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钟说课课件课件(1)ppt_第1页
花钟说课课件课件(1)ppt_第2页
花钟说课课件课件(1)ppt_第3页
花钟说课课件课件(1)ppt_第4页
花钟说课课件课件(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花钟说课课件(1) 一、教材分析花钟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四组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最后讲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文章思路清晰,文质兼美。它和后面的蜜蜂玩出了名堂等课文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突出本单元“细心观察”这个专题,激发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和前面第三单元秋韵相连,传递着自然的神奇,升华了人类的智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

2、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与习惯。 三、说教学流程(一)谈话质疑,激趣导入(二)感知课文,疏通生字词(三)自由读文,感知文本(四)课外拓展 (一)谈话质疑,激趣导入1、小朋友,你们喜欢鲜花吗?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媒体出示) 2、 你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吗?老师想把你们说的词连成一句话读一读,可以吗?教师美美地读句子。学生读句子。(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3、揭题质疑。什么是花钟?花钟有什么作用?花钟里有哪些花?13 花 钟 (二)感知课文,疏通生字词 (三)自由读文,感知文本 1、以读

3、促讲,直奔重点 出示日内瓦大花钟 。日内瓦大花钟 那什么是花钟呢?从课文找一句话说说什么叫花钟。 2、了解各种花的样子与开花时间牵牛花蔷 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昙 花 3、对比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美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

4、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开自己的花瓣含笑一现3舒展 4、积累与运用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蔷薇万寿菊月光花睡莲 烟草花昙花绽开了笑脸欣然怒放舒展开自己的花瓣从梦中醒来在暮色中苏醒含笑一现我会填 点, 花 。 清晨六点 芍 药 花上午十一点左右 仙人掌花 下午五点 茉 莉 花 (四)课外拓展搜集有关花的资料,填补花钟。黎明3:00左右蛇床花开放;上午8:00 左右山柳菊开放;上午9:00 左右卷耳苦苣菜闭合; 下午2:00 左右深红海绿闭合;下午1:00 左右石竹闭合;下午5:00 左右白睡莲

5、闭合。 12369 谢谢指导 儿科治法概要 要求1.掌握小儿内治法的特点2.熟悉小儿外治法的临床应用和适应症小儿疾病的治疗大法与成人基本相同,由于小儿生理和病理上的特点,故在药物剂量、药物选择、给药方式和各种疗法的运用上还有许多特点。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病理上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特点,在治疗上应做到治疗快、用药准、剂量适宜,否则则易导致疾病变化,失去治疗时机而危及患儿生命。内治法(一)用药原则及小儿内治法用药特点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因小儿体属“稚阴稚阳”,病理特点之一为变化迅速,易虚、易实,因此争取时间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在用药时必须做到“治疗快、用药准、剂量适宜”。否则容易造成疾

6、病的发展,轻病变重,重病转危。且不少病例,可以急遽间导致死亡。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用药稍有不当,极易损害脏腑功能,并可促使病情剧变。 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指出:“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转剧,转去转远”。注解原文:(至于在用药方面,如果稍有呆滞或稍用猛烈之品,便会引起不良后果,倘然药稍不对证,又将变化不测,由于小儿有易虚易实的特点,因此,在疾病时很快发生剧变,没有掌握好四诊八纲辩证,又不能随机应变灵活的来治疗,只会捕风捉影加以诊治,那么与病情愈来愈远)。指出了儿科用药的难点和注意点。因此小儿用药,不仅要及时,正确还应谨慎。2.处方轻巧灵活

7、,治疗要中病即止:这是小儿用药的另一个特点,小儿体质柔弱,如草木之方萌,对药物的反应较成人灵敏。应用时必须根据病儿个体特点与疾病的轻重,区别对待,特别是大苦、大寒、大辛、大热和有毒攻伐之品,应用时更应注意,其用量和禁忌,一旦疾病已见转机,就应中病即止,或减轻用量,不能长时间服用。攻伐不止也会损伤小儿正气,影响疾病痊愈。3.重视先证而治,治疗要注意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在治疗小儿疾病的过程中,要针对病因进行用药治疗,要抓住病的本质。如婴幼儿泄泻,可由脾虚、湿热、伤食等多种原因引起,治疗的原则也各不相同。湿热则应“清利”,脾虚的则应“健脾”,伤食则应“导滞”。这样辩证论治,就是抓住了疾病的主要矛盾。

8、中医强调治病“必求其本”,这个“本”字,就是疾病的主要矛盾。当然有时根据矛盾转化的具体情况,也可灵活运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治”的原则,治疗小儿疾病。另外一点就是小儿患病后,一定要注意调理脾胃,这是儿科重要的治疗原则。4.中药的剂量小儿中药的剂量,常随年龄的大小、体质强弱、病情轻重、医者经验而不同,一般小儿中药的用量相对较大,尤其是益气健脾、养阴补血、消食和中等药性平和的药物。但辛热、苦寒、攻伐及药性较猛烈的药物,用时应特别注意。一般新生儿宜用成人量的1/6,乳幼儿宜用成人量的1/32/3,幼儿及幼童宜用成人量的2/3或成人量,学龄儿童宜用成人量。5.中药的剂型为了适应不同

9、的疾病,中药的剂型一般可分为汤剂和丸、散、膏、丹等几种。目前,中药新剂型如冲剂、糖浆剂、片剂、浸膏剂、针剂、栓剂等应用方便,临床也有肯定的疗效。6.中药的煎煮方法煎煮小儿汤剂,一些先煎、后入、包煎、及烊化冲服药物的处理与成人汤剂相同,煎出的药量,根据年龄的大小来决定,一般婴儿60100ml,幼儿及幼童150200ml,学龄儿童200250ml。小儿服中药应根据疾病的性质,确定服药的次数,新病、急病要分数次服,慢性疾病可少服几次。小儿服药不能急于求成,尤其乳幼儿,可以先吃几口药,喂少许甜食,慢慢再喂。对拒服的小儿,可固定头手,用小勺将药液送到舌根部,使其自然吞下,切勿捏鼻,以防呛入气管。如服药困

10、难,也可适当加入调味品,如冰糖等,也可加入适量甘草。重危昏迷小儿反应差,无吞咽动作,应鼻饲给药,鼻饲散剂必须调得非常稀薄,最后还应注入少量温水,以免造成鼻饲管阻塞。常用内治法则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分析病机之候,应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治疗方法,其中“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是最基本的治法。按照八法原则,根据儿科临床特点,可组合成以下多种治法。1.疏风解表法适用于外邪侵袭肌表所致的表证,证见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脉浮等。风寒外感可用疏散风寒的方剂,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葱豉汤等;风热外感可用辛凉解表的方剂,如银翘散、桑菊饮等。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肺常不足,外感时每易见夹滞、夹惊、夹痰等兼

11、证,故需在疏风解表药中适当加用,止咳化痰、消食导滞、熄风镇惊的药物。2.止咳平喘法适用于邪郁肺经,痰阻肺络所致的咳喘。寒痰内伏可用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的方剂,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热痰内蕴可用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的方剂,如定喘汤、麻杏石甘汤等。小儿患病后易虚易实,风寒之邪阻滞肺络,极易郁而化热,转为外寒内热或痰热之证,用药须及时调整。咳喘久发,则每易由肺及肾,出现肾虚的证候,此时可加温肾纳气方药,如黑锡丹、参蛤散等。 3.清热解毒法适用于邪热炽盛的实热证。清热可分为甘寒清热、苦寒泄热、咸寒清热等,应按邪热之在表、在里、属气、属血、入脏、入腑等辨证用药。当病邪由表入里而表邪未尽解时,可用栀子豉汤、

12、葛根芩连汤等清热解毒透邪;证属阳明里热者,可用白虎汤清热生津;湿热化火或湿热留恋,可用白头翁汤、茵陈蒿汤、普济消毒饮、甘露消毒丹等清热解毒化湿;湿热之邪入于营血,发为神昏、斑疹,可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神犀丹等清热解毒凉血;当出现丹毒,疔疮走黄、下痢脓血等火热实证时,可用黄连解毒汤、泻心汤等清火解毒;当肝胆火旺时,则用龙胆泻肝汤等清肝解毒泻火。4.凉血止血法适用于由出血的证候,如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紫癜等。常用方剂有犀角地黄汤、玉女煎、小蓟饮子、槐花散等。单味参三七、白芨、仙鹤草及云南白药等,也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小儿血证常同时见有气虚、阴虚、脾虚等,病情复杂多变,临证时在凉血止血的方药中加

13、补气、养阴、健脾的药物同用。5.安蛔驱虫法主要适用于小儿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绦虫等。以蛔虫变化多端,可合并肠道蛔虫证,蛔虫性肠梗阻等,在发生这些情况时,若用猛烈驱虫药,反易造成虫体躁扰使病情加重。故先安蛔缓痛,待病情缓和后再予驱虫。驱虫药中,使君子、苦楝根皮主要驱蛔虫。槟榔、南瓜子驱绦虫,大黄、使君子同用驱蛲虫。服驱虫药一般宜空腹时服,常用方剂如追虫丸、乌梅丸、驱绦汤(槟榔、南瓜子)等,单味药使君子肉嚼服,常用于驱除蛔虫。一般1岁服一粒.6.消食导滞法适用于小儿饮食不节,乳食积滞之证。如婴儿泄泻、积滞、疳证等,见脘腹胀闷,肚腹作痛,嗳腐吞酸,呕恶厌食,苔厚腻,脉滑等。常用方剂为保和

14、丸、消乳丸、枳实导滞丸等,单味药鸡内金、麦芽、山查、六曲、莱菔子也有消食导滞功效。麦芽能消乳积,山查消肉食油腻,六曲善消谷食积滞,莱菔子能消麦面之积,鸡内金能消各种食积,并具有开胃作用。7.镇惊开窍法适用于小儿抽搐、惊痫等证。证见惊惕不安,四肢抽搐,烦躁昏睡,惊叫急啼等。小儿暴受惊恐,神志不安,可用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等安神镇惊;热急生风,颈项抽搐,可用羚角钩藤汤镇惊熄风;热入营血而神昏,惊厥,可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等镇惊开窍、清热解毒;痰浊上蒙,惊风抽搐,可用苏合香丸、小儿回春丹等豁痰开窍;感受时邪秽浊之气而吐泻昏厥,可用行军散、玉枢丹、红灵丹等辟秽开窍。8.利水消肿法适用于水湿内停,

15、小便短少的水肿证,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证见颜面、四肢及全身浮肿,小便短少等。水肿分为阳水、阴水两大类,治疗主要方法,除了用猪苓、茯苓、车前子等渗湿利尿外,还须视病情予以通阳化气药,如桂枝、补气药黄芪,健脾药白术,温阳药附子等,作为方剂的主要组成部分。常用方剂,阳水多见急性肾小球肾炎初期,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五苓散、五皮饮、越婢加术汤;阴水多见于慢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可用防己黄芪汤、实脾饮等;车前草、玉米须、荠菜花等单味药也有较好的利水消肿的疗效。9.健脾益气开胃法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脾运失常所致的泄泻、疳证、厌食等证。见体倦乏力,神疲懒言,食后腹胀,舌淡,苔薄,脉弱等。盖胃主

16、受纳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若脾胃失调,生化之源不足,势必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且容易感邪而致病,气虚与脾虚关系密切,互为因果,治气虚时多从健脾着手,健脾时多借助补气,故健脾与补气配合运用。常用方剂为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健脾丸等。脾虚气弱的小儿由于运化失职,常出现食欲不振,故健脾补气方药中可佐加砂仁、陈皮、佛手、谷麦芽、鸡内金、莱菔子等理气消导之品。10.培元补肾法适用于小儿胎禀不足、肾气虚弱和肾不纳气之证。小儿胎禀不足,肾气未充,筋骨软弱,故初生婴儿颅囟不合,肾气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充裕。若胎禀不足,或疾病的影响,均导致肾气亏虚,如解颅、五迟、五软、遗尿、哮喘等,证见囟门逾期不合,头颅明

17、显增大,坐、起、站、立、生齿明显迟于同龄小儿,夜尿频多,遗尿等。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参蛤散、黑锡丹、桑螵蛸散等。小儿常见肝肾同病、脾肾同病或肺肾同病,治疗时应配合养肝、健脾、补肺之品。11.活血化淤法适用于各种血淤证。证见腹痛拒按,痛如针刺,固定不移,口唇色暗,舌质紫暗,有淤点淤斑,脉涩。常用方剂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淤汤、少腹逐淤汤、桃仁承气汤等。基于“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活血化淤方中,常加行气的药物12.回阳救逆法适用于小儿元阳衰脱之危重证候。证见面色晄白,神疲肢厥,冷汗淋漓,气息奄奄,脉微欲绝等。此时必须用峻补阳气的方剂,加以救治。常用方剂为四逆汤、参附龙牡救逆汤等。

18、13.益气养阴生津法(补充)适用于小儿因体虚,或病后造成的阴液虚亏,津液耗损之证。小儿体属“稚阴稚阳”,生长发育较迅速,一旦喂养不当,或因进食不足等,极易引起气阴亏损,出现形瘦、纳少、盗汗、倦怠、低热、便干,舌少苔,或见舌质红等,此外小儿易感外邪,时行疾病发生率也较高,热病后耗气伤阴,也可出现上述症状。常用方剂如:生脉饮、养胃汤、增液汤、沙参麦冬汤等。若属心之气阴不足,可用炙甘草汤。属肾阴亏损,可用左归饮、大补阴丸等。证见夜间干咳,盗汗,口舌干燥,频频饮水,舌红少津等。14.燥湿理气法(补充) 适用于小儿因湿邪阻滞脾胃,常表现为运化失宜。可见厌食纳呆,胸闷腹胀,大便稀溏,舌苔厚腻,或有恶心呕吐

19、,四肢倦怠等。常见于泄泻、厌食证、积滞、疳证、疰夏等病证。湿邪粘腻重浊,当选用芳香苦温的药物。常用方剂如三仁汤、平胃散、胃苓汤、二陈汤等。三.常用外治法1.针灸疗法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经络的穴位,或用艾条灸经络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于小儿遗尿、哮喘、泄泻、痢疾、痿证、小儿暑温后遗症等病的治疗。小儿针灸穴位基本与成人相同,但由于小儿对针灸有恐惧心理,故小儿针刺不宜深刺和留针,一般采取浅刺、速刺的方法。常用:蜂刺法是指在针尖刺进皮肤时,将拇食指迅速微捻45度,随着捻转迅速将针提出。镇解法是抑制疼痛、解热驱邪的泻法,针快速刺入皮肤,捻转角度180度,针体进入

20、一定深度后,即连续捻转数次,然后停捻,留针数秒钟后,随后捻针缓慢退出激发法是一种激发兴奋的补法,以轻微的捻转,将针尖刺入皮肤,捻针角度小而慢为90度,待针刺渐渐抵达适当深度即迅速将针提出。调整法是一种调和气血的手法,轻微捻转,将针尖刺入皮肤,徐徐捻动而深入肌肉,捻针角度在90度以内,进针到适当深度即退针。自进针到退针都应缓慢均匀。刺四缝疗法 四缝是经外奇穴,它的位置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中节,是手三阴经所过之处。针刺四缝可以清热除烦,通畅百脉,调和脏腑等。常用于治疗疳证、和小儿厌食证。具体操作方法: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毫针,针刺约1分深,刺后用手挤出黄白粘液少许,每日一次,一般针刺57次可以。2.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应用各种手法作用于机体的体表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促进气血流行,疏通经络,安定神志,调和脏腑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食积、疳证、泄泻、惊风、腹痛、痿痹等。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快柔和为原则,每次推拿的次数,应根据年龄大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