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全书概览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中外历史纲要
2、上约170万 约1万年 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 前476 前221 前207年 220年单元预览 时空坐标原始人群母系、父系氏族公社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早期国家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导入新课说起云南,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可能并不陌生,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苍山洱海,香格里拉,西双版纳,个个都让人流连忘返。云南不仅是旅游胜地,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说“云南这座城,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踩的
3、地全是历史”。云南1965年5月,中国地质学家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的一个小山坡上,挖掘到两颗古人类门齿化石。这一发现,表明我是古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那么中华文明最早发源于什么时候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1、能说出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分布,从 “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2 、结合考古发掘成果,从“唯物史观”角
4、度认识私有制、 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3、搜集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等相关史料,从“史 料实证”角度认识考古材料与文献在研究早期国家起源 中的作用。4、知道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等概念,从“历史解 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政治特点。学习目标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华夏文明的曙光石器时代核心素养落实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考古资料中的中华文明起源距今约170万年时空观念1、旧石器时代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从事渔猎和采集,已经学会用火,人们共同劳动,过着群居生活,还处于原始人群阶段。旧石器时代特点:北京人元谋人彩
5、绘陶器,种植粟红山文化新石器时代特点:红陶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陶)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前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晚期距今约1万年前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精美玉器,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时空观念华夏文明的曙光石器时代核心素养落实仰韶人面鱼纹彩陶盆河姆渡炭化稻谷大汶口陶猪红山玉龙良渚玉琮2、新石器时代龙山蛋壳黑陶打磨结合方法制造石器,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等,生活逐渐稳定。华夏文明的曙光石器时代自主学习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考古资料中的中华文明起源3、中国原始社会的三个阶段经历约200万年旧石器时代出现,以元谋人和北京人
6、为典型代表,过着群居生活(1)经历时间:(2)经历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 形成较大的部落、部落联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映生产力的 发展水平。按生产力水平原始社会一般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按生产关系中国原始社会组织可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元谋人砍砸器北京人复原像仰韶人面鱼纹彩陶盆龙山蛋壳黑陶河姆渡炭化稻谷良渚玉琮红山玉龙大汶口陶猪距今170万年距今70-20万年距今7000-5000年距今500
7、0年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原始人群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新石器时代晚期自我检测工具改进(打制到磨制)生产方式变化(原始农业产生并发展)生活方式变化(迁徙到定居)社会关系变化(母系到父系)思维升华从“旧”入“新”的变化、启示:中国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状况。工具改进(打制到磨制)生产方式变化(原始农业产生并发展)分布广泛,集中在大河流域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思考1:观察两幅地图,分析早期人类分布的特点?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思考2:请比较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满天星斗”苏秉琦思考3:请概括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燕辽文化区系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山东文
8、化区系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 以鄱阳湖至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中原文化区系观点2:“各大区系不仅各有渊源、各具特点和各有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且区系间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的。中原地区是六大区系之一,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观点1:“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民族文化先是从这里发展起来,其他地区的文化比较落后,只是在中原地区影响下才得以发展”。多元一体中原核心华夏文明的曙光石器时代思维能力提升问题探究目录单以填充莫角山平台的工程为例,30万平方米的平台,估计需用200万立方米的土方。按照历史学家许倬云的分析,一般农业社会,劳动力如果投入到正常生产工作以外,每年超过了3个月,
9、就会严重影响社会运行。那么假设100天完成这个工程,就需要动员6000人连续工作,这6000人的组织、管理和给养又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源支持。如果以使用1万人计算,人口动员占可用劳动力的1/10,那么莫角山工程即需有10万人为劳动力储备基础。李伟:寻找中国之始,三联生活周刊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约630万平方米。古城和水利系统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通过庞大的工程量,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怎样的发展程度? 公共权力的出现 统治者的强大的调动、组织能力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
10、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摘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求是2020年第2期良渚玉器上的“神面纹”生产力发展、财富分配不均,体现了阶级分化玉琮、玉璧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成了“国家”的标准。 科林伦福儒国家的出现是文明形成的标志。等级随葬品数量随葬品质量墓主身份1百件以上,多则数百件以玉器为主,随葬玉钺、玉琮,无生产工具神王(最高统治者)2几十件至百件玉器远多于其他器物,随葬玉钺、玉琮公侯,掌握较多财富3几十件左右玉器多于陶、石器,玉钺、玉琮仅随葬其一宗教显贵或军事权贵,拥有相当财富4
11、十几件至几十件玉器与陶、石器数量相近,随葬石钺首领,有一定财富和地位5几件至十几件少或无玉器,多陶、石器,随葬石钺或石镞上层平民,有一点私产6一件或几件只有陶、石器普通平民7基本为零社会地位最地下人群摘编自许鹏飞良渚文化墓葬及其反映的社会结构与形态 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 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 阶级分化明显; 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国家氏族公社上层:掌握公共权力下层:被统治部落、部落联盟生产力进步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阶级出现思考: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 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
12、国家的起源政府、军队(内部阶级分化与外部战争)、祭坛(神权)唯物史观华夏文明的形成青铜时代孕育雏形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思考:2、你认为哪些要素对于国家的产生最重要?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工具。列宁家族、聚落华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孕育雏形1、三皇五帝的传说 二、从部落到国家三皇 五帝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华夏始祖尧舜时期“万邦” 时代传说中居于五帝之首的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五帝中最后两位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联盟首领。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
13、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伏羲氏神农氏渔猎生活农业始祖燧人氏钻木取火神话、文献与考古(实物史料)神话文献考古政权形态三皇部落五帝“万邦”“大同之世”“选贤与能”“天下为公”(禅让制)龙山文化宫殿、天文建筑礼器陶寺遗址夏禹“小康之世”“天下为家”(世袭制)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国家以伏羲显示狩猎时代,神农显示农业时代,燧人是显示熟食时代。内藤湖南1、我们是通过哪些途径认识史前史的?2、神话传说是历史吗?对我们认识历史有何作用?神话传说不是历史,却能折射早期历史的影子。
14、史料实证孤证不立、二重证据法二里头遗址“中国之最”: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 根据左传、孟子等记载,夏出现了王权、刑罚、贡赋、官吏、军队等国家要素。华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孕育雏形2、夏朝 二、从部落到国家考古学家在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1)建立: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2)统治王位传承: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中央:夏王是最高统治者,称为“后”;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出现公共权力)地方:夏朝仍聚族而居,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对其他地区间接统治(管理松散)(3)文化遗存
15、:二里头文化遗址时间地域都吻合夏文化,但缺少印证夏朝的文字。商汤灭夏公元前1600年夏禹建国公元前2070年思考: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华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孕育雏形 二、从部落到国家问题探究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2)战国策中记载的关于启和益的冲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关于启继位的不同说法反映了从公天下的禅让制到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的转变并非一帆风顺。 (1)根据史记夏本纪的记载,禹先举荐培养了皋陶,因皋陶早卒,禹又举荐益作为接班人
16、,这说明禅让制在禹的时代仍有很大影响,他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将王位传给启。华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发展 三、商和西周1、商朝信史时代公元前1600年夏禹建国公元前2070年牧野之战,武王伐纣灭商公元前1046年商汤灭夏华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发展我们如何研究商朝的历史? “二重证据法”就是将“地下发现之新材料”(考古发掘)与“纸上之材料”(传世文献)二者互相释证,使某部分证明为信史。 “二重证据法”被公认为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了如何运用史料的成功示范,丰富了古史研究的可信资料。商朝历史因传世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甲骨文是我
17、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中华文明的体现 三、商和西周1、商朝甲骨文华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发展大(王)令众人协田“ 牛骨刻辞反映何时何地何人?人们的活动和原因?其他佐证判断依据?如何理解这一记录?中国历史发展地位?商后期河南安阳出土【时空观念】重农集体劳作商王神话王权【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反映商朝历史。据学者不完全统计甲骨文合集等记载“求年”“受年”卜辞达450余条,即丰收。卜辞:大(王)令“众人协田“ 。其受年?十一月。 王征土方 王占曰甲申其有凿。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方?材料:方国的首领,他们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王赐予的
18、封号,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但是,各诸侯国、方国的官吏,不是由商王任免的。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外服地区对商保持既臣服又独立的关系。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实质上是盟主身份。思考:据材料分析商与外服地区的关系?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公元前1600年夏禹建国公元前2070年牧野之战,武王伐纣灭商公元前1046年商汤灭夏 三、商和西周1、商朝内外服华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发展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一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二是部落联盟传统的延续,血缘关系尚未打破,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三是商王无力实现
19、对外服的直接控制。最高执政集团权力尚未集中,是早期国家政治特点之一。思考: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是早期国家政治特点之二。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商周殷管霍蔡洛邑晋燕魯齐卫周族先世本居于岐山下的周原周文王時期周武王灭殷时周公东征后淮河黃河下游黃河中游渭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武王伐纣灭商,商的遗族能甘心吗?在“家天下”的社会,面对辽阔的疆域,如何来巩固统治呢?牧野之战,武王克商公元前1046年商汤灭夏公元前1600年夏禹建国公元前2070年庶民士卿大夫诸侯天子管辖国邑天子统治天下,管辖王畿。奴隶服务,食禄得田
20、而耕,缴税、服役管辖食邑 三、商和西周2、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华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发展历史解释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对象(分给谁):同姓子弟、先代贵族和功臣内容(分什么):土地和人口。目的:维护周王朝统治周代分封制度侯伯子男公宗法制 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姬姓宗亲内,周王是大宗,诸侯是小宗,在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类推,层层区别。西周时期,分
21、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历史解释 三、商和西周2、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华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发展(1)核心: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3)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与分配上的矛盾。(2)运行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传位无法,国家必乱! 三、商和西周2、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华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发展其余嫡子及庶子等降一级 大宗嫡长子余嫡子及庶子大宗(宗主)卿大夫大宗士大宗天子庶小宗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嫡长
22、子(嫡长孙 )诸侯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宗法制 分封制互为表里(里)(表)体现核心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奠定家国一体、家国同构观念国家个人家国一体家国自主学习 三、商和西周华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发展思考:请自学课本,据材料归纳奴隶制社会的经济生活特征?农业主要生产部门,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土地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手工业青铜铸造是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商代石铲商代青铜铲3、商和西周的经济上层建筑
23、经济基础影响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工具里表血缘纽带(里)政治表现(表)维护维护井田制决定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井田制 三、商和西周华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发展唯物史观文化代表:甲骨文和青铜文化;礼乐文化,开始形成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华夏子孙)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甲骨文、祭祀)血缘纽带、家国一体(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从内外服到分封制)早期国家的特征政治特点文化代表经济基础 三、商和西周华夏文明的形成早期国家发展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井田制、集体劳作;使用石、木、骨器等 ;青铜铸造发达(青铜器)文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石器时代、从三皇五帝到夏朝、商和西周多元一体,源远流长传世文献与考古研究相结合特点史实概念方法知识梳理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典型例题1据考古新成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委会农发行合作协议
- 汽车制造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合同
- 网络营销与推广服务合同
- 节能环保行业绿色能源技术与项目开发方案
- 工程设计咨询服务合同
- 旅客运输服务合同
- 电子产品维修服务保障与免责协议
- 不动产财产租赁合同
- 项目团队季度工作总结报告
-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高分复习笔记】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 王淑玲《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分享
- 《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 列车运行阻力
-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概念
- Python深度学习实战-基于Pytorch全书电子讲义完整版ppt整套教学课件最全教学教程
- 2023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考试题及答案
- 《地史学》第01章-绪论
- 主要工业产品统计指南
- 发证机关所在地区代码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