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G9072005动态汽车衡计量检定规程2005版学习资料_第1页
JJG9072005动态汽车衡计量检定规程2005版学习资料_第2页
JJG9072005动态汽车衡计量检定规程2005版学习资料_第3页
JJG9072005动态汽车衡计量检定规程2005版学习资料_第4页
JJG9072005动态汽车衡计量检定规程2005版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JJG9072005动态汽车衡计量检定规程2005版-JJG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9072005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动态汽车衡)AutomaticinstrumentsforweighingRoadvehiclesinmotion200X-XX-XX发布200X-XX-XX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JJG9072005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AutomaticinstrumentsforweighingRoadvehiclesinmotionJJG9072005eqvOIMLR134(

2、2004.7)代替JJG907-2003本规程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年XX月XX日批准,并自2005年XX月XX日起施行。归口单位: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青岛衡器测试中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单位:本规程委托全国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参加起草人:JJG9072005JJG9072005目录引言(IV)术语(术语及定义)(1)1范围(9)2引用文献(9)3术语和计量单位(9)3.1术语(9)3.2计量单位(9)4概述(9)4.1动态汽车衡的适用条件(9)4.2动态汽车衡的静态称量(9)4.3本规程不适用的衡器(9)5计量性能要求(10)5.1准

3、确度等级(10)5.2动态试验的允许误差限(10)5.3静态试验的最大允许误差(12)5.4分度值(d)(13)5.5最小秤量(Min)(13)5.6动态汽车衡的安装和试验要求(13)5.7指示装置和打印装置的一致性(14)5.8影响量(14)5.9静态载荷的分度值(14)5.10运行速度(14)6通用技术要求(14)6.1使用适用性(14)6.2操作安全性(14)6.3零点装置(15)6.4集成控制衡器(15)6.5指示装置和打印装置(15)6.6安装(16)6.7封装装置(17)6.8说明性标志(17)6.9检定标记(18)7电子衡器的要求(18)7.1通用要求(18)7.2适用性(19)

4、7.3功能要求(19)7.4检查与试验(19)8计量器具控制(20)8.1型式评价(20)JJG90720058.2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25)附录A检定记录和检定证书格式(33)A.1检定记录(33)A.2检定证书格式()附录B型式评价(定型鉴定)的试验程序(34)B.1对文件的审查(34)B.2技术检查(34)B.3试验的通用要求(34)B.4试验项目(36)B.5型式评价期间的性能试验(36)B.6附加功能试验(38)B.7影响因子试验和干扰试验(38)B.8量程稳定度试验(52)B.9动态试验(53)B.10型式评价的结果判定与处理(58)附录C动态汽车衡安装的实践指导(59

5、)引言本规程修改采用了国际法制计量组织R134(OIMLR134)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AutomaticinstrumentsforweighingRoadvehiclesinmotion)国际建议。在编写格式上参照执行了JJF1002-1998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由于我国现行的计量法规和计量器具的管理模式与国际上不尽相同,因此本规程与R134国际建议存在少量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1、编写格式上按照JJF1002-1998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的要求对R50国际建议的编写格式进行部分调整。2、为增强规程的可操作性,把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的内容加以具体化,形成第8.2条,以

6、适应我国广大计量检定人员开展计量检定工作。JJG907-2005术语(名词及定义)本规程中所用的术语与国际计量基本词汇与通用术语(VIM,1993年修正版)、法制计量词汇(VML-2000年修正版)及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相一致。此外,本规程还采用以下定义:T.1一般定义GeneraldefinitionsT.1.1质量Mass以千克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T.1.2重量Weight由作用于车辆质量的重力而产生的一种物理量,表现为总是垂直向下的力。重量是物体质量和本地加速度的乘积。T.1.3载荷Load车辆质量由于受重力的影响而产生的,经车辆的车轮、单轴或轴组作用于地面或承载器

7、上的垂直向下的分量。T.1.4称量Weighing确定车辆总质量或车辆局部质量的过程。T.1.5衡器Weighinginstrument利用作用于物体上的重力来确定该物体质量的计量仪器。衡器也可以用于确定其它与质量相关的数量、大小、参数或特性。按操作方式,衡器分为自动衡器和非自动衡器。T.1.6自动衡器Automaticweighinginstrument在称量过程中无需操作者干预,能按照预定的处理程序自动称量的衡器。T.1.7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Automaticinstrumentsforweighingroadvehiclesinmotion通过对行驶中车辆整车的称量或者是对车辆轴(非整

8、车)的称量,确定车辆的车辆总质量和车辆轴载荷(单轴载荷和轴组载荷)的自动衡器。并能够自行指示车辆总质量和车辆轴载荷。注:该衡器的称量区包括承载器和两边的引道。T.1.8控制衡器Controlinstrument用于确定参考车辆总质量,或静态参考单轴载荷的衡器。在动态试验时作为提供参考值使用的控制衡器可以是:与被测衡器单独分离的衡器,即分离控制衡器;若被测衡器可提供静态的称量模式,被测衡器自身也可作为控制衡器,即集成控制衡器。T.1.9(量的)约定真值Conventionaltruevalue(ofaquantity)对于给定目的具有适当不确定度、赋予特定量的值,有时该值是约定采用的(见JJF1

9、001-19983.20条)。这里的特定量是指参考车辆的轴载荷和车辆总质量。T.1.10计量权威机构Metrologicalauthority国家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检定机构,或者是可以明确确定衡器是否符1JJG907-2005合本规程的要求、并且得到批准的有责任能力的制造商。T.2结构Construction注:在本规程中,术语“装置”一词是指采用某种方式完成一个或多个特定功能的任何部件。T.2.1称量控制区域Controlledweighingarea动态汽车衡进行称量操作的特定地点,该地点符合本规程附录C的安装要求。T.2.2称量区Weighzone承载器与其两端的引道组成的区域。T

10、.2.2.1引道Apron引道属于称量区的一部分,但不是承载器,位于承载器的两端。T.2.3承载器Loadreceptor动态汽车衡承受车辆轮载荷的部件,当轮载荷处于承载器上时应分辨到动态汽车衡平衡的变化。T.2.3.1单载荷承载器Singleloadreceptor可以同时承受一辆车上的所有车轮,并对车辆整车进行称量的载荷承载器;或者是可以承受车辆轴或轴组上的所有车轮,并对轴或轴组相继地进行局部称量的载荷承载器;或者可承受车辆一个轴一端的车轮,并对轴进行局部称量的载荷承载器。T.2.3.2多载荷承载器Multipleloadreceptors在车辆行进方向上的特定位置,按一定间距安装多个载荷

11、承载器,同时承接车辆所有轴上的轮载荷并对车辆整车进行称量,或者是按顺序相继地对车辆进行重复的局部称量。T.2.4电子衡器Electronicinstrument装有电子装置的衡器。T.2.4.1电子装置Electronicdevice由电子组件构成并执行或完成一特定功能的装置。电子装置通常被制成一个独立的单元,并可单独进行试验。T.2.4.2电子组件ElectronicSub-assembly电子装置的一部分。它由电子元件构成,且自身具有明确的功能。T.2.4.3电子元件Electroniccomponent在半导体、气体或真空中,利用电子传导或空穴导电的最小物理实体。T.2.5模块Modul

12、e衡器用来完成一种或多种特定功能,并可依据本规程相关的计量性能要求和技术性能要求独立地进行评价的分离部件。衡器的模块应服从特定误差限分量的规定。衡器的典型模块包括:称重传感器、显示器、数据处理装置、称重单元。T.2.5.1指示装置Indicatingdevice衡器中以质量单位显示称量结果和其它相关量值(例如:速度)的部件。T.2.5.2打印装置PrintingDevice能够打印动态汽车衡确定的称量结果的装置。T.2.5.3称重传感器Loadcell2JJG907-2005一种力传感器,即考虑到使用地点重力加速度和空气浮力的影响后,通过把被测量(质量)转换为另一种被测量(输出)来测量质量的力

13、传感器。T.2.6辅助装置AncillarydevicesT.2.6.1置零装置Zero-settingdevice当承载器上无载荷时,将指示装置调至零点的装置。T.2.6.2非自动置零装置Non-automaticzero-settingdevice必须通过操作人员手工进行操作的置零装置。T.2.6.3半自动置零装置Semi-automaticzero-settingdevice给出一个手动指令后,即能自动运行的置零装置。T.2.6.4自动置零装置Automaticzero-settingdevice无需操作人员操作即能自动运行的置零装置。T.2.6.5零点跟踪装置Zero-tracking

14、Device自动将零点示值保持在一定界限之内的装置。T.3计量特性MetrologicalcharacteristicsT.3.1称量WeighingT.3.1.1整车称量Full-draughtweighing使整车处于衡器承载器上确定车辆质量的称量。T.3.1.2局部称量Partialweighing在相同的承载器对一车辆的局部分两次或更多的次数顺序地进行称量。注:通常根据车辆的不同轴结构,将车辆分为几个单轴(或轴组)进行称量。T.3.1.3动态称量Weighing-in-motion(WIM)通过对车辆轮子动态受力情况的测量和分析,确定动态车辆总质量或轴载荷的过程。T.3.1.4静态称量

15、Staticweighing对静止的车辆或试验载荷进行的称量。T.3.1.5动态车轮力Dynamicvehicletyreforce行驶中车辆通过车辆的轮胎垂直方向施加到公路表面,并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力。该力除了重力作用外,还包含其他动态因素对行驶中车辆的影响。T.3.1.6轮胎载荷Tyreload称量时车辆总质量施加在静态轮胎上、以质量单位表述的分量,该分量是指由重力作用在静态车辆总质量上产生的垂直向下的力。.T.3.1.7轴Axle由安装在一个沿中心旋转的横向公共轴上两个轮子或更多个轮子构成的组合,轴的两端应充满车辆的整个宽度,并车辆行驶方向垂直。T.3.1.8轴组Axlegroup由数个轴

16、构成的轴的组合,组合中的轴数和轴之间的相互间距离(轴距)应有明确定义。注:在不同的国家可能有对轴组不同的定义。例如,轴组的定义可以是在一个共同的的悬挂系统上的一组轴。其特征为非两轴车的两轴间距小于2.2米。轴组的形式有双联轴、三联轴。T.3.1.9轮载荷Wheelload3JJG907-2005轴的一端所有车轮轮胎载荷的总和。一个车轮可以是单轮胎或者是双轮胎。T.3.1.10轴载荷Axleload一个轴上所有轮载荷之和,称量时由重力作用到车辆总质量而产生的施加到静态轴上的分量。T.3.1.11单轴载荷Single-axleload单轴载荷是一个单轴上所有轮载荷的总和,称量时由重力作用到车辆总质

17、量而产生的施加到静态单轴上的分量。单轴载荷不是轴组载荷中的部分轴载荷,记录的非轴组载荷的所有轴载荷都可归到单轴载荷。注:单轴(singleaxle)是指在一个悬挂系统上仅有的一个轴。其特征为两轴车的任一个轴,或与非两轴车中其相邻轴的间距不小于2.2米的轴。轴组中的轴(axleofagroup)是指轴组中的某一个轴。T.3.1.12静态参考单轴载荷Staticreferencesingle-axleload在静态条件下确定的双轴刚性车辆的单轴载荷的约定真值。T.3.1.13轴组载荷Axle-groupload相关轴的组合中所有轴载荷的总和,称量时由重力作用到车辆总质量而产生的施加到静态轴组上的分

18、量。也可理解为轴组载荷是一个轴组中所有轮载的总和。注:在不同的国家可能有对轴组不同的定义。T.3.1.14车辆总质量Totalmassofthevehicle车辆总的质量,或包括所有联接部件的车辆组合的总质量。注:本规程也称车辆总质量为车辆总重量。T.3.1.15动态称重系统Weigh-in-motionsystem(WIMS)车辆总重量和车辆轴载荷的动态检测装置。用以测量动态车辆轮胎力和车辆通过的时间,并提供轮载荷、轴载荷、车辆总重量以及诸如速度、轴距等数据,它是一台安装好的传感器和含有软件的电子仪器,不一定是对车辆的称量过程。动态称重系统包括高速轴载称量装置HS-WIMS(速度高于15km

19、/h且不高于130km/h)和低速轴载称量装置LS-WIMS(速度不高于15km/h)。T.3.2秤量CapacityT.3.2.1最大秤量(Max)Maximumcapacity由衡器设计进行动态称量而未经累加的最大载荷。注:对于轴称量的衡器(轴重衡)就是指最大轴载荷或最大轴组载荷。T.3.2.2最小秤量(Min)Minimumcapacity小于该载荷时,未经累加的动态称量结果可能产生过大的相对误差。注:对于轴称量的衡器(轴重衡)就是指最小轴载荷或最小轴组载荷。T.3.2.3称量范围Weighingrange最大秤量和最小秤量之间的范围。T.3.3分度值(d)Scaleinterval以质

20、量单位表示动态称量的数值,等于显示或打印的相邻两个示值之差。T.3.3.1静态载荷的分度值Scaleintervalforstationaryload动态汽车衡对车辆或试验载荷进行静态称量所显示或打印的、以质量单位表示的相邻两个示值之差。T.3.4速度Speed4JJG907-2005T.3.4.1最高称量速度(Vmax)Maximumoperatingspeed衡器设计规定的能进行正常动态称量的最高车速,超过该速度称量结果可能产生过大的相对误差。T.3.4.2最低称量速度(Vmin)Minimumoperatingspeed衡器设计规定的能进行正常动态称量的最低车速,低于该速度称量结果可能产

21、生过大的相对误差。T.3.4.3称量速度范围Rangeofoperatingspeeds能进行动态称量的最高称量速度与最低称量速度之间的范围。T.3.4.4最高通过速度Maximumtransitspeed允许非称量车辆通过称重区的最高速度,而不会对衡器的称计量性能产生永久性影响。T.3.5预热时间Warm-uptime衡器从通电的瞬间起到其能符合要求的瞬间所经历的时间。T.3.6耐久性Durability衡器在经过规定的使用周期,保持其计量特性不变的能力。T.3.7最终称量值FinalWeighingvalue在没有环境的影响和干扰的情况下,衡器达到完全的静止和平衡状态时的称量值。T.3.8

22、稳定平衡Stableequilibrium衡器的称量结果已经充份地接近最终称量值的状况。T.3.9鉴别力Discrimination衡器对载荷微小变化的反应能力。对于一给定载荷的鉴别力阈,就是这样一种附加载荷的最小值:当将此载荷在承载器轻缓地上放上或取下时,即能使示值发生一个可觉察到的变化。T.4示值与误差IndicationsanderrorsT.4.1示值方式MethodsofindicatingT.4.1.1数字示值Digitalindication示值的标尺标记是一系列排列的数字,不能用分度值分数形式来细分的示值。T.4.2误差ErrorsT.4.2.1(示值)误差Error(ofin

23、dication)衡器的示值与质量的(约定)真值之差。T.4.2.2固有误差Intrinsicerror衡器在参考条件下的误差。T.4.2.3初始固有误差Initialintrinsicerror衡器在性能试验和量程稳定度评定之前的固有误差。T.4.2.4最大允许误差(MPE)Maximumpermissibleerrors衡器示值是零点或空载且处于参考位置,其示值与由参考标准质量确定的约定真值之间由本规程给出的允许误差的极限值。T.4.2.5最大允许偏差(MPD)Maximumpermissibledeviation任一单轴载荷与其修正平均值最大的允许偏差,或任一轴组载荷与其修正平5均值最大

24、的允许偏差。T.4.2.6增差FaultJJG907-2005衡器称量的示值误差与固有误差之差。增差是由于储存或数据经由电子衡器时产生的不应当具有的变化所引起的结果。在本规程中“增差”是用数值表示的。T.4.2.7显著增差Significantfault大于1d的增差。注:d是以质量单位表示的数值,等于动态称量显示或打印的相邻两个示值之差。下述情况不能认为是显著增差:衡器内部相互独立的各种原因同时发生而引起的增差;无法进行任何测量的增差;示值中瞬间变化、无法作为测量结果来解释、存储和传输的的瞬时增差;严重到使关心测量结果的人员必定能够察觉到异常情况的增差。T.4.2.8量程稳定度Spansta

25、bility衡器在规定的整个使用周期内,最大秤量的示值与零点示值之差,保持在规定界限内的能力。T.4.2.9化整误差Roundingerror衡器数字测量结果(显示或打印)与相应测量结果的模拟示值之间的差值。T.4.2.10重复性误差(R)Repeatabilityerror在相同测量条件下,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不同结果最高的和最低之间接近的一致程度。注:重复性条件包括:u30456X同的测量程序;u30456X同的观测者;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u30456X同地点;在短时间内重复。重复性可以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定量地表示。T.4.2.11(轴载荷和轴组载荷平均值的)修正结果Corr

26、ectedresult(meanaxleandaxle-groupload)对系统误差进行代数修正后的测量结果。T.5影响与参考条件InfluenceandeeferenceconditionsT.5.1影响量InfluenceQuantity一种非被测量,但却影响被测量值或衡器的示值的量。T.5.1.1影响因子Influencefactor一种影响量,其值处于衡器规定的额定操作条件之内。T.5.1.2干扰Disturbance一种影响量,其值处于本规程规定的范围之内,但却超出了衡器规定的额定操作条件。T.5.2额定操作条件Ratedoperatingconditions6JJG907-200

27、5给出被测量的范围和一系列影响量的范围,使衡器的计量性能处于本规程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内的使用条件。T.5.3参考条件Referenceconditions为保证测量结果能有效地相互对比,而设定的一组影响因子的规定值。注:参考条件一般包括作用于测量仪器的影响量的参考值或参考范围。T.6试验TestsT.6.1静态试验Statictest在承载器上用保持静止的标准砝码或载荷来确定衡器误差的一种试验。T.6.2动态试验In-motiontest使用参考车辆驶过承载器确定衡器误差或偏差的一种试验。T.6.3模拟试验Simulationtest在完整的衡器或衡器的局部上模拟称量操作的一种试验。T.6.4

28、性能试验Performancetest为检验被测衡器(EUT)能否达到其额定功能的一种试验。T.7车辆VehiclesT.7.1车辆Vehicle称量时能够被衡器识别的车辆,可以是空车或重车。T.7.2刚性车辆Rigidvehicle具有两个轴的车辆,这两个轴是沿着车辆长度固定安装并垂直于车辆行驶方向。T.7.3参考车辆ReferenceVehicle已知约定真值的车辆,可以是:已知车辆总重量和单轴载荷的双轴刚性车辆;用于动态试验已知车辆总重量的其它车辆车辆的约定真值应在控制衡器确定。T.8计量器具控制ControlofmeasuringinstrumentT.8.1型式评价(定型鉴定)Pat

29、ternevaluation为确定衡器的型式是否予以批准,或者是否应当签发拒绝批准文件,而对该衡器型式进行的一种检查和试验。注:在我国型式评价又称为定型鉴定。T.8.2检定Verification为查明和确认衡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T.8.3首次检定Initialverification对未曾检定过的衡器所进行的一种检定。T.8.4后续检定Subsequentverification衡器首次检定后的任何一种检定。后续检定包括:强制性周期检定;7修理后检定;JJG907-2005周期检定有效期内的检定,不论它是由用户提出请求,或由于某种原因使有效期内的

30、封印失效而进行的检定。T.8.5使用中检验In-serviceinspection(Inspectioninuse)为检查衡器的检定标记或检定证书是否有效、保护标记是否损坏、检定后衡器是否遭到明显改动,以及其误差是否超过使用中最大允许误差所进行的一种检查。81范围JJG907-2005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动态汽车衡)本规程规定了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以下简称“动态汽车衡”)的计量性能要求、通用技术要求、计量器具控制以及检定方法和试验程序。适用于动态汽车衡的型式评价(定型鉴定)、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以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本规程为以溯源的方式评价动态汽车衡的计量特性或技术特性,为其

31、提供标准化的要求和试验程序。2引用文献OIML134国际建议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2004第五草案版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02-1998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国际计量基本词汇与通用术语(VIM,1993年版)法制计量学词汇(VML,2000年版)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出版物:IEC68系列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出版物:IEC61000系列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3术语和计量单位3.1术语前面(第1页至第8页)给出的术语应视为本规程的一部分。3.2计量单位动态汽车衡上使用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或吨(t)。4概述本规程适用于通过动态称量方式确定车辆整

32、车总重量的动态汽车衡,也适用于验证车辆单轴载荷或轴组载荷、并显示这些轴载荷的动态汽车衡。4.1动态汽车衡的适用条件本规程的动态汽车衡应是在下列条件下的:安装在控制称量区域内的;u34987X测车辆速度按照制造厂商的规定进行。4.2动态汽车衡的静态称量若动态汽车衡可以进行静态称量,在进行静态称量时应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555-96非自动秤通用检定规程的相关要求。4.3本规程不适用的衡器9JJG907-2005本规程不适用以下的动态称量的衡器直接安装在普通路面上的衡器;使用单个轮重载荷乘以两倍的方法确定轴载荷的衡器;直接安装在车辆上对车辆轴载荷进行测量的称重系统。5计量性能要求5.1准确度等

33、级5.1.1单轴载荷和轴组载荷的准确度等级动态汽车衡的单轴载荷和轴组载荷的准确度等级划分为6个等级:A级,B级,C级,D级,E级,F级。注1:对于单轴载荷和轴组载荷,动态汽车衡可具有不同的准确度等级。注2:根据国家规定,可以对某些应用场合的准确度等级进行限制。5.1.2整车总重量的准确度等级动态车辆衡的整车总重量的准确度等级划分为6个等级:0.2级,0.5级,1级,2级,5级,10级。注:根据国家规定,可以对某些应用场合的准确度等级进行限制。5.1.3准确度等级之间的关系车辆轴载荷(单轴载荷或轴组载荷)和车辆整车总重量准确度等级的对应关系见表1。表1车辆轴载荷和车辆整车总重量的准确度等级关系单

34、轴载荷或轴组载车辆整车总重量的准确度等级荷的准确度等级ABCDEF5.2动态试验的允许误差限0.20.5125105.2.1单轴载荷或轴组载荷的允许误差限单轴载荷或轴组载荷的允许误差限应符合以下规定:双轴刚性参考车辆适用的允许误差限应符合本规程5.2.1.1的规定;其它参考车辆适用的允许误差限应符合本规程5.2.1.2的规定。10JJG907-20055.2.1.1双轴刚性参考车辆的最大允许误差(MPE)双轴刚性参考车辆,动态试验的单轴载荷示值与静态单轴载荷的约定真值之间的最大差值应不超过下述的数值,取a)或b)中的较大值:a)将表2中的数值化整到最接近的分度值;b)在首次检定为1个分度值(d

35、);在使用中检验为2个分度值(2d)。表2双轴刚性参考车辆的最大允许误差静态单轴载荷的参考值准确度等级以静态参考单轴载荷的约定真值之间的百分比表示首次检定使用中检验ABCDEF0.25%0.50%0.75%1.00%2.00%4.00%0.50%1.00%1.50%2.00%4.00%8.00%5.2.1.2用其它参考车辆(除双轴刚性车辆外)的最大允许偏差(MPD)对于除双轴刚性参考车辆之外的其它所有的参考车辆,动态试验记录的单轴载荷与单轴载荷修正平均值之间的差值,以及动态试验记录的轴组载荷与轴组载荷修正平均值之间的差值应不超过下述的数值,取a)或b)中的较大值:a)将表3中的数值化整到最接近

36、的分度值;b)在首次检定为1dn;在使用中检验为2dn。其中:n为轴组中轴的数量,当单轴时n=1。表3其它参考车辆(除双轴刚性车辆外)的最大允许偏差单轴载荷的参考值或轴组载荷的参考值以单轴载荷或轴组载荷的参考值的百分比表示准确度等级ABC首次检定0.50%1.00%1.50%使用中检验1.00%2.00%3.00%11DEFJJG907-20052.00%4.00%8.00%4.00%8.00%16.00%5.2.2车辆整车总重量的最大允许误差(MPE)动态称量中的车辆整车总重量的的最大允许误差应取下述a)或b)中较大的数值:a)将表4中计算出的数值化整到最接近的分度值;b)在首次检定为1个分

37、度值(d)乘以车辆总重量中轴称量的次数;在使用中检验为2个分度值(2d)乘以车辆总重量中轴称量的次数。表4车辆整车总重量的最大允许误差车辆整车总重量车辆总重量的约定真值的百分比准确度等级0.20.5125105.3静态试验的最大允许误差首次检定0.10%0.25%0.50%1.00%2.50%5.00%使用中检验0.2%0.5%1.0%2.0%5.0%10.0%在进行静态称量加载和卸载时的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值。表5静态称量的最大允许误差车辆整车总重量整车总重量的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载荷m(用分度值d表示)首次检定使用中检验0.2,0.5,10m500d500dm2000d2000d

38、m5000d0.5d1.0d1.5d1.0d2.0d3.0d122,5,105.4分度值(d)JJG907-20050m50d50dm200d200d4的衡器,在每个支承点上施加载荷等于最大秤量的1/(n-1)。误差应不超过5.3表5中首次检定的最大允许误差。B.5.2.4鉴别力试验在最小秤量、1/2最大秤量和最大秤量三个不同秤量进行鉴别力试验。在承载器上放置某一载荷和一些小砝码(如:10个0.1d的小砝码),然后依次取下小砝码,直到示值I确实地减少了一个实际分度值而变为I-d。此时再向承载器放上一个0.1d的小砝码,然后再轻缓地放上1.4d的砝码,示值应为I+d。B.5.2.5重复性试验重复

39、性(R)是将约为最大秤量的50%的恒定载荷在衡器的承载器上施加三次来确定的。称量结果间的差值不应大于5.3表5中首次检定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B.5.3确定双轴刚性车辆单轴载荷的控制衡器注:此条只适用于作为确定双轴刚性车辆静态参考单轴载荷的控制衡器。37JJG907-2005如果被测的动态汽车衡用来作为确定双轴刚性车辆静态参考单轴载荷的控制衡器,应进行下列试验。B.5.3.1试验载荷应确定下列试验载荷的误差:零点;最小秤量;最大秤量;在等于或接近最大允许误差变化的载荷。B.5.3.2试验载荷的分布除了偏载试验外,标准砝码应均匀地分布在承载器上。B.5.3.3偏载试验为保证试验条件实用和安全,

40、进行偏载试验时不应将试验载荷在承载器上过度堆叠。B.6附加功能试验B.6.1预热时间试验本项试验的目的是检验衡器接通电源后,直到获得一个稳定的示值、能够保持应有计量性能的这段时间内,操作是否得到禁止。在衡器开始运行的第一个30min内,检查零点误差和量程误差,试验结果应符合规定的的要求。试验步骤如下:1)试验前衡器至少断电8小时。2)重新接通衡器的电源并开机,观察示值。3)在衡器符合生产厂家规定的预热时间获得稳定示值起或从衡器开始自动称量或打印输出起,按以下步骤检查衡器是否符合要求。4)如果衡器不是自动置零的,示值刚一稳定,应立刻置零。5)按照B.3.5.2.1的方法确定零点误差,并且在首次操

41、作时将此误差记录为E0i(首次置零的误差),重复此步骤将此时误差记录为E0。6)加接近最大秤量的载荷,用B.3.5.2.1和B.3.5.2.2的方法确定误差。7)检查:零点示值误差E0i不大于0.25d;量程误差不大于5.3表5中规定的首次检定的最大允许误差。8)分别在5分钟、15分钟和30分钟后,重复步骤(5)和(6)。9)在每个时间间隔后:零点误差(E0-E0i)不大于0.25d*Pi;量程误差不大于5.3表5中规定的首次检定的最大允许误差。B.6.2指示和打印装置的一致性若衡器具有多个指示装置,在试验期间多个指示装置(包括显示装置和打印装置)之间的示值应一致。B.7影响因子试验和干扰试验

42、B.7.1试验条件B.7.1.1一般要求38JJG907-2005对于称量车辆总重量、单轴载荷和轴组载荷的动态汽车衡,应满足本附录中规定的影响量和干扰试验条件和要求。影响因子和干扰试验的目的是检查电子衡器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否执行和达到预期的功能。每项试验表明的固有误差应是在参考条件下确定的。一般来讲,不可能把影响因子和干扰施加到正在自动运行的衡器上。因而在本规程规定的静态条件下或在模拟运行的条件下,被测衡器应接受各种影响因子和干扰。在影响因子和干扰的条件下的允许效果本附录都做了一一规定。当正在评估某一个影响因子的效果时,其它所有影响因子应保持相对稳定,其值应接近正常值。进行完每次试验后的衡

43、器应充分地恢复,达到试验前的状态。对衡器的分离部件单独进行检验时,应根据8.1.11的要求对误差进行分配。每次试验应记录衡器运行状态或模拟状态的情况。当衡器以不同于正常结构的方式连接时,其试验步骤应由承担试验的计量技术机构和申请人共同商定。B.7.1.2模拟器要求B.7.1.2.1通用要求用来进行影响因子和干扰试验的模拟衡器应包括称重系统的全部电子部件。B.7.1.2.2重量模拟器实践证明,重量模拟器可以制成多种形式。例如,可制成一个秤盘形或制成秤量比例相当于1/1000的台秤,或制成传感器模拟器,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必须单独定分度,并可以读到至少0.1d。B.7.1.2.3接口在试验中应模拟使

44、用电子接口装置与其它设备连接所产生的敏感性。可以连接一根3米长的电缆,模拟其它设备的接口阻抗。B.7.1.2.4文件模拟器应参照被测衡器的术语给硬件和功能作出定义,并且借助其他必要的文件,确保再现试验条件。该资料应附在试验报告上或可以从试验报告中查出。B.7.2影响因子试验影响因子试验项目见表B.1表B.1影响因子试验一览表试验项目静态温度温度对空载示值的影响湿热,稳态电源电压变化(AC)电源电压变化(DC)电池供电(DC)(*)MPE:最大允许误差B.7.2.1静态温度适用条件MPE(*)MPEMPEMPEMPEMPE对应条款B.7.2.1B.7.2.2B.7.2.3B.7.2.4B.7.2

45、.5B.7.2.6静态温度试验的基本标准是IEC60068-2-1及IEC60068-2-2,试验可按表B.239的要求进行。环境状况温度JJG907-2005表B.2静态温度试验试验规定参考温度20规定的高温保持2小时规定的低温保持2小时5参考温度20试验依据IEC60068-2-2IEC60068-2-1IEC60068-2-1试验可利用IEC60068-3-1的相关部分作为试验的背景参照资料。试验目的:在干热(无凝结)和寒冷的条件下,检验衡器是否符合本规程5.8.1.1的要求。B.7.2.2的试验可以在本试验期间进行。试验程序简述预处理:16小时被测衡器的条件:正常接通电源,“开机”时间

46、大于或等于制造厂家规定的预热时间。试验期间应保持通电状态,置零和零点跟踪功能允许正常运行。如果此项试验与B.7.2.2的试验一起进行,自动置零及零点跟踪就不能处于运行状态。稳定:在“空气流通”条件,每一温度下保持2小时。温度:按照本规程5.8.1.1的要求。温度顺序:参考温度20规定的高温规定的低温温度为5参考温度20试验循环次数:至少一个循环称量试验:试验前,尽量把被测衡器调整到接近实际零示值。(如果连接着自动零点跟踪装置,调到接近于零点)被测衡器在试验期间不能调零。在参考温度和每个规定的温度下稳定后,选择至少5个不同试验载荷或模拟载荷对被测衡器进行试验。并记录:a)日期和时间b)温度c)相

47、对湿度d)试验载荷e)示值f)误差g)功能操作最大允许变化:所有功能应按设计运行,所有误差都应在本规程5.3表5中首次检定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之内。B.7.2.2温度对空载示值的影响40JJG907-2005目前还没有可供参考国际标准。此项试验可按下述方法进行。试验目的:检验温度变化对衡器零点误差的影响,衡器是否符合5.8.1.2的规定。此项试验可在温度试验B.7.2.1中进行。将衡器置零,然后温度改变至规定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以及5。稳定后确定零点示值误差,计算出每5零点示值的变化。这些每5的误差变化是为本项试验中任意两个相邻温度计算的。如果衡器有自动置零或零点跟踪功能,此功能禁止使用。在试验

48、前不允许进行预加载。被测衡器的条件:正常接通电源,且“开机”大于或等于制造厂家规定的预热时间。试验期间应保持通电状态。最大允许误差:当温差为5,零点示值的变化应不超过显著干扰误差(1d)的规定值。B.7.2.3湿热、稳态湿热、稳态试验试验的基本标准是IEC60068-2-1及IEC60068-2-2,试验可按表B.3的要求进行。表B.3湿热、稳态试验环境状况湿热、稳定状态试验规定在温度上限和85%相对湿度下保持48小时试验依据IEC60068-2-78试验可利用IEC60068-3-4的相关部分作为试验的背景参照资料。试验目的:在高湿、恒温的条件下,检验衡器是否符合本规程7.1.1的要求。预处

49、理:不需要。被测衡器的条件:正常接通电源,“开机”时间大于或等于制造厂家规定的预热时间。试验期间应保持通电状态。置零装置和零点跟踪装置应正常运转。试验前,尽量把被测衡器调整到接近实际零点示值。应保持被测衡器上不能有水汽凝结。稳定性:在参考温度和50%的相对湿度下保持3小时。在本规程5.8.1.1规定的温度上限保持48小时。温度:参考温度20和本规程5.8.1.1规定的上限温度。相对湿度:在参考温度下,湿度为50%RH;在温度上限下,湿度为85%RH。温度/湿度时序:在湿度为50%时,参考温度为20;在湿度为85%时,温度为上限温度;在湿度为50%时,参考温度为20。试验循环次数:至少一个循环。

50、称量试验及试验程序:当被测衡器在参考温度和50%的相对湿度下稳定后,施加5个不同的试验载荷或模拟载荷。并记录:41a)日期和时间b)温度c)相对湿度d)试验载荷e)示值f)误差g)功能性能JJG907-2005将温度室(箱)内的温度增至温度上限,相对湿度增至85%。保持被测衡器空载48小时。48小时后施加静态试验载荷,并记录上述数据。被测衡器在温箱参考温度下降低到相对湿度为50%,被测衡器稳定后,施加相同的试验载荷或模拟载荷,并记录日期及上述数据。在进行其它试验前,允许被测衡器充分恢复。最大允许变化:所有误差都应在本规程5.3表5中首次检定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之内。B.7.2.4AC电源电压变化

51、交流电源电压变化试验的基本标准是61000-4-11,试验可按表B.4的要求进行。表B.4电压变化试验环境状况AC电压变化试验规定参考电压(U)参考电压U(1+10%)参考电压U(115%)参考电压(U)试验依据IEC61000-4-11参考电压(标称电压)应按IEC61000-4-11的规定。试验目的:在电压变化的条件下,检验衡器是否符合本规程5.8.2的规定。试验程序简述预处理:不需要。被测衡器的条件:正常接通电源,“开机”时间大于或等于制造厂家规定的预热时间。试验前尽量把被测衡器调整到接近于实际零点示值。若衡器具有自动置零功能,则应在每加一个电压值之后将衡器置零。试验循环次数:至少一个循

52、环。试验载荷:应使用一个约等于最小秤量的试验载荷或50%Max到Max之间的模拟载荷对被测衡器进行称量试验。试验顺序:将电源稳定在参考电压,使其处于规定的范围内,并施加试验载荷。并记录:a)日期和时间b)温度42c)电源电压d)试验载荷e)示值(若适用)f)误差g)功能操作JJG907-2005对IEC61000-4-11中规定的每级电压,重复称量试验(应注意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在电压范围上限电压和下限电压重复进行称量试验),并记录上述数据。最大允许变化:所有功能应按设计运行,所有误差都应在本规程5.3表5中首次检定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之内。B.7.2.5直流电源电压变化使用直流电源的电子衡器应进

53、行本节除B.6.2.4之外的试验,直流电源电压变化试验的基本标准是IEC60654-2,试验可按表B.5的要求进行。B.5直流电源电压变化(DC)环境状况DC电压变化试验规定参考电压V最高运行电压Vmax最低运行电压Vmin试验依据IEC60654-2V是衡器上标志的电压值,如果标志的是电压范围(Vmin,Vmax),则试验应在Vmax+20%和Vmin-20%上进行。试验目的:在直流电压变化的条件下,检验衡器是否符合本规程5.8.2的规定。试验程序简述:将衡器放置在规定的直流供电电源条件下,在温度达到稳定状态且进行试验所需的足够时间。预处理:不需要。被测衡器的条件:正常接通电源,“开机”时间

54、大于或等于制造厂家规定的预热时间。试验前尽量把被测衡器调整到接近于实际零点示值。试验中不得对衡器进行调整,除非衡器检测到显著误差。试验循环次数:至少一个循环。试验载荷:应使用一个约等于最小秤量的试验载荷或50%Max到Max之间的模拟载荷对被测衡器进行称量试验。试验顺序:将电源稳定在参考电压,使其处于规定的范围内,并施加试验载荷。并记录:a)日期和时间b)温度c)电源电压d)试验载荷e)示值43f)误差g)功能操作JJG907-2005按IEC60654-2规定的每种电压试验,并记录各工作电压下的称量示值。最大允许变化:所有功能应按设计运行,所有误差都应在本规程5.3表5中首次检定规定的最大允

55、许误差之内。B.7.2.6电池供电电压变化使用电池供电的衡器应进行本节中除B.7.2.4和B.7.2.5之外的试验,电池供电电压变化可按表B.6的要求进行。表B.6电池电压变化(DC)环境状况电池电压变化试验规定参考电压V最高运行电压Vmax允许运行电压Vmin试验依据无V是衡器标志的电压值,如果标注的是电压范围(Vmax,Vmin),则试验应在规定的Vmax+20%和Vmin-20%进行。试验目的:在电池电压变化的条件下,检验衡器是否符合本规程5.8.2的规定。试验程序简述:将衡器放置在规定的电池供电电源条件下,在温度达到稳定状态且进行试验所需的足够时间。预处理:不需要。被测衡器的条件:正常

56、接通电源,“开机”时间大于或等于制造厂家规定的预热时间。试验前尽量把被测衡器调整到接近于实际零点示值。试验中不得对衡器进行调整,除非衡器检测到显著误差。试验循环次数:至少一个循环。试验载荷:应使用一个约等于最小秤量的试验载荷或50%Max到Max之间的模拟载荷对被测衡器进行称量试验。试验顺序:将电源稳定在参考电压,使其处于规定的范围内,并施加试验载荷。并记录:a)日期和时间b)温度c)电源电压d)试验载荷e)示值f)误差减小被测衡器的供电电压,直到衡器不再能够满足预计的功能和相应的计量要求为止,并且记录示值。最大允许变化:所有功能应按设计运行,所有误差都应在本规程5.3表5中44JJG907-

57、2005首次检定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之内。B.7.2.7车载电池的电压变化若衡器由车载电池供电,该电压变化的上限试验依据的标准是ISO/DIS7637-2.3(2003),试验可按表B.7的要求进行。试验期间使用的模拟供电电池应符合ISO7637-2(1996)的规定。表B.7车载电池电压变化环境条件车载电池的电压变化电压参考电压Un=12VUn=24V试验规定严酷度充分稳定14.5V29.0V试验依据ISO/DIS7637-2.34.2和5ISO7637-24.4所有规格的电池最低规定下限值试验目的:在车载电池电压变化的条件下,检验衡器是否符合本规程5.8.2的规定。试验程序简述:将衡器放置在

58、规定的车载电池供电电源条件下,在温度达到稳定状态且进行试验所需的足够时间。预处理:不需要。被测衡器的条件:正常接通电源,“开机”时间大于或等于制造厂家规定的预热时间。试验前尽量把被测衡器调整到接近于实际零点示值。若衡器具有自动置零功能,则应在每加一个电压值之后将衡器置零。试验循环次数:至少一个循环。试验载荷:应使用一个约等于最小秤量的试验载荷或50%Max到Max之间的模拟载荷对被测衡器进行试验。试验顺序:将电源稳定在表B.7规定的极值范围内的电压。并记录:a)日期和时间b)温度c)电源电压d)试验载荷e)示值f)误差g)功能操作在规定的每种电压下重复称量试验并且记录示值。最大允许变化:所有功

59、能应按设计运行,所有误差都应在本规程5.3表5中首次检定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之内。B.7.3干扰试验表B.8干扰试验一览表45试验项目短时电源电压降低电快速瞬变脉冲群静电放电抗电磁场辐射直流供电的抗干扰注:sf为显著增差的值B.7.3.1短时电源电压降低JJG907-2005适用条件sfasfsfsfsf参考章节B.7.3.1B.7.3.2B.7.3.3B.7.3.4B.7.3.5AC电源的短时电源电压降低(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试验的基本标准是按IEC61000-4-11,试验可按表B.9的要求进行。表B.9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环境状况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试验规定从参考电压到零电压中断一个1/2周期

60、;从参考电压到50%的参考电压中断两个1/2周期。这些电源电压中断试验应以至少10秒的时间间隔重复进行10次。试验依据IEC61000-4-11参考电压(额定电压)应按IEC61000-4-11第5节的规定,试验可利用IEC61000-4-11的相关部分作为试验的背景参照资料。试验目的:在短时电源电压降低的条件下,观察一个单一静态试验载荷的示值,检验衡器是否符合本规程7.1.2的规定。试验程序简述预处理:不需要。被测衡器的条件:正常接通电源,“开机”时间大于或等于制造厂家规定的预热时间。试验前尽量把被测衡器调整到接近于实际零示值,置零功能应运行。试验中不得对衡器进行调整,除非衡器检测到显著误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