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轮复习-光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指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性学习是实现此课程基本理念的极为有效的载体,生物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 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素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调动,要通过光合作用探究

2、历程的再现 ,达到培养 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探究的载体,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究的背景,以真正理解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策略并学以致用为中心目标,采用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思想。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简述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过程及相互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对各位科学家的发现过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

3、解决问题,锻炼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路程的艰辛以及科学研究方法 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过程及相互关系。教学难点探究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思路、方法及光合作用的过程。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导一观察一分析一合作探究一归纳总结,并以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进行教学。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以复习已学知识引入新课提问:(1)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2)光合色素的种类、分布与作用是什么?那么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合作用的过程是什么?以及该

4、过程是怎么一步步被发现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1102页,共同探究。【探究1】思考:18世纪中期,人们认为的植物构建自身的原料是什么?不足之处是什么?(多媒体展示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探究2】(多媒体展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思考与讨论:(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得出什么结论?(2)后人重复实验却得到相反结论的原因是什么?引出1779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的实验得出结论:实验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成功。最后明确植物释放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探究3】1845年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问题:形成的化学能储存在什么

5、物质中?(多媒体展示萨克斯实验) 思考:(1)为什么把绿叶放置在暗处处理一段时间?(2)叶片部分遮光,部分曝光的目的是什么?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条件以及产物,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并归纳光合作用 的概念。【探究4】思考:(1)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还是二氧化碳?(2)鲁宾和卡门的实验研究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光合作用的过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3-104页,思考并小组讨论:1、光反应阶段(1)光反应的场所在哪?(2)光反应中的物质发生什么变化?试写出反应式。(3)光反应中的能量发生什么变化?(4)光反应需要哪些条件?2、暗反应阶段(1)暗反应场所在哪?(2)暗反应中的物质发生什么变化?试

6、写出反应式。(3)暗反应中的能量发生什么变化?(4)暗反应需要哪些条件?(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3、光反应与暗反应有什么联系?4、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思考与讨论:(1)如果突然停止光照,H和ATP含量如何变化?(2)如果CO2浓度突然下降(其他条件不变)C3和C5含量如何变化?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并完成表格内容。(多媒体呈现表格)【总结归纳,课堂巩固】六、板书设计光与光合作用一、实验(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1、原理2、流程3、注意事项4、实验试剂5、结果二、色素分布、功能及吸收光谱三、光合作用L-一 * c 光能/叶绿体* c1、反应式 CO 2 H 2 O(CH 2。) O22、

7、探究历程3、光合作用过程4、条件骤变引起的物质变化一轮复习-光与光合作用学情分析一、我校作为重点中学,学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二、学生已经在小学的常识和初中的自然科学中学习了关于光合作用的部分基础知识,特别是初中新课程的学习, 已经初步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务件、产物和概念等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也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因此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和实验设计一定的认识,为这节课打下了知识基础。三、学生刚学过细胞的发现简史、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对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及特性的研究、酶的发现等科学发现过程,对科学发现史的讲述已不再陌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也有一定的

8、认识,使本节课的科学探究过程的教学自然而流畅。四、学生在初中以及高中 酶中已经学习简单的对照实验设计,也使本节课最后的实验设计得以顺利完成。一轮复习-光与光合作用效果分析一、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设置问题,层层展开,层层递进,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二、以实验落实课程目标。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而生物学正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许多生物学知识都是在实践中得到的。生物学实验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也是培养他们的探索

9、精神、动手能力的有效渠道。 本设计安排了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及分离”实验,学生不仅了解了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含量,巩固强化了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提高了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三、科学探究的思想贯彻始终。用科学家的经典实验来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思维,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学习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实验,改进实验,学会科学地评价自己。四、作为中学生物教材, 由于受到编排体系、 篇幅及课时等因素的限制,在选用材料时会因 编写者的理解而有所取舍,对一些生物学研究和发现的重要历史史实以文本呈现时往往不

10、是 很完整,而这些历史常常蕴藏着科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将其适当适时补充。关于教材的合理延伸和拓展的问题,应该是值得中学教师研究的问题。五、教材中能够让学生自学和讨论的内容,教师可以不讲,这样可以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加重要的教学任务。六、在进行光合作用发现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非常讲究语言的启发性,循循善诱,带着学生沿着科学家曾经走过的足迹, 体会科学发现的过程, 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体验科学研 究的艰辛。七、光合作用的过程比较抽象, 所以,课前要精心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课件的直观演示功能,但不能被课件

11、牵着走,教师不能忽略本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八、课堂练习及课后的训练题选择精心,有代表性,起到巩固和应用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一轮复习-光与光合作用作用教材分析本课题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第4节内容。学生在学完“细胞”以及理解“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谢与ATP知识后,转入难度较大的“光合作用”学习,从生物界看,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学生学习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等内容的基础。本册教材第五章介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四节是对细胞的能量来源进行探讨,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必修一的重点内容

12、之一。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光合作用的学 习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普利斯特利、英格豪斯、梅耶、萨克斯、鲁宾和卡门、卡尔文等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的研究。 课文还结合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介绍了同位素标记法这一生 物科学领域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这些经典实验归纳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这些内容能利用科学史的“故事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科学家三百多 年的研究历程体会到科学发现的艰难;重温先人勇于探索的过程,懂得实验是探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可以从光合作用经典实验中学习到科学家设计实验的智

13、慧,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还能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实验设计的巧妙,新技术、新理论的发现和综合应用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从中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特别是物理、化学技术的使用对生物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再一次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理念;在科学发现每前进一步,都要冲破固有的思想、 观念、理论的束缚,每一步的前进都是发散思维的胜利,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也为讲述光合作用过程原理做好知识铺垫。光与光合作用”一节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已经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本节在

14、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从产物到场所等方面讲述了光合作用 发现过程的几个著名实验,让学生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并且讲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意义等。目的是使学生不仅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光合作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懂得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教学难点(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本节主要介绍了

15、叶绿体内光合色素的种类、分布和作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应用,以及化能合成作用等知识。一些蔬菜大棚和温室为什么采用的塑料薄膜或日光灯是红色或蓝色的,而不是绿色的?这是一个新奇而有趣的问题。本节教材的“问题探讨”从这里引出话题让学生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想像力,从而很自然地进入本节第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关于绿叶中有哪些捕获光能的色素,教材是通过先引导学生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的实验,然后进行归纳的。无水乙醇对人体没有毒性, 而且实验效果与丙酮大致相同, 所以, 本实验的提取液改用无水乙醇。学生实验后,教材归纳出绿叶中捕获光能的色素有4种。那么,

16、这些光合色素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什么部位呢?教材接着介绍了有关叶绿体的基础知识。这里需要强调的有两点: 一是叶绿体并非存在于所有的植物细胞中,而是只存在于植株的叶和嫩茎等绿色器官的一些细胞中;二是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认识到,叶绿体不仅含有捕捉光能的 4种色素,而且含有多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并且具有在光合作用中释放氧气的特性,可见,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本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生物教学的基础上,在简述了普利斯特利的著名实验后,介绍了英格豪斯以及卡尔文等科学家历年来关于光合作用原理的 主要研究成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利于为

17、讲述光合作用原理做好知识铺垫。课文还结合鲁宾、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介绍了同位素标记法这一生物科学领 域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关于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材基本上维持了原教材的难易程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教材以旁栏 “相关信息”的形式,简介了水在光下分解成的 H,实际上是指辅酶n (NADP) 与电子和质子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n (NADPH的过程,其意图同样是在不增加学生学习难度的前提下,力求把有关问题叙述得更加清楚。关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教材是在讲述了什么是光合作用强度后,通过引导学生做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探究实验来认识这一问题的。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生疏,有一定

18、的难度,教材为此提供了相关的提示和参考案例。课程标准并没有要求讲述细胞的化能合成作用。教材简述化能合成作用的意图是适当开阔学生的知识面:简要介绍有关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的基础知识;让学生知道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没有叶绿素,但能利用环境中的化学能来制造有机物,它们也属于自养生物, 从而对本章章题图中文字叙述的认识更加全面而深刻。光与光合作用测评练习一、选择题:(6小题,每题10分,共60分)1.(原创)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绿叶中的色素有 4种,都存在于叶绿体中B.多数植物的叶绿素含量高于类胡萝卜素含量C. 一般情况下叶绿素 a含量高于叶绿素b含量D.叶绿素b呈黄绿色,胡萝卜素呈

19、橙黄色【解析】本题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绿叶中的色素有的存在于叶片中,A项错误;一般情况下,叶绿素含量约占 3/4 ,类胡萝卜素约占1/4 ,叶绿素a的含量又高于叶绿素 b的含 量,B C两项正确;叶绿素 a呈蓝绿色,叶绿素 b呈黄绿色,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叶黄素 呈黄色,D项正确。【答案】A.(原创)下列有关色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C.对植物作用最小的光是绿光D.温室大棚用红色塑料薄膜最好【解析】本题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 收蓝紫光,A、B两项正确;植物反射绿光,所以绿光对植物的作

20、用最小,C项正确;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最好, D项错误。【答案】D.(原创)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列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具有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崎B.类囊体垛堞成基粒,增大了受光面积C.叶绿体中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D.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解析】本题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叶绿体内膜没有向内折叠形成崎,A项错误;类囊体是膜结构,垛堞成基粒后增大了受光面积,B项正确;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C项错误;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D项错误。【答案】B.(原创)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原理分别是()A

21、.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B.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提取液中的不同色素已经分层C.色素能够溶解在无水乙醇中、阳光照射使各种色素能够分离D.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色素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不同【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利用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可以将色素从绿叶中提取出来;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这样绿叶中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答案】A.(原创)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研磨绿叶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B.该实验主要证明了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

22、和色素的颜色C.层析结果显示,黄色色素位于滤纸条的最上端D.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时色素扩散太快而使结果不明显【解析】本题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探究。研磨绿叶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A项错误;“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B项正确;位于滤纸条最上端的色素是橘黄色,C项错误;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时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D项错误。【答案】B.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A. B. C. D.【解析】本题

23、考查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石英砂有利于研磨, 不加石英砂研磨就不充分,叶绿体中的色素不能够充分释放出来;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色素溶液浓度低;放置数天的菠菜叶,叶绿素溶液分解。【答案】D、非选择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原创)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所给内容,回答相应问题:(1)右图是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写出下列的结构名称:;。(2)将叶绿体放在温度、pH和浓度适宜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在适宜的光照下叶绿体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将线粒体放在温度、pH和浓度适宜的葡萄糖溶液中(无酶分子),能否进行有氧呼吸? 。(3)让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射入到装有培养液的烧杯中。如果在烧杯内加入衣藻,则

24、衣藻将主要集中在 光区域;如果在烧杯内加入水绵和厌氧型细菌,则厌氧型细菌主要集中在 光区域;如果在阳光和三棱镜之间放置类胡萝卜素溶液,在烧杯内加入水绵和需氧型细菌,则需氧型细菌在 光区域最多。(4)在温室中增加同等强度的光源时,最好使用 色灯。科学家在暗室研究光合作用时使用的不影响光合作用的“保险灯”是 色灯。【解析】本题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1)叶绿体的结构包括外膜、内膜、基质和基粒,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2)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完整单位,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一步是在细胞中基质中进行的(3)绿色植物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这两个区域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最多,好氧性生物在这两个

25、区域分布也就多。而植物吸收绿光很少,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很少,厌氧性生物在该区域分布较多。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在阳光和三棱镜之间放置类胡萝卜素溶液,阳光中蓝紫光被吸收,所以细菌主要集中在红光区域。(4)在温室中增加同等强度的光源时,最好使用红色灯,因为植物吸收红光较多;科 学家在暗室研究光合作用时使用的不影响光合作用的“保险灯”是绿色灯,因为植物几乎不吸收绿光。【答案】(40分,每空4分)(1)内膜 基粒(类囊体) 基质能 不能(3)红光和蓝紫光 绿光 红光(4)红 绿.为了验证光质(红光、黄光、绿光)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

26、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实验材料与用具:小烧杯三只、打孔器、注射器、红黄绿40W灯泡各一只、烧杯、富含 C02的NaHC0稀溶液、菠菜叶。(一)实验步骤:(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 30片(避开大的叶脉)(2)将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重复几次。(3)将处理过后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此时叶片将全都沉到水底,这是因为。(4)取甲、乙、丙三只小烧杯, 。(6)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光照一段时间。(7)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

27、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二)结果预测:。【解析】本题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叶片细胞间的气体能增大浮力,使叶片上浮,抽去气体后细胞间充满水,浮力减小沉入水底。当光合作用时产生氧气,产生浮力,叶片上浮。光质不同,光合作用强度不同,氧气产生的速度不同,叶片上浮所需时间就不同。植物利用红光较多,绿光最少,所以相同时间内上浮叶片数红光做多,绿光做少。【答案】(一)(3)叶片细胞间隙气体逸出,内部充满了水(4)分别倒入20mL富含CQ的NaHOW溶?和10片小圆形叶片。(5)分别用红黄绿40W灯泡,相同距离分别作用于三只小烧杯。(二)结果预测:单位时间内红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

28、浮起的数量最多,绿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少。.(改编)下面是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请据图回答:(D(1)图中步骤加人研钵内的物质为:A 10mL ; B 少许,作用是研磨得充分;C: 少许,作用是 。(2)图中步骤将研磨液倒人漏斗中,漏斗底部放有 。(3)图中步骤剪去两角的作用是 ,画滤液细线的要求(4)图中步骤中加盖的目的是 ;色素带最宽的是 ,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解析】本题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1)加10mL勺试剂是无水乙醇,B的作用是研磨得充分,所以 B是二氧化硅,则C是碳酸钙,其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2)过滤时要用尼龙布,不能用滤

29、纸。(3)制备滤纸条时要剪去一端的两个角,目的是防止色素带扩散不整齐;画滤液细线要做到细、齐、直。 (4)图中步骤中加盖的目的是防止层析夜挥发; 色素带最宽的是含量最高的叶绿素a,扩散速度最快的是最上端的胡萝卜素。【答案】(1)无水乙醇二氧化硅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2)单层尼龙布(3)防止色素带扩散不整齐细、齐、直(4)防止层析夜挥发叶绿素a 胡萝卜素叶绿素a的吸收量I相对值光合作用I相对值波长(单位:min).实验测得小麦在不同波长光照下光合速率的变化和小麦植株中叶绿素a对不同波长光线的相对吸收量,根据实验数据制成右边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细胞中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类胡萝卜素主要吸

30、收 光。(2)从图中可看出叶绿素 a主要吸收 光和 光。(3)在波长450nm光照下的产糖速率比在波长700nm光照下的 ;在波长425nm光照下的氧释放速率比在波长650nm光照下的。(4)在波长750nmi11800nm光照下的光合速率为零,其最可能的原因是。(5)色素吸收光能后光能转换成储存在ATP中的 能。【解析】本题考查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1)很多细胞中的液泡含有花青素,叶绿体中含有叶绿体色素。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2)叶绿素a的吸收高峰在红橙光区和蓝紫光区(2)在450nm光照下的光合速率比 700nm光照下的光合速率快,425nm光照下的光合速率比650nm光照下的光合速

31、率慢 (3)叶绿素a在750nm以后几乎没有光的吸收量 (4) ATP中的能量是化学能。【答案】(20分,每空2.5分)(1)叶绿体和液泡蓝紫光(2)红橙 蓝紫(2)快 慢(3)叶绿体中没有吸收该段波长光线的色素(4)(活跃)化学一轮复习-光与光合作用课后反思遵照教学设计,我实施了这节内容的教学活动,时间充沛,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并取得了成功。主要表现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都很深入,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学习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应该注意的地方,如果能够做好这些, 课堂教学的效果会有进一步

32、的提高。(一)、指导思想明确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完成从 对知识的初步理解深化到综合理解和应用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真正地发挥主导作用, 这样就保证了课堂是学生的,学习是高效的,发展是实际的。(二)、教学设计特色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体来获取知识,强调了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通过分组学习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 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3、。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是本节的显著特色。(三)、课前准备充分使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完成基础学案和板书提升落实知识体系,有利于课堂活动的连续性和递进性。例题贴近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四)、教学效果评价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这一部分,让学生分组分配好任务, 每一组负责一个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及分析,先自学并查找有关资料,再小组讨论归纳,课堂用来展示归纳并解答疑难问题。学生模拟了当时科学家的发现过程, 兴趣浓厚,把自己置身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中, 体会了 科学家探索科学的方法, 其他同学通过提问方式加深了对实验的理解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 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34、,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光合作用的过程这部分相对比较难懂,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 先让学生自学,对这一部分有个大概的了解, 再通过完成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更进一步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再通过疑难解答掌握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最后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使课堂容量加大,教学进度加快,课堂效率提高,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会。让微观的 生命过程直观化,有得于学生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主体,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和引领者的作用,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乐趣。最后由学生畅所欲言,说说由光合

35、作用过程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发挥联想、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的动态观,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激起,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需改进的地方作为一名多年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师,在高考的指挥棒引导下, 还没有从思想上根本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不能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始终担心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的讲解过多。、如分组实验少并只能在课前完成,结果检测不佳。.学案与板书重复,精选例题少,只有课外练习来补,占用学生自由学习时间。.另外本节分2课时讲,总觉得知识体系不完整,不大连续。因此,这就需要我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法,不断

36、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力争把时间给学生多一点,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一节面向贵阳市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且本是初步使用Hi-teach的一个探索,教学中以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实现师生互动以及课堂及时反馈的教学环节,使教师能及时知道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精确的反馈。在评课和议课过程中,各位点评专家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对新工具和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通过研究生这段时间的学习的认识,结合当时的教学及现学的新想法,进行打破和融合后,我有以下一点感受和认识给予分享。首先是分析和把握教材, 分析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基本情况, 确定教学目标,结合新理 念和技术,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在重视并

37、组织各种探究性活动,且利用新技术,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最大效率的参与课堂思考与讨论。对于这一节内容有些教师认为让高中生用纸牌来模拟建构这样的活动,显得很幼稚,没有多大意义。借鉴大家的建议和意见,我也在不同班进行了不同的尝试,虽然看起来幼稚的活动,实际却能给学生提供思维发散和思考的空间,学生能从简单的游戏入手很顺利的就能构建血糖平衡的图解模型, 而且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动手、动脑显得更深入,效果更佳。但同时由于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这个纸牌的活动我是让学生课前预习完成,这样能节约时间来更多的实现师生的互动,最大可能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课堂上以小组的合作, 仅仅完成模型构建的文字部分,再应用软件

38、实现师生互动。Hi-teach 软件能通过智能平板的应用与连接,把每个小组的模型构建图清楚的展现,再通过模型的讲解过程,可以大大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纠正同学的知识性错误的同时,能做到老师对每位同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的反馈。教学过程中的小组讨论法,即课堂分组和传统分组是不一样的,传统的分组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让几个学生进行集中,但讨论和学习效果值得商榷;而本节课中的分组,是把学生集 中分好的同时,确定、分工和明确每位学生的职责,如,小组长分配任务,把记录、发言和 组织的同学分工都明确细责,从而做到课堂上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在Hi-teach软件的应用下,双重保证了学生行之有效的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该节内容知识点不多,但练习或高考中经常会出现在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