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练习1.春秋时期,而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而,孔子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 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这表明孔子在当时()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先秦时期,各种治国方略层出不穷。“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 治国方略()A.孟子B.老子C.墨子D.韩非.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无用也。”(引自 庄子人间世)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人之性
2、恶,其善者伪也”“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汉书噬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 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家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 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 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科举时代有“人以科名(科举名试取得的功名)重”的谚语,这里的“人”主要指的
3、是 ()A.世官家族B.儒家读书人C.平民百姓D.统治阶层.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圣旨开头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以阐明天子的 “正统”。这种做法说明了()A.中央集权顺应历史潮流B.封建皇权具有神权色彩C.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D.君权与相权矛盾不突出.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 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去人欲。”朱熹旨在强调()A.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B.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C.存天理、去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D.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
4、功只在身心上做。”从这句 话中我们可以推测,下列人物的观点与王守仁相近的是()A.陆九渊B.程颐C.朱熹D.程颖.民国歙县志中的人物共有九卷,烈女传就有四卷,几乎占到一半,烈女人数从唐代 到明清呈直线上升趋势,明清烈女数是宋元时代的四倍。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清进步思想出现B.商品经济快速发展C.理学正统地位强化D.专制皇权日益加强.黄宗羲说:“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指朱元璋)罢丞相始也。”据此可知,黄 宗羲主张()A.反对纲常名教B.实行君主立宪制C.加强中央集权D.限制君主权力.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 美其服,而后教
5、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下列关于黄宗戮、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提出了 “经世致用”的主张D.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 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
6、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墨子亲 士中云:“人国而不存在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 与虑国。”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A.百家争鸣的局而加剧诸侯争衢B.墨家的主张未对政局产生影响C.儒家思想更符合当时时代需求D.知识阶层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 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杨伯峻孟子译注材料二汉代政制,三代以下称美,关键即在于吏治队伍
7、中存在一个由通经入仕形成的 儒生群体。他们“学大义,以道事将”,或在朝美政,或在乡美俗,是汉代政治中的清流。陈明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材料三 宋代儒家复兴,范仲淹所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风范,成为此后“士”的新标准。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材料四儒家伦理道德在实践中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病态灵魂的扭曲的人,为君主专制主 义提供了最基本的社会条件,其最终归宿仍然不免是虚伪和“吃人”,绝不可能把社会引向 理想境界。刘泽华、张分田论儒家的理想国(1)材料一反映了孟子的哪些思想? (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儒生群体所发挥的作用及其背景。(4分)(3)根据材
8、料三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儒家复兴”的背景和表现。(4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材料四中的观点持何种态度?并说明理由。(2分)17.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 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 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 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 硕,影响深
9、远。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 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1.B 孔子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而不是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故A项错误: 而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表明他希望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 实需要,故B项正确:“克己复礼”并非要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也不是要回到远古 社会,故C、D两项错误。2.B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与题干“事少而功多”的 描述不符,故R项错
10、误;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与题干”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相符,故B项正确: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 物,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与题干描述不符,故C项错误: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 代表人物,主张法治、变法革新、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题干描述不符,故D项错误。3. D 根据材料信息”庄子人间世”可知此主张属于道家学派,由D项中“有为” “难治”可推断其主张“无为而治”,这正是道家的代表性观点,故D项正确。A项属于心 学观点,B项属于法家思想,C项是儒家荀子的观点,皆与材料观点不同,故排除。4.B “以教化为大务”是儒家的主张,“正法度之宜”是法
11、家的主张,“道”则是老子 的主张,但董仲舒在这里把它的含义给改变了,由此可以看出董仲舒的思想糅合了儒、法、 道等各家的思想,故选B项。5. D 由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天人感应”学说。此学说是西 汉儒学家董仲舒提出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基础,故选D项。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参加科举的人主要是指儒家读书人,故B项正 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能反映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注意题干时 间,“魏晋南北朝”是在汉代以后,“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反映了汉代堇仲舒新儒学中的“君 权神授”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应天”和“正统”,不能反映皇权独尊,故C项错
12、误:材料没有涉及相权,故D项错误。C A项与材料中朱熹强调“明天理,去人欲”不符,故排除;在程朱理学家看来, “天理”指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人欲”指的是人的自然欲求,故B项错误:从孔子“克 己复礼”到中庸大学,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去人欲可得出朱熹强调儒家 一贯主张“存天理,去人欲”,故C项正确:“发明本心”是王守仁提出的,故排除D项。A 从王守仁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强调的是“心”的重要性,这与陆九渊的“心学” 一脉相承,故选A项。C 明清进步思想家中比如李贽,主张男女平等,与题目中烈女人数的不断增加不 相符,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的出现和发展,与题目中烈女人
13、 数的不断增加不相符,故B项错误;理学在南宋时被确立为正统思想,主张“三纲五常”, 与题目中烈女人数的不断增加相符,故C项正确:专制皇权的加强在思想领域的表现是理学 思想的强化,故D项错误。D 黄宗教认为明代“无善治”的原因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丞相的废除表明皇 权的加强,与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相联系,综合分析可知,黄宗凝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D项正确:题干材料涉及黄宗羲关于君臣关系的论述,无从体现A、C两项:君主立宪制是 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虽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但其思想并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范畴, 排除B项。C 顾炎武的意思是要安定百姓,改变其行为,必须先使人民“甘其食”(吃饱)、 “
14、美其服”(穿好),故C项正确。D 虽然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中,有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但他们仍然是地主 阶级知识分子,思想仍属于儒学的范畴,不可能会深入地批判封建制度,所以D项符合题意。D 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 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再到汉代的“三纲”均把君臣父子关系作为必然的 关系反映出家庭国家关系结合在一起,故D项正确。D 材料讲述的是子贡对各诸侯国的影响,知识阶层影响力增加,地位提高,而墨 子亲士中同样强调了重要士大夫和贤人的重要性,反映出知识阶层地位的提高,故D 项正确。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
15、正而天下归之”可以得 出自我反省(反求诸己),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得出加强道德修养。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或在朝美政,或在乡美俗,是汉代政治中的清流”得出净化 吏治,推行德教:第二小问,可以从汉代对儒学的政策、汉代的教育政策及选官制度等几方 而进行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宋代儒学复兴指的是理学的产生和受到重视,根据这一判 断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二小问,首先是程朱理学的产生,其次根据材料三“宋代儒家复 兴,范仲淹所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范, 成为此后士的新标准”得出土阶层的社会担当意识增强。第(4)问第一小问,我们要根 据材料
16、的信息对儒家伦理道德进行评价,赞成与反对,或者另有观点都可:第二小问,若赞 成材料的观点就应该从儒家伦理道德的消极影响这个角度进行论证;若认为材料的观点是片 而的,就要说明儒家伦理道德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答案(1)思想:自我反省(反求诸己);加强道德修养。(2)作用:净化吏治;推行德教。背景:汉武帝重用儒生;大力兴办教育:推行察举制和征辟制。(3)背景:儒学危机;三教合一;宋代重文轻武,大力发展科举。表现:程朱理学的产生;土阶层的社会担当意识增强。(4)示例一:赞成该观点。理由: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思想,强化了君权,程朱理学强调“存天 理,灭人欲”,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示例
17、二:该观点是片面的。理由:儒家伦理道德除维护君主专制政体外,对道德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比如理 学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要求对材料中“百家争鸣是当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 上反映”进行评述,或者对材料中“百家争鸣其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观点进行评述, 或者自己提出新观点展开评析。答案:示例一:观点:“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上 的反映。(2分)评析: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 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阶级特权:而 对社会大变革,一批杰出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 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变革在 意识形态上的反映。(10分)示例二:观点: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并不恰当,“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 气”,其形成源远流长,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