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课件第十一章 古代希腊建筑_第1页
《中外建筑史》课件第十一章 古代希腊建筑_第2页
《中外建筑史》课件第十一章 古代希腊建筑_第3页
《中外建筑史》课件第十一章 古代希腊建筑_第4页
《中外建筑史》课件第十一章 古代希腊建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章 古代希腊建筑第一节 爱琴文明一、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文明是爱琴文明的早期阶段。约公元前3000年代中叶,克里特岛进入金石并用时代原始社会逐渐走向解体。到公元前2000年前后,克里特岛进入青铜时代,出现了王宫建筑。这标志克里特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即克里特文明的开始。古王宫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期。从发现的遗址看,最初的国家主要兴起于克里特岛的中部和东部地区,有克诺索斯、法埃斯特、马里亚、古尔尼亚、菲拉卡斯特罗和札克罗等克里特此时出现了欧洲地区最早的文字,初呈图形,后字体逐渐简化为线形,向音节符号演进,至今仍未被释读。克里特首都克诺索斯这时已有8万人口,加上海港,当在10万以上,足

2、可称为地中海上最大城市。它的王宫是克里特文明最伟大的创造,这里不仅是米诺斯王朝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也是经济中心,因为宫中有众多的库房、作坊、存放经济档案的办公室和征收税款的机关。实际上,目前所知有关克里特文明的考古资料,有一半以上都来自这座王宫。王宫内的柱头下面采用肥厚的圆盘,并呈现出上粗下细的特征,被称为“鸡腿柱”。这种上粗下细的受力特点,只有在动物的腿部才得以体现,也表现了早期人们对结构受力的认识程度。王宫遗址留下来很多装饰壁画,这些壁画的主要主题来自大自然,比如海浪、海草、章魚、海豚等。充分体显了充满韵动和欢愉的气氛。公元前15001400年,克诺索斯王宫可能是因为自然灾害接连被毁,

3、随后迈锡尼人开始入侵克里特岛,占领强大的克诺索斯城邦,入主了克诺索斯王宫。从此以后,爱琴文明的中心便转移到希腊本土的迈锡尼地区,克里特文明从此衰落,被人遗忘。二、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由阿卡亚人创造,与同时代的克里特文明水平相当,但风格较为粗犷。阿卡亚人是希腊民族的一支。他们原先居住在多瑙河沿岸的平原地带,大约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向南迁移,侵入希腊,并开始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一般把希腊历史上大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1200年称为迈锡尼文明时期。迈锡尼文明的范围包括希腊半岛的南部和中部,以及克里特岛和爱琴海上的一些其他岛屿。迈锡尼文明时期希腊半岛上出现了许多奴隶制城邦文明,主要有迈锡

4、尼、雅典、梯林斯、皮洛斯等,以迈锡尼为代表,故称“迈锡尼文明”。迈锡尼人是希腊人中最早到来的一支,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定居于伯罗奔尼撒半岛。此时克里特已建立米诺斯文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人则比较落后,虽已进入铜器时代,犹未建立国家,因此他们是在克里特直接影响下逐渐向文明过渡,到公元前1600年才称王立国。这时的王朝按考古发掘的资料而称之为竖井墓王朝,约持续百余年,到公元前1500年后为圆顶墓王朝取代。迈锡尼卫城城墙有一个3.5米宽、3.5米高的“狮子门”,门上的过梁中央厚约90厘米,两端渐薄,结构上很合理。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

5、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一根象征宫殿的柱子,也是上粗下细的。一块高3.5米的正三角形浮雕石板最薄处只有大约5.1厘米厚,工艺很精湛。第二节 古风时期一、圣地建筑群的演进在氏族制时代,部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是卫城。部落首领的宫殿里,正室中央设着祭祀祖先的火塘,它是维系全氏族的宗教的象征。爱琴文化时期的克里特和迈锡尼的宫殿就是这样的。在平民取得胜利的共和制城邦里,氏族部落被地域部落取代,民间的守护神崇拜就代替了祖先崇拜,守护神的祭坛代替了贵族正室里的火塘。氏族贵族的寡头们退出了卫城,卫城转变成了守护神的圣地。同时,守护神的老家,民间的自然神圣地,也发达起来,有一些圣地的重要性超过了旧的卫城。二、庙

6、宇形制的演进最初建造的庙宇只有一间圣堂,在民间自然神的圣地里,祭祀不再在贵族住宅内进行,庙宇作为公共纪念物,占据建筑群的高处,向四面八方展现,这就引起了它以后的各种变化。初期的庙宇,继承正室中已经形成的宗教仪式,以狭端为正面。起先,另一端常常是半圆形的,使用了陶瓦之后,屋顶两坡起脊,平面以取整齐的长方形为宜,并且在两端构成了三角形的山墙。第三节 古希腊柱式一、多立克柱式多利克柱式产生于希腊本土,这种柱式没有柱基,柱子直接立在建筑物的台基上,柱身粗壮,由下往上逐渐缩小,中间略鼓,好像人的肌肉在负重时的状态,有一种紧张情况下稍稍突起的效果,显示出承受压力时的坚忍、挺拔、严峻的气氛。柱头简单,由方形

7、顶板和圆盘组成,没有任何装饰,柱子比例粗壮,柱身刻有垂直、平行的浅凹槽,共20条,槽背处理的十分锐利。多利克柱式约于公元前6世纪定型。这种柱式的形成时间最早,因为出现于多利安人的城邦中,所以叫多利克柱式。标准的多利克柱式由基座、柱身、柱间、檐部四个部分组成。柱身从下向上到其总高度约1/3处,粗细不变,然后就向柱顶方向逐渐变细。二、爱奥尼柱式爱奥尼柱式精巧、纤细、柔美、它有柱基,且柱身比较细长,上下变化不大,柱身凹槽也更细密、更深。这种柱式的出现稍晚于多利克柱式,主要流传于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琴海的一些岛屿及希腊本土阿提卡半岛的一些城邦,这里是爱奥尼人居住的地区。爱奥尼柱式比多利克柱式增加了一个

8、柱础和两对精美的涡卷形柱头装饰,这种柱头的造型十分优雅,这也是爱奥尼柱式最突出的特点,檐壁有浮雕饰带,整体感觉匀称、轻快。柱身的凹槽也增加了,通常为24条。爱奥尼柱式的柱身较为细长,柱身为底径的8倍,也是上细下粗,但无弧度,柱身的沟槽要深一些,并且呈半圆形,沟槽与沟槽相交处被一平滑条带分开。爱奥尼柱式给人一种轻快、活泼、自由秀丽的女人气质。三、柯林斯柱式科林斯柱式出现于古典晚期,源于古希腊的科林斯城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末即希腊古典后期,流行于希腊化时期。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柱头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柱高与柱底径的比例、柱身凹槽的形状与数目都与爱奥尼亚柱式相同,其与爱奥尼亚式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柱

9、头。因此,科林斯柱式基本上是爱奥尼亚柱式的变体,这一变体显得更为华美。科林斯柱式的柱身更为细长,一般是柱径的10倍,柱头(图11-14)四个侧面都有涡卷形装饰纹样,并围有两排莨苕叶饰,显得非常华丽纤巧。同样,科林斯柱式也如同多利克式和爱奥尼亚式一样被赋予了拟人化的含义,科林斯柱式被认为象征了少女的身体。这种柱式不但华美而且顺利地解决了建筑上转角的问题,因此,她更适合于应用在圆形神庙上。四、装饰性纹样1.动物纹样2.植物纹样3.几何形纹样4.人物纹样第四节 古典时期一、卫城概念古希腊时候,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座小山,小山上建造军事防御工程和城邦保护神的庙宇,山坡上建造剧场。名为剧场,其实最重要的功

10、能是召开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的权利机构。所以,这座小山变成了城市的象征,每逢战争,它还可以作为最后的堡垒,因此被成为卫城。二、雅典卫城1.卫城建设目的雅典建设的重点就是卫城,建设的主要目的主要有四个。第一,赞美雅典,纪念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炫耀它的霸主地位;第二,把卫城建成全希腊最重要的圣地,宗教和文化中心,吸引各地的人前来,以繁荣雅典;第三,给各行业的自由民工匠以就业的机会,建设中限定使用奴隶的数量不得超过工人总数的25;第四,感谢守护神雅典娜保佑雅典在艰苦卓绝的反波斯入侵战争中赢得了辉煌的胜利。在这种情况下,自由工匠的积极性很高。2.卫城布局卫城在雅典城中央一个不大的孤立的山岗上

11、,山顶石灰岩裸露,大致平坦,高于四周平地70-80米。东西长约280米,南北最宽处约130米。主要建筑沿西、南、北三边布局,核心地段为雅典娜雕像。山势陡峭,只有西端一个孔道可以攀登。卫城上本来也盘踞着贵族寡头。民主政体确立之后逐出了他们,把卫城只当作城邦守护神雅典娜的圣地来建设。公元前449年打败了波斯入侵者之后,雅典卫城立刻彻底新建。卫城建筑群建设的总负责人是雕刻家费地(Phidias,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3.卫城山门山门建于公元前437-432年,建筑师穆尼西克里(Mnesicles)。山门位于卫城唯一的入口,陡峭的西端。为了对山下显得形象更形象更完整,更有气势,它突出于山顶西端。且地面

12、不取平,而使西半比东半低1.43米。屋顶也同样断开,这样就保持了前后两个立面各自的合宜的比例。山门的北翼是绘画陈列馆,南翼是个敞廊,它们掩蔽了山门的侧面,所以山门屋顶的两段错落在外面不易被看出来。4.胜利神庙山门两侧的地形和建筑均不对称,由南边的胜利神庙(公元前449-前421年)向前突出而取得均衡。庙是爱奥尼式的,很小,台基面积5.38米8.15米,前后和4根柱子。大约为了适合于它所奉的神灵,也为了同多立克式的山门调和,柱子比较粗壮(1:7.68),是爱奥尼式中少有的。檐壁上一圈全长26米、高43米的浮雕和基墙上侧悬挂着那场战争缴获的旗帜、盾和兵器等战利品。胜利神庙是波希战争后第一个着手设计

13、的建筑物,它的命意、它的选址、它的构图、它的装饰,都是为了点明卫城庆祝卫国战争胜利的主题,把这胜利的纪念永恒地保存下去。胜利神庙的朝向略偏一点,同山门呼应,使卫城西面的构图很完整。胜利神庙的设计人是卡里克拉特(Callicrat)。5.帕提农神庙帕提农神庙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建筑,建于古希腊最繁荣的古典时期。它原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是为了纪念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伟大胜利而建的。它原是供奉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娜的。它采用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建在一个三级台基上。屋顶是两坡顶,顶的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的山墙,上有精美的高浮雕。这种格式被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形式。神庙的列柱采用雄浑、

14、刚健的多立克柱式,比例匀称,是多立克柱式的典范。整个神庙的造型是建立在严格的比例关系上的,体现了以追求和谐为目的的形式美。所以,整个神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并有大量的精美雕刻相衬托。现在神庙虽已残破,但那庄重而又完美的形象仍使人为之神往。6.伊瑞克提翁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是培里克里斯制订的重建卫城山计划中最后完成的重要建筑。神庙因其形体复杂和精致完美而著名。它的东立面由6根爱奥尼亚柱构成入口柱廊,西部地基低,西立面在4.8米高的墙上设置柱廊。西部的入口柱廊虚实相映。南立面的西端,突出一个小型柱廊,用女性雕像作为承重柱,是这座神庙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古典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15、雕像正面朝南,在白色大理石墙面的衬托下,格外清晰悦目。神庙中的雅典娜女神雕像是所有雅典娜雕像的蓝本。神庙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一为纪念传说中的雅典王厄瑞克西阿斯,一为纪念希腊英雄厄瑞克苏尼阿斯。第五节 希腊化时期一、雅典风塔雅典风塔位于雅典中心广场上,是希腊化时期希腊本土上出现的观测气象的新型建筑类型。这是一座八角形大理石塔楼,高12.8米,直径7.9米,底层有三层阶梯的基座,对应于罗盘上主方向的8个面,都在其雕刻部分饰以代表风的浮雕。在下面面对太阳的各面是日晷的刻度线。顶部封标做成半人半鱼的海神像,内装一水钟(漏壶),以便在没有太阳时用以计时。整体造型十分优雅,美中不足的是檐壁上的雕刻尺度过大

16、,使建筑物比例多少有些失调。二、露天剧场露天剧场起源很早,克里特岛的米诺斯宫里已经有了,古典时期造了一些大型作品。那时,比较成熟的形制是:观众席作半圆形,利用山坡建造,逐排升高,以放射形的纵过道为主,顺圆弧的横过道为辅,出入方便,而不很妨碍观众视线。视线和交通都处理得很合理。在自由民民主制的城邦里,剧场是公民大会的会场。每个席位都是平等的,除了酒神的宝座外,没有特权的位子。公元前4-3世纪,剧场建设盛行,而且质量提高,观众席一般用石头砌筑台阶和坐席等等。后来反映着自由民的分化,前排往往设特殊考究的荣誉席,在一些专制王国里,剧场有国王包厢,这在古典时期是没有的。1.埃庇道鲁斯剧场埃庇道鲁斯是位于

17、伯罗奔尼撒东北部的一座希腊古城,建于公元前4世纪的埃普道鲁斯露天剧场是希腊保存得最好的古剧场与古典建筑之一,剧场也以其极佳的声效而闻名于世,舞台上的声音能传到剧场的每个角落。这个巨大露天剧场是希腊古典后期建筑艺术的最大成就之一。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埃皮道鲁斯古迹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狄奥尼索斯剧场狄奥尼索斯剧场建于公元前6世纪,是希腊最古老的露天剧场。在这足以容纳17000人得剧场里曾经上演过无数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作品及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作品。剧场依山坡而建,大得惊人,似乎凝结了天地大美之气。由于希腊戏剧都是在白天演出,所以从观众席上能看到乡村的壮丽景象。3.埃皮达鲁斯剧场埃皮达鲁斯毗邻萨洛尼卡湾西南岸,这里曾经是古希腊的一个非常活跃的城邦,其边界与科林斯和阿尔戈斯相连。埃皮道鲁斯是古希腊城邦国家的政治与文化中心,是希腊传统医学的圣地。这里主要包括埃皮道鲁斯圣地、阿彼罗圣地和阿斯克莱比奥斯圣地。三、帕迦玛的宙斯祭坛小亚细亚的帕迦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