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为理解而教以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为例再谈 三维目标的实践浙江省海宁市教研室 朱 能 2008年7月31日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陕西培训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陕西培训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导创办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中国历史课程网推荐优秀作品H提纲前言:高中历史新课程和公民教育一对模块课标的理解。二对模块三维目标的理解。三文本解读(一)以梭伦改革的教学设计为例。(二)以戊戌变法的教学设计为例。(三)以改革复习教学设计为例。小结:三维目标的关系 高中历史新课程和公民教育1重温历史课标的“声音”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公民教育和历史教学的特
2、质 (1)公民教育培养一个大写的“人”。 (2)历史教学是通过重建过去的人的生活, 教会我们活在当下和面对未来。 C、终生受益的生活态度。B、激活生命的思维品质。A、奠基人格的历史素养。尊重、理解、多元、宽容。“通”“实”“和”史实史观史法史识高中历史新课程和公民教育“我们能据以面对未来的,就只有我们的过去。” 2公民教育和历史教学的特质 “不笑、不悲、也不怨,只是为了理解。” 斯宾诺莎 历史学是一门学会社会批判的学问,也是一门学会同情地理解的学问。 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其根基是史实、史观和史识。 模块课标总纲 人类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3、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一)从现实追溯历史我们生活在历史巨大的投影中;生活是我们解读历史的原点。 问题丛生:行政改革;农地矛盾;市场经济; 社会保障;医疗和教育;资源和环境问题。130年改革的希望和忧患推荐读物:南风窗、南方周末、凤凰卫视等。 一、对模块课标的理解 我们正在经历这场没有革命的狂欢却充满变数的改革,这场不需要英雄但也缺乏“常识人”的改革。 在可以预见的21世纪上半叶中国改革历程的拐角处,我们生活着,我们需要的是:(一
4、)从现实追溯历史2我的想法“同情的理解”“适度的勇气” “灵动的智慧”一、对模块课标的理解(二)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1、对“改革和革命”的理解可能存在的误区 (1)轻视改革(2)否定革命革命彻底,改革不彻底?革命是被统治阶级的事,改革是统治阶级的事?革命是以人民的名义,改革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在中国历史上,革命多过改革,是主流?一、对模块课标的理解2、三个版本教材对“改革”的定义 “改革就是变,就是革除已经过时的旧制度、旧文化和旧思想,创造富有旺盛生机的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尽管改革形式多样,效果各异,但所有的改革无疑都充满着艰
5、巨性,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改革者需要有大无畏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人教版(二)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一、对模块课标的理解2、三个版本教材对“改革”的定义 “革除或者完善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因素的活动都是改革。改革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进和完善等方面。改革的背景、动因、领导者、内容、进程的不同,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会不同。” 人民版(二)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一、对模块课标的理解2、三个版本教材对“改革”的定义 “革命与改革,是社会发展变化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剧烈的社会革命往往与深刻的社会制度更迭相伴而生。改革也是
6、要革除社会制度中落后、腐朽的部分,完善当前的制度,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其间既有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变革,也有补偏救弊、拯救危局的局部调整。 它同样是牵引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重要动因。 岳麓版(二)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一、对模块课标的理解3、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把“改革”和“革命”放在更大的理解范畴中,可以逐渐消融我们对两者的一些绝对的,或者两立的看法。 在历史进程中,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在某个阶段发生改革或者革命有其必然和偶然(选择)的因素,没有先在的对它们的道德评价,千年之后,它们都要站在克立奥女神的面前。 (二)从社会变迁角
7、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一、对模块课标的理解社会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微变。这是指发生在同一社会经济形态或同一生产方式之内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积累性的渐变和突变(即渐进性微变和突发性微变)。一类是巨变,一种长期性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创新性的巨变,这是独特历史条件凑合下发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变化;一种是传导性的巨变,这主要是受外因诱导发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变化。3、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二)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一、对模块课标的理解渐进性微变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
8、戌变法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宗教改革3、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二)从社会变迁角度,理解“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一、对模块课标的理解1、知识与能力目标二、对模块三维目标的理解 “知识与能力”是基点,更是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广泛的阅读提升专业素养是理解知识之源。 史实:追寻历史细节的意义。史观:文明史观。(1)整体史观(2)现代化论整体思考;放宽眼界。一元多线;一线多面。(3)文明史观交往传承;遵循尊重。阅读历史的意义往往蕴藏在运用文明史观重构学科知识体系的价值取向 依据客观事实,立足于当代,以宏大的视野寻求历史的智慧,获取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养成对自己文明的自尊
9、、欣赏和对异己文明的尊重、宽容、乃至欣赏这样一种爱其所同、敬其所异的宽容精神和对人类共同美好理想的价值认同。 文明史观下的重要视角 长时段视角:历史现象影响的深远度和宽广度。 生产力视角:以生产力标准划分农业文明和工业 文明两大类。 (工业文明的进程,又称之为“现代化”。) 整体视角:尤其关注工业文明以来的各种文明的演进 历程;把中华文明纳入世界文明进行观察。 文明史观下的重要视角 交往力视角:文明交往是一个双向的或多向的相互 作用的过程。 各个文明之间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又相互冲突、相互抗争,其常态是相对的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文明交往转折于工商业经济时期,其特点是由地缘性的区域交往发展全
10、球化的现代交往。 和平与暴力是两种基本的交往形式。 总趋势是从野蛮到文明的演进,然而,历史交往有时也出现从文明到野蛮的倒退。通过广泛的阅读提升专业素养是理解知识之源。史观:文明史观。史法: 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三大历史方法论模式。 史实:追寻历史细节的意义。1、知识与能力目标二、对模块三维目标的理解 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欧洲三大历史方法论模式 (1)实证主义方法论:其核心是史料学和史料批判 学以及对历史事件德“观察的陈述”。(2)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其核心是社会经济形态之 有序的更替和历史发展规律之“理论的陈述”。(3)年鉴学派方法论:其核心是跨学科地理解整个 社会、长时段地研究结构和计量地
11、研究历史系列。通过广泛的阅读提升专业素养是理解知识之源。史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史观:文明史观。史法: 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三大历史方法论模式。 史实:追寻历史细节的意义。1、知识与能力目标二、对模块三维目标的理解 理解: 力求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心理、领导者等多角度分析改革的“前因”;结合改革的前因和过程,理解改革的内容(即为什么这么改?甚至可以臆测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改革措施?);比较认识改革的特点;从不同的时段、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分析改革的效果;选择性挖掘改革的现实意义和价值。1、知识与能力目标二、对模块三维目标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作为“初级历史研究者”
12、所具备的一般方法。(1)怎样知道“是什么”?(2)怎样认识“为什么”?(3)怎样认识“怎么样”?二、对模块三维目标的理解 1、历史信息的处理(1)各种各类材料的史料价值判断,汲取其蕴含 的历史信息。(2)获取蕴含历史信息的材料的常用途径和方法: 考古发现、文献研究、调查访问。A、历史文献(一手、转述)B、学者研究著作C、神话、寓言、小说、诗歌、楹联、绘画、戏剧 等文学艺术作品D、考古发现初步或基本懂得二、对模块三维目标的理解 (4)依据一定的时空坐标,按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类别,用文字或图表的方式整理历史信息。(3)历史材料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与史观的视角和史料的发掘有关;“孤证不立”
13、 。二、对模块三维目标的理解 2、历史信息的运用初步掌握或运用(1)从”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人”(社会地位、思想倾向、性格特征、具体处境、交往范围)来解释和评价历史人物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法。(2)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文化传统、 民族心理、社会生活、国际形势等角度,较为全面 或者有所侧重地解释与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二、对模块三维目标的理解 (4)质疑或反驳的方法;提出初步的假设和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3)用多种概念和范畴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基本史实和相关问题的方法;联系类: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因果类:原因与结果、背景与条件、动机与效果。比较类:联系与区别、同与异
14、。趋势类:量变与质变、主流与支流。二、对模块三维目标的理解 3、历史信息的表达(1)用“读史心得”、“调查报告”、“小论文”、“主题演讲”或“辩论”等形式表达思想的过程和方法。(2)在小组、班级等场合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和方法。二、对模块三维目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1)改革是一种“历史性运动”,它植根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之中,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因素和“人”的因素互动的结果,既有历史的必然性,又带有历史的选择性。 必然性和选择性。 二、对模块三维目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2)改革是各种社会力量博弈的过程,有“坦途”也有“瓶颈”,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措施及其实施
15、的轻重缓急深刻影响改革的效果。 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对模块三维目标的理解 二、对模块三维目标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3)从不同时段角度发现和解读改革的“正”、“负”、“显”和“潜”等多元效应。对所谓的“改革局限性或不足”给予足够的“同情地理解”。 深远性和多面性。 课标解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4)社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不完美,完美的追求存在于全部过程之中,改革产生的问题只能通过改革深化才能解决。 二、对模块三维目标的理解 3以改革复习教学设计为例: 问题意识,求“真”务“实”。1以梭伦改革的教学设计为例: 把握事实,解读历史。2以戊戌变法的教学设计为例: 多元评价,
16、包容理解。三、文本解读三、文本解读(一)以“梭伦改革”为例布什总统在共产主义遇难者纪念牌揭幕典礼上的讲话: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课标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 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理解: 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城邦尖锐的社会 矛盾和工商业发展状况。认识梭伦改 革的必要性。 三、文本解读(一)以“梭伦改革”为例建议:2社会经济状况:“特殊的危机”和力量的聚合。1地理环境和
17、生产生活状况和民主政治产生之间 的关系。3社会政治状况:(1)从氏族向国家的演进过程中,民主制和改革传统 的形成。(2)社会矛盾的积聚和激化。三、文本解读(一)以“梭伦改革”为例4领导者因素。身份:“诗人”、“仲裁人”、“立法者”。品质:爱国、中庸、正义的品质。 建议:课标与意见解读三、文本解读以“梭伦改革”为例 正义(节选) 梭伦我想拥有钱财,而我决不去妄想那些 不仁不义之财;因为日后的报应总会跟来。 财富钱粮都是神明所赐,从大地的深处 到高山之巅源源不断来到人的手中, 凭着蛮横和不义获取的钱财来之无名, 为不正义之心迷住灵魂, 昧着天理良心,为非作歹,必将随后身败名裂。 忠 告 梭伦大雪和
18、冰雹的威力来自阴云,雷鸣产生于耀眼的闪电,城邦毁于豪强,而人民受专制奴役则因愚昧。出海太远就不容易靠岸,这一切应好生想想看。 水建馥译 希罗多德和普鲁塔赫以奇异的记忆描述他在萨迪斯和吕底亚王Croesus的谈话。 梭伦以希腊的方式回答: “王啊!诸神对于希腊任何赐予都是中度的;对于智慧亦不例外,那只是一种快乐与朴实,并非一种极度崇高的智慧。鉴于在所有情形中所发生的无数不幸,因此使我们无法对现有的享受作无理的欣悦,也不能对任何随时间过程能遭受改变的任何人的喜乐加以称赞。因为未来的时间尚未到来,幸福灾祸均尚未定。仅获有神灵呵佑,使其幸福持至最后永不改变的才算是快乐;4领导者因素。身份:“诗人”、“
19、仲裁人”、“立法者”。品质:爱国、中庸、正义的品质。 建议:注意点: 突出必要性(改革的关键问题)的同时,应该关注背景中有利于改革和影响改革措施和方向的因素。三、文本解读(一)以“梭伦改革”为例课标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 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指导意见:了解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感受梭伦 冲破阻力,振兴城邦的襟怀和理想。 指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 三、文本解读(一)以“梭伦改革”为例建议:1、问题设计:改革是如何对平民和贵族既有保护 又不让它们不公正的占据优势? 梭伦说:“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
20、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三、文本解读(一)以“梭伦改革”为例改革措施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经济解负令确定财产等级制度发展农业发展工商业改革币制和度量衡确立私有制政治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会议”司法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社会禁奢倡俭惩罚游手好闲之徒2、列表分析。建议:3、概括特点(1)通过土地占有关系的改革,确立私有制, 进一步打破血缘关系和贵族专权。(2)坚持正义,中庸执政。(3)通过法律和政治制度的建设进行改革并保障 改革成果。4、生成性拓展:你认为梭伦手持的“盾牌”究竟是什么?三、文本解读(一)以“梭伦改革”为例课标3
21、: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指导意见: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 积极影响。认识民主制度建设是民主 政治的可靠保障。 理解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性。 三、文本解读(一)以“梭伦改革”为例建议:1、围绕“民主政治的奠基石”这一中心句认识改革的 积极影响。2、用文明的视野,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认识改革的 积极影响并做出相关特点的语言表述。三、文本解读(一)以“梭伦改革”为例 梭伦改革的意义超越了雅典,超越了希腊。社会奠基:打击贵族,保护平民,催生工商业 奴隶主的发展,形成三足鼎立的多 元社会格局;促进雅典由氏族社会 向城邦国家的转型。经济奠基:稳定小农经济,工商业的崛起确保 雅典公民经
22、济上的独立,形成多元 经济格局。政治奠基:公民群体、国家权力机构和法律保障。理念奠基:梭伦的价值观。 建议:三、文本解读(一)以“梭伦改革”为例建议:3、“同情地理解”梭伦改革的“局限性”。 在当时历史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没有做到或者做好,才能称之为局限或者不足。(1)问题追问:这些局限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为什么会有局限?改革者当时能避免这些局限吗?(2)评判思考:三、文本解读(一)以“梭伦改革”为例建议:4、多听听别人的声音吧梭伦说:“独裁者是一个很好的位置,但上去后没有 路下来。” 当有人问及他是否已各予雅典人以最佳法典时,他的答复是: “不,但那是一部雅典人所能接受的最佳法典。” 三、文本
23、解读(一)以“梭伦改革”为例建议:4、多听听别人的声音吧 传说在特耳菲阿波罗神殿所刻的格言“从无过度”就是他的写照,同时所有希腊人都一致把他列入七哲(七贤)之林。 三、文本解读(一)以“梭伦改革”为例建议:4、多听听别人的声音吧 说起来似乎很难使人相信,雅典在这种情形下(各国在历史上也一再出现此一情形),能有一个人,既不诉诸暴力,也不作慷慨激昂的演说,而能说服贫富双方达成折衷方案,不仅扭转社会的暴乱,也为雅典独立发展的其余时期建立一个新颖而更宽宏的经济秩序,梭伦的和平革命实在是历史上一个令人兴奋的奇迹。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三、文本解读(一)以“梭伦改革”为例 公元前572年,梭伦年届66岁,
24、他已任执政官22年。他退休了。经由雅典官员的宣誓,保证十年内遵守他的法律而不变更,于是他开始出发旅行了,以观察埃及和东方的文明。 大概在此时,他说出了名言“活到老,学到老。” 建议:5、有一个历史的,却有生命力的课堂结尾, 也许是好的。三、文本解读(一)以“梭伦改革”为例再谈110前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戊戌变法?是谁断送了三、文本解读(二)以“戊戌变法”为例老夫入座倚阑观,化身冠带正登场。喁喁万首咸倾动,共指鲰生叹息看。电灯楼阁闹梨园,笳鼓喧天万众繁。谁识当年场上客,今宵在座痛无言。 这一句“痛无言”,你能触摸到这位老者怎样的心情? 【导入】【方法与纲要】“现场观察思考理解认识” 历史现场一:1
25、9世纪末的 中国社会历史现场二:变法期间 的人和事历史现场三:变法后对 失败原因 的历史反思观察一:19世纪末的民族危机观察二:19世纪末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观察三: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观察一:慈禧和光绪的权力关系观察二:变法的节奏观察三:变法的内容及其影响观察四:康有为的谋略观察一:梁启超的反思观察二:70年代大陆史学界的反思观察三:80年代大陆史学界的反思观察四:90年代以来大陆史学界的反思 “兴民权、开民智、新民德”依旧是今天知识界人士任重道远的启蒙目标。衍生于这块古老土地的若干痼疾也并未随着时代的转换而彻底根除。历史总是让人无法割舍。反思历史,获得走向未来的动力。反思历史的角度直接影响反思
26、者新观念的形成,而新观念的形成又左右着反思者的行动。想法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而对反思者的反思,则更能辨明反思的方向和积聚反思的力量。 【历史现场三观察1梁启超的反思 】 “政变之总原因有二大端:其一由西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也。其二由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是急激之鉴也,因相率以为戒,相率一事不办,束手待亡,而自以为温和焉。而我国终无振起之时,而我四万万同胞之为奴隶,终莫可救矣。是乃所大忧也。” 1依据材料1概括梁启超的观点。2依据材料2,梁启超
27、担忧什么?后来的历史说明梁启超的担忧有必要吗?【历史现场三观察2?年代大陆史学界的反思 】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改良主义道路是一条走不通的道路。改良主义的产生,总是对抗革命、企图缓和社会矛盾,本质上是反动的。改良主义者鼓吹改良,又害怕群众运动,这是他们不可救药的顽症。他们害怕群众革命运动,更甚于害怕顽固反动势力。这就使他们远远地离开人民群众,找不到能够真正打破一切旧势力的同盟军,只能借皇权的威力去推行新政,到愿意接受维新变法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士大夫中,去寻找力量。竟想凭借这样的一种力量,依靠极少数人的努力,去完成革新社会政治的艰苦事业,当然只能是君子们的幻想。” 中国近代史丛书编写组:戊
28、戌变法,上海人民出版社 1请你判断这段反思应该是哪个时期的?简要说明判断理由。2你能说说这种反思背后的历史观念是什么?你觉得这种观念的现实意义如何? 【历史现场三观察380年代大陆史学界的反思 】 1983年,在广州举行了“纪念戊戌维新运动85周年和康、梁思想研究学术讨论会”,众多与会的学者通过对建国30多年来研究的总结,初步肯定了“资产阶级本身提倡改良主义的软弱性、妥协性与局限性,不能和不敢摧毁封建制度” 这一观点。 80年代的反思和70年代的反思有何异同? 【历史现场三观察490年代以来大陆史学界的反思 】1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 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
29、革都变 得更加困难。 雷颐 2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 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 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 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1请你说出以下四种反思的角度分别是什么?2这些历史反思有怎样的现实价值? 3你能说说影响历史反思变化的若干因素吗?3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 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 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 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4 康梁等一班爱国书生初涉政治舞台所抖出的豪情 万丈连同其与幼稚不仅属于他们个人,而且属于 一个时代甚至属于一个可望连绵的社会群体。 郭世佑【
30、历史现场三观察490年代以来大陆史学界的反思 】【尾声 】 真理之所以战胜了谬误,并不是真理以其客观性说服了谬误,而是站在谬误一边的人都死了,站在真理一边的人都成长起来了,真理才最终取得了胜利。 凯恩斯 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答采访两会的记者提问时说: 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温总理引用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名言? 请说说这两句名言的含义.两句名言表达了温总理怎样的情感?三、文本解读(三)以“改革”复习教学为例这种无私无畏的可贵情感能够 保证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 走向成功吗? 什么是青苗法?
31、 王安石采取此项举措的目的是什么? 王荆公知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 邵氏闻见录卷11 这项措施可行吗? 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借款的办法(指青苗法)刺激经济之成长。这种扩张性的眼界与传统的看法不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黄仁宇先生对青苗法持什么看法? 不法书吏乘机作手脚,贪官污吏又层层盘剥。变法规定的二分利息,结果涨至35倍,农民宁愿避开官府,“哀求于富家大族,增息而取之”。官吏又采取一刀切的贷钱措施,下
32、指标,硬摊派,实行权力寻租,以至农民谈贷色变。 从上述材料看,青苗法在大规模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宋朝官僚只在道德的立场上争辩。例如青苗法即未曾如现代之标准以法定的方式主持。所有申请贷款、调查申请者之情形、提供借款之保证、到期不能还款之处置,及没收其担保之财产等,全无着落。县令只将款项整数交给农民而责成他们集体负责,按时连本带利的归还,丝毫没有顾虑到村民的意愿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与责任。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认为青苗法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青苗法的实施情况表明,导致王安石变法从被寄予希望到最终失败的因素有哪些?王安石改革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导致王安石改革失败的因素1、最高统治者态度动
33、摇;2、保守势力强大;3、改革措施存在缺陷;4、用人不当;5、吏治腐败;6、与周边民族政权冲突; 戊戌变法是否汲取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教训,在上述方面做得比较好一些?想一想 最高统治者态度 用人 改革措施 吏治 变法举措 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裁撤绿营;这样的举措合理吗? 这样的举措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作者认为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人们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康氏在维新中会两眼只盯着没有实权的皇上?说到底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他头脑中作怪。他不是现代政治家,没有想到改革的最可靠的基础是民众的觉醒。按照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只要皇上“乾纲独断”就能使全
34、国面貌大变,妨碍皇上揽权的是慈禧,因此他就要密谋围捕。 戊戌维新百年祭 哪些因素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1.顽固势力强大;2.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3.改革措施存在缺陷;4.脱离广大人民群众;5.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6.急于求成;7.自身有弱点;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教训是我们常常不会吸取历史教训。 黑格尔 政 体 4、亲王、公卿、诸侯之外,他人不得升任为一等官职,此所以尊皇室、敬大臣也。藩士庶人,设有征士之法,由此得升任为二等官职,此所以尊贤尚士也。 (明治政府维新政体书)从材料看,日本明治政府 推进改革有何特点? “地税改正条例” 1、此次改正地税之事,举办非易;应各按实际情况,详细调查,反复
35、审核。因土地情况之不同,改正亦有缓急难易之差别。各处同时改正,为事实所难能;即使于个别改正之时,亦不必急求完成。 明治政府地税改正条例这段材料又体现出明治政府 推进改革有何特点? 材料表明日本明治维新 还有什么特点? 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改编自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善于学习; 2.重视争取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3.注重人才选拔、任用; 4.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 5.改革者拥有实权; 6.利用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7.改革措施全面、行之有效; 明治维新经验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无私无畏 是否能够保证 改革走向成功? 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1.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2.改革措施是否切实可行3.改革者自身的实力与胆识4.用人是否得当5.改革的社会基础6.外部环境 “一个成功的革命者无须是政治巨匠,而一个成功的改革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盐城道路客运输从业资格证考试培训试题和答案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精美课件
- 吉首大学《机器学习及其应用》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比较文学导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小型乐队编配》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媒体应用与品牌战略》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偷偷藏了离婚协议书范本小说
- 2024年公租房便利店转让协议书模板
- 吉林师范大学《油画人像表现技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国美解除买卖合同协议书范文
- 墓地迁建施工方案
- 公司分立协议(存续分立)
-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赏析课件
- 心电监护仪故障应急预案
- 整式加减2-去括号、添括号-课件
- 化学混凝法课件
- 第二章-化学制浆设备-制浆造纸设备课件
- 2023年05月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招聘笔试题库含答案详解
- 幼儿园擦伤处理培训ppt
- 晶圆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 2023版押品考试题库必考点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