交往,都首先想到“他喜欢我吗?”,遇事为他人着想,考虑问题全面细致,具有团结、协作、友谊的关系。 这样的人宜于从事社会工作、医务工作和教育工作。 进取型:也称竞争型 其特征为“对抗他人”,即相互交往中表现为敌对、封锁、相互利用等特征;这种类型的人遇事总想窥探对方力量的大小,以期胜过或压倒对手。人际关

7、系较为紧张。这样的人宜于从事竞争性强的工作,如商业、法律等。分离型: 其特征为“疏离他人”,也即相互交往中,以疏远他人,与世无争为特征,这种类型的人,总想躲避他人的影响与干扰,群体人际关系较为冷漠、疏离。这类人宜于从事科研、绘画、音乐等工作。三、人际交往的动机与需求(一)人际交往的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力量。动机是一种内部力量;是行为的直接原因。 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 戈夫曼:自我呈现理论 菲斯汀格:社会实在理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1. 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 他受经济交易理论的启发,而强调社会互动过程中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霍曼斯的基本假设是,人们所付出的行

8、为要么是为了获得报酬(或奖赏),要么是为了逃避惩罚;并且,人们是按照尽量缩小代价而尽量提高收益的方式行动的。据此,他提出了参加者的报酬与代价问题,认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得到的是报酬、付出的是代价,精神利润就是报酬减去代价,除非双方得利,否则社会互动无法进行下去。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在这种动机驱使下建立的。 社会交换期待公平是人们内在的愿望霍曼斯明确指出: 交换不仅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是诸如赞许、荣誉或声望等非物质商品的交换。2. 戈夫曼自我呈现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1959)在自己和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交往是一种社会互动的过程,任何社会互动的关键在于参加者借助于自己的言行向

9、他人呈现自我,这些呈现往往是强调自身众多属性中的某些有利于自我形象的属性而隐瞒其他属性。研究制造印象以及别人根据自己印象做出反应的过程,前提是碰到不熟悉的人时发生的情况。人类互动的特点是印象处理,希望别人按自己的愿望行为,当第一印象起作用时,人们往往制造一种印象,目的是为了控制互动者。 M.斯柰德把自我呈现的概念扩展为“自我监察”。他认为,人们是通过自我监察来控制言语和非言语的自我呈现。自我监察有度的差异。高度自我监察者(懂得自我呈现的人)会管理和控制自身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作出与情境一致的反应,这种人随情境变化而变化,因而态度与行为的关联程度较小;相反,自我监察程度低的人,就不能很好地呈现自

10、我,不大会随情境作出不同的反应,他们的态度与行为往往是一致的。3. 菲斯汀格社会实在理论菲斯汀格(1956)用社会实在论来解释交往的动机。“社会比较理论”社会实在论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正确与否的判断无确定标准时,往往将周围人的态度、意见或行动暂作为判断标准,以使自己的认识与周围人保持一致。如果对自己的某种看法和评价来自于一个自己所崇敬的有权威的人物,那么他的意见极可能改变该个体对自我的看法,转而采取权威的那种看法。如果许多人众口一词地都确认一个人有某种优点或缺点,尽管这种评价与他原来的自我认识不尽一致,他也会转变自我认识而承认自己有那个特点。如果在自己是否具有某种特点或品质的问题上,别人

11、的看法和自己的看法相差太大,或完全相反,此时,一个人很可能坚持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否定别人可能是正确的表现。 (二)人际交往的需求: 舒茨人际行为三维理论包容的需求控制的需求情感的需求主动型人格特质被动型人格特质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求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三种基本的人际行为人际交往的行为模式 (采自Schutz,1958) 第二

12、节 人际认知理论【实践活动】 学生互相介绍对方的优点【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人际认 知理论和人际吸引的规律。 【时间】 30分钟 左右第二节 人际认知理论一、人际认知的概念和内容:(一)人及认知的概念:人际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的理性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心理活动过程。人际认知的特征:知觉信息的选择性认知行为的互动性印象形成的片面性(二)人际认知的内容:对自我认知: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知。目的: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途径:社会交往中认识自己对他人认知:对交往对象的情感、情绪、能力、个人倾向和特征认知。人际环境认知:是对自身交往的小

13、环境、小空间有目的的观察,包括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他人与他人的关系的认知。二、认知印象的形成与心理效应:(一)第一认知印象的形成:1. 第一印象:是指人与人之间初次接触后留下的对客体的感性迹象或形象,又称初次印象属于感性认识。2. 第一印象的获取直接获取间接获取3. 第一印象的特点:可能终身难忘可能是唯一印象可能带来人生机遇信息有限2. 总体印象:经过反复或长期接触后,对他人产生的比较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评价。安德森总体印象定量评价模式加法平均加权平均女孩对男友的印象总体印象一经形成就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人常说“用老眼光看人”就是对此的形象概括。 (二)认知形成的心理效应(印象形成的效应)1.

14、首因效应: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今天去约会我得打扮漂亮一点!又称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人际交往中的首因效应A第一次考试为甲第二次考试为甲第三次考试为乙评价:第三次考试意外失利B第一次考试为乙第二次考试为乙第三次考试为甲评价:第三次考试侥幸得甲在与人初次交往过程中,能够意识到第一印象先人为主的作用 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可从下列方面去努力:一是穿着整洁、得体,打扮自然大方,符合自己的身份及当时当地的情况,同时要照顾到对方的生活习惯。二是言行举止要讲文明礼貌,谈吐大方谦逊。三是对人的态度诚恳友好,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四是待人接物要不卑不亢。无论交往对象的

15、地位高低、资历深浅、条件优劣,都要温和亲切、稳定有礼、热情谦逊。五是不要不懂装懂。六是讲信用,守时间。记着,准时只是下限,早到5分钟才是守时。七是不该知道的事,不要随便多嘴。八是为人不要过于敏感,有时要来点难得糊涂。 2. 近因效应:最后获得的信息比以前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不够意思,不理你了你怎么能这样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 光环效应:对某一特征形成固定看法后,泛化到其他特征并推及到总体。由于认知者的情感而引起的对人的一种主观倾向。一好百好、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即为典型的光环效应 如某人数学成绩不好,则坏光环效应、扫帚星作用。光环效应(印象扩散效应) 对一个人的某种印象

16、影响到此人的其他特征的认识与评价H.Kelley,1950实验:邀请一位教师主持学生的专题讨论,之前向大家介绍老师的7个显著特征 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坚决、实干、谨慎聪明、熟练、勤奋、冷酷、坚决、实干、谨慎光环效应评价方面热情冷酷自以为是不好交际不得人心正规易怒不幽默无情6.35.64.06.39.48.38.69.610.47.49.612.011.711.0热情的中心性品质效应:认为热情与人类的其他人格特性紧密相关。把热情换成冷酷评价完全不同相貌的美丑对认知的光环效应 特性的评定 相貌丑者 相貌一般 相貌漂亮 刺激人(相片上的人)人格的社会合意性刺激人的婚姻能力刺激人的职业地位刺激人作

17、父母的能力刺激人社会和职业上的幸福刺激人总的幸福状况结婚的可能性 56.31 62.42 65.30 0.37 0.71 1.70 1.70 2.02 2.25 3.91 4.55 3.54 5.28 6.34 6.37 8.83 11.60 11.60 1.52 1.82 2.174. 社会刻板效应:对某一类人或事持有固定不变、概括笼统、简单评价的现象俺们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台湾大学生对不同人种的刻板印象人种美国人日本人俄国人印度人黑人特征民主天真乐观友善热情善模仿爱国尚武进取有野心狡猾欺诈有野心残酷唯物迷信懒惰落后折中肮脏耐劳落后肮脏懒惰好音乐5. 投射效应: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着相同的特性以小

18、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如有的同学喜欢摄影,自己摄影技术很高,在跟别人交谈时,总是喜欢交谈摄影经验,不管对方是否喜欢和在行。他认为自己懂的,别人也知道,自己喜欢,别人也应该喜欢的。从自己出发来估价别人,忽视了自己与交往对方的差别,对对方进行自我同化,导致对他人的认知障碍。 第三节 人际吸引理论一、人际吸引的含义与过程(一)人际吸引的含义:个体之间主观感受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个体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二)人际吸引的过程注意认同接纳交往人际吸引是人际交往的动力。为什么人们会相互吸引?二、人际吸引的规律(一)接近吸引律时间、空间接近观点、态度接近职业、背景接近相似吸引

1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研究表明,在陌生人交往的早期阶段,接近性是增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之-。费斯廷格(Festinger,1950)以麻省理工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多次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与彼此居住距离的关系。结果发现,相互沟通的多寡与居住距离的远近有关。另外一些学者在其他大学做过类似的研究,几乎得到同样的结果。在加利福利亚的一个新兵营里人们都愿意和近距离的人谈话(Monge & Kirste,1980)。 远亲不如近邻;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纽科姆(Newcomb,1961)曾作一实验。实验对象是公开征求住宿志愿者,共17人,都是大学生。实验者提供他们免费住宿四个

20、月,交换条件是定期接受谈话和测验。实验步骤是这样:进入宿舍以前测定他们关于经济、政治、审美、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的人格持征。然后将对于上述问题的态度、价值观和人格持征相似和不相似的大学生混合安排在几寝室里,一起生活四个月。四个月内定期测定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让这些大学生相互评定室内人员,喜欢谁,不喜欢谁。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处的初期,空间距离决定了人们之间的吸引,到了后期其相互吸引发生了变化,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越是相似的人,相互间吸引力越大。“情投意合;惺惺相惜;酒逢知己千杯少”吸引力 态度相似性 接近吸引律启示: 与他人初次交往时,应多谈双方感兴趣的话题,努力寻找双方

21、的接近点和共鸣点,以深化关系,促进交往。(二)互惠吸引律:双方在收益和酬尝等方面产生的吸引力。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感情互慰人格互尊目标互促困境互助过失互谅互惠吸引律启示:要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必须在同他人交往时,尽量使自己的付出大于收益,让自己的言行给他人带来快乐的体验。选择交往的人格特质1、值得信赖89%2、待人忠厚88%3、热心且富同情感82%4、爱帮助人76%5、诚恳坦率75%6、有幽默感72%8、个性独立61%9、健谈59%10、有智慧58%11、有社会良心49%7、肯花时间陪我62%(三)互补吸引律:双方的个性或满足需要的途径正好互补。互相补偿的范围包括,能力特长、人格特征,需要利益

22、、思想观点四个方面。如:外向型内向型 阳刚型阴柔型 倔强型柔顺型 支配型依赖型自信自强型优柔寡断型 独立型顺从型 研究表明,互补因素增进人际吸引,往往发生在感情深厚的朋友,特别是在异性朋友之间。克克霍夫(Kerckhoff,1962)等人研究了已建立恋爱关系的大学生。提出择偶的过滤假说,两个不相识的男女建立恋爱关系,必须经过几道过滤关卡: (1)时空距离的接近; (2)人身的因素,主要指当事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水平、信仰等; (3)态度与观念的相似; (4)需要的互补。并非所有恋爱关系必须经过这样一系列过滤。弗里德曼(Friedman,1981)指出,一般来说,相似性因素在吸引中起重要作用,

23、但有的时候,当两个人的地位、角色作用不同时,互补性因素则起重要作用。 (四)对等吸引律:喜欢那些同样喜欢自己的人。a. 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因为愉快、友好、肯定、回报 低自信者需要别人的肯定。b. 我们更喜欢喜欢我们的程度增加的人 心理学家阿诺森和林德1965年的实验:被试者为大学学生,分为四组。让各组被试“无意中”听到别人对他的一系列评价,然后让被试对他的评价者的喜欢程度打分。在交往中,以热情、信任、尊重的态度对待那些受过挫折、犯过错误的人,会引起他们比常人更强烈的感情共鸣与回报 。结论:喜欢导致喜欢带有不同喜欢程度的对方被喜欢的程度甲组()乙组()丙组()丁组()6.427.670.

24、872.52 受到“否定到肯定”评价的得分最高,为7.67分;一直受到“肯定”评价的得6.42分;一直受到“否定”评价的得2.52分;受到“肯定到否定”评价的只得0.87分。分析: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程度不断增加的人,尽管他人起初时对自己并不喜欢,但只要后来确实表现了喜欢自己,这种人就会倍受欢迎。人们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程度逐渐减少的人,即使他们当初的确喜欢过自己,但只要后来变得不喜欢了,那么这种人就比那种一贯不喜欢我们的人更加不为我们所喜欢。 热情去浇灌、真诚去培育、谅解去护理(五) 光环吸引律:主要体现在能力、品质、性格和名望上。奥尔伯特(Allport,1961)研究了一群陌生人首

25、次集会时的人际吸引力。发现个人的内在属性如幽默、涵养、礼貌等因素是主要的吸引力因素;其次才是外表的特点,如容貌、体形、服装等吸引力依据。阿伦森(Aronson,1966)的研究表明,一个看起来很有才华的人,如果表现出一点小小的过错,或者暴露出一些个人的缺点,反而会使人喜欢接近他。如果一个人表现得十全十美,倒会使人感到高不可攀,望而却步,不敢与之交往。才能出众但有错误的人最有吸引力 心理学家阿诺森等人1978年做过一项“犯错误效应”实验证实该结论。 给被试呈现四种人,让其评价哪一种人最有吸引力: a.才能出众而犯了错误的人; b.才能出众而未犯错误的人; c.才能平庸犯了错误的人; d.才能平庸

26、未犯错误的人。结果表明:1)才能出众但有错误的人最有吸引力;2)才能平庸而犯同样错误的人最缺乏吸引力;3)才能出众但没错误的完美者吸引为第二位;4)平庸但没有错误的人吸引力居第三位;5)小过错会使才能出众的人吸引力更增一层。犯错误效应还受性别角色和自尊心的影响: 男性更喜爱犯了错误的才能出众的男性;女性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没有犯错误的男性和女性。 自尊心极高或很低者更喜爱完美无缺的人。 能力与吸引力 能力高低 吸引力高低甲:能力高超 20.8分 乙:能力高超,有小差错 30.2分 丙:能力平庸 17.8分 丁:能力平庸,有小差错 -2.5分 (采自Aronson,1966) 人缘型的个性特征次序个

27、性特征人数%1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富于同情心391002热心班集体活动,工作非常可靠和负责。37943持重、耐心,忠厚老实。37944热情、开朗,喜爱交往,待人真诚。36925聪颖,爱独立思考,成绩优良,乐于助人35896重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治,且有谦逊的品质35897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20518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但不尖酸,不刻薄15389温文而雅,端庄,仪表美。1212 (采自黄希廷,1984) 嫌弃型的个性特征 次序个性特征人数%1自我中心,只关心自己,不为他人处境、利益想,有极强嫉妒心551002对班集体工作缺乏责任感,敷衍了事或浮夸不诚实,或完全置身于集体只外55

28、1003虚伪、固执,吹毛求疵。50904不尊重他人,操纵欲、支配欲强。45815对人淡漠、孤僻,不合群。45816有敌对、猜疑和报复的性格。43787行为古怪、喜怒无常,粗暴、粗鲁,神经质39708狂妄自大,自命不凡。38699学习成绩好,但不肯帮他人,甚至小视他人356310自我期望高,气量小,对人际关系过分敏感305411势利眼,想方设法巴结领导而不听群众意见305412学习不努力,无组织,无纪律,不求上进244313兴趣贫乏183214生活无约束814 (采自黄希廷,1984)性格、品质吸引 评价方面热情冷淡宽宏大量风趣9075 10 忠诚是友谊的灵魂和核心,热情也是吸引他人的核心品质

29、(六)诱发吸引律:由自然或人为环境的某一因素而引发的吸引力。(1)自然诱发:有人的外貌、气质和语言等自然因素产生的吸引力(2)蓄意诱发:有意识的设置某些刺激因素引起对方的注意(3)情感诱发:通过真诚的关怀、帮助、信任、容忍等因素而激发对方的情感,缩小双方的心理距离,从而相互吸引。 个人的长相、穿着、仪态、风度等仪表,都会影响人们彼此间的吸引,尤其在第一次见面时,由于第一印象的作用,仪表因素占重要地位。 布雷舍德(Brescheid,1971)发现,有魅力的学生约会比别人多,仪表的吸引力与女生约会的频率相关高达0.61,与男性相关仅为0.25;有魅力的学生有更多的朋友。(1)自然诱发:有人的外貌

30、、气质和语言等自然因素产生的吸引力如出席某种宴会,可通过得体适宜的打扮、妙语惊人的谈吐、风趣幽默的故事等增强自己的吸引力。据说曾担任过英国首相的邱吉尔,第一次出席议会时,为了充分引起大家的注意,树立自己形象,不顾新议员首次出席会议不许发言的规定,精心准备演说词,并反复推敲背诵,达到倒背如流。结果他以字字如珠的绝妙演说,使众议员拍案叫绝,不仅忘记了新议员没有发言权的规定,而且声名大振。 (2)蓄意诱发:有意识的设置某些刺激因素引起对方的注意注意:投入要适度 ; 应瞄准对方的需要和兴趣 ; 应含蓄自然 1. 重视印象整饰 重视第一印象 2. 主动提供帮助 3. 关注对方兴趣 4. 肯定对方价值 5

31、. 经常互致问候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策略课 堂 小 结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特点;人际认知的概念与特征;第一印象的概念;人际认知的心理效应;人际吸引规律熟悉:人际关系的分类;人际吸引的概念了解:人际关系行为模式;人际交往的动机与需求;人际认知内容;人际吸引过程思 考 题“一见钟情”与“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各说明的是哪一种心理效应? 走向成功, 始于足下!Thanks认知形成的心理效应(印象形成的效应) 我们对别人的看法。不是全部特征,而是对有限或片断的信息,加工整理形成。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近因效应光环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效应定型效应投射效应人际吸引的心理效应接近吸引 互惠

32、吸引互补吸引 对等吸引光环吸引 (能力吸引;品质吸引; 性格吸引;名望吸引)诱发吸引 (自然诱发;蓄意诱发;情感诱发)交往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一个美丽的故事:从前有一名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爱上了一尊美丽的用木头雕成的少女。明知少女不能复活,他却一如既往地爱着她,每天都要去服侍她,观望她,用心跟她去交流。是的,在这位国王的心目中,姑娘从来都是活的,是与自己心心相通的。终于有一天美丽的姑娘活过来了,与国王走进了了结婚礼堂。罗森塔尔在这个故事的启发下提出了期望教育理论”。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 罗森塔尔效应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