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加固地基处理施工方法_第1页
强夯加固地基处理施工方法_第2页
强夯加固地基处理施工方法_第3页
强夯加固地基处理施工方法_第4页
强夯加固地基处理施工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强夯加固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基础处理要求(1)基础应按照设计开挖范围进行开挖,若开挖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应通知设计单位对开挖范围进行确定。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基础进行清理,边坡如有危险应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下道工序施工的安全。(2)本工程渠身均应置于基岩或碾压密实土基,结合工程区情况,对桩号G0+590.09G0+667.56段基础采用强夯加固,其余河段基础均采用振动碾压至无明显沉降。碾压或强夯后基础以下10m范围内压实度不小于0.95,相对密度不小于0.65,采用钻孔取芯法进行取样检测。挡墙应置于弱风化基岩上,若基础不是弱风化基岩则采用500mm厚碎石换填,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明渠及跌水段

2、重力式挡墙不得小于200KPa,消力池段衡重式挡墙不得小于300KPa。强夯加固施工顺序及原则G0+646.09G0+691.09段设计为阶梯跌水。按照从上至下的原则进行,对边坡土石方分层进行开挖作业,开挖一层,紧接着就进行地基强夯加固处理,土石方开挖与地基强夯处理交叉进行,待地基处理完毕后,再进行渠体施工作业。施工顺序示意如表-1所示。表-1 强夯加固处理施工顺序图施工步骤施工示意图步骤一:分层进行土石方开挖作业,开挖第一层土石方。步骤二:开挖完毕后,进行第一层的基底强夯加固处理。然后进行第二层的土石方开挖作业。 步骤三:重复上诉过程,土石方开挖与地基强夯作业交叉进行。直至地基处理完成。步骤

3、三:待基底强夯加固完成后清理基面至设计坡面,然后施工基础及渠体结构。(2)试验参数确定强夯置换处理地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强夯施工前,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选取一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面积不宜小于20m20m。待试夯结束一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为避免场地地下水位影响施工或夯实效果,强夯施工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应采取降低场地地下水位措施。本工程强夯单击夯击能根据填土厚度采用120002000(kNm);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根据现场试夯时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最

4、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200mm;b、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c、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夯击遍数应根据工程河段实际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4)遍,以满足基础最小承载力要求;最后以低能量满夯2遍,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夯击点位置根据基础底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应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适当减小。处理深度较深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强夯夯锤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锤的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

5、排气孔,孔径300mm400mm。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工程河段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为5m。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现场试夯。待试夯结束一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3)强夯法施工步骤强夯法施工步骤详见表-2。表-2强夯法施工步骤 序号施工步骤施工内容1步骤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2步骤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3步骤3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4步骤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5步骤5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后,夯锤脱钩并自由下落,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6步骤6重复步骤5以达到设计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6、当夯坑过深出现提锤困难,但无明显隆起,且尚未达到设计控制标准时,将夯坑回填齐平后继续夯击7步骤7换夯点,重复步骤3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夯击8步骤8填平夯坑并测量场地高程9步骤9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采用低能量满夯,将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4)强夯法施工强夯施工前应在附近箱涵和道路位置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等隔振或防震措施。若箱涵或道路出现开裂等现象,应采取加固补强措施。夯击时应按试验和设计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坑底上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在每一遍夯击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围的土将夯击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

7、击,强夯后,基坑应及时修整。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开夯前,应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的夯沉量、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和总夯沉量、夯点施工起止时间。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施工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检查夯锤重和落距,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检查夯坑位置,按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等,并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作为质量控制的根据。夯实地基施工结束后,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及采用的施工工艺,待土层休止期结束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5)夯实地基的质量检验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根据静载荷试验、

8、其他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综合确定。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强夯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对碎石土和砂土地基,间隔时间宜为7-14d。强夯地基均匀性检验,可采用动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以及室内土工试验。检验点的数量,每300m2不少于1个检验点,且不少于3个。强夯地基承载力检验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碎石换填及振动碾压(1)场地清理堤体填筑前,须开挖清除堤基岸坡表面松散覆盖层以及有机质土、植物杂草、生活垃圾及树根等杂物。(2)填筑及碾压施工采用弱风化或新鲜砂、灰岩料,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小于30MPa;最大粒径小于30mm,dmin5mm,d/5020mm,孔隙率不大于25%,碎石基础承载力不小于200KPa。填筑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指标(相对密度、干密度、等效内摩擦角、级配要求等)、施工条件和施工单位的压实机具(振动碾)等因素,进行碾压试验和现场大剪试验。碾压试验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承担,碾压试验的工作内容: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分层铺填厚度、行进速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选择错距法或重叠法先静碾的遍数,后振碾的遍数;碾压试验的施工参数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应以是否满足设计土石料物理力学指标为准。施工中以控制经碾压试验确定的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