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训练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A小篆B楷书C行书D草书2唐代文人投笔从戎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时间出现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之类唱响南北的诗句。这表明了唐代A实行了重武轻文政策B实行了新的军功爵制C出现了安史之乱危局D文人深厚的家国
2、情怀3自孔子开始,儒家文化把上古三代帝王尧舜禹认定为道德完美的圣贤君王,但唐代诗人李白却对尧舜禹有关禅让的历史表示怀疑,在诗文中提出不同看法:“尧幽囚,舜野死”。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年代久远导致历史真实无法确定B李白看法不符合主流观点不足为信C后继统治者美化历史掩盖历史真相D时代变迁儒学观念受到士人质疑4日僧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说:“扬州有四十余寺。”在扬州求法、传法的众多僧徒是主要的素食消费群体。城市饮食业为满足僧徒之需,开发了各种素肴佳馔。这反映出A市镇服务功能增强B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C统治思想发生转变D社会生活受佛教影响5诗歌是时代的反映。杜甫、白居易等诗人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
3、。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唐诗中保留了大量历史记录,通过对唐诗的深入研究,他撰写了元白诗笺证稿等史学名著。这说明A唐诗是研究唐史的一手史料B唐诗真实反映唐朝社会状况C诗歌拓展了史学研究的领域D历史研究必须用诗歌来印证6捣练图描绘了唐代妇女的劳动情景,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画中人物用力扯绢时的微微后退后仰清晰可见,线条工细遒劲、细节刻画生动,设色富丽。据此可知,捣练图捣练图(局部)A受魏晋典雅庄重画风的影响B描绘了唐代女性的健康活力C体现唐代宫廷画的鲜明风格D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繁荣景象7汉书后汉书中关于“博学”的记述颇为罕见,仅见于司马迁和杨雄。而晋书列传中,关于魏晋时期士大夫、读书人“
4、博学”的记述人次较多。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魏晋时A史学更加发达B儒学地位更加巩固C私学教育兴盛D民族交融思想解放8魏晋时期,社会盛行“清谈”之风。“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的,亦谓之“清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不谈国事,不言民生,如有人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这体现了A佛教思想大行其道B专制主义空前强化C儒学失去正统地位D士族交往方式鲜明9南宋陆游在杂赋一诗中写道:“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唐朝白居易喜欢“负暄”,即在冬天晒太阳,他在负冬日一诗中写道:“负暄闭目坐,外融百骸畅”,这样的诗词还有很多,这类诗歌A就风格看均属浪漫主义流派B都创
5、作于唐宋大一统历史期C有助于研究古人的生活习性D反映古代道家思想体系嬗变10东晋思想家罗含认为,“今万物有数,而天地无穷。然则无穷之变,未始出于万物。万物不更生,则天地有终矣。天地不为有终,则更生可知矣”。罗含这一表述()A宣扬天地为万物本原B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C属于“无神论”学说D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11唐朝服饰多崇尚浓艳鲜丽之色,宋朝服饰却崇尚简洁、质朴,形成淡雅恬静的着装风格。如袁采在世范中讲:“惟务洁净,不可异众。”唐宋服饰风格的变化反映了A市民文化的影响B儒家正统思想的强化C社会阶层的固化D佛道思想的影响扩大12先秦至汉末,音乐主要以“习礼”的社会功能而有其严肃性。魏晋时期,文人雅集常
6、游离于“名教”与“自然”,之间,以携琴会友、诗文互答等形式,表现出因兴而作和适性而奏的“游戏”特征。音乐的这一变化,某种程度反映了A及时行乐的社会风尚B乐观自信的时代精神C随性反叛的士人风貌D奢靡骄纵的贵族遗风13唐代天台宗为了提高小教派地位,有意识地把玉泉寺的兴建与关羽这位历史名将联系在-起。而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面相丰腴、形貌秀丽、含睇若笑、温雅敦厚,这是与当时的时代风尚密切联系的。这反映出唐代A儒家思想遭到冲击B佛教的本土化发展趋势C三教之间斗争激烈D佛教盛行影响社会稳定14在唐初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中,展现了“汉武帝部下击败匈奴后带回战利品“祭天金人”和“汉宣帝不知金人名号故派张骞出
7、使西域问佛”的场景。实际上,宣帝时张骞已经去世,佛教也尚未传入中原。据此可知,该壁画A内容源于艺术想象B民族交融色彩浓厚C缺乏史学研究价值D带有特定时代印记15唐玄宗初期打压佛教势力可谓不厌其烦,实行了遣散伪滥僧尼、禁止建寺写经等政策。天宝三载(744年),玄宗敕令州郡政府铸金铜天尊和佛像各一躯,分送开元观、开元寺。他更是亲注孝经道德经和金刚经。宗教政策的变化反映了唐朝A宗教政策缺乏稳定性B顺时而变维护统治C从抑佛到崇佛的变化D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朝前期,僧律禁止僧尼畜奴婢、田宅以及资产。僧侣不能从事土地垦殖,尼女亦不得从事
8、纺织。正是基于不耕不织的惯例,多数情况下寺院被排除在世俗税收体制之外,皇寺、功德寺等还享有更多的经济、政治特权。社会中的投机阶层利用寺院特权,将自己的田产以布施的形式寄名于寺进行逃税。在国家税役负担沉重之时,大量贫苦民户便会选择携田入寺,向寺院提供劳动并交纳租金,这显然是要低于世俗课敛的。唐武宗会昌灭佛之后,寺院原有的经济体系被打破,崇尚自给自足,农禅结合的禅宗重新崛起并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禅宗倡导的禅林经济成为寺院自我供养的主要方式,将农业作为寺院自我供养的途径,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禅宗的田地主要以自己开垦为主,而且建寺与垦殖区域多处于山地丘陵之间,受地形影响,呈现出分布散、规模小且
9、交通不便的特点,这与前期寺院连田阡陌,尽占膏腴形成巨大反差,禅林经济终结了此前寺院作为大土地所有者与国家争利博弈的时代。摘编自景旭、孟娟唐朝寺院与国家之间的田地博弈(1)根据材料,概括会昌灭佛前后寺院经济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禅林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17唐代的谏议制度较为完善,谏议形式颇具特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杀,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上疏论其冤,请求尽快抓获凶手以雪其冤。但白居易此举触犯了“非谏职,不当先谏宜言事”的条令,因而被贬为江州司马。唐代的谏官均为实官,即使是荣誉性的散骑常侍,也以实职待之。官职从三品到八品,每个层面
10、上的谏职互有侧重,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分工明确的责权体系。唐代谏官所用的谏纸是专用的,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摘编自浅谈谏议制度材料二 唐代是诗歌的繁荣时期,诗歌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其中的讽喻诗具有明显的“谏言”性质。唐代文人不是在事后利用诗歌做一些亡羊补牢式的无力嘲弄,而是在事态萌发之前就能一针见血地指陈政治得失,几乎整个诗坛都弥漫着“经世致用”的风气。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这正体现了唐代的诗歌风貌。程遂营唐代文人的“言谏”与“诗谏”(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谏议制度的主要特点。(2)
11、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诗谏”的认识。答案第 = page 1 1页,共 = sectionpages 2 2页参考答案1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楷书盛行,楷书具有字体方正、笔画工整、遒劲有力的特点,与材料形象化的描述相符,B项正确;小篆是秦朝时期的字体,且篆书比较舒朗,具有曲线美,排除A项;行书与草书都具有灵活、流动的特点,以适意为主,不要太受法度之限制,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排除CD项。故选B项。【点睛】本题围绕盛唐书法的时代气象和艺术风格创设情境,彰显了书法艺术承载的美学理念,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感受力和领悟力,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摘自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
12、卷试题评析)2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文人投笔从戎的现象和类似诗句屡见不鲜,表明了唐代文人深厚的家国情怀,D项正确;宋代实行了重武轻文政策,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唐代实行新的军功爵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安史之乱,排除C项。故选D项。3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将尧舜禹标榜为圣贤君王,成为儒家理想化的政治楷模。但唐代诗人李白却对此表示怀疑,说明唐代“三教并行”的社会环境导致士人对孔子和儒家思想不再奉若神明,体现了时代变迁中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D项正确;年代久远可能会导致历史研究的难度大大增加,但不能绝对地认为历史真实无法确定,排除A项;社会主流观点不一定符合真实历史,
13、儒家思想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不可避免地经过了加工和改造,不可能完全符合历史真实。李白的看法虽然同儒家正统思想的理念不符,但不能据此就否定李白观点的合理性,排除B项;李白的怀疑是合理的,但毕竞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绝对可靠的证据来推翻有关尧舜禹禅让的说法,所以不能确定是后继的统治者美化历史,掩盖历史真相,排除C项。故选D项。4D【解析】依据材料“城市饮食业为满足僧徒之需,开发了各种素肴佳馔”可知,佛教的发展,城市饮食业也开发出素食套餐,体现佛教的发展对城市饮食产生了影响,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市镇,排除A项;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是在宋朝,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统治思想的转变,排除C项。故选D项。5C【解析
14、】根据材料可知,唐代诗歌保留了大量历史记录,陈寅恪通过研究唐诗,留下了反映唐代历史的名著元白诗笺证稿,说明诗史互证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领域,C项正确;唐诗是文学作品,并不是研究唐史的一手史料,也不能真实反映唐朝社会状况,排除A、B两项;文学作品有助于历史研究,但“必须”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6B【解析】根据材料“画中人物用力扯绢时的微微后退后仰清晰可见,线条工细遒劲、细节刻画生动,设色富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女性的活力健康,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活力,排除A项;材料描写的是劳动场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妇女,并不是小农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7C【解析】材料体现出魏晋时期士大夫
15、、读书人“博学”的记述人次较多,这说明魏晋时期读书博学的人数较多,这反映了魏晋私学教育兴盛,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魏晋时期读书博学的人数较多,这与史学发达关系不大,排除A项;儒学地位更加巩固,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魏晋时期读书博学的人数较多,私学教育兴盛,与民族交融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8D【解析】魏晋时期在士族名流之间盛行的“清谈”带有鲜明的特殊性,即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这种“清谈”的内容标榜体现了士族交往方式的鲜明性,D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佛道流行情况,排除A项;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强盛,皇权并非空前强大,排除B项;魏晋时期,儒学依然
16、是正统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9C【解析】根据“短发萧萧起自梳”可得出涉及到古人的日常梳妆,“负暄闭目坐,外融百骸畅”涉及的是古代人日常的休闲,因此这类诗有利于研究古人的生活习性,C项正确;材料中的诗是现实主义,排除A项;宋代没有大一统,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道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0D【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万物不更生,则天地有终矣”可知,这一观点蕴含“变化”“发展”等理念,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项正确;材料认为“万物有数,而天地无穷”,并不是宣扬天地为万物本原,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变化”“发展”等朴素辩证法的理念,并未强调个体的主观感受,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罗含这一表
17、述属于“无神论”学说,排除C项。故选D项。11B【解析】衣服简朴是因为儒家正统思想发展、强化,发展出理学,而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对服饰产生影响,B项正确;市民文化受商业发展影响深,反而会更喜欢奢华时尚,排除A项;宋朝因为门阀终结,科举制大兴,社会阶层流动较好,排除C项;宋朝的理学,有力地应对了佛道的挑战,巩固了儒家的正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12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文人不再强调音乐“习礼”的社会功能,经常因兴而作和适性而奏,在某种程度反映了随性反叛的士人风貌,C项正确;魏晋音乐的“游戏”特征不能说明当时盛行及时行乐的社会风尚,排除A项;乐观自信的时代精神与魏晋时期社
18、会动荡、文人游离于“名教”与“自然”之间不符,排除B项;因兴而作和适性而奏的音乐特色体现的并非奢靡骄纵的贵族遗风,排除D项。故选C项。13B【解析】唐朝时期,佛教的天台宗借助三国名将关羽提升其地位,龙门石窟造像的面相、体态和表情等多个方面体现中国时尚,反映出当时佛教发展呈现本土化趋势,B项正确;儒家思想遭到冲击与天台宗重视与关羽的关联、龙门石窟造像展示“温雅敦厚”等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佛教与儒学、道教间的冲突与矛盾,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唐朝时期佛教的盛行影响了社会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14D【解析】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绘制于唐朝初年,当时佛教盛行,因此壁画内容突出了问佛,篡改
19、了史实,由此可见,该壁画带有特定的时代印记,D项正确;该壁画有一定的史实依据,排除A项;壁画涉及的是对外交往,而非民族交融,排除B项;该壁画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C项。故选D项。15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从抑佛到崇佛的变化,其目的是顺时而变维护统治,B项正确;唐玄宗时期的宗教政策是统治者依据社会发展而做出的调整,不能得出宗教政策缺乏稳定性,A项错误;从抑佛到崇佛是唐玄宗时期政策的变化,C项是表象不是本质,排除C项;三教合一趋势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6(1)僧侣和尼姑从脱离生产,享受特权到自给自足、自我供养;寺院从广占良田到自己开垦山地丘陵土地为主。(
20、2)革新了寺院经济模式;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发展;减轻了依靠世俗供养所造成的社会负担;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隐匿户籍的现象;有利于国家赋役的征发;客观上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解析】(1)根据材料“唐朝前期,僧律禁止僧尼畜奴婢、田宅以及资产。僧侣不能从事土地垦殖,尼女亦不得从事纺织。正是基于不耕不织的惯例,多数情况下寺院被排除在世俗税收体制之外,皇寺、功德寺等还享有更多的经济、政治特权”“唐武宗会昌灭佛之后,寺院原有的经济体系被打破,崇尚自给自足,农禅结合的禅宗重新崛起并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可知,僧侣和尼姑从脱离生产,享受特权到自给自足、自我供养。根据材料“禅宗的田地主要以自己开垦为主,而且建寺与垦殖区域多处于山地丘陵之间,受地形影响,呈现出分布散、规模小且交通不便的特点,这与前期寺院连田阡陌,尽占膏腴形成巨大反差”可知,寺院从广占良田到自己开垦山地丘陵土地为主。(2)根据材料“唐武宗会昌灭佛之后,寺院原有的经济体系被打破,崇尚自给自足,农禅结合的禅宗重新崛起并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可知,革新了寺院经济模式;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发展;根据材料“禅宗倡导的禅林经济成为寺院自我供养的主要方式,将农业作为寺院自我供养的途径,倡导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参考:教育家精神融入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模型与长效机制研究
- 课题申报参考:家庭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及其干扰管理研究
- 2025年度个人快件运输合同范本(快递服务版)2篇
- 二零二五版龙门吊设备维修配件供应与库存管理合同4篇
- 影视作品2025年度海外发行合同3篇
- 2025年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投资合同2篇
- 二手房买卖合同按揭贷款范文(2024版)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文化交流捐赠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排水管网疏浚承包合同样本4篇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服务合同模板4篇
- 广东省佛山市2025届高三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一)化学试题(含答案)
-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各单元重点句子
- 公司结算资金管理制度
- 2024年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测试卷(有答案)
-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咨询管理服务方案1
- 5岁幼儿数学练习题
- 2024年全国体育单招英语考卷和答案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可打印【7】
- 相似三角形判定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 农村个人房屋抵押借款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