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案2007 2008 学年第 1 学期课程名称 古代汉语 授课对象 小学教育本科(文) 授课教师 朱晓娜 职 称 助教 教材版本 郭锡良古代汉语 天津教育出版社 王力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参 考 书 周光庆古代汉语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平顶山学院教务处印制平顶山学院教学进度表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上授课教师朱晓娜授课班级06小教本周 次讲 授 内 容备 注1绪论(介绍本门课程的性质,学习特点,教授方式以及考查方式)22常识 怎样查字典辞书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汉字的特点23常识 古今词义的异同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24常识 单音词 复音词 同义词; 古今字 异体字 繁简字25文选 郑伯克段于鄢 齐桓公
2、伐楚26放假7常识 词类的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 词类活用28文选 鞍之战 勾践灭吴29文选 勾践灭吴210常识 古代汉语的词序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211文选 范雎说秦王212文选 孙膑213常识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副词214文选 韩信破赵之战 215常识 代词 介词 连词216常识 语气词和词头、词尾217复习218考试22课程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研究性教学,当堂测试,提问式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手段:传统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包括期中测试、当堂测
3、试、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考勤情况等)占25%,期终开始成绩占75%。其它要求: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表现及课堂参与情况,当堂测试,课下完成作业。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课时第一讲 绪论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中文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学习要点,教材的特点,学生应当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期末的考核形式。旨在使初学者对本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一、 什么是古代汉语(一) 汉语发展的分期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
4、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二)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 FILENAME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教案及一些史籍里
5、。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如古代的白话小说。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例如同样是一篇先秦历史散文,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的是它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问题。古代汉语课则不然。它是一门语言课程,是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即从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加以分析研究的,并且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和积累,使学习者
6、逐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因此,应当明确古代汉语课的这种性质,以及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从而准确把握学习的着眼点。(二)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工具课的性质学习古代汉语,需要掌握和记忆相当数量的古代词汇和语法规则等内容。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只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需要指出的是,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各项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如史记列传类的历史散文)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一般难易度的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 运用古代汉语各项知识分析说明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大致有以下情况:
7、说明文言句型的特点,如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式、判断句等;指出词类活用的现象,并能对其类型加以分析;能在句子中辨认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词性;能运用文字学知识解释古书中用字歧异的现象,如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等。 由此可知,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并举的课程。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就应当做到既扎实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各类基础知识,又注重这些知识化为应用能力的转换。古代汉语课如此的性质,也就决定了本门课程考核的着眼点也注重于知识和能力、尤其是阅读古书能力的检验。时常看到有的学生把古代汉语教材里常识部分所阐释的知识理论一条一条地抄录下来,背诵得滚瓜烂熟,却不注意结合文言材料对这些知识理论加以消化理解
8、,也就不能指导对文言文的阅读。这样的学习方法,只能是徒劳无功,也决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成绩。三、本门课程指定教材的介绍(一)指定教材专科:古代汉语(郭锡良、天津教育出版社)本科: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二)文选、常识、常用词三结合的体例特点古代汉语教材的内容由文选、常识以及常用词三部分组成。这是目前古代汉语教材普遍采用的格局。这三者是有机结合的关系。文选古代汉语的语言材料常识学习古代汉语要求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理论常用词学习古代汉语必须积累的古代词义材料古代汉语教材所安排的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在学习时都不可偏废。在阅读文言文选时,要注意掌握文选所见常用词的用法和特点,并把文选里出现的语言现象同常识所
9、介绍的知识理论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在学习古代汉语常识和理论时,要紧密结合文选的实例加深理解,举一反三;常用词的学习应当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四、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考核方法(一)学习方式学生自学和教师重点讲授相结合鉴于网络学习的特点,本门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 教师教授指定教材,规定必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与课后加强自学,预习、理解、消化指定的学习内容。本教材的指定自学内容如下:文选部分:都是学生应当自学的内容。首先明确一个学期中将要讲解的约10篇文选,则可以作为学习的重点篇目。指定篇目的文选是考核命题时选用语言材料的出处。学生也可把它们作为复习应考的范围。 常识部分:学生对于指定的常识部分的
10、内容应当重点掌握,并注意把知识转换为有关能力。2、 教师在学期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点或讲授只对有关常识、文选的重点和难点加以提纲挈领的介绍。(二)练习方式古代汉语的学习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消化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内容。为此,我们在课堂上讲授时以例句、习题为主。在练习的方法上,我们主张采用学生自主练习与教师有针对性的答疑相结合的方式。(三) 考核方式对有关知识和能力的考核闭卷命题考试,题型包括:基础常识填空、释词题、古文标点题、古文今译题、古文阅读题。考核内容:古代汉语的知识和能力。词汇、语法、文字是本门课程常识部分的重点考核内容。能力方面,既考核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将采用教材以外的语言材料
11、),也考核学生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理论分析说明文言材料语言现象的能力。第二讲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本讲介绍中文工具书最常见的编排体例、注音方式和释义方式,并选择10种重要的中文工具书,从它们的性质、体例、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做了介绍。要求学生掌握以上内容,并能说出所举10种工具书的特点。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光庆古汉语教程、常识内容精讲一)中文工具书的编排方式、注音与释义1、编排方式 按照部首和笔画编排 在理解上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字典辞书中的部首与汉字结构中的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 部首,就是每一部为首的字或偏旁。字典辞书编撰时为了检字方便,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在一部,
12、而把这个共有的相同偏旁作为每一部的标志,即部首。 第二、 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都是完全一致的。 说文解字依据小篆的结构,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 康熙字典依据楷书的偏旁,分为214个部首。 新辞海以简化字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为依据,分为250个部首。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则设置200个部首。 由此可见,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是一样的。 按照音序编排佩文韵府经籍籑诂等书按照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106韵分列。 国语词典词诠按照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 按照号码编排 通常是按照四角号码排列。如四角号码新词典。2、注音方式常用的注音方式主要有以
13、下三种:直音 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例如康熙字典:“屯,音肫。”“尨,音茫。” 反切 反切: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在字书中一般称“某某反 (或翻)”、“某某切”。如广韵麻韵:“誇,苦瓜切。”反切的原理 是用两字来拼合被切字的读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 调相同。例如广韵麻韵:“誇,苦瓜切”可分析为:誇(ku)=苦 (k-)+瓜(-u)但是,由于古今语音发生了演变,许多反切材料用今天的读音很 难拼出其读音来。 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1958年我国公布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使用罗马拼音字母为汉字注音。从那时起,新编的字典辞书多用这套汉语拼音字母注音。 3、
14、释义方式直训 直训:即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说文一部:“元,始也。” 描写 描写:即对所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都给予解释。如说文缶部:“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义界 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说文斗部:“斗,十升也。” 譬况 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说文黑部:“黑,火所熏之色也。” (二)常用工具书简介1、说文解字2、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清康熙年间,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人编写。收字四万七千多字。该书所收字按照部首笔画排列,分为214个部首。 3、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字典: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
15、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全书按部首排列。分为200个部首。 4、辞源(修订本) 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全书按照部首笔画排列法编排。 5、辞海(修订本) 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了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术语等。按照部首笔画排列法编排。 6、汉语大词典 迄今为止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文辞典。按照部首笔画排列法编排。 7、经传释词 清王引之著。这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用法的著作。收虚词160条。该书在排列上以古汉语声母类别为纲,分为十卷。 8、助字辨略 清刘淇著。专门讲解古汉语虚词的著作,收
16、词范围比经传释词广泛,遍及经、史、子、集,下至唐。 9、词诠 近人杨树达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虚词的辞书。因为是用二十年代的语法观点去分析虚词,所以解释要比助字辨略和经传释词更加清楚明确,引证也较丰富。按照注音字母编次所收的词,书前有按部首编排的目录。 10、诗词曲语词汇释 近人张相著。这部书专门解释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共五百三十多个。是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第三讲 汉字的构造本讲的内容包括:汉字结构分析的基本理论六书说,六书(重点是前四书)的具体介绍;汉字书体的演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汉字的结构与本义的探求。其中学习重点是结合具体字例获得对前四书的理解
17、,并一般了解汉字书体演变的影响,知道汉字结构和探求本义的关系。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光庆古汉语教程一、常识内容精讲(一)汉字的起源和“六书”说1、汉字的起源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汉字则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古埃及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等,都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惟有汉字一直使用至今。汉字是怎样产生的?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两千多年来一直有人在探索。其中影响较大的说法有以下几种:一、结绳说文字起源与结绳,这一说法出现很早。周易*系词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结绳的具体方法是: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
18、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结绳记事的传说,被许多中许多记载和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所证实。古埃及、波斯、日本都有过结绳记事的记载。近代美洲、非洲、澳洲的土人,我国的藏族、怒族、高山族、独龙族、哈尼族等,也都流行结绳记事。我国云南的独龙族人以前出门时,在绳上打结来计算日子。哀牢山区的哈尼族老人,用结绳的方法来记载村寨中所发生的事。我国西南的彝族,只有巫师认识一些简单的彝文,普通人不识字,就是用结绳的办法来帮助记事的。西藏的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没有本民族文字,长期保留着刻木结绳记数记事的原始方法。不仅是中国,既使在国外,也有结绳记事的风俗。古代南美洲
19、秘鲁的印第安人的结绳记事方法是:用一根木棒,上面系着长长短短的绳子,上面打了许多结。结头离棒越近,表示事越紧要。黑结表示死亡,白结表示银子或和平,红结表示战争,黄结表示数目。单结是十,双结是百,三结是千。结绳的可区别性比较差, 只能帮助记忆,充当备忘的工具,像秘鲁土人用不同颜色的绳并在一起,再加上颜色与结绳位置的区别,最多也只能传递十几种至几十种信息,所以它的记录功能是很弱的。但是“它既有治事的作用,后来又用于约誓之事,能够各执以相考,因而也必然具有一种约定的内容;结绳作为一种视觉的记事符号, 在记事的数量和明确性上虽然极为寥寥, 但原始社会的人群活动范围还不很大,对记事符号的交际功能要求不高
20、, 因此它是一种合适的记事方法。人们把结绳与文字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人类创造结绳记事的方法和发明文字的思路是很一致的。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日渐细密,人类活动范围逐渐增大,社会生活的内容也日益复杂,需要传递的信息越来越多,需要保留下来的知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因此有声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影响到交际的扩大。这样的情况下, 人们就要考虑找到一种外部的标志来帮助记忆。人们在相互约定某一件事后,也需要有一种客观凭据以便长期遵循。可见,到了结绳时代,文字产生的主观要求已经具备了。从结绳到文字,虽然发展了几千年,但在性质上,距离已不很遥远。”因此,“结绳说”对于解释汉字起源来说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
21、是,还要说明的,结绳和文字之间的关系不是相生相袭的,即结绳不可能直接发展成为文字。结绳只能帮助记忆或者作为表示某种简单事务的标记,不能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不能成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因此,结绳同文字还是有根本区别的。古文字中确有少数字形与结绳有关,如商周金文数目字:二 八卦说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论述了汉字的起源: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以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垂宪象。许慎认为,历史上曾有过一个用八卦来纪事的阶段。八卦是古代占筮的符号,共有八种:乾(111) 坤(000) 震(001) 巽(110) 坎(010) 离(101) 艮(100)
22、兑(011) 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1为阳爻,0为阴爻。阳爻为长横,阴爻为两短横。 尚书伪孔传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帽文籍生矣。”近代学者罗君惕在六书说一文中认为,“结绳与文字没有什么关系,而八卦与文字的关系很密切,如八卦的阳爻作,即演变为一字。两个阳爻作二,即演变为二字。乾卦作三,即演变为三字。”现在一般学者都不相信这种说法。汉字起源于八卦说,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因为汉字与八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符号系统,但并非毫不相关。八卦是古代占卦的工具,但从甲骨文的数字看,八以内的数字是用一到四根爻组成。 可见,原始的八卦符号与数字符号有着相同的来源。汉字中,跟原
23、始的占筮术有关的一些文字,也采用了原始的记数符号,如“爻”字,甲骨文由两个“五”构成。“教”字甲骨文也含有两个“五”字构成。“學”字甲骨文像两手摆弄数字。三、仓颉造字说在有关创造汉字的传说中,仓颉造字说也是一种有价值的传说。这种传说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文献里。吕氏春秋君守说:“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荀子、韩非子也有关于仓颉造字之说。到了秦汉时代,仓颉造字说流传更广,影响更深。淮南子本经训有“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李斯统一文字时所用的课本,第一句就是“仓颉作书”,所以称作仓颉篇。把前人传说吸收后加以整理,正式写入早期汉字
24、史的是东汉的许慎。他在说文解字叙里说:“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又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文心雕龙练字沿袭许慎的说法,才有了“文象立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作”的名句。 对于仓颉造字说,过去的历史学家们着眼于考证仓颉是否实有其人,如果有,大约在哪个年代。由于确凿史料的缺乏,很难得出结论。而在我们看来,仓颉造字说的可取之处,主要在于它说出了汉字起源的一些道理,许多是很有参考价值的。首先,这种传说把结绳与仓颉造字衔接起来,认为在“庶业其繁”以后,结绳无法适应更多、更快地记录、传递信息的需要,人们必须探索新的
25、方式,创造更多的相互区别的符号,来记录更多的信息。在“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的时代,人们从鸟兽蹄迒之迹得到了“依类象形”、“分理别异”的启示,逐渐创造了文字。这个说法是可信的。其次,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也是有道理的。文字产生在国家形成过程中,首先是政事往来的需要。所以,汉字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应是与文字有密切关系的巫史。史与文字的关系,也可从汉字构形中得到证实:甲骨文“史”作,后来分化为“史”、“吏”、“事”三个字。大盂鼎的“事”(御事),卜辞称“史”,是殷周治事之官。卜辞中“贞史”是“问事”,“史贞”是“事问”。正见“史”、“事”是一字。关于“史”字的构形,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
26、是:从“中”, “中”是簿书、典册。“又”是手,以手执中正是史官的形象。礼记礼器:“因名山升中于天”。是讲祭天时烧柴,置玉帛于其上,同时也连文册一起烧掉。“中”是文册。周礼秋官小司寇:“岁终,则会群士计狱、毙、讼登中于天。”“登中于天”就是写在天府的登记册上,“中”即“册”。周礼春官天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郑众注:“治中谓其治职簿书之要。”所以,“史”是书写、收藏簿书的官,他们是直接并大量使用文字的人。仓颉是史官,因集中使用原始文字,得以对群众自发产生的字符加以规整。荀子解蔽篇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对“壹”字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解释作“专一”,把荀子这句话理解成
27、:“仓颉只是众多好书者中由于用心专一而最有成就的一个”。又有人以“壹”为“同一”、“统一”,认为荀子这句话应当理解为仓颉整理过文字。其实,荀子解蔽篇所说的“壹”指正道,也就是正确的规律。“壹”与“两”相对,不受邪说的蒙蔽叫作“壹”。荀子认为,后稷之于稼,夔之于乐,舜之于义,和仓颉之于书一样,都是因为专门从事某方面的工作,从而掌握了正确的规律,才能独传。仓颉是一个因为集中使用文字而摸着了它的规律从而整理了文字的专家。在汉字从原始文字过渡到较为规范的文字的过程中,他起了独特的作用。可以推断,这样的一个人,在汉字起源阶段的晚期,一定会存在的。“仓颉”出现的时代,应在原始汉字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阶段,也
28、就是中华民族由蒙昧走向文明的初期。说他在神农氏之后的黄帝时代,是因为黄帝代表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黄帝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发源时代,至于具体的时间,是不足为据的。四、契刻说二十世纪以来,考古学者从原始文化遗址出土的器物上发现了刻画符号,也应属于契刻这一类记事类型。契刻记事的记载也常常见于古籍。清代刘熙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释名第十九)其作用是:或表示事物的数量,或者用作某种标识,或者用作兵符、债券、信约等。 如西安半坡遗址发现的陶器刻符,距离今天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有学者认为最早出现在器物上面的这些专门记号,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文字的 遗。 然而,这些刻画符号不能代表语言中
29、具体的词语,还不是语言的记录符号,还不具有表达语言的功能作用。但尽管如果,契刻也仍然是文字产生以前的重要符号手段,甚至可以说是某些汉字的前身。五、图画说可以参考周光庆古代汉语教程第4、5、6、7页。2、“六书”的提出从造字的角度分析汉字结构,从先秦时代就开始了。例如韩非子五蠹:“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至于“六书”的名称,在周礼保氏和汉书艺文志里就已出现。而从理论上阐述汉字基本结构,并用这种理论来探求汉字本义的,则应该首推东汉人许慎。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分析了九千多个汉字的形体,并说明每个字的本义。所用分析汉字的方法就是他在说文解字叙中阐述的“六书”理论。“六书”是前代学
30、者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而出的字体分类。许慎在说文叙中具体地为“六书”下了定义,举了字例。后来,经过历代文字学家的总结补充修正,成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人们称之为“六书说”。3、许慎的“六书”说(1)名称和顺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所提出的“六书”名称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现在我们在说到“六书”时,用的是许慎说文里所用的名称,和汉书艺文志里所述“六书”的顺序。 (2)许慎对“六书”的阐述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4、“六书”的“四体二用”说值得指出的是,“六
31、书”不是从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具体如下: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法(体)后二书: 转注、 假借用字法(用)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孤立地分析每一个汉字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后二书转注、假借,是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出汉字孳衍发展的两种方式。因而人们归结“六书”的区别为“四体二用”。 二、“六书”的介绍(一)前四书的介绍和举例1、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诘诎”的意思是弯弯曲曲。“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意思是,画成那事物的样子,笔画随着所表事物的外型特征弯弯曲曲。“象形”所表示的意义对象一定是看得见、有一定外型
32、的具体名物,即必须是有形可象的。所用字形与意义对象在形体上具有同一性。例如“日”古文字像太阳形,“月”古文字像月牙形。其本义就是太阳、月亮。再看以下例子:象形字的符号性是很明显的。表现在它很强调对象特征的突出。如“牛”字突出了牛角,“虎”字强调其张口露齿及斑纹,等。 象形造字法是一种最简单的造字法,很难用于表示意义抽象的或没有具体形象的概念,显示出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它却为指事、会意、形声字的构成创造了条件。2、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视而可识”,是说一眼看上去就可以认识大体,“察而见意”是说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意义所在。就其特点来说,指事字通常表示某种局部的或相对的概念,办法是在象形字的相应部
33、位加上抽象的标志符号,以指示所表示的局部的范围。如:“上”、“下”就是分别在参照物的上、下部加上一点(或一短横)来表示意义。指事字依赖具体的形,再加上指事符号表义,所以这种造字法跟象形造字法一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也就是指事字在汉字里数量最少的原因。3、会意“比类合意,以见指撝”会意的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这种意义跟每个偏旁的意义都不相同,通常是动词、形容词,或没有具体形象的名词(如表示时间概念的名词)。这类意义比较抽象,很难用象形的方法来表现。分析会意字的表述通常按照说文的术语称为:从某,从某。合成会意字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叫“意符”。从意符会意的情况来
34、看,大致有两种情况: 形象会意在文字的象形程度比较高的商周时代,会意字的意符基本上都是由它的形象来会意,而不是通过意符独立成字时的文字意义来会意。这种会意法是会意字的主流。抽象会意 劣 由“少”、“力”两部分构成,意思是力量弱小。 歪 由“不”、“正”两部分构成,不正即是歪。 尘 由“小”、“土”两部分构成,小土为尘。 尖 由“小”、“大”两部分构成,上小下大即是尖。 战国秦汉以后,汉字的象形性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有许多新造的会意字是用意符的文字意义来会合成义的。但是后一种会意字产生的时代较晚,数量也少得多。4、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形声字通常由两个部分构成:形符(也叫做意符)表示意义或字义
35、的属类 声符表示该字的读音分析 形声字的表述法通常按照说文的术语:从某,某声。 例如: “梅”字,由形符“木”和声符“每”两部分组成,分析为:从木,每声。 分析形声字应该注意的几点 形符和声符的位置反常视、祁示是声符(剩下的部分是形符,下同),与从“示”的“福”、“祈”、“神”不同。 锦、钦金是声符。与从“金”的“铁”、“银”不同。钊、到刀是声符。与从“刀”的“割”、“剖”不同。问、闷门是声符。与从“门”的“闾”、“阎”不同。 冯仌(bng)是声符。与从“仌”的“冻”、“凉”不同。和禾是声符。与从“禾”的“稻”、“穗”不同。蚀食是声符。与从“食”的“饥”、“饿”不同。孟皿是声符。与从“皿”的“
36、盆”、“盛”不同。 形符和声符不能按照自然结构分析條、倏、脩、修分别从木、犬、肉、彡,攸声;形符在右下角。颖、颍分别从禾、水,顷声;形符在左下角。佞从女仁声;形符在右下角。從、徒从辵,分别是从声、土声;声符在右上角。辩、辨、瓣分别从言、从刀、从瓜,辡声;形符在声符的中间。哀从口,衣声;形符夹在声符的中间。裏、裹、衷从衣,分别是里声、果声、中声;声符夹在形符的中间。 省形和省声 有少数形声字,其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起来才能起表意或表音功能。形声字形符省简的叫省形。形声字声符省简的叫省声。晨从晶省,辰声;星从晶省,生声;釜从金省,父声;豪从豕,高省声;融从鬲,蟲省声;雪从雨,彗省声。 (二
37、)后两书的简介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转注”不是对单个汉字形体结构的说明,而是字与字之间的形义关系的一种类型。2、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许慎所谓的“假借”指“本无其字”的假借。指的是有些词,本来没有为它们专门造过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所使用了。任何一个汉字的结构都不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至于转注和假借,则是表明了汉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它们并没有造出新字,因而是一种用字法。第四讲 古今词义的异同本讲介绍了古今词义的对应情况,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掌握词的古义的手段等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并能结合常识所
38、举例子以及10篇精读文选里的词义现象加以理解和解释。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重点和难点提示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汉语的词义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今天阅读古书的一个难点,是词义差异带来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和掌握古今词义演变的知识。古今汉语词义对应的情况大致如下:(一) 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古今汉语在词义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汉语的基本词汇,如自然现象的名称、亲属的称谓、肢体的名称等,从古到今意义都相同。 如“天”、“地”、“日”、“月”、“星”、“风”、“雨”、“雪”、“冰”、“水”、“火”、“父”、“母”、“兄”、“弟”、“心”、“耳”、“手”、“口”等均是古今没有发生
39、什么变化。 还有一些词虽然不属于基本词汇,但是古今意义也没有发生变化。 说文:“钓,钩鱼也。”即用鱼钩钓鱼。 又:“秕,不成粟也。”意思是秕谷是没有长好的粮食作物。古今没有什么变化。又如“蟋蟀”“芍药”都是古书里早就有的词,现在它们还是这个意思。都反映了古今词义有继承性的一面。 (二) 古今词义基本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旧词的死亡有一类词随着历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 如:韩非子五蠹:“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臘而相遗以水。” “膢”是古代楚地在二月祭祀饮食神的节日。后来之中祭祀形式消亡,语言中“膢”这个词也就不用了。 还有的词,由于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 如报任安书:“文史星历,近
40、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句中的“倡优”指表演歌舞的和表演杂技的艺人。现在一般叫做“演员”,旧词“倡优”也就不用了。 2、 古今同字异词有一些本来是不同的词,古代和现代用相同的字记录,因而该字的古义和今义迥然不同。 如逍遥遊:“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抢”(qing)是触碰的意思,与今天的表抢劫义的“抢”(qing)完全不同。就是一例。 (三)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怜”古今都有可怜的意思,但是古代还有“爱”的意思。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又如: “售”古今都有卖东西的意思,但是“售”在
41、古代强调的是卖的结果,即把东西卖出去,卖掉。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意思是直到酒味变酸了也卖不掉。而今天“售”指卖的行为。 又如: “睡”古今都有睡的意思,但是它在古代专指打瞌睡。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现在则泛指所有的睡觉。 古今词义的差别有时可以相当细微,容易造成误解。对于古今词义的细微差别,在学习中尤应注意分辨。 例如“劝”在古代表示对人的鼓励、劝勉。如鞌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即以此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又如“劝学”、“劝农”都是鼓励的意思。但是人们常会从现代语感出发,把“劝”简单地理解成劝说(劝解)。 又如“敌”在古代是匹
42、敌、相对等的意思。左传有“凡公女嫁于敌国”的说法。意思是国君的女儿嫁到大小对等的诸侯国去(即门当户对的意思)。但是人们从许多语感出发,会把“敌国”误解为敌对的国家。 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1、 词义范围的缩小其特点是词的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括在古义之中。 “宫”在古代是房屋的统称。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清宫”即打扫房屋。后来“宫”专指宫殿,词义范围缩小了。 又如“丈人”在古代是对老者的尊称。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现代“丈人”专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词义范围缩小了。 再如论语先进:“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中的“子”
43、,原义是指孩子,包括男孩子和女孩子,所以古代女孩子也可以叫“子”,后来一般专指男孩子,如“长子”“次子”“子女”。 还有“瓦”,原义是说已经烧成的陶器的总称。后来专指房子上面覆盖的瓦;“谷”本来是所有粮食的总称,后来专指一种粮食农作物。 2、 词义范围的扩大。其特点是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说文:“焚,烧田也。”本义是放火烧山林进行围猎(“田”的意思是田猎,后来写作“畋”)。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意思是大象因为有价值昂贵的象牙,因而导致自身遭受围猎。又如孟子许行:“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后来“焚”的意义范围扩大,泛指一切焚烧。就是一例。 词义扩大的现象在汉语词义的发展变
44、化中十分普遍。古汉语许多词的意义在发展中由特指变为泛指,由专名变为通名,都属于这类情形。 “響”古代的意思是回声,后来的意思泛指一切声音。 “色”古代的意思是脸色,后来的意思指颜色、色彩。 “江”古代为长江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 “河”古代为黄河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等等。 再比如“脸”本来是指面部中“目下颊上”的那一块,后来扩大指整个面部;“嘴”起初是专门指鸟嘴,后来泛指所有动物的“嘴”。3、 词义范围的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如相似或接近等)。 “兵”本来指兵器,如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后来指拿兵器的人即士兵,再
45、由士兵的意义引申为军队、战争。词义发生了转换。 “走”本来指跑,如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后来指步行,行走。词义发生了转换。 “狱”本来指案件,如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后来指监狱。词义发生了转换。 再比如:“闻”本来是耳朵听见的意思,后来改用指用鼻子嗅;“涕”本来是指眼泪,“无涕”就是没有眼泪,而不是没有鼻涕。鼻涕上古叫“泗、洟”。后来“泪”表示从眼眶里流出来的液体,“涕”才开始专指鼻涕了。(二) 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词义轻重变化 “恨”的古义轻,今义重。它在古代的意思是遗憾、不满。如: 司马迁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私恨”即内心私下的遗憾。 汉书苏武传:
46、“子为父死亡所恨。” “亡所恨”即没有什么遗憾。 今天“恨”的意思是痛恨、怨恨,词义比古代重多了。 “怨”的古义重,今义轻。它在古代的意思是怨恨、痛恨。如: 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二人入于骨髓。”用“入骨髓”来形容“怨”的程度,可见“怨”在古代的词义比今义要重得多了。 汉书苏武传:“闻汉天子甚怨卫律。”用副词“甚”来修饰“怨”,可见怨恨的程度之深。 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谣言”指民间的歌谣谚语,感情色彩是中性的。现在“谣言”指流传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并且具有贬义。 报任安书:“下流多谤议。” 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
47、下流”在古代指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天则指品德恶劣,并且有明显的贬义。 又如“吹嘘”在古代指替人宣扬、称扬,现在指说大话,并且含贬义。 “爪牙”在古代指得力助手,今天只具贬义,相当于说“走狗”、“帮凶”了。 也有的词古代含贬义,而现代转变为褒义的。如“锻炼”在古代指玩弄法律陷害别人,现代“锻炼”一词不但没有这一意义,而且在“锻炼意志”等场合还含有褒义。 三、掌握词的古义的手段1、 从字形上分析。 如“劝”从“力”不从“言”,可见它的古义不是用言语劝说,而是勉力、奋力。 “醒”与“醉”、“酣”等字一样从酉,所以字义与饮酒有关。因此“醒”的古义是酒醒。 2、 从语境上分析。即根据词所处的上下文,和词在
48、句中的搭配关系分析。 如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足以说明“睡”是打瞌睡,而不是躺下睡觉。 “再”在古代指两次或第二次,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 3、 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 反义词并用如“进退”、“高下”、“富贫”、“穷达”。 同义词并用如“宫室”、“辅相”、“臣虏”、“货财”。 后代联合式复合词的词素一般都是同义、近义或反义的,可以提供考察词的古义的线索。如复合词“觉醒”说明“觉”与“醒”同义,它的古义是睡醒。又如复合词“寒暄”中的词素“暄”古义是温暖,与“寒”相反。对于这类复合词,我们可以由一个已
49、知的词素意义去了解考察另一个词素的古义。 4、 从今语中保存的古词古义上去考察,从成语中去考察。 如“揭”义为“举”,成语有“揭竿而起”。“走”有跑义,成语有“走马观花”。“举”有全义,成语有“举世无双”。等。 第五讲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本讲介绍了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概念和相互关系,以及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要求在理解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识部分所举词例的意义特点,以及能对10篇精读文选里的词义现象加以理解和解释。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常识内容精讲一、词的本义1、 什么是词的本义: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词的本义不一定是词的原始义。语言的
50、历史要比文字悠久得多。那些早在汉字产生以前就已出现的汉语词,它们当初的意义是什么,由于没有文献可考,我们无从得知。我们所讨论的,只能是文献语言范围内的词义引申。因此,我们所讲的本义,指的是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例如,“鄙”的本义的探求,只能通过该字在古书中的用例来考察。试看以下例句: 四鄙之萌人。萌(氓)人:草野之民。“鄙”的意思是边邑。 焚符破玺,而民朴鄙。“鄙”的意思是质朴,厚道。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的意思是浅陋,庸俗。 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鄙”的意思是贪吝。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鄙”的意思是鄙夷,看不起。 以上诸义,都是从的边邑义引
51、申而来。因此,可以确定“鄙”的本义是边邑。 2、探求本义的途径(1)借助词的书写形式 一个词用一个什么形体的字来记录它,是按照造字时代词所表示的意义拟定的。因而词的本义,一般来说可以在字形上得到反映。 例如:“诛”有诛杀、谴责、责求等意义。根据字形,“诛”字从言,朱声,字义与言语行为有关。可以确定谴责为其本义,其余的则是引申义。 (2) 考察文献语言用例 字形只是词的书写符号,它不能脱离词、脱离语言而直接表达词义。只有在组词成句的具体语言运用中,词义才能充分显示出来。因而探求词的本义,更重要的是看文献语言是怎样使用这个词的。 例如:“斃”(“毙”的繁体字)字,说文作“獘”,表示向前倒下。人被杀
52、死则倒下,所以又引申为死,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斃”,从死,敝声。从文献用例来看,先秦古书里的“斃”多表示仆倒义。如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又如鞌之战“射其右,毙于车中。”都可以证明“斃”的本义是仆倒,而不是死。 又如“愤”字从心,贲声。它的烦闷义和愤怒义都可以从义符“心”得解释。但是根据古书的用例来看,烦闷义出现的时代较早,因此可以确定它的本义应该是烦闷。 二、词的引申义1、 什么是词的引申义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例如“綱”(纲)的本义是网上的总绳,由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事物的总要”、“国家的纲纪”等义项就是它的引申义。 又如“道”的本义是道路,由这个意义
53、派生出来的途径、方法、道理、规律、学说、引导等义项都是它的引申义。 引申义又可以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两种: 直接引申义: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 间接引申义:在引申义的基础上再派生出来的。可以说,凡不是由本义直接引申出来的的都是。2、 引申义的特点(1)引申义和本义的联系方式相似: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某种相似之处。 例如“斗”本义为酌酒器,由于形貌性状相似而引申为斗星。如诗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關”,本指门闩,由于功能作用相似而引申为关卡。如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出关,关法鸡鸣而出客。” 相关: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或所表达的概念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例如: “齿
54、”本指门牙或牙齿,牙齿的生长情况标志着幼少壮老,由此引申为年龄。 “年”本义为稻谷成熟,有收成。收获标志着农业生产的一个周期,古代每年只收获一次或一季,由此“年”引申为时间单位“年”。 “陵”由大土山引申为帝王的坟墓。 “宗”由祖庙引申为祖宗,“官”由官府、行政机关引申为官职、官长。 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导实现引申。 例如: “虚”本义为大丘,大了就空旷了,因此引申为空虚的意思。 “危”本义为陡峭、高峻,陡而高则易倾倒,因此引申为不稳定,再引申为危急、危险。 (2) 词义引申的基本趋势词义引申是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实现的。从本义和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范围或概念特点
55、来看,词义引申的基本趋势是: 从个别到一般 例如“江”、“河”本来专指长江、黄河,后来引申泛指河流。 “匠”由专指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都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引申。 从具体到抽象 例如“術”、“道”均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 “析”由劈木头引申为分析、辨析。都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引申。 3、 引申义的读音和书写形式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通常是用一个字来表示的,读音也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词在词义引申之后改变了读音。 例如: 说(shu) 由陈述、解说引申为劝说、说服,改读(shu) 语(y) 由言语、说话引申为告诉,改读(y 四声)。 有的后来还为引申义另外造了新字。 例如: 解(ji) 由分割、分解引申
56、为松懈、懈怠,改读(xi),并造了“懈”字。 弟(d) 由弟弟引申为尊敬、顺从兄长,改读(t),后来造了“悌”字。 三、研究词义引申的意义研究词义引申可以揭示词义的系统性,掌握词义引申的规律,收到以简驭繁的作用。有助于我们举一反三,通过类比互证,成组成串地掌握相关词的多种意义。 例如: “具”的本义为备办饭食,因而可引申为饭食,所以称粗劣的饭食为“草具”。如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也可由备办饭食引申为泛指准备、备办。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缮甲兵,具卒乘”。“具”在此指的是准备步兵和战车。 准备的目的或结果是齐备,因而“具”又有齐备义。再由齐备义虚化为副词,表示全部、都。
57、如史记项羽本纪“良乃入,具告沛公。”即把全部情况都告诉刘邦。 这样弄清了词义引申的来龙去脉,了解其所以然,就能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词的有关意义了。 需要强调的是,词义的隐身以不同于词的转移。引申是延伸,转移是更替,也就是,一旦发生转移原来的内容将被新的内容所代替,并且新意义的产生就意味着旧意义的消亡。第六讲 古书中的用字本讲介绍了古书中四种常见的用字现象: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要求学习时理解以上四种用字现象的成因,能从概念和具体字例上对四种用字现象加以区分,并在指定的10篇文选里辨认以上用字现象。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重点和难点提示古书难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古书用字
58、情况复杂,即同一个词时常有不止一个的字形来记录它。本节介绍的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就是古书常见的四类用字现象。 (一)假借字1、什么是假借字 古书里的用字,如果它所记录的词义不是该字的本义或引申义,这个字就是假借字。假借字产生的原因是书写者只考虑语音因素而不考虑形体因素,造成不同字之间的通用和假借。这也就是许慎所说的“依声託事”。 2、假借字的两类情形(1)本无其字的假借 本无其字的假借: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就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例如:表示“没有谁,没有什么”意思的否定性无定代词,原先没有为它专门造字,就借用与之同音的莫”(本义为昏暮)字来记录它。这样,
59、“莫”也就成了记录否定性无定代词的专用字。为了区别,人们后来又造了“暮”来表示日暮的意思。“莫”和“暮”的关系,属于古今字的关系。再如借用本义为“燃烧”的“然”,来记录表示“如此,这样”意思的指示代词;借用本义为“畚箕”的“其”,来记录代词和语气词;借用本义为“呼叫”的“乎”来记录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借用本义为“捣臼的棒槌”的“午”,来记录十二地支的第七位,等等;都属于这类情况。 (2)本有其字的通假 本有其字的通假: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是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例如: 早晚的“早”写成“蚤”; 屈伸的“伸”写成“信”; 飞翔的“飞”写成
60、“蜚”; 屎尿的“屎”写成“矢”,“尿”写成“溺”; 背叛的“叛”写成“畔”; 抗拒的“拒”写成“距”; 修养的“修”写成“脩”;等。 (二)古今字1、 什么是古今字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例如“暮”这个词,本来用“莫”来记录,后来写作“暮”,“莫”和“暮”就是古今字的关系,“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2、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汉字除了表示本义,还用于表示引申义和假借义。汉字的表词功能扩大以后,为了区别不同的用法,以字为基础加以改造造出新字,来分担原字的某些义项。原字和新字是为记录同一个词先后用的不同的字,此形成了一对古今字。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山苍子油行业市场营销模式及投资盈利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富硒农产品行业资产规模预测及投资核心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度粮食采购协议范本
- 2024至2030年农药残毒速测仪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厂房交易居间服务化协议
- 城市公交公司驾驶员2024年服务协议
- 2024简易物品租赁服务协议范本
- 2024年厂房装修工程协议模板
- 2024年短帘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铜防氧化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版年度树立正确就业观课件
- 轮机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 中职教育二年级上学期电子与信息《路由基础-动态路由协议OSPF原理与配置》微教案
- 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
- (高清版)JTG 2120-2020 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 2024年水平定向钻租赁合同
- 食材配送投标方案技术标
- 中国大学mooc《高速铁路运输组织 》章节测试答案
- 护士延续注册体检表
- 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电工基础》课程考试大纲
- 中美两国教育中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差异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