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教案_第1页
初中数学课教案_第2页
初中数学课教案_第3页
初中数学课教案_第4页
初中数学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 - 19 -初中数学课教案 要说好课,就必需写好说课稿。仔细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胜利的前提,是老师提高业务素养的有效途径。整理了学校数学说课稿范文,盼望对你有关心! 反比例函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对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和对比,也是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本课时的学习是同学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个再知的过程,由于初二同学是首次接触双曲线这种函数图象,所以教学时应留意引导同学抓住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让同学对反比例函数有一个形象和直观的熟悉。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二期课改“以同学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同学参加教学过程”的精神。在教学设计上,我

2、设想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把握反比例函数相关学问的同时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探究欲望,引导同学乐观参加和主动探究。 因此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把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够依据已知条件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会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把握图象的特征以及由函数图象得到的函数性质。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自主探究、思索及想象,从而培育同学观看、分析、归纳的综合力量。3.通过学习培育同学乐观参加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堂课的重点是把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特征以及函数的性质; 难点则是如何抓住特征精确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并制作了能动态演

3、示函数图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同学亲自操作,乐观参加并主动探究函数性质,关心同学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同学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设想采纳问题教学法 和对比教学法,用层层推动的提问启发同学深化思索,主动探究,主动猎取学问。同时留意与同学已有学问的联系,削减同学对新概念接受的困难,给同学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通过老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同学的乐观性,让同学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看,主动参加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同学参加“探究争论沟通总结”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操作,观看,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同学,让每个同学动手、

4、动口、动眼、动脑,培育同学直觉思维力量。 五、学法指导 本堂课立足于同学的“学”,要求同学多动手,多观看,从而可以关心同学形成分析、 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争论中让同学在“做中学”,提高同学利用已学学问去主动猎取新学问的力量。因此在课堂上要采纳乐观引导同学主动参加,合作沟通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同学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加的乐趣,胜利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异。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反函数解析式 练习1:写出下列各题的关系式: (1)正方形的周长C和它的一边的长a之间的关系 (2)运动会的田径竞赛中,运动员小王的平均速度是8米/秒,他所跑过的路程s和所用时间t之间的关系 (3)矩形

5、的面积为10时,它的长x和宽y之间的关系 (4)王师傅要生产100个零件,他的工作效率x和工作时间t之间的关系 问题1:请大家推断一下,在我们写出来的这些关系式中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问题1主要是复习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为后面同学运用对比的方法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打下基础。 问题2:那么请大家再认真观看一下,其余两个函数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吗? 通过问题2来引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请同学对比正比例函数的定 义来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这不仅有助于对旧学问的复习和巩固,同时还可以培育同学的对比和探究力量。 例题1:已知变量y与x成反比例,且当x=2时,y=9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6、=3.5时,求y的值 (3)当y=5时,求x的值 通过对例1的学习使同学把握如何依据已知条件来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在 解题过程中,引导同学运用在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时用到的“待定系数法”,先设反比例函数为,再把相应的x,y值代入求出k,k值的确定,函数解析式也就确定了。 课堂练习:已知x与y成反比例,依据以下条件,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1)x=2,y=3(2)x=,y= 通过此题,对同学把握如何依据已知条件去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学习状况做一个简洁的反馈。 (二)探究学习1函数图象的画法 问题3:如何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通过问题3来复习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主要分为列表、描点、连

7、线三个步骤,为学习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打下基础。 问题4: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应当怎样去画呢?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同学仿照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的画法。 设想的教学设计是: (1)引导同学运用在画正比例函数图象中所学到的方法,分小组争论尝试,采纳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出函数和的图象; (2)老师边巡察,边指导,用实物投影仪反映一些同学在函数图象中消失的典型错误,和同学一起找出错误的地方,分析缘由; (3)随后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画好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步骤,展现正确的函数图象,引导同学观看其图象特征(双曲线有两个分支)。 初二同学是首次接触到双曲线这种比较特别函数图象,设想同学可能会在下面几个环节中出错:

8、 (1)在“列表”这一环节 在取点时同学可能会取零,在这里可以引导同学结合代数的方法得出x不能为零。也可能由于在取点时的不恰当,导致函数图象的不完整、不对称。在这里应当要指导同学在列表时,自变量x的取值可以选取肯定值相等而符号相反的数,相应的就得到肯定相等而符号相反的对应的函数值,这样可以简化计算的手续,又便于在坐标平面内找到点。 (2)在“连线”这一环节 同学画的点与点之间连线可能会有端点,未能用光滑的线条连接。因而在这里要特殊要强调在将所选取的点连结时,应当是“光滑曲线”,为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打下基础。为了使函数图象清楚明显,可以引导同学留意尽量选取较多的自变量x的值和对应的函数值y,

9、以便在坐标平面内得到较多的“点”,画出曲线。 从而引导同学画出正确的函数图象。 (3)图象与x轴或y轴相交 在这里我认为可以埋下一个伏笔,给同学留下一个悬念,为后面学习函数的性质打下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学习能吸引同学的留意力,引起同学进一步学习的爱好。不过,尽管多媒体的演示既快又精确,我认为在同学第学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过程中,老师还是应当在黑板上仔细示范画出图象的每一个步骤,究竟多媒体还是不能替代我们平常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巩固练习:画出函数和的图象 通过巩固练习,让同学再次动手画出函数图象,改正在初次画图象时消失在一些问题。老师使用函数图象的课件,用屏幕显示的函数图象验证同学

10、画出的函数图象的精确性。 (三)探究学习2函数图象性质 1、图象的分布状况 问题5:请大家回忆一下正比例函数的分布状况是怎么样的呢? 提出问题5主要是起到巩固复习,为引导同学学习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状况打下基础。 问题6:观看刚才所画的图象我们发觉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那么它的分布状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这一环节中的设计: (1)引导同学对比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启发他们主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分布状况,给同学充分考虑的时间; (2)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使用函数图象的课件试着任意输入几个k的值,观看函数图象的不同分布,观看函数图象的动态演化过程。把不同的函数图象集中到一个屏幕中,便

11、于同学对比和探究。同学通过观看及对比,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与k的关系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组织小组争论来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一条性质:当k0时,函数图象的两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函数图象的两支分别在其次、四象限内。 2、图象的变化状况 问题7: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变化状况是怎么样的呢? 提出问题7主要是起到巩固复习,为引导同学学习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变化状况打下基础。 问题8: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呢?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 (1)回顾反比例函数和的图象,通过实际观看; (2)依据解析式对x进行取值,比较x在取不同值时函数值的变化状况; (3)电脑演示及同学小组争

12、论,请同学给出结论。即这个问题必需分成两种状况争论即当k0时,自变量x渐渐增大时,y的值则随着渐渐减小;当k0时,自变量x渐渐增大时,y的值也随着渐渐增大。 (4)对于同学做出的结论,老师应当要赐予确定,同时可以提出:有没有同学需要补充的呢?若没有,则可以举例:当k0,分别比较在第三象限x-2,第一象限x2时的y的值的大小,则以上性质是否依旧成立?同学的回答应当是:不成立。这时老师再请同学做小结:必需限定在每一个象限内,才有以上性质成立。 问题9:当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无限延长时,它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结合刚才同学所画的错误图象,引导同学可以通过代数的方法分析反比例函

13、数的解析式,由分母不能为零,得x不能为零。由k0,得y必不为零,从而验证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当两个分支无限延长时,可以无限地靠近x轴、y轴,但永久不会与两轴相交。随即强调画图时要留意精确性。 (四)备用思索题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 2、 (1)当m为何值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当m为何值时,y是x的反比例函数 (五)小结: 探究勾股定理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北师大版七班级其次章第一节探究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进展中起过重要的

14、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同学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熟悉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把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洁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受探究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进展同学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感受数形结合和从特别到一般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同学爱国热忱,让同学体验自己努力得到结论的成就感,体验数学布满探究和制造,体验数学的美感,从而了解数学,喜爱数学. (三)教学重点:经受探究及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面积法(拼图法)发觉

15、勾股定理。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通过同学动手试验,让同学在试验中探究、在探究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学情分析:七班级同学已经具备肯定的观看、归纳、猜想和推理的力量他们在学校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拼接),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力量还不够.另外,同学普遍学习乐观性较高,课堂活动参加较主动,但合作沟通的力量还有待加强 教法分析:结合七班级同学和本节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纳“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巩固”的模式,选择引导探究法。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同学亲身观看,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归纳总结的过程。 学法

16、分析: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同学采纳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研讨式学习方式,使同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 三、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试验操作,模型构建3.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4.学问拓展,巩固深化5.感悟收获,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图片观赏勾股定理数形图1955年希腊发行漂亮的勾股树2022年国际数学的一枚纪念邮票大会会标设计意图:通过图形观赏,感受数学美,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2)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假如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 设计意图: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

17、入新课,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产生于人的需要,也体现了学问的发生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从而引出下面的环节. 二、试验操作模型构建 1.等腰直角三角形(数格子) 2.一般直角三角形(割补) 问题一: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面积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这样做利于同学参加探究,利于培育同学的语言表达力量,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问题二:对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面积也有这个关系吗?(割补法是本节的难点,组织同学合作沟通) 设计意图: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基础,让同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试验归纳总结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

18、:同学通过合作沟通,归纳出勾股定理的雏形,培育同学抽象、概括的力量,同时发挥了同学的主体作用,体验了从特别一般的认知规律. 三.回归生活应用新知 让同学解决开头情景中的问题,前呼后应,增加同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增加学以致用的乐趣和信念. 四、学问拓展巩固深化 基础题,情境题,探究题. 设计意图:给出一组题目,分三个梯度,由浅入深层层练习,照看同学的个体差异,关注同学的共性进展.学问的运用得到升华. 基础题:直角三角形的始终角边长为3,斜边为5,另始终角边长为X,你可以依据条件提出多少个数学问题?你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这道题立足于双基通过同学自己创设情境,熬炼了发散思维 情境题

19、: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觉屏幕只有58厘米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肯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增加同学的生活常识,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探究题:做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的木箱,一根长为70厘米的木棒能否放入,为什么?试用今日学过的学问说明。 设计意图:探究题的难度相对大了些,但老师利用教学模型和同学合作沟通的方式,拓展同学的思维、进展空间想象力量. 五、感悟收获布置作业: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作业:1、课本习题2.12、搜集有关勾股定理证明的资料. 板书设计探究勾股定理 假如直角三角

20、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设计说明:1.探究定理采纳面积法,为同学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情境,让同学体会数形结合及从特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2.让同学人人参加,注意对同学活动的评价,一是同学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二是同学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表达水平. 勾股定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同学在已经把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特别重要的性质,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它可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教材在编写时留意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力量和分析问

21、题的力量,通过实际分析、拼图等活动,使同学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正确的进行运用。 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并把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2、能够敏捷地运用勾股定理及其计算。3、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分析、推理的力量。4、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发同学喜爱祖国与喜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育他们的民族骄傲感和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四、教法和学法: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如下特点: 以自学辅导为主,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同学学习欲望和爱好,组织

22、同学活动,让同学主动参加学习全过程。 切实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让同学通过观看、分析、争论、操作、归纳,理解定理,提高同学动手操作力量,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通过演示实物,引导同学观看、操作、分析、证明,使同学得到获得新知的胜利感受,从而激发同学钻研新知的欲望。 五、教学程序: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同学动手、动脑方面,依据同学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以古引新 1、由故事引入,3000多年前有个叫商高的人对周公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端连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假如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这样引起同学学习爱好,激发同学求知欲。 2、是不是全部的直角

23、三角形都有这共性质呢?老师要擅长激疑,使同学进入乐学状态。 3、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二)初步感知理解教材 老师指导同学自学教材,通过自学感悟理解新知,体现了同学的自主学习意识,熬炼同学主动探究学问,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质疑解难争论归纳:1、老师设疑或同学提疑。如:怎样证明勾股定理?同学通过自学,中等以上的同学基本把握,这时能激发同学的表现欲。2、老师引导同学根据要求进行拼图,观看并分析; (1)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2)你能写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吗? (3)如何运用勾股定理?是否还有其他形式? 这时老师组织同学分组争论,调动全体同学的乐观性,达到人人参加的效果,接着全班沟通。先有

24、某一组代表发言,说明本组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评价和补充。老师准时进行富有启发性的点拨,最终,师生共同归纳,形成全都看法,最终解决疑难。 (四)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出示练习,同学分组解答,并由同学总结解题规律。课堂教学中动静结合,以免引起同学的疲惫。 2、出示例1同学试解,师生共同评价,以加深对例题的理解与运用。针对例题再次消失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同学运用学问的力量,对练习中消失的状况可实行互评、互议的形式,在互评互议中消失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老师可以实行全班争论的形式予以解决,以此突出教学重点。 (五)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引导同学对学问要点进行总结,梳理学习思路。分发自我反馈练习,同学

25、独自完成。 本课意在创设愉悦和谐的乐学气氛,优化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公平、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合作,营造一种同学敢想、感说、感问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同学都能生动活泼、乐观主动地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得到培育。 平行四边形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测量操作活动熟悉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并把握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初步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的高。 说教法:新教材的引入方法与以往的不同,是采纳两条等宽色带进行交叠后产生的四边形来引入平行四边形的。首先突出的是平行四边形“面”的形象,然后再到“边”(面的边缘)。教

26、学分两两个环节。第一步是熟悉平行四边形。让同学观看两条相互平行的透亮色带交叠出的四边形,进而观看这些四边形的特点。同学通过操作、比较、思索后发觉:这些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然后引导同学小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给出数学记号。让同学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的例子,一方面可以丰富对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另一方面加深同学“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熟悉。 其次步是熟悉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对的,而非肯定的。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条边都可以为底边,那么从底边的对边上的一点动身做底边的垂线,该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该底边上的高。然而“高”的概念对同学来说不简单建立,以为同学在生活阅历中的高,往往是身高、树高、塔高等,指的是直立于地面上的对象的高度,隐含着垂直的定义。因此教材中,我从垂线这一概念引入,再通过垂线段建立起高的概念,同时进行操作观看,这些高的位置与关系。从中得出:同一底边上可以画出很多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相等,但在一般状况下,我们只要作一条高就可以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如形外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