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时期俄国课件_第1页
工业革命时期俄国课件_第2页
工业革命时期俄国课件_第3页
工业革命时期俄国课件_第4页
工业革命时期俄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俄国的工业革命19世纪3040年代,工业革命的浪潮跃出了西欧,拓展到东欧的俄国1、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的统治下缓慢进行。2、资本的来源:(1)商业利润和对“边区殖民地”人民的掠夺。(2)发达的国内外贸易(3)政府的税收制度“包税制”(4)政府自己把一部分税款直接投资于国有企业和铁路建设,使其转化为工业资本3、19世纪前期,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法国、比利时的工业革命正在深入发展,它们的榜样和经验对于俄国工业技术的变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产生条件边区殖民地自18世纪起,沙皇政府加紧对外扩张,先后吞并了黑海沿岸、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并完成了对西伯利亚的征服。这些地区构成了俄国的“边区殖民地”影

2、响:具有特殊意义1、俄国的工业落后,产品质量差,无力打入西欧国际市场,农奴制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边区殖民地”的开拓为俄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2、由于“边区殖民地”自然资源丰富,为俄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原料扩大了俄国商人的财源,从而加速了资本的积累。由于具备了上述各种条件,俄国还在农奴制的统治下开始了工业革命从19世纪40年代起,俄国首先在棉纺业中采用机器,建立工厂。之后,织布业、毛纺织业、造纸业等也开始向工厂制过渡。然而,60年代前俄国工业革命进展缓慢。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国别人均收入(卢布)铁产量(万吨)铁路长度(公里)制度俄国7129(1860年)1600(1860年)英国

3、323225(1850年)14603法国1509160德国17540.2(1850年)封建农奴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18世纪以后,俄国历代沙皇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农奴制。彼得一世甚至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18世纪中后期,农奴制扩展到新吞并的乌克兰、波兰等地l9世纪中叶,俄国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人口45%以上的人口是农奴农奴每周被迫在领主的庄园内无偿劳动三四天,然后才能利用其他时间耕种自己的份地,还要承担很重的赋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进行的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俄语: II ,1818年4月17日1881年3月13日,185

4、5年1881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一世的长子。生平:亚历山大二世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着手国内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主要实行解放农奴政策(二一九法令),设立地方自治议会,修订司法制度,充实初等教育,改革军制,以谋求俄国的近代化革命。俄国历史上有三次沙皇进行的改革,除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外,分别是伊凡四世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1867年4月9日,以720万美元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亚历山大二世对俄国的革命运动仍无情镇压,致使革命团体活动不断增多。1874年之后,革命者中的恐怖主义势力抬头,屡次试图刺杀沙皇。对外方面,努力试图废除1856年巴黎条约。1877年1878年发生俄土战争。签订圣斯特法

5、诺条约,获得有利的媾和条件,但是由于列强干涉,被迫接受1878年6月柏林会议的调停,俄国对巴尔干的野心被阻止。1881年3月13日在圣彼得堡被民意党 (人民意志党) 成员炸死。改革的酝酿亚历山大酝酿改革借鉴历史:吸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改革的经验教训大造舆论: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组织措施:成立各层次的专门的委员会,讨论、草拟改革方案个人决心:亚历山大二世决心通过改革解决农奴制的问题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背景:2进程:1)政治: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使沙皇专制统 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2)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

6、的行动及思潮 4)军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导致国际地位下降, 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1)酝酿:2)标志: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日(公历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一系列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3)内容: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经济: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但需付高额赎金和承担义务。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3.评价:1)性质:由封建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 :劳动力、资金、市场均有所增加和扩大,利于工业革命发展。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资本主

7、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3)局限性:不彻底性:受村社控制,农民基本被束缚在土地上;掠夺性:高价赎买份地 ,“解放”后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土地更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3)思想近代化: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5俄国近代化的不足:实际权力仍为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掌握,仍然是沙皇封建君主专制,落后的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农村仍按旧制度审判。总体水平仍然低于美国和西欧国家;对严重依赖外资;发展很不平衡。农奴制改革后的工业革命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

8、的自由劳动力;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在6080年代,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大大加速。采用机器的大工厂在轻工业各部门中迅速取代了手工工场。在冶金业中 ,贝氏炼钢法和平炉炼钢法得到推广。交通运输也发生革命性变革,国内大河上出现了汽船。铁路修建也加快了步伐。还出现了石油、机器制造等新兴工业。到19世纪80年代末,俄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贝氏炼钢法在1856年,亨利贝氏麦(Henry Bessemer)发明贝氏麦转炉炼钢法时,就曾倡议过用氧气取代空气在转炉内炼钢,以消除贝氏麦转炉法的缺点之一,即钢中具有较高的氮、磷含量. 平炉炼钢法 平炉炼钢法是用平炉炼钢的工艺。1865年,法国工程师马丁利用西门子发明的火焰炉发展出炼钢工艺,被称为“西门子马丁过程”,该炼钢炉称为平炉。该工艺在当时优于贝塞麦转炉炼钢法,被广泛使用。 俄国工业革命的特点1、因为俄国技术落后,资本积累不足,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