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茶叶产业分析报告(完美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72f2f500cc76b36499e9d16821875d/8872f2f500cc76b36499e9d16821875d1.gif)
![2016年茶叶产业分析报告(完美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72f2f500cc76b36499e9d16821875d/8872f2f500cc76b36499e9d16821875d2.gif)
![2016年茶叶产业分析报告(完美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72f2f500cc76b36499e9d16821875d/8872f2f500cc76b36499e9d16821875d3.gif)
![2016年茶叶产业分析报告(完美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72f2f500cc76b36499e9d16821875d/8872f2f500cc76b36499e9d16821875d4.gif)
![2016年茶叶产业分析报告(完美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72f2f500cc76b36499e9d16821875d/8872f2f500cc76b36499e9d16821875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6年茶叶产业分析扌艮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4月目录1、茶叶行业概述511、茶叶定义及分类512、茶叶主要成分及其功能613、茶叶产业链分析614、2014年我国茶叶行业运行分析7141、茶园面积低幅增加7142、茶叶产量中幅增加7143、茶叶产值大幅增加7144、大宗茶增幅超过名优茶7145、六大茶类普遍增产7146、生产水平和效益双提高8147、茶叶质量及其安全水平明显提高815、我国主要地区茶叶产业政策分析9151、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9152、安徽黄山编制2015-2020年茶产业发展规划10153、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10
2、154、山东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152、茶叶市场发展状况1721、我国茶叶总体发展状况1722、国内市场消费状况分析1923、国际市场分析213、我国茶叶行业发展趋势2331、品牌茶叶占比不断提升,品牌化是未来趋势2432、行业集中度较低,有望诞生几大龙头244、我国茶叶市场品种竞争格局分析2541、主要茶叶品种竞争状况2542、茶叶产品发展状况分析26421、绿茶:最大品种,集中度十分低26422、乌龙茶:产地集中,区域性龙头崛起27423、红茶:增速最快,最具潜力品种28424、普洱茶:集中度最高,将迈入爆发式增长期295、我国茶叶公司分析3051、总体状况3052、相
3、关公司经营分析31521、深深宝A31522、天福:国内最大茶叶公司35523、大益茶业37524、龙潭茶叶有限公司396、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策略4361、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产业整体素质4362、培育龙头企业,拓展国内外二个市场4463、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4464、加快标准化进程,全面提高产品质量4565、弘扬茶文化,营造产业发展氛围4566、加大扶持力度,保障茶业经济可持续发展461、茶叶行业概述11、茶叶定义及分类茶叶,指茶树的叶子或芽。别名茶、槚(jia),茗,荈(chu沐)。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
4、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茶叶饮品-茶被誉为茶叶源自中国,已经是世界饮料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品种。作为世界上最早发现、繁育栽培茶树,加工、利用茶叶的国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之一。茶叶种类繁多,根据国家最新版茶叶分类,茶叶可以分为七大类,包括绿茶、红茶等。同时,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基、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备提神醒脑、助消化、抗氧化、降血压等功能。12、茶叶主要成
5、分及其功能19世纪初,茶叶的成分才逐渐明确起来。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而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铝、钠、锌、铜、氮、磷、氟、碘、硒等。铁观音所含的无机矿物元素,如锰、铁、氟、钾、钠等均高于其他茶类。13、茶叶产业链分析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茶叶行业包括上游的种植环节,中游的加工、流通环节,以及下游的消费环节,茶叶不仅可以直接供消费者饮用
6、,还可以通过深加工制成速溶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和茶日化品等。14、2014年我国茶叶行业运行分析141、茶园面积低幅增加据18个产茶省(区、市)农业部门上报汇总,茶园面积4112万亩,同比增加2028万亩,增519%。其中采摘面积3162万亩,同比增加244万亩,增836%。142、茶叶产量中幅增加干毛茶总产量2092万吨,同比增加195万吨,增1033%。其中,除河南、海南略有减产,其他16省(区、市)全部增产,增产较多的贵州增47万吨,云南、福建各增25万吨,四川、陕西各增17万吨,湖北、浙江分别增16万吨、11万吨。143、茶叶产值大幅增加由于产量增加较多,加之价格继续上涨,干毛
7、茶总产值大幅增加,达到1349亿元,同比增加216亿元,增1907%。除海南减少1734万元,其他17省(区、市)均增加,增加较多的贵州增加559亿元、增5298%,陕西、云南分别增加273亿元、265亿元,福建、浙江、四川、湖北也都增加14-20亿元之间。144、大宗茶增幅超过名优茶名优茶产量899万吨,同比增加8万吨,增976%;大宗茶产量1193万吨,同比增加115万吨,增1075%。名优茶产值8925亿元,增加1313亿元,增1726%;大宗茶产值4564亿元,增加846亿元,增2277%。名优茶与大宗茶产量占比分别为43%和57%,下降或上升2个百分点;产值占比,名优茶占662%,大
8、宗茶占338%,下降或上升1个百分点。145、六大茶类普遍增产六大茶类增产较多的依次是,绿茶增产816万吨,达到13326万吨,增652%,主要是贵州和陕西分别增产36万吨、137万吨;黑茶增产584万吨,达到2804万吨,增2633%,主要是云南、湖北、湖南分别增产184万吨、124万吨、103万吨;红茶增产381万吨,达到2153万吨,增2155%,主要是福建增产11万吨;乌龙茶增产126万吨,达到2454万吨,增545%,主要是福建增产1万吨;白茶增产4106吨,达到15708吨,增3539%,主要是福建增产3899吨;黄茶增产884吨,达到3109吨,增3973%,主要是安徽和湖南分别
9、增产450吨、319吨。146、生产水平和效益双提高全国茶叶单产水平在连续3年下降的基础上开始止降回升。按茶园面积计算,平均亩产5088公斤,同比提高237公斤,提高489%;按采摘面积计算,平均亩产6618公斤,同比提高118公斤,提高181%;除江西、山东、河南、广西、海南减产,其他13省(区、市)都增产。与此同时,茶叶生产效益也大幅度提高。按茶园面积计算,全国平均亩产值3280元,提高382元,增132%;按采摘面积计算,亩产值4266元,提高383元,增988%;除江苏、河南、海南效益下降,其他15省(区、市)效益均上升。147、茶叶质量及其安全水平明显提高无公害茶园面积2638万亩,
10、同比增加141万亩,增568%;有机茶茶园面积239万亩,增加186万亩,增841%;优质高产的无性系茶树良种面积2449万亩,增加290万亩,增1346%,占茶园总面积的比重由上年552%上升到595%。从官方发布的茶叶生产数据看,去年茶叶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茶叶市场发送了积极信号。但从中但从中也反映出茶园面积不稳定、茶叶单产不高及茶叶质量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为促进茶叶生产稳定发展,首要积极引导各地稳定茶园面积,防止产大于销造成茶贱伤农;其次要努力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加快我国茶叶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变;确保要从茶园到茶叶店全程监控茶叶质量安全,确保上市茶叶都是无公害产品。15、我国主要地
11、区茶叶产业政策分析151、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河南产业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加快茶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省茶产业逐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茶园种植的良种化、生态化、规模化和茶叶加工的机械化、标准化、清洁化;茶产业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品牌效益进一步凸显,市场份额大幅提高,中原茶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把郑州、信阳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茶叶交易批发、信息发布中心;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优质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基地、茶叶流通集散地、茶树“南茶北移”驯化基地和重要的茶文化旅游休闲区,建设中国北方茶叶生产、加工、贸易和文化中心。具体目标。茶
12、叶种植规模。到2015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20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80万亩;采摘面积达到160万亩;茶叶总产量96万吨,其中春茶、夏秋茶产量比达到7:3。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30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50万亩;采摘面积达到260万亩;茶叶总产量182万吨,其中春茶、夏秋茶产量比达到6:4。茶产业产值结构。到2015年,亩产值达到6500元,茶叶总产值104亿元,流通业增加值40亿元,精深加工业增加值10亿元。到2020年,亩产值达到9000元,茶叶总产值234亿元,流通业增加值90亿元,精深加工业增加值20亿元。茶产业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到2015年,培育年销
13、售额超亿元的龙头企业35个,销售额超05亿元的龙头企业1015个,上市公司12个;新创建国内知名品牌23个,省内知名品牌58个。到2020年,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龙头企业610个、销售额超05亿元的龙头企业2025个,上市公司23个;新创建国内知名品牌46个、省内知名品牌1015个。茶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到2015年,建成年交易额超5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12个,建成年交易额超3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23个。到2020年,建成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12个,建成交易额超5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23个,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茶叶交易平台和网络交易系统1个。茶产品消费市场培育。到201
14、5年,全省年人均茶叶消费量由026千克提高到05千克,人均增加消费024千克,茶叶消费总量达到5万吨。到2020年,全省年人均茶叶消费量提高到1千克,比2015年增加05千克,茶叶消费总量达到10万吨。茶产业带动增收能力。到2015年,涉茶农户达到50万户,茶农从事茶产业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占其纯收入的60%以上。到2020年,涉茶农户达到75万户,茶农从事茶产业人均收入8000元,占其纯收入的65%以上。152、安徽黄山编制2015-2020年茶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7月,根据黄山区人民政府提出的制定“五个一”产业发展规划要求,黄山区茶业局制定的黄山区2015-2020年茶产业发展规划,
15、经区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下发实施执行。该规划共五章21节。规划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实现高效茶园8万亩、茶叶农业产值74亿元、综合产值25亿元;力争规划期内再争创中国驰名商标2个(到2020年共4个),省著名商标10个(到2020年共20个);将黄山区打造成“中国名茶之都”。153、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建设200万亩优质茶园,无性系良种面积达60%以上,产量30万吨,年出口6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600亿元。到2020年,全省优质高产茶园面积达到300万亩,无性系良种面积达80%以上,产量45万吨,年出口8万吨以上,力争实现1000亿元茶业综合产值,
16、全省茶农茶业收入翻一番。以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和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全面夯实茶叶产业发展基础。(一)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根据茶树良种繁育技术和管理的发展方向和要求,结合我省生态资源技术、经济条件,建立技术先进,功能配套、布局合理的专业化、工厂化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构建较为完善的省、市、县三级茶树良种繁育体系。重点建设省级茶树种质资源库、茶树原种圃、茶树良种母本园、茶树良种采穗圃、茶树良种繁育圃、省级茶树种苗质量检验检测平台。改扩建现有的5个国家级茶叶良种繁育基地,重点扩建育苗大棚(连栋大棚或单栋大棚),改进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道路和灌溉系统等),生产产能提升30%以上。在全省
17、茶叶优势区域新建10个年出圃1亿株以上无性系工厂化容器育苗为主的良种繁育基地,其中湘西自治州、益阳市各建2个,长沙市、岳阳市、常德市、怀化市、郴州市、衡阳市各建1个,重点建设良种母本园、良种采穗圃、设施苗木繁育圃等,每个良繁基地面积500亩以上(附件1)。良种繁育体系实行登记、注册、备案制度,由省农业厅负责统一授牌,统一管理,定期组织检查、考核、评定。到2015年,全省茶树无性系良种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全省茶树无性系良种率达到80%以上。(二)低产茶园综合改良工程。以全省茶叶优势区域县为重点,通过改种换植以及树冠改造、深耕改土、配方施肥等低产茶园综合改良技术措施,配套园区基础设施建
18、设,改善茶园生产条件,提升茶园生产能力,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以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中确定的33个茶叶优势区域县、重点县为重点,5年内完成100万亩低产茶园综合改良,重点改造上世纪80年代前种植群体品种的衰老茶园和因管理不善、采摘不合理,导致茶树未老先衰的茶园(附件2)。一是改种换植80万亩,全面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大力推广黄金茶系列、桃源大叶、槠叶齐、碧香早、湘波绿、尖波黄等无性系良种,进一步调优当地茶树品种结构,早中晚茶树品种比例达到6:3:1。二是低产茶园改造20万亩,采取树冠更新、深耕改土、配方施肥等手段,重新培养树冠,复壮树势,提升茶园生产能力。三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
19、建设,重点改善园区灌溉设施,配套建设蓄水池,用于蓄水和沤制水肥,改善园间水肥条件,以利高产优质。到2020年,亩平产量由原来的不到5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每亩增产名优茶20公斤,亩平增加产值8000元,全省茶叶农业产值增加80亿元。(三)标准化基地建设工程。按照“生态化、良种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坚持集中连片、合理规划、规模发展,着力建设好武陵山脉100万亩名优绿茶标准化基地和湘中北地区100万亩黑茶标准化基地,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全省新建150万亩标准化基地,其中武陵山脉50万亩,雪峰山脉50万亩,环洞庭湖30万亩,湘南地区20万亩。加强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施
20、标准化生产管理。在全省茶叶优势区域创建100个国家级标准茶园(集中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和510个标准园区(集中连片面积万亩以上),建设15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绿色防控、机械化采摘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全省茶园综合效益。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实现100%无公害基地认证,扩大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和地理标志产品基地规模,建设优质茶出口基地,加快出口茶叶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全省茶叶质量安全水平。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跨区域建基地,不断扩大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到2020年,全省优质高产茶园面积达到300万亩,茶叶产量
21、达到45万吨,面积比2012年增长1倍,产量增长22倍。(四)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坚持“扶优、扶大、扶强”,培养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引导企业开展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升级换代,大力拓展茶叶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推进全省茶叶产业化经营。一是以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为重点,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开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体制改革,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收购、兼并等形式,优化整合资源要素,扩大经营规模,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全省建设30个现代化茶叶加工示范企业,加快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升级换代,全
22、省建设30条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实现现代茶叶生产加工的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标准化,大力拓展茶叶功能性成分提取、茶食品、茶化工、茶医药等延伸产业,提高茶产品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三是推广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形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保护企业和农户的利益,打造从“种植一加工一终端市场”的茶产业链,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四是加大对出口茶叶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强企业自检自控能力、实验室建设、茶叶基地建设、农药残留检测等方面建设,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提高出口茶叶企业整体质量控制水平。到2020年,培育12个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5个过50亿元、10个过10亿元的茶叶龙头企业
23、,全省茶叶加工能力提高5倍以上,年消耗加工原料30万吨以上。(五)名优茶叶品牌建设工程。加大扶持和统筹协调的力度,构建名牌茶发展、推介、保护和利用的运行机制,积极培育和扶持茶类优势品牌快速成长。深入挖掘品牌内涵,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搭建品牌推广平台,加大湘茶品牌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以湖南十大企业商标品牌和湖南四大地方公共品牌为重点,强化标准化管理,对品牌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和管理实行标准化,做到品牌有标准、程序有规范、销售有标识、市场有监督,推行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保证体系认证。二是严格品牌管理保护,加强茶叶品牌商标、标识、域名
24、的监管和依法保护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争创湖南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申报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采取多样化宣传推介方式,充分展示产品的品质特色和品牌形象,突出品牌个性化,各商标企业开展差异化营销,鼓励错位竞争。同时,鼓励茶叶企业到境外申请商标注册、卫生注册和取得产品质量专项认证,不断扩大湘茶国际知名度。到2020年,分茶类重点打造810个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茶叶品牌,其中绿茶35个,黑茶2个,红茶1个,黄茶1个,花茶1个。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工程。按照“统筹考虑,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合理布局”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茶叶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力度,逐步构建与我省茶叶
25、产业发展相适应,结构优化、功能齐备、制度完善的现代化市场体系。一是加快茶叶市场建设,在茶叶主产区加快鲜叶交易市场建设,确保茶农采摘的鲜叶能尽快进入市场交易,改扩建长沙、益阳2个中心批发市场以及岳阳、常德、湘西自治州、衡阳、郴州、永州6个产地区域性市场,逐步形成辐射国内外的茶叶流通体系,促进茶叶大流通。二是加强流通环节设施建设,在茶叶优势区域县、重点县建设容量达5万吨的名优绿茶冷藏保鲜库,其中建设贮藏容量500吨(5000m3)茶叶保鲜冷库20个,建贮藏容量300吨以上(3000m3)茶叶保鲜冷库30个。三是积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如电子商务、配送、代理、直销、批发、邮购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实现农
26、产品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四是培育流通主体做大做强,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领办茶叶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在生产、管理、质量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到2020年,建设15个以上功能全面、设施完善的茶叶市场,其中交易额达10亿元的茶叶批发市场5个以上,全省茶叶合作社达300个以上。(七)湘茶文化创意工程。基于我省融各地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茶文化,创意拓展茶文化外延,综合开发外延产品,着力于打造茶叶种植、生产、加工与销售,茶文化传播与茶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茶产业链,做大做强湘茶文化创意产业。一是继续举办好中国湖南(益阳)黑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博览
27、会等茶叶节会。根据茶产业发展需要,适当举办有区域特色的茶叶经贸文化旅游活动。二是全力推进中国黑茶工业园、茶祖印象产业园、武陵山区生态茶博园等产业综合项目。三是加强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打造“安化茶马古道”、“长沙百里茶廊”、“吉首万亩黄金茶谷”、“石门夹山茶禅”等茶旅游精品,以旅兴茶,以茶促旅。四是发展传统文化与时尚消费契合的湘派茶馆,弘扬湘茶文化,引导茶消费。到2020年,办成35个在全国或地方有影响力的茶叶节会品牌,5个具有代表性的茶叶综合产业园,1520个特色茶旅游产品,第三产业增值200亿元以上。(八)茶叶科技创新工程。以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的国家茶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茶叶提取物工
28、程技术中心,及龙头企业现有工程技术研发平台为依托,进一步围绕湖南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攻关,构建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全省茶业综合竞争力。一是开展技术攻关、加强茶树良种选育、茶苗快速繁育、茶园机械化管理和采摘、茶叶连续化加工、茶叶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二是加强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绿茶、黑茶、红茶、花茶、黄茶加工和茶叶提取物工程技术研发平台,不断推出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三是建设湖南省茶叶生产技术培训中心,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广泛开展对农技推广人员、龙头企业技术骨干、茶叶生产大户和茶农的培训,提升全省茶叶从业人员的综合技能。四
29、是建立完善的市、县、乡三级茶叶科技服务体系。在茶叶集中产区,县、乡两级配备茶叶专业技术推广人员,提高茶叶科技的入户率和到园率。到2020年,建成5大茶类的研发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茶叶从业人员培训10万人次以上,茶叶科技服务覆盖面达80%以上。154、山东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50万亩,采摘面积40万亩,分别比2012年增长60%和85%;无性系良种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三品”认证茶园面积达到60%以上;茶叶产量3万吨,干毛茶总产值60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30%和200%;主产区茶农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发展重点:(一)
30、建立完善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实行外引与自繁自育相结合,加强对当地抗逆性强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收集和保存,加大外地优良茶树品种的引进力度。一是建设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圃。依托有关科研单位,在青岛、日照、泰安建设3处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圃,加强当地茶树抗寒良种的筛选、收集和保存,适当引进外地优良茶树品种,加强试验示范,扩大资源储备,为我省茶树良种繁育奠定基础。二是建设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依托技术优势突出、设施条件完备的教学科研及推广单位和龙头企业,在日照市建设1处省级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在青岛、临沂、泰安各建1处市级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注重提高苗木繁育基地的建设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实验设备、苗木分级、
31、包装、储运等先进的配套设施。力争2020年形成年产30004000万株优质苗木的生产规模,较好满足我省茶园发展的需求。(二)创建优质高效示范园区。在日照、临沂、青岛、泰安等主产区创建8个成方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国家级茶叶标准示范区;在日照市岚山区、日照市东港区、五莲、莒县、莒南、沂水、临沭、青岛市黄岛区、青岛市崂山区、即墨、乳山、荣成、海阳、诸城、泰安市泰山区、泰安市岱岳区、肥城、新泰、济南市长清区、淄博市博山区等茶叶生产基地县(市、区),每县(市、区)建设3个左右面积200亩以上的省级优质高效生态示范园。以创建优质高效示范园区为契机,集成推广关键技术,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单产;大力
32、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广杀虫灯、色诱板等非化学防控技术,推行科学施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种植环节带来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力争示范园区的茶园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其中50%以上的茶园达到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三)加快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在日照、青岛、临沂等主产区,重点推行老茶园更新改建和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升级示范园建设。一是更新改建老茶园。根据茶园的树龄老化状况,采取伐老植新等方式,对种植25年以上的老龄低效茶园进行更新改建,每市建设50亩以上的更新改建示范园10个,带动全省约4万亩老龄茶园更新。二是改造低产低效茶园。通过树冠更新、土壤改良、肥水调控、越冬防护
33、等配套技术的应用,每市建设100个面积在80亩以上的低产低效茶园改造示范园,带动全省近10万亩低产低效茶园的改造升级。在茶园更新改造过程中,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大力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茶园铺草等综合配套技术,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持续增加生产效益。(四)打造加工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大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加强设备改造和优化升级,不断改进加工装备和加工工艺,并组织开展茶叶清洁化生产示范项目,重点打造20家市级以上的茶叶加工龙头示范企业、示范合作社,带动全省90%以上的加工企业实现清洁化生产。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大对“日照绿茶”
34、、“崂山绿茶”、“泰山绿茶”等区域公用品牌的扶持和保护力度,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扩张,重点打造5个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品牌、10个省内知名企业品牌,放大品牌效应,带动全省茶叶生产和销售。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创建特色品牌,对获得驰名、著名商标的,每年拿出部分资金进行跟踪扶持,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省级以上的茶叶评比、品牌打造和展会展销等活动,对参评和获奖单位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和奖励。加大对重点区域品牌、重点茶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的宣传推介力度,叫响山东茶叶品牌。(五)完善茶叶质量标准体系。一是完善茶叶标准化体
35、系建设。加强省级及地方茶叶标准(规程)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健全完善各项标准规程,建立健全全省自上而下涵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为全省茶叶标准化发展提供依据。二是加强第三方认证工作。鼓励支持企业和地方积极开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QS”和“I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等认证,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安全水平。三是加强茶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依托现有机构和条件,在日照市、青岛市、临沂市、泰安市、威海市、济南市等全省茶叶主产市建设68处县级茶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及茶叶农残速测仪、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检测设施
36、设备,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茶叶产品。(六)挖掘茶叶文化内涵。发挥我省丰富的茶文化历史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组织开展茶文化研讨会,不断提升齐鲁茶文化的影响力。持续办好济南、青岛、日照茶博会,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宣传山东茶叶品牌和优势。加强茶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在茶叶主产区积极开发“茶之旅”等旅游项目,研究开发茶叶旅游产品,打造一批融茶文化、民俗文化、禅文化及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旅游线路,增强旅游业对茶叶产业的带动作用。2、茶叶市场发展状况21、我国茶叶总体发展状况近年来,我国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保持稳定增长。根据农业部统计,我国茶园面积连年扩大,2013年达到2469万公顷,
37、2000-2013年CAGR为65%;茶叶产量增速则高于茶园面积扩张速度,近年来增速保持在8%-10%之间。2014年我国茶叶总产量达到209万吨,销售176万吨;其中,173%的用于出口,国内直接消费占735%,剩余92%则通过深加工制成各类茶类产品。在过去十年内,我国精致茶行业呈现高速增长,2014年行业收入达到1669亿元,2004-2014年CAGR高达359%,行业利润则达到144亿元,同期CAGR为482%。由于近两年来,受经济景气度不强,需求疲软等影响,精制茶行业增速仅在10%-20%之间。随着国内外市场双向驱动,我们判断我国茶行业仍有较大增长潜力。保守估计,预计到2020年消费
38、量可增至254万吨,在现有基础提高44%。22、国内市场消费状况分析通过对国内茶叶消费人群、消费习惯、茶叶中间品消费以及茶叶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国内茶叶潜在消费量巨大,预计到2020年达到220万吨,在现有基础上增长约511%,而因茶叶品牌、价格等提升所带来产业价值增速将远超产量增速。根据国家茶叶技术体系经济研究室样本调查数据显示:年轻人将成消费主力,未来渗透空间大:全国喝茶消费者有468亿人,占总人口的36%,其中城市消费者254亿,农村为214亿,潜在人群巨大;此外,我国当前茶叶消费以老年人为主,由于茶比其它饮料健康无副作用,许多80、90后年轻人已转为茶饮,将成未来消费
39、主力,且倾向于品牌茶。人均消费量有望提高:我国人均茶叶消费量为950克/年,位列全球第20位左右,与中国香港、台湾等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中,国内沿海等发达城市茶消费量较高,而广东人均年饮用量位列第一,在2000克/年以上,已经超过英国。此外,与从冲泡习惯来看,48%的人茶叶投放次数为1次/天,40%的人为2次/天,12%的人超过2次/天,如果按2杯茶的标准计算,现有人群消费量可提高40%以上。此外,研究还表明个人收入每提高1%,茶叶消费量就提高007%。此外,各种茶类产品正如火如荼展开,必然拉动茶叶需求,其中茶食品已经成为中国的新兴产业。根据EuromonitorInte
40、rnational测算,2000年中国茶食品市场规模为1216亿元,2013年已经超过千亿,年复合增长率在19%左右。综上所述,通过估算,可判断2020年国内消费量可增至220万吨,增长空间巨大。假设:1)参考食品饮料及相关行业发展来看,预计未来几年茶叶中间消费量每年以19%的速度增长;2)消费人群扩大,以及人均消费量的提升,预计几年茶叶直接消费量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国内茶叶消费量=现存中间消费量x(1+年增速)人6+现存直接消费量X(1+年增速)人6=16*(1+19%)人6+130*(1+5%)人6=220万吨。23、国际市场分析作为第二大茶叶出口国,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量达到302万
41、吨,2000-2014年CAGR为203%,同期出口金额CAGR为972%。其中,非洲、亚洲和独联体位列我国茶叶出口前三大地区,占比分别为54%、183%、129%。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量增速相对稳定,2014年下降75%,这主要是因为,部分非洲国家埃博拉疫情爆发以及政局不稳导致该地销量下降,同时欧日对我国进口茶叶农残检测标准日趋严苛。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非洲等外部市场恢复稳定,我国茶叶出口量有望恢复稳定增长。保守估计,我国茶叶出口量至少以203%的复合增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达到34万吨。“一带一路”建设下,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茶将受益明显。茶叶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产品,“一带一
42、路”建设将使这条古老的茶道重焕生机。以福建宁德为例,其为中国生产茶类最多的地市,茶叶产量占福建的297%、全国的43%。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2014年其出口东南亚地区茶叶达9851万美元,同比增长近5倍,且首次进入乌兹别克斯坦、摩洛哥等市场。疫情控制与政局趋于相对稳定将扩大对非洲市场的出口。2014年非洲埃博拉病毒爆发引起全球关注,各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疫情得以控制。同时,该地部分地区政局不稳定使得国际社会给予更多关心。预计随着各国对非洲援助加强,该地有望恢复稳定,我国这一最大茶叶出口地有望恢复稳定增长。3、我国茶叶行业发展趋势虽然我国茶叶市场总体规模庞大,但是缺乏大型品牌企业,市场集中度
43、十分低,预计未来中国茶叶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升,而天福、大益等行业龙头企业将受益明显。31、品牌茶叶占比不断提升,品牌化是未来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国内消费者已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同时品牌茶叶又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快速占领市场,我们判断未来品牌茶叶市场份额将会继续提升,茶叶品牌化是未来发展趋势。根据EuromonitorInternational分析,2000-2010年非品牌茶叶由2131亿元增至6095亿元,CAGR为111%,2010年市场份额为65%;同期,品牌茶叶则由713亿元增至328亿元,CAGR为165%,2010年市场份额为35%,相比于2000年提升
44、10pp。32、行业集中度较低,有望诞生几大龙头整体来看,我国茶叶行业集中度十分低,尚无大型品牌企业。而业内流传的“7万家茶企不敌一家立顿”折射出我国茶叶行业面临国际巨头时的无奈,以及社会对诞生本土大型品牌企业的渴望,我们判断未来几年在国家的扶持下,国内茶叶行业有望诞生几大龙头,使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茶叶大国。据统计,我国现有1000个产茶县,8000万茶农,7万家茶企。茶树种植以农户为主,每户平均仅1亩左右,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15吨。7万家茶企中绝大部分是规模较小的初加工厂,精致茶加工企业共1629家。前4大品牌企业是天福、大益、吴裕泰、竹叶青,占比均不超过5%,合计市场份额不超过20
45、%。相比于相同文化背景的台湾天仁茶业125%市场份额,英国几家老牌茶商几乎垄断英国茶叶市场等局面,我国茶叶市场集中度则有待提升,未来龙头企业将能从中获益良多。4、我国茶叶市场品种竞争格局分析41、主要茶叶品种竞争状况目前,我国前三类消费量最大的茶类为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分别占668%、122%、82%,且红茶增速最快、是最具潜力品种。其中,绿茶属不发酵茶叶,寒凉解暑;红茶属全发酵型,温热暖胃;乌龙茶属半发酵型,不寒不热。而值得关注的一个单品就是普洱茶(属于黑茶),其发展较慢,以往不为大众所知,如今在龙头企业大益集团的带领下,正迎来爆发式增长。42、茶叶产品发展状况分析421、绿茶:最大品种,集
46、中度十分低绿茶是我国最大的茶叶品种,生产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十分低,前五大品牌市场份额不到10%,分别是萧氏集团、论道、天福、绿剑和更香茗茶。绿茶被国际卫生组织定位世界六大保健饮料之一,且居首位,是六大茶类中唯一没有发酵的茶类,同时也是保存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最多的茶。2013年绿茶产量达到128万吨,2000-2013年CAGR为75%。422、乌龙茶:产地集中,区域性龙头崛起我国乌龙茶生产地比较集中,主要位于福建、广东和台湾三地,但是生产企业众多,多为中小型企业,综合实力不强,部分地方已培育出一些区域性龙头企业或知名品牌企业,例如天福、安溪铁观音集团等。2013年我国乌龙茶产量为24吨(
47、不包括台湾),2001-2013年CAGR为108%,其中前五大品牌天福、八马、凤山、理想、华祥苑占比达到47%,天福市场份额最高,约9%-10%。423、红茶:增速最快,最具潜力品种与绿茶、乌龙茶不同的是,红茶在国外市场消费较多。因此,中国的红茶主要出口海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我国红茶产量达到16万吨,2000-2013年CAGR为98%,近几年来增速加快,远超绿茶和乌龙茶,是最具潜力品种。此外,红茶行业集中度较高,现在前五大品牌茗红、泰云春、凤牌、新坦洋、束湖合计市场份额在32%左右。424、普洱茶:集中度最高,将迈入爆发式增长期普洱茶不仅具有十分高的饮用价值,而且因其容易储藏还
48、可以当做一项收藏品,价值也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递增。普洱茶市场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爆发时期:2004年以前:全国普洱茶消费者凤毛麟角,主要集中于港澳台、马来西亚以及沿海广东地区;2004-2008年:普洱茶商开始全国范围内推广,各省部分消费者开始尝试普洱茶,但是对其了解较少,消费人群仍很小;2014年以后:普洱茶具有较强的消费粘性,越喝越上瘾,随着消费群体逐步扩大,预计普洱茶消费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目前,全国普洱茶市场规模大概在40亿元以上,其中大益茶业集团市场份额近40%,是行业龙头企业,其品牌推广能力首屈一指,未来将带领普洱茶行业迈入更快发展阶段。5、我国茶叶公司分析51、总体状况
49、由于茶叶市场十分分散,不多属于中小型公司,上市公司较少,包括A股的深深宝A,港股天福、碧生源、龙润茶,新三板的谢裕大、雅安茶厂、茶乾坤、黑美人等,以及非上市公司大益茶业集团。由于标的的稀缺性,比较看好其中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的大型品牌企业,例如天福,同时应该关注大益茶业集团、以及龙潭茶叶公司。52、相关公司经营分析521、深深宝A深圳市深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75年,由深圳市国资委控股,是深圳主板首家以茶产业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公司坚持以茶及天然植物精深加工为核心,以建设天然健康产品和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为目标,向茶园基地和精品业务两头延伸的发展战略。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一个
50、核心动力、三大创新平台、六大基地”的战略布局,即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iTealife福海堂、Teabank深宝茶行和普洱茶交易中心为营销创新平台,驱动公司包含深圳、汕头、婺源、杭州、武夷山、惠州在内的六大基地的连通和发展。目前,公司旗下已形成“深宝”、“三井”、“金雕”、“聚芳永”、“兴乆”等五大品牌,并拥有茶叶及天然植物原料、名优茶、软包装饮品、调味品等四个产品系列的专业化运营。2014年营收37亿元,同比降16%,这主要是公司将目标销售市场不稳定的深深宝华发股权转让出去所致,2005-2014年CAGR为182%。其中,茶制品为公司主营业务,2015Q1收入占605%,软包装饮料、调味
51、品分别占79%、27%,而房地产业务属于2014年新增项目。2007-2013年,茶叶毛利占公司总毛利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受饮料市场不景气影响,茶叶及公司整体毛利率呈下滑趋势。2014年,由于房地产项目销售才使得公司毛利率大幅提高。核心竞争力分析公司是A股唯一一家以茶产业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标的稀缺。公司以茶及天然植物精深加工为核心,以建设天然健康产品和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为目标,向上游茶园基地和下游精品茶业务延伸,已经形成“一个核心动力、三大创新平台、六大基地”的战略布局。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公司技术中心开发了系列“高品质的即饮速溶茶产品”,正进行市场客户调查和试推广;协助深宝华城建立深圳市植物深
52、加工工程实验室的小试和中试车间;开展消费需求调研,有针对性构建各品牌产品线。三大创新服务平台:1)iTealife海福堂,以都市时尚年轻人为目标客户群,2014年6月6日正式营业,通过线下体验和线上销售的连接和引流,打造体验空间、微信平台、电商平台三合一体的商业模式;2)Teabank深宝茶行,成立于2014年,将茶产业链碎片化链接进行协同和整合,形成线上线下互联打造深宝茶产业链产品独特的营销平台,乃是顺应互联网时代O2O营销模式创新、中产阶级的崛起和都市社交生活方式改变而打造的中高端茶产品、茶饮品的全新复合品牌、统一销售终端和体验空间;3)普洱茶交易中心,2014年投资8000万成立,并投资
53、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打造“茶交易中心+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线下配送”四合一模式,实现交易与消费相结合。六大基地确保优质原料供应:分别位于深圳、汕头、婺源、杭州、武夷山、惠州等地。522、天福:国内最大茶叶公司天福茗茶成立于1993年,历时数十年,已成为集茶叶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全方位茶叶品牌,连续两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第一名。目前,公司拥有天福、天福天心、丹峰、安可李、天曦、放牛斑等多个品牌,以占据中国传统中式茶产品市场的各个细分市场。同时,公司拥有一千八百多种天福系列产品,主要包括乌龙茶、绿茶、红茶、普洱茶、花茶、白茶等包装茶
54、、袋泡茶,以及茶食品、茶具、茶艺用品、香道等系列。按照零售额统计,公司品牌传统中式茶叶在中国所有品牌传统中式茶叶中均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其中公司乌龙茶和绿茶就均位居第一。2014年公司营收169亿元,净利润27亿元,2008-1014年收入CAGR为198%,净利润CAGR为163%,净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主要是因为公司市场开拓费用投入较高。2014年,主要产品茶叶、茶食品、茶具收入分别占68%、12%、16%。核心竞争力分析作为国内最大的茶叶企业,公司已经打造出多款品牌产品,并拥有多家线下门店以出售公司产品。多品牌齐头并进,抢占各细分市场。天福是公司最受欢迎及知名度最高的品牌,主要在自由及第
55、三方门市及专卖点出售;天福天心、丹峰和安可李,则主要在国内大型综合超市的特许经营点出售;天曦,专门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销售。线下销售网点众多,遍布全国各地。截止于2014年底,公司拥有1374家门市及专卖点(包括位于街道及购物中心的商店及百货公司及大型综合超市的专柜),其中直营492家,经销商882家,分布于全国31个省市,形成强大的销售网络。523、大益茶业大益茶业集团公司源自1940年成立的佛海试验茶厂,是目前中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大型茶业集团,市场份额全国第二。其集团母公司为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为吴远之,集团旗下包括勐海茶厂(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宜兴益工坊陶瓷工艺品有限公司
56、等成员企业。作为专业茶产品及相关服务供应商,集团公司拥有以“大益牌”普洱茶为代表的众多产品,不仅获得“有机”(天然)食品证书,而且通过欧盟国际有机认证,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欧美等国家和港台地区。“大益茶制作技艺”也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至今日,“大益”茶已经成为经典茶品与健康品质生活方式的代表,拥有极高的品牌知名度,特别是其主要产品普洱茶已获得国内外多项荣誉,不仅国内市场份额第一,而且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欧美等国家和港台地区。对此,公司已经打造出多个知名系列产品,例如经典系列、臻品系列、皇茶系列、大师系列、便捷茶品等。此外,集团公司拥有两个自有茶园基金巴达基地
57、和布朗山基地,均是闻名遐迩的新六大茶山。长期以来,两个基地所产的茶叶为“大益”牌普洱茶提供了优质的原料保证。524、龙潭茶叶有限公司龙潭茶叶有限公司为信阳毛尖集团(原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旗下公司,成立于1989年,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成为集初制生产、精制加工、科研、产品销售、品牌建设及弘扬茶文化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河南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原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团下设七个独立法人公司,15个二级分公司,涉及七大产业,即种植产业、生产产业、销售产业、茶油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和物流产业。集团拥有“龙潭”、“五云山
58、”、“陆羽”、“得正”四大品牌,产品涵盖茶叶、茶油、茶保健品、茶原料、茶饮料、茶粉、茶食品、茶具、酒店等。公司目前拥有固定总资产近150亿元,茶叶主营业务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综合销售收入近50亿元,现有在职员工3000多人,其中茶叶专业类技术人才600多人,大专以上学历占905%。公司依托自有35万亩“五云、两潭、一寨”毛尖茶核心茶园基地,建设一座占地650余亩的茶产业加工园区,10余个茶叶标准化精制加工厂,6个50吨储量的冷链系统,1座可容纳500吨的茶叶保鲜冷库。拥有多条国际全自动毛尖茶生产线以及多条自动灌装线,生产线每小时可投鲜叶量达600公斤,满负荷生产,每年可生产200万公斤干茶,
59、通过科技力量带动茶产业发展。公司旗下拥有“龙潭”、“五云山”、“陆羽”三大品牌,其中核心品牌“龙潭”有50个系列近400款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至2013年公司下辖10个分公司,368家专卖店、会所,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769家合作代理商,260家加盟专卖店,并以较快的速度不断扩张。2013年成立龙潭茶叶集团并制定全球战略,以“大爱龙潭,责任龙潭,国际龙潭,文化龙潭”的四个系统化工程为核心,转化为龙潭的三个目标:一是转型成为全球一站式,平民化茶叶制造运营商;二是实现千城万店大渠道计划,并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礼品一线品牌;三是把茶提升为茶农的致富茶,消费者喝得起的大众茶,全球70亿人
60、爱喝的放心茶。在十二五末,公司制定了发展100万亩茶园,带动10万茶农致富,综合销售100亿元,创利税10亿元的“四个一”工程。以核心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抓手,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关键环节上加快转变,同时带动包装、运输、农副产品等产业繁荣,从而实现信阳茶向大产业、大品牌、大市场、大经济的目标迈进,真正推动茶产业向着健康、稳健、高效的方向发展,为中原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龙潭茶叶有限公司发展历程6、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策略61、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加大我国茶业科技创新投入,增强科技对产业的支撑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必要措施。一是要重点建设国家级茶叶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研发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服务居间合同委托书
- 物业服务外包合同
- 锅炉购销合同书
- 车辆租赁保险服务合同
- 语言编程及算法操作手册
- 水产养殖与渔业技术作业指导书
- 软件外包业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流程优化研究
- 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方案
- 保姆雇佣劳动合同书
- 新夫妻离婚协议书参考样板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 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
- 单店爆破促销活动模式精编文档
- YS/T 34.1-2011高纯砷化学分析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高纯砷中杂质含量
- LY/T 2016-2012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技术规程
- 松下panasonic-视觉说明书pv200培训
- 单县烟草专卖局QC课题多维度降低行政处罚文书出错率
- 毫针刺法(全)教学课件
- 金风科技-风电产业集团-供应商现场作业基础安全考试附答案
- 人工智能机器人科学小报手抄报简报
- 三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课 灯彩辉映|浙美版 (共19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