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法理学笔记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法学一、法学的含义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研究活动和认识成果的总称。第二节 法理学一、法理学的含义(一)法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法理学是关于法律现象的最一般的理论,是法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所有法律现象中的一般特点、法律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性。第二章 法的本质与特征第二节 法的本质一、非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法的本质是法的根本性质,是指法这一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是由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1)神意论。(2)理性论。(3)规范论。(4)意志论。(5)自由论。(6)事物性质论。(7)民族精神论。(8)利
2、益论。(9)社会控制论。第三节 法律的特征可以把法律的外在特征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一、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它表现在:法律规定了人们的一般行为模式,从而为人们的交互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型、标准或方向。法律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包括三种1)人们可以怎样行为(可为模式);(2)人们不得怎样行为(勿为模式);(3)人们应当或必须怎样行为(应为模式)。从效力上看,具有规范性的法律,不是为某个特定的人而制定的,它所适用的对象是不特定的人;它不仅仅适用一次,而是在其生效期间内反复适用的。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
3、志性和普遍性法律的普遍性,也称“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法律的概括性”,就是指法律作为一般的行为规范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和特性。具体而言,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法律的效力对象的广泛性。(2)法律的效力的重复性。法律的普遍性与法律的规范性密切相关:正因为法律具有规范性,它也就同时具有普遍性;法律的规范性是其普遍性的前提和基础,而法律的普遍性则是其规范性的发展与延伸。三、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四、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即具有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和程序性的社会规范或行为规范。从结构上看,法律
4、这种社会规范又是一个由各个具体的法律规范(规则)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系),其内容规定的主要是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模式,即人们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法律通过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来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第三章 法律的起源与演进二、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一)法律的起源是从自发到自觉、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的过程(二)法律的起源是由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三)法律的起源是由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的过程第四章 法律作用第一节 法律作用的含义二、法律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社会作用是指法律作为社会关系调整器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它是经过法律的规范作
5、用而产生的。第二节 法律的规范作用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不同对象,即不同的行为,规范作用可以大体上被概括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五种作用。第三节 法律的社会作用一、法律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法律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1)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2)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3)调整统治阶级与其同盟者之间的关系。第五章 法律制定第一节 法律制定的含义一、法律制定的概念法律制定也称法的创制或立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二、立法权与立法体制立法
6、权是一定的国家机关依法享有的制定、补充、修改、认可或废止法律的权力,是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权力。我国独创了一种“一元、两级、多层次”的立法体制。所谓“一元”是指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一个单一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我国的立法体制是统一的、一元化的,全国范围内只存在一个统一的立法体系,不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立法体系。所谓“两级”是指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立法体制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两个等级。所谓“多层次”是指根据宪法规定,不论是中央级立法,还是地方级立法,都可以各自分成若干个层次和类别。第二节 法律制定的原则一、合宪性与法制统一原则二、科学性原则三、民主性原则第三节 法律制定的程序
7、一、法律制定程序的概念法律制定程序即立法程序,是指有法律制定权的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补充或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步骤和方法。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及我国的立法实践,我国的立法大致有以下几个基本程序即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等。二、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亦称法律议案、立法议案,是具有立法提案权的国家机关和人员向立法机关提出的关于法律的制定、补充、修改、认可或废止的提案和建议。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的代表团或30名以上的代表等均享有立法提案权。三、法律案的审
8、议法律案的审议是指立法机关对已经列入议事日程的法律案进行审查和讨论。四、法律草案的表决表决是有立法权的机关和人员对议案及法律草案表示最终的态度:赞成、反对或弃权。五、法律的公布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机关或国家元首将已通过的法律以一定的形式予以公布,以便全社会遵照执行。第四节 法律的效力一、法律效力的概念“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效力或称法的效力,即法律规范作为表现国家意志的指令对主体行为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性,这种约束力不以行为主体的意志为转移,并以国家强制力为最终保障手段。法律的效力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效力等级问题,二是效力范围问题。法的适用范围,即法律对哪些人,在什么空间、时间范围内有效。二
9、、法律对人的效力(一)法律对自然人的效力(二)我国法律对中国人的效力(三)我国法律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效力三、法律的空间效力(一)法律的域内效力1.在全国范围内生效2.在局部地区生效(二)法律的域外效力四、法律的时间效力法律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及法律对其颁布实施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一)法律生效的时间(二)法律效力终止的时间(三)法律的溯及力法律的溯及力又称法的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新的法律颁布后,对其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则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则不具有溯及力。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根据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以及调整方法的不同,可以
10、把我国法律体系划分为以下主要的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商法;4.经济法;5.劳动与社会保障法;6.科教文卫法;7.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第七章 法律要素第一节 法律规则一、法律规则的含义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法律规则具有微观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确定性程度较高的特点。同时,法律规则也应具有可诉性、合逻辑性、合体系性、可预测性等特性。二、法律规则的种类1.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
11、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它又可分为权利性规则和职权性规则。权利性规则是规定一般的主体(如公民和法人)行使权利之规则。职权性规则,是指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之规则。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它也分为两种1)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2)禁止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即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规则。2.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
12、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委任性规则,是指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准用性规则,是指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规定在此问题上应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规定的规则。3.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强行性规则,是指其规定的内容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任意性规则在规定主体权利义务的同时,又允许当事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协商自行设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在当事人没有协议的情况下,才适用法律规定的
13、权利和义务。三、法律规则的结构(一)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指法律规则从逻辑的角度看是由哪些部分或要素组成的,以及这些部分或要素之间是如何联结在一起的。新的“三要素说”,认为任何法律规则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构成。第八章 法律渊源与法律分类第一节 法律渊源一、法律渊源的含义法律渊源,又称“法源”或“法的渊源”,通常指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法律规范的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也就是指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三、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主要是制定法,习惯法仅在特殊场合作为制定法的补充,除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判例在原则上不属于我国的法律渊源。根据宪法和相关
14、法律规定,当代中国制定法主要包括: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规章。7.军事法规和规章。8.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及特别行政区的法律。9.国际条约。第九章 法律实施第一节 法律实施与法律实现一、法律实施法律实施,也叫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律实施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法律的遵守、法律的执行和法律的适用。第二节 执法一、执法的含义狭义的执法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及授权组织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与司法等比较,执法主要有以下特征:(1)执法的主体是国
15、家行政机关和所属的公职人员,以及法律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及人员。(2)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3)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4)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二、执法的原则(一)依法行政原则(二)合理性原则(三)效率原则第三节 司法一、司法的含义司法又被称为“法的适用”或“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不同于国家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实施法律的活动,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司法的被动性行政权在运行时具有主动性,而司法权则具有被动性。行政权的运行总是积极主动地干预人们的社会活动和个人生活。而司法权以“不告不理”为原则,非因诉方、控方请求不作主动干预。(二)
16、司法的中立性行政权在它面临各种社会矛盾时,其态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而司法权则具有中立性。司法中立是指法院以及法官的态度不受其他因素,包括政府、政党、媒体等影响,至少在个案的判断过程中不应当受这些非法律因素所左右。(三)司法的形式性行政权更注重权力结果的实质性,而司法权更注重权力过程的形式性。相对于国家权力的目标,行政权结果的实质性是指行政主体期望和追求百分之百地符合这些目标,而司法权并不直接以这些实质目标为自己的目的,它是以制定法既定规则为标准,以现有诉讼中的证据为条件,以相对间隔于社会具体生活的程序为方式,作出相对合理的判断,以接近上述那些目标。(四)司法的专属性行政权具有可转授性,司法权具
17、有专属性。行政权在行使主体方面,可以根据行政事务的重要程度、复杂程度指派行政人员或授权给非政府人员处理。司法权不可转授,除非诉方或控方将需要判断的事项交给其他组织,如仲裁机构。(五)司法的终极性行政权效力具有非终极性,司法权效力具有终极性。行政权是否合法、合理,不能由行政权主体自己进行判断,需要由行使判断权的司法机关进行判断,司法审查权由此应运而生。行政权只有在少数场合才具有终极性。司法权的终极性意味着它是最终的判断权、最权威的判断权。二、司法的原则司法的原则是指在司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主要有下列几项:(一)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二)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三
18、)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第四节 守法一、守法的含义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行使权利(权力)和履行义务(职责)的活动。二、守法的构成要素守法包括守法主体、守法范围、守法内容和守法状态等构成要素。(一)守法主体守法主体是指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应当遵守法律的主体即一定守法行为的实施者。1、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3.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二)守法范围守法范围是指守法主体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的种类。在我国,守法的范围主要是各种制定法。(三)守法内容守法内容包括履行法律义务和行使法律权利,两者密切联
19、系,不可分割,守法是履行法律义务和行使法律权利的有机统一。1.履行法律义务。履行法律义务是指人们按照法的要求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以保障权利人的合法利益。2.行使法律权利。行使法律权利是指人们通过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得以实现。(四)守法状态守法状态是指守法主体行为的合法程度。1.守法的最低状态。守法的最低状态是不违法犯罪。2.守法的中层状态。守法的中层状态是依法办事,形成统一的法律秩序。3.守法的高级状态。守法的高级状态是守法主体不论是外在的行为,还是内在动机都符合法的精神和要求,严格履行法律义务,充分行使法律权利,从而真正实现法律调整的目
20、的。第十章 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二、法律解释的分类(一)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法律解释由于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不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两种。正式解释,通常也叫法定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正式解释有时也称有权解释。根据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法定解释又可以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种解释。非正式解释,通常也叫学理解释,一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二)字面解释、限制解释与扩充解释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限制解释、扩充解释与字面解释三种。(1)限制解释。这是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
21、比立法原意广时,作出比字面含义窄的解释。(2)扩充解释。这是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窄时,作出比字面含义广的解释。(3)字面解释。这是指严格按照法律条文字面的通常含义解释法律,既不缩小,也不扩大。四、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法律解释体制是指国家法律解释权限划分的制度。在三种解释的关系上,立法解释是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的基础;在法律解释的效力上,立法解释的效力最高,其他国家机关对法律的解释效力低于立法解释。(一)立法解释(二)行政解释(三)司法解释第十一章 法律关系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含义与分类一、法律关系的含义法律关系是依法建立的社会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即在规范调整社
22、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一)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第一,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第二,法律关系不同于法律规范调整或保护的社会关系本身。第三,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是法律规范的内容(行为模式及其后果)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的具体贯彻。(二)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殊社会关系(三)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二、法律关系的分类(一)基本法律关系、普通法律关系与诉讼法律关系这是按法律关系所体现的社会内容的性质所作的分类。基本法律关系是由宪法或宪法性法律所确认或创立的、直接反映该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基本性质的法律关系
23、。普通法律关系是依据宪法以外的法律而形成的,存在于各类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二)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这是按照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地位是否平等所作的分类。平权型法律关系又称横向法律关系,是存在于法律地位平等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隶属型法律关系又称纵向法律关系,是一方当事人可依据职权而直接要求他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关系。(三)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这是按法律关系主体是否完全特定化所作的分类。绝对法律关系指的是权利主体特定而义务主体不特定的法律关系。相对法律关系是存在于特定的权利主体和特定的义务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还可按部门法为标准进行分类。如民事法律关
24、系、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等。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一、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通常又称为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或权义主体。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法律关系还有资格的限制,这在法学上被称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权利能力,就是由法律所确认的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资格,是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行为能力是法律所确认的,由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二、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间在一定条件下依照法律或约定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人们之间利益的获取或付出的状态。(一)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概念权利,就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义务则是设定或隐含于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受动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二)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相互关系1.从人类不同的发展阶段看,权利与义务有过离合关系。2.从逻辑结构上看,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3.从整体数量上看,权利与义务具有量上的等值关系。4.从价值功能上看,权利与义务具有互补关系。5.从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仓储物流场地平整服务协议
- 个人放弃社保协议书
- 临沂演出旅游行业劳动合同样本
- 不带花园公寓租赁合同模板
- 二手房购房协议书慈善用途
- 临时隔离点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 个人高息小额大额借款协议书
- 个人长期借款协议
- 常州市“12校合作联盟”2024年高考数学试题押题试卷含解析
- 代持股权合同书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 【课件】 2024消防月主题培训:全民消防 生命至上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青年基金
- 保安人员配置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炼化一体化行业风险评估与市场需求前景预测报告
- 期中练习(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教科版)
- 反恐防暴课件教学课件
- 污泥(废水)运输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水墨探索 课件 2024-2025学年岭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