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教授听了两节课后现场做了50分钟精彩点评_第1页
曹文轩教授听了两节课后现场做了50分钟精彩点评_第2页
曹文轩教授听了两节课后现场做了50分钟精彩点评_第3页
曹文轩教授听了两节课后现场做了50分钟精彩点评_第4页
曹文轩教授听了两节课后现场做了50分钟精彩点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年4月11日下午,“浙派名师与经典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曹文轩教授听了两节课后,现场做了50分钟精彩点评。】【开场白】去年的十一月,在厦门的一个五、六千人参加的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中,我听了17节课。那次会议,我发表了一种荒诞的言论。我说,任何的成功活动,都会邀请外行的人来点评。那一次,我正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学的外行人,参加点评的。没想到,我的评课记录稿,广泛流传。不知道是谁,推荐给光明日报,整整两个版面做了刊登,真是始料未及。今天,我也是以外行人的身份来谈一些观点和想法。听了王雷英老师和张祖庆老师的课,我的总的一个感觉是,如果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长期享受到如此高水平的语文课,

2、我们这个民族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将会怎么样?也许会多一些像莫言那样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下面,结合这两节课,我谈如下几点想法:一、一堂语文课是一个作品,也是一个文本两位老师的课上得都很精彩,总体来说,王老师的课富有美感;张老师的课富有智慧。我一直认为,一堂语文课,也是一个作品,也是一个文本。语文教学中,有两个文本,老师教与学的文本和被解读的文本,它们具有互文性。也就是说,老师在这节课上的文本,和被讲解的文本具有互相照应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一节课就是一个作品。这个作品有引入,有前奏。引入和前奏,起的作用,主要是消除陌生感。因为在公开课的语境下,执教者和听课者,是没有见过面的,我把

3、它戏称为拉郎配。因此,老师要通过谈话,迅速将师生的生疏感、陌生感消除掉。我关注到,王雷英老师在课堂伊始,就很注重师生的融合。她今天穿的是一件粉红色衣服。这种粉红的颜色产生和谐的、柔和的感觉,很快地消除了师生的陌生感,一下子让孩子们以为和这个老师是朝夕相处的。王老师的引入还教会了孩子们与陌生人相处的技巧。这都很好。张老师也很注重导入,他一开始把莫言照片放上去,让孩子们观察莫言。当时我心里想,好戏开始了!我想,经常听听小学语文老师的课,作为北大教授的我,将会提高讲课的艺术,我的课将会更受欢迎。因为我们从小学老师那里,能学到很多课堂技巧与艺术。二、朗读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王雷英老师的课,是通过朗

4、读开始的。整节课,贯穿着朗读,体现了一种朗读之美。王老师自身的朗读素养非常高,当她在音乐声中美美地诵读文本时,整个会场安静下来了,非常地美。我当时在想,底下应该会有掌声响起。正在这样想的时候,台下果然响起了掌声。这样的课,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里,我想借此谈谈朗读的意义。大家都知道,2011 版新课标里,对朗读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其实,朗读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前不久,我到柏林参加一个文学活动。在柏林的10天里,会议方把我带到图书馆,就让我用中文读翻译成德文的我的作品。几天时间,我基本上就是在这样的朗读中度过的。朗读在这些国家,是非常日常的行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德文小说朗读者,据说发行量

5、比较大。这和序言有关,这个序是我写的。(介绍朗读者一书的梗概,略)可以说,朗读超越了喧嚣,超越了生死。朗读还有一个大的好处,帮助孩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朗读一个文本,他一定会把重音押在一些词语上。中国的汉语,是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的,通过朗读,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这个民族语言的音乐感。我在德国,用汉语朗读。我的普通话水平是不怎么样的,我的朗读当然谁也听不懂,但是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们说这是一首歌。因为,中国汉语,是抑扬顿挫的,有音韵之美。所以我说,语文课,要通过朗读,让孩子们去体会汉语的语言美。我认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朗读者。合格,与普通话无关。我曾经在江苏的一次会议上,朗读了一篇

6、自己的东西,得到了与会者长时间的掌声。因为,我读得动情,读得投入。此外,我还认为,朗读是一种仪式。人在朗读的时候,这个世界是神圣的。中国是这个世界上仪式感很差的国度,我们几乎没有什么规范的仪式。比如我们的追悼会,是没有仪式感的。人们参加葬礼,乱穿衣服,有人穿得花花绿绿,甚至穿裙子,这是对死者的不敬。在这样一个缺乏仪式的国度,我们能否试着用朗读来培养孩子们初步的仪式感。其实,朗读还有一层作用,可以提升口语的品质。我们通过朗读经典规范的语言,让这些语言去改造、提升孩子们的口语品格。最后想说,我们还可以通过朗读,可以把末流的作品,拒绝在大门之外。三流的作品,我们通过朗读,就可以读出来。我们要读第一流

7、的作品。像今天王雷英老师和张祖庆老师所教的课文,就是第一流的作品。三、疏与密怎么去讲解一篇课文?一篇课文,需要讲解的地方很多。今天,我发现两位老师,都很注重对语词的教学,老师们对字词的细微之处的开掘,非常精彩。比如王雷英老师的“看惯了,就习焉不察”的分析,很是精到。比如,张祖庆老师在穷人一课书中,一个词语,一个小细节的琢磨,不仅仅是教学方法,而且是传递一种学习习惯。比如课文第二段有一处“菜只有鱼”,张老师就追问“为何每天有鱼吃,还叫穷”?引导孩子们理解,因为渔夫是打渔的,每天吃只能吃鱼,这才是真正的穷啊!是的,语词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老师要成为咬文嚼字的高手。今天,两位老师对于词语的处理的能力,

8、我是非常惊讶的。由此,我联想到现代哲学。在19世纪,各种哲学一直在打架。但是到了20世纪,各种哲学忽然不打架了。大家回到了词语上,不把语言的问题解决了,哲学就解释不清楚。捷克有位流亡作家,叫米兰.昆德拉,他的每一部小说,都在一直琢磨一个词语。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就在琢磨“轻”这个词语;不朽就在琢磨“不朽”这个词语。在这两节课上,老师咬文嚼字咬得很厉害。但有些地方,老师却一笔就过去了。两位老师的节奏感掌握得非常好,该疏朗的疏朗,该紧密的紧密。就像王雷英老师在课堂上说的“放弃掉了,又得到了很多”。确实,多和少的是一种辩证关系。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东西,要轻轻地忽略过去;有些东西,则要紧紧地抓住

9、不放。四、众说与独语在厦门的会议上,我曾经非常严肃地指出:这些年我听了很多语文课,我发现你们的语文教学从原来的“满堂灌”到现在的老师“满堂不作为”。语文老师变成了递话筒的人,整个人就行走于学生之间,很少听到老师的讲解。这些老师往往给出这样的解释“以生为本”。“以生为本”,并不是不要老师职责啊!老师,您应该知道,您所在的位置在哪里!您不要仅仅是给学生递话筒递话筒谁都会。要知道,讲台是属于您的。一节课,老师在课堂上,要有那么一段精魂之声,智慧之声。我想,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不应该只是有一份教案设计,还应该有一段精彩的讲稿。一堂课,没有相当精彩的语段,这样的课,是不够的。今天,张祖庆老师的课在结尾处

10、,有一段很精彩的讲解,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到?这段讲解,关系到经典文本如何阅读以及对于经典的姿态。值得细细回味。一节课,就应该有这样的精彩讲解。课堂,应该有学生的众说纷纭,也应该有教师的精彩独语。教师,要对得起神圣的讲坛。五、欣赏与解读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小学语文课,讲一篇作品,与大学语文课区别在哪里?我的基本观点,小学的作品,是欣赏;大学的作品,是解读。今天,两位老师都是以欣赏为主,带着学生去发现文本的美妙。欣赏,是培养学生的感性。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感性的保持,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在大学里看到,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知道怎样欣赏一篇作品,一上来就解读。而今天两位老师,是围绕着两篇艺术品,带着孩子们

11、去欣赏。相比于解读,我更喜欢看到一个语文老师的姿态,是欣赏的姿态。小学语文课,应该先欣赏,后解读。不然,一味解读,文学就成为了被福尔马林浸泡过的尸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位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鲜活的文本。欣赏,让文本复活了。六、阅读与写作关于阅读和写作,我特别要说一说张祖庆老师的这节课。张老师的这节课,始终把写作与阅读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在厦门听了17节课,批评17节课没有一节课是站在表达的角度来教的。我想,要是当初有像张老师这样的一节课,我就不会这样批评了。当时这些老师,确实没有给孩子们讲文章之道,文章之法。张老师在教学中,多次称托尔斯泰是一个写作高手。我想说,张老师也是个教写作的高手。这节

12、课,他始终把阅读和写作联系在一起。语文教学的一大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关注到了,张老师让学生关注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短句子“睡觉还早”。老师和学生紧紧抓住了这句话,充分地体会了这句话这篇文章中所起到的作用。这就是指向于写作,指向于表达。给我的惊喜还有,最后一个板块中呈现出来的一张对比的表。右边一列,是灰底色呈现关于屋外环境描写的词语,左边一列是红底色的关于室内“温暖舒适”的环境描写的词语,屋内的温馨温暖与屋外的又黑又冷,形成鲜明的对比。老师引导孩子们理解,这样的对比,不仅仅是写作技巧,更多的是呈现人性的温暖。穷人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的。穷人虽然穷,但是因为有着这么一个贤惠的女主人,出海打渔的丈夫,才会有着对家的眷恋,家能让他享受大海上享受不到的温暖。张老师的穷人一课,由始至终,把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难能可贵。七、漫游与回归语文课是一种对话,对话应该有话题。话题是对话的触手。有时候,话题相对集中,有时候会发散开来。我想打这样一个比方:课文,是一棵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