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优质教案【最新】_第1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优质教案【最新】_第2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优质教案【最新】_第3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优质教案【最新】_第4页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优质教案【最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 开国大典【课前解析】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

2、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历史背景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大地欢声雷动。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升旗之后,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紧接着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庆祝活动到当天晚上9点多钟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

3、放的斗争。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壮大了国际上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开国大典阅兵式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 HYPERLINK /item/%E5%A4%A9%E5%AE%89%E9%97%A8%E5%B9%BF%E5%9C%BA/117799 t /item/1949%E5%B9%B4%E5%BC%80%E5%9B%BD%E5%A4%A7%E5%85%B8%E9%98%85%E5%

4、85%B5/_blank 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HYPERLINK /item/%E6%9C%B1%E5%BE%B7/115094 t /item/1949%E5%B9%B4%E5%BC%80%E5%9B%BD%E5%A4%A7%E5%85%B8%E9%98%85%E5%85%B5/_blank 朱德总司令宣读 HYPERLINK /item/%E4%B8%AD%E5%9B%BD%E4%BA%BA%E6%B0%91%E8%A7%A3%E6%94%BE%E5%86%9B%E6%80%BB%E9%83%A8%E5%91%BD%E4%BB%A4/8020346

5、t /item/1949%E5%B9%B4%E5%BC%80%E5%9B%BD%E5%A4%A7%E5%85%B8%E9%98%85%E5%85%B5/_blank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随后, HYPERLINK /item/%E9%98%85%E5%85%B5%E6%80%BB%E6%8C%87%E6%8C%A5/1128417 t /item/1949%E5%B9%B4%E5%BC%80%E5%9B%BD%E5%A4%A7%E5%85%B8%E9%98%85%E5%85%B5/_blank 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 HYPERLINK /item/%E8%81%8

6、2%E8%8D%A3%E8%87%BB/116123 t /item/1949%E5%B9%B4%E5%BC%80%E5%9B%BD%E5%A4%A7%E5%85%B8%E9%98%85%E5%85%B5/_blank 聂荣臻乘先导车,率领受阅部队,接受毛泽东、朱德、 HYPERLINK /item/%E5%88%98%E5%B0%91%E5%A5%87/115115 t /item/1949%E5%B9%B4%E5%BC%80%E5%9B%BD%E5%A4%A7%E5%85%B8%E9%98%85%E5%85%B5/_blank 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教学目标】1.会写“政

7、、府”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教学重点】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教学难点】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政、府”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厘清课文脉络。3.明确“举行典礼”部分是如何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3)1.教师导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

8、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开国大典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2.揭示课题开国大典,板书课题:开国大典,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2.学习字词(出示课件5)汇集 预定 爆发 就位 宣告 雄伟 肃静 旗帜 语调 完毕 检阅 制服 坦克 一致 距离 高潮 次序 擎着 瞻仰 电钮 排山倒海指名读词语,注意纠正字音,了解排山倒海的意思是形容力量强,声势大。(出示课件6)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

9、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例如:“宣”和“坦”最后一笔的横都要写得长一点儿,托住上面的部分,使整个字平稳匀称。(出示课件7)重点指导“爆”字的书写:书写时注意右下的部件不是“水”。三、再读课文,厘清结构(出示课件8)教师提出问题:联系课文题目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预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隆重典礼。(出示课件9)教师提出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开国大典写了哪两部分内容。预设:第13自然段写了开国大典的总体情况,415自然段写了开国大典的具体过程。教师板书:总体情况 具体过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厘清文章脉络,培养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四、聚焦

10、开国大典的总体情况1.(出示课件10)教师提出自主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你了解了开国大典的哪些总体情况。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并圈画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11)预设1: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教师板书:时间预设2:举行开国大典的地点是北京。教师板书:地点预设3: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教师板书:参加人员预设4:开国大典的会场在天安门广场,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预设5:会

11、场是这样布置的,城楼檐下,八盏大红灯笼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教师板书:会场的位置和布置五、聚焦开国大典的具体过程1.厘清时间节点(出示课件12)(1)教师提出自主学习要求:阅读课文第415自然段,圈出表示时间或标明时间节点的词语,整理到下面的时间轴上。(2)学生阅读课文并尝试填写时间轴。(3)师生交流,完成时间轴填写。2.概括主要场面(出示课件13)(1)教师提出自主学习要求:提取关键语句,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描写的主要场面,完成下面的过程图。(2)学生自主学习,并圈画概括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3)师生交流,完成小标题填写。教师板书:群众入场 举行典礼 阅兵式 群

12、众游行六、学习“举行典礼”部分1.了解内容(1)(出示课件14)教师提出问题: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结合关键词句想一想,“举行典礼”部分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2)学生默读,并圈画概括相关内容。(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15)预设1: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预设2:升国旗、奏国歌、鸣礼炮。预设3:毛主席宣读公告。2.关注“点面结合”的写法(出示课件16)教师过渡: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我们学习了“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开国大典中“举行典礼”部分的内容同样运用了这种方法,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17)(1)关注“面”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描写“面”的语句。预设1:下午三

13、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预设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预设3: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预设4: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预设5: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2)关注“点”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描写“点”的语句。预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预设2: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

14、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预设3: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预设4: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在该部分“点”的描写只突出了毛主席,这写法属于 “一点一面”的写法。(4)(出示课件18)在三十万人中,有人民群众,也有众多国家领导人,作者为什么只重点突出了毛主席?预设:毛主席是开国大典中最主要的人物,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选“点”要聚焦典型。七、课堂演练(出示课件19、20)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阅兵式”部分是如何点面结

15、合写场面的。2.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2)教师提出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预设: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二、体会“阅兵式”场面中“点面结合”的写法1.“阅兵式”的内容(1)(出示课件23)教师提出问题:默读第1113自然段,说说“阅兵式”这个场面描写了几方面内容。(2)学生默读,并圈画概括相关内容。(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24)预设1:第11自然段写了检阅部队。预设2:第12自然段写了各兵种行进。预设3:第13自然段写了群众欢呼。2.“阅兵式”中“点面结合”的写法(1)(出示课件25

16、)教师提出问题:“阅兵式”部分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出示课件26)关注“面”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描写“面”的语句。预设1: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预设2: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关注“点”的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描写“点”的语句。预设1: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

17、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预设2: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该部分“点”的描写属于多点罗列。(出示课件27)教师提出问题:第12自然段是如何进行点的描写的?预设1:按照方阵的行进顺序写的。分别写了海军两个排、步兵一个师、炮兵一个师、战车师、骑兵师和空军。预设2:各兵种描写的角度不同。描写了海军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描写了步兵列成方阵,齐步前进;描写了炮兵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描写了战车师的各种战车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

18、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骑兵师的马腿动作完全一致;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方阵的姿态庄严、隆重,气势恢宏。(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教师引导学生聚焦阅兵式中的人物和细节,让学生了解文章是怎样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效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3.(出示课件28)教师出示阅兵式示意图,学生感受第12自然段“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所呈现出的宏大场面。(设计意图:展示“阅兵式”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阅兵场面的庄严、宏大。)三、体会开国大典热烈的气氛和人们激动的心情1.(出示课件29)教师提出问题:面对如此庄严

19、、隆重,气势恢宏的阅兵式场面,群众们有怎样的感受呢?预设:通过“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欢喜”“激动”等语句可以看出人民群众的激动和自豪之情。2.朗读指导(出示课件30)齐读第1113自然段,一方面读出阅兵场面的庄重、威武,一方面读出群众的激动与自豪之情。3.(1)(出示课件3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有很多地方都表现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体现出参加典礼人员的激动和兴奋的心情,请在文中圈画相关语句并进行批注。(2)学生默读全文并勾画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32)预设1:通过第3自然段中“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八面红旗迎风招

20、展” 等语句,可以看出会场布置衬托出庄严、隆重的气氛。(出示课件33)预设2:通过第4自然段中“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摸着黑”“步行四五十里路”等语句,可以看出人们的心情十分急切、激动。通过“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可以感受到场面气势恢宏,气氛热烈。教师板书:热烈(出示课件34)预设3:通过第5自然段中的“排山倒海”可以看出现场的声势浩大,通过“一齐投向”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无限爱戴。(出示课件35)预设4:在第7自然段中“这庄严的宣告”“一齐”“传到”都出现了两次,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由此感受到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

21、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欢欣鼓舞,内心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出示课件36)预设5:通过第9自然段中“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可以看出典礼的庄严、隆重。教师板书:隆重预设6:通过第9自然段中“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第10自然段中“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可以看出人民群众热烈、激动的心情。(出示课件37)预设7:通过第14自然段中“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可以看出开国大典的隆重;通过“擎着、舞着、高呼、不断地高呼”等语句可以看出人民群众的喜悦、兴奋。4.(出示课件38)教师

22、提出问题: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为何会如此激动?预设:新中国成立前,劳动人民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吃不饱,穿不暖,还要饱受欺凌,国家的状况更是内忧外患,而今中国人民终于当家作主了。5.(出示课件39)教师提出问题:对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你是怎样理解的?预设:“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句话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这句话不仅是说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更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全中国永远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四、主题概括,拓展延伸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41)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

23、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2)教师过渡:许多名人在其日记、回忆录里,也见证并记下了这一特殊历史时刻的点点滴滴。夜晚十点钟以后,我从天安门回到了宿舍,听着远远近近的锣鼓声,我兴奋得不能合眼,我坐在桌子前面,拿起笔在纸上写着,我一直写到深夜。我反复地写着同样的一句话: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巴金(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亲身参与者无比激动、兴奋的心情,体会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五、课堂演练,课后作业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3、44)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45)小练笔: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个场面。“面”的描写要整体展现场面,“点”的描写要

24、细致刻画,突出特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激动的心情。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会场的位置和布置;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我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分两课时进行设计与教学。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厘清课文顺序并重点学习“举行典礼”部分,第二课时则重点学习 “阅兵式”和“群众游行”部分内容。在品

25、读文本解决问题大环节,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独立完成后再进行汇报,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此外我还特别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通过分析句子、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的精妙。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不但让学生从人文角度去归纳概括,更主要的是要联系文章总结场面描写的方法。这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整堂课下来,学生都能用心去读去感悟,朗读的比较到位,课堂

26、效果比较好。只是由于课文比较长,部分内容指导略显仓促。今后一定合理分配好时间,做好预设,争取更高的效率。7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叙述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叙述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叙述阅兵式的盛况;最后叙述群众游行。全文通过众多场面的描绘,突出了开国大典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表现了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由于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且课文篇幅较长,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仅仅依靠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

27、的气氛,体会人民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搜集有关中国人民遭受压迫、侵略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利用影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民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小标题梳理课文所描写的场面,初步把握主要内容。进而聚焦“阅兵式”,感受作者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之后,继续学习其他三个场面,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开国大典的热烈气氛和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重点生字、词语。2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典礼热烈、庄重的气氛。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人民

28、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4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顺序给课文分段,列出段落提纲,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重点1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典礼热烈、庄重的气氛。2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感到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教师:准备生字、新

29、词卡片;影片开国大典;重点语句投影。学生:预习课文,课前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资料。2课时第一课时1掌握本课时的重点生字、新词。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感受典礼热烈、庄重的气氛。重点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1由电影开国大典片段(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或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录音导入。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释题:“大典”是什么意思?盛大而隆重的典礼。那么开国大典就是为了庆祝国家的建立而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典礼。3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终于迎来了开国大典的这一天,请

30、你们说一说,看到这四个字你的心情如何?(激动、自豪、欣慰、高兴、兴奋)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会写的字,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爆:右下部是“”,不要写成“水”。隆:右部不要漏写中间一短横。(2)分别指名读生字和词语,相机正音。 (3)小组内互相介绍疑难字词,并分享识记方法。 (4)理解疑难字词。(学生互助解词) (5)开火车轮读生词。 三、感知整体,梳理脉络 1.过渡: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怎样才能把当时那种宏大的场面写出来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将盛大的典礼写清楚的。2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

31、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给每个场面拟一个小标题。3小组讨论交流各自成果。4教师检查各小组完成情况,点拨指导。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5指名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介绍经验:说说是怎样归纳出这些场面的。(抓段首的中心句) 四、进入会场,感悟“盛大”1读第14自然段,思考: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典礼的盛大?结合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一说。 2全班交流,汇报。 (1)第1自然段:人数众多总数达三十万人;到场人物地位重要。 (2)第2自然段:会场大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3)第3自然段:会场布置热闹、喜庆。 (4)第4自然段:群众急切、激动的心情。 3.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

32、,指名交流。(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1)通过朗读,你了解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代表,有) (2)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写到他们都来自哪里?(学生读相关的语句)(板书:群众入场) (3)朗读第4自然段,你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自豪、难以平静)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赶”等。) (4)想一想要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大典热烈、庄重的气氛和人们激动的心情呢?谁来读一读?(5)教师评价,小结。4过渡:群众队伍中,许多人都是很早就往这儿赶。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学生接

33、读)五、巧设情境,总结升华1下午三点整,毛主席走上主席台。现在,请同学们从屏幕上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2听着毛主席庄严的宣告、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肯定有很多的感触、很多话想说,请写下来。开国大典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第二课时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悟,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写法。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悟,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难点学习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写法。一、复习回顾,衔接新课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者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英雄

34、赞歌,终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迎来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2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篇课文写了开国大典进行时的哪些环节?(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3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融入到天安门广场的群众队伍中去,去感受大典现场的气氛,去感受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二、参加典礼,感受自豪(一)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认真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作简单批注。(二)试着把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1自由读一读自己画出的部分。2同桌相互读一读,评一评。(三)分析语言,体会本文内涵。1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感受深的部分。2品读第一个场面典礼前,毛主席出场。课件出示:下午三

35、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1)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或哪句话感受到的?(从“爆发”“排山倒海”“一齐”等词感受到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的情感。)(2)同学们从“爆发、排山倒海”等词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人形象。那么,这些词语运用得好不好?为什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们急切想见到毛主席的迫切心情。)3品味第二个场面典礼中,毛主席的庄严宣告。(第67自然段)出示课件:接着,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

36、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1)自由读课文,读出感受,和同学们交流。(2)从“欢呼”“欢跃”可以看出人们非常激动、兴奋。谁能说说人们为什么如此激动、兴奋?(3)学生说,教师引导。(板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课件出示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旧中国苦难人民流离失所的图片。)(4)教师小结: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在血雨腥风中,坚强不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家做主的人们怎能不欢呼、欢跃呢?4品读第三

37、个场面升国旗,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出示: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站”,指人民当家做主。“肃立、 抬起头、 瞻仰”这些词语说明了人们都很郑重,很恭敬,心里都非常不平静,可能是眼前浮现出了战火硝烟中那些付出宝贵生命的英烈们。(2)师评价、引导:一个“站”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姿态。以前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饱受欺侮和凌辱,不屈的中华儿女,拼死抗争,终于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所以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的那一刻,人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引读第8自然段)课件出示图片: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杨靖宇刘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