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必修二学案)_第1页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必修二学案)_第2页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必修二学案)_第3页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必修二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重点难点】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 史实难点:结合上学期学过的历史必修1的内容,认识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 俗变化的因素【自主学习】一、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1鸦片战争前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2鸦片战争后(1)变迁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开店、办银行,还舶来一些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2)物质生活“穿”:“洋布”“洋装”渐渐进人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

2、式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装、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和裙子等服装五花八门。 “吃”: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吃西餐等。“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二、 新中国的新生活新时尚120世纪5070年代(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2)表现: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总体水平较低。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2改革开放后(1)原因: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2)物质生活“穿”: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

3、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吃”: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住”:近十多年来,人民的住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合作探究】探究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历史影响1.规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分布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撞碰,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中

4、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弭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2.历史影响: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探究二:简要分析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发展趋势、特点、表现及其原因1发展趋势:走向西化;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走向近代化。 2突出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但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其他特点: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中国社会

5、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强;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中国社会生活虽然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3具体表现(1)鸦片战争后,西餐开始在中国出现,西装传入中国。中华民国成立后西装和中山装开始流行。 (2)出现西式建筑,宽阔的马路、自来水、电灯等。(3)社会习俗的变迁: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社交礼仪采用握手、鞠躬;称呼采用“先生”、“同志”;辛亥革命后实行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清末民初,受过新思潮影响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 出现西式婚礼和葬礼。(揭开“剪辫易服”序幕的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留美学童;戊

6、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也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近代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 4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历届政府的影响;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吸收西方文明。探究三:简要叙述中国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演变及其原因1物质生活方面的演变(1)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了劳动就业问题;统购统销,稳定了物价。(2)改革开放以来:“吃”1987年基本实现温饱;实施“菜篮子工程”。 “穿”衣服人均拥有量大幅度提高,款式多样化。“住”农村住房不断更新并楼房化;1995年“安居工程”实施。2社会习俗方面的演变(1)取缔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

7、、反动会道门等丑恶现象。(2)废除包办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婚姻制度。(3)党和政府提倡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化。(4)实行双休日,延长节日休假时间,休闲方式多样化;并注重环保、讲究卫生等社会新风尚也在逐步形成。3原因: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困难;实行统购统销,稳定物价政策;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实行了改革开发政策。探究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阶段特点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这一阶段社会生活方式最突出特点。220世纪50年代后(新中

8、国成立后),面貌焕然一新,但受到政治生活的明显影响。3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后),变化迅速,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增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变革的潮流开始萌动的直接原因是:( ) A 西方服饰传入中国B 人们厌倦了传统服装 C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D 晚清政府的提倡2.近代农村社会受西方影响较小的根本原因是:( ) A 封建因素浓厚B 小农经济的落后和封闭 C 远离大城市D 西方列强侵略较轻3.19世纪末,有人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从当时的社会条件来看,有钱人能实现的有:( ) 吃西餐 喝西洋饮料 喝咖啡 建造花园式洋房 A B C D 4.下列情况,在民国

9、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中山装流行B 中西餐并行于世 C 上海出现西式住宅D 大城市男子普遍留有长辫,女子大多缠足5.新中国出现新生活新风尚的根本原因是:( ) A 经济的迅速发展B 人民当家作主 C 苏联的援助D 人们对美的追求6.下列最能反映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新变化的是:( ) A 辛亥革命后街头剪辫子B 洋老板正在吃西餐 C 文明婚礼D 菜篮子工程7.休闲成为现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原因是:( ) A 社会经济的发展B 人民生活水平的富足 C 休闲方式多样化D双休日的实行8.戊戌变法运动时期,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

10、说道莲钩六寸长。”这反映了 ( ) A 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 B不缠足运动风糜全社会 C结辫陋习被彻底革除 D社会风俗改革之风悄然兴起9.世界级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当时第一次(1978年)来到中国的时候,整个中国连男女都分不出来,都是一片灰色。我觉得我为中国也作了一些贡献,就是把颜色带到了中国。皮尔卡丹能“把颜色带到了中国”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B经济的发展 C思想解放,审美观点的变化 D崇洋媚外思想的影响10.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11.右图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B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