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国志通俗演义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概况(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 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唐宋)李朝威柳毅传 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宋元)笔记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拟话本小说冯梦龙“三言”凌濛初“二拍”(明)章回小说 (明清)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等清: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游记、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白行简李娃传成书、作者与版本一、三国演义的成书 三国志演义经历了正史撰述、民间流传、勾栏评话、戏曲演绎、文人整理、评者补葺等若干阶段。时间跨度极大,成书过程漫长。作者“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明高儒百川书志),写成小说。陈寿三国志、裴松之三国
2、志“注” 。大业拾遗记载,隋炀帝隋场帝看水上杂戏,就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内容。李商隐娇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宋瓦肆勾栏里“说三分”成了评话中的专门行当,已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元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虞氏刊全相三国志评话,和内容大致相同的三分事略,其故事已粗具三国志演义的轮廓。元曲中有关三国故事的约60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十分鲜明。三国演义作者 早期版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有太原、东原、杭州、庐陵多种说法。有人说他是“有志图王者”(明王圻稗史汇编),有人说他是施耐庵“门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3、罗贯中著作:录鬼簿续编录其杂剧三种:现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五种。三国演义的主要版本1、嘉靖本:明嘉靖壬午年(1522)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单题。为现存最早版本。2、志传本:现存有明万历年间(15731620)刊刻的几个版本,简称“万历诸本”。以刘龙田乔山堂刊本、余氏双峰堂刊本较早。值得注意的是,内容与嘉靖本有些不同,文字较质朴。不少学者认为“志传本”的祖本较嘉靖本早。 3、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称“李评本”。此本不分卷,将240则合并为120回,目录由单题变双题。有眉批、总批,系万历后、天启间无锡人叶昼
4、假李卓吾之名伪作评语刊行,故又称“伪李评本”。4、毛本: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刊本,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增删,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元至治年间新刊全相三国志平话元“甲午新刊”三分事略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万历本三国志传李卓吾先生批点三国志演义,明万历年间建阳吴观刻本新刻京本校正演义按鉴全像三国志传评林,明万历间余象斗刊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主题一、主题思想的若干种观点 无主题说。(何满子、刘知渐)模糊主题说。(欧阳健)有主题说。约三四十种,择要如次:1、拥刘反曹说。(周立波)2、天下归一说。(王志武)3、忠义说。(褚斌杰)4、
5、人民愿望说。(霍松林)5、封建阶级内部斗争说。(李景林)6、悲剧说。(黄钧)7、人才说。(王基) 三国演义主题概括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三国演义表现旨意的特殊性:作为正史的推演,不可避免地反映出正统的儒家正史意识;作为民间流传而蓄积的作品,必然浸润了民间的百姓意识。体现了平民化的儒家意识;或者是儒家思想的平民化,艺术化。体现在小说中的题旨,是老百姓对明君仁政的企盼,
6、以及自我价值认定范畴内的建功立业理想和自我人格认定范畴内的忠、智、勇、义品格。 (一)明君贤臣理想 1、政治上行“仁政” 刘备 “仁君”典范。“仁”为赢得民心手段:题旨基调刘备誓言“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为人宗旨是“宁死不为负义之事”;为政方针是“爱民如子”;小说中描述的刘备,整整一生“仁德及人”;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远得民心”,近孚民望”。处处是君爱民、民拥君的景象。刘备饱受暴君残虐的老百姓所企盼的理想中的明君,在现实中不可遇合。于是成了小说中老百姓的一种寄托。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即日号泣而行。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
7、岸哭声不绝。玄德于船上望见,大恸曰:“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第四十一回)毛宗岗:或日玄德之欲投江与曹操之买民心一样,都是假处。然曹操之假,百姓知之,玄德之假,百姓偏不以为假。虽同一假字,玄德胜曹操多矣。曹操 “奸雄”代表,“奸绝”。奸诈残暴、嗜杀成性:小说中表达的对明君的企盼,还通过与“乱世奸雄”曹操的比照来显示曹刘如“水火相敌”、“每以相反”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行事方略“残忍”“谋诈”恩将仇报杀吕伯奢;梦中杀人,等等。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
8、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毛宗岗:不知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试问天下人,谁不有此心者,谁复能开此口乎?至于讲道学诸公,且反其语曰:“宁使人负我,休教我负人。”非不说得好听,然察其行事,却是步步私学孟德二语者。则孟德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而此曹之口是心非,而不如孟德之直捷痛快也。吾故曰: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2、人格上重“忠义” “三国演义可以通之妇孺,今天下无不知忠义者,演义之功也。”(清王侃江州笔谈) 诸葛亮 “忠”的楷模。对蜀汉“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卷2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辅佐刘备:忠心耿耿,克尽
9、臣职守。 辅佐刘禅:力撑危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关云长“义”的化身,“义绝”:下邳降曹,曹操赞曰:“财贿不足以动其心,爵禄不足以移其志”,“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来去明白,乃天下之丈夫也”。华容释曹,后人诗赞:“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如日,名誉震乾坤”;“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功名”。关羽身上的“义”又与渗透着民间理想的政治标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反映着当时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在本质上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 回报和温情,与江湖上流行的道德精神 是息息相通的。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
10、,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望文远急急回报。”(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围)3、才能上尚“智勇” 诸葛亮“智”的符号,“智绝”。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天文;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占荆、据蜀、联吴、抗魏的战略思想。博望坡出奇制胜;智激周瑜、孙权;草船借箭;筑坛祭风;三气周瑜;安居平五路;空城计等。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司马懿称诸葛是“天下奇才”,“吾不如孔明也”。三国志诸葛亮传曾说:“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小说却一反其说,把他的谋略胜算写得出神入化,这无疑是寄托着人民的理
11、想。诸葛亮的惊人智慧和绝世才能,实际上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各种斗争经验和智慧的总结。(二)“拥刘反曹”倾向1、“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成“奸雄”。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气,多称小名阿瞒,甚至称“贼”、“汉贼”、“国贼”。2、“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 (1)从官方史学看,“拥刘反曹”表现的是为偏安王朝争正统的封建正统观念。(2)从民间文艺看,“拥刘反曹”表现的主要是反抗异族、“人心思汉”的民族情绪。(3)从三国演义看,“拥刘反曹”既有拥护仁君仁政、反对暴君暴政的人民性,又有不满异族统
12、治、要求“还我大汉”的民族性,还有某些封建正统观念的陈腐糟粕。(三)道德悲剧意识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克服“政治利益”,决定了蜀汉悲剧的不可避免。刘备悲剧:“仁”辞荆州而备受困扰;“践义”伐吴而造成彝陵惨败。 关羽悲剧:“义”释曹操,认敌为友,贻误战机;傲视东吴,化友为敌,酿成失荆州、走麦城、被擒俘、遭杀戮悲剧。 “孤与关、张二弟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今云长已亡,孤岂能独享富贵乎!”言未已,只见关兴号恸而来。玄德见了,大叫一声,又哭绝于地。众官救醒。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泪湿衣襟,斑斑成血。 “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云长与朕,犹一体也。大义尚在,岂可忘耶
13、?”(第八十一回)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遂唤左右逐出。瑾抱头鼠窜,回见吴侯;不敢隐匿,遂以实告。权大怒曰:“何太无礼耶!”便唤张昭等文武官员,商议取荆州之策。孙权诸葛亮悲剧:“才”与“德”矛盾而以“德”为先,使事业受阻;“生命”与“奉献”、“天命”与“人事”矛盾而选择后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出师未捷身先死”。 庞统说:“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道德仁义,只会到处碰壁。“君不仁,臣不忠,则可以霸王矣!”(韩非子六反)(司马)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
14、 “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 (第三十七回)(第四次出祁山)孔明接入,受诏已毕,仰天叹曰:“我如不回,是欺主矣。若从之而退,日后再难得此机会也。”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一、“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特征 艺术虚构的主要技法:1、细心穿插、巧于构思。如“失、空、斩”。 2、于史无征、采用传说。如“三结义”、“舌战群儒”、“智激周瑜”、 “借东风”、“华容道”。 3、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 。 4、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怒鞭督邮”改刘备为张飞;“草船借箭”乃孙权所为,小说却变成了诸葛亮 5、妙笔生花、善于铺叙。如“赤壁之战” 、“三顾茅庐”。三国志载:“
15、(先主)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但在三国演义,鞭鞑督邮者变为张飞,且敷衍设色,描绘得有声有色。所以如此,乃在于这类行为,有损于刘备的宽厚形象,却更符合张飞的暴烈性格。 刘备三访孔明,三国志只云:“凡三往乃见”五个字,三国演义乃敷衍为长达三回(36、37、38)曲折跌宕的“三顾茅庐”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烘托出诸葛亮的卓尔不凡。 三国演义虚构原则:一有利于更集中地表现人物性格;二有利于情节的丰富多采,生动感人;三有利于美化和颂扬蜀汉集团及其人物。三国演义之夸张与虚构,既有文学的意义,亦符合全书的思想倾向。 二、
16、宏伟壮阔的艺术结构“陈叙百年,该括万事”(高儒百川书志),规模宏大而不散乱,结构严谨而不呆板。 五条线索:东汉灭亡为引线,西晋统一为终局,中间魏、蜀、吴三线的兴衰是主线。魏、蜀矛盾为主干;蜀汉为重点;诸葛亮为中心,隆中决策为关键。“其余枝节,皆从此生”。诸葛亮开头分析形势,即前35回的情节概括;其出山后主要故事,即隆中决策的具体演绎;其死后姜维九伐中原,则是“受丞相遗命”“以继其志”。最后一卷才以三国归晋作结。三、出色的战争描写1、犯中求避,同中见异,千变万化,特点鲜明。三大战役都是以弱胜强的火攻,但官渡之战是烧粮草;赤壁之战是烧战船;彝陵之战是烧营盘。烧粮草在平原,烧战船在水上,烧营盘在山林
17、。2、注重表现战争中的“智谋” 。官渡之战,袁绍败于无智;赤壁之战,孙、刘胜于斗智;彝陵之战,东吴显是智胜。 3、注重在战争中写人。详写战前谋划;详写主动、得胜方。4、注重场面气氛渲染,多用张弛结合、动静结合手法。四、特征化的艺术典型(一)特征化性格的特点: 1、单一性:指这类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它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决定性位置,足以撑得起整个形象。2、稳定性:指人物主要特征及其他因素基本稳定不变,类似雕塑,处于古典的静穆状态。3、和谐性:指形象内部诸因素非常和谐,没有现象与本质、理智与感情的矛盾。(二)塑造特征化性格的手法:1、出场定型。人物一出场、一亮相,就对其性格给与概括性评
18、论,为其性格定型,此后就不再发展变化。 2、反复皴染。就是围绕着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 3、善用传奇故事、生动细节突出性格特征。关羽斩华雄,张翼德大闹长坂坡。4、善用对比、烘托手法。官渡之战袁曹对比;三顾茅庐,层层烘托。小说所塑造的这些具有特征化性格的人物,往往没有内在的冲突,缺少性格的变化和发展;有时将主要特征夸大过分,造成了失真之感,鲁迅所指出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刘备三让徐州玄德终是推托,陶谦以手指心而死。众军举哀毕,即捧牌印交送玄德。玄德固辞。次日,徐州百姓,拥挤府前哭
19、曰:“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关、张二公亦再三相劝。玄德乃许权领徐州事。(第十二回) 刘备摔阿斗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后人有诗曰:“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第四十二回)刘备托孤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第八十五回)毛宗岗:“或问,先生令孔明自续,为真话乎?为假话乎?” 李贽:“玄德真奸雄也。”五、历史演义体的语言1、“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既有史志文言的精华,又有讲史话本的通俗,半文半白, “易观易入”,雅俗共赏。2、侧重叙述而简于描写。叙述又长于简笔勾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管理目标制定试题及答案
- 财务透明原则与实务运用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认证能力考量试题及答案
- 江津木纹铝单板施工方案
- 项目管理科目划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研究新方向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博弈分析试题及答案
- 融资融券的基本知识试题及答案
- 证券从业资格证考生实习经验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高效学习试题及答案
- 公共危机管理(本)-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国开(BJ)-参考资料
- 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优化策略研究
- 统编版2024-2025学年二年级语文(上)期末情景检测试卷(含答案)
- DB31-T 782-2021 门座式起重机能源消耗指标和计算方法
- 大部分分校:地域文化形考任务三-国开(CQ)-国开期末复习资料
- 豆制品设备合同范例
- 2024年财务会计制度模版(4篇)
- 2025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高职组)赛项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办公用品、易耗品供货服务方案
- 专升本英语连词
- 2024心理健康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