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过去100年来,中国学者关于中国社会的组织方式与“民情”的探讨,一般都是在中西比较的语境下进行的,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西方人重公德,中国人重私德;西方奉行普遍主义

2、原则,中国奉行特殊主义原则等等。梁漱溟对公德和私德做了如下界定:“对于社会的道德,就是公德这人对那人的道德,就是私德。”费孝通也是在中西文化对比的基础上指出,“差序格局”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组织方式,表现出若干相互矛盾的特点:(1)各种社会群体以成员间的情感、血缘或者地缘等所谓的“情感取向”,而非价值中立取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构筑起来,难以形成“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2)虽然这些情感、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客观存在使得所有社会群体具有某种客观实在性,但同时又是高度主观的。处在每一个群体中心的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可以主观地为情感、血缘或者地缘设置边界,不同人在这个群体中的亲疏关系端由他来确定。

3、因此,以“自己人”和“他人”的区分为基础,人对人的依附是这种群体的基本构成逻辑。这一方面表现为进入该群体的每一个人都附属于这个群体特别是处于圈子中心的人,没有作为独立个体所应有的人格、尊严和自主性,其人生价值就是为这个群体甚至群体领袖奉献自己;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以“己”为中心的“自我主义”的盛行。“为自己可以牺牲家,为家可以牺牲族当他牺牲国家为他小团体谋利益,争权利时,他也是为公,为了小团体的公。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这样,“差序格局”构建了以个人为中心、公私不分的社会结构和变动模式。(摘编自肖瑛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材料二:把差序格局作为对乡土中国社会格局的描述或概括,很

4、难成立。因为差序化,是每个自然人,无论中外,应对和想象其生活世界的天然且基本的方式。尤其是在传统社会,由于血缘和地缘关系,人们自然甚至不得不以一种“爱有差等”的方式来理解并组织其主观世界,并据此同他人交往。从生物学上看,一个人无论是富有爱心或是缺乏足够爱心,都天然更疼爱自家的孩子,更多关心自己的亲人。因为所谓爱,这种自然情感的意味,就一定是对人要有所区别。我们也可以将“一视同仁”定义为一种爱,一种更博大的爱,但那只是文字游戏。因为,老子早就尖锐地指出,就因为其一视同仁,因此天地对于万物,以及圣人对于百姓,就都是不仁的,就无所谓仁或不仁。对常人来说,爱如果不是爱一些人胜过爱其他人的话,就没有任何

5、意义。除了人们的生物本能外,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条件下,“爱有差等”也有突出的地缘根据。在中国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但在古代社会,任何可能相遇的人都一定是地缘的。由于交往、交流和互惠是关键,这也就隐含着,所谓地缘关系并不真的是地缘,其隐含的是人们的交往和交流带来的各种物质或精神上的互惠。地缘对这一点曾有决定性影响。但这种影响如今会有种种改变,突出表现在交通通信日益便利的当今。爱有差等的人的天性没变,但当年的地理空间距离如今变成心理情感距离了。也从来都有努力克服这种可以波纹作比的个人主观心理上的差序格局。墨子就倡导“兼爱”“爱无差等”,前面也提及老子主张“一视同仁”“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即便

6、孔子,固然看到了人性无法改变,却也主张“泛爱众而亲仁”,其弟子子夏亦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因此,即便那些“团体格局”的社会或国家,也会甚至必须建立并实践某些必要的差序格局,无论对内还是对外。“团体格局”的社会或国家即便规定对公民同等保护,但在特定条件下,如资源稀缺之际,只要必要且为当时社会和统治者接受为“合理”,不仅有对老人、妇女、儿童、残疾者的优待,也会坚持基于国籍、年龄、性别的某些区别对待(歧视)。对外,每个国家也都会,也有理由甚至必须,基于本国的意识形态或经贸或战略利益,选择同一些国家关系更近甚至结盟,疏离或敌视另一些国家,这同样是差序的格局。如果理解了差序化的普遍、必要和命中注定,

7、就可以断定,差序一定不是仅出现在乡土中国人生活中的现象,即便其中某些做法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不合理,是压迫性的,应予且必须废除。但这仍表明无法以差序来概括中国社会甚或乡土中国,至少不准确。(摘编自苏力较真“差序格局”)材料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成、发展和变化是动态的,是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即使在中国传统社会,也并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社会关系”仅仅局限在血缘关系的范围内,尤其是随着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包括各种各样的利益矛盾)的丰富和深化,过分强调“差序格局”只会背离现实。然而,许多学者仍然把“差序格局”视为解释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结构的核心观念,为了证明这一解释的有效性,这些学者除了在经验

8、中寻找证据外,还常常作出一些非常强硬的却不现实的假定。然而,当这些假设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出现“差序格局”有效性的匮乏以及基于此而形成的解释失灵。因为“差序格局”对人的预设是“血缘人”,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缩减为血缘关系,所以该概念还存在很多无法回应和解决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差序格局”想象的要复杂、丰富得多,人不仅具有血缘关系,还有情感关系,同时还有可能置身于各种各样的利益体中。因此,这种浓描血缘而淡化人之社会性的“差序格局”,不仅对中国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长、建构和维系理解得不准确,而且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及其结构的变迁和发展趋势缺乏现实感、敏锐性、弹性和适用性。(摘编自樊凡、刘娟“

9、差序格局”抑或“关系情理化”:对一个经典概念的反思)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差序格局中处在每一个群体中心的个人可以主观地为情感、血缘或者地缘设置边界来确定这个群体中的亲疏关系。B差序格局以“情感取向”作为构筑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组织方式的依据,就难以构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C材料二只从生物学上反驳材料一中的观点,并指出差序化地应对和想象其生活的世界是人的本能和必然。D材料三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是动态的,是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这与材料一中的部分观点有一致性。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费孝通先生重视情感、血缘或者地缘等所谓的“情感取向

10、”,但他也认识到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关系是可变的。B传统社会中,差序化的普遍、必要和命中注定,既取决于先天注定的血缘关系,还取决于因交通不便而形成的地缘关系。C材料二认为“差序格局”一定不是仅出现在乡土中国人生活中的现象,那些“团体格局”的社会或国家也会建立和实践某些差序格局。D材料二认为“爱有差等”有突出的地缘根据,地缘对人们的交往和交流带来的各种物质和精神上的互惠一直有决定性的影响。3下列做法或说法中,不可以用差序格局来解释的一项是(3分)A中国街坊在红白喜事中可能送红鸡蛋,可能助殓。B美国政府签署限制没有医保的移民入境的法令。C中国在世界上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关系”“交

11、情”可能带来便利,也可能有困扰。4材料二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请简要说明。(4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永不掉队苏联冈察尔双目失明、面孔烧伤的副教授站在讲台上。他在讲课,大学生们站着记笔记。教室里没有桌子,也没有椅子,一切都被占领军给烧光了。通往阳台的门板被钉得牢牢的,因为破损的阳台岌岌可危。副教授噔噔噔响地点着手杖,庄严可敬地慢步走下讲台。这时,他听见有人迈着坚定的步伐迎面走来。“葛洛巴同志!”那个人说道,“您还记得我吗?您从前是我那个连里的战士。”“您您”“我是高罗沃依。”“高罗沃依中尉?!”“不。现在是您的学生高罗沃依”“能在这儿欢迎您,我很高兴。”副教授

12、说着便把手伸了过去。“怎么?您怎么伸给我左手?“我没有右手了。”副教授那张被烧伤过的、发黑的面孔痛苦地绷紧了。两个人沉默了。葛洛巴清楚地记得高罗沃依。那是在一九四一年异常艰苦的八月里。有一天夜里,高罗沃依的连队以急行军的速度前进。夜色漆黑,淫雨连绵。人们都累极了,已有几夜没睡觉了。在一次临时休息时,葛洛巴一觉醒来,一个人也不见了。天地茫茫,大雨滂沱。葛洛巴感到心慌意乱,觉得自己是被遗弃在杳无人烟的陌生地方了。他放开嗓门对着黑暗大叫:“喂呃呃”黑夜寂然无声。他拔腿跑去。他滑倒了,摔在泥水里,爬起来再跑。炸毁的道路喳喳直响,好像在他背后抽泣。天上没有一颗星星,葛洛巴感到恐惧。连队在急速地前进,大概

13、是去作战了,可是他同志们会怎样谈论他呢!开小差?逃兵?这可比死亡还要可怕。他的心怦怦在跳。湿漉漉的军大衣沾满了泥巴,越走越沉,可是他顺着这条漆黑的、不熟悉的道路跑呵,跑呵当他赶上队伍的时候,天已破晓。高罗沃依咬紧牙关停在路旁,等候着他。“中尉同志,我掉了队我没听见”指挥员怀着一种毫不掩饰的气忿盯着他。“没听见!聋啦!敌人已在渡第涅伯河,可是您没听见!总得为您负责”他粗野地骂出声来。“中尉同志”葛洛巴打算解释一下事情的经过,可是高罗沃依没有听,把他往前推了一把。“大步追上!追上去!”他又难过又痛心。然而葛洛巴知道军规,所以一句话也没说。一场激战后,有人向高罗沃依报告,葛洛巴在战斗中不顾火焰燎胸,

14、抓起一个燃烧瓶抛向敌人,自己受了严重的烧伤。中尉脸色阴沉下来,他后悔前一天对那个战士过于严厉了。高罗沃依在学院一眼就认出了葛洛巴,如今,站在他面前的是自已从前的一个士兵,这个人站在讲台上,高昂着头,活象一位统帅。高罗沃依觉得他吃不消全部课程。他努力再努力,但还是落在后面。有时甚至想甩袖而去,另找生活中的其它职业。有一次,高罗沃依到葛洛巴家里去请教。葛洛巴挺着腰板坐在桌旁,精神抖擞,他穿着一身黑制服,纽扣扣得整整齐齐。高罗沃依心里很紧张,他回答时说错了,又说了一遍。葛洛巴耐心地听着。高罗沃依越说越觉得自己是在胡说最后,高罗沃依生气地把手一甩:“我不念了!够了,我要离开学院!”葛洛巴非常激动地对高

15、罗沃依说道:“您还记得在草原上那可怕的一夜吗?”“记得。”“您还记得当时您说的话吗?没听见聋啦总得为您负责那时您使我感到非常委屈,但是后来我想起您时,我看到了您的品德,您的做法是对的。过去您在祖国面前为我们负责。如今,依照祖国的意愿,我们彼此调换了一下位置。难道我现在不为高罗沃依负责吗?难道说,我过去的指挥员要掉队,要放弃学业,我就不痛心吗?请您告诉我,我应该把您这种行为叫做什么?”高罗沃依笔直地站在副教授面前,一声不响。副教授稍微镇静了一些,继续说:“连队向物理进军了。是的,向物理进军。所以您,高罗沃依同志,必须赶上。”高罗沃依脸上露出微笑。“我一定追上去。”(乌兰汗译,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

16、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对“教室里没有桌子,也没有椅子”“破损的阳台岌岌可危”等生活场景的描写,点明了时代特征,烘托了环境气氛。B小说在刻画高罗沃依中尉这一形象时,更多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即通过葛洛巴对往事的回忆和亲身感受来揭示他的思想性格。C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叙事方式,先叙述葛洛罗与高罗沃依的重逢,接着记叙两人在战争时期的往事,最后又回到眼前的工作生活。D小说揭示了只有保持顽强的毅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永不掉队”的主题,它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6请结合故事情节简要分析葛洛巴这一人物形象。(6分)7本文在叙事谋篇上很有特点,请结合文

17、本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三十多年前的一道考题,冥冥之中决定了朱有勇为农业科学奋斗的一生。1982年,朱有勇参加研究生面试。后来成为他导师的段永嘉问道:“追溯世界农业历史,依靠化学农药控制病虫害不足百年,在几千年传统农业生产中,人们靠什么控制病虫害?”这一问把他问懵了。那个年代,农作物单一品种大面积种植容易发生病虫害,致使农药用量大幅增加,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粮食生产构成潜在危险,水稻稻癌病即为典型。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1986年,朱有勇在云南省石屏县田间考察,偶然发现“当地农民用杂交稻和糖稻间种,

18、稻田很少发生稻癌病”。难道稻感病发病率跟水稻品种的多样性有关?循着这个思路,他开始了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的研究。此后10多年,他边研究控病机理,边进行了近千次试验,最终确证了作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是有效控制病害的新途径。2000年,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引起全球关注。朱有勇研发的“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在全国推广6000多万亩,并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技术在国内外应用3亿多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两项技术都创造了显著效益,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朱有勇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他选择投身新战场云

19、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2015年贫困发生率仍然高达41%。这一年,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澜沧县。谁来牵头挑起重担呢?时年60岁的朱有勇主动请缨:“我年轻,我来干!”说干就干,朱有勇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建在了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组,带领团队一竿子插到底,在这个寨子扎下根,一待就是五年。倡导种冬季土豆,农民刚开始不积极,他跟村组干部搞起了示范种植;考察三七基地的路上,车子陷进了泥坑,他第一个下去推车,任凭泥巴溅了一身;寻找水源时,他拄着杨枝穿行在雨后湿滑的山坡,一路上跌了三跤驻村扶贫,迷彩服就是朱有勇的“作战服”。他要求参加院士指导班的学员都要穿上迷彩服,因为这样也许可以一扫长期贫困滋生的萎靡气息,激

20、发起奋斗的姿态来。种出五斤重的“神奇土豆”,种出药企抢着买的“有机三七”“农民院士”把“冬闲田”变“致富田”,把“树下空置地”变“发财地”,老百姓的评价,就是朱有勇脱贫战线上的口碑。1955年,朱有勇出生在云南个旧市一个农村家庭。他经历过艰难困苦的年代,对贫穷和饥饿的记忆刻骨铭心。“农民种地很辛苦,但再怎么拼命干活,种的粮食仍吃不饱。”他甚至做梦,一个玉米秆上结出五六个棒子,一株植物上面结西红柿、下面长土豆,这样大家就能吃饱了。“让农民过好一点,就是我的初心,是童年最早的理想。”朱有勇说。恢复高考第一年,朱有勇考上云南农业大学。读大学期间,他成绩优异,名列班级第一。毕业前夕,朱有勇成为一名光荣

21、的共产党员。党组织派人与他谈话,他表示:“我愿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生,毕业后绝对服从组织分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句承诺,映照了一名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的一生。留学澳洲时,他本来有机会留在悉尼,“一天的工资可能相当于国内一个月”,但他毅然回到祖国,立志“科研报国”。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把云南农业大学奖励的200万元悉数捐出,在学校成立“有勇奖学基金会”;2015年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他又将200万元奖金捐赠给了基金会,专门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潜心研究的老师,鼓励学农爱农的师生踏实耕耘、奋发前行。把论文写在大地,把农民装在心里。朱有勇说:“看到科研成果在千万户农民家

22、里开花结果,比拿多高的奖金、发表多重要的文章都更高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我的本分;作为一个科技扶贫代表,我不是一个人在努力,是成千上万的科技工作者都在努力。”2019年12月被评为“时代楷模”的朱有勇曾说:“全国成千上万的科技工作者把他们的科技成果应用到了千万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积极贡献,他们才是千万个时代楷模。”(摘编自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我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相关链接:朱有勇在全国首创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技能实训班。院士专家直接为农户授课,以“课堂在田间、考试看收成”的全新教学模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理论、教生产,手把手地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种植,直至

23、学懂学会。到目前为止,院士专家已培养了840名乡土人才,这些学员回乡以后为脱贫致富发挥了带头作用,变成一颗颗脱贫致富的“种子”洒遍澜沧大地,形成脱贫攻坚的“星火燎原”之势。(中宣部评选“最美奋斗者”朱有勇事迹材料)在澜沧开始推广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时,扶贫团队里起初有两种声音,有人认为研究林下三七花了十多年时间不容易,应该技术保密,通过技术转让盈利。但朱有勇坚持免费给老百姓使用技术,他说:“不能我们发财了,老百姓用不上。”(光明日报朱有勇:用知识改变农民命运)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花甲之年的朱有勇主动请缨到云南贫困的澜沧县帮扶脱贫,5年后,他牵头指导的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24、B朱有勇要求参加院士班接受扶贫指导的学员都穿着迷彩服,这就扫除了长期贫困滋生的萎靡气息。C在院士指导班学成的近千名学员,将先进的理论、技术带回家乡,成为带领乡亲致富的骨干力量。D朱有勇童年的经历让他对贫困和饥饿有了深刻认识,他把“让农民过好一点”作为自己最初的理想。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有勇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有效控制了让各国科学家都感到棘手的水稻稻癌病,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B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朱有勇始终牢记入党承诺,留学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国。C林下种三七是一项有科技含量、经济效益好的技术,朱有勇不仅让老百姓免费使用这项技术,还

25、让冬闲田变成致富田。D被评为“时代楷模”的朱有勇将科技成果惠及百姓,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他是全国千万个科技工作者的代表。10朱有勇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四、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小题。李义府,瀛州饶阳人。贞观中,李大亮巡察剑南,表义府才,对策中第,补门下省典仪。高宗立,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进弘文馆学士。为长孙无忌所恶,奏斥壁州司马。诏未下,义府问计于舍人王德俭。德俭者,许敬宗甥,癭而智,善揣事,因曰:“武昭仪方有宠,上欲立为后,畏宰相议,未有以发之。君能建白,转祸于福也。”义府

26、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武后已立,义府与敬宗、德俭及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丞袁公瑜、大理正侯善业相推毂,济其奸,诛弃骨鲠大臣,故后得肆志攘取威柄,天子敛衽矣。义府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义府“笑中刀”。又以柔而害物,号曰“人猫”。洛州女子淳于以奸系大理,义府闻其美,属丞毕正义出之,纳以为妾。卿段宝玄以状闻。诏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鞫治。义府且穷,逼正义缢狱中以绝始谋。侍御史王义方廷劾,义府不引咎,三叱之,然后趋出。义方极陈其恶,帝阴德义府,故贷不问。未几进中书令、检校御史大夫,加太子宾客,更封河间郡公,诏造

27、私第。诸子虽褓负皆补清官。明年,召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母丧免,夺情为司列太常伯、同东西台三品。既主选,无品鉴才,而溪壑之欲,惟贿是利,不复铨判,人人咨讪。又母、妻、诸子卖官市狱,门如沸汤。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白其赃,诏司刑太常伯刘祥道与三司杂讯,有状,诏除名,流巂州,朝野至相贺。三子及婿尤凶肆,既败,人以为诛“四凶”。乾封元年大赦,独流人不许还,义府愤恚死,年五十三。自其斥,天下忧且复用,比死,内外乃安。(选自新唐书)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B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

28、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C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D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理又称大理寺,古代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其长官名为大理寺卿。B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侍郎、尚书为正副长官。C古代规定,官员任职期间父母亡故,必须辞官回乡守孝三年,服除后方能起用,也有因朝廷需要,守孝期未满就起用,称为

29、“夺情”。D“流”即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这是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的秩序。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义府善于察言观色,投机钻营。即将被贬斥之时,他得知唐高宗有意立武昭仪为皇后,马上找机会写奏折要求“废后立昭仪”,深得皇帝喜爱,转危为安。B李义府拉帮结伙,结党营私。他与许敬宗、王德俭、崔义玄等人互相勾结,狼狈为奸,陷害忠良,连皇上对他也得俯首听命。C李义府贪得无厌,唯利是图。他选拨官员只看钱,不看才,并且与母亲、妻子、儿子共同卖官鬻爵,全家腐败。D李义府外表柔恭,内心却阴险偏狭。与人谈话,总是和颜悦色,但凡是冒犯了他、

30、不中他的意的人,都要设法中伤陷害,所以当时人称他为“笑中刀”。1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义方极陈其恶,帝阴德义府,故贷不问。(2)自其斥,天下忧且复用,比死,内外乃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送杜审言(唐)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注杜审言和宋之问都是初唐诗人,他们在政治、文学上志同道合。公元698年,杜审言因事获罪被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龙泉剑:传说

31、在豫章丰城(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中“万里行”“不相送”“远含情”等内容都与诗题中“送别”相呼应。B“卧病人事绝”一句写出了诗人因卧病对世事感到绝望的心境,为全诗奠定了孤独伤感的感情基调。C诗歌颔联写出了诗人无法到河桥为友人送行,只能想象友人远去,唯有江边垂柳依依含情的情景。D本诗多处用典,孙楚、屈平、龙泉剑等典故的运用,寄寓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无限感慨之情。16有人评论说本诗“嗟君万里行”中“嗟”字用的好,“自然而又蕴藉”。请结合全诗

32、内容简要分析“嗟”字包含的多重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登高中“”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2)沁园春长沙中的“ , ”,不禁让我们想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来。(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自己对人生的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 , ”。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

33、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毋庸赘言,美国主流媒体真正关切的,并不是历史问题,而是现实威胁,美国当然不愿为安倍火中取栗,更不愿意被拖入中日冲突。村长在喇叭里通知开全体大会后,不到半小时,村民们就陆陆续续来到了村委会前的广场上,此时再看各住户,已是十室九空。今国中灾民成群,如厝火积薪,若被老贼探知必起倾国之兵伐我,若民起内讧响应,国危矣!3000米长跑比赛结束,第一名竟然领先了第二名两圈多!消息传来,骇人听闻。在通讯方面,这个村庄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或者道听途说,而当它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A. B. C. D.19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4、3分)A.2018年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自由滑比赛结束,卫冕冠军羽生结弦获得金牌,成为自1952年以来,首位连续蝉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选手。B.交通部门指出,今年“春运”形势相当严峻,各运输单位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春运”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C.在新一轮人事调整中,一些女性以市委书记、市长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近日邱丽新当选黄冈市市长,成为黄冈建市以来的第二位女市长。D.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十五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2020年5月21日,主题为“茶和世界共品

35、共享”的首个“国际茶日”浙江杭州主场活动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启动。( )。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A这是首次成功的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B这是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C这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D这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设立并推动成功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21下面是一则寻物启事的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你找出其中四处并进行修改。(4分)寻物启事本人粗心,于2018年10月25日上

36、午8点来钟在校园弄丢钱包一只,内有身份证、驾驶证、校园卡还有带着瑞士小军刀的钥匙一串。拾到者赶紧拨打电话150077XXXXX。有酬谢。李红2018年10月27日(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22请对下面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5分)中新网2021年4月9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到,小学要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明确主要目标:全面推进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

37、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指导意见提及重点任务: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改变衔接意识薄弱,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改变衔接机制不健全的状况,实现有效衔接。30六、写作(60分)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清张潮在幽梦影中言:“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岁月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要求: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来

38、再现“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1(3分)C解析:“材料二只从生物学上反驳材料一中的观点”错误,材料二不只是从生物学上反驳材料一中的观点,还从地缘关系、古人理论等角度寻求证据证明了把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模式确定为差序格局的不合理性,例如材料二第五段中就提到“墨子就倡导兼爱爱无差等”“老子主张一视同仁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等。2(3分)D解析:“一直有决定性的影响”错。根据原文“地缘对这一点曾有决定性影响。但这种影响如今会有种种改变如今变成了心理情感距离了”可知,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地缘是决定性因素,而在交通和通

39、讯极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地缘已不再有决定性影响了。3(3分)C解析:C项,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各国平等共同发展,不符合差序格局的特点。而其他三项:A项,“街坊”是基于地缘的一种“圈子”,体现了差序格局的特点。B项,根据材料一中的“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以己为中心的自我主义的盛行”可知,美国限制没有医疗保险的移民入境,按一定差序对待移民,体现了差序格局的特点。D项,“关系”“交情”影响亲疏关系,体现了差序格局的特点。4(4分)材料二主要采用驳论的论证方式,开篇点出错误论点,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从不同方面论证差序化的普遍性、必要性和必然性,对错误论点进行批驳,最后得出结论。5

40、(3分)C解析:“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叙事方式”分析错误,小说采用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6(6分)严于律己,服从上级。战争时期,在急行军中“掉队”,深切自责,努力追赶队伍;在急行军“掉队”后,受到中尉的斥责和推操,但他“知道军规”,一句话也没说,就追赶队伍去了。奋不顾身,忠于革命。在战役中,不顾火焰燎胸,抓起燃烧瓶抛向敌人,自己却被严重烧伤,双眼失明;高度负责,严厉认真。当中尉因学习有困难,想要“掉队”时,他情绪激动地严厉批评,鼓励中尉不能畏难“掉队”,向物理进军,终使中尉醒悟。7(6分)以标题“永不掉队”统摄小说的主要事件,分别先后叙述了曾为战士的葛洛巴永不掉队和现为学生的中尉高罗沃依永不

41、掉队的情节,作品不枝不蔓,浑然一体;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不仅能自由切换时空,使中间的插叙情节与上下文衔接自然流畅,还能剖析人物在选择放弃和坚持时内心的矛盾纠结,达到更好刻画人物心理描写的目的;顺叙与插叙相结合,选取课堂、战场、葛洛巴家中三个场景和两次围绕“掉队”展开的冲突作为主干,剔除了多余的情节和场景;人物关系设置巧妙,集中笔力描写投笔从戎的老知识分子和从火线走进校园的青年军官他们在掉队问题上产生的纠葛矛盾,两个人物角色互换,富于戏剧性;叙事语言简洁生动,描写生动传神。比如两位主人公重逢握手细节中“沉默”二字,就包含了不尽的交流和丰富的话语。(两点3分,三点4分,四点5分,五点6分)8(3分)

42、B解析:B项,“这就扫除了长期贫困滋生的萎靡气息”表述错误。根据原文“他要求参加院士指导班的学员都要穿上迷彩服,因为这样也许可以一扫长期贫困滋生的萎靡气息”可知,“也许可以一扫”不等于“扫除了”,属或然变已然。9(3分)C解析:C项,“还让冬闲田变成致富田”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可知,“让冬闲田变成致富田”的是冬季种土豆的技术,属张冠李戴。10(4分)从人生理想看,朱有勇从小立下“让农民过好一点”的远大志向,要为农民办实事,长大后毅然回国,不忘投身科研,主动请缨到贫困地区扶贫;从工作特点看,朱有勇作为科研人员,不仅重视理论研究,而且示范种植,竭力为农民办实事,来到田间地头,无偿教给农民技术;从业绩

43、成果看,朱有勇通过大量实践取得了“神奇土豆”“有机三七”等重大成果,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成效显著。11(3分)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此题根据“义府即代德俭直夜”不能断开,排除AD;根据“停司马诏书”不能断开,排除B。12(3分)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B项,“各部以侍郎、尚书为正副长官”解说有误,应是尚书为正,侍郎为副。13(3分)B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连皇上对他也得俯首听命”分析有误,皇上俯首听命的是武后而非李义府。14(10分)(1)王义方极力陈述李义府的罪恶,但皇帝(因李义府助立武后的事)私下里感激他,所以宽恕他不追究。(

44、“陈”“德”“贷”各1分,大意2分)(2)自从李义府被斥退流放,天下仍有人担心他会被再度启用,等到他死了,朝廷内外的人才完全安心。(“斥”“忧”“比”各1分,大意2分)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陈”译为“陈述”,“德”译为“感激”,“贷”译为“宽恕”。(2)句中关键词“斥”译为“被斥退”/“摒弃不用”、“忧”译为“担心”、“比”译为“等到”。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参考译文:李义府,瀛洲饶阳人。贞观年间,李大亮巡查剑南,上表称李义府有才,对策时中选,补为门下省典仪。高宗即位,升李义府为中书舍人,兼修国史,提拔为弘文馆学士。长孙无忌厌恶

45、其人品,上奏斥他为壁州司马。诏书还未下发,李义府知道后,与舍人王德俭商议对策。王德俭,是许敬宗的外甥,颈上长个瘤,但人很聪明,善于看风使舵,就对李义府说:“武昭仪现在正得宠,皇上想立她为皇后,又害怕宰相议论,所以还没有正式提出。你如果在这事上提出建议,推助一把,定能转祸为福。”于是李义府就代替王德俭值夜,趁机扣门上表,要求废王皇后而立昭仪为后。皇帝很高兴,找见李义府与他谈话,又赐珍珠一斗,停发要他出京任司马的诏书,留下依然为侍。武则天立为皇后以后,李义府与许敬宗、王德俭及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丞袁公瑜、大理正侯善业在私心干坏事上推波助澜,帮助奸臣,诛杀贬弃赤诚忠耿之臣,因此武后才得以称心如意地夺取

46、威视权柄,天子也只得俯首听命。李义府看上去随和有礼,与人谈话,总是和颜悦色,但心里却阴险偏狭,嫉妒记仇。凡是冒犯了他,不中他的心意的人,他都要设法中伤陷害,当时人称他为“笑中刀”。又因为他表面柔顺实质害人,人称他为“人猫”。有个洛州女子淳于犯了奸淫罪,关在大理寺狱中。李义府听说她很美,暗中叮嘱大理丞毕正义释放,娶为自己的小妾。正卿段宝玄将此事报告了皇帝,皇上下令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审查此案。李义府怕毕正义供出实情,竟逼毕正义在狱中自缢来死无对证。侍御史王义方在朝廷上检举揭发他,李义府均不承认,经过三次斥责,才不得不退出。王义方极力陈述李义府的罪恶,但皇帝(因李义府助立武后的事)私下里感激他

47、,所以宽恕他不追究。不久,提拔李义府为中书令、检校御史大夫,晋升为太子宾客,改封河间郡公,下诏准许他建造私宅。李义府的儿子们即使还在襁褓中的,都补为清官。第二年召回李义府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因母丧而免,后又夺情起用为司列太常伯、同东西台三品。皇帝让李义府主管选拔人才,一则他自己无品,无以鉴别人才,二则贪欲永无满足,因此选拔任用只问贿赂而不再考核查验,以致人人叹息不齿。再加上他母亲、妻子、儿子们收贿卖官鬻爵,门庭若市,沸沸扬扬。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揭发李义府贪赃枉法,皇上诏令司刑太常伯刘祥道与三司共同审讯此事,审出许多罪状,下诏革职除名,流放巂州,朝野(听闻这则消息后)互相庆贺。他的三个

48、儿子及女婿尤其凶残肆虐,既遭流放,人们都称之为诛“四凶”。乾封元年大赦,唯独流放的罪人不许回来,李义府愤恨而死,时年五十三岁。自从李义府被斥退流放,天下仍有人担心他会被再度启用,等到他死了,朝廷内外的人才完全安心。15(3分)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项“卧病人事绝”是指诗人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绝”不是“绝望”的意思,是“断绝”的意思。16(6分)对友人离别的惆怅之情。诗人因病不能为友人送行,但诗人想象着江边垂柳依依含情的情景,形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惜别之情。对友人仕途坎坷的嗟叹之情。友人被贬,让诗人联想到了孙楚、屈平的坎坷遭遇,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才学高超但仕途坎坷的同情和惋惜。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情。诗人用龙泉剑埋丰城的故事暗示出友人的贬所,“可惜”“流落”等词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遭遇不公的不平和慨叹。(每点2分,观点1分,分析1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包含多重情感。这首诗的情感围绕“嗟”字展开,“卧病人事绝”,首句便营造出寂寥情绪;加上“君”竟要远行万里,更令人嗟叹。诗人因“卧病”不能将朋友送至渡口桥边,故感觉到江上远远烟树都含有诗人心中的惜别之情;下两联用典,颈联将友人贬谪所行之路写成一条追思故杰的路,孙楚不遇、屈原冤屈,借他们的身世遭遇喻友人仕途之坎坷,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